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遺址景觀
A. 地質遺跡景觀評價
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景區
(一)定性評價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景觀類型多樣,特色突出。其中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是公園內兩大主體景觀。七娘山上侏羅統—下白堊統梧桐山群—七娘山群火山岩系是蓮花山火山噴發帶的組成部分,隸屬於浙閩粵中生代火山活動帶的粵東火山活動亞帶,是庫拉-太平洋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俯沖的產物。公園內至今完整地保存著兩期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穹窿以及火山錐、火山柱(針)和以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為主的岩石類型及其結構構造(石泡、流紋、氣孔和球粒等)。真實地記錄了庫拉-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作用的動力過程,留下了浙閩粵火山活動帶的發展和演化的歷史遺跡,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岩帶中侏羅世—白堊紀火山岩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我國東南沿海侏羅紀—白堊紀火山活動的天然博物館。由梧桐山群—七娘山群火山岩系組成的七娘山高達869.7m,雄踞在海拔10~30m的海岸帶上,與廣闊無際的大海緊密相連。這種山海相依、水火共存的特殊自然地理景觀在我國東南沿海各大名山中是極為少見的。七娘山山峰眾多,峽谷溪流瀑布跌水發育。山峰高度大致分為二級:第一級海拔高度在500~600m間,與晚侏羅世火山噴發活動密切相關;第二級海拔在800m以上,代表早白堊世早期噴發中心。由於山峰的形狀與火山穹窿以及火山錐、火山柱(針)密切相關,故形態萬千,各有千秋,爭芳斗艷。七娘山主要成景岩石是各類角礫狀火山岩(角礫熔岩、集塊角礫熔岩、角礫凝灰熔岩)和凝灰岩,這類岩石形成的地貌景觀與其他岩石(如碳酸鹽岩、石英砂岩、紅色砂礫岩、花崗岩、流紋岩)形成的地貌有著明顯的不同特色。公園內海岸地貌分為海積和海蝕地貌兩大類。海積地貌以沙灘-沙堤-澙湖組成的障壁海岸地貌為主,另有礫灘和海底珊瑚礁。障壁海岸剔透玲瓏,站在鄰近高處眺望,由沙灘-沙堤-潟湖3個微地貌組合景觀盡收眼底,一覽無遺。另外,在地質公園內還保存有障壁海岸不同發展階段的遺跡,是研究障壁海岸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實驗室,這都是在其他地區同類地貌景觀中少見的。障壁海岸大多發育在環境優美的小海灣內,集藍天、白雲、青山、大海、征帆、沙灘與潟湖平原的田原風光於一體,成為一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風景線。海蝕地貌類型齊全,基本涵蓋了現今已知海蝕地貌的大部分類型,特別是公園內保存了不同岩石類型(諸如石英砂岩、火山岩、花崗岩、紅色砂礫岩)的海蝕地貌景觀。海蝕地貌往往成群出現,有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洞(穴)、海蝕窗、海蝕柱等,相互共生形成了五彩繽紛的景觀組合,蘊含著各類海蝕地貌的成因及其發展過程,既豐富了海蝕地貌的內容,又大大提高了觀賞性。海蝕地貌不僅造型美和組合美,充分展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出奇異的地貌形態,其景觀或似人、或擬獸、或像物,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而且對同一景物,從不同距離、角度和方向觀看,會產生不同的景觀和感覺,充分反映出移步換景的變化美。
(二)定量評價
地質遺跡景觀的定量評價方法,是參考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方法,運用層次分析法,採取分項計分法進行評定。
1.評價指標及權重的確定
確定評價指標及其權重是進行定量評價首先要解決問題。根據《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結合《中國推薦世界地質公園的評審程序和標准》和《國家地質公園概述》(陳安澤2003)所述的方案。評價標准分為資源價值和環境條件兩部分(表2-5-3)。
表2-5-3 地質遺跡景觀評價指標及權重表
根據國家地質公園的要求的地質遺跡景觀的內涵,構成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景觀必須具有科學性、稀有性和優美性3項基本條件。所以在地質遺跡景觀評價中不僅是必須的指標,而且占的權重也大(共計52%)。科學性是指地質遺跡景觀和景觀組合的典型價值或代表意義,按其科學價值將地質遺跡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稀有性是指地質遺跡景觀在國內外的罕見程度,景物(或景物群)的稀有性不但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而且對廣大公眾有強烈的旅遊吸引力。優美性包括科學美和自然美,尤以自然美更為重要,自然美包括地質景觀的形象美、色彩美、線條美、結構美、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動態美、靜態美等。地質遺跡景觀具有特定的美學價值是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跡保護區的重要區別。歷史文化價值是指具體的景觀群或景觀點上所附著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其在地質科學史上的意義。
在環境條件評價方面,環境的優美性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佔有較高的權重。這里所說的環境是指景觀周圍的自然環境,包括生態環境、地質環境、氣候環境、水環境等。良好的自然環境不僅是開展旅遊活動的必要環境條件,也是進行生態旅遊基本資源和對象。安全性是指地質公園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現有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以及對遊客生命、財產帶來危險的可能性。
