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的遺址
① 張家港的歷史,文化
張家港不僅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百強縣(市)前三甲,是一座美麗富饒的新興城市,同時它也是一方源遠流長的古老土地。經考證,張家港擁有深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雋永的文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從建城史來看,早在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張家港境內就設置了縣級行政建制暨陽縣,至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暨陽縣分割為梁豐、江陰、利城三縣,其中梁豐縣「建於暨陽之墟」,縣治仍在楊舍鎮。唐代武德年間,境內縣級建制撤銷,自此張家港境域分屬江陰、常熟管轄。正是因為這個歷史原因造成的「斷代史」,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張家港的建城史一直到1962年建縣才開始。但同時也恰恰是這樣一段悠久的歷史,見證了張家港城市歷史底蘊的深厚。在蘇州5個縣市中,張家港是設置縣級行政建制最早的縣城。 張家港是塊人傑地靈的土地,千百年來,人才輩出。唐宋至晚清,張家港市境內至少有2名狀元、1名榜眼、4名探花,數百名進士。河陽山的唐代狀元陸器,是蘇州地區歷史上最早的狀元。晉唐至清代,境內的文學家、史學家、音樂家、書畫家等名賢名家輩出,鹿苑的大詩人錢牧齋,楊舍的清代史學家郭庭堅,恬庄的清代纂刻家楊沂孫……張家港的土地上為此還留下了無數歷史名人的清詞麗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宋代傑出詩人楊萬里、元末明初著名作家施耐庵等名家紛紛吟詠張家港,在這里留下了履痕和翰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作6首抒寫故鄉的詩作,皆為寫張家港境內的香山。這些都成為張家港抹不去的歷史和文化印記。
② 張家港有個世界文化遺產叫什麼洞
張家港有個世界文化遺產在香山風景區屬於金港鎮那你有一個叫做藏軍洞,歷史文化悠久
③ 張家港古跡文化遺址調查作文
你們一定聽說過美麗的張家港吧?那兒是我的家鄉,風景如畫,空氣新鮮……來聽聽我的介紹吧!張家港市,一座即年輕有古老的城市。說她年輕,是因為她是1963年從當時的江陰和常熟最窮的地區分出的20多個小鎮組成的,當時叫沙洲。1986年沙洲縣撤縣建市,因境內有一條張家港,故稱張家港市。說她古老,是因為這里很早就有人類生活的蹤跡,東山村遺址就說明了這一點。張家港有許多特產:鳳凰水蜜桃;鳳凰豆腐乾;鹿苑叫花雞;沙洲憂黃等特產,下面我來介紹鳳凰水蜜桃。你們來了一定最想帶走鳳凰水蜜桃,它皮兒薄,汁兒多,個兒大,甜度適中。由於種植的地方在鳳凰山山腳下的鳳凰鎮,所以叫「鳳凰水蜜桃」。張家港環境優美,氣候適宜,有著許多的著名景點,最著名的當屬暨陽湖生態園,位於張家港南部,是修建高速公路時集中取土開挖而成,是張家港市集約;節約用地的一個典範。在我的心裡張家港就是美麗的港城!怎麼樣,你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心動了呢?是不是想來張家港遊玩?別再猶豫了,來玩吧!張家港這座城市永遠張開雙臂歡迎你!
