龍口的古遺址
1. 龍口市有哪些歷史名勝古跡,那些英雄故事
你說的是山東煙台龍口市嗎?
口市境內有諸多名勝古跡:
萊山:古稱之萊山,位於黃城東南10公里處,方圓5公里多,海拔619米。秦始皇祭八主(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萊山為月主,曾兩次登臨祭祀。漢宣帝亦曾游此山。
屺母島:位於龍口西北10公里處。名嘉靖年間,海風揚沙,久積成堤,使孤島形成東西長9公里、寬1公里的連陸沙壩,南、西、北三面環海的連陸島。 島形縱短橫寬,南北1.21公里,東西3.37公里,總面積為4.078平方公里。島上地勢北高南低,平均高度20米,有大小7個山頭。北部和西部懸崖陡立,老北山為最高點,海拔56.67米。南部是坦盪的金沙灘。海島周圍的山光水影,人文勝跡,構成屺母10景,而且皆寓佳話。
將軍石與馬鞍石:位於屺母島燈塔山下波濤澎湃處,有一座高30米,圍徑6米的巨大石柱。在波光的輝映下,威武雄壯,酷似一鐵甲將軍毅然而立。其西海底有4個洞眼,叫"四眼井"。其東有石形如馬鞍,稱"馬鞍石"。此外還有釣魚台、叢彩岩、望海亭、燈塔山、水簾洞、鷹喙石、炮台山、青魚道等景觀。
小萊山溶洞:小萊山溶洞位於蘭高鎮歐頭孫家東0.5公里處,西臨金崗山月牙河,周圍為丘陵地帶。在地質上屬斷裂構造的中心。溶洞口位於小萊山西北部方向25度。1932年發現後,轟動一時,吸引了本地和東北三省的遊客前來觀光。
小萊山溶洞地處斷裂帶構造中心,加之河水沖刷和大理石溶解而成。由於岩層呈樹狀,故形成溶洞迂迴曲折的走向。溶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有的似直下瀑布,有的如空懸佛手,有的象荷蓮、珊瑚、野菊……。地下河水清澈,甘甜。溶洞內涼爽、靜謐、深邃,令人神秘莫測,置身於此,猶入地下迷宮。
小萊山溶洞堪稱膠東奇觀。它既可開發為旅遊勝地,又是考古的重要遺址。
【旅遊景點】
南山大佛
南山大佛為釋迦牟尼坐佛造像,選材錫青銅鑄造,大佛高38.66米,重380噸。由232件佛體、108塊蓮花瓣、302個發髻、共642塊錫青銅鑄造件組合而成,堪稱目前世界第一銅鑄大佛。蓮花座下建有功德堂、萬佛殿和佛教歷史博物館。南山大佛熔古今中外佛像造型藝術的精華,使古老的青銅鑄造工藝和現代科技成果於一體,展現了佛教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功德堂是銘記善信捐建佛、寺功德的殿堂,南山禪寺大德法師還定期為功德主祈福,殿內鑲有31塊包含124個佛陀應化故事的紫金銅雕工藝壁畫。
萬佛殿內陳列供奉著9999尊、栩栩如生的銅制金身小佛像,與南山大佛共成萬尊的宏大陣容。
佛教歷史博物館建於南山大佛基座內,總面積1800平方米,館內展示了佛教文化興起興盛的歷史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文明的深刻影響,營造出一個意蘊空靈、禪境獨具的佛教文化空間。館內還珍藏和陳列著價值連城有關佛教歷史和文化的藝術珍品。
南山大佛於公元二零零四年四月十八日(農歷甲申年閏二月二十九日)隆重舉行了南山大佛開光慶典法會。
南山景區
風景區是國家首批授予的187處AAAA級景區之一,它位於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現有景點兩大部分:南山宗教文化苑: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跡,千年古剎,可謂聖地重光,更添新顏。古建築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構造,古樸典雅,迤邐壯觀,氣勢宏偉。
旅遊風景區內還建有景色怡人,極具挑戰的綠草如茵的27道南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球場,與整個風景區配套建設的南山康樂宮、南山賓館、南山文化會議中心,南山莊園葡萄酒堡等,形成了功能齊全的度假休閑、旅遊觀光、餐館娛樂,會議接待服務體系。
「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旅遊風景正以她優雅的自然景觀和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構畫出一幅「壽比南山」的人間美景。
中華歷史文化園是國內唯一以歷史文化為經,吉祥文化為緯,按照朝代順序建造而成的大型主題公園,佔地面積6平方公里,投資6億元,中華歷史文化園以不同風格的中國主要朝代建築群為載體,通過大量文史資料與實物,獨具匠心地寫意了上下五千年的大勢大略,重大歷史事件和代表人物, 並融匯了歷史文化、吉祥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市井文化,生動全面地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規模宏大的園區宛如一部鮮活的中國通史,引君「一天走過五千年」,是炎黃子孫領略歷史演進、縱覽風雲人物、感悟中華文明的必由之地。
屺姆島
位於龍口西北10公里外的屺姆島,是個遠伸海中似孤嶼又連陸的奇特半島,島南、北、西三面臨海,東西長達10公里,寬1公里,沙堤與陸地相連,島形縱短橫闊,
北高南低。這里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水質清凈,沙灘白細平緩,是一處休閑度假的良好場所,主要景點有將軍石、釣魚台、胡大海廣場、屺姆灘、水上游樂園等。
丁氏故宅
北 方 民 居 神 韻 誠 信 經 商 典 范-龍 口 丁 氏 故 宅
