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遺址
1. 誰知道河南鞏義有什麼
鞏義
南邊聳立著巍巍嵩山,北邊奔騰著浩盪的黃河,秀麗的伊洛河懷抱里唱歌,這便是鞏義市的所在。
這里一片古老的土地,考古資料證實,十五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們就在這里生息勞作了。
古來,鞏義市就是中國東西交通的要沖,是兵家常常爭戰的地方。
於是,產生在此或以此地為背景的傳說,不少都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
後異射日、嫦娥奔月處在市西南的訾殿一帶;炎黃會盟築壇沉壁處,位於伊洛河入黃河的神都山上;伊洛河黃河匯合處的洛芮是河出圖洛出書的地方;沙魚溝鄉古洛口的伏羲台是伏羲畫出八卦的地方;湯王不惜焚身求雨的聖地在古桑林魯庄;曹植牧馬芝田,遇見洛神宓妃的地方即在芝田洛河邊。
如果說傳說是虛無飄渺的彩雲,而全市遍布的古老遺跡,則是可以震撼人心的歷史鑒證。分布在市區、鄉鎮的一百多處文物古跡,無不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辛勤的血汗,無不使華夏後人嘆服。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八處,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十二處。鞏義市公布和尚未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亦逾百處之多。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皇陵,分布在鞏義市的孝義鎮、芝田鎮、西村鎮、回郭鎮,佔了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昔日,這曾是巍峨壯觀的帝王陵寢。北宋九個皇帝,除欽、徽宗二帝被金人擄俘北國客死他鄉外,其餘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廣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項、哲宗趙煦都葬於此。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宏殷的墓,世稱謂"七帝八陵"。
史載:趙匡胤為遷都洛陽,也為鞏義市山川風水所動,即把皇陵定於此地了。從趙匡胤登級第三年始,就開始了興建北宋皇陵,前後共營建了一百六十多年。龐大的帝陵兆城之內,附有皇後墓二十一座,親王、公主、皇子、皇孫、諸王夫人墓一百四十四座,名將勛臣墓八座,另有皇親子孫墓二百餘座。其中包拯墓,寇準墓吸引後人常有憑吊者。
北宋皇陵每陵佔地八百餘畝,包括兆域佔地兩千畝左右。有三部分組成,上官、神城和下官。上官南有鵲台二,中有乳台二,鵲乳台建有樓觀,北有神道和神城接連。神城以高大的陵台為中心,四周建有城牆,並有四個城市樓,四個角樓,另有記載,陵台前陳有獻殿。上官建有官牆,官牆內有五個大型官殿,供守陵軍和祭祀用。後陵亦如此,只是形制小些罷了。
皇陵、後陵及名將勛臣、親王、皇子神道兩側樹立了規模數量不等的石刻儀仗。尤皇陵最為壯觀,望柱、石獅、石象、石羊、石虎、瑞禽、角端、文臣、武將、阿拉伯、印度、中亞諸外國客使、象奴、控馬官,每陵五十八件,無不是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似向遊人述說歷史的風風雨雨。後陵每陵石刻三十四件,體個較皇陵小些。北宋皇陵區內現存石刻近千件,是北宋遺留石刻精品最多的地方,為研究中國古代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實物。
