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太液池遺址
Ⅰ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的近況
西二環白紙坊橋西的廣外南街上,一片被鐵柵欄和圍牆圈起的工地內,20棟雜草叢中的爛尾別墅,仍保持著23年前的模樣。西城區國土局一工作人員稱,這塊商業用地此前因土地轉讓發生問題,導致出現爛尾別墅,「這塊地的問題很復雜,無法詳細告知。」她說,已與新接手的開發商取得聯系,爛尾別墅群將會拆除。
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這塊約75畝的爛尾工地中,還包含金中都皇家園林太液池遺址,雖屬市級文物,但隨著爛尾工地一起荒廢多年。
山羊游盪荒廢別墅區
與南側嶄新的考拉社區居民樓相比,這片被鐵柵欄和磚牆圈起的別墅區,就像個荒廢的貧民窟。
白紙坊橋西這片約75畝的別墅區內,20棟或聯排或獨棟的別墅,均未完工。東側的六七座已建起三層,白瓷外牆、紅瓦屋頂。中間五六座則只建起一層,紅磚水泥裸露在外,西側的一排四層樓只是建好了主體結構。
所有別墅均無門窗,其中三層別墅內部有8間房,面積超過300平米。屋內地面上已長滿野草,牆壁上充斥著內容不雅的各式塗鴉。
別墅群東側荒地上,散布著許多深約兩米的大坑,坑內長著齊人高的野草,一隻山羊游盪在野草叢中。而在別墅群南側則是一處深約3米,面積十多畝的大凹地。凹地中央的八角涼亭被雜草遮蔽,只能看到頂部。
在臨近鴨子橋北里社區居住數十年的賈老先生稱,這片凹地曾是一處人工湖,湖水早已乾涸。「別墅修建之前,這里整片地都是湖,是金中都太液池的遺址,皇家園林。」
工地東側大門外,一塊北京市文物局的掛牌印證了賈先生的說法,銅牌上稱,「此處是金中都城內的苑囿遺址」,「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皇家園林變垃圾場
附近多位老住戶回憶,太液池也被叫做魚藻池,上世紀50年代末期曾因北京組織青年學生前來疏浚,改名為「青年湖」。
「1988年前後,這塊地被賣了,一多半的湖面被填土,開始動工修建別墅。」賈先生說,「這么多年過去了,已沒人知道當時是誰開發的。」
他稱,1991年時,正在修建中的別墅群突然停工,一直停到了如今。而別墅群也一直保持著23年前的樣子,「現在看起來都是老掉牙的建築樣式。」
「別墅群停建了,太液池文物遺址也沒人管了」,賈先生稱,無人管理的工地很快變成野草比人高的荒地,此後一度成為流浪人員聚集生活的場所,「別墅的門窗也被他們和附近居民毀壞或拿走了。」
2003年曾有媒體報道稱,因別墅區工程爛尾,工地和太液池成為隨意傾倒廢棄物的垃圾場,湖水乾涸,遍地狼藉。
追訪 1 爛尾別墅群何去何從?
西城國土局:已聯系開發商拆除
工地大門處的一名保安稱,這片爛尾別墅並非無人管理,這塊地屬於一家名為「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的企業。
離工地不遠,一棟三層簡易樓貼有「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標志,樓內房間多已出租,只在三層有兩間房掛著金中都置業公司「行政部工程部」和「經理室業務室」的標志。但記者數次前往,辦公室內均無人辦公。
該企業工商注冊信息顯示,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3月,經營范圍包括房地產開發、銷售、物業管理、出租辦公用房等。據媒體報道,2010年,在「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行政令下達後,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將其80%股權掛牌轉讓。
周邊多位老住戶稱,爛尾別墅群最初的開發商是誰並無人清楚,還猜測因西側緊靠鐵路,不適合居住才未完工。
西城區國土局一名工作人員稱,這塊地皮曾幾經轉讓,正是因轉讓出問題,才造成爛尾,「問題很復雜,我也沒辦法說。」
這名工作人員還稱,國土局工作人員兩個月前曾去過金中都太液池遺址處的爛尾別墅群勘察,並就空置用地、蚊蟲雜草等問題與該地開發商金中都置業聯系,「目前開發商的相關土地建設手續已補辦完畢,爛尾別墅群在近期就要拆了。」
關於拆除爛尾別墅後此地將會建什麼?該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知情,「該地皮屬商業用地,早年已被商家買走,只要不違背法規,開發商會自己安排。」
追訪 2 如何保護太液池遺址?
