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游記
㈠ 賞析小石城山記
作者先詳細描繪了小石城山的形狀、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贊嘆山石內樹木的疏密仰伏,好像容高明者有意設計、布置的,然後自然轉入關於「造物主之有無」這一重大哲學命題的議論。作者用欲擒先縱的筆法,批判了唯心主義的天命論,發泄了自己屈遭貶謫,橫受壓抑的不平。這段議論捭闔起伏,情理畢現。 參加革新集團被貶。
㈡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 」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山水游記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 永州八記」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山水游記,書寫胸中憤郁的散文.實際上柳宗元寫的山水記中還有一記,即《游黃溪記》.由於前八記遺址在永州城郊,歷代文人尋勝較多,故稱《永州八記》.
西山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內東山法華寺.對河就是西山.柳宗元過河游覽後寫了《始得西山宴遊記》這篇游記.西山,指瀟水西岸南自朝陽岩起,北接黃茅嶺,長亘數里起伏的山丘,即現今的糧子嶺一帶.
鈷姆潭
《鈷姆潭記》寫於游西山後幾天.鈷姆潭,在永州市芝山區河西柳子街柳子廟右側愚溪西北面.古代稱熨斗為鈷姆,鈷姆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頭,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
鈷姆潭西小丘
《鈷姆潭西小丘記》寫於游西山後八日.西小丘,在柳子街至芝山區河西人民醫院公路下側,愚溪旁.早已成為居民住宅.沿溪一帶尚有竹叢,竹叢下有許多石頭如齒狀互相推擠,倒映水中,當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馬之飲於溪」了.
小石潭
小石潭,愚溪旁,下游興建水電站後,水位提高,雖是清瑩澄沏,但舊址已被淹沒,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寫的「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為保護文化遺產,炸掉水壩,還小石潭「全石以為底」的原貌.
袁家渴
出永州市芝山區南門約五華里,在南津渡對面有個沙溝灣村,村前「澄塘淺渚」,水闊洲重,以關刀洲最大,長約100米,寬20餘米,洲旁有奇形怪狀的石島.柳宗元文中的袁家渴(音he)即此地.
石渠
《石渠記》寫於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後.從袁家渴沿瀟水而上,約半華里有一條小溪,溪口上去不遠有一座石拱橋,橋下為農家浣洗處,柳宗元寫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墜小潭」當是石渠舊址.
石澗
從石渠沿瀟水而下約一華里,翻過一座土山,就到了澗子邊楊家.村子北面有一條小溪,從村前田洞中間流經村旁,穿石拱橋,入瀟水,這就是柳宗元所說的「石澗」.
小石城山
《小石城山記》寫於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這是九記中的最後一篇.小石城山在芝山愚溪之北,過東風大橋到朝陽鄉,沿著往北的山路而上,約一華里就到小石城山.明代在山腰修了一座「芝山庵」,因此又名芝山.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㈢ 石頭城游記400字以上作文
五一長假,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石頭城。
在石頭城下了火車,我一看,還以為自己到了原版始時代呢。權房子,車子,垃圾箱,欄桿------都是石頭做的,就連居民也長的那麽結實,好象一塊塊大石碑。
坐了一天的火車,我們都累了。來到賓館,我扔下包就往床上倒,想好好的休息一下。「哎喲!『伴著一聲慘叫,我跳了起來。掀開床單一看,哎,那麽硬的石頭床,能不磕的慌嗎?
我們一家去吃快餐,要了3個餐包。可服務員卻給我3塊石頭,難道石頭城的的食物都是石頭做的?這下我們可要餓肚子了,正發慌呢,只見服務員拿了一個錘,砰砰砰把石頭砸開!露出了裡面的餐包。原來石頭只是包裝袋呀!
