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山東沂南縣向國古墓遺址出土文物

山東沂南縣向國古墓遺址出土文物

發布時間: 2021-03-12 04:08:21

❶ 山東有哪些文物請教各位!

山東文物基本情況

一、世界遺產2處
曲阜「三孔」 世界文化遺產
泰山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座
(曲阜、濟南、青島、聊城、鄒城、臨淄)

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7處
省級優秀歷史建築345處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0座

四、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218處

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部分)目錄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第一批
1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東漢 山東省長清縣
2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東漢 山東省嘉祥縣
3 四門塔 隋 山東濟南市歷城區
4 曲阜孔廟及孔府 金一清 山東省曲阜市
5 城子崖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章丘縣
6 臨淄齊國故城 周 山東省淄博市
7 曲阜魯國故城 周一漢 山東省曲阜市
8 孔林 東周 山東省曲阜市
第二批
1 靈岩寺 唐一清 山東省長清縣
2 蓬萊水城及蓬萊閣 明 山東省蓬萊縣
(包括戚繼光牌坊)
3 大汶口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泰安市
第三批
1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1888?1895年 山東省威海市
2 馮玉祥墓 1953年 山東省泰安市
3 駝山石窟 北周一唐 山東省青州市
4 千佛崖造像(包括龍虎塔、九頂塔) 唐一明 山東省濟南市
5 光岳樓 明 山東省聊城市
6 聊城山陝西會館 清 山東省聊城市
7 孟廟及孟府 明、清 山東省鄒縣
8 牟氏庄園 清、民國 山東省棲霞縣
9 十笏園 明、清 山東省濰坊市
10岱廟 宋一清 山東省泰安市
11崇覺寺鐵塔 北宋 山東濟寧市
12 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北魏 山東省掖縣、平度縣
13鐵山、崗山摩崖石刻 北周 山東省鄒縣
14薛城遺址 東周 山東省滕縣
15田齊王陵 戰國 山東省淄博市
16蘇祿王墓 明 山東省德州市
第四批
1 北庄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長島縣
2 丹土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五蓮縣
3 曹植墓 三國 山東省東阿縣
4 廣饒關帝廟大殿 南宋 山東省廣饒縣
5 魏氏庄園 清 山東省惠民縣
6 丁氏故宅 清 山東省龍口市
7 煙台福建會館 清 山東省煙台市
8 青島德國建築 清 山東省青島市
9 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舊址 1941?1945年 山東省莒南縣,
第五批
1 西河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章丘市
2 桐林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淄博市
3 丁公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鄒平縣
4 景陽崗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陽谷縣
5 安邱垌堆遺址 新石器時代一商 山東省菏澤市
6 即墨故城遺址 東周一北齊 山東省平度市
7 漢濟北王墓群 西漢 山東省濟南市
8 北寨墓群 東漢 山東省沂南縣
9 漢魯王墓 西漢 山東省曲阜市、鄒城市
10 顏廟 元一清 山東省曲阜市
11 臨清運河鈔關 明 山東省臨清市
12 長城一齊長城遺址 春秋、戰國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肥城市、泰安市、萊蕪市、
淄博市、沂源縣、臨朐縣、安丘市、諸城市、沂水縣、莒縣、五蓮縣、膠南市、青島市
13 泰山石刻 北齊一唐 山東省泰安市
14 白佛山石窟造像 隋、唐 山東省東平縣
15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 近代 山東省青島市
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1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時代:東漢
地址:山東省長清縣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位於長清縣孝堂山上,傳說為東漢郭巨墓祠。

據祠內題記和畫像風格判斷,建築年代約為1世紀,是我國尚存在的最早地面房屋建築。祠用石築,室內寬3.8米,進深2.08米。屋頂兩面坡的石板刻出脊背、瓦壟、勾頭、椽頭、連檐等形狀,作單檐懸山頂式。牆壁以厚約20厘米的石塊砌成。祠內石壁和三角石樑上雕有神話傳說、天文星象、歷史故事、出行圖和戰爭場面等,雕刻技法多為平地線刻。祠內最早的遊人題記有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和永康元年(167年)兩則。在石祠山牆外側刻有北齊隴東王「感孝頌」,在歷史和書法藝術上有重大的價值。

2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時代:東漢
地址:山東省嘉祥縣

武氏墓群石刻位於嘉祥縣武翟山下的武氏祠內。祠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年),現尚有石闕、石獅各一對,石碑兩塊,畫像石四十三塊,隸書題記約一千零六十九字。畫像內容豐富,有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車馬出行、水陸攻戰等等,從不同角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狀況、風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

3四門塔
時代:隋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

四門塔位於歷城區柳埠村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建於隋大業七年(611年)。塔身用大塊青石砌成,單層方形,高15.04米,每邊寬7.4米。塔四面辟拱門,檐部疊澀挑出五層。塔頂用二十三行石板層層收縮疊築,成四角攢尖錐形。塔剎由露盤、山華、蕉葉、相輪等組成。塔室有方形塔心柱、四面各有後人移置的石雕坐佛一尊。四門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塔。

4曲阜孔廟及孔府
時代:金一清
地址:孔廟及孔府位於曲阜市城內。

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故里。孔子歿後一年,魯哀公將其故宅三間改建為廟。西漢以降,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廟進行擴建,使之成為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前後共有九進院落。從大成門起分為三路,全廟共有殿堂閣廡四百六十六間,南北長1公里多,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殿宇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周圍有垣牆及角樓。廟內有金代碑亭一座,並保存著歷代碑刻兩千餘方。孔府,舊稱衍聖公府,西與孔廟毗鄰,為歷代衍聖公的官署和私邸,經明、清歷次維修擴建,遂具現有規模,總面積約16萬余平方米。樓房廳堂共四百六十三間,九進院落。其布局分為三路:東路為家廟所在地;西路為衍聖公讀書學禮處;中路為孔府主體部分,前面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後面為住宅。府內存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檔案及大批歷史文物。

5城子崖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地址:山東省章丘縣

城子崖遺址位於章丘縣龍山鎮東城子崖的台地上,高出地面約3?5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3米。1928年春發現,1930?1931年進行了兩次發掘。遺址內涵豐富,包括新石器時代和東周時代的文化遺存。新石器時代以磨光黑陶為主要特徵。考古界已將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遺址周圍發現有夯土圍牆遺跡。

6臨淄齊國故城
時代:周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

齊國故城位於淄博市臨淄區北部,為周代齊國都城遺址。自齊獻公元年(前859年)至齊亡,凡六百餘年均都此。故城由大小兩城組成,大城略呈長方形,東西寬約4公里,南北長約4.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隅,名營丘城,東西寬約1.4公里,南北長約2.2公里。城西北部有一夯土台基,台北分布大片夯土基跡。故城有十三座城門(已探明十一座),幹道十條,發現排水道和鑄銅、鑄錢、冶鐵、制骨作坊遺址多處,出土遺物有瓦當、封泥、貨幣、陶器等。古城內還發現兩處春秋墓地。

