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古滎鎮遺址

古滎鎮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11 23:02:55

㈠ 古滎鎮韓洞村歷史

鄉鎮概況
古滎鎮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位於鄭州市北郊,距市中心15公里,向東8公里接107國道,向南2公里即到開洛高速公路鄭州西站,境內有江山路、大河路、古須路三條省級道路。轄區面積53.18平方公里,有古滎村、程庄村、馬村村、紀公廟村、張定邦村、曹村坡村、南王村村、孫庄村、黃河橋村、嶺軍峪村10個行政村,74個村民組,2.68萬人。全鎮共有企業25家。
2 歷史文化
古滎鎮歷史上是著名的滎陽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此建設古城牆,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要道。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決戰於此,是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跡有古滎陽城遺址,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紀公廟、周苛廟、城隍廟、孔氏家廟及風景優美的黃河風景名勝區、黃河大觀、大河庄園等。
3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古滎鎮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產業由高產向高效優質和生態型轉變,按照「一般不種糧食、不種一般糧食」的思路,古滎鎮逐步成為鄭州市重要的禽、蛋、奶、肉、蔬菜等供應基地和花卉苗木生產基地;第二產業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彩印、車輛改裝、房地產為龍頭的支柱企業;第三產業、旅遊業、商貿服務業蓬勃發展。
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98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36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10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828元。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經濟強鎮為奮斗目標,按照區委提出的「立足現實、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加快發展、確保穩定」二十字工作方針,在鎮黨委的領導下,以「突出一個中心,確保一個重點,打好兩個基礎,做好四項工作」為主題,即突出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確保解決「三農」問題這個重點,打好乾部作風建設和村委換屆兩個基礎,扎實做好穩定、安全生產、計劃生育、廉政建設四項工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005年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完成財政收入1396萬元,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880萬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6581萬元,完成非公有制經濟稅收647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4%。

㈡ 鄭州市內有哪些好玩兒的景點

你好。推薦比較有意義值得一游的——
石窟寺:座落在鞏義市東北九公里的大力山下,現存洞窟五座,千佛龕一個,小型佛龕二百五十五個,摩岩造像三尊,共雕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碑刻題記二百餘塊。這里保存的十五幅帝後禮佛圖
黃帝故里:始建於漢魏,黃帝故里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其中有7個中華之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松柏蒼郁參天。
古滎冶鐵遺址:在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的古滎鎮,面積12萬平方米,是河南省迄今發現的漢代冶鐵遺址中最大的一處。
花園口:位於鄭州市北郊15公里處,宋時曾經在此建閘治水,後來漸漸形成村落。隨著黃河河道南移,村落被河水淹沒,成為黃河渡口,取名為花園口。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逼近鄭州,國民黨軍隊在此扒開黃河大堤,以圖阻止日軍,卻毫不顧及豫、皖、蘇三省四十四縣的百姓會流離失所。
北宋皇陵:位於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一帶,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再加上後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臣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此外還有黃河游覽區,漢霸二王城,永昭陵,杜甫陵園,商城遺址等都很值得一看。

鄭州市內免費的旅遊景點:

