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虎山遺址
A. 光福的名字由來
光福歷史悠久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曾在此養虎所以那時光福被稱為「虎山」、虎溪 後來被人們成為光福是在梁天監二年時在此建了一座寺廟,叫做光福寺(就是現在的銅觀音寺)因為當時寺廟名氣很大所一大家就把光福寺所在的小鎮叫做光福。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光福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稱,人們取其中光、福二字來命名小鎮所以叫做光福
位於鄧尉山塢,是中國四大探梅勝地之一。鄧尉梅花甲天下,以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著稱於世。明代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雜詠》一文中說:「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吳中,而必以光福諸山為最」,梅花盛開時,繁花似雪,暗香浮動;微風吹過;香飄數十里。山上有「聞梅館」、「梅花亭」清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宋犖題書的「香雪海」摩崖石刻和乾隆皇帝探梅御詩碑刻。周圍還有數百畝梅林,形成「登樓觀梅、入園探梅、進廊攬梅、登山賞梅」四大賞梅景點。
銅觀音寺原名光福神寺,始建於梁代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幾經興衰,現存殿宇是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13年)建築,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有個農民在光福神寺旁取土,挖得銅觀音像一尊,後送至寺中,於是被改為銅觀音寺。寺內殿宇富麗堂皇,除大雄寶殿,觀音殿,還有金剛殿 、西方殿等。廊壁碑碣古刻,古香古色;寺後亭、台、池、榭、點綴雅緻;奇卉怪石,羅列其中;樹林青郁,景色迷人。
光福塔又稱舍利佛塔。坐落於龜峰山巔,始建於梁大同年間,距今一千四百多年,1998年修葺一新。塔為四方七級,高38米,身邊寬5.18米。光福塔踞山臨湖,景色旖旎,猶如一幅洗煉的中國畫展現在遊人面前。登臨塔山縱眼四望,但見高處峰巒攢簇,低處層林疊翠,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給人以「不在畫中,似在畫中」之感。
司徒廟位於鄧尉山山塢的梅林叢中,相傳東漢大司徒鄧禹晚年就隱居於此。廟里供奉著鄧禹塑像,院內有當年鄧禹種植的漢柏四株,已歷1900餘年,清乾隆帝下江南巡視曾多次觀賞,並賜四株古柏為「清奇古怪」,洵為天下奇觀。明代《楞嚴經》、《金剛經》石刻保存在廟內。據此,江蘇省人民政府已將這組古刻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聯合門票70
位於光福鎮有光福機場。
B. 江蘇境內有什麼古色古香的古鎮
江蘇省境內的古鎮有崑山的周庄、吳縣的同里、吳縣木瀆、甪直和太倉沙溪等。它們對於旅遊者來說,是欣賞江南水鄉風情和古民居的極好的去處。
最具江南風情的小鎮:周庄
周庄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周庄「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周庄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牆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庄作為他的根基。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
同里古鎮
同里鎮位吳江市東北部,地處太湖之濱,京杭大運河之畔。屬太湖水網平原中的湖盪平原,周邊大小湖盪星羅棋布,河港浜密如蛛網,四面臨水,八湖環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硯、葉澤、南星、龐山湖)鎮區東臨同里湖,南濱葉同里澤湖、南星湖,西接龐山湖(已圍墾),北枕九里湖,西北襟帶吳淞江,東北連通澄湖。鎮內被「川」字形市河及其支流縱橫分割,形成15個圩。沿岸「屋宇叢密,街巷逶迤」。鎮內自成水網,民用水河橋比比皆是,悠悠綠水,水活水清,「家家臨水,戶戶通舟」。
