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城遺址簡介
A. 宋代三角城遺址
海晏三角城遺址,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所屬海晏縣境青海湖東北水草豐盛的金銀灘上,距西寧市90公里,當地稱為「三角城」。
相關資料
海晏三角城東西長650米,南北寬600米,城牆殘高4米,四門尚能隱約可見。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漢代西海郡城內,曾發現一件西漢末年的石雕文物--石虎[1] 。這件珍貴的文物,為研究西海郡歷史、地理提供了實物和文字資料,同時也是我省迄今發現的最早有銘文的石刻之一。石虎由巨大的花崗石雕鑿而成,身長1.50米,高1.50米,背寬0.60米。俯卧在長方形的石座上,虎尾夾於後腿並搭在左背上,怒目前視,栩栩如生,似有一躍而起的神態,具有漢代石雕渾厚古樸風格。更為珍貴的是石座正前面有篆刻《西海郡始建國河南》銘文。按西海郡系王莽應四海設郡之數所置。始建國是王莽稱帝的第一個年號,即公元9----13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七十年的歷史,河南即西海郡位置,意即在河南之南。石虎曾被棄置荒野,有關部門移置於海晏縣文化館供各族群眾參觀,是省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
B. 請大概介紹下海北
海北藏族自治州簡介
自然地理雄奇壯麗的祁連山腹地,著名的青海湖的北岸,一個會計嗎?青海省總面積的4.7%,比平均海拔3100米的從東到西413公里的從北方到南方和261公里寬的半徑34,700平方公里的廣闊的土地在這里使用的是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究和開發基地,這成功出生的原子炸彈和氫彈。這里是西王王洛賓先生創作的著名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采風地 - 海北。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北部,東經98°編號05-102°41,北緯36°44-39°05。東南西寧市大通縣,海東地區,互助,湟中湟源接壤,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天峻縣連續的;南部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湖對岸的甘肅省東北部,天竺,山丹,民樂,永昌,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城市,縣相鄰。
海北山脈縱橫,祁連山和它的支脈由西北向東橫穿國家的領土。許多河流,140多個大大小小的河流,地勢由西北向傾斜,平均海拔3100米,最高點在托萊多在龍,南山主峰,海拔5287米。祁連縣潘家河大子龍,海拔2180米,的3107米,相對高差500米,位於南部的最低點。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面積約佔全州總面積的85%左右,是一個高原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數2440-3140小時。年降水量300-500毫米,集中在七月和八月,雨熱同季,沒有絕對無霜期。土壤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都黑鈣土,栗鈣土,灰褐土,有機質含量豐富,有利於農作物和牧草的生長。
河谷地區東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拔3000米,西部山區海拔超過3500米以上的高原乾旱大陸性氣候。全州年平均氣溫為-0.3℃0.7℃左右,大部分的地區低於0℃,沒有絕對無霜期。年降水量為300毫米-600毫米,集中在6-8月作物和牧草生長在2,5 OO小時以上,年日照時數,年蒸發量為1,191.9毫米。土壤主要河谷平原,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土層厚度較深的森林污垢和黑色的鈣。土壤有機質,疏鬆肥沃,有利於農作物和牧草的生長。
II的歷史
海北古老的羌自己的位置。漢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驃騎兵和擊敗匈奴,漢ENTER湟水流域,羌族移動祁連放牧條件下。在漢元始四年(4日),王莽在海晏縣三角城設置「西方的司法管轄區海晏,剛察縣」的地方。王莽篡奪政治混亂後,君毅放棄了。永元十四年,東漢(公元4年),王莽建立在海晏縣三角城「西司法管轄區海晏,剛察縣」的地方。王莽篡奪政治混亂後,君毅放棄了。永元十四年,東漢(AD102年),將「西縣」(見上面的「西寧府新志」)。金,16個國家(公元265-420年),設置西平郡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靠山,北涼涼爽的南部規則(見甘肅年鑒草案「)。隨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擊敗吐谷渾富蘊主設置「西郡,郡治伏的城市,海晏,剛察一段時間的管轄權(見隋書)。唐代,五年(公元631年),集Michuan縣轄門源地區。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在使徒行傳吐谷渾諾營碗浩門水南。