1、河南博物院
位於鄭州市北部農業路8號,可乘坐32路、69路、72路、42路公交車。帶上自己的身份證,目前館藏文物達13萬多件,其中一、二級文物5000餘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開放時間:每日上午9:00──下午17:00, 常年開放,節假日不休息。
2、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中心,二七廣場上。從鄭州火車站步行10分鍾即到,如坐公交車可乘2路、26路、9路、603路、6路等均可到。
公交車:鄭州市內公交車基本實行無人售票,車價1元,不設找兌,提醒遊客多准備1元的零錢以備投幣。 計程車:計程車起步價為6元,夏利、富康、捷達3公里後每公里1元,桑塔納3公里後每公里1.2元。
3、鄭州博物館
鄭州市博物館位於中原路以南、嵩山路以西的綠城廣場,博物館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在98年對全市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市內交通:乘44、46、49、58、79、84路公交車可到達。
4、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在鄭州市商城路北,從火車站坐2路、33路、87路、40路均可到。建於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坐北朝南,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建築均為琉璃瓦覆蓋,卷棚出廈,飛檐四齣,造型精緻,結構緊湊。樂樓高達15米,歇山式雙層建築,正脊浮雕游龍數條,有鳳凰在上下飛舞,有荷花、獅子在左右陪襯,異常生動。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兩側刻滾龍數條,並飾鳳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松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緻。
5、鄭州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鄭州東北郊,佔地面積3500畝。這里有連綿起伏的沙丘,鬱郁蔥蔥的林木,波光漣漪的水塘,芳草萋萋,野花遍地。環境幽靜,樹木參天。火車站乘39路、21路公交車到森林公園門口站下車即到。
6、黃庄黃河大堤
環境清靜、秀美、遊人少,此處有鄭州黃河第二大橋。從紫荊山乘305路公交車到終點站黃庄,向北上黃河大堤,左轉1公里即到。下車後步行30分鍾。
7、常庄水庫
位於鄭州西南郊須水鎮常庄村,距西環道2公里,水庫周長8公里,環境清靜、別有情趣。從醫學院乘302路公交車到常庄水庫。
8、洞林湖(原泗河水庫)
位於鄭州市西南15公里,因始建於漢唐的洞林寺而得名,湖的面積很大,湖水清清,波光粼粼,寺內古塔高聳,碑碣林立,建築富麗堂皇,氣勢雄偉。古剎雖然破敗,卻依然透出世外桃園的清凈。河醫乘301路公交車,終點站即到,40分鍾一班,車票2元。
9、黃河鯉魚場
紫荊山乘308路直達,鮮黃河鯉魚,吃起來魚肥肉嫩。
10、崗里水庫
原是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8年,1960年大水時被迫炸開,僅餘十八孔閘橋、消力池和河中一段神奇般殘留至今的殘壩。水域面積為461畝,水質清澈透明,可垂釣岸邊,可泛波湖中,盡享大自然的情趣。紫荊山乘310路到終點站花園口,沿河堤西行約1.5公里即到。
11、老觀寨水庫
南站乘至新鄭的長途車,距鄭35公里,老觀寨下車後步行1公里,車票3.5元。
12、畢河水庫
即小魏庄水庫,在紫荊山路乘323路到終點站下車。
13、始祖山
古稱具茨山,位於新鄭市西南15公里處的千戶寨境內,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跡遍布山野。始祖山主峰遠遠望去,好似一尊軒轅黃帝像,偉岸挺拔,眉眼畢現,蔚蔚壯觀,令人肅然起敬。懸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構成高峻雄偉的山嶽風景。山坡上叢林密布,山半腰的青崗廟水庫,水平如鏡,清澈見底,西坡的黑龍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瀲影,嫵媚動人,形成山、水、泉、林融為一體的秀麗景色。鄭州客運南站乘車至新鄭(車票6元),然後轉車至始祖山(車票4元)。
14、黃帝故里
鄭州客運南站乘車至新鄭(車票6元),下車後步行1000米即到。
15、帝湖(即金海水庫)
帝湖位於鄭州市區西南部後河蘆村,是金水河上游的一個天然湖,平時湖水面積有18萬平方米,是市內最大水面。繞湖垂柳依依,湖岸全部被包上石塊,湖水很深。在市區乘公交車63、212、87路,車票1元,到終點站下車後,步行500米即到。
16、北宋皇陵
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4個鎮區,佔地約30平方公里。從鄭州市乘68、72等到新鄭州大學,10元乘坐至鞏義大巴,1個小時後到車站下車,乘3路、6路、1路公交車永昭陵園下車即到。
17、河洛文化發源處
是黃河和伊洛河的交匯處,也是河洛文化的發源地,這里有神秘的河圖洛書傳說,大王廟。從鄭州市乘68、72等到新鄭州大學,10元乘坐至鞏義大巴,到鞏義收費站下車,往北步行10分鍾即到。寺廟收費2元(人多可以搞價)
18、邙山古樹苑
位於天河路與開元路交匯處,佔地600畝,栽植樹木3723棵,其中古樹880棵,樹齡在千年以上的3棵,500年以上的數十棵,100年以上的850棵。還有林間小道、兩塊60—80噸重的巨石、人工湖、假山。在市內乘坐78、90、91路車到惠濟區政府下車即到
19、老觀寨水庫(35公里)
南站乘至新鄭的長途車,老觀寨下車後步行1公里,車票3.5元。
20、老觀寨河(35公里)
南站乘至新鄭的長途車,崗時下車,步行1.5公里即到,車票3.5元,或五里口下車坐三輪(2元)到老觀寨河。
21、畢河水庫(即小魏庄水庫,釣魚5元/人天)
在紫荊山路三分院乘323到終點站下車。
22、五虎趙水庫(釣魚5元/人天)
南站乘車到新鄭(4元),在新鄭乘4路車即到。
23、五星水庫(釣魚5元/人天)
南站乘到新鄭的車,蘆溝下車(4元),乘機動三輪(5公里)到達。
24、渠梁水庫
客運總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車(4元)直達。
25、河西水庫
客運總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車,下牛站下車,乘機動三輪向北4公里就是。
26、張灣水庫
客運總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車,終點站下車乘三輪即到。
27、李灣水庫(60公里)
在總站乘鄭州至登封的長途車,到李灣水庫,車票6元。
28、新鄭楊庄水庫(58公里)
在南站坐往平頂山、葉縣、禹州方向的長途車,楊庄下車即到,車票6元。
29、滎陽王村孤柏垛景區
高速公路上街出口向北4公里,景色悠悠,那裡有汽艇還有漁家船隻,可以邊吃邊坐船游覽黃河景色,黃河柴魚作熟每斤25元,還有柴雞,柴鴨,冷盤每盤5元。灘地上可盡情燒烤