7曲阜魯國故城
時代:周一漢
地址:山東省曲阜市

魯國故城遺址,位於曲阜市區。自西周初年(前11世紀),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於魯,至魯頃公四年(前249年)為楚所滅,其間九百餘年,是周王朝諸侯國中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之一。西漢封劉余為魯恭王亦居此,直至西漢中期。城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2.5公里。城垣遺跡依稀可尋,有城門十一座,街道十三條。城中部發現有漢代魯靈光殿遺址,殿基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400米,最高處高8米,周圍有大型建築基址,為春秋至西漢時的宮殿區。城內北部和西部有冶銅、制骨、燒陶和冶鐵遺址十處,城西部有墓地多處,發掘出土一批珍貴文物。

8孔林
時代:東周
地址:山東省曲阜市

孔林為孔子墓葬所在地,位於曲阜市城北1.5公里處。墓園古柏參天,四周有圍牆,佔地面積199.8萬平方米。園內有清代建築的觀樓、享殿和宋代雕刻的石人、石獸等。自孔子以後,孔氏歷代子孫亦多從葬於此。

9靈岩寺
時代:唐一清
地址:山東省長清縣

靈岩寺位於長清縣東南25公里方山(屬泰山山脈)之陽。創建於永興年間(357-358年),其後北魏、隋、唐再度重建。現存主要建築有唐代積翠證明龕,宋代辟支磚塔及元、明、清時代的木構千佛殿、大雄寶殿、御書閣、鍾鼓樓和碑刻等。千佛殿內保存的四十尊宋代彩繪泥塑羅漢,神態生動,.塑制精美,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

10蓬萊水城及蓬萊閣(包括戚繼光牌坊)
時代:明
地址:山東省蓬萊縣

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位於蓬萊縣城北丹崖山東麓,原為宋代刀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依山麓地形構築城牆,疏浚小海,引海水入內,用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抵禦倭寇侵擾。抗倭名將戚繼光曾鎮守於此。主要建築有水門水閘、防波堤、平浪台、碼頭、敵台(炮樓)、燈樓、護城河等,是明清兩代的海防要塞。水城在港址的選擇、港灣的設計及工程技術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在我國海港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蓬萊閣在丹崖山上,初建於宋嘉祜年間(1057-1064年),明擴建,清重修。閣上存有歷代碑刻二百多塊,著名的有蘇軾「海市詩」碑及石刻楹聯等。

戚繼光牌坊建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為紀念戚繼光祖母和戚繼光父子而立。牌坊有東西兩座,在戚繼光祠南約100米處。東牌坊名「母子節孝坊」,西牌坊名「父子總督坊」。兩坊形制相同,四柱五樓,花崗石仿木構,高9.5米,寬8.3米。牌坊的額枋、屋脊、基座等處均施以雕刻,有線刻、浮雕、透雕等多種手法。圖案有雙龍戲珠、丹鳳朝陽、鳳戲蟠龍、纏枝花卉等,為明代石雕藝術的重要實例。

11大汶口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

大汶口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東大汶河兩岸的寧陽堡頭和泰安大汶口附近。1959年在汶河南岸堡頭村西發掘墓葬一百三十三座,出土遺物包括陶器一千多件,其中有紅、灰、黑、白各色陶器,間有精美的彩陶:石器、骨器及動物骨骼亦甚豐富。考古學界將大汶口遺址文化及與其相類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1947?1978年,又連續進行發掘,出土遺物甚多。大汶口文化從公元前4000年前開始,經歷了大約兩千多年的發展。

12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時代:1888-1895年
地址:山東省威海市

甲午戰爭紀念地位於威海市劉公島,是清朝政府北洋海軍提督署的所在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北洋水師官兵在黃海英勇抗擊日本海軍,「致遠艦」艦長鄧世昌等官兵壯烈犧牲。日軍分海、陸兩路圍攻威海,水師官兵力戰不敵,全軍覆滅。水師提督丁汝昌等殉國於劉公島。紀念地除海軍提督署外,還包括水師學堂、鐵碼頭、船塢、島山諸炮台及丁公祠、丁公府等建築和設施。

13馮玉祥墓
時代:1953年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

馮玉祥墓位於泰安市泰山西麓。馮玉祥是著名的國民黨愛國軍事將領。1948年因輪船失事遇難。該墓系遵其生前意願所建,1953年遷葬於此。墓用泰山花崗岩石建築,坐東朝西,正面嵌馮玉祥銅鑄浮雕像,並刻有郭沫若題「馮玉祥先生之墓」及馮玉祥言志詩--《我》。墓對面是馮玉祥修建的「大眾橋」,東側有馮玉祥為辛亥灤州起義烈士所修築的紀念祠。

14駝山石窟
時代:北周一唐
地址:山東省青州市

駝山石窟位於青州市城西南6公里的駝山上。洞窟五個,龕窟一個,計有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其中第3號窟最大、時代最早、造像最多,為北周時雕鑿。其餘四個洞窟為隋、唐造像,有長安二年(702年)題刻。

15千佛崖造像(包括龍虎塔、九頂塔)
時代:唐一明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

千佛崖位於歷城區柳埠東北白虎山東麓。始鑿於唐武德年間,宋、元、明各代均有開鑿。現存窟龕一百多個,造像二百一十餘尊,題記四十三處,多為唐貞觀、顯慶、文明年號。造像窟龕較大的有五個,保存較完整,造型生動。千佛崖下有神通寺遺址和大、小龍虎塔各一座。塔平面呈方形,大塔的塔基與塔身為唐代石造,塔頂為宋代磚造,四面有門,塔身雕有龍、虎、佛、菩薩、力士、飛天等。神通寺遺址南有唐代九頂塔,磨磚結構,單層八角,頂有小塔九座,造型獨特別致,建造精美。塔後靈鷲山有唐代摩崖造像。

16光岳樓
時代:明
地址:山東省聊城市

光岳樓位於聊城市舊城中部,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經多次修繕。台基為磚石結構,高9米,佔地1238平方米。樓為木構建築,四層五間,高24米,歇山十字脊頂,四面斗拱飛檐,並有迴廊相通,表現了宋元向明清建築過渡的風格。樓內有歷次重修碑記和題詩石刻二十餘方。

17聊城山陝會館
時代:清
地址:山東省聊城市

山陝會館位於聊城市東關古運河西岸。清乾隆八年(1743年)山陝商人集資興建,歷時四年完成,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殿閣堂樓一百六十餘間,系神廟、會館相結合的古建築群。分前後二重:前部有山門、戲樓、鍾鼓樓、爽樓、南北看樓、碑亭等;後部有神殿、春秋樓、游廊、望樓等。前後兩部分簇擁搭配,樓閣相望,布局緊湊。木雕人物、花鳥、獸頭,圖案花式繁多,造型生動,技藝精湛。戲樓內壁還留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1919年在此演出的戲班藝人題壁及京劇、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劇種一百二十多個傳統劇目名稱。

18孟廟及孟府
時代:明一清
地址:山東省鄒縣

孟廟位於鄒縣城南門外,佔地60餘畝。宋宣和三年(1121年)建。據記載,金、元、明、清歷代重修達三十八次之多。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孟廟共有五進院落,建築六十四間。亞聖殿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為廟內主體建築。從承聖門開始,廟內建築布局分中、東、西三路,東西兩路對稱排列,有啟聖殿、孟母殿、致嚴堂、桃主祠等建築。廟內共有碑碣石刻三百五十餘塊。孟府是孟子後裔的宅第,位於孟廟的西側,現存院落六進,殿堂門廡一百四十八間,前為官衙,後為住宅。後院「賜書樓」為明代建築。