丁氏故宅座落在山東省龍口市黃城西大街21號,是名震四海的「丁百萬」家族西悅來支系的住宅,由愛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儉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園林漱芳園組成,建於清代中期。建築風格具有濃厚的京城府第和膠東民居的神韻;每路中軸對稱布局,五進四合院落;木構架結構,硬山坡頂,屋面覆以仰合魚鱗青瓦。主體建築做工精細,用料考究,飾五脊六獸;隔扇門窗,雕梁畫棟,塗色漆金,設前後廊。膠東民間曾有「黃縣房,棲霞糧,蓬萊凈出好姑娘」的歌謠,其中黃縣房即丁氏故宅。因此,故宅堪稱民居建築藝術的精華,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宅佔地1.5萬平米,建築面積4800平米,房屋55棟243間。藏有文物1.4萬件,三級以上文物160餘件。故宅內有復原陳列、丁佛言紀念館,設客廳、花廳、卧室、書房、私塾、當鋪、車轎房、賬房和民俗等20個展室,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陳列展覽三等獎。
乾隆年間,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為丁百萬創始人,歷代重視讀書、為官、經商。他們以學入仕,以仕保商,以商養學,將儒、官、商做到有機結合,故長盛不衰。先後27人次考中舉人、進士,五品官銜以上者148人;當鋪、錢庄遍及我國東部11個省市,被譽為誠信經商的當鋪世家。相傳資產摺合白銀5400萬兩,是清政府兩年的財政收入,為山東首富,綽號「丁百萬」。
故宅內的復原陳列,展示了丁氏家族的生活原貌和膠東地區的民俗風情,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讓觀眾探尋和借鑒其中諸多領域里的文化瑰寶,增強唯物史觀,弘揚傳統文化,為振興中華大業服務。故宅先後被授予山東省優秀博物館、山東省農村青少年教育基地、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煙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煙台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北 方 民 居 神 韻-丁 氏 故 宅 的 建 築 文 化
在富饒美麗的膠東半島,很早很早以前就流傳著一首民謠:「黃縣房、棲霞糧、蓬萊凈出好姑娘」。其中的黃縣房就是指的丁氏故宅,它是清代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其鼎盛時期達到三千多間,占據了舊時大半個黃城,但從現在僅存的243間來看,也相當豪華闊綽。可與京城的王府媲美,是膠東四合院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堪稱清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居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參觀了丁氏故宅後,深有感慨地題下了「明清建築藝術國之瑰寶」十個大字。
現存的丁氏故宅古建築群,每個大院由五進四合院組成,以中軸對稱布置和擴展,給人以莊重、穩定的感覺。大門兩旁的石鼓,稱為門當;門框上方的四個門簪,稱為戶對。房頂對稱的龍頭,稱為正吻,有鎮宅避邪之威,龍頭之間的脊飾,俗稱「福囤子」,表示家中糧食滿倉,已逾屋頂。門道上方掛的燈籠,稱堂號燈,上面寫有宅院主人的堂號。正中照壁上的漆金「鴻喜」牌,表示大喜,只有在府內重大喜慶活動時才掛上。其照壁也相當考究,上有龜背文,下有精美的磚雕圖案——喜鵲登梅。
【名人】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秦時齊地(今山東龍口,即原黃縣)人,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登泰山勒石頌德。然後經黃縣、(月垂)縣,攀成山,登芝罘(今煙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個月。在此期間,秦始皇看到海州灣內出現海市蜃樓,認為是仙人所顯,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尋求長生不死之葯。徐福入海數年求葯不得。
9年以後(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東巡又找來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詐稱海中的大鮫魚十分厲害,船隻難以靠近仙山取葯,須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才能上岸求葯。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500多人,裝帶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葯。徐福東渡沒有獲得「不老葯」,卻在熊野浦登陸後,發現了「平原廣澤」(即日本九洲)。長生不死之葯沒找到,返回恐遭殺身之禍,便長居於此,不再復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島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傳播農耕知識和捕魚、鍛冶、制鹽等技術,還教給日本人民醫療技術等秦朝先進文化,促進了社會發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為「司農耕神」和「醫葯神」。