④ 張家港名勝古跡到底是怎樣的呢
鳳凰山,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佔地千餘畝。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樹木蔥郁,景色秀麗;山坡辟有成片桃、梨園,出產的水蜜桃汁多鮮甜,頗有盛名。山之南麓有,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後被拆。山之西南有鷙山,佔地400畝,西北面樹大蔥郁,果園繁茂,著名鳳凰水蜜桃源出於此。旁鄧家宕的稀有名木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2000年5月6日紅豆樹突然開花,10月結得形似雞心、鮮紅顏色的果實百粒,與上次開花之日相距30餘年。舊志中載:「蓋以大江東下,山勢西來,鳳凰實導諸山以赴於虞者也。」鳳凰山迤麗多姿,風光佳麗,名勝古跡眾多。曾有內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讀書台;「外八景」有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鳴、蓮塘游魚、松林落照、精舍飄幡。幾經滄桑變遷,「內外八景」中絕大部分景點早已湮滅,唯秀峰、醴泉、狀元讀書台尚存。2013年5月被評為國家4A景點。
香山旅遊風景區
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佔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36.6米。
⑤ 張家港 在什麼地方
張家港市地處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是江蘇省的,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東南部,北濱長江,與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蘇州相鄰;東連常熟、太倉,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陰、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商末屬勾吳之地,晉代設暨陽縣,縣治即今楊舍鎮。
1962年,從常熟和江陰各劃出數個公社,建立沙洲縣,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現下轄8個鎮和常陰沙管理區。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島雙山沙,面積18平方公里。境內有沿江岸線71.78公里,其中不凍不淤的深水岸線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條,總長4074.3公里。依託優越的沿江岸線,建有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全國惟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和佔地1.53平方公里的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
至2006年末,張家港市總戶籍人口87.9萬人,外來暫住人口46萬人。地方特產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咸豐年間鳳凰高庄豆腐乾;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爐餅等。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人民弘揚「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⑥ 張家港的歷史
張家港市所在區域的北部原是長江的一部分,成陸較晚;南部地區的發展則與附近地區類似,最早發現的人類活動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以前,8000年前,張家港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
自商末起屬吳國;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南朝梁設梁豐縣。隋唐之後分屬常熟、江陰兩縣。清代至民國,常通港以北屬南通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沙洲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解放後,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62年,由江陰縣劃出九個公社,常熟縣劃出十四個公社以及常陰沙農場,建立沙洲縣,隸屬蘇州地區。張家港從此成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
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消沙洲縣,改設張家港市,隸屬地級蘇州市。
2004年,江蘇農墾將原江蘇國營常陰沙農場劃歸張家港市,實行屬地管理。
(6)張家港的遺址擴展閱讀
張家港市原名沙洲縣,因境內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由長江中的沙洲積漲成陸而得名。境內陸地以古長江岸線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
