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吳家牆門遺址

吳家牆門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8 19:47:02

❶ 建築施工圖中牆體門處這個團表示怎麼意思

表示的是牆體預留洞口。因為是風機房,在排風管進出機房的牆體位置需要預留洞口。

❷ 古代祖厝後牆有留門嗎

大門正對祖厝後牆,不是離得太近就沒關系。4255

❸ 為什麼碩放鎮以前叫牆門

鎮中心的振發路往東穿過高速公路過去都是廠
碩放鎮北面工業園區裡面也都是廠啊

❹ 本人姓甘,弟弟姓吳,祖屋新建,求圍牆大門7字對聯,並求對聯釋義。

橫卧青山福靈地——表明貴府邸地理位置好
坐享綠水百匯台——解說該主人的閑居意境

❺ 在杭州慶春路上有一座「吳家老宅」,據說有些歷史淵源,請告知。

文/鄒瀅穎

跑地皮

收藏界俗語,

意思是往來於基層覓寶

杭州城大小街巷幾乎都有上百年或上千年的故事,關心這座城的,就在這些街巷間跑地皮。那些街巷中生長的房子、宅院譬如唐僧袈裟上的明珠墜子,有萬般巧妙在縱橫之間閃爍。我此回跑的地皮是新華路岳官巷裡的吳宅。

在中河與東河之間,鳳起路與慶春路之間,曾經住著杭州城裡最古老而殷實的居民,他們告老還鄉、葉落歸根,避過繁華的河坊街商圈,在鬧中取靜之處選址,建起高屋大宅,連片的白牆黑瓦、閑庭別院在喧鬧的市井間鎮定出一幅幅從容散淡的暗影。「那一帶,可真是大院連著大院啊,吳宅是岳官巷4號,3號本來也是大宅子,吳宅對面的也是起高牆的,早拆了,變成了新華路實驗幼兒園。原來的吳宅可是一直通到長慶街、六克巷的,現在規模變小了。」知情的人會感慨物的變遷,但那梨花院落里的神氣卻怎麼續,怎麼來說呢?

吳宅以姓氏冠名,吳宅所處的巷子名岳官巷,倒不是因為一家一姓的緣故,岳官巷是學官巷的訛音。這條巷子在宋朝的時候住過兩個搞教育的殳姓學官,所以有了這個名字。

吳宅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600年),為殳氏兄弟所建。它是杭州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古宅,佔地七畝。殳氏兄弟之後,這座宅子五易其主。太平天國時期,這兒還被當做某王的王府。後來又被清軍佔領,設為軍事機關。咸豐二年(1852年),雲貴總督吳振棫告老還鄉後,從孫家手裡買得這個宅子,並進行擴建,建成南北長108米、東西寬67米,佔地5700多平方米的大型封閉式院落,自此吳宅之名一直傳承至今,而吳家的後代也在這個宅子里生活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這個江南府第的完備考究使它成為很多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者慣會援引的經典案例。

吳宅在「文革」時被毀嚴重,百年以上的花木和明代的楠木雕刻「五福獻壽」均被毀滅,三十餘間房屋被拆除,只有大廳二廳尚存,西邊的庭院成了五金加工廠和一個食堂,這宅子一夜間住進了各種各樣的居民,吳家的後人自此就和那四五十戶人家共處了。四五十戶人家在里頭劈柴生火,油鹽醬醋,雞雞狗狗,原來放雜物的二樓也住進了人,生起了煤爐,所以這木結構為主的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吳宅就成了「杭州十大火險隱患」之一。

從1995年起,吳宅住戶陸續遷出,宅子交給市文物部門加以修繕。現已修復的主要是中軸線和東軸線上的建築。西軸線上的建築和假山池塘均遭嚴重破壞,已經不能想見當時風情。

1999年初,修復後的吳宅,以杭州市傳統工藝館、杭州市文物監管品交易市場的面貌,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原新華路明宅的古玩鋪子全部騰到了吳宅,明宅成了專營絲綢的市場。自此,在昔日的豪門里,有了48家鋪子,大到古董傢具,小到書畫印石,凡中國古舊物事,都能在此找到蹤跡。

