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遺址玉器
Ⅰ 神木玉器檢測中心在什麼地方
神木不一定有
玉器檢測中心是要有資質的國家實驗室才可以
可以去當地質監站咨詢
沒有這技術能力就沒有了
要去更大的城市尋找
Ⅱ 神木的石峁古城遺址難道還不能證明夏朝存在嗎
夏都遷都多少次了?不是夏朝遺址?憑什麼確認。石峁遺址和大禹出生活動時間相符,和大禹出中原治水路線相符,且為石頭城。大禹之父用石牆堵洪水,失敗,說明他父親是擅長建石頭城的人。且禹都有這樣的規模很正常,因為其子是夏朝的締造者,第一個大一統的奴隸制王朝,所以能有這樣的規模正常,而且用人祭祀在奴隸制王朝中非常正常。還有最近有人說什麼黃帝的帝都。。。堯都有4500歷史,堯的祖先黃帝就比他晚嗎?還什麼同一時期的不同部落的人,完全胡說八道。。。有一切都合乎情理合乎歷史傳說及記載的答案不去證實,搞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答案去誤導他人。請考古人員切實客觀的按專業來進行挖掘查證。
Ⅲ 龍山文化鑲綠松石玉簪從哪出土4000年前的簪子究竟有多絕
龍山文化鑲綠松石玉簪,約公元前2000年,山東省臨朐縣西朱封遺址出土。距今已有4000年歷史,這個設計,這個工藝,放到現在來看,都是熠熠生輝。我們總是說文化自信,當看到這樣的作品時,怎麼會沒有自信呢?這樣的作品不比某些所謂的古董珠寶更有文化更有底蘊更有歷史的痕跡嗎?真的太絕,比某些國家的歷史還長,希望某國別再偷了。
定陵出土的精美發簪
Ⅳ 神木那裡有玉石加工
小地方估計沒有做這個的
這可是手藝活兒,講技巧的
建議在就近的大都市尋找
或者在網店搜索
網上很多代加工的
要採納哦
Ⅳ 石峁遺址的發掘成果
文物部門曾於1976~1981年對該遺址進行過初步發掘,發現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槨墓、瓮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數百件,尤以磨製玉器十分精細,頗具特色,其原料主要為墨玉和玉髓,器類有刀、鐮、斧、鉞、鏟、璇璣、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並發現了古城址。石峁遺址玉器的出土可上溯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出土的玉器已散佚海外,被歐美幾家博物館入藏。
(圖冊資料來源 ) 在2012年的一次考古挖掘對石峁城址外城北部的25000餘平方米的一座城門遺址進行了重點發掘。外城東門址位於遺址區域內最高處,由「外瓮城」、兩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內瓮城」、「門塾」等部分組成。
此次考古中發掘出6件完整的玉器,種類為玉鏟、玉璜、石雕人頭像等。這是石峁遺址考古中首次發掘出的玉器。玉器就在石牆里,這是奇特的發現。可發掘中確實如此。出土的玉器一種是在傾斜的石牆裡面,第二種就是在倒塌的石牆堆積裡面,距離地面都比較低。
石峁遺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尤其以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玉人頭像價值最高,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唯一一個以人為雕刻對象的玉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煒林說:「上世紀70年代,就有考古人員在石峁徵集到127件玉器。其中不少被陝博收藏著。目前流失在世界各地的石峁玉器有4000件左右。」石峁玉器世界聞名,但是一直沒有「正名」。這是因為沒有在考古發掘上發現過石峁玉器,缺乏關鍵依據。
但在此次考古挖掘中,發掘出了6件完整玉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古收獲。證明了石峁玉器確實存在,流散各地的石峁玉器也因此「正名」。 2012年12月20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地處黃土高原北部邊緣且距離黃河20多公里的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在2012年5月至11月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集中埋置人頭骨的遺跡兩處,以年輕女性居多,與城牆修建時的奠基活動或祭祀活動有關。主持發掘的專家邵晶透露,這種頭蓋骨祭祀遺跡在中國新石器考古史上十分罕見。
在下層地面下發現集中埋置人頭骨的遺跡兩處,一共48個頭骨。一處位於外瓮城南北向長牆的外側;一處位於門道入口處,靠近北墩台。這兩處人頭骨擺放方式似有一定規律,但沒有明顯的挖坑放置跡象,擺放范圍外瓮城外側呈南北向橢圓形,門道入口處的遺跡略呈南北向長方形。經初步鑒定,這些頭骨以年輕女性居多,部分頭骨有明顯的砍斫痕跡,個別枕骨和下頜部位有灼燒跡象。