19牟氏庄園
時代:清一民國
地址:山東省棲霞縣

牟氏庄園在棲霞縣古鎮都鎮,始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至1945年形成現規模,是較完整的大地主宅院之一。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包括房屋四百八十間、門樓三十個及其他附屬建築。宅院布局為三組六院形式,每組一至三院不等,每院四至六進相間,均呈四合院結構,具有膠東地區民居特色。

20十笏園
時代:明一清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

十笏園位於濰坊市舊城北部,佔地面積約l萬余平方米。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光緒十一年(1885年)丁善寶重修擴建為私人花園。因建築小巧玲瓏,佔地少,被喻為「十個笏板」而得名。園內建有亭、台、樓閣,以迴廊、小橋、過道相通,假山、魚池、奇花、垂柳點綴其中,布局緊湊。主要建築「硯香樓」系明代修建,三開間二層樓,牆壁上嵌有鄭板橋、金農等的書畫碑刻九十方。

21岱廟
時代:宋一清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

岱廟位於泰安市城內泰山南麓,祀「東岳泰山神」而得名,為歷代帝王封禪泰山、舉行大典之地。始建於秦漢,歷代均有增修,為我國宮殿式建築之一。現存建築為宋代以後所建。以主殿天貺殿為中軸,迴廊環繞,鍾鼓樓左右相對。前有仁安門、配天門。後有寢宮三:左為漢柏院(有古柏五株,傳為漢武帝所植),中有御座(皇帝祭祀時起居之所),右有唐槐院、道舍院。雉堞周匝,四隅起角樓,面積9.65萬平方米。原設八門,廟宇黃瓦朱甍,古柏參天,碑碣林立,著名的有「秦二世泰山刻石」,漢「張遷碑」、「衡方碑」,晉「任城太守之妻孫夫人碑」及唐「神寶寺碑」。另有銅亭、鐵塔等。

22崇覺寺鐵塔 』
時代:北宋
地址:山東省濟寧市

鐵塔位於濟寧市內,建於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原為八角七層,鐵殼磚心無頂塔,明萬曆九年(1581年),增建二層和銅頂,高九層,下部為磚砌八角形基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層收分,每層均設塔檐和平座,下施斗。四面辟門,四門設龕並置佛像。鐵塔構件模仿木結構形式鑄制。塔北有大雄殿,東有聲遠樓、漢碑室。室內存放漢碑八塊,其中有孔子見老子畫像石屢見著錄。

23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時代:北魏
地址:山東省掖縣、平度縣

❷ 工人施工挖出唐代古墓,墓主人只是9歲女童,出土了什麼寶貴的文物驚艷世界

有一條舉世無雙的金項鏈,大量的金手鐲和金銀高足杯。這些東西都表明墓的主人是一個身份很高的人,但她才9歲,怎麼會有這么豪華的墓呢?

考古人員在施工隊發現這個古墓之後,就很快趕到了現場,他們挖掘出一個完整的石棺墓。在挖掘古墓時,還有一具完整的石槨,其花紋的雕刻技藝精湛,可以算得上難得的藝術品。石棺的雕刻也十分有意思,可以看出時經過用心的設計而成的。


楊麗華身為李靜訓的外祖母,十分的傷心,把她生前的物品都放進墓中給她陪葬。其中就有很多金銀玉器、瓷器等,還有一條項鏈最引人注目。這條項鏈是由珍珠、雞血石和青金石製成的,不僅材料很好,製作也是無比的精美,可以堪稱絕無僅有的藝術品。

據說這條項鏈是外國工匠製成的,這上面的雕刻手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從這個墓中的物品的價值連城和其精美程度,都可以看出她的親人對她的喜愛和不舍。