改件兒

收藏界俗語,意思是修補過的古舊器物

如今屯在吳宅里的人,在我訪問的過程中,會講起那吳宅的後人偶爾還是會到這里來看看的,有高大的晁蓋似的男人,也有微胖的女人。但這竟是一年或兩年前的事了。這吳家真正的主人們在哪兒呢?問起來竟有些縹緲,有說在加拿大的,有說在澳大利亞的,看來這吳家披枝散葉竟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我太想把他們的身影轉過來了,我想知道他們曾經在這個大院子里過著怎樣的生活。我開始託人四處打聽,甚至有人幫我翻完了長慶街道的戶籍記錄,但都是舊痕了,舊的電話和地址。直到幾個月後,我在臨安找到了吳家長房的後代,六十歲的吳春華女士和她的先生譚家麟。

說起舊時的住地,五十年前的事,那真是微微濕潤的表述了。

從新華路走進來,那岳官巷窄極了,窄得不能開過一輛車。小時候晚上吳春華一個人是不敢走的。十多米高的風火牆,把一個南北長約110米、東西寬約70米、近5700平方米的空間團團圍住了。「我們家的祖先是徽州休寧人,所以吳宅有徽派民居的特徵。這么高的風火牆就是為了防止偷盜。吳宅只有一個正門,沒有茅房,沒有後門,這是為了保護女眷,以免惡人有隙可乘。吳宅有多少進,我也說不上來,反正每個廳堂都有天井和花園,花園里種了很多花草,一年四季開花不斷。迴廊邊上種芭蕉樹和紫薇樹,南牆下有開不敗的秋海棠。中間庭院里有好大的兩棵桂花樹,打下的桂花就拿去晾曬了做糖桂花。玉蘭和臘梅開起來時熱鬧極了,池塘的烏龜石上纏了葡萄藤和紫藤花,我和堂姐妹們經常在假山的大洞里玩過家家的游戲。我們還看到過一隻白狐狸帶著一串小狐狸,蹲在月亮底下的風火牆上,那樣子就像『剪紙』一樣。」

吳宅是明代中葉時的建築,這最早的原始文獻資料就是譚先生找到的。「我先生手上的可是證據,是現在所有介紹吳宅的文字資料的源頭。吳宅內的建築群可以分中、西、東三部分。中軸線上有賬房間、轎廳『守敦堂』、二廳『道福堂』,三廳『肇新堂』及一石庫門樓。其中肇新堂有十多米高,是吳宅中最高大的兩層樓建築。石庫門樓上刻有『源遠流長』四字,背面門額上有花卉、麒麟、雙獅戲球、雙龍戲珠、雲彩仙鶴等鏤孔磚雕圖案,雕刻得極其精細。吳家的祖宗牌位都是放在守敦堂的,做紅白喜事也在這中間的廳堂里。
吳宅東軸線上有門廳、『四宜軒』、『載德堂』及『錫祉堂』。廚房等雜間都在東軸線的最後面。我們那時各房都是分開吃飯了。如果合在一起吃,那可有一百多個人啊。『四宜軒』原來是書房,前面有假山和水池。我小時候,大人們也在四宜軒里養過雞和兔。我們家世代讀書,書多得不得了,有皇帝賜的匾額,有曾祖父吳士鑒的藏書,他還藏過一些敦煌卷子,我們的老阿太吳慶坻大人當過湖南學政、雲南副主考官,他藏有歷代的考生卷宗。那麼多文獻都放在樟木箱子里,防蛀。『文革』的時候,這些書都被從樓上扛下來,一箱一箱從六克巷排到水陸寺巷,燒啊,燒了一個晚上才燒光。那些匾額後來也有一些鋪在地上,當地板用了。吳宅的西軸線有花園、『華宜館』(花廳)、『補松廬』(小花廳)及竹園。那兒是大人們宴請賓客的地方,我的爺爺、奶奶和『小外婆』(爺爺的二太太)都住在西軸線的廂房裡。園子里花木茂盛,池塘假山旁有亭子和小橋,原來還有一株古柏,高大參天,下面種著方竹,青翠可愛。可惜這些你都見不到了,現在的吳宅除了大致樣子存在,裡面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從東邊過渡到西邊,除了有迴廊還有夾道,這夾道通往各個廳堂,能讓人雨天不濕腳,它還起到防火防盜的作用,但在吳春華的記憶里,這夾道的頂端還懸著老人們的壽材。老宅院見證過吳家人的福和壽,聚與散。1930年,吳春華的曾祖母過生日,吳家四代同堂25口人在中間的廳堂門口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

