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漢代遺址
A. 位於濟南處是什麼遺址
【西河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西北約400米處。
【城子崖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武原河畔被稱為"城子崖"的台地上。
【大辛庄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代中晚期遺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庄東南。
【小屯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周時期遺址。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歸德鎮小屯村東、前平村西南的瀕河高地上
【東平陵故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孝里鎮孝堂山(原名巫山)頂。
【黃石崖石窟造像】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東南
【道貴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齊墓葬。位於濟南市歷下區馬家莊南(現山東省冶金賓館樓下)。
【四門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青龍山小坡上。
【靈岩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
【興國禪寺】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佔地3000平方米。
【房彥謙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墓葬。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鄉西彩石村北1公里處趙山之陽。
【千佛崖石窟造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神通寺造像"。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東北白虎山腰。
【九頂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九塔寺內。
【龍虎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南金輿谷西北白虎山坡下
【多寶佛塔】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平陰縣翠屏山(又名水山)頂的玉皇閣院內。
【卧虎山風景區】位於濟南城南山區仲宮鎮西4公里處。
【齊煙九點坊】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西盤道中段。
【萬竹園】位於趵突泉西鄰。面積1.4公頃。始建於元代,因園內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閣大學士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
【五峰山】位於濟南城西南25公里處長清縣境內。
B. 漢代諸侯王洞崖墓葬考古發現
漢代諸侯王墓一般分為崖洞室墓、豎穴岩坑墓和豎穴土壙墓。所以問題問的應該是「崖洞室墓」或「崖洞墓」,而非「洞崖墓葬」。
從地域上看,因山為藏的豎穴岩坑墓和崖洞墓主要見於地處南方地區的長沙王墓、楚王墓和部分梁王墓。從年代上看,西漢文帝時期開始出現了"因山為藏"的墓葬崖洞墓(楚王山陵和獅子山楚王陵);截止到武帝時期共發現豎穴岩坑墓5座、崖洞墓11座;到武帝以後因山為藏的豎穴岩坑墓和崖洞墓開始擴散,在東部的山東地區(魯王墓、濟北王墓、昌邑王墓、淄川王墓)和北部的河北地區(中山王墓)出現;西漢末年至東漢,諸侯王墓中的崖洞墓消失。
以下是部分崖洞墓的發現概況:
(一)中山王墓
西漢中山國位於今河北省中部偏西,易水南,原為中山郡,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始封國,都盧縣(今河北定縣),轄十四縣,是漢代較大的諸侯王國。現發現西漢王、後陵三座[4]。
1.中山靖王劉勝墓[5]
1968年發現的中山靖王劉勝墓(滿城1號墓)和其妻竇綰墓(滿城2號墓),位於今河北省滿城縣(漢北平縣)西南的陵山主峰,整體位置處於中山國北部,其都之東北。兩墓南北並列,相距120米。墓穴鑿於山岩石中,均為大型崖洞墓,墓門朝東。劉勝墓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竇綰墓容積與之類似。兩墓形制與結構基本相同,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等六部分。墓道斜坡式。墓道口用兩堵土坯牆封門,兩土坯牆之間灌以熔化的鐵水,鑄成一道鐵牆。墓室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兩墓隨葬品眾多,各按用途置於各室。各出金縷玉衣一件。劉勝墓甬道和南耳室共置實用的車6輛、馬16匹、狗11隻、鹿1隻。竇綰墓出大車3輛、小車1輛、馬13匹。墓中出土隨葬的銅器銘文"中山內府"和紀年"卅四年四月"是推斷墓葬年代的重要依據。由於滿城中山王劉勝夫婦墓是目前所見少有的未經盜擾的墓葬,因而其布局結構可為其他墓葬研究提供參考。