❸ 沂南詳情

沂南縣古稱陽都,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誕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祖居地。史載:「陽都,臨沂之上游,英賢輩出,煙水之勝,軼於江南」。全縣總面積1774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980個行政村,90萬人口。縣人民政府駐界湖鎮,郵編:276300。行政區劃代碼:371321。區號:0539。拼音:Yinan Xian。
革命戰爭年代,沂南成為沂蒙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就誕生在沂南古鎮青駝寺。在沂南境內,曾發生過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及九子峰戰斗、大青山戰斗、留田突圍等戰斗,留下了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先烈戰斗的足跡,涌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沂南縣山川秀麗,物華天寶,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9大類36個品種,其中石英砂岩、石灰岩、河砂、「中國藍」花崗岩、白雲岩、螢石、黃金、地熱等為優勢資源。沂、汶、蒙三河六岸平原廣闊,土肥水美,盛產水稻、小麥、花生、黃煙、桑蠶、蘋果、板栗、桃、山楂等農林土特產品。其中蔬菜種植面積40萬畝,是山東省三大蔬菜種植基地之一和全國知名的生態農業大縣。
沂南縣工業基礎雄厚。擁有電子、機械、化工、建材、冶金、輕工、紡織、食品、醫葯、木業等20多個行業,產品近80個系列9000多個花色品種,有30種產品獲國家、省、部優稱號。清華大學、山東大學、洛陽軸承研究所、澳柯瑪集團等許多知名科研院所和大企業集團與縣內企業聯姻。全縣有上市公司2家,11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
沂南縣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良好,區位優勢明顯。境內公路四通八達,京滬、日東、東紅三條高速公路及膠新鐵路從境內穿過,205、206兩條國道縱貫全境。境內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17座。全縣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為18萬線以上,國際電傳、互聯網、移動通訊等各項業務發展迅速。
沂南縣勞動力品牌優勢明顯。沂南人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10多萬勞務大軍常年在外務工經商。「沂蒙鐵軍」保安、「沂蒙紅嫂」家政服務品牌已在全國叫響。今年沂南縣被省外經貿廳確定為全省6個外派勞務基地縣之一。
沂南縣旅遊資源別具特色。這里有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寨漢墓群為代表的文化古跡系列景點,有以彩蒙山和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為代表的自然景觀等旅遊資源。「文韜武略、紅色風情、綠色江南」渾成一體的旅遊格局別具特色。
近年來,沂南縣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實現「奮戰三年過70億,打好基礎翻三番」的目標任務,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全縣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2003年,全縣GDP完成57.4億元,同比增長16.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達2695元,同比增長7.9%。今年以來,全縣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形勢喜人。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沂南人民樹立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正以飽滿的熱情,辛勤的勞動,發揮比較優勢,實施趕超戰略,迎來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自然地理】
縣境南北最大縱距47公里,東西最大橫距54公里,,總面積1774平方公里,山區、丘陵、平原各佔三分之一。
境內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土地肥沃。主要作物有小麥、水稻、花生、黃煙、棉花、蠶桑、桃、板栗等,是我省重要的花生、黃煙、蔬菜、生豬生產基地。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非金屬礦點27處,其中石英砂、花崗石、大理石、石灰岩等質量和儲量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已探明的石英砂儲量有4億噸,遠景儲量30億噸,儲量大,質量優、粒度好、易選易采,為全國質量第一、儲量第二的國家特大型礦區,被國家地礦部門和建材部門確認為全國最大的玻璃原料生產基地。
目前,全縣石英砂加工企業達到50多家,年加工能力達到了260多萬噸。台灣玻璃廠和洛陽玻璃廠在沂南有原料基地。溫泉地熱資源豐富,銅井新旺溝、張庄松山溫泉,日出水800多噸,溫度達75度左右,極具開采價值。金屬礦點58處,沂南金礦為全國十大金礦之一!
【歷史沿革】
沂南縣古稱陽都,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誕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祖居地。史載:「陽都,臨沂之上游,英賢輩出,煙水之勝,軼於江南」!
1939年10月,中共南沂蒙縣委建立,12月建立縣級行政機構,稱南沂蒙聯防辦事處,1940年8月改稱沂南縣。1941年底撤銷,1942年7月復置。
1958年I1月撤銷,1961年8月再置。縣政府駐地界湖鎮。革命戰爭年代,沂南成為沂蒙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就誕生在沂南古鎮青駝寺。
1997年12月26日,撤銷雙堠鄉,設立雙堠鎮(魯政函民字[1997]48號)。
2000年,沂南縣轄15個鎮、13個鄉。總人口869535人,各鄉鎮人口: 界湖鎮 113308 岸堤鎮 37045 孫祖鎮 22006 雙堠鎮 28222 青駝鎮 37193 張庄鎮 44518 磚埠鎮 38118 葛溝鎮 36239 楊家坡鎮 28401 大庄鎮 42454 辛集鎮 25568 蒲汪鎮 31733 湖頭鎮 26688 蘇村鎮 53763 銅井鎮 44686 依汶鄉 22792 朱家裡庄鄉 25409 馬牧池鄉 30240 中高湖鄉 13496 代庄鄉 17479 南石門鄉 12341 高里鄉 19249 河陽鄉 14550 庫溝鄉 27652 大王莊鄉 20621 東張家哨鄉 20025 魯庄鄉 12992 獨樹鄉 2274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銷獨樹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界湖鎮;撤銷河陽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大庄鎮;撤銷高里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青駝鎮;撤銷中高湖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岸堤鎮;撤銷南石門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雙堠鎮;撤銷代庄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孫祖鎮;撤銷庫溝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辛集鎮;撤銷大王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蒲汪鎮;撤銷東張家哨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湖頭鎮;撤銷魯家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銅井鎮;撤銷朱家裡庄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依汶鄉(魯政函民字[2000]91號)。即沂南縣由15個鎮、13個鄉調整為15個鎮、2個鄉:界湖鎮(獨樹鄉)、岸堤鎮(中高湖鄉)、青駝鎮(高里鄉)、張庄鎮、大庄鎮(河陽鄉)、葛溝鎮、湖頭鎮(東張家哨鄉)、辛集鎮(庫溝鄉)、蒲汪鎮(大王莊鄉)、依汶鄉(朱家裡庄鄉)、馬牧池鄉、楊家坡鎮、雙堠鎮(南石門鄉)、孫祖鎮(代庄鄉)、蘇村鎮、銅井鎮(魯家莊鄉)、磚埠鎮。(括弧內的為被撤並的鄉鎮)。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沂南縣撤銷依汶鄉,設立依汶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2年12月31日,轄16個鎮、1個鄉。【風土人情】 舊時,山地脊薄,多種植地瓜、花生、谷、黍等作物,大多一年一收,閑地冬耕歇茬。農諺雲:「割了豆子歇歇地」建國以後,政府倡導提高復種指數。50年代開始改為兩年三收或一年兩收,並推廣間作套種。近幾年有的實行立體種植。
山地多乾旱,農諺有「秋旱如刀刮」之說。舊時天旱,農民有求雨之俗。蒙山就建有「雨王廟」,天旱時,有些居民就上雨王廟燒香求雨。1200年(金承安五年)於蒙山所立的「蒙山祈雨記碑」文中就記述了春天大旱求雨的情景。解放以後,此種迷信陋習已被破除。
風景名勝】
沂蒙母親王換於紀念館