同里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傑地靈,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同里的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水鄉小橋多,名人志士多。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
園林古鎮木瀆
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岩、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之稱。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
甪直古鎮
甪直古鎮位於蘇州城東18公里處,以水流縱橫,橋梁密布,古樸幽逸的風情而著稱,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江南六個著名古鎮之一因唐代詩人陸龜蒙號甫里先生隱居於此故名。
明代村落聚鎮改名甪直,古鎮佔地面積約一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為4平方公里,甪直北、南、西三面環湖,具有濃厚的水鄉氣息。鎮上河水清清,環境幽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歷史景觀,鴨沼清風、分署清泉、吳淞雪甪直浪、海芷鍾聲、浮圖夕照、漁蓮燈阜、西匯曉市等被先人們概括的「甫里八景」雖然歷經歷史的磨難,大部分已經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們當年的恢宏的風采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西南,距離著名的周庄僅8公里,被譽為蘇南的「四顆明珠」之一,因一條美似流霞的小河「錦溪」貫穿全鎮、支流如網而得名。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二千餘年的歷史文化蘊積的水鄉神韻,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沈從文喻她為「睡夢中的少女」,已故大師劉海粟贊譽她是「江南之最」,馮英子則稱她「淡抹濃妝總相宜」。
絲綢古鎮盛澤
盛澤鎮位於江蘇省最南端,地處太湖流域,這里沃野平展、湖盪密布、氣候溫暖、雨量充分,宜稻麥、宜蠶桑,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都。盛澤鎮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而聞名於世。
楓橋古鎮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楓橋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境內,以其特有的「家家盡枕河」江南水鄉風貌著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探梅勝地光福古鎮
光福鎮在蘇州城西約28公里的太湖之濱,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譽,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光福瀕臨太湖之濱,湖光旖旎,群山環抱,綠山縈繞。鎮內運河貫通,國道擦境,機場鎮內,形成「海陸空」便捷的交通。
世紀50年代初,我國考古學家在當地虎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證明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春秋時期,吳王闔閻曾在虎山圈地養虎,飼養人員聚居的地方遂名虎溪。吳國滅亡後,養虎事業也隨之衰敗。蕭梁大同年間(535—546年),有顧氏舍宅為寺,取名光福,從此得名,沿用至今
沙溪古鎮
古鎮沙溪位於太倉市東北,204國道旁。 沙溪始建於元末,當時市鎮繁榮。達官貴人相繼在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遠近聞名。到明清時,大批商人應運而生,臨水建築拔地而起,「印溪書舍」、「南野齋居」、「蓮蕊樓」等古宅名居。充滿人文氣息。尤其是清乾隆年間富商龔氏古宅,堪稱江南一絕,至今保存完好。
古鎮景色秀麗、古樸典雅、街長三里、庭園深深,雕花廳、樂蔭園、橄欖島、吳曉邦故居等人文景觀風格迥異。別致的臨水建築,古宅密集的老街和古樸雄渾的石橋,是沙溪現存文化遺存的三大特色
C. 蘇州木瀆古鎮入口在哪