(二)曲阜九龍山魯王墓
西漢魯國位於今山東省中南部、泰安市與濟寧市交轄地帶。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改封子淮陽王劉餘為首代魯王,都治魯縣(今曲阜)。其後子孫安王劉光、孝王劉慶忌、頃王劉勁、文王劉睃相繼襲封,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被王莽廢除[14]。
九龍山魯王墓位於今曲阜縣城南9公里處,共發現5座,東西並列,墓門皆向南,為鑿於半山腰的崖洞墓。發掘的4座墓均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和四個耳室組成。2、3、4號墓墓室皆由前、後室組成,前室兩側又各置兩個側室。5號墓較小,為單室墓。4墓各置3車和馬若干匹,均位於墓道側的二耳室中。甬道側的二耳室主要放置糧食、禽畜和食品。前室兩側的四側室主要放置禮樂器、生活用具及錢幣等。3號墓出"王慶忌"銅印,發掘者依此將其定為魯孝王劉慶忌之墓[15],但有人對此持異議[16]。
(三)長清濟北王墓
西漢濟北國原為齊國濟北郡(今山東省東阿縣及其周圍地區)。因在清除諸呂勢力中有功,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東牟王劉興居被封為濟北王,都盧縣(今長清西南),次年因反叛兵敗自殺,國除。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復立齊悼惠王子、安都侯劉志為濟北王。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徙淄川。次年,徙衡山王劉勃為濟北王,傳三代,至劉寬時國除[17]。
1995年在山東省長清縣(今濟南市長清區)西南、西漢濟北國國都盧縣東北四公里雙乳山發現大型漢墓兩座[18],一大一小,東西並列。清理一座,為"甲"字形石壙豎穴式木槨墓,坐南朝北,主要由封土、墓道、墓室等幾部分組成。墓道與墓室之間有闕門。墓室南北長25米、東西寬24.3米,深5米,底部傾斜,南高北低。槨室位於墓室的底部中央偏北,葬具為二槨三棺,外槨與內槨之間分為東、西、南、北4個邊箱。墓葬中發現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錢幣等隨葬品2000餘件,墓主未著金縷玉衣,但有玉覆面、玉枕、玉手握等隨葬。墓中共發現馬車5輛,其中大車3小車2、另有馬1匹。所出20枚金餅中有7枚刻畫有"王"字,發掘者推測墓主為西漢末代諸侯王劉寬之墓[19],但有學者對此持不同意見[20]。
(四)昌樂淄川國王後墓
淄川國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今臨淄、壽光、昌樂三縣交界地帶),為原西漢臨淄郡屬地。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2年),封齊悼惠王子劉賢為淄川王,都治劇縣(今昌樂西北)。景帝三年(公元前152年),劉賢因叛亂被誅。同年徙濟北王劉志為淄川王,傳八世,王莽篡位(公元8年)的第二年廢,歷時170餘年[21]。
1987年在山東省昌樂縣縣城西六公里處發現兩座西漢墓葬,東西並列。發掘一座,為鑿山豎穴石坑洞室墓,由甬道、南室、北室及四個耳室組成。墓道作豎井式,邊長四
米,深11.7米,墓道底部接甬道。南北兩室分別開鑿於甬道兩頭,四耳室則分別鑿於北室的西、北、東三壁上,南室、北室及四個耳室均為圓角方形或長方形,弧形頂,並設門框、木門。墓中出有"淄川後府"封印85枚和"淄川宦謁"銅燈,故定為淄川王後墓,與之並列的另一墓推測為淄川王墓,年代在西漢中期[22]。
(五)巨野昌邑王墓
昌邑國位於今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和濟寧兩市交轄地帶,屬漢代山陽郡。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武帝立子劉髆為昌邑王,都昌邑(今金鄉西北),傳二世國除。
昌邑王墓位於今山東巨野東南,為鑿山豎穴石室墓,由墓道、封土、墓坑和墓室等四部分組成。墓道長60.5米,前部寬7.1米,置木車1輛、馬4匹。墓道內壘築兩堵石牆。墓門也以石牆封堵。墓室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室置漆器、銅器;後室低於前室50厘米,有二層台,室中置一棺一槨。棺內外有大批玉器、鐵兵器,銘刻的銅器和葯石。墓坑和墓上墳丘均採用夯土石塊分層填築。根據地望與史料接合推測墓主為公元前100年封於此的昌邑王劉髆墓。
(六)章丘濟南王墓
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分封齊悼惠王的兒子劉辟光為濟南國王,公元前154年,劉辟光參加"七國之亂",兵敗自殺後濟南國除[29]。