宋陵的地面磚木建築,城、樓、殿、觀皆已與歷史災難共同泯滅去了。可現存的巨大夯土遺址,高大呈覆斗狀的陵台,仍會以一種古老蒼涼的氛圍給人一種歷史的凝重感和美感,它們會告訴遊人許多古老的故事。
搶修保護永定陵和永昭陵工程正在進行,它將以更加生動的面目迎接國內外遊人。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力山石窟寺,是被稱為中國十大石窟,排行第六位的大型石窟之一。這座石窟寺,是拓拔氏建立北魏政權,定都洛陽後首先修建的佛教聖地之一。它位於風景秀麗的伊洛河畔,建在邙山土嶺突兀而出的一片石崖上,景美地奇,北魏、唐代,這座寺院一直為皇帝所重視,不斷拓修,這里居住和尚最多時曾達到過三千人,可見這所寺院之大。石窟寺地面現存大、中、小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洞窟五座。它雖比不上雲崗、龍門諸石窟那樣雄偉龐大,但小巧玲瓏,精雕細刻,是中國石窟藝術中的珍品。那瀟灑飄逸的飛天,慈眉善目高鼻樑的佛像,演奏各種民族器樂的樂技,告訴人們古老民族的服飾、舞姿、民族融合初始鮮卑人的面目,中華民族豐富的樂器形態,演奏方法。尤其中國僅存的帝後禮佛圖,那前呼後擁宏大的場景,不能不使人想像到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當時全社會對佛教的虔誠。
建在明末和清代於市區一河之隔的康氏莊院,集古寨堡、民居為一體,巍巍壯觀,青堂瓦舍,錯落有致,遠眺似一幅頗大的民俗畫卷。古建築專家稱,這是我國現存的、典型少有的北方古代民居博物館。這個庄園建築總面積64300平方米,33個庭院,53座樓房,313間。另有平房97間,窯洞73孔。康氏先祖,經營土地,經營運輸、買賣,氣吹似富了起來。於是曾掛過雙千頃牌;於是建起了這些房屋;於是也有了慈禧太後躲八國聯軍由西安歸京,康家捐皇上百萬兩白銀,慈禧太後封他家為康百萬的典故;於是他參與了山東臨沂賑災,山東省民間敬的活財神就有了康百萬的形象。康氏庄園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升為國家級。
從伊洛河朔黃冶往上,是十數里的古陶瓷遺址,其中有著名於世,迄今中國發現最早,規模最大,出土品類最多的大、小黃冶唐三彩遺址,還有中國白瓷最早的產地,白河白瓷遺址。
在伊洛河和黃河交匯處的右側,是河谷切斷的邙山,山嶺上仍有逶迤城牆的殘缺。這便是翟讓、李密率領瓦崗軍曾經攻克的隋朝最大的興洛倉,是他們創下分糧於民史跡的地方。
伊洛河南側的芝田鄉稍柴村廣闊的田野上,地邊地頭,地里,時常出現形狀各異的磨製石器等器物和遺跡,這里就是夏代的都城斟尋遺址了。
還有早已載入歷史課本的漢代冶鐵遺址,就在夾津口鄉鐵生溝村。地面尚存的球墨鑄鐵塊兒,其質量,使我們現在的人也望塵莫及。
地面遺存不再贅述。過去,人們常用鍾靈毓秀一詞形容鞏義市這地方。鞏義市以前稱鞏縣,秦朝開始的稱謂。
也許是巧合,也許真應了鍾靈毓秀的意思。 唐代鞏縣縣令杜甫的曾祖杜依藝,定居鞏縣後,家裡育出了著名詩人杜審言,又培育了一代詩聖杜甫。一九六二年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杜甫被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唐代鞏縣縣令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家裡育出了偉大詩人白居易。