2003年9月19日,沂蒙母親王換於紀念館在她的家鄉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東辛庄隆重舉行開館儀式。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了「沂蒙母親王換於紀念館」館名。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中國共產黨人創建沂蒙根據地的抗日活動中,她數十次出色地完成情報傳送任務;1938年冬,已年過半百的王換於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村婦救會長,艾山鄉副鄉長。由於她對黨的忠誠和積極的工作,是當時著名的沂蒙「四大娘」之一,其家成為著名的抗日堡壘戶。1939年春以後,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山東分局、山東縱隊就經常住在王換於家。同年6月徐向前、朱瑞率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到沂蒙後,也較長時間住在王換於家。
從此,王換於的主要工作就是率全家照顧好領導的生活起居和撫養戰時托兒所的孩子。戰時托兒所最多時達50餘人,王換於因撫養革命後代,她的兩個兒媳婦的奶水大部分用於哺育托兒所孩子,為此王換於有4個孫子、孫女因照顧不周而先後夭折。除此之外,王換於還掩救過一大批八路軍傷病員和抗日幹部,掩藏了許多抗日物資。1940年7月,山東省政府前身--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在該縣青駝寺成立,會議出版的《聯合社會會刊》被王換於精心保存,1978年,年逾九旬的王換於將書完整上交縣有關部門,該書被征調到山東省檔案館,填補了省檔案館檔案資料的一項空白。
為昭示歷史,激勵後人,永葆革命傳統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沂南縣委、縣政府決定建設「沂蒙母親王換於紀念館」。紀念館整理製作展出資料80餘平方米,搜集文物50餘件,總投資達200餘萬元。在此期間,原國家軍委副主席遲浩田親筆題寫了「沂蒙母親王換於紀念館」館名和「沂蒙母親王換於故居」,並親筆書寫了「緬懷沂蒙母親,教育後世子孫」的碑文,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滿懷深情撰寫了《百年老屋賦》;國家審計署和省直機關黨工委還把此地作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諸葛亮故里
諸葛亮故里位於沂南縣磚埠鄉的陽都故城。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81年出生於陽都故城。約公元193年,諸葛亮13歲時隨叔父諸葛玄去豫章,15歲時隨叔父依附劉表,開始了在荊州「躬耕隴畝」的生活,歷時12年。後被劉備請出山,輔佐劉備創建蜀漢政權,成為一代名相,為後人所緬懷。
陽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遺址,城內耕土下1米左右即是漢代文化層,亦發現戰國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殘片隨處可見。故城東面緊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牆,石砌而成,十分堅固。北面是東沂河,河岸上約1500米長的東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縣人民政府投資40萬元人民幣在沂南縣磚埠鄉孫家黃疃修建了「諸葛亮故里紀念館」,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為仿古式建築。
紀念館左側豎立的穿孔漢畫像石碑,是漢代遺物。院內有千年銀杏樹一株,高23米,樹圍3.6米,樹冠覆蓋達360多平方米。紀念館三塊漢畫像石均是諸葛亮故里出土的。大殿高7米,寬9米,長12.4米,建築面積111.6平方米,大殿正中安放著諸葛亮塑像,四周是14幅壁畫,全面反映了諸葛亮一生壯麗輝煌的業績。在沂南縣城西山坡修建了「卧龍公園」(亦稱西山諸葛亮公園),此公園總投資600萬元人民幣,自1992年分兩期建設。
目前,已建成姐妹亭一處,有全國體量最大的諸葛亮銅像一尊,用銅3.5噸,身高7米,總重7000公斤;並建有浮雕,總長50米,共計14幅,每幅5.25平方米。石雕均根據《三國演義》故事雕刻而成,記載著諸葛亮的輝煌戰績。另外,有仿古建築5間,花崗岩石雕戰馬四匹,龜駝碑二尊,碑文刻有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九龍壁面向人民街,總長15.2米,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漢畫像墓博物館
沂南漢墓博物館位於沂南縣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礎上修建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主要向人們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遺物,傳播漢代民族文化。沂南漢墓博物館南北長66.4米,東西寬67.5米,佔地面積4017.2平方米。館內設墓室保護房、文物陳列室等。所有建築外形,集仿古與園林風格於一體,均仿照東漢時期的建築,給人們一種身處其時,身臨其境的體驗。
博物館內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護、聞名遐邇的北寨漢畫像石墓(一號墓),該墓規模宏大,墓室結構復雜,畫像雕刻精美,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現已發現、保存較為完美的,為中外學者高度關注的一座漢畫像石墓。一號墓坐北向南,用280塊預制石材築成,其中畫像石42塊,畫像73幅,畫像面積44.2平方米。墓南北長8.7米,東西寬7.55米,由前中後三個主室,東三個側室,西兩個側室組成,總計為八室。室與室之間都有門直通。整個墓室的構築是由地面、檯子、支柱、牆壁、橫額、中柱、過梁、橫枋、攔角石、蓋頂石等先後順序壘築起來的,建築技術相當先進。墓門高2.74米,由門楣、橫額和東、西、中三個立柱組成。
門的橫額和立柱上均刻有畫像。立柱部分分別刻有伏羲、女媧、東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搗葯等祥瑞圖像。門楣橫額部分則表現出一戰爭場面。前室面闊兩間,進深兩間,從地面到墓頂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頂部是用石條構成幾個方形重疊而上的抹角結構藻井,既美觀又大方。前室畫像內容不少,但主題是祭祀,主要表現了墓主人死後的衷榮,分布於東、南、西三壁橫額上。肅穆虔誠的致祭者或躬立,或跪伏於地,足見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橫額及八角擎天柱上,則刻有大儺驅鬼、伐鼓、擁彗和神靈、祥瑞圖像。
中室高3.12米,面闊兩間,進深兩間,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畫像內容更為豐富,有車馬出行,豐收宴享,樂舞百戲等,主要表現了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和富足逸樂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蒼頡造字、衛姬請罪、堯舜禪讓、荊軻刺秦王、孔子見老子等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並有榜題「蒼頡、齊桓公、衛姬、蘇武」等12處28個漢字,這些畫像生動細膩,令人驚嘆。後室由一個斗拱分隔成兩間,僅有一個側室,很顯然是一帶便池的廁所。拱的式樣同中室一樣,梁拱也是由整塊石頭雕成。分布於後室隔牆上的畫像,主要描寫了墓主人的閨房內的生活,有侍女持奩圖、僕人洗滌圖等。沂南漢墓博物館一號畫像石墓以氣魄雄偉、結構謹嚴見長,表現出漢代建築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它是漢代民間藝術家集體創造的作品,是將兩漢建築藝術、雕刻藝術、繪畫藝術綜合起來而去粗存精,推陳出新的作品。一號墓早年被盜,僅存有少量殘破的陶器和銅鏃,墓主姓名無考。二號墓在一號墓的南面偏東,兩墓相距20米。是東漢晚期較大的磚石墓。除兩個耳室和一個後室的券頂完整外,其餘各室的券頂均不同程度的損壞。由於墓早期被盜,墓券頂磚的丟落,使墓室內積滿淤泥,經精細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復原的陶器、石器、銅器、銀器等80餘件及100多枚銅錢,另有鐵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跡。沂南漢墓博物館大站東側為拓片陳列室,展有一號墓畫像拓片。圖像清晰,資料豐富,給人們參觀以更多便利。院內東側則陳列有從沂南各地收集而來的34塊漢畫像石,內容有:車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獸等。為研究沂南漢代歷史及漢畫像石墓分布情況,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

孔明文化旅遊區
孔明文化旅遊區為山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建設項目,位於沂南縣城西部,規劃區總面積31平方公里,東至卧龍山路,南至團山南側,北至卧龍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區。
中心以卧龍山、北寨村、汶河為主。目前在卧龍山東麓已經建成的有:諸葛亮銅像(1993年落成,高7米,重7噸,底座高3米),體量為世界之最;銅像前兩側各有戰馬雕塑兩尊;諸葛亮豐功偉績大理石浮雕群像,浮雕畫面14幅,組成50米的弧形牆,並有迴音效果;佔地6660平方米的諸葛宗祠以及漢街思古、武侯雙闋、智慧橋、聖賢路、御碑亭等景點。
孟良崮國家級森林公園
孟良崮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沂南縣界湖鎮西25公里的代庄鄉境內,經營總面積近2萬畝,經過30多年來造林、營林,已形成乾果林、防護林構成的萬畝森林規模,主要樹種有松類、刺槐、板栗、赤揚、淡竹、火炬樹、五角楓等。林場林草茂密,怪石林立,是景色優美的森林旅遊勝地。孟良崮森林公園於1992年1月被國家林業部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山東省戰時工作委員會位於沂南縣青駝鎮東。

