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寧遺址
A. 構造形跡遺跡
三清山地質公園具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和漫長的地質歷史,經歷了晉寧運動、加里東運動、海西—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這些地質構造運動留下了類型多樣、尺度不同、特徵各異的構造形跡。它們既是地殼形變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地學科普旅遊的重要素材,也是三清花崗岩成山成景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類型有褶皺(圖版Ⅱ之1、2)、逆沖推覆構造、斷裂和節理等。斷裂和節理構造將作為控景因素在第六章進行詳細論述。
(1)褶皺構造:在區內常見由新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層組成的褶皺構造,不同尺度的褶皺形態典型、出露良好,軸向總體為北東—南西向,分布於區內的北西和北東部,屬於侏羅山式褶皺,由南華系—志留系沉積蓋層組成。侏羅系地層不整合覆蓋於褶皺構造之上,推測可能為印支期褶皺(尹國勝等,2007)。主要有黃土嶺復式背斜和華眉山向斜。
——黃土嶺復式背斜:屬於區域內黃土嶺-開化復式背斜的一部分,因位於黃土嶺一帶而得名。三清山地質公園正處於復式背斜的核部,其核部由南華系組成,翼部為震旦系和奧陶系地層。復式背斜以主背斜為主,發育有系列區域性次級背斜或向斜構造,在公園北西部延伸約15km。其軸線走向為北東向,褶皺向北東傾伏、向南西展布。軸面近90°,呈直立狀,兩翼產狀不一致,北西翼產狀較陡,約330°∠60°,而南東翼產狀較緩,約135°∠50°。南東翼廣泛出露,可見次級褶皺構造。
——華眉山向斜:分布於公園的北東部,核部由下奧陶統地層,翼部由下寒武統地層組成。其軸向北東-南西向,在區域上從北東端延伸至南西端,軸線走向約70°,北西翼傾角比南東翼傾角略大,北西翼的產狀為330°∠50°,南東翼的產狀為110°∠40°。
(2)逆沖推覆構造:在區內玉山縣的一個晚白堊世盆地邊緣,新鮮工程面揭露了一個「兒子背老子」的反常地層疊覆現象,即侏羅系地層推覆在下白堊統紅色砂礫岩之上,這是一個典型的推覆構造遺跡景觀。說明地質公園南側的信江盆地,在中生代末萎縮消亡,在新生代早期即古近紀由於受到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影響,區域地殼不僅發生升降活動,也發生擠壓、走滑及盆地邊緣的逆沖推覆活動。
B. 在哪裡有介紹雲南歷史遺跡的啊
元謀人
元謀人遺址位於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1965年5月1日,地質工作者錢方、蒲慶余等一行在大那烏村北從事第四紀地質考察時,偶然發現兩顆呈淺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齒化石,為一左一右的上內側門齒。經研究分析,同屬一個男性成年人個體,形態特徵與「北京猿人」相似,但較粗壯,具有明顯的原始性狀。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用古地磁測定,生存年代距今約170±10萬年, 為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它早於「藍田人」,「北京人」等猿人,從而把中國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元謀人遺址還出土了7件石器,在地表採集到10件石器,均為刮削器。在化石層出土了大量的碳屑和兩件燒骨,這表明元謀人在當時已學會用火了,元謀人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在遺址中還找到一些有明顯人工痕跡的動物骨片,說明當時已會製造骨器和簡單的工具了。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 進了教科書。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沙壁畫
白沙位於麗江城北約10公里,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為納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顯其富有,所有他大營宮室,建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建築群。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和大定閣等廟宇均為該時期所建。 中所藏的明代壁畫,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寶積宮現存壁畫558幅,是麗江壁畫收藏最多的地方。壁畫融漢、藏、納西文化為一體,眾教合一,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白沙壁畫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並蓄,獨樹一幟。