主持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邵晶說,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部落首領人物死後使用人殉已成為通行的禮俗。但以年輕女性頭蓋骨用於奠基儀式或祭祀活動,在中國境內的考古發掘中十分罕見,在陝北地區為首次發現。這兩處集中發現的頭骨可能與城牆修建時的奠基活動或祭祀活動有關。依據實驗室分析結果,這些女性的年齡在20歲左右。 考古工作者2012年在後陽灣的一座房址附近發現了鱷魚骨板,呈正方形,正面有許多點狀小孔。很多人據此判斷那個時代的黃土高原,氣候濕潤適宜揚子鱷成長。
這塊鱷魚骨板是包括陝晉中北部、內蒙古中南部在內的河套地區的首次發現,所以推斷這條鱷魚未必生長於此,極有可能來自遙遠的南方。根據史料記載,上古時代有一種鼓名叫鼉鼓,用揚子鱷的皮革製作而成,是等級的象徵。因為「鼉」便是揚子鱷的古稱,按照學界最流行的觀點,這些骨板很可能便和製作鼉鼓有關。專家推測,鱷魚骨板出現在神木石峁,可能是當時上層社會的奢侈品交流而來的。 2012年在對石峁遺址的發掘中,在後陽灣一處房址之下,發現了一件被打碎的雙鋬鬲。發現時,兩個鬲套扣在一起,裡面有一些肢骨、肋骨等散落於套扣的鬲中。後經考古專家對骨骼鑒定發現,這些遺骨屬於一個不足周歲的嬰兒。這種用炊具埋葬夭折嬰兒的習俗,在當時的中國普遍存在。
經過細致發掘,在這具嬰兒的骨骸上發現了一些紡織物殘片。這一發現,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北方地區因為氣候乾燥,土壤水分不夠,很少有紡織品能夠保存下來,更何況是4000多年前的紡織品,所以尤為珍貴。經初步鑒定,這些紡織物原料為薴麻類纖維,這說明北方至少4000多年前就已經懂得人工紡織,並已經開始有意種植薴麻。此外骨殖上部殘留的織物殘片,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緊貼骨殖,經緯較為細密,上層經緯較為粗疏,說明4000多年前的石峁人已經有了內外衣之分。這一發現對於研究中國服飾的歷史,也有著重要意義,證實了「北麻南絲」這一構想的可操作性。 2015年9月考古人員在石城的牆體發現眾多「石雕人面像」,初步證實古城曾在原始宗教信仰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在開展正式考古發掘前,石峁遺址有石雕人面像的現象已引起考古專家注意。近十年前,有學者就對石峁遺址展開考察,進而公布了一批特徵明確、造型獨特的石雕或石刻人像,數量20餘件,均為砂岩質地,大部分是人面像,也有半身或全身的石像,其中不乏高鼻深目者,推測可能與中國西北地區早期青銅時代的同類雕刻有關。
Ⅵ 史前 玉器 南北方的代表 都是哪裡
南方以浙江省的良渚文化為代表,其玉器以玉琮為代表;
北方以龍山文化和紅山文化的C型龍和玉豬龍為代表.更多信息請參考相關詞條.
Ⅶ 龍山文化玉器市場價值多少
龍山文化玉器,市場沒有價值可以參考,因為龍山文化玉器屬於高古玉,屬於國家文物,除持有農業部特殊批文外,該類玉器是不允許在市場上銷售的,屬於非法行為。
陝西龍山文化或稱客省庄二期文化,發現的玉器不甚豐富。最早於1955年發掘的陝西省長安縣津西客省庄遺址發現了少量的玉質裝飾品,以後,神木縣石仰等陝北的龍山遺址中也出土了生產工具及裝飾品等玉器。出土玉器的種類有玉璜、璣、玉璋、玉切刀、玉鐮、玉鉞、玉雕人首等。
Ⅷ 石峁遺址的發掘意義
地處黃河之畔、農牧交錯帶的陝西神木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的龍山時期至夏階段城址,以公元前2000年的三重石頭城牆和玉畫雙絕的英姿乍露,吸引著考古學家的目光。
石峁遺址為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資料。有國內專家直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石峁城址的發現。石峁城址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所對應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聚落形態演變、人地關系及遺址的功能。
石峁城址還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質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科學背景,更對進一步了解早期的歷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它的發現可能會改變人們對中國史前格局的認識。
2012年10月,經中國考古學會、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等40餘位考古專家,對神木縣石峁遺址發掘現場聯合考察認為,石峁遺址是已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城址,對於進一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遺址規模宏大的石砌城牆與以往發現的數量龐大的石峁玉器,顯示出石峁遺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經過大量考古調查、勘探和部分發掘,考古隊在遺址中發現了保存相當完整、基本可以閉合的石砌城牆及城門、角樓和疑似「馬面」等附屬設施。通過分析調查,專家初步認定石峁城址應當始建於龍山中期,延續至龍山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無疑是黃河中游地區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間的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黃河腹地二里頭遺址之外一個重要遺址。