危山濟南王墓位於山東省章丘市之西的平原與山地交界處,2003年經考古勘探發現。整個陵區分為主墓室、半山腰陶製品製作區及陪葬坑、山腳東部陪葬坑及墓區、山腳西部陪葬坑和墓群四個區。主墓室位於危山頂部,墓上有半圓形封土和地上建築。墓室為甲字形豎穴岩坑墓,大致20米見方,墓道長40餘米。半山腰陶製品製作區發現三座燒制車馬俑的陶窯。山腰東部發現兩座車馬俑坑和一座墓葬,陪葬墓已被盜,但仍殘存有銅弩機、鐵鏃、彈丸等武器和陶罐、盆、漆壺、盤等生活用品。年代在文景之際。危山漢墓兵馬俑坑是我國目前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咸陽楊家灣漢兵俑和江蘇徐州獅子山兵馬俑後的又一重要兵馬俑發現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30]。
(七)徐州楚王墓
西漢曾三次封楚,公元前202年高祖封異姓諸侯王韓信於楚,都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但很快被除,未留下王陵遺跡。公元前201年,劉邦封其異母弟劉交於楚,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至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因第八代楚王劉延壽謀反除國,為第二次封楚。公元前51年,宣帝封子劉囂為第九代楚王,亦都彭城,傳三代,至王莽時絕[38]。目前基本上可以認定為楚王或後陵的有8座,為:小龜山漢墓(南墓、北墓)、東洞山漢墓(M1、M2)、北洞山漢墓、馱籃山漢墓(M1、M2)和獅子山漢墓及其兵馬俑陪葬坑。均為"鑿山為藏",且均屬於西漢時期。其中北洞山漢墓、獅子山漢墓、馱籃山漢墓(M1、M2)四墓坐北朝南,都有長墓道,墓室結構近似,年代較早;其餘四墓則坐東朝西,墓道短、甬道較長,墓室結構略同,年代較晚。下面分別介紹:
1.小龜山漢墓[39] 位於徐州市西北8公里九里區小龜山。此墓由兩條墓道銜接兩條甬道,南北平行並列,兩條甬道後各有一墓室,實際上是一組夫婦異穴合葬墓。二墓結構基本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後室和若干側室、耳室組成。南墓全長82.5米,北墓長83.5米。從殘存遺物判斷,前中後室象徵前庭、中堂、後寢,耳室和側室為車馬庫、倉庫、飲食庫和庖廚室之屬。由於南墓出土"劉注"龜鈕銀印一方,故認定其為第六代楚王劉注夫婦之墓,年代在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在該墓之西有其附屬墓,編號龜山漢墓M1。
2.東洞山(石橋)漢墓[40]
位於徐州市區東北下淀鄉石橋村南,洞山北麓,為崖洞墓,兩墓道南北平行並列,相距僅10米。南墓規模較大,全長61米,墓道長4.2米,甬道長46米,甬道北側有一耳室,甬道後接前室、後室附4個側室。北墓墓道已毀,甬道長19.9米,後接一主室。出土器物167件,其中銘刻"明光宮"、"王後家"、"趙姬家"銅器多件,故推定北墓墓主為某代楚王後,南墓墓主為某代楚王。
3.北洞山漢墓[41]位於徐州北10公
里京杭大運河的北岸,系石室墓,早年曾被盜。由墓道、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組成,全長66.3米。主室坐北朝南,前有墓道、甬道,甬道中用巨石堵塞。主體建築有側室、耳室、前堂、後寢8間,主室牆面用石粉塗平,髹漆後再塗硃砂,用以防腐防潮。附屬建築共計11間,當為其府庫倉儲,有儲藏室、更衣室、浴間、廚房、井、灶、廁所等,還有舞樂宴飲的場所。該墓雖曾被盜,但還清理出有金器、銅編鍾、門鎖鋪首、弩機箭頭、玉器、漆器、陶俑、錢幣等珍貴文物。其中半兩錢總數約有七八萬枚。此外還出有銅印,如"楚宮司丞"、"虹之左尉"等印。7個小壁龕有彩繪陶俑,共222軀,歷史、藝術價值較高。墓中出土有金縷玉衣的玉片五六十片。
4.馱籃山漢墓[42] 位於徐州市東北郊馱籃山東西兩山丘的南麓,兩墓均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甬道內均以大型塞石封堵,自西向東編為一、二號墓。一號墓墓道長26米,洞室長27.74米,兩側鑿有三組對稱耳室,後面是前堂和後寢。二號墓結構亦同,
只不過稍小點。兩墓不僅有常見的前堂、後寢、耳室等,還設置有廁間、沐浴室、武庫等。墓室雕琢細致平整,以澄泥塗遍,外敷朱漆加以裝潢,墓室四周並有排水的設施。兩墓早年被盜,仍出土文物千餘件。兩墓形制相近,建築風格及出土文物時代特徵一致,均屬西漢早期。一號墓的墓室規模均優於二號墓,並發現有用以貯藏鐵甲和兵器的武庫,故推斷一號墓主人應為男性,二號墓是附葬墓。
5.獅子山漢墓及其兵馬俑陪葬坑[43] 位於徐州市東郊的獅子山漢墓 "鑿山為藏",墓全長117米,面積851平方米。由外墓道、內墓道、天井、耳室、甬道、側室、棺室和陪葬墓等部分組成。墓主所著金縷玉衣為用4000片和田玉作質料的上好玉。此墓共清理出漢半兩錢17萬枚之多。東西排列的3個小耳室未經盜擾,清理出金帶扣4個,每個重390克,金羊頭浮雕飾物。此外還見大量玉器、銅容器、銅兵器等。此外,在墓室里還出土了大量的銅官印,總數有200多枚,封泥80餘枚,這為研究西漢早期楚王國官制、區域地理及中央與諸侯國的行政關系提供了翔實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在該墓以西約500米處發現一處附屬該墓的兵馬俑坑,目前共知有3處,出土兵馬俑2000餘件。這在漢代諸侯王墓中是少見的。
徐州8座楚王墓,目前僅有龜山2號墓可確定墓主為第六代楚王劉注及後,其餘墓墓主爭議均較大。西漢有楚王12個,早於劉注的有劉交、劉郢(郢客)、劉戊、劉禮、劉道。由於大家在北洞山漢墓、馱籃山漢墓(M1、M2)和獅子山漢墓四墓早於劉注墓已形成共識,因而有關這四墓的墓主也就在劉交、劉郢(郢客)、劉戊、劉禮、劉道之間產生分歧,目前尚無定論[44]。石橋二墓稍晚於劉注墓,有可能為後於劉注的劉純或劉延壽夫婦墓。