你們以為我寫這篇作文很輕松吧??我寫的痛苦死了!因為石頭城沒紙,所以只能用刀把作文刻在石頭上,我的手都快麻了-----
㈣ 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小石抄城山記
〔唐〕柳宗元
【題解】本襲文是「永州八記」中的最後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寫小石城山的奇異景色,後半段借景抒情,以佳勝之地被埋沒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經邦濟世之才卻橫遭斥逐,蟄居蠻荒,英雄無用武之地。字里行間,隱隱含有對當時最高統治者昏瞶不明的強烈譏刺。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1〕。其上為睥睨梁
㈤ 小石城山記 原文 翻譯 賞析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譯文: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牆和棟梁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洞象門。從洞往裡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有卧有立,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造物者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造物者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麼造物者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鍾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㈥ 小石潭游記60字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回洌。全石以為底答,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㈦ 仿照小石潭記寫一篇游記 白話文的 名勝古跡的 跪求啊啊啊啊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坻.嶼.堪.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碧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任何依靠。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魚兒獃獃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凄清很少有人來。使人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寂靜而且幽深,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㈧ <小石潭記>的游記
宛如夢境,我竟然來到了柳宗元筆下那如詩如畫的小石潭邊。輕輕地坐在岸邊的草地上,呼吸著清淡的水香 .醉人的竹香和芬芳的泥土氣息,看著四周遍布無隙的竹林,與剛剛因為前來時所開辟出的那條小道;抬起頭,放眼望去--遠遠近近,前前後後,漫山遍野,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醉人養神的翠竹林。
高低錯落,布滿了整個山丘,那綠油油的竹林,就彷彿是綠色的浪濤正源源不斷地向我涌來。竹林中沒有小動物的奔跑,也沒有鳥兒的鳴叫,寂靜無聲,坐在草地上並緩緩地躺下來,曬著那暖暖地陽光,就像身臨仙境,十分愜意。
在這神仙般的享受中,我靜靜地躺著。過了一會兒,我想起了身旁的小石潭,只顧看那醉人的竹林了,居然淡忘了小石潭這一奇景的存在。猛地坐起來,目光立刻轉向了小石潭的方向,果真如柳宗元筆下所寫的一樣:「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潭水清澈透明,好似空氣一般不存在,那由全石覆蓋的潭底,泥土、石塊清晰可辨。有幾顆石子都可以清楚的數出來,一條條小草魚漂浮在空中,輕輕地一擺尾巴,便迅速向前方飛去。如果不是這一條條「漂浮」的小魚們驗證了水的存在,人的第一眼看過去一定會認為這只是一個乾涸的小溝。如果是個膽小如鼠的人看到 這水中的景象,說不定還會被飛翔的小魚嚇一跳呢!
從草地上坐起來,我感到全身都是那麼舒暢,就好像有種重生了的感覺,以致全身的每一個角落裡都充滿了力量。從地上撿起了一根折斷了的竹枝,向空中一揮,竹枝上的竹葉立刻相互摩擦,發出了「沙沙沙、沙沙沙……」地聲音。這時候,一陣微風尾隨著我揮舞的竹枝而至。頓時「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連綿不斷的、優美的自然旋律一波接著一波得飄揚到耳中,這優美的自然旋律在空中旋轉著、飄盪著,直侵人心脾,讓我整個人都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
風停了,可是我還深深地沉浸在其中「滴答、滴答……」,一陣滴水聲把我從沉浸中喚醒,幾條小魚把頭探出水面,正「吧嗒、吧嗒」的拍著水面,晶瑩的小眼睛向我看著。我把竹枝放在水面上輕輕地拂過,水面上立刻捲起一道道波紋向著岸邊盪漾。一邊的翠竹上突然落下一片竹葉,如同跳水運動員一樣在空中翻滾著、旋轉著、然後以一個完美的動作無聲的落在水面上,沒有濺起一點水花。「完美、加100分」我禁不住脫口而出。這片小小的竹葉,如同一葉孤舟,在浩渺的大海中劈風斬浪、勇往直前,不一會兒,隨著波紋的擴散,竹葉被沖上了岸。好像在海上被困了許久的漁船終於回到了岸邊回到了家鄉。
「叮鈴、叮鈴……」突然聽到鬧鈴的響聲,我猛然睜開了眼睛,發現自己正躺在床上,環顧四周,正是自己的房間,伸手按下鬧鍾。回想著夢中的一切,禁不住低語「原來夢也可以如此美妙啊!」
㈨ 《小石城游記》的寫作目的
作者先詳細描繪了小石城山的形狀、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贊嘆山石樹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設計、布置的,然後自然轉入關於「造物主之有無」這一重大哲學命題的議論。作者用欲擒先縱的筆法,批判了唯心主義的天命論,發泄了自己屈遭貶謫,橫受壓抑的不平。
㈩ 小石潭記改編成的游記應該怎麼寫呀謝謝了
可以採用第一人稱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