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平頂山應國古墓遺址在哪

平頂山應國古墓遺址在哪

發布時間: 2021-03-09 03:42:21

A. 應國的古墓是在平頂山嗎

是,早再80年代後期再平頂山東滍接近寶豐地區發現了應國古墓,6國還早,發現的大量珍貴文物,最後確定,平頂山就是古應國的遺址,古代應國最後被齊國所滅,國徽是老鷹。平頂山出土的玉石鷹就是當時國王皇冠上的標志,非常有價值,現在珍藏在國家文物館。

B. 2013年3月,河南新鄭市鄭韓故城古墓出土—把古劍,距今己有2300多年,它可以見證()

二十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殷墟】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購中葯"龍骨"時發現甲骨文,引發殷墟的發掘。
【敦煌】
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圓錄意外發現一個藏經洞,淹沒於漫漫黃沙的文化藝術寶庫重見天日。但大批文物被劫運國外,被稱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
【北京人】
1929年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完整的50萬年前"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但化石在太平洋戰爭中失蹤,至今不知去向。
【定陵】
1956年5月19日,定陵發掘鏟下了第一鏟土,一座神秘輝煌的地下宮殿被打開。
【中山靖王墓】
1968年河北滿城發現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竇綰的墓葬,首次發現兩件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馬王堆漢墓】
1971年湖南長沙市東郊五里牌外馬王堆發掘出漢墓。最受矚目的是一具千年不壞的女屍。
【河姆渡】
1973年浙江餘姚縣河姆渡村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秦始皇兵馬俑】
1974年陝西臨潼縣一農民在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園附近打機井時意外發現了與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頭、人身和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重見天日。
【曾侯乙墓】
1977年湖北隨縣發現2400多年前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24件精美樂器,包括編鍾等8種。
【法門寺地宮】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發現塔基地宮,內有佛指舍利、捧真身菩薩等寶物。

1994年

三峽工程淹沒區
江蘇南京市江寧縣湯山舊石器時代遺址
河南鄧州市白庄村八里崗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安徽蒙城縣畢集村尉遲寺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河南輝縣孟庄遺址
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貴族墓地
河南永城漢梁孝王寢園
西安隋灞橋遺址
陝西麟游隋仁壽宮·唐九成宮37號殿址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日台鄉寶山遼貴族墓

1995年

江西萬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湖南省道縣壽雁鎮玉蟾岩遺址
河南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遺址
鄭州石佛鄉小雙橋商代遺址
山東長清縣仙人台國貴族墓地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
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
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國遺址
杭州市中山南路趙氏太廟遺址

1996年

重慶豐都煙墩堡遺址
洛陽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平頂山應國墓地
四川南宋安丙家族墓地安丙墓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紀年簡牘
遼寧北票喇嘛洞墓地
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
青海都蘭吐蕃墓群的發現

1997年

陝西秦嶺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群
山東章丘市龍山鎮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廣西邕寧頂螄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址
香港東灣仔北遺址
河南偃師商城小城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跡
遼寧綏中石碑地遺址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新疆尉犁營盤漢晉墓地

1998年

泥河灣盆地於家溝舊石器遺址
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祭壇和墓地金壇
三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忠縣中壩遺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址
紹興印山越國王陵三峽庫區雲陽李家壩遺址
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
南京仙鶴觀、象山東晉貴族墓地
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窯址

1999年

江蘇江陰高城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吉林通化萬發撥子遺址
雲南羊甫頭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運河考古
遼寧桓仁五女山山城
山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
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遺址
湖南虎溪山一號漢墓

2000年

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
江蘇連雲港藤花落龍山時代城址
河南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
廣東博羅橫嶺山先秦墓地
湖北潛江龍灣宮殿遺址
四川成都古蜀國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遺址
山東章丘洛庄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
南京鍾山六朝壇類建築遺跡
浙江杭州南宋臨安府治遺址
河南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2001年