(八)永城梁王墓
在西漢歷史上曾四封梁國,公元前202年,劉邦封異姓王彭越為梁王,都定陶(今山東定陶),公元前197年因叛亂國除。同年封子劉恢,公元前181年,呂後徙恢為趙王,改封呂產為梁王,一年後呂產因叛亂被誅。公元前178年,封文帝子揖為梁王,後墜馬死。公元前168年,改封淮陽王劉武為梁王,稱梁孝王,都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這是西漢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封梁。由於孝王曾幾次對中央構成威脅,公元前144年,孝王死後,梁國一分為五,除長子共王外,其餘四王皆一代而終,封國並入漢郡。共王後傳七代,至王莽篡漢後,國除[49]。根據歷史資料,西漢梁國的八代九王墓都葬在今河南省商丘地區永城縣東北部的芒碭山群,目前已在該區保安山、黃土山、夫子山、鐵角山、南山、窯山和僖山發現大型陵墓18座,經發掘可以認定為梁王(後)
的大約8座:保安山一、二、三號墓,柿園村漢墓,窯山一、二號墓和僖山一、二號墓。其中以保安山樑孝王、後墓保存較好[50]。
保安山一號墓位於保安山南峰,以山為陵,墓頂有封土,並發現大面積的建築遺跡。整個陵區用夯土築成平面近方形的大陵園,南北長約900米,東西寬約750米。在東門外有類似闕的建築。兩墓均為開鑿在山岩之中的大型崖洞墓,由墓道、甬道、耳室、主室、迴廊及許多側室組成。甬道兩側有3個耳室、1個側室。甬道後通主室,主室兩側有6個側室,四周鑿成迴廊,迴廊四角有四個角室。惜因墓內盜掘一空,對各室性質無法判斷。保安山二號墓在北峰,距一號墓約200米,二者南北並列,亦為大型崖洞墓。只是規模更大,由東西兩墓道、三甬道、前庭、前室、後室、迴廊及30個側室構成。前庭北壁兩側室為車馬廄室,東甬道兩側的四側室出有成束的劍、鏃等兵器和車馬器。前室(又稱"東宮")出土宴飲器具,估計象徵為墓主待客之所。"東宮"兩側有6個側室,應為庖廚和倉儲之所。後室(又稱"西宮")象徵墓主後寢之所。根據勘查結果兩墓使用同一陵園,考慮到其位置關系及墓中所出刻有"梁後園"的銅印,發掘者推測為梁孝王夫婦墓。但對兩墓具體所屬有人持異議[51]。保安山三號墓位於梁孝王墓陵園范圍之內,為土坑豎穴結構,形制較小,曾遭盜擾,現發現金縷玉衣殘片586枚,玉璧、玉環、瑪瑙貝、青銅鏡等遺物若干,根據所出半兩錢,發掘者推測該墓為梁孝王夫人墓。
柿園漢墓所在山為保安山南部的余坡,墓上原有高大封土,周圍原有陵園建築。墓葬結構為依山開鑿的崖墓,從西向東依次為墓道、甬道,最後是主室、巷道及各個側室。墓全長95.7米,面積383.55平方米。墓葬曾遭盜擾,但仍發現大量有價值的文物。其中墓道底部東南角所發現的錢窖有錢幣225萬枚,均為漢半兩錢。墓中還發現隨葬車25輛及分屬於100多匹馬的馬飾件。墓室頂部的壁畫繪制技術代表了西漢繪畫的最高水平。根據各種材料綜合分析,墓葬年代在下西漢景帝至武帝早年之間。
窯山兩座漢墓南北並列,均為"甲"字型石室結構墓。由於兩墓曾遭盜擾,原遺物擺放情況已不清,各發現金縷玉衣殘片一套,其他玉禮器、青銅器等文物若干。根據墓葬形制推測為西漢晚期某代梁王墓。
河南僖山一號墓,為鑿山豎穴墓。地面上有封土,墓道用408塊塞石封堵。墓室用方形石塊壘砌四壁,墓口以長石條封蓋。墓主著金縷玉衣,出土了精美鎏金器、玉器等。該墓體現了從黃腸題湊向黃腸石過渡的特點,年代在西漢晚期[52]。僖山二號墓與之背向而葬,結構為豎穴石室墓,出土玉衣片若干及玉禮器和瑪瑙、銅錢等,應為某代梁王後墓。
參考資料:
黃展岳:《漢代諸侯王墓論述》,《考古學報》1998年第1期。
孫波:《西漢諸侯王墓的發現和研究》,《漢代文化與漢代考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C. 濟南市長清區名勝古跡考察 考察內容 和 考察報告(收獲)
清鍾靈毓秀,物華天寶,境內古跡薈萃,文物眾多,是神醫扁鵲的故鄉,是回山東省重點旅遊區之一。答區內有旅遊文物景點47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6處,市級16處,有被譽為「海內四大名剎之首」的靈岩寺;與泰山、靈岩寺並稱「三山」的道教聖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蓮台山,漢代石室孝堂山,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各以幽、奇、古、險等特色,吸引著大批中外遊客。境內五峰山仙人台商周遺址,雙乳山西漢古墓的發掘分別被列為1995年、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以豐富的史料證明長清區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但是 長清旅遊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 老景點多 宣傳不夠 投入開發不夠 遊客少 保護力度不夠
下面再寫寫怎麼辦
重視認識
加強保護
等等
請加入我的團隊愛國愛人愛家
D. 尋找八上歷史(人教版)課本內容有關的濟南遺跡,至少5處,每處寫出遺跡名稱、地點、由來。
好心幫你找的,即便不用也要感謝我呀~
遺跡名稱:黃崖山山寨
