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遺址何時能修好
1. 阿房宮的遺址在哪裡它又是何時建造何時被毀被誰毀的怎麼毀的
秦阿房宮遺址位於三橋鎮南,其范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長安縣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車張村,總面積11平方公里,在現轄域內約7.8平方公里。史載秦惠文王時在此建離宮,宮未成而亡。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再次修建阿房宮,
2. 西安西郊的 阿房宮遺址公園什麼時候開始修建
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策劃方案研討會剛結束,還未有結果。
3. 現在的阿房宮遺址是秦朝的遺址嗎還是後建的 阿房宮被燒了嗎
現在的阿房宮遺址不是秦朝的遺址,現在的阿房宮遺址是後人修建的,阿房宮沒有被燒。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始建於公元前212年。阿房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咸陽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跡。專家認為,這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3)阿房宮遺址何時能修好擴展閱讀: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始皇本紀》中說: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巔建宮閥,又修復道,自阿房宮渡過渭水直達咸陽。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里,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
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秦始皇一生巡迴各宮室,一天住一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漢書·賈山傳》記載阿房宮整個的規模「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著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
可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
4. 秦阿房宮遺址公園什麼時候建設
2012年7月15日,「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策劃方案研討會」在北京召開。25名中外權威專家圍繞「阿房宮遺址公園」的定位、規劃、理念等七大核心環節展開研討,並達成了「將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建成『中國國家統一,華夏民族團結』為主題,全方位述說秦文化及秦代中國歷史風貌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的意見共識。
國家文物局、國際古遺址理事會、陝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有關領導出席會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故宮博物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建築設計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東南大學、西北大學、陝西文化遺產研究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斯洛維尼亞建築研究中心、比利時考古研究中心的25名專家雲集一堂,為阿房宮遺址的保護和阿房宮遺址公園的規劃建設建言獻策。
會上,陝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西安灃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康軍代表灃東新城致辭,他講到阿房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總體思路為:以保護規劃和旅遊策劃為先導,以建設阿房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目標,以政府牽頭,多種經濟主體參與為主導,以「整體規劃、分步建設」為手段,以改善區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質為宗旨,探索大遺址帶動城市發展的新模式,開辟大遺址保護和利用的新路徑,建設西咸新區的國際人文旅遊目的地。同時,康軍提出了灃東新城方面建設阿房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四項基本原則,即將遺址保護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結合,將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將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將弘揚民族精神與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相結合。