地質遺跡景觀資源的評價與其他旅遊資源評價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地質遺跡景觀資源為評價對象,在重視美學意義和觀賞價值的同時,更強調它的科學性和稀有性,重視和強調對地質遺跡景觀組合的綜合評價,地質遺跡景觀組合是指一個地點(或地區)在同一地質作用或同一地質作用連續作用下形成地質遺跡景觀的綜合體,它能更確切地反映地質景觀的科學性、稀有性和美學價值(觀賞性)。
2.評分標準的確定
根據《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的建議,將9項指標分別列為5個等級,作為打分的依據。
表2-5-4 地質遺跡景觀定量評價結果表
3.地質遺跡景觀資源的分級
根據《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的原則,參考旅遊資源的分級標准,將地質遺跡景觀資源分為5級:
1)一級地質遺跡景觀大於90分。
2)二級地質遺跡景觀75~89分。
3)三級地質遺跡景60~74分。
4)四級地質遺跡景觀45~59分。
5)五級地質遺跡景觀小於45分。
4.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景觀定量評價結果(表2-5-4)
從表2-5-5可以看出,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內有一級地質景觀1處,二級地質景觀21處,三級地質景觀7處。其中一級和二級地質景觀點共22處,約占總地質景觀點的75%以上,可見公園內地質景觀品位之高。
二、深圳(特區)景區
(一)景觀價值評價
1.定性評價
古火山地貌、花崗岩地貌、海岸地貌是深圳特區主要的三大地質遺跡景觀,它們與區域地質地貌環境及其他地質遺跡景觀的特定組合,形成了極富審美情趣的、風韻不同的景點(群)及景區,具有重要的旅遊開發及保護價值。
以古火山、斷塊山為特色的梧桐山景區,山體巍峨,森林覆蓋率高,從山頂至山麓的不同方位,分布著5種景色各異的、高品位的地質地貌景觀:梧桐山主峰古火山錐及狹窄的山嶺,高聳入雲,具有梧桐直刺雲端的神奇景象;仙湖後山斷層崖及高峻的山嶺,風光如畫,恍若仙境;恩上群丘環繞的古火山口地貌,古樸清純,與群島浮現的浩瀚海域互為映襯,呈現出大自然的絕色美景;小梧桐山壯麗的火山錐與清新的森林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秀色可餐;泰山澗山高水長,陡峭的山崖、茂密的森林、層層跌落的細瀑跌水,一派高山流水的俊美風光。梧桐山有看不夠的景,梧桐山有讀不完的山,確是一處高品位的地質遺跡景觀區。
梅沙尖景區以山海相連為主要特色。高大花崗岩山體上,新構造間歇性抬升形成的層狀地貌,高高山嶺上酷似冰川地貌的「冰窖」(小三洲田盆地)與「角峰」(梅沙尖尖峰),以及各式各樣的花崗岩微地貌形態,組合成奇特、秀麗的山地景觀。梅沙尖山麓的大梅沙、小梅沙海灣沙灘,鑲嵌在巍巍高山與藍色大海之間,山海相依的自然風光十分秀美、恬靜。梅沙尖景區不失為一處高品位的地質遺跡景觀區。
內伶仃島的海島風光獨具特色,古色古香的南亞熱帶森林生態環境清新迷人。南灣沙灘背靠青翠的尖峰山,面向蔚藍色的大海,構成一幅動靜相濟、外曠內幽的綠色美景。東灣的沙灘、森林、啼鳥、蛙鳴以及日出月落等自然現象,交織而成聲色俱麗的海濱風光。東背角海蝕石蛋景觀十分奇特,其連續分布長度達1.2km以上,是內伶仃島海蝕地貌景觀最突出的特點,也是少見的濱海石蛋地質遺跡景觀。發育在尖峰山及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後山一帶的混合花崗岩、花崗岩石蛋、石柱及石蘑菇等微地貌形態,其組合造型奇特壯觀。尖峰山四周原生森林疊翠千丈,這種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在深港沿海地區已不多見。內伶仃島獨特的地質地貌及良好的地質生態環境,無疑是高品位的地質遺跡景觀。
2.定量評價
各地質遺跡景觀點的定量評價如表2-5-5。
表2-5-5 地質遺跡景觀定量評價表
根據《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和《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調查技術要求(討論稿)》的有關精神,深圳地區地質遺跡調查的評價主要考慮地質遺跡景觀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典型性和稀有性等4項指標,並參考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的層次分析法,採取分項進行評定。地質遺跡景觀的等級分為五級,各級的分值為:一級景觀高於90分;二級景觀76~90分;三級景觀61~75分;四級景觀45~60分;五級景觀低於45分。
從表2-5-5可知,全區調查的17個地質遺跡景觀點(群)中有一級景觀點4個,二級景觀點10個,三級景觀點3個。梧桐山主脊、恩上、南灣、尖峰山4個一級景觀點為具有全國性乃至國際意義的景觀;仙湖後山、小梧桐山、泰山澗、大梅沙、小梅沙、東灣、東背角等10個二級景觀點為具有全國性意義的景觀。
(二)地質環境評價
地質環境評價主要是指景區、景點所在的地質環境,評價內容包括自然生態環境、通達性、可進入性及安全性等。
1.梧桐山地質遺跡景觀區
該景觀區森林覆蓋率高,滿山鬱郁蔥蔥,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梧桐山目前已開辟為旅遊景區,柏油公路已直通恩上及梧桐山主脊;同時還有6條以上的登山道,從四面八方通向梧桐山頂,因此景區的通達性及可進入性較好。梧桐山地形坡度陡,多懸崖峭壁,森林覆蓋面又廣,因此存在迷路、摔傷和墜崖等安全隱患。
2.梅沙尖地質遺跡景觀區
該景觀區海灣沙灘交通十分方便;有柏油公路通向海拔約540m的小三洲田,有登山便道通向梅沙尖主峰。三洲田一帶現今已建成東部華僑城旅遊景區,通達性及可進入性良好。區內森林植被覆蓋率較低,加上新建許多人工景點,旅遊人數日增,該區生態環境需加強治理保護。
3.內伶仃島地質遺跡景觀區
該景觀區南亞熱帶原生森林保存完好,森林生態環境清新宜人。島上有環島土路,道路狹窄且路面質量差,行車較困難。尖峰山坡陡,有懸崖峭壁,森林茂密,存在迷路、摔傷等安全隱患。目前尚無通向內伶仃島的固定海船,加之邊防管制等原因,上島頗費周折。
4.西麗湖及大南山景區
該景觀區交通方便,可進入性好。
(三)旅遊環境評價
