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器時代遺址
1.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簡介
位於獨樹鎮北2公里張庄村與翟庄村之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20米,面積2.2萬平方米。該遺址於1976年發現,經二次試掘,出土石器有石斧、石鏟、鋸齒石鐮、石錛、圓柱形石磨棒等。陶器為殘片,棕紅色陶居多,其它有泥質黑陶、泥質紅陶和灰陶等,主要有圓錐形及方錐形鼎足,粘貼口沿罐、平底碗、侈口雙耳壺、折沿盆等。還有發現顏料、刻符等,反映了當時農業經濟已佔一定比重。經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年代在7千年左右。此處遺址含裴李崗文化因素和仰韶文化特徵,當是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間的一個過渡環節。國家《考古》雜志於1983年第五期專期作了介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有哪些遺址
布瓦遺址、跨湖橋遺址、馬壩人遺址、殼丘頭遺址、卡若遺址……太多了= =
3. 中國境內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在地域分布上有什麼特點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形、地貌及生態環境都直接影響史前遺址的分布。
武夷內山至南嶺一線以容南的華南地區,石灰岩洞穴較多,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多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基本消失,貝丘、台地、沙丘、山崗遺址增多。
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有少量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大多分布在大的山脈與兩湖平原的過渡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晚段和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大多擴展到兩湖平原和長江下游平原。
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分布於太行山和豫西山地與華北平原的交匯區,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則擴展到渭河平原、華北平原和黃淮平原。
北方沙漠草原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大多分布在既有利於狩獵上,又有利於農業的河流沿岸。
4. 中國新石器時代有哪些重要的古城遺址
新石器時代按照時間順序來分主要有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主要文化遺存有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為代表。
中期主要有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為代表。
其中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遺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全過程,距今4500~6400年,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並於1961年3月,國務院將其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距今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1988年,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重點大遺址,2006年又被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晚期主要以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
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總面積為290萬平方米,是中國目前所發現的同時其規模最大、建築水平最高的古城遺址,堪稱「中華第一城」~
5. 我國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包括哪些
我國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包括西侯度文化、元謀人石器、匼河文化、藍田人文化以及東谷坨文化(見東谷坨遺址)、北京人文化、觀音洞文化、丁村文化、陽高許家窯人文化、薩拉烏蘇遺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遺址、山頂洞遺址(見山頂洞人)等等。
1、西侯度文化
西侯度遺址為中國境內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是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1961~1962年發掘,發現於山西芮城西侯度村高出黃河河面約170米的階地上。文化遺物有石製品32件和燒骨、有砍痕的鹿角。研究者推測,該文化距今已有180萬年。
2、元謀人石器
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了元謀人遺址,元謀縣因此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元謀人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
3、匼河文化
匼河文化分布於山西省芮城縣匼河村一帶,是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1957年發現,1960~1980年由賈蘭坡主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先後5次發掘。匼河文化以大石片製作的砍斫器、石球和三棱大尖狀器為特色。
匼河文化的遺物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燒骨是匼河人用火的證明。伴出的動物化石多為中更新世的典型種屬,象、鹿、水牛、披毛犀的共存說明匼河人的生活環境為溫帶氣候。
4、藍田人文化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距西安只有十幾分鍾車程。附近有公王嶺猿人遺址,陳家窩猿人遺址,澇池河溝遺址,沙河遺址,紅河遺址等。
5、東谷坨遺址
東谷坨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一個遺址,位於河北省陽原縣東谷沱村許家坡。東谷坨遺址所出土文化遺物有石製品1600餘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種類有刮削器、尖狀器和砍斫器。另外還有打擊過的骨片。該遺址與其附近的小長梁遺址被合稱為「東谷坨—小長梁文化」。
6. 在中國著名的文化遺址中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是什麼遺址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眾多。