詩聖杜甫就誕生在鞏義市南窯灣村,誕生他的窯洞人稱聖人窯。他幼時,"七月庭院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的院落,現為杜甫故里紀念館。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寫了大量贊頌祖國、同情人民苦難的詩作,最後客死湖南平江縣洞庭湖的一葉小舟之上,暫厝平江,四十三年後,其孫杜嗣業遵祖父遺願,將其骨殖移葬於和故里隔伊洛河相望的邙山嶺上。幾年前,鞏義市有識之士社會集資,已將位於康店鄉邙山嶺上的杜甫陵園修葺一新,蒼松翠柏,亭廊綴點,成了一處旅遊熱點。
晉朝的稽含是世界上第一個植物學家,著作《南方草木狀》蜚聲中外,故里即在魯庄鄉的魯庄村。他死後亦葬在魯庄,其墓地亦成了後人憑吊的場所。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往往溶於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在道教聖地老廟山裡,不但以玉仙聖母廟在附近幾省聞名,這里的自然景觀尤使人留戀忘返,現是省級自然風景區--浮戲山雪花洞景區。
這個景區的山,古稱石城山,登高望遠,巍峨參錯的環形山,為一堵壯偉的城牆。若遇雲霧天,登高觀望,眾山頭又若浮游水上的鵝鴨水鳥在嬉戲,極為生動,故人又稱為浮戲山,古代就是自然名勝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的詩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來此山巡遊,封了茶山,人喚作趙封山。
這個景區中,除了玉仙聖母廟這一古跡,另有二十餘座古山寨,可以稱雄北方。古山寨上石砌的城牆纏綿起伏於山峰谷壑中,石砌的城門樓台,寨中的石砌房屋、石磨、石碾,都如一首首古老的歌,向人們敘述著一個個古代發生在這座山中的故事。有考古者認為,這些山寨,早的起於唐代,最晚的也該是清代了。有明代農民起義軍聚義的山寨,也有清代武狀元牛宣躲避戰亂的山寨。考古專家驚訝中原地區竟有如此古寨堡群。這山中還有明代、元代古人採集銀礦的銀洞,銀洞中有刻文可證,銀洞中有古人們留下的工具、器皿可證。
景區中,最為神奇的要數洞穴了。納水洞終日水聲淙淙;老君洞"九層天九層地",忽有大廳又忽縮小,順小洞下循,亦然見大廳,又漸小,此景反復九層,可著人逾萬。在諸多洞穴中,最著名的莫過雪花洞了。雪花洞不同於其它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它是方解石經水溶水蝕漸變的,地質學家認為它已有一億歲之多了,洞內可行進處五百餘米,大廳可容人數千,小洞可幾人同行。洞內石瀑石幔、石鍾乳形態各異,均入美好的故事,又皆色如晶玉、翡翠,燈光射之,輝彩四熠。尤其洞壁上四處布滿雪花狀石,燈光下晶瑩閃亮,使人如入童話世界。這種雪花石在其它洞穴中未有發現,故被地質學家稱為"天下第一雪花洞"。為這洞,景區也被喚作了"浮戲山雪花洞景區"了。
景區中的水也很具特色,趙封山下的小龍池天旱天澇總是清水盈池,不增不減,經上海有關部門化驗鑒定,這是可以和嶗山礦泉相媲美的礦泉水。蜿蜓的玉仙河貫穿景區南北,時爾被擋水壩攔成一個個水塘,山頂俯視,尤如一條銀線串連了一方方明鏡。豬娃潭瀑布等瀑布則如一掛掛銀簾,使人心爽目清。
能造成景區瑰麗氛圍的,莫過於大片大片的南方樹木了。這個景區四周高山,北有一彎曲峽谷通連外域,即是嚴冬,區內溫度仍高外八度以上,加之水氣滋潤,竹林四季翠綠,白檀、黃檀虯枝相連,青藤爬山比高,松柏蒼海蔽日,整個景區綠樹覆率在百分之九十八,山高林密,景區里又形成了耍峪、桃花峪諸清爽宜人、幽谷纏延的小景區。