和歌山縣、佐賀縣、廣島縣、愛知縣、秋田縣、富士山地區都有徐福活動的遺跡。佐賀、新宮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為神來大會奉祀,每年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為了弘揚徐福精神,中國、日本成立了全國徐福會,連雲港、龍口、膠南、滄州、蘇州、慈溪和新宮、佐賀、大阪、富士吉田、鹿兒島、東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會。近幾年,有關徐福論著和文藝作品不斷出版,有關徐福的劇目亦搬上了舞台。
這些夠了不?希望能幫助你一點。
2. 山東省龍囗市有古城遺址嗎
龍口市
歸城故城 在龍口市文基鎮歸城姜家村東。
新石器遺址 在龍口市豐儀鎮東北魯家溝北側。
漢古建築遺址 在龍口市文基鎮大張家村西南部。
乾山遺址 在龍口市。
邵家遺址 在龍口市。
庄頭古墓群 在龍口市。
古觀故城遺址 在龍口市北馬鎮古現村。
黃城集古城遺址 在龍口市石良鎮。
東庄頭古墓群 在龍口市石良鎮。
徐鄉縣故城址 在龍口市鄉城鎮。
徐福故居遺址在龍口市鄉城鎮。
西羔煙墩 在龍口市羊嵐鎮西。
3. 鶴山市龍口鎮有哪些名勝古跡
1.黃茅壁古代遺址
在鶴山的龍口、鶴城、宅梧和高明市的楊梅四個鎮交界地方,是一片連綿的群山,群山的主峰黃茅壁,海拔786米。它北連亞髻山,南接崑山,東至昆侖逕,西達楊梅新安,西南至白水帶金釵坑,方圓三十多里。目前,它是山高路陡、林木茂盛、人煙稀少的林區,屬四堡林場管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這崇山峻嶺之中,曾經散布著四十多個大少村莊,居住著300多戶約1400多人。那時的山坡上,點綴著一幢幢農舍,一片片茶園,一叢叢薴麻;山溝里不時響起獵人的槍聲;村莊里開設有制茶、織布、染布的手工作坊;山前村後,山歌唱答,雞犬之聲相聞,儼然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個世外桃源哩!
這里的山民,是在鶴山建縣前後,從粵北、粵東遷來的客家人。他們在250年前開始來到鶴山之時,境內平曠耕地大都已經有主,只有這片荒嶺尚無人開發,加上他們原本也多以耕山種茶、伐薪燒炭為業,所以就選擇了一片群山作為安身立命之所。以後這批客籍移民越來越多,加上本身繁衍生息,至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幾朝,約經100年左右趨於極盛。
黃茅壁繁盛時期曾被人稱為「黃茅城」,有「狼牙碧」三個顏體大字的刻石保留至今,還有人在川潭面見過一塊問路石,上刻「往狼牙碧ⅹⅹ華里」。山區建有學堂、社會、龍王廟、龍母廟、關帝廟和很多民房。據傳說,有一年打醮,當地父老到省城請來一個戲班演酬神。班主見到附近只有寥寥幾戶人家,不無疑惑地問:演戲有誰來看呢?父老笑答:到晚上便知道了。戲班要求用不著100張八仙台和400張凳搭戲台,父老也滿口應承,且要於當日下午搬凳的山民從四面八方趕來,如數備足了台凳。上燈時分,大戲將要開場了,只見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燈籠火把絡繹不絕,足足來了上千觀眾。又有一年打醮,山民用紙紮成「山大人」(山神)巨像,抬著遊行,遊行完擺在醮壇上。忽然有老虎出現,山民成群結隊去追打。有人在慌亂中碰爛了紙人。後來便有「黃茅壁人打醮,老虎食去(吃掉)山大人」的笑談流傳至今。
黃茅壁人長期在深山野嶺生活,為自身安全,建立了治安防衛機構,稱為「公局」,並由大旗排山頂、絲茅寨頂、茅崗坑山頂、三腳香爐、雞公就角螺等地,一直支靠北的亞髻山前,都建造過炮台,在白水帶金黃色釵坑頂也有個「梗炮台」。這些炮台遺址尚存,一般為圓形建築,直徑約5米。
黃茅壁人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當地生產的糧食不能滿足人們需要,他們主要是靠種茶、賣茶葉換錢買米維持生活。遇上好年景尚可以維持溫飽,如果茶葉市道不好就難免挨餓了。故山外人有句俗諺:「茶平米貴,餓死山龜;茶貴米平,山龜築皇城。」其次,游獵也是一項重要收入。有俗諺說:「黃茅壁人裝(套捉)狐狸,全家生活靠住他。」他們還種麻織布供自己穿用。據說近來還見過他們的染布坊用過的石制工具。黃茅壁的主要村莊叫三尾寨。流傳有俗諺雲:「手無爪,唔好去三寨搞;腳無力,唔好去三寨找飯食。」但是,這些客家人憑著他們刻苦耐勞、堅韌頑強的優秀品性,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把荒山野嶺開發成一片片茶園,使「鶴山茶」這一特產馳名遠近。
黃茅壁人艱苦頑強地生活了100年左右,到清咸豐年(1855年),不幸爆發了要明鶴如開恩六縣的「土客械鬥」,且延續了十年之久。到械鬥平息時,客人難以在當地立足。清政府對客人採取遣散安置的措施,特別在台山縣劃了出一個特區,命名為赤溪廳來安置他們。黃茅壁人一部分就遷去了赤溪。只有新路尾、雙峰坳、金釵坑、三寨尾還留有少數居民在艱難環境中掙扎。至本世紀三十、四十年代,由於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茶葉銷路斷絕,茶農無以為生,最後也只好走出深山另謀生路,其中一部分人遷到今白水帶地區,自此之後,絕少有人返山重操故業。於是,黃茅壁茶園荒蕪,廬舍毀棄,只剩下破垣碎瓦掩蓋在荒草與荊棘叢中了。