繪畫布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准確,人物形象逼真,明顯吸取了東巴畫粗獷、色彩對比強烈、線條均勻、筆法洗煉等特點。麗江壁畫中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對飛跑的駿馬、盛開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鳥草蟲等自然風光都有描繪,這些畫都明顯展示了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畫中描繪的宗教人物,以宗教為折光,融入了畫師們的美學思想,或隱或現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清歷時期的300多年的時間里陸續繪制完成的。當時的土知府木旺聘請了以馬嘯天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另外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弟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制工作。
白沙壁畫以其別具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著國內外遊客,每天到此觀光游覽者絡繹不絕。
滇越鐵路
滇越鐵路是雲南省的第一條鐵路,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米軌"鐵路之一,原是法國殖民當局根據不平等條約修建的。這條鐵路因為起於原法屬殖民地越南的海防,經老街邊中越邊界,進人雲南,自河口北伸到昆明,故稱滇越鐵路,現河口至昆明段已改稱昆河鐵路。
從19世紀幻年代開掙,英法殖民者便侵人東南亞及我國的雲南省,互相角逐。法國自人侵以後,步步緊逼,意欲控制雲南,變雲南為其殖民地。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國通過中法戰爭,與清政府締結《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取得不對越南的"保護權"及在我國西南諸省通商和修築鐵路權。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法國借口在"三國干涉(日本)還遼"中有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法續議界務商務專條》,取得將越南鐵路展修人中國境內的修築權。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中法簽訂《中法會訂滇越鐵路章程》,隨即法國派人踏勘路線,繪制藍圖,並正式成立滇越鐵路法國公司。
滇越鐵路從越南海防到老街,稱"越段",從我國雲南省河口至昆明,稱"滇段"。自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興工,先築成越段。而滇段,法國人原擬將雲南繁榮的城鎮與人口密集的農村連成一線,勘定了經河口、新街、新現、(今屬屏邊)、雞街(今屬蒙自)、建水、館驛(今屬建水)、通海、玉溪、晉寧、晉城(今屬晉寧)、呈貢而達昆明的西線,但因沿線人民的強烈反對,所以放棄平壩地區而改走山路,改為下段由河口經蒙自碧色寨至開遠;中段由開遠沿南盤江北上,經華寧盤溪至宜良;上段由宜良經呈貢抵昆明,即東線。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法國政府批准東線規劃,於次年正式開工,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4月15日通車至碧色寨,次年4月1日全線通車。
滇越鐵路軌距為1米,全長855公里,其中越段長389公里,滇段長仍6公里,全線建築費用近1.59億法郎,比我國軌距1.6米的鐵路建築費高約l倍,足見工程之浩大。在鐵路修築過程中,法國殖民者對中國築路工人進行了極其野蠻的奴役、壓迫。僅在滇段修築過程中,除役使雲南各族人民外,還從河北、山東、廣東、廣西、福建、四川、浙江等省招募大量民工,前後7年間,總數不下二三十萬,而被虐待折磨致死者近8萬人。正是:"血染南溪河,屍鋪滇越路。千山遍白骨,萬壑血淚流。"
中國人民用血汗築成的滇越鐵路,卻成了法國殖民者的掠奪工具,給雲南人民帶來了災難。法國殖民者憑借這條鐵路,控制了雲南的交通,掌握了錫商的命運,操縱了雲南的金融,支配了雲南的郵政和電訊。法國人柏頓在考察雲南後曾說:"滇越鐵路不獨雲南全省商務為法人所掌握,而雲南政府也在巴黎政府掌握之中"。滇越鐵路成為"插在雲南的大吸血管",吮吸著雲南人民的膏血。它是殖民者侵略、掠奪雲南人民的歷史見證。直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接管了滇越鐵路滇段,它才成為加強沿線各地區、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動脈。
現在,滇越鐵路沿線還保留著許多與之相聯系的舊跡,如碧色寨車站、河口郵政局舊址、河口海關舊址、蒙自租界舊址等。