這里山也竣奇,有不少桂林式山景,雞鳴石、八戒石、夢筆生花峰、箭穿山等等,都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正在建設中的洛芮風景區,分布在伊洛河黃河匯合處兩岸。一側依站街鎮杜甫故里為中心,建設杜甫祠、仿唐一條街、小武當山,整修興洛倉。另一側以南河渡鄉邙山頭處神都山為中心,大興綠化,重建炎黃二帝會盟壇、瞻黃亭,整修女媧洞,山腳下整修河王廟,雕塑河圖洛書的故事,洪溝五十萬年前古人類遺址處修建古村落,修理聞名於世的大力山石窟寺和民國時期陝西、安徽、河南三省督軍主席劉雪亞、劉茂恩兄弟的故居。再配植兩岸綠柳,開發河中泛舟娛樂諸項目,使遊人在領略大自然的同時,在這里追朔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
還有位於康店周平王時所建東周故城蒼老的城牆,建於黃河岸邊山嶺上的明代興佛寺,位於魯庄鄉的滑國故城遺址、蘇秦墓等等,都頗具引人的魅力。
鞏義市的風光旅遊,還在不斷增添著新的內容。小關鎮的丁煙村,三面環山,過去是個窮困的山村,這些年富裕了,村裡仿古園林式建築毗連,清新宜人。工廠的機器聲,軍樂隊的演奏聲,漾溢著激奮向上的現代氣息。十八里盤山公路纏繞山樑,諸山頭植滿蒼松翠柏,臨村山上,石砌長城式城垛蜿蜓起伏,山上開辟了狩獵場所。山上山下宛然一幅山莊園林景色。在這里可一睹小康村的景象。
鞏義市開發利用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還有許多,國家將鞏義市定為中原旅遊區的重點縣市,和開封、洛陽、鄭州、登封市同列榜名。鞏義市的旅遊資源,為國內外許多專家稱許感慨,稱之為中原的明珠。隨著鞏義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國家、集體、群眾對旅遊業投入的增加,鞏義市未來的景色將會更加迷人,吸引更多的各方來客。
2. 古代商湯桑林築壇禱雨在今鞏義市魯庄鎮桑家溝是嗎
南邊聳立著巍巍嵩山,北邊奔騰著浩盪的黃河,秀麗的伊洛河懷抱里唱歌,這便是鞏義市的所在。
這里一片古老的土地,考古資料證實,十五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們就在這里生息勞作了。
古來,鞏義市就是中國東西交通的要沖,是兵家常常爭戰的地方。
於是,產生在此或以此地為背景的傳說,不少都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
後異射日、嫦娥奔月處在市西南的訾殿一帶;炎黃會盟築壇沉壁處,位於伊洛河入黃河的神都山上;伊洛河黃河匯合處的洛芮是河出圖洛出書的地方;沙魚溝鄉古洛口的伏羲台是伏羲畫出八卦的地方;湯王不惜焚身求雨的聖地在古桑林魯庄;曹植牧馬芝田,遇見洛神宓妃的地方即在芝田洛河邊。
如果說傳說是虛無飄渺的彩雲,而全市遍布的古老遺跡,則是可以震撼人心的歷史鑒證。分布在市區、鄉鎮的一百多處文物古跡,無不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辛勤的血汗,無不使華夏後人嘆服。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八處,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十二處。鞏義市公布和尚未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亦逾百處之多。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皇陵,分布在鞏義市的孝義鎮、芝田鎮、西村鎮、回郭鎮,佔了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昔日,這曾是巍峨壯觀的帝王陵寢。北宋九個皇帝,除欽、徽宗二帝被金人擄俘北國客死他鄉外,其餘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廣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項、哲宗趙煦都葬於此。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宏殷的墓,世稱謂"七帝八陵"。