深圳特區的地質遺跡景觀資源是深圳市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市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其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必將為該區地質遺跡景觀資源的開發帶來勃勃生機。此次調查評價的梧桐山、梅沙尖及內伶仃島等地質地貌景觀區都是深圳市有名的自然旅遊資源分布區,其中梅沙尖景區的「梅沙踏浪」,梧桐山景區的「梧桐煙雲」均屬著名的深圳八景;內伶仃島的海島風光,素負盛名,是深圳市的一方凈土。「深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都對這些旅遊資源的開發作了功能定位,提出了導向性的旅遊開發程式。例如將梅沙尖景區的大梅沙、小梅沙定位為公眾海濱度假區及海濱度假觀光區,三洲田定位為山地生態景觀區;將梧桐山景區定位為服務於城市中心區的配套遊憩休閑地帶;將內伶仃島景區定位為海島風光區等。深圳旅遊總規劃實際上已將特區的地質遺跡景觀區、點(群)納入了深圳市大的旅遊環境,其客源市場及旅遊開發市場潛力無疑都是很大的。從旅遊資源的構成上看,深圳特區古火山地貌、花崗岩地貌及海岸地貌等高品位的地質遺跡景觀的發現,又從地球科學的角度為深圳旅遊業的發展開拓出一個極富感染力的資源平台,地質遺跡景觀厚重的科學文化內涵必將打造成非同凡響的旅遊文化產品,從而有力地推動深圳旅遊業的發展。
三、寶安景區
(一)景觀價值評價
1.定性評價
花崗岩地質地貌景觀是寶安區最主要的地質遺跡景觀,花崗岩球形風化形成的各式各樣的微地貌形態,是最為常見且最具特色的地質遺跡景觀類型,它們與地質地貌環境的特定組合,常構成極富審美情趣的、不同風韻的景點(群)及景區,具有重要的旅遊開發及保護價值。
羊台山、鳳凰山及阿婆髻山是3種不同風韻的花崗岩山地地貌景觀,其間石蛋、石錐、石柱及石蓮等地貌形態與山地景觀的特定組合,都構成了高品位的,但又各具特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區。羊台山景區山勢雄偉,森林覆蓋率高,主峰高居群山之巔,眾山拱衛,具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壯美圖景;小羊台山光滑圓潤的巨型石蛋景觀獨具特色,高高的山嶺充滿粗獷、豪放的山野情趣;赤頂山花崗岩微地貌景觀類型豐富,巨型石柱「擎天柱」更是使碧綠的山巒大放異彩,因而雄險、壯美是羊台山景區最大的特色。鳳凰山景區則是另外一番風韻,鳳凰寺怪石嶙峋的花崗岩微地貌景觀別具洞天,在林木的掩映下具有靈秀之氣,充滿「天人合一」的神秘色彩;鳳凰山更是花崗岩地質遺跡景觀的大千世界,各種各樣的石蛋、石錐、石柱、石蛋峽及石蛋崖等花崗岩微地貌景觀琳琅滿目、絢麗多姿,把崢嶸險峻的鳳凰山裝扮得景象萬千,組合成美不勝收的天然畫卷。鳳凰山與鳳凰寺這兩種美學意境大相徑庭的地質遺跡景觀,組合成一方完美無瑕的花崗岩地質地貌景觀的勝景。阿婆髻景區更是美之極致,高高的山頭上花崗岩球形風化形成的花瓣狀岩體,狀若高山頂上一朵聖潔的雪蓮,清高亮麗,素雅端莊,在藍天白雲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更為奇特的是,這朵聖潔的高山「雪蓮」又倒映在九龍坑水庫明鏡般的湖水中,呈現出極富藝術感染力的靈山秀水,成就出花崗岩地質地貌景觀的罕見佳景。顯而易見,羊台山、鳳凰山、阿婆髻山這三種風韻A異的地質遺跡景觀,在美學上都達到了高層次的藝術境界,而三者在區域空間上受花崗岩環狀岩體結構控制而成的環狀展布特徵,則更有「龍盤虎踞」的神秘感,從更高的層次上把地質遺跡景觀的科學性和美學觀賞性完美地展現了出來,風景這邊獨好。在我國華南及東南沿海廣大花崗岩區,寶安區的花崗岩地質地貌是一定的代表性的,是獨樹一幟的。
2.定量評價
根據《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和《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調查技術要求(討論稿)》的有關精神,此次地質遺跡調查的評價主要考慮地質遺跡景觀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典型性和稀有性等四項指標,並參考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的層次分析法,採取分項進行評定。地質遺跡的科學價值,系指地質遺跡在國內外的對比意義的地質遺跡景觀,其科學價值為一級;具有全國對比意義的地質遺跡景觀,其科學價值為二級。地質遺跡景觀的美學價值,其審美要素包括地質遺跡景觀的形象美、色彩美、線條美、結構美、聽覺美、動態美、靜態美及意象美等諸多內容,具有極高美學觀賞價值的一級地質遺跡景觀,一般都包括了這些審美要素的大部分內容。地質遺跡的稀有性,系指地質遺跡景觀在國內外的罕見程度,罕見的地質遺跡景觀一般對於廣大公眾都具有強烈的吸引能力。地質遺跡的典型性是同類地質遺跡景觀特徵的集中表現,典型的地質遺跡景觀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旅遊審美情趣。
寶安景區地質遺跡景觀的定量評價,是在綜合考慮這四項指標的基礎上,確定分值的高低,評出資源的品級。地質遺跡景觀的等級分為五級,各級的分值為:一級景觀高於90分;二級景觀76~90分;三級景觀61~75分;四級景觀45~60分;五級景觀低於45分。各地質遺跡景觀點的定量評價如表2-5-6。
從表2-5-6可知,全區調查的18個地質遺跡景觀點(群)中,有一級景觀點3個,二級景觀點9個,三級景觀點6個。阿婆髻、鳳凰山、鳳凰寺3個一級景觀點為具有全國至國際意義的景觀;羊台山主峰、赤頂山北坡等9個二級景觀點為具有全國性意義的景觀。
表2-5-6 地質遺跡景觀定量評價表
(二)地質環境評價
地質環境評價主要是指景區、景點所在的地質環境、評價內容包括自然生態環境、通達性、可進入性及安全性等。
1.羊台山及鳳凰山地質遺跡景觀區
該景觀區森林覆蓋率高,滿山鬱郁蔥蔥,自然生態環境總體良好。這兩個地區目前已開辟為旅遊景區,柏油公路直通山下,並建有通向山頂的游覽步道,通達性及可進入性較好。鳳凰山頂及羊台山頂的兩側都有陡坡及懸崖峭壁,安全性存在隱患。
2.阿婆髻景區
該景觀區自然生態環境較差,其南北兩面的山地早年曾是採石場區,如今遠遠望去仍然是滿目蒼涼。南面白芒至阿婆髻、九龍坑水庫上游的溝谷中,灰白色的砂石流堆積仍在向前發展。山麓斜坡上的植被主要是灌叢及荔枝林,喬木林分布稀疏。通達性及可進入性差,坑窪不平的鄉村便道行車困難。
3.西部濱海地質景觀區
該景觀區歷史上曾是盛產著名沙井蚝的海上田園區,如今海水遭受污染已不能養蚝,水鄉秀麗的自然景觀亟待恢復治理。
4.其餘各地質遺跡景觀點(群)
其餘各地質遺跡景觀點自然生態環境差,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強烈。