入口很多,得根據自己遊玩重點來定:
科舉文化游
榜眼府第(馮桂芬故居)→虹飲山房(聖旨館、科舉制度館)→嚴家花園(老進士沈德潛之故居)→靈岩山館(狀元畢沅私家別業)
乾隆尋蹤游
A線:木瀆古鎮(乾隆六次幸臨之地)→天平山(乾隆御道、御碑、高義園)
B線:木瀆古鎮→靈岩山(乾隆行宮遺址)
C線:木瀆古鎮→穹窿山(乾隆御道、上真觀)
D線:木瀆古鎮→光福聖恩寺(乾隆尋父之處)、香雪海(乾隆賞梅處)
三古一湖經典游
古城(蘇州盤門)→古鎮、古典園林(木瀆古鎮、四大私家園林)→太湖(太湖大橋及西山石公山)
註:此線路中「太湖」也可如下安排:1、東山雕花大樓、陸巷古村;2、光福司徒廟賞「清、奇、古、怪」,順便去太湖品嘗船餐湖鮮,或去鎮湖購買蘇綉工藝品。
吳文化考古游
A線:木瀆古鎮(吳文化發源地)→靈岩山(西施館娃宮遺址)
B線:木瀆古鎮→石公山(西施賞月之明月坡)→消夏灣(吳王偕西施消夏處)
C線:木瀆古鎮→光福虎山(吳王養虎處)
D線:木瀆古鎮→胥口(吳王妃墓、孫武教場、弄將台等,返程可去胥口鎮購買頗具特色的農民畫)
E線:木瀆古鎮→穹窿山(《孫子兵法》著者孫武苑)
敬老親子游
木瀆古鎮→靈岩山
註:1、木瀆古鎮適宜家庭或親子游,有許多參與性活動,如:由綉娘手把手教孩子製作一幅蘇綉;可穿上皇帝、皇後及公主、太子服飾,在乾隆御戲台前拍攝一幅全家福。
2、木瀆園林曲徑通幽,適合老人邊游邊休憩的特性;靈岩山不高且不陡,適合老人登高,強身健體,健康快樂。
D. 光福鎮的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以吳國故都設立吳縣,光福一直為吳縣轄地。
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縣以下設都保,光福為長山都保(鄉都)。
明、清時,縣以下設鄉,境內置長山鄉(光福里)。光福集鎮時為吳縣六大名鎮之一。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置光福巡檢司,司署駐光福虎山弄西橋堍老衙門。
1912年,吳縣實行市、鄉制,5萬人以上為市,不足5萬人設鄉。置光福鄉,鄉公所駐光福一仁堂。
1929年8月,吳縣實行區、鄉鎮制。光福、西華兩鄉合並成第三區(光福區),區署駐光福鎮一仁堂。境域面積420方里(105平方公里)。
1934年,第十八區(香山區)並入第三區(光福區),區公所駐光福一仁堂。境域面積503方里(125.75平方公里)。
1939年3月,偽吳縣知事公署重新劃定鄉鎮區域,建立光福鄉公所。
1940年12月起又恢復原區劃。
1941年7月起清鄉,區劃又作調整,光福為第六區。區公所駐光福鎮吳家花園。
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恢復原區劃(第三區),區署駐光福鎮南街46號。
1947年2月,第三區(光福區)和第二區(木瀆區)合並成吳西區,區署駐善人橋同德里。
1949年4月27日,光福解放。5月,光福鎮歸木瀆區管轄。
1950年3月,建光福區。區政府駐吳家花園。
1957年9月,撤區並鄉,原光福區的光福、永安、紀龍、新生等一鎮三鄉並為光福鄉,鄉政府駐吳家花園。
1958年9月25日,改鄉為社,成立光福人民公社。公社駐吳家花園。
1971年1月,劃潭東大隊歸太湖公社,始形成現境域面積59.354平方公里。
1983年,政社分立,建立光福鄉人民政府。原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為經濟實體予以保留,稱公社經濟聯合委員會。鄉政府駐吳家花園。
1985年,光福鄉改為光福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光福鎮吳家花園,1996年1月28日搬遷至光福新區光福路一號政府大院。
E. 中國的哪個古鎮最好玩
中國好玩的古鎮有:內蒙古·室韋,安徽·西遞宏村,福建·泰寧,浙江·烏鎮,山西·張壁。
1、內蒙古·室韋
藍天、綠草,白樺林、神秘的瑪瑙草原,時緩時急的河水養育著亞洲最美的濕地,也養育著這里的勤勞人民。肥沃的河灘上走出了偉大的蒙古民族,溫暖的木刻楞房子,現在是華俄後裔的繁衍之地。黃皮膚男人的智慧和藍眼睛女人的熱情造就了室韋,中國多民族和諧共存的範例。
2、安徽·西遞宏村
它的選址規劃、建設發展,歷經八百年,濃縮了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持續發展的成就。神奇的人工水系獨出機杼,開仿生學先河。民居、祠堂、牌坊保存完好,秉承宗祠文化。楹聯、牌匾彰顯徽商儒雅,石雕、漏窗寄託農家情懷。西遞宏村,是明清民居的博物館,更是今天人與自然結合的典範。
3、福建·泰寧
藏於深山的漢唐古鎮,武夷山下的兩宋名城,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完美結合,成就了舉世聞名的世界地質公園。一門四進士、隔河兩狀元,地處東南有孔子故里遺風,儺舞粗獷、橋燈清麗,泰寧有小橋流水的靈秀,而沒有那深宅大院的沉重。