地點:山東長清縣孝里鎮境內大峰山東北側2公里
由來:黃崖山山寨方圓0.7平方公里,距濟南市59公里,海拔426米,因山崖呈黃色而得名黃崖山,清朝咸豐6年間(公元1856年)江蘇儀徵人張積中在山上建寨避兵講學,遂張名為黃崖山寨 。 黃崖山東西南三面異峰突起,絕壁如削,唯西北向有一崎嶇小徑,蜿蜒通向山頂。自張積中來黃崖山後,砌牆成寨。並修築疊澀式房屋一千二百餘間,總建築面積達六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祭祀堂」、「詠歸台」、「璇璣書屋」、「吳家宅子」等,山寨和房屋建築遺址至今脈絡清晰。現存的「一寨門」,寨牆厚1.6米,高2.5米,長五百餘米,全部用青石砌成,建有排槍、箭孔;「二寨門」兩側建有哨樓,寨牆厚1米,高2.5米,長600米。山寨主建築「祭祀堂」為凹字形鎖皮廳,東西長21.1米,南北寬13.2米,現僅存3.5米高殘牆。堂西南800米有一處院落,稱「吳家宅子」,曾是濟南知府吳載勛避兵之處,現存完整石屋4間。
遺跡名稱:碧霞元君祠
地點:山東濟南市章丘綉惠鎮
由來:錦屏山興盛於清初。章丘綉惠鎮山頭店村秀才韓陽成出家修道,於雍正七年(1729年)來此山修煉。他白天下山化緣,夜晚棲息山洞。在周邊鄉村村民的鼎力支持下,歷經20多年籌集物資,大興建築,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碧霞元君祠和老君堂兩大建築群,使錦屏山名聲遠揚。
遺跡名稱:玫瑰翠屏山旅遊區
地點:平陰縣城西南10公里
由來:玫瑰翠屏山旅遊區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以翠屏山為中心的平陰玫瑰是中國玫瑰的代表,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花大瓣厚,色艷味濃,品質優異而聞名中外,每逢花開季節,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坐落在玫瑰鎮境內的翠屏山周圍遍植玫瑰萬余畝。翠屏山頂的「寶峰寺」建於北魏,院內的多佛塔建於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明嘉靖年重修。多佛塔雄偉壯觀,青石築成,十三層八棱狀,高19.7米,現有88蹲立雕佛石鑲嵌在四周的佛龕內;冠剎高1.9米,內分三級,寶瓶外文字清晰可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上有奇石怪樹,迂迴曲折的山間台階,「水山疊翠」、「二郎劈石」等名勝山石,點綴著山巒。存有南北朝石刻、廟宇的遺址、道庵、摩崖造像(唐代)、碑刻多處,風格獨特。玫瑰翠屏山風景區聞名中外,1985年濟南市將翠屏山列入了市八大旅遊區之一。
遺跡名稱:濟北王墓
地點:山東省長清縣城西南15公里處
由來:濟北王墓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諸侯王墓,由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組成。
遺跡名稱:洪範池
地點:山東平陰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洪範池旅遊區
由來:
景區東、西、南三面環山,山下多泉,長年不涸。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旅遊區內有大小泉水九處,山峰一百餘個,有唐、宋、明以來的遺址建築,名人文筆,碑文、石雕,茂密的山林和遍布境內的干鮮果園。「龍泉水」亦稱「洪範浮金」,泉水長年不息,「匯泉水庫」集水為湖,在此可遠眺「雲翠山」、「油簍寨」、「大寨山」和「天池山」。還有唐刻石佛、「閣老書屋」等景點。「雲翠山」南天觀山景集中區,又是古廟會舊址,峰頂東眺泰山,西觀黃河,四周群山環抱,綠樹常青。「大山監山」又名大寨山,有古廟、古墳於其上,自然景色更為別具一格。兩峰相連之峭壁懸崖,壁長30多米,寬僅一米有餘,謂之「仙人橋」、「昧心橋」,明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過後回首提筆「阿彌陀佛」手跡尚存。東有透風崖,雲自山崖夾縫中穿過。山景集中體現在「雲翠山」、「大寨山」之中,「雲翠山」的南天觀有石結構的「蓬萊閣」、回陽洞、「日月泉」、古戲台亭閣,院內有於閣老的碑文等。於林,明代文學家、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的墓地,有44株國內稀有的白皮鬆,以及萬曆皇帝的親筆提字和漢白玉石刻及部分石雕。
遺跡名稱:四門塔
地點: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蘇家莊