(三)旅遊環境評價
寶安區的地質遺跡景觀資源是深圳市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市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其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必將為該區地質遺跡景觀資源的開發帶來勃勃生機。此次調查評價的羊台山、鳳凰山和阿婆髻山3個花崗岩地質地貌景觀區,都是深圳市有名的山嶽旅遊資源分布區,其中羊台山「羊台疊翠」是深圳八景之一,鳳凰山是名勝古跡「新安八景」之一,阿婆髻山則在民間流傳著動人的故事。「深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都對這些旅遊資源的開發作了功能定位,提出了導向性的旅遊開發程式。例如羊台山片(景)區,其發展目標是建成面向市民和港澳台遊客的,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型郊野綠色生態休閑基地;鳳凰山則將重點打造成宗教人文名勝古跡區,同時結合鐵崗水庫等周邊地區,打造成服務於城市中心的郊野型明山凈水生態區等。深圳旅遊總規劃實際上已將該區的地質遺跡景觀納入了深圳市大的旅遊環境,其客源市場及旅遊開發市場潛力無疑都是很大的。從旅遊資源的構成上看,寶安區高品位的花崗岩地質遺跡景觀的發現,又從地球科學的角度為深圳旅遊市場開拓出一個極富感染力的資源平台。地質遺跡景觀厚重的科學文化內涵必將打造成非同凡響的旅遊文化產品,從而有力地推動深圳旅遊業的發展。
四、龍崗景區
(一)定性評價
龍崗景區(除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外)地質遺跡景觀類型多樣,豐富,特色突出,品位較高。其中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佔主體景觀地位。
1)壩光筆架山上侏羅統梧桐山群火山岩系是蓮花山火山噴發帶的組成部分,隸屬於浙閩粵中生代火山活動帶的粵東火山活動亞帶,是庫拉-太平洋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俯沖的產物,至今完整地保存著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穹窿以及火山錐和以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為主的岩石類型及其結構構造(石泡、流紋、氣孔和球粒等)。真實地記錄了庫拉-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作用的動力過程,留下了浙閩粵火山活動帶的發展和演化的歷史遺跡。
2)海岸地貌分為海積和海蝕地貌兩大類。海積地貌以沙灘-沙堤-澙湖組成的障壁海岸地貌為主,另有礫灘、泥灘以及混合類型的海灘。站在鄰近高處眺望,由沙灘-沙堤-潟湖3個微地貌組合景觀盡收眼底,一覽無遺。海蝕地貌類型齊全,往往成群出現,有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洞(穴)、海蝕柱等,相互共生形成了五彩繽紛的景觀組合,蘊含著各類海蝕地貌的成因及其發展過程,既豐富了海蝕地貌的內容,又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3)龍崗區地質歷史上有4期花崗岩侵位,有代表中壓型的動熱變質帶,斷裂構造方面的韌性剪切帶和脆性斷裂帶,還有大理石礦帶及采礦坑等掩映在層巒疊嶂中,漫山遍野,給人以感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二)定量評價
根據《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的有關精神,此次地質遺跡調查的評價包括景觀自身價值評價和環境條件的評價。自身價值評價主要考慮地質遺跡景觀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稀有性、歷史文化價值、自然完整性等五項指標。科學性是指地質遺跡景觀和景觀組合的典型價值或代表意義,按其科學價值將地質遺跡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美學價值包括科學美和自然美,尤以自然美更為重要,自然美包括地質景觀的形象美、色彩美、線條美、結構美、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動態美、靜態美等。地質遺跡的稀有性,系指地質遺跡景觀在國內外的罕見程度,罕見的地質遺跡景觀一般對於廣大公眾都具有強烈的吸引能力。歷史文化價值是指具體的景觀群或景觀點上所附著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它在地質科學史上的意義。自然完整性是指在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時期後,受到人為干擾的改變條件下,保存的完好和完整性。環境條件評價包括環境優美性、觀賞的可達性和安全性。環境的優美性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佔有較高的權重。這里所說的環境是指景觀周圍的自然環境,包括生態環境、地質環境、氣候環境、水環境等。良好的自然環境不僅是開展旅遊活動的必要環境條件,也是進行生態旅遊基本資源和對象。安全性是指地質公園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現有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以及對遊客生命、財產帶來危險的可能性。觀賞的可達性是指地質遺跡景觀的視野是否開闊和進入景觀場所的難易程度。這也是制約旅遊路線的重要因素。
龍崗景區地質遺跡景觀的定量評價是在綜合考慮這些指標的基礎上,並參考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的層次分析法,採取分項進行評定,確定分值的高低,評出資源的品級。地質遺跡景觀的等級分為五級。
1.一級(世界級)景觀高於或相當於90分,具有極高的地質遺跡價值點。主要要求是:
1)能為一個全球演化過程中,某一重大地質歷史事件或演化階段提供重要地質證據的地質遺跡。
2)具有國際大區域地層(構造)對比意義的典型剖面、化石及產地。
3)具有國際典型地學意義的地質景觀或現象。
2.二級(國家級)景觀高於或相當於80分,具有很高的地質遺跡價值點。主要要求是:
