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崗貝丘遺址
⑴ 東莞的八大景點是那些地方
東莞的八大景點是:故壘雄風、可園蘊秀、城樓集瑞、蚝崗探古、潢涌宋祠、南村遺韻、金鰲塔影、東縱豐碑。
1、故壘雄風
在該市虎門鎮,當年,中國軍民憑借虎門天險構築了聞名中外的的「金鎖銅關」,奮力抗擊英國侵略者。如今,昔日的銷煙舊址(1957年重建,現存鴉片戰爭博物館)、沙角炮台、威遠炮台,仍升騰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
2、可園蘊秀
東莞可園博物館景觀位於東莞市莞城區博廈村,是嶺南私家園林,與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樑園合稱廣東近代四大名園。
它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創建人張敬修,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又廣邀文人雅集,使可園成為廣東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可園特點是面積小、設計精巧,把住宅、客廳、別墅、庭院、花圃、書齋,藝術地揉合在一起。
3、城樓集瑞
迎恩門城樓景觀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曾有城牆連接道家山、南城、缽孟山、東門、北門,全長1299丈,環護東莞城,堅固高大,雄偉壯觀。如今,迎恩門城樓依然屹立,紅牆碧瓦,飛檐斗拱,蔚然壯觀,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為珍貴。
迎恩西門,歷來是東莞古城的象徵,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標,旁邊的文化廣場是新世紀新東莞新氣象的展現,綠草茵茵,噴泉絕響,舞姿翩翩,歌聲曼妙,構成東莞新時代的盛景。迎恩門城樓與文化廣場,展現東莞歷史文化名城的新氣象。
4、蚝崗探古
蚝崗貝丘遺址景觀位於南城區勝和蚝崗村,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貝丘遺址,距今約5000年,是東莞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保存面積650多平方米,作為在市區中心發現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也較為罕見。
5、潢涌宋祠
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景觀位於中堂鎮,距離莞城7公里,與增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所在的中堂鎮地屬東莞市的水鄉、東江平原地區、地勢平坦。自古以來,東莞就是「魚米之鄉「。
潢涌河流交錯,水資源十分豐富,歷來盛產水稻、甘蔗、香蕉和魚、蟹等。黎氏大宗祠始建於南宋,是珠江三角洲比較早的祠堂,其布局取龜形,祠內明代碑刻,肅穆凜然。主要建築有頭門、二進(中堂)、後進,均為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
6、南村遺韻
南社村古建築群景觀立村於南宋末年,現今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兩岸祠堂林立,影影綽綽。
7、金鰲塔影
金鰲洲塔景觀位於東莞市莞城西南1公里處,即萬江橋畔。因其坐落於萬江金鰲洲,故名。金鰲洲古塔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合尖於天啟四年(1624年),歷時27年。據悉,建塔之目的為「以培風氣,亦堪興家所宜也」。
原為抗禦水害的鎮水寶塔,8角10層,蓋頂有塔剎,無塔檐,無欄桿,磚牙疊砌。後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塔基距水邊僅三、五米之遙,此塔處於江心陸洲,三面環水,經二百五十多年,保存完整,基礎穩固,巍然聳立於東江之濱。
8、東縱豐碑
大嶺山,孕育英雄的土地。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景觀,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及其前身在這里曾取得百花洞大捷,粉碎了日軍的「萬人大掃盪」。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機關所在地,是一個文物保護群體,包含多個文物保護單位。
有司令部舊址、會議室舊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電台舊址、報社舊址、情報站舊址、糧站舊址、軍械修理廠舊址、軍事訓練班舊址、幹部訓練班舊址、後方醫院舊址、後方辦事處舊址等十餘處,在中國華南地區的抗戰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⑵ 東莞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是什麼急