與會專家分別圍繞「阿房宮遺址公園的定位」、「阿房宮遺址公園的文化特色」、阿房宮遺址公園的保護與建設原則」、阿房宮遺址公園的文化旅遊策劃與創意」、阿房宮遺址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與經濟分析平衡」、阿房宮遺址公園的文化產業發展」、阿房宮遺址公園的概念規劃國際招標建議」七個方面,進行了專題發言和分組討論。經過充分討論,與會專家達成一致,即:阿房宮遺址公園的規劃建設將以阿房宮遺址的文物保護為核心,以眾多的專業博物館為支撐,以高科技和藝術手法為展示途徑,向世人呈現一個以「中國國家統一,華夏民族團結」為主題,全方位述說秦文化及秦代中國歷史風貌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成為中國又一個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相關鏈接: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是西咸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陝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落實國家《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打造全國內陸型經濟開放開發戰略高地的重要承載區,也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重要城市功能新區。
秦阿房宮,是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是秦朝統一後修建的天下朝宮,是中國國家第一次大統一和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志,歷經2230年的風吹雨打,今日依舊雄風不減,為世人震撼。
千古傳頌的《阿房宮賦》不但使阿房宮盡人皆知,也成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千古謎團之一,對各國文化旅遊者都具有很大吸引力。阿房宮遺址與西周豐鎬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並稱古都西安的四大遺址,是構成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文化地標。
啟動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對於加強文物遺址的保護,提升灃東新城的城市建設,改善周邊市民居住條件,提升區域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秦始皇兼並六國後,秦都咸陽人數激增。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在渭河之南的上林苑中營建阿房宮。70萬刑徒歷經5年日夜勞作,修建完成了前殿的夯土基址和部分建築。但終因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阿房宮並未完全建成。
阿房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考古探明遺址基址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高9-12米,面積約59萬平方米。1992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勘察,確認阿房宮遺址在宮殿類建築中名列世界第一,屬世界奇跡。
5. 秦始皇下令建造的阿房宮用了多久時間才建成
揭開阿房宮遭「焚」之謎
2005年04月21日10:41:14 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煉文
遺址面積 出乎意料
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李毓芳教授來到了阿房宮遺址現場,尋找埋藏在土層中的那座宮殿的蹤跡。調查結果顯示,整個遺址現存面積將近50萬平方米,要想弄清遺址當初的規模,就必須破開土層,直接探察到秦時期的地面。
考古隊員開始用探桿去尋找它原始的邊界,不久探鏟遇到了堅硬的土層,隨之提取上來的是些極其細密的黃土,這是一種經過人工夯築的土質。經過測量,台地的地上部分有10米之高,東西長將近1200米,南北寬400多米。和人們想像中那個大氣磅礴的阿房宮相對照,地基似乎不應該只有這區區半平方公里,原來這個遺址只是當年阿房宮前殿坐落的地方。考古發掘開始向縱深推進,考古人員破開土層去尋找宮殿建築的證據。
焚燒痕跡 未露端倪
至今遺址中還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痕跡,會不會是勘探過的區域碰巧錯過了宮殿被燒的部分?李毓芳認為從自己考古發現的事實來看,或許項羽當年根本沒有點燃阿房宮,這是阿房宮遺址沒有發現火燒痕跡的唯一解釋。
在考古隊發現的阿房宮前殿的土檯子,李毓芳的探鏟接觸到了堅硬的夯土,她發現這是一堵東西向的夯土牆。土牆建在檯子的北沿上,中間寬,兩端窄,牆體最寬處有15米,窄的地方也有6米多,全長近千米。
在發現夯土牆的地方,探方的底部又露出了瓦礫,然而除了少得可憐的一點秦代瓦片,這巨大的台地竟然只是一個平平整整、乾乾凈凈的夯土堆,絲毫沒有宮殿建築的蛛絲馬跡。
考古人員順著夯土台的北沿挖出了一個100米長的探方,把夯土台的邊緣打開了一個剖面。經過清理人們發現,夯土台地基的南面是一個坡道。古時,為了運輸黃土,夯築地基,通常都會修建一條坡道。如果阿房宮前殿已經建完投入使用,沒有道理再留下一條運土坡道。這條不應該出現的坡道,讓李毓芳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宮殿有可能並未修建完畢。
重閱歷史 證實真相
為了印證考古發掘得出的結果,李毓芳再次翻開年代久遠的歷史典籍。當初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宮的時間是公元前212年,但在公元前209年,他就突然病死在了出巡的途中。在這之前,阿房宮和秦始皇陵是同時進行的兩大工程,為了盡快安葬秦始皇,秦二世不得不決定停止阿房宮的工程,搶建秦始皇陵。從秦始皇計劃修建阿房宮那天算起,阿房宮前殿的工程總共歷時不到4年。這座巨大的宮殿,在短短的幾年是很難完成的。
李毓芳從地基的中部採集了一些夯土土樣。顯微鏡下,不僅沒有出現大塊的碳灰顆粒,甚至連植物細胞的蹤跡也少得可憐,土樣檢測的結果再次佐證了考古發現的結論:在阿房宮前殿上除了三面牆以外,沒有任何宮殿建築,阿房宮前殿根本就沒有建成。
6. 誰知道阿房宮遺址重建時間
大概是1993年4月開始重新建的。
7. 阿房宮什麼時候被燒掉