小女孩們都是童花頭,一派天真地坐在小軟墊上。出去做官或做事的男人們西裝革履,大背頭油光可鑒,都整齊地向後梳,有一派的書卷氣和自負心。男孩子們有的穿馬褂,有的穿立領學生裝,眉目開朗。女人們卻都守舊,清一色旗袍,溫婉地看著前方,彷彿都有一些喜悅,然而又是慎重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穿著綢緞衣服,這光線都被緞子折射成了碎銀狀。吳春華的父親吳廷瑜是爺爺的長子,是六兄弟中的大哥,他身材高大,面目俊朗,站在最後一排的正中央,他的頭頂上懸著一盞拉線電燈,有裙邊似的燈罩,那個年代,吳家人站在時代的光亮處。這後頭的柱子是楠木材料,鏤空的木窗格子上鑲著大塊的雲母,被淘氣的孩子們挖下來當了心愛的玩具。可是就是這照片上最小的娃娃如今也是近八十歲的老人了。他們的記憶里永遠守著那座書香的門庭。

最早買下宅子的是吳振棫,他是嘉慶十九年的進士,官至雲貴總督,是清咸豐年間的封疆大吏,廣聞博見,善於處理民族事務,又熟知清朝的典章制度,晚年他寫下了《養吉齋叢錄》一書。他的孫子吳慶坻和爺爺一樣也是進士出身,在翰林院當過編修,是死在吳宅里的。吳慶坻當過四川學政,也當過雲南的副主考官。1902年,朝廷廢除科舉,興辦近代學堂,四年後,清朝政府派了九名大臣出洋考察各國的教育制度。吳慶坻被派往日本。他在日本期間給家人寫的家書被吳春華和譚家麟珍藏了。這封家信是這樣寫的:「觀於日本學校,而吾輩當愧死矣。教育普及不待言,辦事之人無不有學問、有道德、有才能。政治家、教育家皆有輕視中國之心,可懼哉。中朝士夫能此鮮矣。又其女子教育、兒童教育,皆有秩序。校中數百兒童天機活潑,身體強實,上堂下堂,秩然有序,無斗爭者。吾家子弟能之乎?吾中土婦女能之乎?書此亦以張日本,亦欲知吾中土實無教育。即以吾家子弟、婦女論,亦當聞之而憬然悟奮然起矣。此紙可付兒孫男女輩共觀之。」

當時的清廷不是沒有具有真知灼見的人,不是沒有胸懷開闊的人,教育強國、全民教育、素質教育到今天還是治國的重要任務。吳慶坻從日本回來後,就被派往湖南擔任學政,他在長沙創立了湖南第一師范學堂,就是後來毛澤東讀過書的學校。1910年,他因病回到了杭州,把故園又修葺了一番,在爺爺著述的屋子的西側清出三間平房,變成了自己的書齋,在書齋旁還種了一株白皮鬆,自號補松老人。這位補松老人的兒子吳士鑒就是吳春華的曾祖父,他在那張照片上留下了一個清癯而平正的影像。吳士鑒是光緒十八年的一甲二名進士,是榜眼,非常厲害了。他還參與修纂了《清史稿》。他的一生與金石為盟,碑版為伴,著書考訂,賦詩寫詞,是極其風雅而卓越的人物。這吳家一路下來,竟都是詩書弦誦之聲,一個簪纓世家,一個充滿風范的士族。

卻還有一股痴處,一個令人動容的掛念。吳春華的父親吳廷瑜是吳家的長房長孫,他年輕時一直喜歡著自己青梅竹馬的小表妹,然而婚姻卻由父母做了主,娶了門當戶對的大家小姐。婚後的生活隨著七個女兒的誕生而變得黯然,不能傳下吳家的血脈使老大在一個大家族裡漸漸失去了做老大的權威。他慢慢就寡言了。吳廷瑜在中國銀行里度過了坎坷的後半生。晚年他寫出了一本小書《解放前的中國金融業》,讓家人印了留存。他在去世前兩年,突然對女兒女婿說,他想去看一個人,去看一下住在寧波的小表妹。已是七十八歲的老者了,買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最好的東西——糖水罐頭和開心果,這開心果是舶來品,當時市面上基本買不到。老人就帶了這些東西,顫巍巍地向他心裡藏了半個多世紀的一個角落走去。