1)能為一個大區域演化過程中,某一重大地質歷史事件或演化階段提供重要地質證據的地質遺跡。
2)具有國內大區域地層(構造)對比意義的典型剖面、化石及產地。
3)具有國內典型地學意義的地質景觀或現象。
3.三級(省級)景觀高於或相當於70分,具有較高的地質遺跡價值點。主要要求是:
1)能為一個大區域演化過程中,某一重大地質歷史事件或演化階段提供重要地質證據的地質遺跡。
2)有區域地層(構造)對比意義的典型剖面、化石及產地。
3)在地學分區及分類上,具有代表性或較高歷史、文化、旅遊價值的地質景觀。
4.四級(縣市級)景觀高於或相當於60分,具有一般的地質遺跡價值點。主要要求是:
1)在本縣(市)的范圍內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剖面、化石及產地。
2)在小區域內具有特色的地質景觀或地質現象。
5.五級(縣市級以下)景觀低於60分,具有較為普通的地質遺跡價值點。
各地質遺跡景觀點的定量評價見表2-5-7
表2-5-7 龍崗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除外)地質遺跡評價結果表
從表2-5-7可知,全區調查的地質遺跡景觀群中,有二級景觀群12個,三級景觀群13個。其中排牙山、筆架山、火燒天、馬巒山瀑布、虎頭角-廖哥角、橫崗山仔下等12個二級地質遺跡景觀群是具有全國性意義的景觀。
B. 古代文明遺存和遺址的意義何在試以某一古代文明遺存和遺址景觀為例加以說明
意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有重要意義,對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例:金字塔,說明古埃及人掌握的建築技術高超,金字塔的布局與星象天文有重大聯系,說明古埃及人對天象宇宙的掌握是現代難以想像的。
瑪雅神廟,說明古瑪雅人的宗教信仰,文明程度和演進都相當高,尤其時期歷法的精確度,與中國的歷法是可比的
C. 中國歷史遺跡有哪些
1、隆興寺,在清河古貝州城西南,始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蔭之,老僧知其異,獻茶啜飲。」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整座寺院已毀損無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歷史的清河縣隆興寺經過近2年的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2、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4、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擴展材料: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D. 什麼是地質遺跡景觀
先說什麼是地質遺跡:
地質遺跡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內外動力的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包括旅遊中的山水名勝、自然風光等自然遺跡,也包括在晚近地質歷史時期人類形成過程中,人類與地質體相互作用和人類開發利用地質環境、地質資源的遺跡以及地質災害遺跡等。
地質遺跡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變過程中,由於內外力的地質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礦物、岩石、水體和地質災害遺跡等,其中具有獨特性和典型價值的,便成為人類所關注的地質遺跡。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復雜,地質構造形式多樣,地質遺跡豐富多彩,是世界上種類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獨一無二。雲南的石林、安徽的黃山、廣東的丹霞地貌等地質遺跡,都以其獨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我國地質遺跡有哪些類型
地質遺跡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屬性等可分為下列6種類型:(1)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遼寧鞍山白家墳花崗岩;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等。(2)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等。(3)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等。(4)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如安徽黃山奇峰;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等。(5)特大型礦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內蒙古白雲鄂博;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新疆阿爾泰偉晶岩;黑龍江大慶油田等。(6)地質災害遺跡:如遼寧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遺跡;河北唐山地震遺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我國的地質遺跡分區
根據我國各種地質遺跡資源的賦存條件和區域特點,可將全國分為以下規劃區:(1)東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區;(2)華北、遼河平原、晉冀山地及遼東山東半島區;(3)陝甘黃土高原區;(4)華東、中南丘陵山地及海島(台灣、海南島)區;(5)四川盆地、丘陵及雲貴高原區;(6)內蒙古東部、中部乾旱草原區;(7)內蒙古西部、寧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區;(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區。
我國的地質遺跡保護區