首家股份制企業:山東沂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該公司前身為縣電子元件廠)
最早的商場:「沂南商場」於1986年4月動工興建,11月竣工,佔地面積9075平方米,有商品房80間。
第一處集體性質的商業機構:」九合成」合作社。1940年春在九區成立,社長劉少雲。
最早的公營商店:1943年10月,南沂蒙建立界湖公營商業總店,下設5處分點。
第一處綜合批發市場:陽都批發市場,於1988年9月1日正式開業,公佔地40畝。
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1992年9月28日,蘇村蔬菜批發市場建成使用,共投資150萬元,佔地4.67萬平方米。
最早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時間:1996年7月24日。
第一位全國優秀班主任:縣第二實驗小學教師李忠培198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
第一個全省高考女「狀元」:磚埠鎮佛謝村薛梅,在1996年高考中,以總分892分的尤異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名。
第一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的沂南歌手:1990年12月15日,縣二中學生褚慶玲在全國第三屆農村青年歌手大選賽上,獲民族唱法優秀獎。
全國諸葛亮學術研討會首次在沂南召開:1994年10月6~8日,全國第八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暨94年沂南經貿洽談會在縣城隆重召開,海內外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共345人參加。
沂南歷史上第一部縣志:《沂南縣志》。該書全面翔實地記述了沂南縣1939~1989年自然與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部地名志:1986年8月12日,《沂南縣地名志》出版。
第一份在沂南創刊的報紙:1940年4月,《新山東報》在南匣石村創刊,楊希文任社長、總編輯。
首次被省政府命名為「公路建設先進縣」的時間:1994年。
最早的書店:1946年,縣政府在依汶村成立青潮書店,為境內最早的書店。
最早的電視機:1972年縣廣播站購進1台16英寸黑白電視機。
最早的縣級報刊:1958年縣宣傳部《戰斗號》創刊。
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紀年畫像石刻:三山溝西漢鳳凰刻石,發現於1980年。
第一座諸葛亮故里紀念館:坐落於磚埠鎮孫家黃疃村,1993年6月3日舉行開館儀式。
全國最大的諸葛亮銅像:坐落與縣城西卧龍公園,高10米,重7噸。
最早的烈士陵園:萬松山烈士陵園,1943年7月由魯中軍區修建,至1944年2月落成。
全省最大的石拱橋:大庄沂河大橋,1958碾月5日施工,歷時9個月竣工。全長150米,共13孔。
第一座居民小區:西山小區,1988年8月15日竣工,當時共8棟樓房,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被列為全省3顆縣級明星之一。
沂南縣首次被列為省政府命名為先進城市:1990年12月30日,沂南縣城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規劃管理先進城市。
第一處水上公園:1991年4月1日,距縣城6公里的丹山子攔河閘諸葛港水上游樂公園開業。
第一處鄉鎮公園:大王莊鄉政府駐地公園。
第一座樓房:縣酒廠酒精生產樓,高6層,石混結構,1973年建成。
最高的樓房:界湖西村綜合服務樓,高12層,1999年建成。
縣城最早的街頭塑像:1985年在原汽車站橋頭綠地建「試新衣」塑像一座。
壽命最長的老人:蘇村鎮賈春增,1996年去世,終年115歲。
第一家國家森林公園:孟良崮森林公園,1992年9月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正式對外開放。

❹ 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盤點哪些出土過珍寶的古墓

向來中國考古專家對古墓的發掘都頗有研究,自古至今考古專家發掘的古墓已數不勝數,出土的文物也不計其數。

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引發了對殷墟的發掘。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它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1899年的一天,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達仁堂中葯鋪購得治療瘧疾的中葯。在其中的龍骨上,他意外地認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這樣被發現了。
龍骨成為值錢的古董之後,商賈為專擅厚利而隱瞞了其真正的出土地點??河南安陽小屯。直到1908年羅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從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對殷墟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科學發掘,其規模和成就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抗戰爆發後,發掘工作被迫中止。1950年起,新中國的考古人員繼續發掘,並於1959年設立了安陽殷墟考古工作站。經過70多年的發掘,佔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殷墟的重大發現中,除甲骨文之外還有大量珍貴墓葬、祭祀坑、車馬坑等。小屯東北地的殷墟中心還保存了宮殿宗廟的遺址。
這些遺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會生活狀況,同時也揭示了當時的文明程度和工藝水平。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該鼎於1939年在安陽武官村挖出,因無法搬運,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於是復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
敦煌:嘆為觀止的藝術寶藏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意外發現。這座掩沒在漫漫黃沙中長達1600餘年的文化藝術寶庫引起了巨大反響。八十多年來,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專門學科。
1900年5月21日,一個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圓在監督僱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號石窟甬道中的積沙時,忽有天炮震響,山裂一縫,奇跡出現了。王道士順手用煙袋鍋向裂縫處敲了幾下,發現裡面竟是空的。
於是,在僱工的挖掘下,一個內藏無數古經、綉畫、文書、法器等無價之寶的藏經洞就這樣重見天日了。藏經洞是莫高窟寺院僧侶在躲避戰亂遷徙他鄉時用來珍藏佛家寶物的。這些僧人既沒回來,新來的僧人也無從得知,於是這批稀世珍寶在石洞里一睡就是近900年。

令人痛心的是,由於王道士的無知和當地官員的腐敗,這批寶物先後遭到俄、英、法、日等國的探險家的數次豪奪,損失極為慘重。藏經洞的發現是重新喚起人們重視敦煌的一個契機。敦煌石窟的重要還在於它保存著為數驚人的雕塑和壁畫。
這些藝術珍品經過從北朝到元代千餘年的雕琢,反映了宗教的文化內容和建築、服飾、舞樂等社會史跡,具有極高的歷史、學術和科學價值,而且,其藝術價值也令人嘆為觀止。
北京人:五十萬年前的祖先
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這一發現為世界人類史寫下了極為重要的一筆。北京西南有一座石灰岩的小山。採石工常常在洞穴和裂隙的砂土中發現化石。
老百姓稱之為龍骨,並將它們賣給中葯鋪。1918年,來華擔任礦政顧問的瑞典人安特生偶然來到龍骨山。1926年,外國學者們證實,安特生等人1923年發掘出的化石中有一顆原始人的牙齒。這一發現震撼了世界科學界,沉睡了50萬年的北京人化石終於被發現了。
1927年,中國地質調查研究所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分別代表中外雙方簽署了系統發掘周口店的協議,經費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許,太陽落山,寒意襲來。在昏暗的燭光下,有人忽然大聲叫了起來:這是什麼?人頭!主持發掘的專家裴文中激動地將其親手取出。

這就是這震驚世界的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周口店的發掘工作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共發現了6個完整及較為完整的頭蓋骨和大量的、包括40多個人類個體的人骨化石。此外,還有大量簡朴的生產工具和用火的遺跡,為研究四、五十萬年前的原始人類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但令人極為痛心的是,所有二、三十年代發現的化石都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中失蹤,至今不知去向,成為不解之謎。化石的失蹤和化石的發現一樣,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定陵:地下宮殿的輝煌
1956年,發掘定陵的工作正式開始,一座神秘輝煌的地下宮殿被打開。得到珍貴文物的同時,考古學界也得到了許多教訓和啟示。1955年10月3日,吳晗等人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長陵。雖有鄭振鐸、夏鼐提出異議,但周恩來還是簽字同意了。
1955年底,長陵發掘委員會成立。但考慮長陵太大,考古隊提議先試掘一小型陵墓以積累經驗。1956年5月19日,定陵發掘鏟下了第一鍬土。發掘從寶城南側一處砌磚塌陷處開始,在打開兩條探溝後,意外發現了一塊上面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小石碑。
這一石碑是定陵建成又土封後,為在皇帝皇後一去世立即找到墓門而留下的指示標記。依石碑所指,第三條探溝挖成。1957年5月,正值發掘工作一周年之際,激動人心的場面出現了。石隧道的盡頭出現了金剛牆。

打開金剛牆,就進入了地下宮殿的第一道大門。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除萬曆帝及其兩個皇後的三具屍骨外,還有袞服、金冠、鳳冠等稀世之寶。但是,豐富的收獲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代價。
在接踵而來的文革風暴中,包括三具屍骨在內的大量珍貴文物被付之一炬。此外,由於當時並不具備處理、保存特殊出土物的條件,加上工作中的失誤,致使一些文物遭到了無法彌補的損失。鄭振鐸、夏鼐於痛心疾首之際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繼續發掘帝陵,並得到了周恩來的批准。就連當初積極吁請發掘的吳晗也對此後悔莫及。
滿城:金縷玉衣、長信宮燈與博山爐