山西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
青海民和喇家齊家文化遺址
廣東深圳屋背嶺商代遺址
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遺址貴
州赫章可樂墓葬
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浙江杭州雷峰塔遺址
河南禹州神鎮鈞窯遺址
浙江杭州南宋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

2002年

廣西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簡牘
山東日照海曲漢代墓地
河北鄴南城東魏北齊塔基遺跡
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
湖北巴東舊縣坪遺址
吉林延邊西古城城址
黑龍江阿城劉秀屯金代大型宮殿基址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浙江寧波元代慶元路永豐庫遺址

2003年

遼寧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
河南鄭州大師姑夏代城址
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
陝西扶風周原李家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山東章丘危山漢代墓葬與陪葬坑及陶窯
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
陝西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
內蒙古通遼吐爾基山遼墓
內蒙古集寧路古城遺址
江西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

2004年

廣東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
易縣北福地遺址
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
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
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
遼寧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
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
新疆羅布泊小河墓地
浙江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

C. 河南省平頂山市的古稱,歷史中此地叫啥名

平頂山為古應國,應國以鷹為圖騰,「應」「鷹」通假,故平頂山又稱鷹城。平頂山市古為豫州地。

殷商時期,為應、桀部落,西周為武王宗室應侯封地,春秋戰國時期,分屬韓、魏、晉、鄭、楚。秦統一後,平頂山境域屬潁川郡、三川郡和南陽郡。漢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北部仍屬潁川郡,晉析潁川置襄城郡,平頂山屬河南郡、襄城郡、南陽郡。南北朝時,先後分屬魯陽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順陽郡、漢廣郡。

隋朝分屬襄城郡和潁川郡,唐代先後分屬汝州郡、許州郡、襄城郡,宋元起止明清分屬汝州、許州和裕州,民國初年屬河洛道、汝陽道,後分屬豫南道、豫東道、豫西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平頂山地區分屬洛陽專區、許昌專區。

(3)平頂山應國古墓遺址在哪擴展閱讀:

平頂山市地勢西高東低,呈梯形展布。地貌類型多,山脈、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齊全。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層巒疊嶂,中部、東部為丘陵、平原。西部魯山縣的堯山主峰海拔2153.1米,東部平原部分地區海拔不足70米。

全部土地面積中山區佔13%,丘林佔63%,平原佔24%。[13]西部以山地為主,多數山峰海拔500米—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在1000米—1600米,最高山峰是魯山縣西部邊界的堯山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東部以平原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間,分布著高低起伏的丘陵。從南北看,大體有三列呈北西—南東展布的山地夾兩組河谷平原。

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東段及平頂山市區以北低山,南部是伏牛山東段及其餘脈。北部夾北汝河沖洪積平原,南部夾沙河、澧河等沖洪積平原。其海拔大多在300米—700米之間,具有西高東低的特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頂山

D. 平頂山歷史文化遺址有哪些

平頂山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輩出。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在此均有考古發現。史籍最早見於公元前1324年,《詩經》、《論語》、《山海經》等著作對此地均有記載。西周時期為武王宗室應侯封地,應國以鷹為圖騰,因此平頂山市又稱鷹城。公元前526年,孔子與葉公曾在這里討論治國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悅,遠者來」的治國名言。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始建於東漢的香山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千手千眼觀音得道證果之地,為漢傳觀音文化源頭。始建於北魏的風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曾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並稱「中州四大名剎」。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和應國墓地遺址被國家列為重大考古發現,三蘇園是宋代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陵園,葉縣縣署是我國現存唯一的明代縣衙。一年一度的馬街書會,綿延700餘年不衰,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平頂山被命名為「中國曲藝城」。千百年來,這方熱土哺育了眾多傑出人物。這里既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墨子、漢代名相張良、唐朝詩人元結和劉希夷、南宋抗金名將牛皋、清代文學家李綠園、現代著名詩人和教育家徐玉諾、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劉姓和葉姓的祖籍地。孔子、李白、韓愈、顏真卿、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等歷代文人名士,或游歷於斯,或為官於斯,或安葬於斯,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