西城文保所:正制訂遺址保護方案
停工23年中,爛尾別墅群與變為荒地的太液池也曾多次受到關注。太液池遺址變成垃圾場的現狀也曾得到政協委員的密切關注,建議將遺址重新規劃,恢復建設成公園,一方面可以保留下歷史遺跡,另一方面可以給附近居民帶來休閑的場所。
有北京「申遺」第一人之稱的侯仁之院士曾委託學生朱祖希呼籲,稱魚藻池的千年文物是京城最早的「生命印記」之一,建議將其開辟成魚藻池遺址公園。2004年,93歲的侯仁之還實地探訪此處遺址。2010年,朱祖希先生還表示將繼續呼籲拆除爛尾樓,修建魚藻池遺址公園。
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李建平研究員曾撰文指出,「應該像保護圓明園遺址公園一樣對待魚藻池。將魚藻池遺址確定為『金中都皇家園林遺址公園』,拆除建築,恢復水面」,給子孫後代留個千年古都的念想。
2013年12月10日,西城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稱,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始建於金代,是北京作為都城之始建立的第一個皇家園林,與中南海在故宮所處地位相同。
她稱,遺址是在土地賣出後才確定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那時土地已被出讓,文物局便掛了一個牌子,並與當時的開發公司制訂了金中都遺址保護方案。「文物局曾在裡面挖過,但沒發現文物。」
後來該地段成為爛尾別墅群,保護方案便一直沒有落實。但該工作人員稱,文物局正在制訂自己的方案來保護金中都遺址,需要開發商的大建設項目配合,實施時間未能確定。
Ⅱ 請問燕京八景指的是什麼都包括哪些景點
燕京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處景點, 宋、元以來,我國各地的史志書中,出現了北京地區"八景"的記載。至於為何非用"八景",有待進一步考證。北京地區的八景,最早見於金朝的《明昌遺事》中,明昌是金章宗的年號,所記名目叫"燕山八景"(見下表)。元代《一統志》所記載的"燕山八景"有二處與金代的名稱不同,即太液秋風叫太液秋波;西山積雪叫西山霽雪。明代的《宛署雜記》中叫"燕台八景",其中有三處與金代的名稱不同,即太液秋風叫太液睛波;瓊島春陰叫瓊島春雲;西山積雪叫西山霽雪。至於"燕京八景"的稱謂是清代初期,康熙年間《宛平縣志》中出現。其中名稱與明代的只有一字不同,即玉泉"垂"虹叫玉泉"流"虹。到了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親自主持更訂了名目,在每一景點所在地,樹御碑一通,正面是欽定的八景名稱,背面是七律詩一首。 今以乾隆欽定燕京八景景名為依據,講述於後。 燕京八景名稱的沿革 金代: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積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 元代:太液秋波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 明代:太液睛波 瓊島春雲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 清代(康熙年間):太液睛波 瓊島春雲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流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 清代(乾隆十六年):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金台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晴雪 玉泉趵突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 增加幾景:南囿秋風 東郊時雨 銀錠觀山 西便群羊 燕京八景: 太液秋風 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雲榭",榭中立景名牌。《燕京八景圖》中記述 說:"…… 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詩中有"秋到宸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故叫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乾隆欽定該景石碑原在今北海白塔山西坡悅心殿門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到白塔山東側現址。 瓊華島自金大定十九年(1179)建離宮以來,不斷修繕,景色不凡。《八景圖》記述說:"山上常有雲氣浮空,氤氳五彩,鬱郁紛紛,變化翕忽,莫測其妙,故曰瓊島春雲。"乾隆皇帝改為瓊島春陰,因為他詩中有"當春最早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之句。表示他很關心農情。 玉泉趵突 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於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湧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叫"玉泉垂虹"。乾隆改為"玉泉趵突"。他說:"泉噴躍而出,雪涌濤翻,濟南趵突也不過是也,向題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實矣。