㈢ 古代的滎陽是哪裡(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隋唐)是現在的滎陽市還是鄭州古滎鎮

就是現在的滎陽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鄭州市西部新城組成部分。戰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築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

滎陽是歷史上的政治要地,滎陽東有鴻溝連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長安,地勢險要,交通便利,在歷史上曾是郡治要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秦朝後,設置三川郡,轄滎陽、鞏、京等縣。

西漢時,改三川郡為河南郡,轄滎陽、成皋(今滎陽汜水鎮)、故市(今鄭州西北)、密縣、中牟、新鄭、苑陵等縣。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由河南郡分置滎陽郡,郡治在滎陽。

北魏時,在武牢(即虎牢關)設北豫州部,置滎陽郡。

北周滅北齊後,將滎陽及其附近地區組成的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所設在成皋(即武牢關、虎牢關)。

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將北周時的滎州改名為鄭州,下轄滎陽、成皋、密、內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鄭東北)等縣,鄭州府治所仍設在成皋(即虎牢)。

唐朝時,鄭州的行政建置有所變化,其轄區變為密縣、汜水、滎陽、滎澤、成皋等縣,直到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州府治所才從成皋移至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

(3)古滎鎮遺址擴展閱讀:

滎陽的歷史地位:

滎陽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在有記載以來的歷史上,滎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晉楚爭霸,曾大戰於此;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後,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在滎陽廣武山麓建敖倉,儲積大量糧食並派駐重兵,使滎陽一躍成為著名的軍事重鎮;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親率大軍圍攻滎陽,在這里與秦軍大戰,後吳廣戰死於滎陽;楚漢戰爭時,滎陽更是爭奪的中心,劉邦與項羽在這里長期對峙、反復爭奪,最終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與呂布在滎陽的虎牢關(今滎陽市汜水鎮)大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英戰呂布」。

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滎陽虎牢關、牛口峪一帶與竇建德割據勢力決戰,以三千鐵騎敗敵十萬大軍,迫使盤據洛陽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根基,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戰」;

明末崇禎八年(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農民起義軍集合滎陽大海寺,根據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張,各路義軍四面出擊,開創農民起義走向輝煌、明王朝統治開始崩潰的新時期。

㈣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單位怎麼樣

抄古滎鎮歷史上是著名的滎陽襲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此建設古城牆,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要道。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決戰於此,是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跡有古滎陽城遺址,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紀公廟、周苛廟、城隍廟、孔氏家廟及風景優美的黃河風景名勝區、黃河大觀、大河庄園等。