E. 平頂山博物館的玉鷹是應國的族徽嗎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間,西周武王姬發封四子姬達(出自雍妃)為應候,爾後立國為應國(今河南省寶豐以東、魯山東南及平頂山市區、葉縣、郟縣、襄城一帶),並以鷹為族徽,子孫以國為姓.應yīng國【西周初期應叔立國~東周早期滅國;歷350餘年歷史】以鷹為圖騰。據考古學家郝本性考釋,鷹具有族徽的意義。應國為殷商所置,商部落以鳥為圖騰,應國以鷹為圖騰應屬商族遺風,西周時期的應國承襲了早期應國之名。應國玉鷹發現於1986年6月發掘的滍陽嶺應國貴族墓群中部的一號墓中史學界根據多方面的考證,認為這是古應國貴族王室的族徽標志,正與應龍氏族的圖騰吻合,也許為原古應國貴族代代留傳下來的傳國之寶

F. 應國的鷹城

你知道平頂山還有一個雅稱——鷹城嗎?提起鷹城不得不提「應國」。考古工作者上世紀80年代在滍陽鎮考古發掘出一個古應國城址,出土了一批帶文字的文物,上面刻有鷹字和鷹形圖案。古文字中「鷹」和「應」通假,是一個意思。「鷹城」,因此得名。
應,周代姬姓諸侯國。應字本作雁,甲骨與金文像人旁有一鷹狀,說明應人本是以鷹為圖騰的氏族部落,據史所載,應在商代即已立國。《史記·梁孝王世家·正義》引《括地誌》、《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之說,以及《水經·水注》、《路史·國名紀六》、《輿地廣記》等書,都曾提到《汲郡古文》雲:殷時已有應國。今本《竹書紀年》載,盤庚七年,「應侯來朝」。西周滅商以後,周成王改封其弟於應,應便成了姬姓諸侯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載周大夫富辰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杜預註:「四國皆武王子。」由此可知,西周應國是在伐滅商代應國之後,因其故地而封周武王之子所建立的。《國語·鄭語》雲:「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應是周王朝的南部屏障之一。
應國(鷹國)遺址,位於今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南。由於城址1964年已淹沒於白龜山水庫的西北隅,故對其形制和布局已難尋覓,其規模不得而知。關於應之地域,《水經注·滍水》雲:「滍水東經應城南,故應鄉也,應侯之國……彭水注之,俗稱小滍水……彭水又東北流,直應城南而入滍。滍又左合橋水,水出魯陽縣北恃山東南,經應山北,又南經應城西。……謂之應水。」(見《水經注》卷三十一《滍水》)古滍水即今之沙河。彭水、應水即今之彭河,沙河、應河、彭水,至今三水猶存,與古應城地理位置十分吻合。從地理位置上看,應國故城位於滍陽鎮城內南部偏西高地上,西依舒山,南臨沙河(滍水)。應水自西北流經西門外向南注入沙河,處於山水環抱之中。《漢書·地理志》潁川郡父城縣班固原註:「應鄉,故國,周武王弟(應作子)所封」;《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杜預註:「應國在襄陽城父縣西南。」杜說實誤,應作「襄城父城縣」。又《水經注·滍水》:「牛蘭水,又東南逕魯山南,……水南注於滍,滍水東逕應城南,故應鄉也,應侯之國,《詩》所謂應侯順德者也。」滍水即今之沙河,春秋時楚國的城父邑,西周時期屬應之地域范圍。《括地誌》魯山縣條載:「故應城,因應山為名,在魯山東三十里。」《太平寰宇記》(卷八汝州魯山縣)雲:「應國在襄城父城縣西南。」以上史書所載應城地址,大致就是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的滍陽嶺,志書所說位置略有不同,是因時代不同,同一地域而建制有異所致。近20年的考古發掘也證實了應國的位置大體上就在郟縣、寶豐、魯山、葉縣和平頂山市區一帶。 應,國名,侯爵。古典漢語「應」「鷹」通假。《括地誌》故應城,因應山為名,在汝州葉縣。武王代商,封其後於應,或謂弟。周公平武庚管叔之亂,封武王子叔韓於應。應(鷹)山是伏牛山的余脈,南瀕白龜山水庫。沙河(即古滍水)自西向東經由水庫流向汝河,爾後匯入淮河。