Ⅸ 鑒定古玉真假與年代與價錢
傳世玉:一般來講,經過三代以上遺傳的玉器,既可稱為傳世玉。
出土玉:由地下出土的玉器,包括古墓葬、古遺址、領海內出土的玉器等均可稱為出土玉。
做舊:通常用在仿古玉器上,目的是使玉器表面呈現舊的表象,使其表面更象,更接近所仿的那個時代。作舊手法有多種多樣,大致有化學葯劑浸蝕法、火燒、水煮加熱法、深埋地下土浸法等等。
土咬黃土:用豬血和黃土成泥盛於大缸中,然後將玉器埋於其內,日久則玉上既有土咬黃土銹血沁等痕跡。
造黃土銹:將玉器滿塗以膠水,然後埋入黃土泥中,其埋藏的時間越久則所生的黃土銹也越相似。
造血沁:玉器表面紅色斑痕,術語稱斑,俗語稱血沁或屍沁,造血沁是偽造舊玉的常用辦法,手法多樣。主要有:第一種,將玉石按舊式仿造成功後,置於火上燒成赤色,趁熱放入活貓犬腹中,埋於地下,一年後掘出。第二種,將玉石按舊式仿造成功後,置於火中燒熱,趁熱塗抹血竭,多次反復直至血沁入為止。第三種,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數兩與玉器同置罐中,注入煮沸,連續數日,顏色可沁入玉石;再用錯草抹去玉石表面浮光,然後上川白蠟,每日在手中把玩,既可與舊玉彷彿。第四種,備血竭,密陀僧各一兩,加齒砂數分研為細末,同置於罐內,注滿脂油;另將玉器放在杏干水內煮沸數小時,趁熱放入油罐,微火煮數十日,待顏色沁入玉石,取出依次上錯草,川白蠟。
羊玉:指利用動物活體製造血沁的玉器。將仿舊式形制的新玉縫入健碩活羊腿中,待一二年後取出,既有血色沁入玉石,故稱。
狗玉:將狗殺死,剖開腹部,趁狗血尚熱未凝固時把玉器放入狗腹中,縫合,埋到大道地下,過數年後取出,玉上出現有土花血班。但與真古玉相比,帶有新玉的顏色與雕琢的痕跡。
陸子剛:太倉州人(今江蘇太倉縣),是明代最負盛名的蘇州琢玉名手。陸子剛制玉技藝之絕,據文獻《太倉州志》有如下記載:「凡玉器類、沙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陸子剛者,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玉簪,價一枝值五十六金。子剛死,技亦不傳」。它所製作的玉器質量精,價值高,所以當時和後代仿製很多,流傳下來也極為多見,僅題款就有:「子剛」、「子崗」、「子網」真假混雜,誰真誰假極難鑒別。陸子剛的代表作品有:白玉印池,玉簪,合巹杯等。
銹斑沁(叩銹):將玉器用鐵屑拌在一起,然後用熱臘淬之,放置十幾天後埋入地下,經數月後取出。經過埋藏,玉的表面會被鐵屑銹所蝕,出現了桔皮紋,紋中雜有土斑和深紅色的鐵銹,俗稱「叩銹」。
中國考古學家相信在新石器時代與銅器、鐵器時代之間,橫亘著一個玉器時代。東西方文化最早的基本差異,就是在新石器時代有無發達的玉器文化。東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閃爍著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最富魅力的一種,值得我們珍愛。
玉,廣受中國人尊重珍愛。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無論中國文化經歷過何等巨大的激湯,崇玉與愛玉的民族情懷,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藝術也綿延不絕。由考古資料可知,七、八千年前,先民已認識了美麗堅實的閃玉(Nephrite),取之磨以為兵,琢為飾物。一些似玉之美石,亦同為先民所採用。
Ⅹ 石峁和二里頭遺址的文物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怎麼看待這件事
在陝西省榆林市,有一個神木縣,在這里,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面向東方的石頭城,距今約有4500多年歷史。那麼,石頭城的主人是誰?下面,就讓我們先從多年前發生過的一件離奇事件說起。
那時候說石雕人頭是石峁出土的,很多人都不太相信,這次在石峁東城址發掘過程中,在牆體上發現一件石雕人頭,才證實了之前老百姓的說法是對的。在榆林學院的陝北歷史文化博物館,陳列著一件石人面。它高50厘米、寬60厘米,採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石人面方臉,大眼睛,半張著嘴,似乎還帶著微笑。
它是目前石峁遺址發現的品相最好、體量最大的一件石雕人頭,這個石雕人頭當時是在井邊發現的,它應該是新石器時期的一件祖先祭祀物。這件石人面也是石峁發現的一件較為特殊的陶制石人面,它表情誇張,面部更加立體。專家說,石人面的形象,或許正是四千年前中華民族先民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