968年,在河北滿城發現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的墓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和錯金博山爐等罕見珍品得以重見天日。河北省保定市西北20公里的滿城縣有一座陵山,自古就被傳為帝王陵墓,當地居民也稱自己的先人是給人看墳的,但沒人知道更多的實情。
1968年,這個古代謎案就在解放軍開山的炮聲中揭開了。5月的一天,施工官兵發現山坡上被炸出了一個大洞。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指派考古所專家與河北文物工作隊立即趕赴現場。
滿城漢墓的發掘過程高潮迭起。考古工作者們驚異地發現,山中竟藏有這樣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和文物寶庫。經考證,墓主是西漢中山國的第一代國王??靖王劉勝。他在位42年,死於公元前113年2月,距今已有2000多年。
劉勝墓發掘完成後,郭沫若又根據西漢墓葬方式認定,在劉勝墓北側不遠處還應有一座其妻的陵墓。果然,就在他所指的地方,考古人員准確地找到了劉勝之妻竇綰的墓地。兩座規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確,文物豐富的墓葬同時出土,已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

更令人振奮的是,在隨葬品中還有幾樣稀世奇珍。兩件首次發現的最完整的金縷玉衣共用去玉片4600餘片,金絲1800克。聞名遐邇的長信宮燈,其宮女雙手執燈的造型優美別致,設計也極為精巧。此外還有一隻華麗精美的錯金博山爐,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和工藝美術方面的高度發展水平。
馬王堆漢墓:帛畫與兩千年的古屍
1971年,修地下戰備醫院挖出了一個震驚中外的馬王堆漢墓。墓中除帛畫、素紗衤單衣等珍品外,還有一具歷經兩千多年、竟保存得栩栩如生的古屍。在湖南省長沙市東郊五里牌外,有一個方圓半里的大土堆。土堆中央醒目地殘留著兩座東西對峙、高約五丈的封土。
相傳為五代時楚王馬殷家的墓地,故名馬王堆。1971年冬天,湖南軍區所屬的一個醫院為修建地下戰備醫院在這里施工。在挖掘的過程中出現了塌方,當挖掘者用鐵棍四處探測時,地下冒出了氣體,使火苗變成了藍色。在場的人當即認定,下面有寶貝。
很快,湖南省博物館決定配合該工程進行發掘,自此拉開了馬王堆的發掘序幕。在馬王堆三個墓坑的數以千計的出土文物中,色彩絢麗、線條流暢、構圖嚴密對稱的T型彩繪帛畫和包羅萬象的竹簡和帛書都相當著名。而長達160厘米、僅重48克的素紗衤單衣更堪稱絕世珍品。

當然,最受世人矚目的還是那具千年不壞的古屍。這具女屍出土時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成,毛發尚在,指、趾紋路清晰,皮下脂肪豐富。注射防腐劑後軟組織尚有彈性,且四肢關節略可轉動。其胃部還殘留著138粒半的甜瓜籽。這是一具不同於木乃伊、干屍和鞣屍的濕屍,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鮮屍體,這在世界古屍記錄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無怪乎到了1972年5月,古屍在湖南省博物館公開展覽時,每天參觀的人數竟多達1萬多,最多時達14000人,連博物館的玻璃大門都被擠破了。
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魚米之鄉
73年6月,建翻水站時意外發現了七千年前的魚米之鄉??河姆渡遺址。從此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國遠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浙江省餘姚縣有一個河姆渡村。
1973年6月,餘姚縣羅江公社為使境內地勢低窪的稻田增產,決定在河姆渡村的北隅建造一個翻水站。當開掘水閘基坑的工程進行到地下3米時,出現了一批罕見的黑色陶片、建築木構件以及大量古動物骨骼。出於高度的文物保護意識,人們立即匯報了有關部門。
在考古工作者試掘三個探方,認定這是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文化層之後,對遺址的搶救性發掘正式開始了。經測算發現,這部分遺址的范圍達4萬多平方米。經過兩期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後認定,遺址由4個不同時期的史前文化堆積而成,最早的一層達7000年之久。

在這片遺址上,出土了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藝術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較好的木構建築遺跡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構水井。而總量達到120噸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遺存更是轟動了世界學術界。此外,河姆渡遺址中還有大量的全國之最和世界之最,比如最早馴養家豬和水牛、最早使用天然塗料??漆等等。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無可爭辯地證明,7000年前的長江流域已有高度發達的文化,它為中國文明的起源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兵馬俑:秦帝國的赫赫武功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縣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高大的武士俑和車馬俑。深埋地下的古代大軍震動了全世界。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在陝西臨潼的驪山北麓,有一座中國第一帝陵??秦始皇陵。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就位於始皇陵園東門大道的北邊。1974年3月,臨潼縣一位普通農民在打機井時意外發現了與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頭、人身和手。縣文化館有關人員聞訊後趕到現場,進行了初步的收集和清理。
此時回鄉探親的新華社記者藺安穩聽說了此事,便內部報道了這一消息。在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和中科院考古所有關專家的視察和批准之後,陝西省組織考古隊開始了發掘。

到1975年上半年,清理1號兵馬俑坑的工作基本結束。1976年4月,1號坑東北側出現了2號坑。5月,又出現3號坑和一個未完成的兵馬俑坑。至今,發掘兵馬俑的工作尚未結束。秦兵馬俑以大、多、真著稱。它們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
三個叢葬坑的兵馬俑以多兵種混合編組,組成了肅穆的大型軍陣。據發掘的結果和鑽探測知,坑內約有8000位武士,600匹戰馬,125輛木質戰車,及各種青銅兵器39000餘件。
在秦陵墓冢西側的一個陪葬坑內,還有2乘銅車馬。專家們指出,陶俑、陶馬原本都是彩俑。1999年,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考古工作者終於得以保住兵馬俑上的色彩,讓其以原本絢麗多彩的面目出現在世界面前。
隨縣編鍾:禮樂文化的見證
1977年9月,湖北隨縣發現一特大墓葬,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候乙墓。遺物中的編鍾等8種、124件樂器轟動世界。這是中國考古和音樂史上的空前大發現。
在湖北省隨縣(現改為隨州市)縣城西北約3公里有一個名叫擂鼓墩的地方。197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空軍後勤某部的一個雷達修理廠在這里為擴建營地廠房而平整山地,施工時在地下發現了膏泥和石板。
1978年3月,省地縣聯合勘查古墓小組認定,這是一座特大古墓,面積達220平方米,木槨規模達190多平方米。這是我國境內首次發現如此大規模的木槨墓,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了整整5倍。這就是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這一古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達7000餘件,包括珍貴的青銅禮器用具、罕見的古代兵器和車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簡。在出土文物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樂器。
它們包括編鍾、編磬、鼓、瑟、琴、笙、排簫和竹笛8種,可謂管樂器、弦樂器和敲擊樂器俱全。其中最為壯觀的就是計65件、重達2500多公斤的青銅編鍾。它規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優美。經試奏證明,其和音、復調和轉調手法的運用已相當成熟。這就推翻了中國的七聲音節從歐洲傳來的傳統說法。
編鍾出土時,依大小和音高的順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鍾架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歷經2400多年至今仍負重矗立,極為堅固。整套編鍾工藝高超,堪稱中國音樂史上的曠世奇觀。
法門寺:佛指舍利的靈光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大量稀世珍寶,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薩等文物舉世無雙。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發現轟動全國。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以北10公里的法門鎮,是我國的著名古剎。原法門寺塔建於601年,為佛舍利塔。
唐代帝王多次開塔迎請舍利,堪稱佛教盛事。唐代法門寺塔為木質,明隆慶年間倒毀,萬曆年間重修為13層八角磚塔,1981年8月因霪雨等原因倒塌。為重建法門寺塔,1987年2月28日至11月30日和1988年4月,考古工作者對其塔基進行了兩次發掘清理。
在此過程中發現了法門寺地宮,並發現了大批稀世的寶物。地宮位於塔基正中,略呈長甲字形。總長21.12米,高1.87米。地宮的出土文物可分為兩類,一類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寶??佛指舍利;另一類則是170餘件為供奉舍利而奉獻的物品(紡織品不算在內)。