「見著了嗎?」

「見著了。」

「見完之後,怎樣呢?」

「安心了吧。」

於吳宅,啟封這樣的往事,也是兩兩安心了吧。

泡兒貨

藏界用語,

泡兒暗示上層,猶言頂尖好貨。

吳宅的多數時間是安靜的,來這兒的要麼是熟客,要麼是慕名而來的人,跨過這座宅子的大門檻,轉過照壁,人就不自覺地靜下來。這是一個古玩交易市場,卻沒有一般市場的喧嘩。在院子天井的石桌旁常常圍著的是觀棋的店主,幾只大茶缸擺在地上,陽光刷亮了裊裊上升的水汽。靜好安穩。幾家上了銅鎖的鋪子正在等候慵懶的主人,主人們或許睡晚了,或許又出門收貨了,反正誰也不逼著自個兒出勤做生意。開了門的老店主,戴了金邊老花鏡在細細地擦拭自己的青花瓷器。

宋大雍正在下軍棋,坐在他對面的有五個人,其中的四個人在幫一人對付宋大雍。七嘴八舌都在支招,宋大雍個大身重地斂氣應付。當一頭蓬鬆亂發慢慢後仰露出一臉絡腮鬍子時,我看到他孩子般的笑臉,每處都在抖動綻放,看來他以一敵五還贏了。「我是下軍棋的『黃埔軍校』,他們都跟我學的!」他聲如洪鍾,得意揚揚。用一雙舊布鞋撐起自己一米八幾的大個後,攜著茶缸子就帶我轉進了他的鋪子。

他的鋪子在吳宅的口上,朝東,十平方米不到。放的都是文房四寶,有玉制的筆架,陶瓷的筆洗,也有字畫和印章,大都是清末民初時的物件。「都是小玩意兒,做得不大。」他給我沏茶給自己點煙。

杭州人宋大雍今年46歲,沒有正兒八經受過系統教育,但他用文言文記事寫作。他拿出厚厚一疊油墨列印的文稿,上面都是一段一段的往事,他寫外舅的行狀,寫愛妻樓昕的扇骨收藏,他還記述了去年受邀去杭師院美術學院給兩百多名學生開講座的事情,「那一次風頭出足啊,下面學生提問不斷。他們對我的講座『江南文房』很感興趣。」宋大雍是如何用文言文記錄的呢?我試著摘一段給大家感覺一下:

示杭師院諸生鑒寶三訣。一曰面熟,凡表象生硬,歸於歲月鍛煉未久,非後仿即新偽,見此為求真之要。二曰體足,器式完全,少有缺憾,辨此為得善之要。三曰姿獨,風韻獨特,不在尋常之列,識此為擅美之要。

他從真善美三個方面對寶貝的鑒定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通達簡練。再看他的其他記錄,都有極細致的地方,這和我眼前的大漢形象十分不符,就比如水滸里的英雄突然寫起了簪花小楷,有種令人忍俊不禁的可愛。

「你不知道,我這樣的長相確實嚇著一部分人。我晚上要是去打的,司機都不敢停下來,怕是劫匪呢。」這宋大雍身上有一股子什麼味道呢?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杭州出現過「兩熱」,一是書畫熱,二是練武熱。長到二十歲的生猛小伙宋大雍把這「兩熱」都趕上了。「在東園,在柳浪,很多杭州人一邊練武一邊結交朋友,學書畫賣古玩。有些人學健美,就是把肌肉練得一塊一塊鼓起來,死硬死硬的那種,我不喜歡,我練意拳。意拳你不知道吧,練那種拳,人會胖起來,但出拳的時候卻疾如閃電,一轉身一騰挪,都像獅子般的矯捷靈敏。我是磕頭拜師的。我師傅還健在,但恕我不能提他的名字,這對他不尊重。」

這習了武的年輕人,於是敢走天下,他甚至背著畫架去了太行山寫生。他還因為一身本事,贏得了姑娘的芳心。

宋大雍喜歡看電影,杭州的電影院他都去過,而且他知道哪家電影院的哪個位子看電影最舒服,音響效果最好。「我記得我看的第一本電影是在少年宮放的,露天電影,這可能也是『文革』後杭州放的第一部電影,阿爾巴尼亞的電影《創傷》。我老婆當初愛上我就是在電影院里。我一般每星期都要去看兩場電影,而且都是白天場,白天半票嘛。那天我和她看完電影,幾個小流氓圍了上來挑釁,他們不知道我有武功啊,我請她讓到一邊,一下子耍了起來,三下兩下就把這群小流氓打翻在地。她看了可喜歡了,就願意嫁給我了。她人長得嬌小,就是喜歡我這樣子,有保護力,有安全感吧。」喜歡電影的人,一般也會喜歡拍照。青年宋大雍便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隻相機,海燕牌照相機。他拍過杭州幾乎所有的老宅院,包括這座吳宅。吳宅舊時的樣子連吳家後人都鮮有照片,宋大雍卻拍過,可惜他把厚厚一本寫滿了說明的杭州老宅照片拱手送給了別人,如今不知去向。