碧色寨車站是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的交匯點,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現存滇越、個碧石兩線站台。站房、倉庫、車庫等。車站周圍尚存歌臚士酒店、海關倉庫、大通公司等建築。碧色寨車站是我國最早的鐵路車站之一,對研究我國鐵路發展史有著重要價值,198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口郵政舊址和海關舊址部位於河口縣城。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建寄信局,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改辦郵政局,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建蓋郵政大樓,總面積為2941平方米,房屋佔地2457平方米,由義大利人巴斯桂林承包工程。郵政大樓為2層,青石青磚砌成,堅實牢固。河口郵電局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郵電局之一。
茶馬古道
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葯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瑪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駝峰航線,那是運送戰爭物資的。而大後方民用物資的運輸,則主要是通過這條國際間的「茶馬古道」進行的。可以說,「茶馬古道」為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滄源崖畫
滄源崖畫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崖畫之一,產生於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發現崖畫地點11處,分布於滄源縣的勐來鄉、丁來鄉、滿坎鄉、和平鄉和耿馬縣的芒光鄉等地,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灰色的石灰岩石壁上畫有赭紅色的畫圖,當地的佤族人稱為"染典姆",意為岩石上的畫。崖畫各地點的畫面距地面高2~10米左右,畫面積長1~30米不等,畫幅小者為數個零散圖形組成,大者圖像數以百個,動物187個,房屋25座,道路13條,各種表意符號35個;還有樹木、舟船太陽、雲朵、山巒、大地等圖袋子像。人物圖形的描繪,均守正百律,以單色勒和單線加平塗,省卻五官等細部剪影式手法繪制,通過變化多端的四肢表現人物所從事各種活動。這些圖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內容,其中有狩獵、放牧、舞蹈、歸家、娛樂等內容,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先民們生產、生活的各種場面。
滄源崖畫會隨日照時間、天氣陰晴、干濕冷暖等因素不斷地變幻色彩,當地佤族和傣族人說它是"一日三變,早紅午淡,晚變紫。"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軍講武堂
在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中,雲南陸軍懷著熾熱的愛國熱忱,不畏犧牲,勇敢戰斗,屢建戰功,為推翻清王朝,反對袁世凱復辟帝製作出了貢獻,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而滇軍的成長,又與雲南陸軍講武堂分不開。
雲南陸軍講武堂,原系清王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對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設立的一所軍事學校,既輪訓在職軍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畢業後任中下級軍官。由於該校教職員多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很多人在日本學習時就是傾向革命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會員。他們採取多種方式,在學生中傳播革命概要,有以滇越鐵路為例帝國主義對華的侵略。同時,又抓緊學生的軍事訓練,讓他們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均有提高。使學校成為培養革命力量的重要據點,團結雲南革命力量的核心。重九起義和護國戰爭中,不僅講武堂的教職員成了核心人物,講武堂的學生,亦成了中堅力量。