唐朝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僅僅占據青海海北屬於其領域(見甘肅年鑒草案「)以上的。元代設置元帥府,吐蕃等宣慰司是海北其管轄范圍內的財產。明洪武年間(1378年),穩定性,阿里的兩名後衛。海北兩衛轄境。明正德四年(1509年),蒙古和碩特部落固始汗從新疆到青海,統一蒙古分類和編目5和29標志。海北藏族自治州11個標志,放置在青海(西寧)欽差大臣管轄范圍。同時,大通銀行(現為門源回族自治縣)是建造的白塔(現為大通縣城關鎮),永安(門源縣城55公里的西北方)市,縣成立門源大通衛報「,轄永安營和白塔陣營,是西寧市管轄。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44年)轉移到防止在白塔。輕淺的二十六年(1761年),縣委,縣政府為保護在1929年成立後,省,青海省,設置計劃北門源縣達坂山,祁連山區和西寧市顯密珠固體列為門源回族自治縣的起源。在1939年,祁連設治局設置。始建於1943年,海晏縣。剛察教蘭治理的司法管轄區。
1949年11月,海北周圍已經解放了。1953年12月31日,海北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轄門源回族自治縣,祁連縣,剛察縣,海晏縣建立5月20日,1995年,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改變海北藏族自治區海北藏族自治州。
三個行政區劃
州四個縣市管轄(門源,剛察,海晏縣祁連),3場比賽(托萊多,青海湖農場,牧場的寶牧場),34個鄉鎮(包括牧鄉,鎮政府,3)。省國有單位浩門農場,於1993年7月的門源種馬場三角城種羊場,祁連山銅礦,煤礦熱。國有資本,從海鹽縣Xihaizhen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
四,人口和民族
海北州地域遼闊,人口稀少,1999年,全州范圍內的總人口為25940000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9820000人,非農業人口612萬人,人口密度為7.63人/平方公里,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有23個少數民族如藏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總人口的57.83%。包括:西藏538萬,約占總人口的21.31%回族711萬,佔28.2%;蒙古族1.2萬人,佔4.7%; 090萬其他少數民族,占總數的3.56%。
5個文化遺產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個美麗的和豐富的地方。遠在在數千年前,祖先茁壯成長在這里,留給我們許多古老的文化和建築地盤。解放後,考古工作者工作的人很難以探索,並取得了巨大成就。青海省委人民的政府已宣布36。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海郡治龍夷為平地的城市,西漢海晏縣(三角城)遺址1988年1月13日公布,11門源回族自治縣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屏山鄧朝公交車站古城,古城的浩門鎮東南宋門源克圖鄉巴哈村唐鋼龍溝石窟寺,克圖鎮克圖村古城克圖在宋代,祁連縣民答那峨寶祥(民答那峨祁公路18公里)宋代古三角城,領帶文化夏塘遺址,海晏縣三角城前漢十五弦硬幣石奎村卡約文化,托勒蒙古族鄉麻什鄉約得克薩斯州得克薩斯州古墓群,可愛的孩子鄉尕海村西韓咖還古老的城市。西漢古城,姬而檬,剛察縣北向陽鄉籍而氓農村家庭補氣溝岩畫(生產時代還有待考證)。 24個縣級文物古跡保護單位。門源回族自治縣祁連5,海鹽縣14。此外,全市還有待驗證剛察縣哈爾蓋鄉,哈爾蓋,(年齡)剛察大寺清代,清王朝文化遺產部和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磚瓦廠內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小寺清代沙陀寺,門源回族自治縣明代側壁廢墟。
年7月至1989年8月,剛察縣的石棺墓地的全面系統的考古發掘清理埋葬超過40個座位,出土文物700餘件文物出土的陶器,石器,骨針,銅刀,銅箭簇和貝殼,該卡約文化遺址。近年來,考古學家已經發現,在剛察,如古老的岩畫和石刻祁連縣平溝。
C. 淮安洪澤頭壩遺址、石鱉城遺址、越城遺址、三角城遺址、施庄遺址、塘埂遺址現在還在么能參觀么
1樓的不知道就別瞎說,我本人就是洪澤人!頭壩還有的,你從洪澤南戰坐車去蔣壩的路上會經過頭壩的!你說的其它的地方都沒了
D. 長沙名勝古跡介紹`
瀏城橋楚墓】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沙城東區瀏城橋。1971年配合人防工程清理了版一號墓,這是目前長權沙出土的形制較大而又保存最完整的楚墓。墓坑為長方形土坑,帶墓道,坑長5.81米,寬3.97米,深7米,上部還殘存二級台階。葬具為兩槨一棺,槨周圍填0.6米厚的白膏泥。槨為長方盒形,外槨長4.5米,寬2.88米,高2.04米;棺為懸底弧棺。隨葬品共262件,其中陶器53件,組合為鬲、鼎、簋、壺、缶、敦等,另有銅鼎、漆木器及大量兵器、車馬器。根據隨葬的器物推測,墓主為楚國大夫一級的官員,時代為戰國初年。1982年,在1號墓附近又發掘了5座時代與一號墓基本相同的墓葬,但規模均小於一號墓,且無棺槨保存。
E. 西海郡故城遺址是哪個時代的