因此予以正名,表為天下第一泉"。詩中並有:"不改千秋翻趵突,幾曾百丈落雲空!" 西山晴雪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所說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薊門煙樹 "薊門煙樹"碑,立在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邊。這里歷史上曾有"煙樹"的景觀,但此處並非薊門。漢代以後的薊城在今廣安門一帶已無非議,那為何又稱此處為薊門呢?《水經注》說:"薊城西北隅有薊丘",指的當是原白雲觀處之土丘。鄒說:"薊門在舊城西北隅",把"舊城"誤解了,其實應指金中都(元大都建成後,稱金中都為舊城)。明代的《長安客話》索性說:"今都城德勝門外有土城關,相傳是古薊門遺址,亦曰薊丘。"顯然是錯誤了。乾隆欽定的《日下舊聞考》以此為依據,故把"薊門煙樹"碑立在這里。《八景圖》記說:"門之外,舊有樓館,雕欄畫棟,凌空漂渺,遊人行旅,往來其中,而門猶存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浮空,四時不改。"故曰"薊門煙樹"。 金台夕照 金台,即黃金台。原指公元前3世紀,燕昭王為禮賢下士所置之土台,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至於該台的位置,由於年代久遠,一時較難確切指出。目前有金台七八處。 《上谷郡圖經》說:"黃金台在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其上,延天下士"。《水經注》說"固安東有黃金台遺址"。明代的《長安客話》:"黃金台有二,故燕昭王為樂、郭而禮之者。勝跡在定興。今都城亦有二"。《帝京景物略》載:"易州,易水邊二處,都城朝外一處,有三處黃金台"。清代的《宸垣識略》載:"永定門外三里有黃金台。" 除上述記載外,還有城內燈市口東口路北的二郎神廟,該處即內城"金台夕照"處(見馬芷庠《北平指南》)。現在朝外小庄往北有金台路地名,當地人說,這里是古"金台夕照"的遺址。廣渠門內有夕照寺。北京南城的老居民們說,這里是"金台夕照"的遺址。 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關東店南3501廠內(原苗家地教場東邊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還能見到石碑倒卧的照片。 現在無任何遺跡了。 盧溝曉月 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廣利橋。橋如長虹,十一拱券門,四個華表,望柱上雕有大小石獅485個。橋長266米,寬9米。 古時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約是半天的路程。送別京門,打尖住宿,來日早行。雞鳴上路,尚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於是"曉月"的意境名傳遐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於此。當晚,日寇以失蹤一名士兵為借口,要過橋進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二十九軍守橋部隊的拒絕。以此展開激戰,守軍揮舞大刀,寒光四射,日寇喪膽。1000多鬼子被分片包圍,只等一聲令下,即可將其全部殲滅。可是漢奸"政府"竟命令前線部隊"不要把事態擴大"而把日軍放跑了。 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抗戰宣言,從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 現在古橋已宣布光榮退休,不再擔當巨大的運輸任務,而是作為旅遊勝地迎接著遠近客人。近年來盧溝橋修復委員會做了大量的工作,並籌建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使盧溝橋煥發新姿,讓它在旅遊事業中貢獻第二青春。 居庸疊翠 八達嶺長城 慕田峪長城 司馬台長城 金山嶺長城 南囿秋風 今南宛一帶是元代的飛放泊,明清兩代是皇家養鳥獸的地方,叫南海子。當年這里草木豐茂,林泉溪水,環境優美,每年春秋季節,皇帝常來這里狩獵。 上述景觀由於多次劫難已漸消失。近年來政府為了恢復舊觀,曾大力綠化,種植了森林,引回了麋鹿,重建了團河行宮等,將成為一處迷人的旅遊區。 東郊時雨 今朝陽門外,當初是良田萬頃,一馬平川。遠近農村散落、楊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綿綿農民扶犁耕耘的時期,更顯出田園風光的樂趣。 銀錠觀山 北京內城什剎海與後海之間,有一微拱石橋,形狀像銀錠,故名銀錠橋。橋東是寬闊的什剎海,橋西為狹長的後海。站在橋上西望,近處可見兩岸楊柳輕拂水面;遠眺可見綿亘疊嶂的西山。由遠山近水,翠柳銀河組成了一幅天然圖畫,在鬧市之中實不多見。其奇特之處在於只有站在橋上才能領略此景,一旦下橋,景色全無。 西便群羊 亦叫西便白羊。原在西便門外護城河左側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著的白石數十塊,長有三四尺,大小形狀各異,遠處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卧或在啃青,與真羊無異,遂為一景。關於這些白石民間傳說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說魯班用法術把石頭變成羊,趕來修建北京城,由於延誤了時辰,未被用上,白羊又變回石頭。 綜上所述,北京地區除了傳統的燕京八景之外,還有諸多景觀,只是由於沒有被"欽定",只好在民間流傳。但是,不滿足"八景"而出現增名的趨勢已顯而易見。