㈤ 滎陽旅遊景點有哪些

滎陽市十大旅遊景點
1.古柏渡飛黃旅遊區 AAAA

2015年7月正式更名為古柏渡飛黃旅遊區,河南南水北調孤柏渡飛黃旅遊區是經滎陽市委市政府批准,省發改委重點立項,由滎陽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河南知名流放企業豐樂園集團聯合開發投資,按國家旅遊AAAAA級標准打造的沿黃旅遊帶景區之一。景區位於省會鄭州十五分鍾經濟……
2.鄭州奧帕拉拉水上樂園

奧帕拉拉冒險島水公園(以下簡稱奧帕拉拉)位於鄭州市的後花園——滎陽市豫龍鎮,奧帕拉拉總佔地面積12萬平米,毗鄰鄭州繞城高速豫龍出口,距鄭州市區僅10餘分鍾車程,交通極為便利。奧帕拉拉是以滎陽市得天獨厚的綠色自然空間為依託的,以3600畝歐陸風情游閑人居為特色的……
3.環翠峪

環翠峪風景名勝區位於鄭州西南40公里的滎陽市境內,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鄭州市十大優秀景區;景區是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古城堡為特色,人文資源為依託,融觀光游覽、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生態環保等功能於一體。其位於浮戲山中部,是嵩山余……

4.古滎冶鐵遺址

古滎冶鐵遺址位於鄭州西北27公里的漢代滎陽城西牆外,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總面積為12萬平方米,為河南郡鐵官的一號作坊,簡稱「河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冶鐵遺址。在古滎鎮漢代冶鐵遺址的兩次發掘中(1965年、1975年),發掘……
5.虎牢關

汜水鎮位於滎陽市西北部,在其境內有虎牢關及玉門古渡兩大景區。三國群英塑像虎牢關景區南連嵩岳,北瀕黃河,東接汜河,西連鞏義,山嶺交錯,溝壑縱橫,險自天成,有「鎖天中樞,控地四鄙」之稱,是我國著中的古戰場,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楚漢之爭」、「三英戰呂布」、「關羽溫……
6.洞林寺

洞林寺位於鄭州市西南18公里處的滎陽市賈峪鎮洞林村內。據《滎陽土地誌》記載:「洞林寺始建於東漢末年(約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因早期寺內僧人多在窯洞內做佛事,故名洞林寺。與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極為相似。舊殿洞林寺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寶……

7.三皇山桃花

三皇山旅遊區位於滎陽市東北30公里的廣武山上,面積10平方公里。三皇山為伏羲、神農、燧人氏等人類始祖活動的地方。這里山河秀麗,歷史名勝較多,有唐代的桃花峪庄園、黃河渡口石門、伏羲墓、武公陵等遺址。還有近期新建的15米高三皇巨像及仙台陵園的亭台樓閣等。鄭州三皇山……
8.古滎陽城

古滎陽城在鄭州西北27公里處,最早建於戰國時期。城垣略呈長方形,大部尚存。自古滎鎮西北隅南伸至紀公廟村以東,臨索須河折向東至古城村又北折百米左右。北城牆東到釣魚台村拐向南與古城村城牆相接。東牆已被濟水泛濫沖沒,僅存東北、東南兩個拐角。故城南北長約2000米,東……
9.豫龍興國寺

滎陽市東10公里豫龍鎮有個興國寺,寺邊有個村,村以寺定名。據《滎陽志》記載,該寺始建於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據傳,當時佛教盛行,洛陽白馬寺的慧悟禪師到各地雲游,來到豫龍鎮,見此處北枕檀山,南臨須水源,且有五條河汊蜿蜒伸向這里,狀似五條巨龍,當地有「五龍朝……
10.大師姑城址

大師姑城址位於河南省鄭州滎陽市廣武鎮大師姑村和楊寨村南,是一處二里頭文化中晚期大型城址。城址由城垣和城壕兩部分組成。城垣距現地表深度不一,一般在1米左右。已發現的部分為南牆西段、南牆東段的部分地段、東牆部分地段、西牆北段和北牆西段,所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存全部集