江河東流,物是人非,神秘千年應山歷經朝代更替,但應(鷹)山之名卻如同泰山存於永恆。應山是華夏地名的奇跡,這真是永恆中蘊涵哲理,不變中深藏奧妙。這不能不說是應山平凡的獨特和偉大,是應山文化的深刻和豐富。有詩為證:
應yīng(鷹)山遠眺
南湖北塔遠山青,舊市新城遙望中。
莫道應河沉寂久,征帆一夜掛東風。 滍陽古城雖然消失了,但它有過光輝的3000年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1977年,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滍陽西門外的南北土崗,群眾在燒制磚瓦取土中,屢有古代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等出土。幾年來,筆者從事文物考古,假工作之便,對出土器物進行了慎重的、仔細的考證研究,確認最為寶貴的是4件鄧器和4件應器;4件鄧器——即鄧公殷。依其銘文判定系西周時期鄧國某代國君,為女嫁應國時媵器(陪嫁器物);4件應器一即應事鼎、應事簋、應事爵、應事觶。依其銘文判定為應國某代國君,為祭祀祖宗而製作的禮器。這些器物是反映應國歷史以及和其他諸侯國交往史的實物依據。鄧、應器物,傳世極少,這些器物尤為可貴,是稀世珍品,為一級品文物,堪稱「國寶」。
銅簋
古應國傳說起源於黃帝時期的應龍氏部落,這個部落助黃帝打敗蚩尤氏之後,定居山西,後又遷徙到河南魯山縣之應鄉;商代時,他們與商朝往來密切;至周武王滅商之際,應國也隨之被滅;周武王遂封其子應叔於應侯國故地,即銅簋的發現地這一帶。
這些記載中的歷史,多少年來都沒有發現具體的實物來加以證實,新中國成立前傳說有12件應國文物傳世,但流落在世界各地。所以根本無法通過實物證實古應國的具體位置。
無疑,「鄧公簋」成了打撈沉在歷史深處的古應國的第一線索。「鄧公簋」的發現,徹底調動了三人的積極性,他們此後經常往返於滍陽嶺的窯場,徵集文物,宣傳保護政策。
1986年,應國墓地引起了省文物部門的重視,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出王龍正等人,開始聯合平頂山市文管辦對應國墓地進行發掘,初步發現數百座西周至漢代的墓葬,並隨即開始挖掘應國墓地一號墓。這座墓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主要器物組合為五鼎六簋,這說明墓主級別較高,應為應國某一代的國君。令人振奮的是,這個墓葬還出土了一件極為重要的鷹形玉佩,這和之前徵集到的兩套鷹形馬銜鑣,成為證明古應國的最重要的物證。【鄧公簋】「鄧公簋」(gui)(見上圖),應國墓地出土,為西周中晚期文物。銅簋高21厘米,斂口無蓋通高15.5厘米,口徑19厘米,腹徑24.5厘米。口沿飾竊曲紋,腹部瓦紋,圈足徑20厘米,高3厘米,飾斜角雲紋;圈足下又能置3個乳頭形小足,上端飾獸面紋;雙耳為獸首銜環;器底外部有明顯的方格形鑄痕,器底內部有銘文3行共12字「鄧公乍(作)應女曼毗媵簋其永寶用」。「鄧公簋」是古代鄧國和應國聯姻時,鄧國國君嫁女到應國時的陪嫁禮器。1979年12月份的一天,當時的市文管會辦公室接到寶豐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電話,稱有一滍陽鎮(原薛庄公社)農民拿著一件銅簋到縣文化館詢問價格,並說是在燒磚取土時出土的,他本人是窯場工人。接到電話後,市文管會辦公室一行3人便趕到磚瓦場,對取土現場進行了考查,並發現多處古墓葬。因沒找到當事人,便又來到寶豐縣,經過和縣文化館人員分析,文物可能已被賣掉,隨後工作人員在該縣廢品收購站發現了銅簋,並將其取回。
經文物專家考證,認定銅簋為西周時期的青銅禮器,因簋內銘文前有鄧公乍,而取名「鄧公簋」。它的發現為應國史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實物資料,此前應國只是在史書上有記載,而沒有實物依據證明應國的存在。在隨後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先後發現了自西周到漢代墓葬數百座,同時也拉開了應國墓地發掘工作的序幕,到如今共計發掘墓葬300多座,出土文物上萬件,而「鄧公簋」等眾多文物的發現,則揭開了應國疆域無實物依據這一千古之謎。