三國時期,吳國黃武元年(222年)孫權稱王,設置司鹽都尉於東官場,天監六年(507年)改東官郡為東莞郡。東莞始成。現在,言莞,即指東莞或莞城。
公元757年,莞城成為東莞縣治,至今已有1250年悠久的歷史,莞城自古以來就是個商賈雲集、物流暢旺的地方,作為東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莞城是東莞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千年街市獨展魅力
曾經繁華一時的市橋路和西正路,一磚一瓦都記載了莞城時代變遷的烙印,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蘊藏著一幅幅溫馨的生活圖景,折射出莞城從封建時代到今天千百年來的商貿脈絡。
說到市橋路和西正路,不能不提到東莞城區內歷史最悠久、名字最古老、營商最久遠的兩條馬路,也稱「千年街市」。自唐代至德二年(757年)東莞縣治遷到當時的「到涌」,就逐漸形成了市橋路和西正路,它們原來的名字分別叫「彭屋大街」和「西門正街」。
市橋路和西正路既是莞城城區內最古老的商業步行街,又是最悠久的商業中心。遙想當年,橋上兩邊街市熙熙攘攘,橋下河水清流淌涌,船隻往來絡繹不絕,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動人畫面。特別是每年春風拂面、春雨連綿、春水上漲的時候,在市橋河上,波瀾洶涌之聲可聽,船夫槳櫓之聲可聞,樓懸荇藻之景可見,一派春江水漲的美好景象。
現在,這兩條古老街市經過千年的風風雨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居住人口的增多,已經是春色滿街關不住了,隨著街市的擴建,經過改造後的市橋路和西正路,面貌煥然一新,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街市成為最亮麗、最興旺、最具規模的現代街市,呈現出「橋頭趁市人如雨」的繁華景象。它們的變遷見證著莞城商業貿易活動的發展歷史,也見證著莞城的滄海桑田。
文物勝跡比比皆是
東莞的文化從東莞文物勝跡也可見一斑,自1960年以來至1990年,在東莞境內發現貝丘和山岡遺址共22處。其中在莞城附近的有蚝崗貝丘遺址,有始建於南漢大寶五年(962年)的資福寺,建於梁武帝時道家山上的上清觀、還有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莞城內東正街的清代寶安書院。出土的古墓有漢墓、晉唐墓、宋元墓、明清墓等,這些古墓葬反映了東莞歷史的悠久。
古建築也有不少,如南漢鎮象塔,清白雲石舍利佛塔以及黃旗觀音廟。
其中具有600多年歷史的莞城西城樓,位於莞城西正路口,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洗禮,經多次維修,依然屹立不倒,保存完好,成為莞城的標志性歷史建築。
⑶ 蚝崗遺址的遺跡位置
蚝崗貝丘遺址位於珠三角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勝和蚝崗村
⑷ 東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你可到總站附近的華南MALL玩(達車到東莞 汽車總站下即可); 2.可到東莞綠色世界和水上樂園玩. 3.樟木頭的觀音山(爬山拜佛) 4.虎門大橋和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 5.虎門富民服裝城和小精品批發市場(逛街淘寶).
⑸ 東莞那裡比較好玩玩的地方具體的地址在哪裡
廣東省東莞市通過社會推薦、公眾投票、專家評審,從全市社會各界推薦的55個景點中評選出「東莞八景」:
1、故壘雄風 (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景觀)
在該市虎門鎮,當年,中國軍民憑借虎門天險構築了聞名中外的的「金鎖銅關」,奮力抗擊英國侵略者。如今,昔日的銷煙舊址(1957年重建,現存鴉片戰爭博物館)、沙角炮台、威遠炮台,仍升騰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既是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又是旅遊觀光的勝地。銷煙池舊址,古木參天,碧水悠悠,映照歷史的滄桑。虎門炮台雄踞珠江口,青山碧水,山勢巍巍,珠水浩盪,穿鼻洋上,船影穿梭,整個景色雄渾壯闊。故壘雄風,寓意了歷史的滄桑,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決心和雄心。
2、可園蘊秀(東莞可園景觀)
可園位於東莞市莞城區博廈村,是嶺南私家園林,與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樑園合稱廣東近代四大名園。它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創建人張敬修,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又廣邀文人雅集,使可園成為廣東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可園特點是面積小、設計精巧,把住宅、客廳、別墅、庭院、花圃、書齋,藝術地揉合在一起。在三畝三(2204平方)土地上,亭台樓閣,山水橋榭,廳堂軒院,一並俱全。可園布局靈巧,構圖清新,園景幽致。園內古建築高低錯落層樓疊閣,廊廡縈回,亭台點綴,疊山曲水,極盡園趣。可湖與可園,碧水丹亭,秀美可人。可園又是嶺南畫派重要策源地,文化內涵豐富。可園蘊秀,寓意了可園秀麗的景觀和豐富的歷史人文氣息。