由來:四門塔景區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為我國現在最古老的單頂石塔,景區地處柳埠國家森林公園。氣候屬季風氣候,地形屬山陵地形。該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郎公和尚曾在神通寺做過主持,當時僧人達500餘眾(公元351年)。景區內有隋代的四門塔,唐代的千佛崖和龍虎塔,唐以後的主要遺跡有元、明、清代的碑刻、故墓、塔林、湧泉、瀑布、竹林;景區內的金牛山空中花園,每年夏季為夏令營基地和農業生態游基地。主要景點有神通寺大殿、四門塔、墓塔村、龍虎塔、千佛崖石窟造像、湧泉庵遺址、竹林、金牛山空中花園。唐南平長公主顯慶三年為唐太宗李世民祈福增壽,於顯慶三年在四門塔千佛崖刻坐佛一尊,豐滿的面型,顯得秀麗而安祥,現存千佛崖南第一尊即是。四門塔對面有一座金牛山,傳說一個金牛居於山上,每年三月出來一天,一蠻人將其抓住,從此該山每年三月有一石洞滴水,據說是山神懷念金牛而流的眼淚。景區內有按三星級標准興建的四季村賓館,為遊客吃、住提供優質服務;有22路公交車直達市區,還有很多個體大客車相通;有導游為遊人提供服務,並設有旅遊商品商店,出售木魚石等旅遊紀念品。景區東有跑馬嶺世界動物園、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旅遊的最佳季節為春夏秋三季,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桃梨,芬芳怡人,夏季是避暑和品嘗各種山珍野味的好去處,秋季為各種干鮮果品豐收的季節。著名的特產有糖酥煎餅、山楂、粟子、核桃、蘋果等,景區內各種干鮮果品可供遊人購買。
遺跡名稱:雙乳山漢墓
地點:濟南市長清區西南15公里的歸德鎮雙乳山山頂上
由來:
雙乳山漢墓距濟南市38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據考證該墓是濟北王劉寬之墓。因該墓破壞嚴重,1995年10月至1996年7月,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群鑿山為陵,為呈「甲」字形的豎穴石坑木槨墓,直接鑿岩成穴,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分墓室和墓道兩部分,總長85米。墓室在南郊,基本呈正方形。墓室總深度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總鑿石室達8700平方米。墓內隨葬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和家禽等2400餘件。出土玉器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玉覆面由額、頤、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生動,對稱協調,渾然一體,且十分獨特。此外,墓內還隨葬有雙轅或單轅、結構各不相同馬車5輛,所用車馬器大多鎦金或裝飾金銀的雲雷紋、飛禽走獸紋等紋樣,十分精緻。該墓未經盜擾,保存完整,隨葬品較豐富,增進了人們對漢代考古、歷史等方面的認識。雙乳山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為保護這一古跡,供國內外各界研究、參觀游覽,西漢濟北王陵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博物館總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由王墓、後墓、陵園、藏寶館、王陵廣場、博物館配套用房6部分組成。建設濟北王陵博物館將為進一步進行學術考察研究提供良好環境。雙乳山古漢墓屬人文景觀,現已進行開發。
遺跡名稱:危山兵馬俑
地點:濟南章丘市聖井鎮政府駐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風景區半山腰上
由來:危山兵馬俑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咸陽楊家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E. 長清這個破地方有什麼好玩的啊
長清鍾靈毓秀,物華天寶,境內古跡薈萃,文物眾多,是神醫扁鵲的故鄉,是山東省重點旅遊區之一。
區內有旅遊文物景點47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6處,市級16處,有被譽為「海內四大名剎之首」的靈岩寺;與泰山、靈岩寺並稱「三山」的道教聖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蓮台山,漢代石室孝堂山,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各以幽、奇、古、險等特色,吸引著大批中外遊客。境內五峰山仙人台商周遺址,雙乳山西漢古墓的發掘分別被列為1995年、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以豐富的史料證明長清區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長清名勝
齊長城,橫亘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餘年,齊長城源於長清縣孝里鎮廣里村,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蜿蜒千里,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北入海,全長618.9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