Ⅲ 金中都湖泊問題
圖,看不清。圖中的湖是什麼?下面是關於金中都時期的湖,以及中南海、北海、什剎海地址在金中都時期的敘述。
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完顏亮下詔遷都燕京,將燕京更名為「中都」。金中都是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金中都城呈正方形,辟十三門,其中會城門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現在。中都的中心位置是皇城,皇城分宮城和同樂園兩個區域。宮城內有皇家御用花園魚藻池,即今天宣武區的老游泳池所在地。今白紙坊橋往西的青年湖,乃皇家園林同樂園內的太液池遺址。如今的蓮花池當時為中都城外一方圓不過三里的湖泊––西湖。自西湖發源的一條小河叫洗馬溝(今蓮花河)。
關於中南海、北海、什剎海:
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在金代,有太液池,「太液秋波」為形成於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
關於北海。金滅遼後,改燕京為"中都"。金海陵王完顏亮天德二年(1150)擴建"瑤嶼行宮",增建了"瑤光殿"。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艮岳園,建瓊華島,並從"艮岳"御苑運來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東北郊以瑤嶼(即北海)為中心,修建大寧離宮。從那時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宮苑格局。當時把挖"金海"的土擴充成島嶼和環海的小山,島稱"瓊華島",水稱"西華潭",並重修"廣寒殿"等建築。
關於什剎海。13世紀,蒙古滅金,被稱作金中都的金代北京城(在現在北京城區的西南一帶)的宮殿毀於大火,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剎海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一,體現在: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軸線是緊傍積水潭而選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牆位置是依積水潭東南岸的距離而建的。
Ⅳ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的介紹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位於廣安門外南銜。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即海陵王)正式遷都,改遼南京為金中都,北京就此成為一代王朝的首都。金中都城的位置,包括現在宣武區西部的大半。城中部的前方為皇城,皇城之內又有宮城,出宮城西側的玉華門,便是風景優美的花園。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就在這里,名叫同樂園,亦稱西華潭遺址。據說在同樂園內,辟治了瑤池、蓬瀛、柳庄、杏村等名勝。在歷代地圖上這里標有一個馬蹄形的水面。這個馬蹄形水面的北半部己被填平,建起了別墅小區,南半部仍保留著原來的形狀。
Ⅳ 太液池的介紹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位於廣安門外南銜。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即海陵王)正式遷都,改遼南京為金中都,北京就此成為一代王朝的首都。金中都城的位置,包括現在宣武區西部的大半。城中部的前方為皇城,皇城之內又有宮城,出宮城西側的玉華門,便是風景優美的花園。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就在這里,名叫同樂園,亦稱西華潭遺址。據說在同樂園內,辟治了瑤池、蓬瀛、柳庄、杏村等名勝。在歷代地圖上這里標有一個馬蹄形的水面。現在這個馬蹄形水面的北半部己被填平,建起了別墅小區,南半部仍保留著原來的形狀。
Ⅵ 金中都時期有哪些建築
金中都仿照北宋汴抄京的規制,在遼南京城基礎上擴建。東城牆自四路通向北,穿過明清護城河,在北新華街西側與北牆相接,城牆上有3門:施仁、宣曜和陽春。
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東西窄,南北長,周圍1500米。皇城中有宮城,中心大安殿是朝會慶典之所。玉華門外是皇家園林同樂園,有魚藻池等名勝。魚藻池就是太液池,遺址就是後來疏挖的青年湖。
皇城外是都城,周圍18千米,共13個城門。據考證,商業中心可能在會城門內天寧寺一帶,也有可能在金代漕運沿線一帶。
金中都東有3個城門:施仁門、宣曜門和陽春門,36座殿,此外還有眾多的樓閣和園池名勝。城的東北有瓊華島,島內建有離宮,以供皇帝游幸。
Ⅶ 大明宮的太液池比頤和園大嗎
大明宮的太液池即唐代長安城內的皇家池苑,原名蓬萊池,位於唐長安城大明宮北部,分為東池和西池兩部分,西池為主池,面積約14萬平方米;東池面積約3.3萬平方米:二池共有面積約17.3萬平方米。
頤和園是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位於北京西郊,與圓明園相鄰,佔地面積約290公頃(摺合290萬平方米)。
所以,頤和園要比太液池大太多了,相當於16763個太液池還多!