秦阿房宮遺址位於三橋鎮南,其范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長安縣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車張村,總面積11平方公里,在現轄域內約7.8平方公里。史載秦惠文王時在此建離宮,宮未成而亡。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再次修建阿房宮,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繼續修建。秦末項羽入關,付之一炬,化為灰燼。漢代屬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擴建,漢末廢毀。南北朝時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為農田。
以前一般認為楚霸王項羽率領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但《史記·項羽本紀》中只是說「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發現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當代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員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跡。近年,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查阿房宮,勘查超過二十萬平方米,只發現數片燒過的土塊。如果依照史料所載,阿房宮應該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對。考古人員推斷項羽焚燒的是秦咸陽宮,因為咸陽宮遺址發現大片燒過的遺跡。
8. 阿房宮修建時間
阿房宮最早載於司馬遷的《史記》:「(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歷史學家班固也留有關於阿房宮的墨寶。而最為後世崇拜的是唐代詩人杜牧《阿房宮賦》中壯麗的文學想像。阿房宮因此在過去時中存在了2000多年,直到2002年10月,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批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籌建並成立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開始了翻開阿房宮過去時生存狀態的一頁。
阿房宮的尋找方向:「阿城」就是前殿
1961年公布的阿房宮前殿遺址現在仍是一個巨大的夯土台基,當地群眾俗稱之為「郿鄔嶺」。位於今西安市區以西13公里處,渭河以南,與秦都咸陽城隔水相望。經1994年一次大規模調查查清了阿房宮遺址的四至:北到西安市三橋鎮,東至灃惠支渠,南到和平村,西至長安區紀陽寨一帶。在這一區域已探明的重要遺跡主要有阿房宮前殿基址、上天台基址、武警學院內夯土基址(俗稱「磁石門」)、紀陽寨夯土建築基址(俗稱「烽火台」)等。
秦阿房宮遺址為秦都咸陽的上林苑遺址故地。為確定「阿城」就是現在的前殿遺址,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對古文獻進行了一番「知識考古」:
《水經注·河水》載「池水北經鎬京東,秦阿房宮西。」李毓芳認為,這里的「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
彪池位於現在的灃鎬村西,在王寺村西南約二里有餘。雖已歷經滄桑,但是彪池低窪的地勢現在仍能看清;彪池水向北流,恰恰經過一東西向規模宏大的夯土台基的西面,而該處夯土台基就是現認阿房宮前殿遺址。
據當地群眾反映在1949年以後還看到過前殿遺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約1米,且土墚東西兩側有碎瓦片,後被村莊覆蓋。同樣,在台基東部亦存在上述遺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著名秦漢都城考古學家李毓芳分析判定,群眾反映的遺跡現象應為「阿城」的西牆和東牆。因現在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發掘中未發現南牆遺跡,這樣一來,正在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之中的阿房宮前殿遺址就是記載中的「阿城」。
阿房宮的尋找關鍵:前殿有無宮殿
阿房宮考古隊從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前殿遺址已勘探面積35萬平方米,試掘和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基本搞清了阿房宮前殿遺址的范圍及其所屬遺跡的分布,有無宮殿建築成為關鍵。
根據勘探和試掘的資料,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遺址東部長400米、寬426米和西部長70米、寬426米的遺址面被現代村莊所覆蓋。為了了解台基底部結構,考古隊還對台基夯土進行了穿透性的鑽探,發現夯土台基底部基本為平面,只是夯土台基西南部和台基東邊緣原來地勢稍高一些。其土層堆積一般是耕土層、擾土層,然後是夯土台基夯土,或漢代、或漢代至宋代的堆積。
阿房宮前殿的輪廓非常重要,但人們更關心其頂部的遺存堆積中是否有秦代宮殿的信息,這對尋找阿房宮——世人心目中的恢弘建築組群,具有成敗攸關的信心指示。但是在排除法下,考古學家們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他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前殿遺址台基頂部的秦代遺存僅僅限於前殿北牆遺跡及其頂部建築倒塌的堆積物,也就是說,阿房宮前殿可以說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築,沒有宮殿建築。
有專家對文獻中阿房宮的建築時間進行了一番計算,發現阿房宮的修建時間前後最多為4年。這從當時的生產、運輸工具和規劃設計的工作量來看,4年裡能把阿房宮前殿的巨大夯土台基建成就已實屬不易。
現在能說阿房宮不存在嗎?對於記者的提問,李毓芳認為下結論尚早,「要搞清阿房宮的范圍到底有多大,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科學結論要建立在全部事實之上。」