㈥ 誰能介紹下鄭州市古滎漢文化遺址,我想了解下。謝謝

古滎漢文化遺址保護管理所成立於1983年,1986年10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主要職責:遺址保護、徵集文物、文物修復、文物展覽及文物保管。

地 址: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
郵 編:450043
電 話:0371—63591024
開放時間:8:30——17:30
門 票:基本陳列免費開放。
乘車路線:乘坐公交車322路即到
郵 箱:[email protected]

㈦ 古滎冶鐵遺址的歷史沿革

古滎冶鐵復遺址在鄭州市西北20公里制處。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總面積為12萬平方米,為河南郡鐵官的一號作坊,簡稱「河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冶鐵遺址。目前發現煉鐵大高爐兩座,爐缸呈橢圓形,爐壁、爐基均用黑褐色耐火土夯築而成,爐前、爐側有冶煉的架木遺跡。
1965年被發現,在1965年、1975年,古滎鎮漢代冶鐵遺址進行兩次發掘,發掘出兩座規模較大的漢代冶鐵高爐殘跡和水井、水池、船形坑、四角柱坑、陶窖等,還出土有陶制鼓風管、耐火磚和鑄造鐵范用的陶模,以及318件鐵器、380多件陶器、8件石器,還發現10餘件大鐵塊,最重者達23噸。