西漢。 西海郡故城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縣城約1公里, 青海湖東北側、湟水南岸的金銀灘上, 俗稱「三角城」。 為西漢新莽時代所設「西海郡」郡城遺址。古城略呈方形, 城牆南北長645米,東西寬610米,殘高4~12米,基寬8米,頂寬2米,四門穩約可見。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 王莽派人誘使游牧於青海湖地區卑禾羌獻地臣服,以其地築此城,定名「西海郡」,與已有的東海、南海、北海三郡齊名,取「四海歸一」之意。本世紀四十年代,城內發現「石虎」一尊,其座上刻有「西海郡,始建國,工河南」九字篆刻銘文。1987年,城內又發現帶銘文石刻一塊,其長寬尺寸、所用石料、銘文字體均與「石虎」基座相同。其銘文通讀三行分別為:「西海郡虎符石匱」、「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則此石刻應為「虎符石匱」,並確證該古城為西海郡故城無疑。城內多次採集到卡約文化夾砂粗陶片、西漢和王莽時間的錢范及五銖、貨布、貨泉、大泉五十等貨幣,「西海安定元興元年作當」陶文瓦當等。同時還採集到唐代蓮花瓦當和宋代聖宋元寶、崇寧通寶等錢幣, 證明此城使用的下限晚至唐宋時期。城內南部較高, 有幾處隆起的地帶,應為當時的主要建築區,其區域內散布有大量磚、瓦等建築殘件。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F.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旅遊
截至2007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有文物有36處。其中,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西漢西海郡治龍夷城(今海晏縣三角城)遺址1處,於1988年1月13日公布;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門源縣北山鄉唐代金巴台古城、浩門鎮東南宋代門源古城、克圖鄉巴哈村唐代崗龍溝石窟寺,克圖鄉克圖村宋代克圖古城,祁連縣峨堡鄉(峨祁公路18公里處)宋代古三角城、扎麻什鄉約文化夏塘台遺址。
卡約文化遺址
1989年7月至8月,青海省文化廳文物處和省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考古發掘隊,對海北州剛察縣磚瓦廠內的石棺墓地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考古挖掘,共清理墓葬40餘座,出土文物700餘件。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石器、骨針、銅刀、銅箭簇及海貝等,定為卡約文化遺址。海北陸續發現古代岩畫和祁連縣扁都溝岩畫等。
石匱
長1.39米、寬1.17米,高0.92米,正面從右至左分別「虎符石匱元年十月癸卯郭戎造」十三個纂體字,其上部正中央有一長0.6米,寬0.39米,深0.28米的凹坑。石虎、石匱均系整塊花崗岩雕鑿而成,具有漢代石雕渾厚古樸的風格,雕刻文條清晰,神情生動。鎏金銅質獅子、大象白佛寺小經堂藏有鎏金銅質獅子一對,大象一隻,神情生動、呼之欲出,實為稀有珍品。
西漢石虎
1942年海晏三角城遺址內出土一座花崗岩雕成的漢代石虎,身長1.5米,高0.5米背寬0.6米,俯卧在長方形石座上,虎座正面刻有「西海郡始建國工河南」9個篆體字。虎尾搭背呈蹲伏狀,雙目前視栩栩如生。1956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 百里油菜花海
百里油菜花海位於青海省門源縣、祁連山與大坂山之間的盆地,寧張公路、217國道和民門公路通達,距西寧150公里。是自然風景旅遊區。長約50公里,寬約12公里,面積535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北方小油菜基地。
仙米國家級森林公園
仙米森林公園是青海省面積最大的林區,公園覆蓋門源縣東川、仙米、珠固三個鎮,南北寬55公里,東西長95公里,土地總面積14.8萬公頃,1996年該公園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3年升級為國家森林公園。
崗什卡雪峰
崗什卡雪峰 ,亦名「冷龍嶺主峰」, 海拔5254.5米,雪線高度北坡4200米,南坡4400米。山體主要由偏酸性石英角閃岩、片麻岩、斜長角岩、基性火山岩等組成,在構造上屬北祁連山加里東褶皺帶,是門源古八景之一,青海十大景觀之一。
黑河大峽谷
全長800多公里的黑河大峽谷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其中有70公里屬「無人區」。峽谷內有冰川800處,分布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
金銀灘草原
金銀灘草原,位於青海省海晏縣境內。它的西部同寶山與青海湖相臨,北、東部是高山峻嶺環繞,南部與海晏縣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遺址,建於西漢王莽秉政時期),在這方圓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