雲南陸軍講武堂,從1909年開辦,至1928年結束,共招收學生19批,分步、騎、炮、工四科,第15期還有歸國華僑和朝鮮、越南的留學生,歷屆畢業生中,有些後來成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將領,如第3期特別班的朱行,第15期的葉劍英等。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在今省農展館、省圖書館一帶。現存講武堂的主要建築,是一院規模宏大的中國傳統的走馬轉角樓式的土、木、石建築,呈正方形,東、西、南、北樓各約長120米,寬10米,對稱銜接,渾然一體,四角有拱形門洞可出人。南北樓為學員宿舍,南樓中部突起,為閱操樓。今農展館一片,是當時的閱兵集會場地。東樓是辦公的地方,西樓是上課的教室。大樓西北面的平房,是當時的禮堂。解放後,這座建築經多次修繕,保存較為完好。最近,人民政府決定將講武堂舊址改建為昆明市青少年宮。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一個青少年服務的科技、文藝、體育、教育園地,為培養青少年貢獻力量。
爨龍顏碑
爨龍顏碑位於陸良縣城東南14千米的薛官堡,碑存斗閣寺大殿內。此碑是寧州刺史爨龍顏的墓碑,又稱大爨碑,立於458年。碑高3.38米。碑文共905字。碑額呈半圓形,上部浮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下部正中穿孔,左右刻日、月,日中刻俊鳥(三足鳥);月中有蟾蜍。中題"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
爨龍顏為當時雄踞雲南東北部爨氏首領,世襲本地官職。碑文追傷痛爨氏淵源及本人的生平事跡,可補正史之不足。碑文為爨道慶所作。清道光年間雲貴總督阮元於陸良貞元堡發現,命知州張浩建亭保護,並題跋。
碑文書法氣魄雄渾,筆力遒勁,是隸書至楷書過渡的曲型,被歷代書法家推崇。為第一批全國衙點文物保護單位。
C. 中國近代史上與昆明有關的歷史遺址有些什麼
1,昆明朱德舊居紀念館
昆明朱德舊居紀念館位於昆明市中心原朱德舊居「潔園」,2015年,雲南省啟動修繕工作,把朱德舊居建成發揚和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優良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抗戰勝利紀念堂
抗戰勝利紀念堂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光華街北。原清代雲貴總督署,辛亥(1911年)革命後的省立優級師范學校雲瑞中學舊址。1945年7月地方政府計劃建為雲瑞公園內紀念龍雲(字志舟)功績的志舟堂。
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老城北門街。舊址內有聞一多篆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馮友蘭撰碑文,詳載日本帝國主義自清光緒年甲午(1894年)以來,特別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大舉入侵,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迫於形勢南遷至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理、工、文、法、商、師范等學院。
4,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位於昆明市翠湖西承華圃。創辦於1909年,至1928年共辦19期,畢業學員達4000餘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騎、炮、工四個兵種。
5,聞一多在雲南昆明殉難處碑
聞一多在雲南昆明殉難處碑,在雲南昆明市區錢局街西倉坡,原雲南西南聯大宿舍大門附近。今立柱碑一方,上書「聞一多烈士殉難處」,周圍石欄鐵鏈,植有花木,肅穆莊重。
D. 廣西有什麼著名的歷史遺址
金田起義遺址
鎮南關大捷遺址
百色起義紀念館
友誼關和鎮南關在憑祥市
E. 昆明晉寧有哪些旅遊景點
盤龍寺
梅樹村自然保護區
夕陽恐龍化石景區
盤龍寺,位於滇池東岸盤龍山,距晉城鎮東南3公里,距昆明市
石寨山古墓群
村西面,距滇池水岸約1000米。遺址面積約5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30~100厘米。1955年3月雲南省博物館局部試掘,出土磨製石器6件,另有骨錐、蚌刀、陶紡輪等及一個灶台遺跡和1具仰身屈肢葬骨架。陶器多為碎片,有泥質紅陶,夾沙紅陶及夾沙灰陶,器形有盆、罐、圈足器等。
大河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中和鄉大河村與海埂村之間,距滇池約1000米,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0米。遺址斷面層次結構清楚,從上而下,耕土層厚20厘米,擾亂層厚25厘米,文化層厚2米多。
河泊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滇池東岸,東距石寨山500米,在河泊所村西南角,為螺螄殼堆積而成的小山丘,當地群眾稱「螺螄山」,文化層厚約8米。文化遺物有陶碗,缽、罐、碟等。成形的較少,碎片較多,以手制的泥質紅陶為主。