據1997年統計,地質遺跡保護區為86處,其中國家級12處,省級33處,市級9處,縣級32處。
據22個省(市、區)最新統計,已建地質遺跡保護區52處,其中國家級10處,省級19處,市、縣級23處;規劃擬建地質遺跡保護區325處,其中國家級67處,省級162處,市縣級96處。
我國含地質內容的自然保護區
據1992年統計,在606處自然保護區中,有地質內容的自然保護區104處,包括國家級27處,省級71處,縣級6處。
至1997年底,全國自然保護區總數926處,其中含地質內容的自然保護區約160處左右。
然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品提高,旅遊業的興旺,我國國家風景名勝區中的地質遺跡為主題的旅遊活動也開始展開了。
在國家公布的119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許多風景名勝區以名山、名湖、河流峽谷、岩溶洞穴、瀑布泉水、海濱海島等為主體命名,和地質遺跡密切相關。在全國512處各類風景名勝區中,其中含地質遺跡的名勝區可達半數以上。
我國國家森林公園中的地質遺跡
至1998年,我國已建森林公園920餘處,其中國家級295處。其類型可分山嶽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島型、海濱型、溶洞型、溫泉型、草原型及園林型,前9種類型森林公園的地貌主體皆與地質遺跡密切相關,或含有一種或多種地質遺跡。
此外,在我國已公布的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15處為古猿和古人類遺跡,屬於地質遺跡的一種類型。
E. 長平古戰場遺址的主要景觀
永錄屍骨坑
1995年,高平市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有許多重大發現,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中一號坑中重壘交錯的屍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應系刀砍)。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干而無頭顱。這些均說明他們是被殺死後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而非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由此而對幾千年「白起坑趙」之說提出異議。
骷髏廟
位於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據載,這里是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萬處,據《高平縣志》坑趙考記載:「趙括乘勝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一路可容車馬,形如布袋,趙兵既入,戰不利,築壘堅守......後趙括自出博戰,以秦射殺之,四十萬人降武安君,誘入谷盡坑之。」因為這里殺人太多,後老百姓稱之為殺谷。唐明皇幸潞見頭顱似山,於是命官員擇骷髏廟一座,此廟分正殿和東西耳殿,把村南之山改為頭顱山,更殺谷為省冤谷。骷髏廟以祭祀四十萬被坑殺趙卒之先靈。
該廟始建於唐,後歷代均有修葺,廟內存有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和清光緒十年(1884年)所立重修骷髏廟碑記。
光狼城
光狼城,現名康營。位於市城西南7公里處,據傳長平大戰前,韓國上黨太守馮亭曾把這里作為抗擊秦軍的重鎮。後來,秦軍打下光狼城以後,為顯示其強兵的聲威,遂改名為強營。唐代後始為今名--康營。
安貞堡
安貞堡,又名安貞寨,位於市西8.5公里的寨上村,屬原村鄉下馬游村管轄,以願望得名,創修年代不詳,重修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五月。
安貞堡全部建築面積5850平方米,形制長方形,規模宏大、雄壯,寨內觀音堂,北為城門樓,山門由樓下敞開,內有樓房兩排,約130多間,南有小城樓一座為主要建築,城門座北朝南,在瞭望台上又建一平房於中間,建築別致。城門上書有:「翠擁金瓶」字樣,登台環視,城外景色盡收眼底,長平大戰時秦將白起一度設指揮所於此。
秦壘
長平大戰遺址,據清乾隆《高平縣志》記載:「城之左右沿山,南北五十里,東西二十餘里,悉秦,趙故壘」。由此可知這次戰爭發生在市城北中部,東西兩大山脈之間,丹河附近的問谷地帶,即北起趙庄鄉,南至城關南部,東起團池鄉、米山鎮,西迄釜山鄉、野川鄉、馬村鎮一帶,方圓40多公里,均為秦、趙軍隊駐地。這里地勢開闊,水源充裕,村子較多,人口集中,深山丘陵起伏,溝壑縱橫,進則可攻,退可守。此役,迄今雖已二千二百多年,但至今仍有許多村名、地名與此有關。
F. 遺址遺跡景觀的文化意義是什麼啊
歷史遺跡戰線和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人類文明,因為它們的悠久性和與現代人生活回環境的巨大差異,無論答對國內和國際旅遊者而言都是極具歷史文化魅力的吸引物。
歷史遺跡形成於已經成為歷史的各個人類發展階段之中,是這些特定歷史時期人類某些生產生活活動的產物,是民族、國家歷史的記錄,反映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建築、藝術、社會風俗等的特點和水平。歷史遺跡是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昭示著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生產生活的特徵,也是歷史真實的一種客觀表現,成為旅遊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滿足旅遊者探索和欣賞的需求。
歷史遺跡中所蘊藏的豐富的歷史文化與科學知識,可以增長旅遊者的見識;歷史遺跡中所反映的古今文化差異性則構成對旅遊者求異心理的吸引力;也有的歷史遺跡中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建築學、鑄造學的奇跡使其具有了滿足旅遊者求奇心理的旅遊功能;同時,歷史遺跡也在古樸美、精巧美中展現著其特殊的美學魅力。另外,近代中國重要史跡舊址還具有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特殊意義。
G. 龐培古城是什麼遺跡景觀
[最佳答案]8月5日消息,義大利坎帕尼亞龐貝古城,考古人員日前在龐貝古城遺址發現新的遺跡「丘比特之屋」。 龐貝古城(Pompeii)是亞平寧...