雙乳山漢墓位於長清縣歸德鎮雙乳村的雙乳山上,距濟南市38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雙乳山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為保護這一古跡,供國內外各界研究、參觀游覽,西漢濟北王陵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並名列其首。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郭氏墓石祠相傳是漢代孝子郭巨的墓祠,此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1961年國務院在此室前西旁立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大理石碑,列入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峰山景區位於濟南市長清縣境內,距濟南市區22公里,是國家級黃金旅遊線「一山一水一聖人」上的重要景區。五峰山山巒疊翠,古木籠陰,雲生古洞,泉出石罅,堪稱人間仙境。
蓮台山旅遊區位於長清縣張夏鎮境內,緊靠津浦鐵路、104國道兩大交通干線,南與四大名剎之首——靈岩寺相鄰,西與道教聖地——五峰山相望,北距濟南25公里。蓮台山環抱如城,又因形似佛座蓮台而得名。
F. 漢代保存最完整的烽燧遺址是什麼
哈密絲路烽燧
哈密地區尚保留各時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區。
其中尤數巴里坤縣保存的烽燧數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縣則分別有19座和3座。
哈密地區最早的烽燧建於唐代,現境內尚遺存唐烽燧4座,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蘇木烽燧、柳樹泉的下馬不拉克烽燧、巴里昆三塘湖烽燧、伊吾前山闊吐爾肖納烽燧。它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而現今保存的絕大部分烽燧則都是清代建築的。目前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縣城往西至薩爾喬克一線,這里每隔2—3千米就有一座,連綿相望有13座之多,城如岑參詩所雲:「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蔚為絲綢之路的一大壯觀!
薩爾喬克烽隧和巴里坤南湖濱的兩個烽燧形狀基本相同基座成正方形隧體為向上收縮的稜柱形均為夯土建築夯土中夾有紅柳枝並多用圓木構架。
薩爾喬克烽隧長寬各8米,高7米多,隧體上下穿架著四層直徑8厘米左右的木棍。
巴里坤湖濱烽隧離公路400米,隧題高大完整,長寬均達10米以上,高9米多,隧體中穿鑿的圓木直徑粗達25厘米。
庫車的烽燧
庫車的烽燧約建於漢宣帝年間,也就是西域都護府在烏壘設立之後,完善於唐朝。現存烽燧遺址在庫車境內分布有三條線:
第一條偏北傍山,東起輪台西烽燧,西止鹽水溝關壘,是漢朝西域都護府防止匈奴南侵的軍事報經線。
第二條線東起輪台西烽燧,沿國道314線西行,止於新和縣羊塔克庫都克烽燧。
第三條線從塔里木鄉唐王城,沿渭干河西北行,與第二條烽燧線在科西吐爾重合,西接庫木吐拉,東北接克孜爾喀拉罕烽燧。
庫車烽燧線雖有三條,但大都成為廢墟。烽燧遺址保存最完整的是克孜爾喀拉罕烽燧,位於縣城西北十公里處,烽燧平面呈長方形,由基地往上逐漸縮收分呈梯形,高約13米,夯土結構,上建望樓,木柵殘跡尚存,是古代西域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座烽燧遺址。
烽燧
馬圈灣烽燧
馬圈灣烽燧位於小方盤城西11.5公里,馬圈灣與鹽池灣之間的戈壁走廊上。北距塞牆3米。烽燧平面長方形,底部長8.35米,寬7.6米,殘高1.87米,為三層土墼夾一層蘆葦疊砌。東南角砌有登頂台階。堡早期築於烽隧東側,堡門西開,堡內有過道和套房三間,房內均有灶。火焚毀後廢棄,改築於烽燧南側,門向南開。堡南22.3米有東西向的長方形牲畜圈。出土漢代簡牘1221枚,記載有關出入玉門關、玉門關侯及其管轄范圍和屯兵、屯田活動等。其他遺物300餘件,有糧食、麻紙、毛筆、石硯、絲織殘片、毛織殘片、絲綿、麻布、麻鞋、竹編織器、漆器、木器、骨器、鐵器、銅器、五銖錢等。據分析,此遺址為西漢玉門侯官治所。
齊長城烽燧
齊長城考察中共發現烽燧遺址13處,多數建在長城上的山峰頂和高崗上,還有的築在長城外側500米左右丘阜上,也有設在長城內側的。
楊家山烽燧
位於長清與肥城邊界海拔293米的楊家山頂,石砌,殘牆高1米。
萬南烽燧
位於長清長城鋪北2500米,104國道東側,萬德村南頭。現有10米高土台,長31米,土台上燃火點高6米,直徑約15米。
梯子山烽燧
位於歷城與泰安邊界梯子山西頂。直徑4米,石牆坍塌,殘高1米。
南天門烽燧
南天門東側山頂上有園形烽燧遺址,直徑8米,石牆已坍塌,殘高2.5米。
錦陽關烽燧
錦陽關東700米處的山頂上為烽燧遺址,當地稱煙火台。現建築已無存,基礎尚可辨認。
西尖烽燧
位於黃石關西1700米處海拔721.7米的西尖上,石築烽燧,遺址直徑15米,殘牆高1.5米。
穆陵關烽燧
關城東西兩側250米處各有一座烽燧遺址。 坍塌後直徑15米,高3米。日寇侵華時曾在東烽燧遺址上建碉堡,當地現稱「鬼子樓」。
馬家旺南山烽燧
位於安丘馬家旺南山齊長城內側50米的山崗上。遺址直徑15米,高5米,石牆基尚存。
長城嶺烽台