史載:趙匡胤為遷都洛陽,也為鞏義市山川風水所動,即把皇陵定於此地了。從趙匡胤登級第三年始,就開始了興建北宋皇陵,前後共營建了一百六十多年。龐大的帝陵兆城之內,附有皇後墓二十一座,親王、公主、皇子、皇孫、諸王夫人墓一百四十四座,名將勛臣墓八座,另有皇親子孫墓二百餘座。其中包拯墓,寇準墓吸引後人常有憑吊者。
北宋皇陵每陵佔地八百餘畝,包括兆域佔地兩千畝左右。有三部分組成,上官、神城和下官。上官南有鵲台二,中有乳台二,鵲乳台建有樓觀,北有神道和神城接連。神城以高大的陵台為中心,四周建有城牆,並有四個城市樓,四個角樓,另有記載,陵台前陳有獻殿。上官建有官牆,官牆內有五個大型官殿,供守陵軍和祭祀用。後陵亦如此,只是形制小些罷了。
皇陵、後陵及名將勛臣、親王、皇子神道兩側樹立了規模數量不等的石刻儀仗。尤皇陵最為壯觀,望柱、石獅、石象、石羊、石虎、瑞禽、角端、文臣、武將、阿拉伯、印度、中亞諸外國客使、象奴、控馬官,每陵五十八件,無不是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似向遊人述說歷史的風風雨雨。後陵每陵石刻三十四件,體個較皇陵小些。北宋皇陵區內現存石刻近千件,是北宋遺留石刻精品最多的地方,為研究中國古代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實物。
宋陵的地面磚木建築,城、樓、殿、觀皆已與歷史災難共同泯滅去了。可現存的巨大夯土遺址,高大呈覆斗狀的陵台,仍會以一種古老蒼涼的氛圍給人一種歷史的凝重感和美感,它們會告訴遊人許多古老的故事。
搶修保護永定陵和永昭陵工程正在進行,它將以更加生動的面目迎接國內外遊人。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力山石窟寺,是被稱為中國十大石窟,排行第六位的大型石窟之一。這座石窟寺,是拓拔氏建立北魏政權,定都洛陽後首先修建的佛教聖地之一。它位於風景秀麗的伊洛河畔,建在邙山土嶺突兀而出的一片石崖上,景美地奇,北魏、唐代,這座寺院一直為皇帝所重視,不斷拓修,這里居住和尚最多時曾達到過三千人,可見這所寺院之大。石窟寺地面現存大、中、小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洞窟五座。它雖比不上雲崗、龍門諸石窟那樣雄偉龐大,但小巧玲瓏,精雕細刻,是中國石窟藝術中的珍品。那瀟灑飄逸的飛天,慈眉善目高鼻樑的佛像,演奏各種民族器樂的樂技,告訴人們古老民族的服飾、舞姿、民族融合初始鮮卑人的面目,中華民族豐富的樂器形態,演奏方法。尤其中國僅存的帝後禮佛圖,那前呼後擁宏大的場景,不能不使人想像到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當時全社會對佛教的虔誠。
建在明末和清代於市區一河之隔的康氏莊院,集古寨堡、民居為一體,巍巍壯觀,青堂瓦舍,錯落有致,遠眺似一幅頗大的民俗畫卷。古建築專家稱,這是我國現存的、典型少有的北方古代民居博物館。這個庄園建築總面積64300平方米,33個庭院,53座樓房,313間。另有平房97間,窯洞73孔。康氏先祖,經營土地,經營運輸、買賣,氣吹似富了起來。於是曾掛過雙千頃牌;於是建起了這些房屋;於是也有了慈禧太後躲八國聯軍由西安歸京,康家捐皇上百萬兩白銀,慈禧太後封他家為康百萬的典故;於是他參與了山東臨沂賑災,山東省民間敬的活財神就有了康百萬的形象。康氏庄園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升為國家級。