西部歌王王洛賓在四十年代初,在這里創作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從金銀灘、青海湖出發,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國,風靡海內外。
祁連山草原
祁連山草原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祁連山冷龍嶺北麓,有省道直通。總面積2192平方公里。
G. 河姆渡遺址簡介
河姆渡遺址是浙江省餘姚市一處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遺址發現於1973年夏,此後的兩次發掘發現遺址包含4個疊壓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等遺跡,出土了夾炭黑陶等遺物和大量動植物遺存和栽培稻穀,一時轟動學術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
1982年,河姆渡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考古》雜志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發現地建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遺址展示區。
(7)三角城遺址簡介擴展閱讀:
河姆渡遺址共發現61餘種動物的遺骸,主要見於第一期和第二期,尤以第一期居多。這些遺骸多因古人食用後丟棄而較為破碎。其中,無脊椎動物3種,脊椎動物58種,脊椎動物中以哺乳類為最多,此外還包含爬行類、魚類和鳥類。在遺址中發現的豬和狗為馴養動物。
在發現的豬標本中,少年個體和成年個體佔到90%,且第一期發現的陶豬身體比例介於野豬和現代家豬之間,證明當時已有養豬食肉的行為。遺址中出土的狗標本和狼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在居住區發現了疑似狗糞,證明當時已馴養狗。
此外,發現較多的水牛標本,說明當時也有可能馴養水牛。其餘動物為捕獵所得,包含象、犀牛、麋鹿、紅面猴等在浙江野外已不存在的物種。據研究,這些物種遺骸應當是本地所產。
H. 河姆渡遺址的簡介
簡介:
河姆渡遺址(Hemu Site )中國晚期舊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距寧波版市區約權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1954年前屬於浙江慈溪市),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在餘姚,甚至全國都有盛譽。
1982年國務院公布河姆渡遺址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遺址分布:
河姆渡遺址發現於1973年,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疊壓著四個文化層。經測定,最下層的年代為7000年前。通過1973年和1977年兩次科學發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類質料組成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工藝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築構件,動植物遺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築、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是中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國展覽,深深地震撼著整個世界。
I. 酒泉西三角城遺址在哪
酒泉西三角城遺址在酒泉金塔縣金塔鄉西溝村正東11公里處。
J. 中國十大魅力古鎮簡介
內蒙古室韋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境內,主要由室韋蒙古族發祥地區域和恩河俄羅斯民族村區域組成,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現行最北部的鄉(鎮)之一。室韋俄羅斯族民族鄉是蒙古族發祥地,現保存有大小城遺址10餘座,有較深的蒙古族尋根、祭拜、觀光、考察等歷史文化內涵和底蘊。
同時,它也是我國唯一的俄羅斯民族鄉,是以我國俄羅斯族和華俄後裔為主體的聚集地,這里大部分仍保留著較為完好的俄羅斯文化和生活習俗,不出國門,就可以領略到異國風情。
山西張壁
張壁村是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的一個行政村,又稱張壁古堡。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難攻易守的地理優勢,在地下建有長達3000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在地上築壘構城屯甲藏兵。古堡堡牆1300米,面積12萬平方米。在堡內一條用紅色石塊砌成的「龍脊街」兩側,錯落有致地修建著五大神廟建築群。
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堡有南北二門,北堡門築有瓮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跡勝景,古香古色。