南部屬老長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區,成陸時間在7000年以上,散落著零星山丘。北部屬新長江三角洲,由數十個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成陸時間最早的約800年,目前還在繼續積漲擴大。
市區南部成陸比較早,歷史文化悠久,曾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漢高祖五年(前202)析延陵之地為暨陽鄉。因境地有暨陽湖,鄉因湖名。
西晉太康二年(281),以暨陽鄉、南沙鄉和無錫北部,合置暨陽縣。
東晉咸康七年(341),劃暨陽東為南沙縣。南朝梁太平元年(556)廢暨陽縣,置梁豐縣。隋代,南沙並入常熟縣,梁豐並入江陰縣。
唐武德三年(620)復置暨陽縣。九年,並入江陰縣。此後1300多年間,該地屬常熟、江陰兩縣分治,直到1962年建沙洲縣。
宋代開始,境內北部沙洲在長江中積漲出水,並形成了夾江。為了加快成陸,擴大田地,人們在夾江中築壩截流,圍圩造田。張家港之得名,源於清咸豐年間。
當時,人們在老夾江口築壩,鑿南套入江,因經過張家埭,即命名此港為張家港。清末民國初,境內北部曾成立沙洲市。從此,沙洲之名便正式使用。
1926年10月26日,毛澤東署名潤之,在《響導》周報179期上發表了《江浙農民的痛苦及其反抗運動》一文,其中寫道:「江陰東鄉有一個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農民反抗地主之事……。」文中的「沙洲」指的就是這里。
1941年2月和1944年10月,中國共產黨曾兩次在這里建立沙洲縣民主政府。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第63次全體會議批准新設沙洲縣。
命名的原因就是因為全縣有一半左右的土地由長江中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沙洲」二字可以反映這一成陸特色,而且正好沿襲了抗日民主政府的舊稱,故命名為沙洲縣。
1962年1月1日,沙洲縣正式成立,隸蘇州專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隸屬蘇州市。為了進一步擴大張家港在國內外的影響,走「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經濟發展之路,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
歷史上,沙洲的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建國後一段時間,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在70%以上,是全國棉花出口的重要基地。
1978年以後,鄉鎮工業崛起,發展迅猛。1985年,農村勞力的92%從農業轉移到工業。當年,工農業總產值33.7億元,比1980年增加2.3倍。其中工業產值佔92%。張家港的港口建設起步於1968年,當時的上海港務局為了疏散物資運輸,決定在張家港設立碼頭,開辟輔助港。
次年建成,1982年對外開放。到1985年,港口吞吐量3400萬噸,辟有7條國際貿易航線,成為我國四大集裝箱港口之一。從沙洲縣到張家港市地名的變更,也顯示了張家港由傳統的農業鄉村社會邁向新興工業、港口現代化城市的巨變。
今天的張家港人,在「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激勵下,創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跡:1984年創辦全國第一所縣辦大學——沙洲工學院。
1992年建成全國惟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1994年列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二位;1995年成為全國兩個文明建設的典型。
2001年,全市GDP達306.8億元,財政收入32.08億元,兩年實現了翻一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家港
⑦ 張家港市的遺跡有哪些
張家港幾乎沒有什麼名勝古跡。鹿苑那邊有個「古黃四普」,傳說鑒真東渡的地方。
⑧ 張家港有什麼風景名勝
(1)五蓋山國際狩獵場 五蓋山位於郴州市東南面,距市中心45公里。狩獵場總面積8000公頃,海拔400—1619米,森林覆蓋率78%,其中原始次森林1466公頃,年平均氣溫17.8℃,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據專家考證,場內有野生動物130餘種,其中有狩獵價值的36種,如水鹿、小鹿、野豬、獾、果子狸、山雞、野兔等。場內夾山尾、大壟里、天鵝塘、鐵甲坪、麻石坳等處動物密度大。當地瑤族和漢族群眾經常去狩獵,是天然的理想狩獵場所。 獵狩場歷經9年建設,總投資已達2000萬元,已完成通路、通水、通電、通訊四大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80公頃的大型封閉式圍獵場 ,風林人工湖水上游樂場、游泳池、軍事體育射擊場、修復文化古跡「風林寺」,建設風林山莊賓館等配套設施,形成了以狩獵為龍頭,集度假、避暑、休閑、森林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 (2)蘇仙嶺 蘇仙嶺位於郴州市城東1.5公里處,屬騎田嶺山系余脈,海拔526米,自古以來就是一處古雅秀美的風景名勝之地。