3、城樓集瑞 (迎恩門城樓景觀)
迎恩門城樓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曾有城牆連接道家山、南城、缽孟山、東門、北門,全長1299丈,環護東莞城,堅固高大,雄偉壯觀。如今,迎恩門城樓依然屹立,紅牆碧瓦,飛檐斗拱,蔚然壯觀,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為珍貴。迎恩西門,歷來是東莞古城的象徵,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標,旁邊的文化廣場是新世紀新東莞新氣象的展現,綠草茵茵,噴泉絕響,舞姿翩翩,歌聲曼妙,構成東莞新時代的盛景。迎恩門城樓與文化廣場,展現東莞歷史文化名城的新氣象。文物古跡與現代文化設施交相輝映,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
迎恩門城樓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日本海盜常來這里搶掠,當時的東莞四周無遮無擋,於是東莞有一個叫常戇的將領就帶領軍民在東莞城的四周建起了城牆和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整個城牆連起來有1299丈,把整個東莞城都包圍了起來,到時把城門一關,海盜就無法入城。而且這城牆還有防洪作用,夏天遇到發大水時把城門用沙包堵上,城裡就可保不會遭淹,真是造富百姓。所以東莞人民對這個城樓很有感情,即使現在的市區千變萬變,總捨不得拆毀這個舊城樓,現在更投巨資把周圍改建成了西城門文化廣場,成為市民們休閑娛樂和節日舉行大型活動的重要場所。
4、蚝崗探古(蚝崗貝丘遺址景觀)
位於南城區勝和蚝崗村,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貝丘遺址,距今約5000年,是東莞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保存面積650多平方米,作為在市區中心發現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也較為罕見。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殘件,發現紅燒土活動面、房子、墓葬、灰坑、溝等新石器時代重要遺跡。墓葬中出土了兩具保存完好的古人類遺骸,蚝崗貝丘遺址因此被考古專家譽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和「東莞歷史文化的基石」,在嶺南史前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建設的蚝崗遺址博物館,是一座以保護、研究和展示新石器時代蚝崗貝丘遺址和珠江、長江、黃河三江流域彩陶文化為主要功能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佔地面積4645平方米,是展示東莞遠古文明的重要窗口。
5、潢涌宋祠 (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景觀)
潢涌村位於中堂鎮,距離莞城7公里,與增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所在的中堂鎮地屬東莞市的水鄉、東江平原地區、地勢平坦。自古以來,東莞就是「魚米之鄉「。潢涌河流交錯,水資源十分豐富,歷來盛產水稻、甘蔗、香蕉和魚、蟹等。黎氏大宗祠始建於南宋,是珠江三角洲比較早的祠堂,其布局取龜形,祠內明代碑刻,肅穆凜然。主要建築有頭門、二進(中堂)、後進,均為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兩側有廂房,佔地總面積1152平方米。頭門面寬三間27.66米,進深兩間7.65米,高8.62米。左右有包台,兩側有包廂。前廊施4根圓柱形紅砂岩石柱礎。前檐施三級跳如意斗拱,後廊施四級跳如意斗拱。中堂(二進)一間8柱,柱為紅砂岩柱礎,酸枝木圓柱。二進面寬14.4米,深10米,前檐4級如意斗拱,後檐5級如意斗拱,上掛「忠孝堂」木匾,為「賜進士及第、翰林院編修文林郎、纂修玉牒,經誕日講,官眷生陳子壯頓首拜題。天,三年癸亥八月之吉。」寢宮(三進)三間,2柱,柱為紅砂岩座,酸枝木圓柱。前後中各二級如意斗拱,硬山頂。三進龍船屋脊均為石灣所造陶瓷花脊,兩側為灰塑。紅砂岩復傾蓮花柱礎刻花多樣、明快簡潔。後進有「宋特奏進士朝奉郎、軍器大監、梅外李春叟」等六名賢所撰碑記,證實大宗祠始建於宋代。潢涌河岸,古巷深幽,榮祿黎公家廟、京卿黎公家廟、京卿祠道、潢涌文閣及居仁里、詩家坊、文明啟迪、奕世文林門樓等明清建築,雕梁畫棟,工藝精美,古風濃郁,儼然明清時期的村落景觀。
6、南村遺韻 (南社村古建築群景觀)