小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滇池東南岸邊,西距上蒜鄉牛戀村約200米,山勢緩平,長250米,寬150米,高6米。遺址發現器物與石寨山近似。
後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昆陽鎮東南2000米後村西面,面積約400平方米,大部已被民房覆蓋,現存部分約50平方米。1987年縣文物工作人員實地調查時採集到實物螺螄殼3件,陶片10件,可辨器物有碗、罐等。
象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晉城東象山「象鼻」下部坡地,面積約800平方米,斷面可見耕作層下有褐色文化層,厚80厘米,螺殼中雜有少量灰褐色無紋陶片。
渠西里小團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中和鄉渠西里村西50米的小團山,北距滇池1500米,是稻田中突起的小土丘,面積4386平方米。文化層厚55~60厘米,螺殼層中雜有少量手制泥質紅陶和輪制夾沙灰陶片。
古城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新街鄉東3000米處,北距滇池4000米,面積約14000平方米,大部已被民房建築覆蓋。據斷面觀察,文化層厚4米,除大量螺殼堆積外,有輪制夾沙灰陶,夾紗黑陶及夾沙紅陶碎片,器物有盤、碗、圈足器等。
天生壩洞遺址。位於夕陽鄉小綠溪村東北1公里的石灰岩山洞。1992年調查,在進洞口約10米處的文化堆積層中,發現打制石片6件,石核3件,有使用痕跡的石杵1件,哺乳動物骨質10件。洞內還發現粗糙的泥質紅陶、夾沙灰陶碎片等。據所獲器物初步判斷為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自然景觀
梅樹村自然保護區位於古城鎮梅樹村西北面昆陽磷礦礦區內。在長2000米的寒武系地層中,保存著低級菌藻植物、軟軀體生物、帶骨骼、帶殼生物遺體化石和遺跡化石。為省級地質自然保護區。
夕陽恐龍化石景區夕陽鄉先後發現中生代侏羅紀恐龍足跡化石600多個,恐龍遺骸化石43處,發掘恐龍化石13具。已列為市級古脊椎動物化石自然保護區。
F. 地質遺跡知多少
地質遺跡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屬性等可分為下列六種類型:一、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墳花崗岩,陝西小秦嶺元古界剖面,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層型剖面,雲南晉寧梅樹村剖面,吉林渾江大陽岔寒武—奧陶系界線剖面,寧夏中寧陸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護遺址,雲南曲靖陸相泥盆系剖面,廣西桂林南邊村泥盆—石炭紀地層界線剖面,新疆吉木薩爾大龍口非海相二疊—三疊系界線剖面,台灣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陽泥河灣盆地小長梁遺址。二、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雲南澄江動物群化石產地、新疆奇台縣克拉麥里矽化木森林奇觀、山東山旺中新世山旺組古生物群、遼寧撫順煤田含昆蟲琥珀遺址、山東泰安晚寒武世三葉蟲產地、四川自貢恐龍化石、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三、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遼寧大連白雲山莊蓮花狀旋鈕構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層次滑脫構造、北京西山褶疊層構造、陝西藍田鐵爐子活動性斷裂與河道錯位、四川龍門山推覆構造帶與景觀。四、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質景觀,梵凈山自然保護區,黃山奇峰,贊皇嶂石岩風景名勝區,丹霞山地質地貌景觀區,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觀區,山東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連池火山地質景觀,雁盪山流紋岩峰林地質景觀區,桃渚流紋岩峰林、石林景觀區,潿洲島火山噴發海蝕、海積景觀,天津貝殼堤、牡蠣灘保護區,西沙群島石島的地質景觀,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喜馬拉雅山與現代冰川,貢嘎山冰川公園,西藏羊八井地熱田,西藏的間歇噴泉,雅魯藏布江大峽灣,黃龍—九寨溝高寒岩溶鈣化景觀區,織金洞岩溶地質景觀,黃果樹瀑布群地質景觀,桂林岩溶峰林地質景觀,雲南騰沖火山地熱奇觀,雲南路南石林,新疆風蝕地貌景觀——烏爾禾魔鬼城,長江山峽地質奇觀,太魯閣大理岩峽谷,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台灣的泥火山,台灣陽明山地熱景觀,台灣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的地形景觀。