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對蘇仙嶺有「山作劍攢江瀉鏡」的贊美詩句,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稱。當年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曾幽禁於此。從1976年起,政府撥款先後興建、修繕了十多個風景點,其中以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蘇仙嶺等最為著名,並修通了從山麓到山頂的盤山公路和架空索道,使蘇仙嶺的面貌為之一新。 (3)天下第十八泉 泉水從石壁圓孔中流出,在地面匯成一個圓形水潭,故此泉又名圓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那時的圓泉水「一邊暖一邊冷。冷處極清綠……暖處白且濁。」一池之水,迥然不同,確屬罕見。古人雅稱之為「圓泉香雪」,列為郴州八景之一。 圓泉是優質礦泉水,水色晶瑩,水質清醇,水味甘冽。用圓泉水沏茶,芬芳馥郁,妙不可言。據《萬曆郴州志》記載,唐代有個叫張又新的寫了一篇《煎茶記》,說他在僧室得到一本書,裡面寫著唐代「茶神」陸羽同李季卿評論水品時,把天下煎茶之分為二十等,郴州圓泉排列第十八。公元1218年,南宋郴州知軍萬俟侶在泉水左上方的石壁上豎鐫「天下第十八泉」六字,從此,圓泉便以「天下第十八泉」而馳名了。 (4)萬華岩 萬華岩離郴州17公里,從市中心有游覽專車直達。洞長2110米,最寬處40多米,洞頂最高處20多米,總面積27000平方米水面9300平方米,現保存宋碑一塊,立於洞口,刻有南宋郴州郡趙不退《勸農記》南宋著名理學家張南軒題刻在岩頂的「萬華岩」三個大字還隱約可見。萬華岩是我國少見的正在發育的地下河溶洞,具有洞大、景奇、恆溫三大特點,兼有旅遊、探險、科研價值,被美國探險隊譽為「世界洞穴奇觀」。而新近開發的「國寶」水底鈣鏌晶錐,全世界只有二處可見。近期萬華岩還在洞口修築了湖,修建了園林式的游道,整個面貌煥然一新。 (5)仰天湖草原 郴州市仰天湖高山草原,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仰天湖海拔1350米,約20為畝,系第四紀冰川孓遺的一個死火山口,它匯集周邊數股礦泉,象一塊晶瑩的碧玉靜躺在草原上,乘游車上山,可見成片竹海,梯田重重,飛瀑直沖而下,響聲如雷,最高梯級落差近400米。原始生態,雲海奇觀,林立的怪石,千姿百態,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當春夏之交,仰天湖方圓數十公里映山紅環繞山崗,燦若雲霞,7-8月牛羊滿坡,若騎馬持鞭狂奔原野彷彿置身於草原之中。目前,仰天湖已建成東門當風、葦盪大橋、魔鬼沼澤、南國長城、竹樓餐廳、南風山莊、古保殘月等30餘處景點,有接待床位100餘個。 (6)仰天巨佛 新近在仰天湖草原不遠處發現了世所罕見的仰天巨佛,整個山體象一仰卧的巨佛,僅頭部就有300多米,遠超過四川樂山大佛,實為世之罕見。仰天巨佛在離郴州市城區西南方向7.8公里遠的群山之中,巨佛耳朵下方堆積著小山丘般的堅銳石塊。石壁上有硝煙痕跡、放射狀裂紋、弧形石門。同時,仰天湖的「湖」字與「佛」字,在郴州方言中諧音。因此仰天巨佛可能是古代先民的粗加工藝術作品。 (7)飛天山 飛天山郴州市飛天山風景區,距市中心32公里,該風景區屬典型的丹霞地貌,面積約40平方公里。郴江在此匯入東江,兩岸丹峰聳立,形態怪異顯示出大自然的神奇。整個風景區有9寨48巷道,形成了以「寨堡」形態為中心的「丹崖綠水」景觀。此處人文景觀也很豐富,相傳這里曾是黃巢起義軍作戰的地方,太平天國軍隊也在此抗擊清兵,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許多古代練兵習武遺址。
⑨ 張家港有哪些文化遺產
張家港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序號項目名稱類 別申報理由申報及保護、傳承主要責任單位1沙洲花邊工藝民間手工技藝流傳於張家港市(原沙洲縣)楊舍鎮及周邊集鎮的一種民間手工技藝。它採用針織工藝,將花線勾結成各種圖案,花式豐富,技法精細。作為家居裝飾品,曾遠銷海外。楊舍鎮人民政府2墉橋唱春曲藝歷史悠久,舊時以塘橋地區最為興盛。一般在春節及立春前後,民間藝人或一人或二人持春鑼、敲板等打擊樂器,走鄉串村登門演唱,以示賀春、祝福、祈願,藝人往往代代相傳,能者常會現編新詞即興演唱。塘橋鎮人民政府3鹿苑雞生產商貿習俗產於鹿苑,相傳已有兩百年飼養歷史的特色雞種,是我國肉蛋兼用型良種雞之一。體壯肉嫩、嘴黃、腳黃、皮毛黃,又稱「三黃雞」。在選種、飼養及烹制方面,均有獨特的藝術和方法。是名特食品「叫化雞」的主選原料塘橋鎮人民政府4香山廟會民間信仰是張家港市境內二十多種廟會中有代表性的一種。源自唐宋,每年農歷三月十五,依託香山寺廟舉辦盛大的香會,前後三天,除舉行有關佛道的宗教儀式外,還間以民間歌舞、曲藝、武術、雜技等巡街展演。金港鎮人民政府5沙洲優黃製作工藝民間手工技藝沙洲優黃是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的一種優質黃酒,主要產地在後塍鎮。其釀制工藝獨特、講究。成品色澤橙紅,清亮透明,醇香爽口,營養豐富,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還具有較長的後熟和貯藏期。金港鎮人民政府江蘇張家港釀酒有限公司6雷溝大布織染工藝民間手工技藝雷溝大布是界於後塍與南沙兩地之間的雷溝沙生產的土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布料厚實堅牢,經久耐用,經土法印染成青藍、鐵灰、墨黑等多種顏色的的花紋圖案,製成被面、包袱、頭巾等用品,深受各地群眾喜愛。