9. 阿房宮修建了多久
因為阿房宮是否建成有存在很大爭議,有專家計算是4年。
以下是具體資料:
當21世紀考古學家們以科學的眼光審視婦孺皆知的阿房宮遺址時,結論讓人驚詫:阿房宮前殿沒有被焚燒,阿房宮前殿甚至根本沒有建成。
人們不禁要問:傳說中的瑰麗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
阿房宮的生存狀態:兩千多年的過去時
熟悉了朦朧煙火中的阿房宮,深諳於詩賦中的阿房宮,已成為2000多年來國人對於美好事物的人文宣洩。但2003年至2004年阿房宮遺址的科學考古工作,卻讓世人體會到了阿房宮的真實生存狀態:紙張、遺存、甚至想像式的,皆是過去時的存在。
阿房宮最早載於司馬遷的《史記》:「(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歷史學家班固也留有關於阿房宮的墨寶。而最為後世崇拜的是唐代詩人杜牧《阿房宮賦》中壯麗的文學想像。阿房宮因此在過去時中存在了2000多年,直到2002年10月,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批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籌建並成立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開始了翻開阿房宮過去時生存狀態的一頁。
阿房宮的尋找方向:「阿城」就是前殿
1961年公布的阿房宮前殿遺址現在仍是一個巨大的夯土台基,當地群眾俗稱之為「郿鄔嶺」。位於今西安市區以西13公里處,渭河以南,與秦都咸陽城隔水相望。經1994年一次大規模調查查清了阿房宮遺址的四至:北到西安市三橋鎮,東至灃惠支渠,南到和平村,西至長安區紀陽寨一帶。在這一區域已探明的重要遺跡主要有阿房宮前殿基址、上天台基址、武警學院內夯土基址(俗稱「磁石門」)、紀陽寨夯土建築基址(俗稱「烽火台」)等。
秦阿房宮遺址為秦都咸陽的上林苑遺址故地。為確定「阿城」就是現在的前殿遺址,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對古文獻進行了一番「知識考古」:
《水經注·河水》載「池水北經鎬京東,秦阿房宮西。」李毓芳認為,這里的「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
彪池位於現在的灃鎬村西,在王寺村西南約二里有餘。雖已歷經滄桑,但是彪池低窪的地勢現在仍能看清;彪池水向北流,恰恰經過一東西向規模宏大的夯土台基的西面,而該處夯土台基就是現認阿房宮前殿遺址。
據當地群眾反映在1949年以後還看到過前殿遺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約1米,且土墚東西兩側有碎瓦片,後被村莊覆蓋。同樣,在台基東部亦存在上述遺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著名秦漢都城考古學家李毓芳分析判定,群眾反映的遺跡現象應為「阿城」的西牆和東牆。因現在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發掘中未發現南牆遺跡,這樣一來,正在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之中的阿房宮前殿遺址就是記載中的「阿城」。
阿房宮的尋找關鍵:前殿有無宮殿
阿房宮考古隊從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前殿遺址已勘探面積35萬平方米,試掘和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基本搞清了阿房宮前殿遺址的范圍及其所屬遺跡的分布,有無宮殿建築成為關鍵。
根據勘探和試掘的資料,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遺址東部長400米、寬426米和西部長70米、寬426米的遺址面被現代村莊所覆蓋。為了了解台基底部結構,考古隊還對台基夯土進行了穿透性的鑽探,發現夯土台基底部基本為平面,只是夯土台基西南部和台基東邊緣原來地勢稍高一些。其土層堆積一般是耕土層、擾土層,然後是夯土台基夯土,或漢代、或漢代至宋代的堆積。
阿房宮前殿的輪廓非常重要,但人們更關心其頂部的遺存堆積中是否有秦代宮殿的信息,這對尋找阿房宮——世人心目中的恢弘建築組群,具有成敗攸關的信心指示。但是在排除法下,考古學家們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他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前殿遺址台基頂部的秦代遺存僅僅限於前殿北牆遺跡及其頂部建築倒塌的堆積物,也就是說,阿房宮前殿可以說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築,沒有宮殿建築。
有專家對文獻中阿房宮的建築時間進行了一番計算,發現阿房宮的修建時間前後最多為4年。這從當時的生產、運輸工具和規劃設計的工作量來看,4年裡能把阿房宮前殿的巨大夯土台基建成就已實屬不易。
現在能說阿房宮不存在嗎?對於記者的提問,李毓芳認為下結論尚早,「要搞清阿房宮的范圍到底有多大,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科學結論要建立在全部事實之上。」
10. 秦王朝阿房宮從何時開始修建
秦王朝的宮殿阿房宮遺址,位於西安市西郊約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是秦王朝的宮殿。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他命人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
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阿房宮。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寫道: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可見阿房宮在當時的確是非常宏大的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