H. 地質遺跡景觀保護
地質遺跡的保護不能僅停留在對視覺的景觀資源的保護上面,更要加強包括對自然物力資源、自然物理過程、生物資源、生態過程、生態系統等資源的保護上面。昌樂古群地質景觀受到保護和培育的自然資源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自然物理資源,包括水大氣、土壤、地形地貌、地質特徵、化石資源、自然光景、自然音景和潔凈天空。
2)自然物理過程資源,包括氣候、侵蝕、火山口形成過程。
3)生物資源,包括本地植物、本地動物和生物群落。
4)生態過程,包括光合作用、自然演替和進化。
5)生態系統包括生物群落和郵寄環境。
6)以及上述自然資源的高價值附屬特徵,即(自然)視覺景觀。
(一)保護與培育原則
1)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總原則。
2)制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消極作用,減少干涉原則。
3)提高火山群風景名勝區自然環境的生態修復能力。
4)便於科研機構的考察研究。
5)便於地質旅遊。
(二)分區保護
分區保護根據保護景觀的重要性及科學價值的不同分為四類:核心區(資源嚴格保護區)、緩沖區(外圍保護區)、實驗區(資源有限利用區)、旅遊服務設施區(發展控制區)等(圖版3-3-6昌樂火山群風景名勝區景觀分區保護規劃圖)。其中前三類屬於保育區性質。
1.核心區(資源嚴格保護區)
核心區是生態資源最為珍貴和關鍵的地區。昌樂地區古火山群是省內及國內罕見的地質遺跡和景觀,是珍貴而不可再生的地質遺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不允許有任何破壞。對其採取的保護措施是應限制過量開發,對不利狀態的環境要素要減輕其人為壓力,實施針對性的自然保護措施。
該區的保護工程措施是:
1)對保護區進行基礎地質調查,進行1∶2000地形、地質測量,1∶1萬地質測量,查明地質遺跡形成背景及成因、演化,提高保護區基礎地質研究程度,供地質遺跡保護總體規劃使用。
2)加固工程。區內地質遺跡最大特點是柱狀節理極其發育,隨著時間遷移,節理縫逐漸加大,穩定性降低,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加以固定。
3)防護棚。對重點地區遺跡採用鋼架玻璃鋼棚,以減少其風化程度,達到保護的持久性,外圍用欄桿及鐵網圈連。
4)整治浮土碎石,種植樹木、灌木,防止水土流失,營造小氣候。
5)建立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資料庫。
6)區外圍建防護欄,對遊人區進行點或線狀開放,設置部分廣告牌、警示牌。
7)實行旅遊導游制。
8)進行公益性廣告宣傳。
2.緩沖區(外圍保護區)
主要指核心區外圍與核心區關系密切且對其有直接影響的地區,對重要地段進行護欄、鐵絲網保護,整體進行綠化環境治理,改善區域環境,嚴禁採石活動,局部可進行以生態保護為主的經濟產業。
該區的保護工程與措施是:
1)非經批准,嚴禁玄武岩等資源的開采加工行為。
2)退耕還林,以觀賞林、經濟林為主。
3)嚴禁機動車進入,修建必要的人行道。
4)各景點設廣告牌、警示牌。
5)對易滑坡、落石地段進行整治加固,設立警示牌。
6)外圍用防護網圈連。
3.試驗區(資源有限利用區)
核心區、緩沖區以外的區域。該區域主要以旅遊開發為主,進行有限度的展示和旅遊等試驗。
該區的保護工程與措施是:
1)非經批准,嚴禁資源開采。
2)注重保護生態,建立新型綠化農業,建立區域小氣候。
3)對重要景區立牌說明。
I. 根據文化遺址列舉幾個黃河流域的歷史景觀
黃河流域悠久的文明史,古老的文化,壯麗的河山,各種奇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共同構成了萬里黃河所獨有的豐富旅遊資源。在國務院批准公布的62座歷史文化名城中,有16座位於沿黃各省,其中黃河流域獨佔13座。黃河流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山峽景觀資源。名山主要有:日月山、積石山、賀蘭山、六盤山、太行山、呂梁山、華山、嵩山、泰山等;名峽主要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桑園峽、紅山峽、黑山峽、青銅峽、三門峽等。(2)河湖瀑布景觀資源。著名的支流有湟水、清水河、沁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涇河等;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等;位於晉陝陝峽谷中的黃河最大瀑布壺口瀑布,是我國的第二大瀑布,它以神奇、壯觀而聞名於世。(3)沙漠草景觀資源。主要有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地、青海河源沙區、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等。(4)生物景觀資源。青海河源地區、甘肅積石山地區、寧夏賀蘭山脈、山西呂梁山等地有各種各樣的奇鳥異獸、奇花異木。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986年底,黃河流域 已建立了22處自然保護區,僅黃土高原地區就繁衍著幾十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5)民族風情資源。如"回族之鄉"寧夏的伊斯蘭風情,鄂爾多斯草原蒙古族牧民的體育況技那達慕大會和音樂歌舞,甘肅康樂縣蓮花山每年6月初的多民族花兒對唱會,以及陝北的信天游、安塞腰鼓等。(6)文物古跡景觀資源。黃河流域藍田猿人的遺跡、大地灣古人類文化遺址、半坡遺址等世界聞名。位於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文壇泰斗」孔聖人之墓,秦始皇陵獨享於全國古墓葬的第一、第二、第三號。驪山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古代文化寶庫之一。還有天水的伏羲廟、寶雞的神農祠、西安的碑林、太原的晉祠、大青山的昭君墓遺跡、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墓、米脂縣李自成行宮、登封市嵩陽書院、鞏義市宋陵古墓群等,均聞名於海內外。此外,還有眾多的宗教名勝和革命勝跡。
http://www.chinavr.net/henan/huanghe/index.htm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喇山北麓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終年積雪。幹流全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份,成「幾」字形,向東注入渤海,沿途匯集了三十多條幹流和小溪……
黃河全長5464公里,其長度在我國各大江河中僅此於長江。黃河從源頭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區,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由地面徑流分水線所包圍的集水區域叫流域。黃河流域位於北緯32°至42°,東經96°至119°之間,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北界陰山,南至秦嶺,東西長1900公里,南北約1100公里,流域面積為75.2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三個英國的國土面積。若包括鄂爾多斯內流區面積,則為79.4萬平方公里。黃河的河段長和流域面積,因泥沙淤積,河口延伸而處於不斷變化之中。