鷹形玉鷹
玉佩和馬銜鑣為何打造成鷹形,這其中必有深意。專家分析,在我國早期的象形文字中,「鷹」和「應yīng」是同一個字,後來才演化為「鷹」指飛禽,「應」作地名或他用。
出土鷹形器物,不無象徵意義。據我省考古學家郝本性考釋,鷹具有族徽的意義。應國為殷商所置,商部落以鳥為圖騰,應國以鷹為圖騰應屬商族遺風,西周時期的應國承襲了早期應國之名。這個考證說明,出土的鷹形器物證明應國就在此地(後來平頂山市的別稱「鷹城」即來源於此)。
這個墓地的挖掘,揭開了應國疆域無實物依據的千古之謎,古應國的面紗被逐步撩開。隨後,他們又對三四百座墓進行了長達10多年的挖掘,出土了數千件文物。這其中有應國貴族墓數十座,也有一部分稍晚的楚國貴族墓,證明了應國為楚國所滅的史實。
應國玉鷹發現於1986年6月發掘的滍陽嶺應國貴族墓群中部的一號墓中,這是大夫一級的貴族墓葬,在其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銅器、玉器、貝幣等珍貴文物之中,發現了一隻溫潤光潔,泛青透明的玉鷹,長2.2厘米,寬5.7厘米,頂部與右翅有微斑,是有意用俏色手法就勢雕琢而成,作展翅飛翔狀,形象而逼真。向右扭曲的頭部嘴銜右翅,形成一個穿孔,與雙翅翅尖的兩個小孔都用以穿繩佩戴,設計可謂精巧而獨到。玉鷹眼睛和背翅施以線雕,兩爪捲曲身下,看去栩栩如生,充盈著藝術的美感。史學界根據多方面的考證,認為這是古應國貴族王室的族徽標志,正與應龍氏族的圖騰吻合,也許為原古應國貴族代代留傳下來的傳國之寶。該玉鷹已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應監甗
江西余干黃金埠—應監甗。
西周早期應監甗:應監作寶尊彝。通高34.5、口徑22.5厘米。
1958年江西余干黃金埠出土;應監甗系1958年9月28日江西餘干縣黃金埠初級中學,因平球場,取土約50厘米處所發現。銘凡六字,曰:應監作寶尊彝。
江西省博物館藏
甑、鬲兩部連體合鑄。甑部侈口,立耳,深腹。甑、鬲結合處有半環連箅,箅有五個十字形通氣孔及助提小環。鬲部分襠款足,下端呈柱狀。甑部口沿下飾火紋與四瓣目紋相間的花紋帶。鬲部款足飾高浮雕獸面紋。內壁鑄銘文「應監作寶尊彝」六字。應國始封之君系武王子、成王弟,故地在今河南寶豐縣境,應監可能是周王派遣的監國者。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省余干縣出土一件應監甗,上面的銘文為:「應監作寶尊彝」。郭沫若曾考釋「監」可能是應侯之名,也可能是中央派往應國的監國。另一種可能是應叔受封應侯後,兼任「監國」一職,與管叔、蔡叔、霍叔同為「三監」,共同監管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一舉滅掉商王朝,但是如何控制為數眾多的殷商遺民,在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後武王接納了周公的建議,將殷墟一帶封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讓他繼續統治商朝遺民。這樣可以利用殷人內部原有的矛盾,使其更加激化分裂,把民族間的矛盾轉化為殷族的內部矛盾。但是周武王對此不放心,便把自己的兄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封在殷地周圍,讓他們暗中監視武庚,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監」。 武王滅商兩年後,由於積勞成疾而一病不起。他死後,成王即位,但是由於年幼,暫時由周公輔佐處理朝政,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周公攝政」。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曾為武王滅商和治理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記載,武王伐紂時,歷數商王罪惡,鼓舞士卒鬥志的著名檄文《牧誓》,就是出自周公的手筆。