齊長城在三楞山進入莒縣東莞鎮境內,稱為長城嶺,北南走向長4.5公里,在大店子村西折向東行。烽火台位於齊長城拐彎處外側400米處高阜上。東北距大店子村900米,土築橢圓形,遺址東西35米,南北21米,高4米。當地稱烽台。
大山烽台
在五蓮縣汪湖鎮大山村東南500米海拔172.5米的丘頂上,處齊長城外側,東距長城嶺約5公里。土築圓形烽燧遺址,東西25米,南北20米,高5米。當地稱烽台。
烽台頂
位於膠南市六汪鎮與市美鄉公路西側小丘頂上, 海拔177.7米,土築圓形,遺址直徑30米,高2.5米。當地稱烽台頂。烽台頂東1000米處有較大村莊名「豐台」,系由「烽台」演變而來。
於家河烽燧
最後一處烽燧在青島市黃島開發區現在的保稅區東側,距海濱200米的長城上。土築烽燧遺址被周圍農田、墳地、機耕路所蠶食,現遺址東西18米,南北8米,高4.5米。
大墩烽燧簡介
大墩烽燧
屬唐代護路烽燧,位於吐魯番--托克遜公路旁,東北距吐魯番市22公里。其北部為闊圖坦爾古城,周圍為鹽鹼化草甸。殘高約7米,長寬各約10米,中間夾雜紅柳枝。
G. 長清是個什麼歷史
長清區位於山東省中部,東倚黃河,距濟南市區22公里,是省城濟南的近郊區。總面積1178平方公里。轄有四個辦事處,五鎮二鄉,613個行政村。2003年末,全區總人口53.32萬人。
政區沿革:長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在境內設盧縣,屬濟北郡。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始設長清縣,隋代屬濟北郡。唐代先屬濟洲,後屬齊洲;北宋時屬京東東路濟南府,金代屬山東東路濟南府,清初隸屬濟南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泰安地區,1958年劃屬濟南市,1959年撤消長清縣,1961年復縣劃歸泰安地區,1978年復劃屬濟南市,2001年6月撤縣設區。
地理概況:長清處於北緯36度01分至37度32分,東經116度11分至117度44分之間。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山東內陸,距渤海、黃海較遠,東面又受膠東丘陵和魯中南山區阻隔,故呈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候升溫較快,多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氣溫13.8度,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
長清在泰山隆起邊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地勢,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區、丘陵、山前平原和黃河窪區,有「八山一窪一平原」之稱。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南北大沙河水系,還有玉符河、清水溝等河流。區內土質主要為棕壤土、褐土和沙風土。
資源:境內物產資源十分豐富,糧、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魚等農副產品種類齊全,礦產資源有煤、金、銅、鋁、磷、鐵等,特別是石材資源比較豐富。「三砂五石」(紅砂、黃砂、青砂、花崗石、大理石、木魚石、石英石、鉀長石)儲量分別在10億噸和30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花崗石有24個品種,儲量達200億立方米以上;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魚石儲量達1億立方米以上,現已加工製作成上百種保健工藝品,素有「建築建材之鄉」之稱。
交通通訊:境內黃河流經西部四鎮52公里,京滬鐵路穿越東部四鎮,設有7個火車站。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003省道、220國道等公路干線縱貫南北,距京福高速公路8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50公里。2003年末,全區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15.42萬門,電話機達11.09萬部。
旅遊資源:長清鍾靈毓秀,物華天寶,境內古跡薈萃,文物眾多,是神醫扁鵲的故鄉,是山東省重點旅遊區之一。區內有旅遊文物景點47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6處,市級16處,有被譽為「海內四大名剎之首」的靈岩寺;與泰山、靈岩寺並稱「三山」的道教聖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蓮台山,漢代石室孝堂山,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各以幽、奇、古、險等特色,吸引著大批中外遊客。境內五峰山仙人台商周遺址,雙乳山西漢古墓的發掘分別被列為1995年、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以豐富的史料證明長清區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