南社立村於南宋末年,現今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兩岸祠堂林立,影影綽綽。巷道曲幽,民居密布,古韻清悠。古榕婆娑,枝繁葉茂,鬱郁蔥蔥。南社村的古建築群與「客家圍」、「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區水鄉特色。由於每一家皆有自立門戶的身分,故建有本家「家祠」。「家祠」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每家的麻石小巷都隔著一條小水道。這些「家祠」的建築最具特色,一般都是四柱三間三樓磚石牌坊式建築,樓為歇山頂,檐下如斗拱,門額上配有雕刻精美的木雕。村內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等古建築構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周圍的農田也大量保存,保持清新的田園之風,有較大的旅遊開發潛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該市、珠江三角洲地區乃至廣東省極具特色的文物旅遊景點和休閑勝地。
7、金鰲塔影(金鰲洲塔景觀)
金鰲洲塔位於東莞市莞城西南1公里處,即萬江橋畔。因其坐落於萬江金鰲洲,故名。金鰲洲古塔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合尖於天啟四年(1624年),歷時27年。據悉,建塔之目的為「以培風氣,亦堪興家所宜也」。原為抗禦水害的鎮水寶塔,8角10層,蓋頂有塔剎,無塔檐,無欄桿,磚牙疊砌。後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塔基距水邊僅三、五米之遙,此塔處於江心陸洲,三面環水,經二百五十多年,保存完整,基礎穩固,巍然聳立於東江之濱。
現金鰲洲塔為平面8角9層,紅石基礎,腔梯閣式青磚塔。塔高50米,屬樓塔剎採用生鐵鑄成,上豎1個銅葫蘆,頂層稜角有8個響鈴。近年又修葺一新,基本保持了原有風貌,1989年6月,金鰲洲塔被列為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金鰲洲塔,至今吸引著許多中外遊人前去觀賞,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金鰲洲塔高聳,登頂遠眺,繁華莞邑,盡收眼底,遠山青翠,連綿天際。塔底東江碧水,宛如玉帶,環繞城邑,秀美異常。塔周圍花木扶蘇,綠樹成蔭,景色清新可人。
8、東縱豐碑(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景觀)
大嶺山,孕育英雄的土地。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及其前身在這里曾取得百花洞大捷,粉碎了日軍的「萬人大掃盪」。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機關所在地,是一個文物保護群體,包含多個文物保護單位。有司令部舊址、會議室舊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電台舊址、報社舊址、情報站舊址、糧站舊址、軍械修理廠舊址、軍事訓練班舊址、幹部訓練班舊址、後方醫院舊址、後方辦事處舊址等十餘處,在中國華南地區的抗戰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廣東東江地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開展武裝斗爭的重要地區。1938年10月,抗日的烽火在華南燃起,惠陽、東莞、寶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紛紛拿起武器,建立了以今龍崗坪山客家人曾生為首的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龍崗坪山一帶成為革命根據地,同時成立以王作堯為首的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在戰斗中不斷發展壯大。1943年12月2日成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在曾生、林平、王作堯、楊康華的領導和指揮下,轉戰東江一帶,深入港九敵後,挺進粵北山區,成為中外聞名的一支堅強的抗日武裝,廣東人民解放斗爭的一面旗幟。至今仍保存著9處抗日舊址。山嶺連綿,抗日古村依舊,村巷深幽,抗日軍民的身影猶然清晰。東江縱隊紀念館的建設,將再現烽火歲月,使這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見證地、東莞抗日的寫真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⑹ 東莞市內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或者景點
「松湖煙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廣場挹萃」(市中心廣場)、
「虎英疊翠」(虎英郊野公園及御景灣周邊景觀)、
「板嶺凝芳」(綠色世界、水濂山森林公園及周邊景觀)、
「蓮峰賞鷺」(長安蓮花山風景區)、
「金沙洋月「(石龍金沙灣)。