不完全統計有華南的洞穴遺址、貝丘遺址、華北的磁山文化、華中的彭頭山文化(見彭頭山遺址)、半坡文化遺址、姜寨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遺址;
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石家河文化遺址、山東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湖北天門石家河、湖南澧縣城頭山的城址等等。
現著重列舉如下:
1、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
地點在春灣鎮高村牛窿洞,陂面鎮紫雲岩、赤豹岩,石望鄉馬腰岩,春城鎮崩石埇、舊石角,馬水鄉蛤窿洞。
這7個石灰岩洞穴均發現遺存有劍齒象、納馬象、犀牛、熊、鹿、野豬、豪豬、豬獾、牛、羊、鼬等動物的牙及骨化石、燒骨和螺殼等,在舊石角洞穴還採集到新石器時代繩紋夾砂粗陶7件。
但未發現人類使用的工具,還未能足以證實是古人類居住的文化遺址。有待今後發掘,進一步弄清其文化內涵,然後再作確切結論。
2、彭頭山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期)
彭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大坪鄉平原中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頭山遺址主要文化堆積為彭頭山文化時期遺存, 是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距今約8200-7800年。彭頭山遺址的文化面貌與以往所發掘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已被命名為彭頭山文化。
3、姜寨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
姜寨遺址,中國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為主的遺址。位於陝西省臨潼區城北,地處臨河東岸的第二台地姜寨遺址上。
姜寨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民北路,地處臨河東岸的第二台地上。面積約5萬平方米。
1972~1979年,西安半坡博物館和臨潼區文化館合作,由鞏啟明等主持進行11次大規模發掘,揭露面積1.658萬平方米,是迄今中國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中,發掘面積最大的一處。
該遺址仰韶文化堆積由下到上依次為半坡類型、史家類型、廟底溝類型和半坡晚期類型(或稱西王村類型)。
4、半坡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滻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發現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後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1萬平方米。
已發掘出46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半坡遺址博物館於1958年4月28日建成開放。
5、平糧台古城遺址(新石器時代末期)
平糧台古城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城址。位於河南省 淮陽縣東南4公里的大朱村西南方。平糧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發掘出土進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陳風宛丘》以及《東門之枌》、《爾雅註疏》、《晉書》中均有記載。根據史書記載和地理方位分析,平糧台可能是太昊之墟、神農之都的古宛丘都城。
這座古城時代最早、面積最大、保留最好,對研究我國古代城市的出現、國家的起源、早期奴隸制等重大學術問題,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7. 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歸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8.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迴文化遺址。歸答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
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9. 這么記住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有哪些文化遺址
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包括西侯度文化、元謀人石器、匼河文化、藍田人文化以及東谷坨文化(見東谷坨遺址)、北京人文化、觀音洞文化、丁村文化、陽高許家窯人文化、薩拉烏蘇遺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遺址、山頂洞遺址(見山頂洞人)等等
10. 中國石器時代文物
中國石器時代文物
你好
不知你想問什麼!
請詳細說明!
主要是人類用石頭製作的工具,包括捕獵,防衛,做飯等工作,有斧子,尖銳的槍頭等。
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里的城廂街道湘湖村。遺址西南約3公里為錢塘江、富春江與浦陽江三江的交匯處,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東流入東海。遺址南北均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過山嶺可見錢塘江,南面為東西向連綿不斷的會稽山余脈。 跨湖橋遺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間有一座跨湖橋而命名。由於長期的湖底淤泥沉積,遺址的表土厚達3~4米,從而使遺址內的文物保存比較完整,現存於湘湖邊的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遺址原有面積數萬平方米,已發掘1030平方米。遺址堆積厚2-3米,文化內涵豐富,面貌獨特,碳14測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有機質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缽、甑、罐為常見的陶器群,形制別致,彩陶較多,分內彩和外彩兩種。發現千餘粒栽培稻穀米,出土7500年前的獨木舟,堪稱「中華第一舟」。
跨湖橋遺址文化內涵不同於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是一種新的文化類型;出土的栽培稻實物將浙江的栽培稻歷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獨木舟是迄今我國年代最早的。跨湖橋遺址的發掘是我省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個突破,對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