為什麼會玩古玩呢?玩古玩很自由,不受約束。宋大雍一生未受單位體制之苦,什麼評職稱,朝九晚五打卡,對他而言都是聽說。「我玩古玩還是受父親的影響。我的父親很早就玩上了古玩。我母親愛喝點酒,我父親就會去買了民國時期的白砂酒壺來,這壺底刻著三個字:吳德盛。這是民國時期最好的酒壺牌子呢。我母親用那把壺盛酒喝,邊斟邊賞,父親在一邊樂呵呵地看。父親當年是很多古玩店的座上客,他喜歡古玩,也喜歡把古玩拿來用,而不是藏著。」宋大雍玩古玩專攻文房四寶,這些東西小巧玲瓏,便於投資也便於周轉,他為此還根據自己多年的收藏和經驗寫了一本書。有一山東富商慕他的名,請他去「掌眼」,他不肯出門。這山東人便天天請他去洗腳,「洗得我腳皮子都洗破了,沒辦法,只好跟了他去,看了一宗20多萬元的貨。」宋大雍收的古印有500多方,有戰國時的銅印、宋代的瓷印,可以開個印學博物館了。他收的印有些還不能在西泠印社看到。民間玩物竟玩到了這個份上,這宋大雍身上有一股子什麼味道呢?

「前陣子我去參加了一個聚會,主辦人把麴院風荷里的湛碧樓包了下來,請來了絲竹彈唱,其中來往的人都會書法會畫畫,懂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風雅。杭州有文人雅聚的習慣,在西湖邊結社寫詩畫畫兒,可惜現在這樣的文人雅會沒了,大家都很忙。」宋大雍每到星期天,閑著的話,還會上城隍山,他是一個名叫「有道步營」組織的成員。這群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知道老地方,老時間,不用通知邀請,會自動出現在一起,沒來也不強求。大夥兒在吳山上喝喝茶,聊聊天,自得其樂。聊什麼呢?有時會聊哲學。宋大雍看武術書看出了哲學的精義,「為道日損,人應該學會向內求。」這個宋大雍讓我想起《石鍾山記》,有水鼓石,鏗然有聲。

自在自然,愛耍子愛逍遙,卻不頹廢,直見性命,有暗藏的絕活,宋大雍身上古韻猶存,他就像唐傳奇里的人物,譬如一壇窖藏的上等白酒,他是吳宅48戶店家裡的泡兒貨。

吳宅的泡兒貨還有很多,有江南舊書業世家嚴家兩世單傳的獨苗嚴胖子,至今鋪內懸掛爺爺舊書肆的匾牌「寶貽齋」,滬上名家錢君陶的字,他而今有女萬事足;有古玩鑒定的頂尖好手胡耀明,我們的《傾聽》寫過他的故事。這個宅院里光陰荏苒,卧虎藏龍。我也像老店主般慢慢用文字擦拭吳宅,看著它漸漸在我面前露出真相,有筋有骨有風雲。

本版感謝吳宅管理處的大力支持

❻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不倒,不見當年秦始皇的寫作背景

這句詩句是出自六尺巷的傳說。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張英,字敦復,號樂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員,六尺巷典故主角。

鄰居吳氏,歷史未載明其身份,一般多認為是經商或讀書的平民。

(6)吳家牆門遺址擴展閱讀: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史料記載:張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參觀六尺巷後,題辭:「桐城六尺巷,和諧名城揚」。2007年4月,「桐城文廟-六尺巷」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參考資料:網路-六尺巷