F. 蘇州到光福虎山怎麼走
地鐵1號線到天平大酒店
公交線路:65路,全程約17.0公里
1、從天平大酒店步行約10米,到達天平大酒店站
2、乘坐65路,經過29站,到達銅觀音寺站(也可乘坐64路)
3、步行約1.1公里,到達虎山頭
G. 杭州半山附近的虎山公園的虎山橋的歷史或典故
虎山橋位於光福鎮西北,跨虎山、龜山之嘴,連接光福東崦湖與西崦湖之間。又名虎山擅勝橋。宋代嘉泰年間(1201-1204年)建。元泰定中(1324-1328年)改為三圓洞橋,以紀年,名為泰定橋。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里人徐應祥等重建仍改為五孔拱橋,故有一塔兩山五橋洞之稱。清代順治初,釋某募建,又改為三孔橋,但在橋北堍還假設兩孔,以保五孔原數,改稱為虎山橋。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里人徐堅、李肇修、徐洪山、汪芳貽、徐敏中倡捐募建。民國26年(1937年),虎山橋塌毀,翌年,將原環龍橋改為三孔木橋。1956年,重修虎山木橋。1963年,光福人民公社將三孔木橋改建為水泥拱橋。1989年10月,虎山橋再次重修,予以加寬加長。2006年,移址到橋西,再建新橋。
上圖虎山橋與光福塔及周圍群山曾構成一幅絕妙的湖山佳景,明人徐枋贊曰:「虎山橋在二堰間,其地四面皆山,回環二十餘里,巒翠浮空,波光極目,一石樑跨之若長虹天矯,橫亘碧落而梵宇臨於山巔,浮圖矗於雲際,每一登眺,不知此身之在塵世矣」。
H. 光福的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以吳國故都設立吳縣,光福一直為吳縣轄地。
北宋元豐年間(1278—1085),縣以下設都保,光福為長山都保(鄉都)。
明清時,縣以下設鄉,境內置長山鄉(光福里)。光福集鎮時為吳縣六大名鎮之一。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置光福巡檢司,司署駐光福虎山弄西橋堍老衙門。
民國元年(1912年)吳縣實行市鄉制,5萬人以上為市,不足5萬人設鄉。置光福鄉,鄉公所駐光福一仁堂。
民國18年(1929)8月,實施區、鄉鎮制。光福、西華兩鄉合並成第三區(光福區),區署駐光福鎮一仁堂。境域面積420方里(105平方公里)。
民國23年(1934),第十八區(香山區)並入第三區(光福區),區公所駐光福一仁堂。境域面積503方里(125.75平方公里)。
民國28年(1939)3月,偽吳縣知事公署重新劃定鄉鎮區域,建立光福鄉公所。民國29年(1940)12月起又恢復原區劃。
民國30年(1941)7月起清鄉,區劃又作調整,光福為第六區。區公所駐光福鎮吳家花園。
民國34年(1945)8月15日抗戰勝利,恢復原區劃(第三區),區署駐光福鎮南街46號。
民國36年(1947)2月,第三區(光福區)和第二區(木瀆區)合並成吳西區,區署駐善人橋同德里。
1949年4月27日,光福解放。5月,光福鎮歸木瀆區轄。
1950年3月,建光福區。區政府駐光福鎮吳家花園。
1957年3月,撤區並鄉,原光福區的光福、永安、紀龍、新生等一鎮三鄉並為光福鄉,鄉政府駐吳家花園。
1958年9月25日,改鄉為社,成立光福人民公社。公社駐光福吳家花園。
1971年1月,劃潭東大隊歸太湖公社,始形成現境域面積59.354平方公里。
1983年,政社分立,建立光福鄉人民政府。原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為經濟實體予以保留,稱公社經濟聯合委員會。鄉政府駐吳家花園。
1985年,光福鄉改置為光福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光福鎮吳家花園,1996年12月搬遷至光福新區光福路一號政府大院。
I. 中國的哪個古鎮最好玩啊
古鎮,一般指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築群。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有部分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古鎮各個地區主要代表性古鎮有: 安徽古鎮 西遞宏村盧村南屏關麓屏山唐模呈坎 潛口漁梁陳村三河棠樾屯溪績溪 坑口湖村上庄陳村
浙江古鎮 西塘烏鎮南潯龍門郭洞俞源諸葛村新葉村三門源廿八都溪口前童楠溪江岩頭村芙蓉村蒼坡村蓬溪村林坑皤灘臨海石塘安昌碗窯泰順大濟
江蘇古鎮</B> 同里周庄錦溪甪直楓橋木瀆盛澤沙溪
江西古鎮</B> 婺源李坑延村理坑瑤里盧家洲龍南流坑汪口安義樂平石郵白鷺渼陂黎川曉起清華村景德鎮思溪唐江