從伊洛河朔黃冶往上,是十數里的古陶瓷遺址,其中有著名於世,迄今中國發現最早,規模最大,出土品類最多的大、小黃冶唐三彩遺址,還有中國白瓷最早的產地,白河白瓷遺址。
在伊洛河和黃河交匯處的右側,是河谷切斷的邙山,山嶺上仍有逶迤城牆的殘缺。這便是翟讓、李密率領瓦崗軍曾經攻克的隋朝最大的興洛倉,是他們創下分糧於民史跡的地方。
伊洛河南側的芝田鄉稍柴村廣闊的田野上,地邊地頭,地里,時常出現形狀各異的磨製石器等器物和遺跡,這里就是夏代的都城斟尋遺址了。
還有早已載入歷史課本的漢代冶鐵遺址,就在夾津口鄉鐵生溝村。地面尚存的球墨鑄鐵塊兒,其質量,使我們現在的人也望塵莫及。
地面遺存不再贅述。過去,人們常用鍾靈毓秀一詞形容鞏義市這地方。鞏義市以前稱鞏縣,秦朝開始的稱謂。
也許是巧合,也許真應了鍾靈毓秀的意思。 唐代鞏縣縣令杜甫的曾祖杜依藝,定居鞏縣後,家裡育出了著名詩人杜審言,又培育了一代詩聖杜甫。一九六二年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杜甫被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唐代鞏縣縣令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家裡育出了偉大詩人白居易。
詩聖杜甫就誕生在鞏義市南窯灣村,誕生他的窯洞人稱聖人窯。他幼時,"七月庭院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的院落,現為杜甫故里紀念館。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寫了大量贊頌祖國、同情人民苦難的詩作,最後客死湖南平江縣洞庭湖的一葉小舟之上,暫厝平江,四十三年後,其孫杜嗣業遵祖父遺願,將其骨殖移葬於和故里隔伊洛河相望的邙山嶺上。幾年前,鞏義市有識之士社會集資,已將位於康店鄉邙山嶺上的杜甫陵園修葺一新,蒼松翠柏,亭廊綴點,成了一處旅遊熱點。
晉朝的稽含是世界上第一個植物學家,著作《南方草木狀》蜚聲中外,故里即在魯庄鄉的魯庄村。他死後亦葬在魯庄,其墓地亦成了後人憑吊的場所。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往往溶於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在道教聖地老廟山裡,不但以玉仙聖母廟在附近幾省聞名,這里的自然景觀尤使人留戀忘返,現是省級自然風景區--浮戲山雪花洞景區。
這個景區的山,古稱石城山,登高望遠,巍峨參錯的環形山,為一堵壯偉的城牆。若遇雲霧天,登高觀望,眾山頭又若浮游水上的鵝鴨水鳥在嬉戲,極為生動,故人又稱為浮戲山,古代就是自然名勝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的詩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來此山巡遊,封了茶山,人喚作趙封山。
這個景區中,除了玉仙聖母廟這一古跡,另有二十餘座古山寨,可以稱雄北方。古山寨上石砌的城牆纏綿起伏於山峰谷壑中,石砌的城門樓台,寨中的石砌房屋、石磨、石碾,都如一首首古老的歌,向人們敘述著一個個古代發生在這座山中的故事。有考古者認為,這些山寨,早的起於唐代,最晚的也該是清代了。有明代農民起義軍聚義的山寨,也有清代武狀元牛宣躲避戰亂的山寨。考古專家驚訝中原地區竟有如此古寨堡群。這山中還有明代、元代古人採集銀礦的銀洞,銀洞中有刻文可證,銀洞中有古人們留下的工具、器皿可證。