「故壘雄風」(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
「可園蘊秀」(東莞可園)、
「蚝崗探古」(蚝崗貝丘遺址)、
「潢涌宋祠」(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
「南社遺韻」(南社村古建築群)、
「金鰲塔影」(金鰲洲塔)、
「東縱豐碑」(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⑺ 東莞的哪些地方是旅遊景點
東莞新八景」是:
「松湖煙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大道朝暉」(東莞大道)、
「廣場挹萃」(市中心廣場)、
「古塞飛虹」(虎門大橋)、
「虎英疊翠」(虎英郊野公園及御景灣周邊景觀)、
「板嶺凝芳」(綠色世界、水濂山森林公園及周邊景觀)、
「蓮峰賞鷺」(長安蓮花山風景區)、
「金沙洋月「(石龍金沙灣)。
東莞文物八景」的是:
「故壘雄風」(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
「可園蘊秀」(東莞可園)、
「城樓集瑞」(迎恩門城樓)、
「蚝崗探古」(蚝崗貝丘遺址)、
「潢涌宋祠」(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群)、
「南社遺韻」(南社村古建築群)、
「金鰲塔影」(金鰲洲塔)、
「東縱豐碑」(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⑻ 東莞蚝崗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東莞蚝崗遺址博物館,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東莞蚝崗遺址博物館更多信息和資訊。
⑼ 被譽為"珠三角第一村"的是哪個遺址
蚝崗遺址被稱為「珠三角第一村」。廣東省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分為4種,即沙丘遺址、山岡遺址、洞穴遺址和貝丘遺址。蚝崗遺址是廣東省保存較好的出土彩陶的兩個貝丘遺址之一,也是出土彩陶年代最早的貝丘遺址。 蚝崗遺址距今約5 000年,作為在市區中心發現的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也較為罕見,更顯其價值的可貴。遺址地層可以分為6層,其中第1、2層為現代層和擾亂層,第3-6層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殘件,發現紅燒土活動畫、房子、墓葬、灰坑、溝等重要遺跡。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蚝崗遺址的第6層發現了保存完好的並且比較完整的古人類遺骸,可推斷其為生活在5 000年前的珠三角人。
⑽ 南城街道的南城街道簡介
南城街道,原名篁村街道,隸屬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位於東莞市中部偏西南,處城市中心區之南,東經113°46',北緯23°001'。在東江南支流下游厚街水道的東岸,東部和東城街道接壤,南部與厚街鎮、大嶺山鎮毗鄰,西部和萬江街道隔河相望,北部與莞城相連。
南城街道是東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截至2015年,轄區面積56.6平方公里,下轄18個社區,其中戶籍人口8.7萬,新莞人約14萬。2018年南城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9.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
南城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燦爛,蚝崗貝丘遺址被譽為「珠三角第一村」、「東莞歷史文化的基石」,度香亭、白衣廟遺址、蘇氏宗祠等8處古跡被列為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
(10)蚝崗貝丘遺址擴展閱讀:
南城街道2019年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
1、努力提升經濟品質,建設更有活力更加富裕的城市中心。
牢牢把握南城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基礎優勢,以更高的標准、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格局參與大灣區建設。
2、努力提升城市品質,建設更加美麗生態更加友好的城市中心。
要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發展定位,聚焦「一心兩軸三片區」規劃,高質量高效能提升城市中心首位度。
實質性啟動南城國際商務區建設,重點推進鴻福路山水文化軸線、東莞大道時代發展軸線核心地段綜合品質提升和廣深高速(南城段)環境品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