五、特大型礦床。廣西大廠錫多金屬礦田、膠東玲瓏—焦家式金礦、欒川南泥湖鉬礦田、金川銅鎳硫化物礦床、世界「銻都」——錫礦山、白雲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贛南鎢礦、湖南柿竹園鎢鉍鉬錫超大型礦床、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阿爾泰偉晶岩、大慶油田、青海察爾汗鹽湖、東勝神木煤田、遼寧海城菱鎂礦礦床。六、地質災害遺跡。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廣西南丹新州礦采空區塌陷、河北唐山地震、秭歸新灘滑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遺跡。
G. 我國雲南晉寧石寨山古滇族遺址出土的銅雕裝飾品有什麼特點
雲南晉寧石寨山古滇族遺址中發現不少銅雕裝飾品。由於漢代滇族還處在奴專隸社會,屬這些裝飾品反映出明顯的時代和地區的特點,常表現動物間動感強烈的搏殺場面。其中有一件雙狼噬鹿銅牌飾,狼的狡黠與貪婪,鹿的溫順與掙扎被刻劃得異常生動,扣人心弦。在雙狼與鹿的下面蜿蜒游動著一條長蛇,更增加了緊張的氣氛,也使整個構圖顯得十分完整。與此類似的另一件銅飾,是兩只老虎在搏殺一頭野豬,也同樣有蜿蜒游動的蛇出現。還有一件表現二個舞蹈的人,四隻腳高低變化地踩在一條蜿蜒游動著的蛇身上,形象生動,動作富有節奏,蛇的反復出現可能與古滇族的圖騰崇拜有關。最能揭示奴隸社會野蠻特點的是一件「吊人銅矛」銅雕。兩個奴隸,或者是兩個外部落的俘虜,全身赤裸,雙臂反剪綁在背後,用鎖鏈吊在銅矛上。有些銅雕還做成有實用功能的器物,典型作品有雲南江川古滇族墓中發現的一件「牛型銅俎」,整器為一頭粗壯的瘤牛,在牛的造型中切去寬厚的背部成為橢圓形的俎面,在鏤空的牛腹下,又橫置另一頭牛,牛的臀部趴伏著一隻老虎與龐大的牛頭取得平衡,虎的野蠻與牛的安詳形成鮮明對照。
H. 昆明古滇名城是一個怎樣的項目
我來介紹下,
古滇名城依託昆明晉寧石寨山古滇文化遺址、滇池沿岸出土的青銅器以及絢麗的古滇文化神韻,結合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秀美的自然風光,打造的一個神秘、開放、和諧、生態的「古滇文化旅遊名城」。
項目集地域文化傳統特徵、豐富民族文化與山水環境資源相融合的文化旅遊景區;此外,是一個包含文化體驗、旅遊觀光、休閑養生、商務會展、娛樂、居住、辦公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城市綜合體。
I. 從昆明到晉寧要怎麼坐車
昆明到晉寧盤龍寺乘車方案:
1、於東站乘開往江川、通海方向盤龍寺的中巴車,至晉城盤龍寺下(票價約15元);
2、昆明菊花立交橋下有直達盤龍寺的小中巴車,票價在15元-20元左右。
拓展資料:
盤龍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於滇池東岸晉寧區盤龍山,距離昆明市區約40公里,與昆明西山、賓川雞足山共同被稱為雲南三大佛教聖地。盤龍寺隱藏在清幽的盤龍山上,要登上這個佛門勝境,要出「四門」。先出晉城東門,這里有「南滇靈境」牌坊,這里是「入」境之門。然後經過象山書院遺址,就進入盤龍山門,這是「山」之門。再經過映山湖,盤旋而上,又要穿過三座天門,是為「天」之門;最後經過睡佛殿、呂祖亭,就可以看到盤龍寺門,此為「佛」門,又是「道」門,還是「聖」門。進入四門,凡人便會超凡脫俗,彷彿進入仙境一般。人傑地靈,俱在盤龍。
J. 雲南有哪些名勝古跡
1、石寨山古墓群,石寨山古墓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是內戰國(公元前475年容-公元前221)至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滇王及其家族臣僕的墓地,是石寨山文化最早發掘的具有代表性的遺存。
2、曹溪寺,位於安寧溫泉西側1千米,地處龍山東麓。寺南有珍珠泉,北接「三潮聖水」,坐西向東,俯瞰螳螂川,與「天下第一湯」遙遙相望。曹溪寺建於宋代大理國時期,寺內建築現存大雄寶殿、後殿、鍾鼓樓等。
3、金馬碧雞坊,位於昆明市中心三市街與金碧路匯處,高12米,寬18米,雕梁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碧雞山而名為碧雞坊,是昆明的象徵。金馬碧雞坊始建於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4、五尺道遺跡,五尺道是秦漢時開辟的一條由今四川進人雲南的官道,後來五尺道遺跡是了解和研究雲南與內地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和古代交通的寶貴資料,也是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5、勝境關,位於富源縣城東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稱界關。老黑山南北縱貫100餘千米,山勢陡險,惟勝境關山勢較低,而且有一條驛道通向貴州,所以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