景區中,最為神奇的要數洞穴了。納水洞終日水聲淙淙;老君洞"九層天九層地",忽有大廳又忽縮小,順小洞下循,亦然見大廳,又漸小,此景反復九層,可著人逾萬。在諸多洞穴中,最著名的莫過雪花洞了。雪花洞不同於其它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它是方解石經水溶水蝕漸變的,地質學家認為它已有一億歲之多了,洞內可行進處五百餘米,大廳可容人數千,小洞可幾人同行。洞內石瀑石幔、石鍾乳形態各異,均入美好的故事,又皆色如晶玉、翡翠,燈光射之,輝彩四熠。尤其洞壁上四處布滿雪花狀石,燈光下晶瑩閃亮,使人如入童話世界。這種雪花石在其它洞穴中未有發現,故被地質學家稱為"天下第一雪花洞"。為這洞,景區也被喚作了"浮戲山雪花洞景區"了。
景區中的水也很具特色,趙封山下的小龍池天旱天澇總是清水盈池,不增不減,經上海有關部門化驗鑒定,這是可以和嶗山礦泉相媲美的礦泉水。蜿蜓的玉仙河貫穿景區南北,時爾被擋水壩攔成一個個水塘,山頂俯視,尤如一條銀線串連了一方方明鏡。豬娃潭瀑布等瀑布則如一掛掛銀簾,使人心爽目清。
能造成景區瑰麗氛圍的,莫過於大片大片的南方樹木了。這個景區四周高山,北有一彎曲峽谷通連外域,即是嚴冬,區內溫度仍高外八度以上,加之水氣滋潤,竹林四季翠綠,白檀、黃檀虯枝相連,青藤爬山比高,松柏蒼海蔽日,整個景區綠樹覆率在百分之九十八,山高林密,景區里又形成了耍峪、桃花峪諸清爽宜人、幽谷纏延的小景區。
這里山也竣奇,有不少桂林式山景,雞鳴石、八戒石、夢筆生花峰、箭穿山等等,都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正在建設中的洛芮風景區,分布在伊洛河黃河匯合處兩岸。一側依站街鎮杜甫故里為中心,建設杜甫祠、仿唐一條街、小武當山,整修興洛倉。另一側以南河渡鄉邙山頭處神都山為中心,大興綠化,重建炎黃二帝會盟壇、瞻黃亭,整修女媧洞,山腳下整修河王廟,雕塑河圖洛書的故事,洪溝五十萬年前古人類遺址處修建古村落,修理聞名於世的大力山石窟寺和民國時期陝西、安徽、河南三省督軍主席劉雪亞、劉茂恩兄弟的故居。再配植兩岸綠柳,開發河中泛舟娛樂諸項目,使遊人在領略大自然的同時,在這里追朔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
還有位於康店周平王時所建東周故城蒼老的城牆,建於黃河岸邊山嶺上的明代興佛寺,位於魯庄鄉的滑國故城遺址、蘇秦墓等等,都頗具引人的魅力。
鞏義市的風光旅遊,還在不斷增添著新的內容。小關鎮的丁煙村,三面環山,過去是個窮困的山村,這些年富裕了,村裡仿古園林式建築毗連,清新宜人。工廠的機器聲,軍樂隊的演奏聲,漾溢著激奮向上的現代氣息。十八里盤山公路纏繞山樑,諸山頭植滿蒼松翠柏,臨村山上,石砌長城式城垛蜿蜓起伏,山上開辟了狩獵場所。山上山下宛然一幅山莊園林景色。在這里可一睹小康村的景象。
鞏義市開發利用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還有許多,國家將鞏義市定為中原旅遊區的重點縣市,和開封、洛陽、鄭州、登封市同列榜名。鞏義市的旅遊資源,為國內外許多專家稱許感慨,稱之為中原的明珠。隨著鞏義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國家、集體、群眾對旅遊業投入的增加,鞏義市未來的景色將會更加迷人,吸引更多的各方來客。
3. 有關鞏義地名與歷史文化的研究報告