浙江烏鎮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6000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徵的烏鎮,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
江蘇同里
同里隸屬江蘇省吳江市,位於太湖之濱,京杭大運河畔,緊靠市府所在地,緊依上海、蘇州、杭州中國南方三大著名城市,地處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交會的金三角地區,是中國沿海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中心區域。全鎮總面積為133.15平方公里,人口5.5萬。
同里以「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特色聞名於海內外,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鎮,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安徽宏村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餘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福建泰寧
泰寧古城位於福建省西北部的泰寧縣城,不僅有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真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築群,主要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間的建築物,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
泰寧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更有「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之盛況。古鎮極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頗富特色的閩西北客家風情。土地革命時期,泰寧還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故城內紅軍街完整保留了紅軍總部舊址。
江西婺源
婺源位於贛東北,東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鎮市,浮梁縣,樂平市,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銅都德興市,是一顆鑲嵌在皖、浙、贛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湖南芙蓉古鎮
芙蓉鎮原名王村,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鎮,鎮中至今保存了完好的青石板路以及古民居(主要是吊腳樓),謝晉的名片《芙蓉鎮》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鎮中風光風情獨特,五里青石板長街,兩傍板門店鋪,土家吊角樓順坡而建,淳樸的土家民族風情十分迷人。戰國時代楚王馬希范與土司王彭世愁爭戰盟約所立的「溪洲銅柱」依然如故,是研究我國古代民族關系的珍貴實物資料。
廣西興安
2000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在興安境內開鑿了一條極具軍事價值和科學水平的人工運河——靈渠,溝通了長江、珠江水系,連接了湘江和灕江,與四川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興安鎮還是紅軍和國民黨軍湘江戰役的所在地,這場戰役是紅軍長征的轉折之戰。興安的旅遊景點很多,主要包括:興安樂滿地休閑世界、興安靈渠、興安貓兒山、湘江戰役紀念碑、世紀冰川大溶洞。
雲南和順
和順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
鄉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留連忘返,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
提起騰沖縣的和順鄉,許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個成語:人傑地靈。作為滇西高原美名遠播的「華僑之鄉」、「書香名里」,這里不僅擁有「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張天放語)的「文化之津」和順圖書館,還誕生了「天南一枝筆」李曰垓、傑出哲學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樹聲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濟世之才。
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形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