龍去1953年和1959年,白水帶大隊和宅梧公社曾先後組織社員及學校師生到黃茅壁植樹造林,現在,它劃歸四堡林場管理成一個林區。
2.
將 軍 山
在龍口的湴蓼,有座高山叫袍形岩。袍形岩下有幾個小山極象物形,左下方是九坪咀,長約一公里,寬三百米,似一條槍,中下方有三座小山,兩山呈「兒」形,極似一對靴;另一山呈「◎」形,似件帽;右下方就是葫蘆崗,右上方就是旗桿山。走近山前細看,形象更加逼真,為什麼什麼有這樣湊巧的狀物山形羅列呢?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將軍,血戰之後非常勞累,脫下身上戰袍和腳上戰靴,稍事休息,誰知一坐下,竟永遠站不起來。附近的螞蟻不但不吃他,反而拖來泥土掩埋了他的屍骨,築成一座山,這位將軍的忠勇也感動了天地,於是將他的隨身兵器化成了幾座極似物狀的山崗,這幾座山被當地人總稱為將軍山。
現在的將軍山腳下建起了將軍亭,風景秀麗,是人們重陽登山的好去處。
4. 龍口有什麼景點
南山旅遊風景區
是國家首批授予187處AAAA級景區之一,它位於山東省煙台龍口市境內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跡。
徐福故里景區
位於龍口徐福鎮,古稱徐鄉縣,為秦朝方士徐福故里。景區內為徐福遺跡,如黃河營古港遺址、屺木洞、徐母墳等。 徐福鎮建有徐公祠,它背靠漢宣帝祭拜過的乾山,面對齊國八神主之一的月主祠所在地萊山,佔地6600平方米。整個建築由祠門、東西配殿、大殿四部分組成。
5. 龍口的風景名勝
南山旅遊風景區是國家首批授予187處AAAA級景區之一,它位於山東省煙台龍口市境內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跡。
徐福故里景區位於龍口徐福鎮,古稱徐鄉縣,為秦朝方士徐福故里。景區內為徐福遺跡,如黃河營古港遺址、屺木洞、徐母墳等。 徐福鎮建有徐公祠,它背靠漢宣帝祭拜過的乾山,面對齊國八神主之一的月主祠所在地萊山,佔地6600平方米。整個建築由祠門、東西配殿、大殿四部分組成。
6. 鶴山有什麼名勝古跡 龍口的
博物館
7. 龍口市有哪些古都遺址
龍口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個:
1、丁氏故宅(又名丁氏庄園)
丁氏故宅位於山東龍口市黃城西大街,是清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膠東地區的民俗風情,展示了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丁氏故宅佔地3.106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國規模宏大、舉世聞名、保存較好的「四合院」式建築群。1985年8月被龍口市政府定為博物館並對外開放,199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歸城故城
歸城故城址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古國都城。位於龍口市城東南6.5公里處,坐落於縣境最高山峰——萊山之間,萊陰河自南向北穿過故城,匯黃水河向西北匯入渤海。城址藩范圍內包括歸城姜家、和平、北山、大於家、董家、東遲家、南埠、曹家(含小劉家)八個自然村。這里是丘陵中的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在農業生產與建築破土過程中發現過很多古代遺跡和遺物,從這些遺跡和遺物的分析上看,這里應是一處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古國都城。
8. 山東龍口歷史
龍口市歷史悠久,商末建萊國,秦設齊郡,始置黃縣,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龍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隊東渡日本的啟航地。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黃縣,設立龍口市。五千年滄桑變幻,為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留下了諸多歷史古跡和人類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後湧出了春秋戰國時期以滑稽擅辯著稱,諷柬齊威王建立霸業的淳於髡;秦代率領數千童男童女和五穀百工揚帆東渡,開創中、日、韓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國時代英勇善戰的東吳名將太史慈;明朝開國元勛越國公胡大海為官清正的尚書王時中,內閣首輔范復粹,著名國畫家姜隱;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禮部尚書賈楨;參加國史編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訓;民國初期的書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學家丁佛言等一批歷史名人,可謂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龍口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1年即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位居第11位,山東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一。