山西古鎮</B> 平遙張壁村喬家大院常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郭峪後溝古村皇城相府娘子關村磧口孟門古鎮師家溝潤城鎮西文興村
廣西古鎮</B> 陽朔黃姚興安三江揚美興坪江頭洲迪塘村水源頭大圩龍勝
雲南古鎮 麗江大理束河和順香格里拉瀘沽湖虎跳峽新華村沙溪劍川巍山喜洲寶山黑井建水壩美諾鄧石屏
貴州古鎮</B> 鎮遠鎮山岜沙肇興加去隆里大同香紙溝石頭寨大屯青岩西江雷山施洞屯堡
四川古鎮 洛帶羅泉黃龍溪鐵佛閬中姚坪羌寨德格隆昌丹巴雲頂寨福寶堯壩仙市平樂青林口羅城李庄柳江洛帶上里
福建古鎮</B> 永定長汀泰寧和平芷溪培田南靖崇武連城四堡漳州崇武趙家堡華安二宜樓洪坑城村下梅永定坂東楊源田螺坑廣東古鎮 石灣開平赤坎大江埔百合橋溪村蘇家圍大旗頭沙灣從化南社塘口橋鄉村樟林黃埔逢簡錢崗蜆岡梅州石頭村
重慶古鎮</B> 磁器口偏岩雙江淶灘路孔松溉塘河中山寧廠龍潭龔灘
湖南古鎮 鳳凰德夯芙蓉鎮張谷英村陽山灘頭洪江大坨
其他地區 陝西古鎮黨家村米脂榆林吳堡古城
上海古鎮朱家角金澤鎮
河北古鎮於家村正定雞鳴驛
北京古鎮川底下
湖北古鎮魚木寨
</B>知名古鎮截止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古鎮有: 平遙古城(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1997 麗江古城 (Old Town of Lijiang )1997 皖南古城西遞和宏村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2000 開平碉樓與村落 (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2007 其他知名古鎮: 光福鎮光福鎮在蘇州城西約28公里的太湖之濱,是吳中區境內歷史悠久的古鎮。50年代初,我國考古學家在當地虎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證明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 春秋時期,吳王闔閻曾在虎山圈地養虎,飼養人員聚居的地方遂名虎溪。吳國滅亡後,養虎事業也隨之衰敗。蕭梁大同年間(535—546年),有顧氏舍宅為寺,取名光福,從此得名,沿用至今。 光福在南宋時代已是個「民灶千餘,阡陌交通」的集鎮。目前鎮區面積雖約0.62平方公里,卻很古樸、清雅,蘊含著詩情畫意。它南依鄧尉山,北靠虎山,東臨上崦湖,西濱下崦湖。塔山屈身鎮內,還有香雪海、司徒古柏、天壽聖恩寺、楞嚴經石刻等10處省、縣級保護文物。 這里層巒疊翠,四季花香,山外有湖,湖中有山,是良好的風景游覽勝地。相傳清康熙、乾隆皇帝及明代唐伯虎等文人墨客都曾到鄧尉探梅。 古鎮時時給人以恬靜的美感,鎮河則像一條白色的綢帶,由西向東,緩緩流過。漫步光福鎮上,仰面可見山,俯首可見水,誠如明代畫家沈石田所描寫的:屋上有山屋下水,開門波光眼如洗。 光福歷史悠久,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譽,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地處古城蘇州西郊25公里,是瀕臨太湖之濱的一個半島,湖光旖旎,群山環抱,綠山縈繞。鎮內運河貫通,國道擦境,機場鎮內,形成"海陸空"便捷的交通。 光福的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為太湖名勝區13個景區之一,境內名勝古跡數十處,最著名的是鄧尉"香雪海"清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香雪海探梅。每到初春時節,漫山遍野的梅花盛開,香氣四溢,蔚若雪海。吾家山下有祭祀東漢大司徒鄧禹的司徒廟,院內有當年鄧禹種植的漢柏四棵,分別喚作"清、奇、古、怪"已歷1900餘年,形姿奇特,歷劫不磨,洵為天下奇觀。明代>>石刻保存在院內。建於梁代大同年間的光福塔,為七級方塔,高38米,雄居山巔,凌雲摩霄;寺前有建於宋代的石樑橋,風格古樸;有建於梁代天監二年,可稱為吳中最古老的寺院――銅觀音寺;殿宇富麗堂皇,寺內碑碣石刻,古色古香;宋代天壽聖恩寺,背依玄墓山,面臨萬頃太湖,有深山藏古寺之妙。 朱家角建於明代、橫跨漕港的「滬上第一橋」放生橋,是取景拍攝最多的地方。有時你會看見橋頂橋坡格鬥正凶,「呀呀」叫個不停;有時陽光普照,橋頂卻大雨傾盆,幾個演員淋得渾身濕透,原來這是消防隊員手持高壓龍頭製造出的特技效果。據統計,這里曾拍攝過《半把剪刀》、《中華大丈夫》、《上海秘密戰》等十多部影視片,一導演贊嘆:在放生橋上取景,象喝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 千年古鎮朱家角河港縱橫,明清建築依水而立,36座石橋風韻猶存,古跡勝景比比皆是,尤其是小橋流水、老街深巷更具風味,極為得體地成為三四十年代「海派影視」的天然外景。