㈧ 漢武帝時期在冶鐵業中推行了什麼技術

西漢冶鐵業的發展表現在作坊數量增多,鐵器分布廣泛,冶鐵業規模擴大.由於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聚集大批有冶鐵技術的工匠及大批勞動力(刑徒)到官營冶鐵作坊進行勞作,使西漢冶鐵技術和鐵器生產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獲得長足發展.我國古代的冶煉技術絕大部分在此時已達到成熟程度。 漢武帝出於政治、經濟雙重目的,實行「鹽鐵」的政策後,西漢冶鐵業更是朝著規模大、人員多、設備齊全的方向發展。如在鄭州、鞏縣、南陽等冶鐵遺址中都發現有鐵官標志的銘文,說明作為冶鐵業基地的大型作坊,已在內地相繼建立起來。《漢書·成帝記》載:陽朔三年六月,「潁川鐵官徒申屠聖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永始三年十二月,「山陽鐵官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殺長吏,盜用庫兵,自稱將軍。」這兩例中,起義、反抗人數動不動就是二三百人,可見冶鐵作坊中人數之多,規模之大,何況起義的徒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西漢中期以後冶鐵業規模之盛大還可以從考古中得以證實,山東滕縣宏道院出土的漢代冶鐵和鍛鐵石刻畫像,經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推測,每一鐵官有鼓風爐50座,每座以13人計,每一作坊應有工人一千多人。山東齊臨淄故城發現的漢代冶鐵遺址約有40萬平方米的范圍,比戰國時期齊國的冶鐵遺址大八至十倍。再以河南的考古發現為例,已知的15處官營冶鐵作坊,遺址面積多在一萬平方米以上,有的達12萬平方米,尤以鄭州古滎鎮及南陽瓦房庄冶鐵遺址的規模最宏大。在古滎出土了重達二十餘噸大鐵塊及高達六米、容積有50立方米、日產鐵達一噸左右的大鐵爐。鞏縣鐵生溝遺址設施齊全,發現煉鐵爐18座,熔爐一座、藏鐵坑17處、配料池、礦石坑各一處,房基四座,出土了大量的鐵器、泥范、陶器、耐火坑等物品。形成了從采礦、選礦、冶煉、鑄造到鐵器的熱加工處理等整套生產工序,可以說是從開采礦石到制出成品的典型。上述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西漢冶鐵規模比戰國時期要大得多。 西漢時期的冶鐵業,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從而促進了冶鑄質量的不斷提高。漢武帝實行「鹽鐵」後,在各郡出鐵之縣設置鐵官進行開采、冶煉及鑄造。《漢書·地理志》記載設鐵官的郡和縣有48處。「郡不出鐵者置小鐵官」,用以收購廢舊鐵器進行鑄造。另外,漢時有嗇夫、護、長、般長、令、丞、佐、掾、守令史及守嗇夫等主管官府手工業,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手工業管理體系。據考古勘察表明,凡設在礦區或礦區附近城鎮的作坊,一般兼管冶煉、鑄造和鐵器處理加工;位於遠離礦區的大城市作坊,一般從事鑄造、熱處理加工、炒鋼和鍛造。這種比較合理的布局和分工,是比較完備的管理體制的反映。「鹽鐵」政策實施後,對私鑄者實行「鈦其左足」,並「沒收其私鑄物」的政策。特別是「告緡」政策的實行,對個體手工業者的打擊更大,工匠們私營贏利與到官府作坊的報酬之間差額縮小,且後者更安全。從經濟收入上,也使工師趨於後者,於是在官營作坊中就聚集了大量的有技術的工師。《漢書·五行志》載:「漢成帝和平二年七月,沛郡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又如鼓音,工十三人驚走。」一個爐旁就有13名有技術的工匠,可見整個冶鐵作坊工師之多。大量工師在官營冶鐵作坊勞作,對提高冶鐵質量,促進冶鐵技術進步無疑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其次,官營手工業作坊中除了實行嚴格的「三級監造」責任制度以外,還採取了一些有利於激發勞動者積極性的措施,如實施了「文理制度」、「計件付酬制度」等,提高了工師、刑徒等手工業勞動者的法律地位。這就刺激了官營冶鑄手工業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促進了西漢冶鑄手工業的發展。《居延漢簡》100載:「□予閣謹以文理遇工卒,毋令怨失賦稍祿,令意且遺都吏循廉察,不如護大守府書移,幸毋忽如律令。」禁止官吏用粗暴態度對待工卒以及用不正當手段侵奪工卒的工酬。從考古發掘出的漢代器物上,我們經常發現其銅器銘文記錄了產品累計數字和順序數字。1961年西安三橋鎮高窯村出土的一批漢代銅鑒、銅鼎,其銘文上有工匠李駿造240枚,周博造240枚,左譚造240枚的記載。從每件物品上所刻序數看,應當為計件計酬。制定該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籠絡工匠為封建國家服務,生產出符合當時社會需要的各種生產工具,推動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
煉爐容積的擴大,形狀的改進及爐型品種的增多,使西漢冶鐵產量提高,鐵器品種增加。」《漢書》載「征和二年」與「河平四年」的高爐事故等都說明了我國古代用爐煉銅鐵的情況。隨著冶鐵規模的擴大,高爐容積增大。隨著煉爐的增大,就會有因鼓風條件的限制,產生冶鐵質量不高的弊端。但在鄭州古滎鎮發現了橢圓形豎煉爐,在鶴壁鹿樓村也發現了13座。這種橢圓形的高爐有效地擴大了爐缸容積,克服了煉爐中心溫度達不到要求的弊端,體現了漢代冶鐵技術的新水平,它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爐缸工作與送風機械的關系。在歐美近代煉鐵爐型發展史上,公元19世紀中葉才出現橢圓形高爐,而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能造出日產近一噸的橢圓形大煉爐,這是我國冶金史上的奇跡。另外,西漢中後期,從發掘材料看,煉爐種類增多,不但有熔鐵爐、煉鐵爐,還有反射爐、炒鋼爐等,使冶煉出的鋼鐵品種增多,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西漢冶鐵業的發展還表現在開始用煤作燃料,以石灰石作溶劑和對礦石的嚴格挑選上。據考古發現,在古滎遺址中窯5火池內有很多模製的餅形燃料,內里有未燒透的黑色似煤物質,這種物質可能是煤餅。在鞏縣鐵生溝也發現了用煤的情況,證明西漢時期已經用煤作為工業燃料。西漢勞動人民為達到快速冶鐵的目的,還知道以石灰石作為溶劑。通過對古滎鎮遺址中的煉渣分析,證實了當時冶煉過程中已用石灰石作為煉鐵溶劑。經對樣品所作化驗表明,不同時地的煉渣成分差別不大,推測當時已知道按比例配料。在鞏縣鐵生溝和鄭州古滎遺址都有專門的礦石加工場,塊狀礦石一般粒度在2-5cm,最大塊有12cm。