這批物品數量大、等級高,集中了一批代表當時最高工藝水的物品。其中可謂舉世無雙的寶物就是捧真身菩薩。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薩像是唐代最後一次迎佛骨的見證,也是迄今為止唯一有皇帝名號的文物。
此外,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十幾件被標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謎。還有大量精美絕倫的紡織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紡織工藝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水平。

❺ 沂南漢墓的文物出土

1954年出土,定名《百戲圖》。此圖從左至右可分為四部分,雜技演出成為主要內容:第一部分是表演「跳丸弄劍」和「載竿」節目的,載竿技巧高超,一人額頂十字長竿,上有三兒倒懸翻轉表演。頂竿者腳下尚有七個圓盤。表演者要瞻上顧下,力量靈巧均達極高水平。第二部分是樂隊,有磬、鍾、建鼓、琴、塤、排簫等多種樂器,共十五人演奏,可見當時之盛況。第三部分是「刀山走索」和「魚龍曼衍」之戲,前者驚險,一人在地下立著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頂倒立,兩端還各有兩人在索上相對表演,一似手揮流星,一似雙手執戟。後者氣魄雄偉,既有魚龍之巨型,又有人扮之大鳥。第四部分是「馬戲」和「鼓車」表演,馬上或作倒立,或耍流星,人歡馬躍,技巧高超;鼓車更是隆隆如聞其聲。這些節目如手技、倒立、走索、頂竿、馬上技藝、車上緣竿等。
2007年4月2日,沂南陽都故城漢墓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考古專家初步斷定,這是一座東漢時期的磚石混合漢畫像石墓。漢墓前室里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漢畫像石,同時出土的還有陶耳杯、五銖錢等文物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陸續發現了鐵鴛鴦席鎮、陶耳杯、五銖錢等文物。在清理前室東西立柱間的墓土時,考古人員發現了陶耳杯,這種狀似現代碟子的東西在漢代是一種酒器。考古人員清理墓土時發現了鐵鴛鴦席鎮。據介紹,漢代沒有凳子、椅子,漢代人是席地而坐的。席是當時的坐具。席在人們起身、落座時常會移動,又容易卷角,席鎮的功用就是在席的四角將席壓住。

❻ 山東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從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滕州市(現棗庄市滕州市)北辛遺址調查中,採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風格不同的陶器,稱之為“北辛類型”。北辛文化主要分布於泰沂山系南、北兩側一帶,包括了除膠東半島以外的山東省大部分地區。 該遺址位於沂水縣許家湖鎮邵家宅村南,東部緊鄰沂河,北、西兩側被丘嶺環繞,屬嶺前沖積平原向河邊台地過渡地段,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保存狀況較好,內涵較為豐富,採集遺物標本以夾砂紅陶、褐陶為主,質地較粗疏,器型有鼎、缽、盆、罐等。根據器型的演變特徵並經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專家鑒定,為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遺存。

❼ 平山中山國古墓群出土了哪些文物

平山中山國古墓群出土的工藝裝飾雕刻品是非常豐富的,除錯金銀鳥獸紋青銅案座、四龍四鳳四鹿糾結的方案座以外,還有俑人持燈、十五連盞燈、青銅犧尊和各種形式的玉雕包括玉人玉佩等,都是藝術性很高的製作。

❽ 山東沂南漢墓墓主人是誰

墓葬畫像石上的紋樣清晰可見、精美無比。

漢畫像石十分豐富 可與北寨漢畫像石媲美

在磚埠古墓葬的發掘清理過程中,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墓葬中畫像石雕刻非常精美,具有很大的藝術、考古價值。

據沂南縣漢墓博物館副館長呂宜樂介紹,考古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墓葬內有大量完整、雕刻技法較為細膩的漢畫像石。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畫像石在內容上包括神話傳說、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

這兩座墓葬的畫像石主要雕刻了一些祥禽瑞獸,以深剔地淺浮雕為主,在畫面細節上,如動物羽毛、眼睛等部位又採用了陰線刻,這與北寨漢墓畫像石以陰線刻為主的雕刻風格有所不同。另外,該處墓葬規模屬於中小型,從被盜後剩餘的隨葬品來看,墓主人身份應該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地主或小官吏;而北寨漢墓屬於大型墓葬,早年又被盜,隨葬品無存,墓主人身份已無法考證。「盡管雕刻手法不盡相同,但兩者的藝術價值、考古價值,甚至經濟價值是可以相媲美的。」

同時,考古人員分析說,北寨漢墓與此次發現的墓葬時代相仿,但畫像石的雕刻手法不同,這也充分說明了,在當年的陽都故城裡,至少有兩派技法不同、師承關系不同的精巧工匠存在。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1號墓的門楣上刻有「雙鳳銜四連璧」紋樣,東側室橫額上刻有「鳥首獸身」紋樣,前室北壁中立柱上層畫像則是「方相士」紋樣,其它的畫像石上也分別雕刻有龍、翼馬、鷺鳥銜魚等祥禽瑞獸,「這些圖案多為象徵吉祥、太平、保佑等祥瑞的含義。漢代人視死如生,他們希望人在去世後能夠早日升仙,這些雕刻不僅象徵吉祥福瑞,更包含了很濃郁的生活氣息,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考古人員表示,在清理完全部墓室後,他們將對墓葬進行最後的繪圖、拍照、拓片等工作。

墓主人與諸葛亮同時代 墓葬保護方式有待論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古墓發現地正北方向1公里左右的地方便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故里,而從考古人員對墓葬年代的分析來看,這兩座墓葬的主人與諸葛亮應該生活在同一時代。如此珍貴的仿生建築,有關部門已經決定對其進行保護,但具體採取原址保護還是異地保護,有待發掘工作全面結束後,由專家進一步論證決定。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古墓向北500米左右的一個村莊里,曾經發現過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歷年來,該遺址已出土了大量陶罐、陶鼎、玉器等珍貴文物;2006年1月,在古墓東側一河之隔的沂河東岸,曾發現了一片唐代墓群……也就是說,在方圓1公里范圍內,涵蓋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秦漢文化、唐代文化等遺址、遺跡。

幾位工作人員感慨地說,「這么小的范圍內,發現如此之多的文化遺跡,真是太難得了。有了北寨漢墓,有了即將開幕的第二屆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再加上這幾處相隔不遠的文化遺跡,對於沂南的旅遊開發、經濟發展一定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