1986年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因原黃縣有龍口鎮而得名。
1988年11月22日,撤銷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鄉,分別以原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鎮。
1989年4月7日,撤銷海岱鄉,設立海岱鎮;撤銷黃山館鄉,設立黃山館鎮;撤銷下丁家鄉,設立下丁家鎮;撤銷大陳家鄉,設立大陳家鎮。
1993年9月28日,撤銷文基鄉,設立文基鎮;撤銷田家鄉,設立田家鎮;撤銷七甲鄉,設立七甲鎮;撤銷豐儀鄉,設立豐儀鎮。1993年11月19日,撤銷龍口鎮,以原龍口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西城街道辦事處,原龍口鎮人民政府駐地為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
1995年3月8日,將下丁家鎮的達溝、西馬兩個村劃歸東江鎮管轄。
1997年6月10日,將蘆頭鎮南張家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7]26號)。
1998年4月13日,鄉城鎮更名為徐福鎮(魯政函民字[1998]11號)。
1999年7月1日,將下丁家鎮上觀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9]16號)。
2000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635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6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6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龍口市總人口671335人;轄1個街道、19個鎮,各鄉鎮人口: 西城街道 77267 城關鎮 86911 羊嵐鎮 21398 徐福鎮 38371 新嘉鎮 27207 中村鎮 32012 海岱鎮 22388 黃山館鎮 12389 大腖家鎮 20421 北馬鎮 41451 蘆頭鎮 35746 東江鎮 55720 下丁家鎮 22140 七甲鎮 12699 田家鎮 14499 豐儀鎮 14755 石良鎮 43573 文基鎮 25139 蘭高鎮 26331 諸由觀鎮 40918
2000年12月19日,撤銷羊嵐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諸由觀鎮;撤銷豐儀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良鎮;撤銷文基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蘭高鎮;撤銷田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七甲鎮;撤銷大陳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北馬鎮;撤銷城關鎮,設立東萊街道辦事處,將原城關鎮的行政區域和蘭高鎮的馬家莊、大李家、竇家莊3個村,東江鎮的趙家莊、閻家疃2個村及新嘉鎮的松嵐、王家疃、楊家疃、荷百4個村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新嘉鎮,設立新嘉街道辦事處,將原新嘉鎮除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的松嵐等4個村外的其他行政區域劃歸新嘉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新嘉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中村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西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龍港街道辦事處,龍港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撤銷海岱鎮,成立外向形加工區。
2001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3個鎮(街道辦事處),1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63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7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893.82平方千米。轄12個鎮(街道辦事處),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9萬人。
9. 古代龍口在哪個地方
龍口以前稱為黃縣,秦始皇時就設的三十久郡之一,1986年撤縣設龍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