❼ 吳家大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吳家大院是司母戊鼎的埋藏保護處,因抗日戰爭期間(1939年—1946年)被用作司母戊鼎保護埋藏地而聞名。吳家大院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其建築形制為中國傳統式磚瓦木製建築結構,三進九門相照院落,東西寬3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1939年春,吳家族人在武官村西北崗的吳家柏樹林發現了司母戊鼎,為免遭日本侵略者、土匪盜搶掠奪,吳培文是於1939年3月19日晨將司母戊鼎挖掘出土,因大古董商肖寅卿要求粉碎沒有賣出埋藏於吳家大院焚書坑內。後因漢奸告密,日軍多次到吳家大院搜查,吳培文用中國人的民族骨氣和智慧捨命先後三次將大鼎轉移到吳家大院西屋馬棚、東屋草料房,司母戊鼎在吳家大院東屋埋藏保護歷時八年之久,躲過了日寇掠奪,維護了民族尊嚴。1946年,國民政府第31集團軍將大鼎挖出,作為蔣介石的壽禮運往南京,存放在前中央博物院籌備處。1959年大鼎被運往北京,安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吳家大院的特殊歷史背景,賦予其重要的歷史價值,2006年6月21日被公布為河南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每年3月19日,都將在吳家大院舉辦「司母戊鼎出土」紀念活動,3月19日已經發展成為安陽當地重要的活動。

❽ 馬家浜文化村落遺址在哪裡

馬家浜文化村落遺址在嘉興市南湖鄉天帶橋村馬家浜。
馬家浜遺址是一個三河交叉的平原,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100米。1959年3月開始發掘。遺址文化層分為上下兩層,出土的有骨架30具,陶器以釜類為主,鼎形器極少,以牛鼻式器型為陶器特徵,陶色有一定數量的紅衣陶。同時,還發掘出大量獸骨、魚骨和菱等。從出土文物分析,馬家浜遺址距今6000多年,屬新石器時代(中期)。學術界稱之為馬家浜文化。.

❾ 桐鄉屠甸匯豐芝晉禪寺,是什麼年代的,以前的芝晉禪寺是怎樣的。

芝普禪寺的歷史由來
1402年,朱棣發動兵變後攻入南京應天府,朱允炆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成了千古疑案。
民間相傳在1405年前後,建文帝帶著13船金銀財寶逃至嘉興府崇德縣晏城一帶,發現這里河道縱橫,田園開闊,林木蔥郁,滿目蒼翠,便於隱匿,便停下逃亡腳步。仔細勘察後發現一處由七隻公浜(風水上稱為雄浜)圍繞著的風水寶地,遂派隨行的謀士與隨從建造了正南向的宅院,為定居之所。後有鄉民向縣令舉報,有異鄉人在此建深宅大院,來歷不明。縣令派人查證,主人家說「普天之下皆是我土,建寺院,普度眾生,此乃善舉,何故阻撓?」縣令又聯想到建文帝的失蹤,於是就默許了寺院的建造。朱允炆在此以「封印和尚」(印封即封掉皇帝大印)的身份安居了幾年,後怕在此處時間長久,行跡被朱棣所查,招來殺身之禍,於是棄此處北逃。在長期的流亡過程中,朱允炆一直以晉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希望有東山再起的一天。但後來他慢慢地發現,朱棣管理國家的能力比自己實在要強得多,也就慢慢地打消了這個念頭。有聯為證:「有夢難圓,塵世著魔迷木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輕風吹拂著平靜的心,沉醉於大自然之中,哪還管什麼皇權富貴,都只不過是過眼雲煙。所以,朱允炆出家做了和尚,這是後話。
朱允炆走後,周邊的百姓聽聞「封印和尚」乃是建文帝朱允炆,於是慕名前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後世人為紀念建文帝,把此處稱為「芝普禪寺」。
相傳,芝普禪寺的正殿在「龍形河」的龍尾處,寺廟「東有日,西有月」,意為「明」。「東有日」即為「四轉魚池」,四轉魚池為南北兩個小島,被河流環抱。「西有月」即為吳家牆門頭和呂家埭地貌與河流形成的「月」字。芝普禪寺鼎盛時期規模宏大,南北約300丈(1000米),東西150丈(500米),僧眾達百餘人。崇禎14年春,李自成起義部隊途徑芝普禪寺,因其為明王朝建文帝所建,故焚之。附近鄉民在原址上重建了觀音殿和天王殿,但規模大不如前。
解放前,由於戰亂等原因,芝普禪寺偶有一僧或一尼,故後稱芝普庵。

❿ 神廟中的「門牆」,有著什麼特殊的意義

神廟中的「門牆」,有著特殊的意義,「門牆」被稱做是「地平線上的大山」,太陽就從這兩座大山之間升起,兩座塔樓分別代表伊西斯(Iside)和娜芙提斯(Nepthys)兩位女神,根據神話,這兩位女神的臂上托著初升的太陽。門牆強調了神廟的立面和進入大門的作用,增強了神廟的肅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