金港鎮人民政府7沙洲哨口板鷂民間手工技藝流行於樂余、錦豐、南豐一帶。用料及製作工藝獨特,大的板鷂(木板製成的風箏)重達10多公斤,可裝配上千隻哨口,放飛時隨風鳴叫,聲音洪亮悅耳,數里不絕。樂余鎮人民政府8河陽地區春節習俗歲時節令歷史久遠,自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至正月半(鬧元宵),延續月余,期間有送灶、齋灶、祭祖、吃團圓飯、貼門神春聯、吃元寶茶、接財神、豁田財、看參星等30多種民俗活動,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與民族特色。鳳凰鎮人民政府9高庄豆腐乾製作技藝民間手工技藝鳳凰鎮高庄豆腐乾始創於清咸豐年間,採用獨創的11道製作工藝,質地細實,鹹淡適中,鮮香可口。因其價廉物美,清末民初時已暢銷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鳳凰鎮人民政府10河陽地區生育、婚嫁、喪葬習俗人生禮俗因獨特的地理與人文環境,河陽山地區至今仍保留著或部分保留著農耕社會形成、傳承的生育、婚嫁及喪葬習俗。這一系列的人生禮俗,對於民族學、社會學的研究均具一定的價值。鳳凰鎮人民政府11河陽廟會民間信仰農歷三月二十二,河陽山廟會,以永慶寺為中心,方圓十里范圍內的諸多寺廟內的神像由信徒扛抬出行(「出會」),然後聚集永慶寺。各種祭祀活動延續三天。舊時河陽廟會常輔以對山歌及農耕物資交流會。鳳凰鎮人民政府12雙杏寺的傳說民間文學大新鎮雙杏寺,因寺中有兩棵樹齡三百多年的古銀杏樹而得名,有關雙杏寺佛道故事和當地人物的傳說陸續收集到五十餘則。是我市民間文學園地中的佳花。大新鎮人民政府13張家港老沙話民族語言老沙,從地域上說指中興、大新、德積、晨陽、合興等地。在張家港市境內四大種類方言(虞西話、澄東話、老沙話、新沙話)中,老沙話最具本土特色,在語言學、民俗學、社會學諸領域均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張家港市文化館14蘇州評彈曲藝是運用蘇州方言為主的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兩曲種的合稱。我市的蘇州評彈藝術,是已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蘇州評彈」的一個組成部分。張家港市藝術團15錫劇戲曲錫劇(又稱「灘簧」),是我市保留的唯一專業劇團的地方戲曲,傳統劇目豐富,曲調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城鄉人民群眾喜愛。張家港市藝術團16河陽山歌民間文學河陽山歌是我市河陽山地區民眾千百年來所創造、傳承的歌謠的總稱,保存至今的一千多首河陽山歌,是我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河陽山歌作為吳歌的一個組成部分,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鳳凰鎮人民政府張家港市文化館17河陽寶捲曲藝寶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講」發展而成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又稱「宣卷」)。長期流傳於我市河陽地區的寶卷統稱「河陽寶卷」。目前流傳於我市的寶卷仍有500餘卷,100餘種。河陽寶卷對於研究風俗民情、曲藝流變以及宗教禮儀均具重要的價值。「宣卷」已列入蘇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鳳凰鎮人民政府張家港市文化館18施耐庵在張家港的傳說民間文學施耐庵的傳說,主要流傳於鳳凰鎮、河陽山地區,歷年來陸續收集到近40則。這一民間傳說,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即引起省內外民文專家的高度重視,它對於《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生平事跡的考索,以及《水滸傳》這一經典著作成書背景的研究均有寶貴價值。張家港市文化館同時,從中選出「沙洲哨口板式類風箏」等八個項目申報蘇州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10月我們再一次對普查中取得的項目進行論證評審、篩選出12個項目和7個傳承人(單位)進行了公示,作為我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4月30日,市政府以〔2009〕52號文,給予正式公布(見表)。張家港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序號項目名稱類 別列 入 理 由申報及保護、傳承主要責任單位1塘橋地區民間傳說民間文學塘橋地區的民間傳說故事內容豐富,含人物傳說、地名傳說、風物傳說等。故事生動,語言朴實,具有較高的認知價值和文學價值,是塘橋地區歷史文化園地中的一枝奇葩。塘橋鎮人民政府2塘橋木雕技藝民間美術 以浮雕技藝為主,兼有鏤雕和立體通雕的塘橋木雕工藝,已有上百年的傳承歷史。工藝精湛,人物、動植物栩栩如生,深受群眾喜愛,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塘橋鎮人民政府3金村廟會民間信仰農歷四月初八金村廟會,又稱永昌寺廟會,始於宋代,歷史悠久。