武王死後,周公又輔佐年幼的成王代行國政,對周初的穩固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公專權,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統治集團內部的強烈不滿。這時紂王之子武庚見有機可乘,便與他們勾結起來,並糾合東方的徐、奄、熊、盈、薄姑等過去殷王朝的屬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周公奉成王之命,與太公望、召公奭等率軍東征,一舉殲滅了武庚的叛軍,殺了武庚和管叔,將蔡叔等人放逐到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接著繼續東進,趁勢滅掉了薄姑、熊、盈、徐、奄等東方各國,並對參與叛亂的各國大加撻伐。在這次征伐戰爭中,應國不但沒有跟隨三監起來叛亂,因而且調集全國的兵力設下防線,堵住了叛軍西進之路,與其進行了殊死戰斗。因為應國在國家動亂時,堅定地站在周王室一邊,因而受到周王室的格外恩寵。《詩·大雅·下武》曰:「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歌頌了應侯順應天理,協助平定叛亂的功德。自此以後,應國在周朝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權力,其國君被尊稱為「應公」。周初能被稱「公」者,必定是功高位顯,對周朝有過特殊貢獻的諸侯。 根據考古發現,可證實以滍陽嶺中脊為軸,在東西兩側分布排列有序的「族墳墓」,是一處布局較嚴密的應國邦國墓地。其年代從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在春秋中期以後的此墓地,埋入了不少楚人墓葬,說明了春秋中期,應滅於楚的歷史事實。已發掘的西周初年大型墓葬,帶有明顯的商人遺風,特別是青銅器的組合上,爵、卣、尊、觶酒器類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說明商文化在舊商與國中的生命力。在西周晚期,所發現的應國大型貴族墓如M1,出土器物中青銅禮器、車馬器齊全,並有大量玉器,其五鼎六簋的組合符合墓主人作為邦國大夫一級的身份。M95中,有不同器銘三組青銅禮器:公作器組「唯八月初吉丁丑公作敔尊鼎敔用易眉壽子子孫孫永寶用言」、應伯作器組「應伯作寶簋其萬年永保」和侯氏作器組,據考墓主屬於一代應伯私名為敔。當是王伐淮夷的主將之一。
在應國墓地中出土的柞伯簋,鄧公簋、應事作旅壺、甫鴨銅盉等,應國貴族的等級與身份狀況,應國與周邊諸侯的關系。
應是商周時期中原地區的古老封國,據甲骨卜辭記載,商代已有應國。《史記·梁孝王世家·正義》引《括地誌》、《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之說等,都曾提到《汲郡古文》雲:「殷時已有應國。」今本《竹書紀年》載,盤庚七年,「應侯來朝」。此外,見於武丁和帝乙、帝辛的卜辭,應君又稱「應王」,並與商王朝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周初成王改封其弟於應,應便成了姬姓封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書·地理志》潁川郡父城縣條下班固自註:「應鄉,故國,周武王弟(子)所封。」由此可見,西周應國是在商代應國的故地,作為周王朝的屏障重新立國的。
關於應之地望,《括地誌》雲:「故應城,因應山而名,在汝州魯山縣東三十里。」《水經注·滍水》:「滍水東徑應城南,故應鄉也,應侯之國」。據學者考證,古應國都城--應城正位於滍陽鎮城內南部偏西的高地上。(注)而整個應國的地域范圍,大體上在今河南襄城、陝縣、寶豐、魯山、葉縣和平頂山市一帶。
應國傳世文物頗多,應公諸器、應侯簋、應監甗、應叔方鼎等(注)。考古發現的應器,除陝西藍田出土的應侯鍾等器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歷史文獻記載的應國地理范圍內,陸續出土的一些應國文物及鄧公簋(鄧公嫁女媵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