附錄:
另外還有兩個太液池。
1、漢代太液池。又名泰液池,位於長安城故城西部,建章宮西北,未央宮西南佔地面積150畝(摺合10萬平方米)。
2、北京太液池。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位於北京城內廣安門外南街,當時在同樂園內,面積不詳。元代北京的太液池是現在的北海與中海的統稱(那時還沒有南海),面積不詳。明清時期的太液池是現在的北海、中海和南海的統稱,屬於皇城西苑,面積不詳。
Ⅷ 現在的北京還有金都和元大都的遺址嗎
金中都城是以現在廣安門為中心周長37里的正方形城池,現在廣安門東側立有一個金中都遺址的青銅標志。
現在的豐台區三路居鳳凰嘴村為城西南牆角,牆體殘高3米,綿亘約百餘米,牆南面的水渠應為金代護城河遺跡。此為金中都遺址較大的一處。
元朝時的元大都遺址只能看到土城牆了,現在在學院路能看到元大都的西城牆,元大都的北城牆在現在地鐵10號線的沿線,從西土城到芍葯居附近。西土城、北土城那裡都有元朝的土城牆遺址,況且象健德門、安貞門、光熙門還都是元大都城門的名字。
故宮附近絕對沒有金、元的皇城遺址,一個是金中都離故宮較遠,金中都基本是在現在二環的外邊,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那時的朱棣和明朝的大臣比較的迷信,想要鎮住元朝的龍脈,所以基本上是把元大都都給拆了,故宮後邊的景山也沒有那麼高,景山原是元朝皇宮的中心,朱棣為修建故宮而拆了元朝的皇城,和故宮的護城河挖掘的土所堆砌起來現在的景山。
明時期的皇宮和現在的故宮范圍是一樣的,清朝的多爾袞和順治也想把明故宮拆了,但是那個時候國力不允許,並且他們也捨不得把這么龐大、威嚴的宮殿拆除從建,只能是在乾隆時期在景山上陸續建了萬春亭等5坐亭子,以此來鎮住明朝的龍脈。但是明清時期的皇城包括現在的景山公園,現在的地安門就是明清時期皇城的北門。
Ⅸ 鴨子橋的歷史遺跡
20世紀80年代,鴨子橋成為了開發房地產的黃金地帶,有一家稱「金中都實業總公司」的單位拍下這片土地,臨湖建設了十餘棟別墅式商品住宅。與此同時,附近一些施工單位相繼發現了不少古代宮殿的遺址。此事驚動了北京的考古界,紛紛到該處進行搶救性發掘,1993年,這里又挖掘出金代元和殿遺址及金中都水關遺址。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院士親筆書寫碑文「金中都魚藻池遺址簡介」立碑加以保護;有關部門緊急叫停別墅的建設施工。
據有關部門考證,北京的「南河泡子」、「青年湖游泳池」竟然是遼代「南京」城和金中都時期皇家園林——同樂園中的太液池遺址!金代風流皇帝章宗完顏景御批的「燕京八景」中「太液秋風」就是指這里。金代的太液池又稱「魚藻池」,《金大國志》述曰:「西出玉華門日同樂園,若瑤池、蓬瀛、柳庄、杏村盡在於是......」公元1214年,蒙古大軍攻入中都,建立元朝。金皇帝完顏守緒自盡,歷史120年,九代帝王的金中都和同樂園一起化為一片焦土。只有「西湖」(今蓮花池)和魚藻池在一片荒煙衰草中倖存下來。
Ⅹ 廣外街道的基本概況
廣外街道是北京市西城區十五個街道之一,位於西二環以西,西城區的西南部。北沿蓮花池東路一線,東與月壇街道、西與海淀區羊坊店街道交界;南以鴨子橋路及原東西向鐵路專用線為界、西以馬連道北路一線與豐台區交界;東以西護城河分界,與廣內、牛街、白紙坊街道相望。轄區面積 5.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6萬,其中流動人口4.7萬,駐地各類單位5000多個,下設29個社區,學校12所,托幼園所6所,敬老院1所,醫院1所,市級文明社區7個,區級文明社區6個,首都綠色社區15個。街道黨工委有直屬黨組織31個,共有黨員6421人。 全國著名的「中國茶葉第一街」馬連道,位於轄區西部,現有10大茶城,3000多家商戶,年銷售額達30億元,約佔全國茶葉流通量的十分之一。廣外地區歷史悠久,為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在濱河公園建有北京薊城紀念柱和建都紀念闕,轄區內天寧寺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為市級重點文保單位。按照「國際化、現代化、精品化」理念要求,以創建城市美好生活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以服務為重點、以加強基層黨建為保障,全力打造宣武現代商貿完善帶,積極探索基層社會「精益治理」模式,大力推進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實現廣外街道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