這樣大小的礦石比較適宜於入爐冶煉,可見當時冶煉的原料准備工作已具有一定經驗。發掘中還發現破碎過程中產生的粉末已與礦石分開堆積,表明當時對入爐的礦石已進行細致的加工。這種費事費工的工作,只有經過長期的摸索,積累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之後,才有可能形成這樣合乎冶煉要求的准備工序。嚴格的科學的原料准備工序,仍是今天冶煉的基礎,漢代煉鐵之前能夠建立這樣一道工序,已是很可貴的。鐵范、疊鑄、韌性鑄鐵的進一步推廣使用,炒鋼等新技術的發明,也是西漢冶鐵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在鑄鐵技術方面,西漢在戰國、秦的基礎上又有很大提高。高爐熔煉技術的進步,使西漢早期已能煉出高碳低硅灰口鑄鐵。例如,萊蕪出土的鐵范,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犁鏵、釒矍,澠池出土的范和鍤等都屬於此種類型的鑄鐵。理論計算和生產實踐證明,生鐵中含硅量如降低1%,則每噸生鐵消耗的焦炭相應減少約50公斤。這對節約冶金焦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故弄清古代低硅鐵的工藝技術,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漢代的疊鑄技術直接從戰國、秦繼承和發展而來,溫縣洪範窯出土了各類疊鑄范500餘套,南陽瓦房庄冶鑄作坊發現了漢代的多堆式疊鑄軎范,范塊採用對開式垂直分型面。西堆鑄范共用一個直澆道,使得澆注時間短,金屬實收率高,這是疊鑄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到了漢代,在金屬范的鑄造上,冶鑄工匠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經驗,使之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和提高。用金屬范代替泥、石范作為鑄形材料,是鑄造工藝的一個重大進展。在偃師二里頭早商遺址及新鄭春秋戰國鑄銅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用以鑄造生產工具的泥范。到了漢代,泥范已很少用來澆鑄產品,而是用來大批地鑄造金屬范。古滎漢代冶鐵作坊出土的大型犁鏵泥范,邊分背料和面料,其澆口和氣眼已明確分開,其製法又有所進步。戰國時雖已用鐵范鑄造生產工具,但其種類較少,而到了漢代得到了進一步推廣,比戰國時期多了一倍,且出土地點增多。而歐洲一些國家在公元16世紀才開始用金屬型範製造生鐵炮彈。將生鐵炒煉成鋼是漢代鋼鐵冶煉技術上的一個重大進步。鐵生溝遺址發現有炒鋼殘爐一座,南陽瓦房庄冶鐵遺址也發現有幾座類似炒鋼爐。由於生鐵易生產,成本低,使鋼鐵成品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這一技術的發明,開辟了以生鐵為原料煉鋼的新時期。中國炒鋼的出現比歐洲早1600多年,它對漢代的社會發展以及我國封建社會農業、手工業、水利交通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西漢冶鐵業的發展,還表現在鑄鐵柔化、脫炭成鋼技術及鋼鐵產品的初步規格化和系列化等方面。 西漢時期,冶鐵業在戰國、秦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達到了十分成熟的境地。高超的冶煉技術標志著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已得到了極大提高,為社會經濟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㈨ 鄭州周邊自駕遊玩推薦景點

鄭州周邊的景點有:

1、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聖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鄉的水土怡養了詩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蘊啟迪了詩人寬廣的文學情懷。

2、關帝廟:

關帝廟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豫龍鎮關帝廟村南300米。其地理坐標為北緯34°47.111′東徑113°28.233′,海拔130米。200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8年6月25日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3、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外城牆始築於商代時期的二里岡期下層一期,使用到二里岡期上層二期,總面積達25平方千米,是先周時期僅次於殷墟的龐大都城遺址。

最新數據顯示,鄭州商城外城牆的始建年代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內城和宮城的時間年代要不晚於前1500年,有學者認為此是「湯始居亳」的亳都。

4、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

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

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是在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孫庄村發現距今5300~4800年,迄今中原地區最早的史前城址。

5、裴李崗遺址:

裴李崗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遺址年代距今約8000年,絕對年代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該遺址出土的器物有獨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學界命名為「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早在8000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已開始在中原地區定居,從事以原始農業、手工業和家畜飼養業為主的氏族經濟生產活動。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