西井街75號里老宅民居是古建築民居的典範,雕花落地長窗,磚鋪四方庭院,老貨道具也多:老式床、太師椅、八仙桌、栲籃、瓷瓶放在庭院深深的老屋裡,拍攝《大家族》、《劉海粟》、《上海灘之戀》等感情戲時,幾度被導演相中,連聲稱贊:這里鏡頭真是太符合劇情了。有時缺少群眾演員,只要導演和圍觀的一說,立即會跑出幾個。碰到拍攝緊要關頭或同步錄音,交通封鎖,當地行人會自動繞道,停止大聲喧嘩;哪家電視天線破壞了拍攝畫面,哪家主人就會主動將它擱下;連刷白的牆壁為適應過去舊時的氣氛,鎮旅遊公司也會密切配合,派人大片大片地將它塗個灰黑……一位著名的導演深有感觸地說:「到朱家角拍片,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樣都全了!」 木瀆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岩、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之稱。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木瀆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木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進士25人,舉人30餘人,其中狀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綉皇後沈壽、台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木瀆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因而,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作為中國唯一的園林古鎮,木瀆在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迄今仍保留了10餘處。其中,嚴家花園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後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築學家劉敦楨、梁思成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虹飲山房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佔地廣袤,建築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游此園。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為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榜眼府第是洋務運動先導、著名政論家馮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鎮園之寶。靈岩山館是清代木瀆狀元畢沅的私家別業,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吳中著名山水園林。木瀆私家園林既秉承了蘇州園林的精緻幽深,又有其空曠高遠、山林野趣的個性,充滿了一種大氣和皇氣。在28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我國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人參觀了木瀆古鎮私家園林之後,激動不已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文化遺產」。 南潯南潯位於浙江湖州市,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北面是太湖,東與江蘇省交界,距蘇州市僅51公里,乘中巴車12元,途中經過著名水鎮同里。據〈江南園林志〉記載「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且皆為巨構,實為江南所僅見」。在清代時南潯人根據當地人家財富的多少,以動物形體大小形容為「4象8牛72黃金狗」,財富在1000萬以上為象,100萬以上為牛,30萬以上為狗。南潯名勝古跡眾多,與自然風光和諧融化,既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又洋溢著江南水鄉古鎮詩畫一般的神韻。