G. 中國的古應國是史前文明嗎在哪裡啊真的存在嗎

夏商時期,在今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一帶有古應國,後來古應國的子民遷至今河南平頂山地區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應叔被封為應侯,因封地屬應國故地,國名仍為應國【西周初期應叔立國~東周早期滅國;歷350餘年歷史】。周初到春秋之時的應國,在周王朝所轄諸侯國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且具有一定的「監國」職能,因此,應國在周王朝建立之初,充當了開疆拓土,平叛伐逆的重要角色,也得到了周王朝的不斷嘉獎,以致有詩經上所記周王「媚茲一人,應侯順德」的贊譽。但是,隨著周王朝的沒落和連年征討,應國終於國力衰竭,又加上北有晉,西有秦,東北有齊,東南有吳,可謂列強四起。更處險境的是,被稱為荊蠻的楚國在南方逐漸強盛起來,敢於「問鼎」於周王朝,自封為王,以方城為城,以漢水為池,屢屢入侵江淮小國。可以說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吞並了江淮諸國,如史籍所說「拓地千里,封畛於汝,江漢諸姬,楚盡有之」。應國也是在這一時期,在強楚狂風暴雨般的進攻下,連史官都來不及記載,就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

H. 平頂山的歷史!

1、平頂山為古應國,應國以鷹為圖騰,故平頂山又稱鷹城。平頂山市古為豫州地。殷商時期,為應、桀部落,西周為武王宗室應侯封地。

2、秦統一後,平頂山境域屬潁川郡、三川郡和南陽郡。漢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北部仍屬潁川郡。

3、隋朝分屬襄城郡和潁川郡,唐代先後分屬汝州郡、許州郡、襄城郡,宋元起止明清分屬汝州、許州和裕州。

4、民國初年屬河洛道、汝陽道,後分屬豫南道、豫東道、豫西道。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平頂山地區分屬洛陽專區、許昌專區。195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平頂山市,為省轄。

6、1960年,撤銷寶豐縣,將原縣屬行政區域劃歸平頂山市,次年又恢復寶豐縣制,仍歸許昌專署領導。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為平頂山特區,實行雙重領導,以煤炭部領導為主,河南省領導為輔。

7、1968年3月,恢復平頂山市,同年3月,經河南省革命委員會、河南省軍區黨委批准,成立平頂山市革命委員會。

8、1981年11月,成立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市革命委員會。

(8)平頂山應國古墓遺址在哪擴展閱讀:

平頂山市地形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呈梯形展布。地貌類型多,山脈、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齊全。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層巒疊嶂,中部、東部為丘陵、平原。

西部以山地為主,多數山峰海拔500米—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在1000米—1600米,最高山峰是魯山縣西部邊界的堯山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東部以平原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間,分布著高低起伏的丘陵。從南北看,大體有三列呈北西—南東展布的山地夾兩組河谷平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