黃河流域的地勢從西到東呈三級階梯下降。最高一級階梯是流域西部的青海高原,位於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大致以太行山為東界,海拔1000~2000米。包括河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和盆地等較大的地貌單元。第三級階梯自太行山系以東直至濱海,由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和魯中丘陵組成。海拔高程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址學家考證,在距今6000萬年至240萬年這段時間里,在"黃河流域"這一地區(當時還沒有黃河),發生了強烈的地質運動,區域地殼遭到破壞,被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地質塊體。這些塊體有的抬升,有的下沉。抬升者成為山脈,後來多被風化剝蝕,逐漸夷平而成為高原;下沉者則貯水成湖,如華北、汾渭、河套、銀川等沉降盆地陷落成湖。隨後的90萬年裡,這一地區發生了兩次規模較大的冰川活動,氣候寒冷、乾旱,大湖逐步萎縮、分割,全區出現若干大型湖盆及不計其數的小型湖泊與濕地。這些古湖盆成為當地的地表水匯集區,並發育成各自獨立的內陸湖水系。古黃河就是在這些獨立的內陸湖盆水系的基礎上初步演變而成的。距今150萬年至120萬年這段時間里,這一地區氣候轉暖,降水充沛,加上中西部高原處於上升階段,流水下切侵蝕作用加劇。於是,橫亘於湖盆間的山地先後被切開。這樣,各個封閉的湖盆有了出口,從西到東被串了起來,原始古黃河由此而誕生了。此時的黃河還是一個內陸河,它就像一個巨大的串珠,由峽谷河道串起眾多的湖泊,最東端為浩瀚的三門湖。 從以上的描述看,黃河的年齡大約是120萬歲以上。
黃河上、中、下游都有洪水災害,但下游是一條地上懸河,洪水災害最為嚴重,是舉世聞名的。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地區由於嚴重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脆弱,是該地區生產落後和人民生活貧困的根源,也是黃河下游洪水泛濫成災、難以治理的症結。目前黃河幹流上已建成的7座大中型水電站中有5座在上游。
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於世。在我國古籍中常以「黃水一石,含泥六斗」,「黃河斗水,泥居其七」等來描述黃河的多沙狀況。據統計,黃河下游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平均含沙量約2為每立方米35公斤。其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江河是絕無僅有的。如果把16億噸泥沙堆成高、寬各1米的土堤,其長度為地球到月球距離的3倍,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跳進黃河洗不清」的說法,也就是由形容黃河泥沙多而來的。同時,黃河泥沙顆粒很細,有時河水甚至呈泥漿狀態,沾在身體上還真不易洗凈呢! 黃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地形破碎,暴雨頻繁,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是黃河泥沙的注意來源地。尤其是黃河河口鎮至潼關這一河段,黃河在穿越這一段黃土高原的過程中,眾多支流匯入,把黃河 "染成"了黃色。據測定,這一河段進入黃河的泥沙佔全河沙量的90%。
黃河幹流上最窄的峽谷叫野狐峽,位於青海省同德、貴南縣境。左岸為高四五十米的石樑,右岸為高達數百米的峭壁,河寬僅十餘米,從峽底仰視,僅見一線青天。據說野狐都能跳過,因而得名。黃河河道最寬的河段為河南省孟津縣白鶴鎮至山東省東明縣高村河段,兩岸堤距寬5公里~20公里。最寬處為河南長坦縣大車集,兩岸相距20公里。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我國的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豫東、豫北、魯西、魯北、冀南、冀北、皖北、蘇北等地區,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沖積扇的頂部,位於沁河口一帶,海拔100米左右。平原地勢大體以黃河大堤為分水嶺,地面坡降平緩,微向海洋傾斜。大堤以北為黃河平原,屬海河流域;大堤以南為黃淮平原,屬淮河流域。
黃河流域現有耕地1.79億畝,佔全國的12.5%。人均耕地約為全國人均的1.5倍,且中低產田佔多數,林地、草原更為廣大,蘊藏著巨大的生產潛力。據1993年資料,黃河流域人均佔有糧食僅361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7公斤;平均糧食畝產207公斤,較全國低120公斤,糧食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小於人口所佔比重。全流域還有宜於開墾的荒地3 000萬畝,主要分布在黑山峽至河口鎮區間的沿黃台地(約 2 000萬畝)和黃河口三角洲地區(約500萬畝),是我國開發條件較好的後備耕地資源。另外,黃河三角洲、中下游灘地和水庫庫區還有大片灘塗地可供開發。隨著流域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基本建設用地不斷增加,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今後除加強現有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外,在不加重水土流失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區還要有計劃地開墾荒地。
黃河流域是我國主要產棉區,太原、寶雞、西安、鄭州、濟南已成為我國棉紡工業基地, 90年代初,這里的紡織品產量占我國的比重:紗為41.3%,布為25.7%。目前黃河流域已探明的礦產就是130多種,其中有一半以上儲量居全國之首,是世界上少有的富足資源區。有關專家估計,我國地下資源約值120萬億元,其中黃河流域佔1/3。
黃河流域悠久的文明史,古老的文化,壯麗的河山,各種奇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共同構成了萬里黃河所獨有的豐富旅遊資源。在國務院批准公布的62座歷史文化名城中,有16座位於沿黃各省,其中黃河流域獨佔13座。黃河流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山峽景觀資源。名山主要有:日月山、積石山、賀蘭山、六盤山、太行山、呂梁山、華山、嵩山、泰山等;名峽主要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桑園峽、紅山峽、黑山峽、青銅峽、三門峽等。(2)河湖瀑布景觀資源。著名的支流有湟水、清水河、沁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涇河等;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等;位於晉陝陝峽谷中的黃河最大瀑布壺口瀑布,是我國的第二大瀑布,它以神奇、壯觀而聞名於世。(3)沙漠草景觀資源。主要有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地、青海河源沙區、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等。(4)生物景觀資源。青海河源地區、甘肅積石山地區、寧夏賀蘭山脈、山西呂梁山等地有各種各樣的奇鳥異獸、奇花異木。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986年底,黃河流域 已建立了22處自然保護區,僅黃土高原地區就繁衍著幾十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5)民族風情資源。如"回族之鄉"寧夏的伊斯蘭風情,鄂爾多斯草原蒙古族牧民的體育況技那達慕大會和音樂歌舞,甘肅康樂縣蓮花山每年6月初的多民族花兒對唱會,以及陝北的信天游、安塞腰鼓等。(6)文物古跡景觀資源。黃河流域藍田猿人的遺跡、大地灣古人類文化遺址、半坡遺址等世界聞名。位於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文壇泰斗」孔聖人之墓,秦始皇陵獨享於全國古墓葬的第一、第二、第三號。驪山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古代文化寶庫之一。還有天水的伏羲廟、寶雞的神農祠、西安的碑林、太原的晉祠、大青山的昭君墓遺跡、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墓、米脂縣李自成行宮、登封市嵩陽書院、鞏義市宋陵古墓群等,均聞名於海內外。此外,還有眾多的宗教名勝和革命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