南潯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書香不絕。明代時就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僅宋,明,清三代,南潯就出了進士41名。南潯建鎮已有745年歷史,明萬曆至清代中葉為經濟繁榮鼎盛時期,南潯歷史文化悠久,從宋至清共出41名進士。著名的名勝古跡有嘉業藏書樓、劉鏞的庄園小蓮庄、張靜江故居、張石銘舊居、百間樓和宋代古石橋等。 甪直甪直位於江蘇崑山市,是江南六個著名古鎮之一,位於蘇州城東南25公里,因唐代詩人陸龜蒙號甫里先生隱居於此故名。明代村落聚鎮改名甪直,古鎮佔地面積約一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為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鎮內河網交錯,碧水環繞,橋橋相望,景色美好。甪直的特點是水多橋多,橋多而密,有一些橋是建於宋代、明代的橋梁,這里同周庄一樣也是很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為了保護古甪直鎮,鎮里規劃了四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保護古鎮的面貌,並在鎮外建了新鎮。據《甫里志》載:甪直原名為甫里,因鎮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又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甪直。 烏鎮烏鎮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古風猶存的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築,街道兩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築,輔以河上石橋,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鎮東的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時的讀書處,現辟為茅盾紀念館。鎮上的西柵老街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築群之一。此外,還有修真觀戲台、雙橋風情、梁苑... 周庄 周庄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著名古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有著近九百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文化蘊涵。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萬三的故鄉;周庄也曾留下柳亞子、陳去病等人的足跡。 西塘 西塘古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於江,浙,滬,二省一市交界處,這里離上海、蘇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內,交通方便,高速公路,320國道,滬杭鐵路穿境而過,乘坐汽車,火車均能到達。西塘在嘉善城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前往20分鍾就能到達。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
J. 山口鎮的歷史遺跡
山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物古跡眾多。境內有氣勢宏偉的光福寺、鐵佛堂,有600多年的冶鐵遺址。光福寺在山口村北,舊時寺院古木參天,大殿雄偉輝煌,紅漆圓柱,雕龍繪鳳,牆上壁畫栩栩如生,店內塑像逼真。《泰安縣志》留有記載。
鐵佛堂位於山口西南,園內有一清泉,是清代泰安72名泉之一,泉水甘冽、冬暖夏涼,據道光八年(1828年)《泰安縣志》記載:「池圍三尺,闊三尺,水深六寸,渠長十二里。」1982年泉池水面擴大,曾開掘成寬8米,長25米的養魚池。
山口西部的「王墳」,民間傳說葬有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的屍骨。經文物部門考證,認為是商周至漢代的文化遺存,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