明中葉之後又融入紀念當地抗倭英雄金七的內容,在祭祀、祝禱以及民間歌舞曲藝巡演中滲透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塘橋鎮人民政府4後塍竹編技藝民間手工技藝 根植於「家家栽竹、戶戶筍香」的環境,竹篾手工藝工匠以竹為材、編織製作出多種多樣的生活用品、漁獵器具、文房用具等,整個生產流程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其中某些技術含量高的獨特技術有失傳的趨勢。金港鎮人民政府5香山正一道教音樂民間音樂香山地區「正一派」道教,近百年來有清晰的傳承譜系。其音樂曲譜嚴謹規整,樂器豐富多樣,既含古老崑曲之魂,又集民間音樂之神。反映出國民諸多深層次文化心理與審美取向,是境內有影響的民間音樂代表作。金港鎮人民政府6沙洲對稱剪紙民間美術工具簡單,構思精妙,剪出的花卉、動物、人物以及喜慶字樣,極具觀賞性、裝飾性,富有江南特色,水鄉韻味。 金港鎮人民政府楊舍鎮人民政府7香山山歌民間文學 香山山歌不同於「河陽山歌」,其內容與曲調有自身的特色,別具韻味。為研究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民風民俗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金港鎮人民政府8河陽「謝洪」習俗民間信仰 謝洪,意為敬謝天地洪恩。河陽地區的「謝洪」儀式活動,反映了人民群眾世代相承的「感恩」心理以及祈求吉祥平安的美好願望,其中保留了原始舞蹈、儺戲的痕跡,對於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相當的價值。鳳凰鎮人民政府9三興元宵鑼鼓民間音樂 是「沙上」地區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演奏所使用之打擊樂器比較簡單,組合靈活,曲譜(鑼鼓經)比較豐富,在傳統節日與喜慶活動中有助於渲染氣氛,凝聚人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錦豐鎮人民政府10沙上山歌民間文學 是伴隨「沙洲」成陸以及圍墾、農作而產生、興起的民間歌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語言特色,反映了「沙上」勞動民眾生活、生產、商貿、風俗、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大新鎮、錦豐鎮人民政府、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1蘆葦編織技藝民間手工技藝利用長江灘塗生生不息的蘆葦作材料,編製成簾子、席子、畚箕、蘆花靴等生活用品用具,價廉而實用。部分編織技藝正趨向衰微。南豐鎮人民政府12常陰沙號子民間音樂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常陰沙地區勞動民眾集體勞動的心聲,其音調高亢粗獷,具有原生態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錦豐鎮、大新鎮人民政府張家港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單位)序號代表性傳承人(單位)列 入 理 由項目名稱(類別)1張家港釀酒有限公司公司恪守百年傳承的生產操作工藝,從原料的選擇到成品要經幾十道嚴格的工序,且講究季節性,涌現出一些全面掌握這一套技藝的高手,使這一頗具地方特色的黃酒成為暢銷國內外的名酒。後塍黃酒(沙洲優黃)製作工藝(民間手工技藝)2陸永良16歲從事唱春至今,50多年來從未間斷,能即興適景填詞賦唱,並輔以表情神態,所唱曲調多,音質好,先後收徒4人,使這種瀕於失傳的民間曲藝得以延續。塘橋唱春(曲藝)3沈彩林掌握祖傳風箏扎制技藝,從劈篾到扎制雕刻哨口的全套手工技藝,擅長九串菱哨口板鷂的扎制,已列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沙洲哨口板式類風箏(民間手工技藝)4謝建忠全面掌握祖創所傳的十一道製作工藝,製成的高庄豆腐乾鹹淡適中,鮮香可口,且價廉物美,成為該地區的名優產品。高庄豆腐乾製作工藝(民間手工技藝)5張國良 師承父親張玉書、太先生黃兆麟。15歲登台,專演評話《三國》,通過60多年的潛心鑽研演練,可連續演出整一年,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藝術上進入爐火純青境界,被贊譽為「三國王」。已列為蘇州市、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蘇州評彈(曲藝)6虞關保17歲拜師學唱河陽寶卷,擅唱十多種寶卷,配以十多種唱調,講唱功夫深厚流暢,且會拉二胡及多種打擊樂器。收藏手抄本、藏本124卷。已列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陽寶卷(曲藝)7尹麗芬 自幼學唱山歌,演唱旋律優美、流暢、聲情並茂,擅長演唱長山歌和四句頭山歌。已列為蘇州市、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陽山歌(民間文學)在這二年多的普查過程中,我們還做了國家級、江蘇省級、蘇州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工作。到目前,申報成功的列表如下:級別代表作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蘇州評彈張國良省級1.河陽山歌尹麗芬2.蘇州評彈張國良蘇州市級1.蘇州評彈張國良2.河陽山歌尹麗芬3.沙洲哨口板式類風箏技藝沈彩林4.河陽寶卷虞關保5.金村廟會6.後塍竹編7.後塍黃酒(沙洲優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