1,鞏義地名的由來: 1991年9月1日,鞏縣撤縣建市,取鞏縣的「鞏」字與孝義的「義」字,改名為鞏義市。 鞏義市是縣級市,體現在行政級別上是,行政級別分科級,縣處級,廳局級,省部級,國家級,縣級市是介與縣處級與廳局級之間的一個行政單位,再具體地說就是鞏義市市長正常上調,只能是副廳局級。 孝義不是現在的孝義街道辦,而是原來的孝義鎮,是鞏縣縣城所在地。 2,鞏縣地名的由來: ——看視頻回答問題:「鞏」字的由來;鞏縣的由來: ——看視頻:東周故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NuAYc4vsY/ 在我國古代,洛河西岸的邙山是很有名氣的。 《竹書紀年》這樣寫道:「帝嚳高辛,在洛西邙山。」 夏時稱為為「夏伯國」,商為「闕鞏國」,周為「鞏伯國」…… 風雨磨蝕,滄桑巨變,這些遠古遺跡或掩埋於地下,或煙滅於歲月的風塵之中,時至今日已無處可尋。 而建於戰國時期的東周國都遺址,歷經二千年的歷史滄桑,我們今天還能尋覓到她的一些蹤跡。 出字幕:東周故城 主持人現場口播: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鞏義行》。 我現在是在洛河西岸的邙山頭上,這里是鞏義市康店鎮康北村,在我身後大約三公里處就是鞏義市市區,而我腳下這塊土地卻是鞏義市最早的都城—東周故城。 東周故城背依邙山,面向洛水。東有洛水環繞,南有黑石雄關,西北邙山為憑,地勢十分險要。遺址由西向東漸次傾斜,直逼洛水西岸。由於歲月的變遷,以及歷史上洛河的改道,東周故城的東城牆早已沖毀,而建在山頂上的西城牆現在還存有大約一公里,城的南部和北部緊鄰溝壑,整個城廓呈正方形。 采訪:退休教師 康靖 東周這個建城的歷史,現在來計算是在周顯王二年,西周惠公封他的幼子班,來鞏縣建立東周王城。東周故址,東周故城,是個很長的城池。 到了秦莊襄王元年,即公元前249年,東周武公被秦所滅,秦才在這里設置了鞏縣。這就是說:東周故城遺址,是最早的鞏縣城。 主持人口播: 作為東周故城,它的宮建在哪裡?是個什麼樣子?街道布局又是什麼樣子?《史記--周本紀》這樣記載:"周赦王時築鞏城,圍五里二十步,高八尺。"描述簡單到只知其輪廓。 采訪退休教師康靖: 據史料記載:這個城池有七里四十八丈,西至邙山,東到洛河灘,根據現在這個估計,鞏縣城的東關在(現在)大堤的東邊。過去洛河不是現在這種走勢,她是從黑石關沿著東邊的山嶺,緊逼著孝義這個溝到白河,順著流到石灰務。1366年,當時發大水,又遇到地震,幾十里的大堤從黑石關決口,河水順著黑石關到康店、焦灣,一直到現在的庄頭,轉回東邊又流回舊道。 今天,我們很難想像昔日東周故城的模樣,只能從不斷發現的周、漢時期的陶片,小規模的豎穴土坑墓和一些豆、鼎、鬲、壺的殉葬品,證明著這里人類生活的久遠。 在東周故城的中心地帶,有一塊兒南北長250米,東西寬100米的台地,上面建有一座「鞏王閣」,因其通身紅色,當地群眾也叫它「紅閣」。「紅閣」建於清咸豐元年,即1851年。紅閣基座高1米,面闊、進深都是2.32米,通高10多米,共分三層。在紅閣南側第一層正中間,鑲嵌一方石刻,楷書「東周鞏王閣原委」,記述了東周城的沿革等內容。 到了清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地方官兵在東周故城的西城基上再砌寨牆,城牆10到15米高,2米多厚,現在還剩400多米長,同時還辟了城門,在寨門的上方鑲有一長方形石碑,上書「東周故址」。 清朝著名詩人陸昕看過東周故城,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今來又買野村寥,不見東周氣象豪。 一片河聲趨洛芮,四圍山色壓成皋。 嚴陵灘急星辰動,杜子祠荒草木高。 獨有平津橋畔柳,年年春水擊漁刀。 主持人現場口播: 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的東周故城早已湮沒。邙山無言,洛水東流,只有這千年不變的山川地貌留給人們無限遐思。 ——提問學生: ——答案: 商朝時叫闕鞏國,都城在斟尋(芝田鎮稍柴村一帶),周朝時叫鞏伯國,都城在古東周(康店)。 公元118年,周朝滅亡,秦統一,設置郡縣,改鞏伯國為鞏縣,縣城(康店)。 3、孝義地名的由來: ——處理家庭關系的三個原則: 嚴慈;父母對孩子的愛,無條件的撫養孩子 孝:孩子對父母的愛,服從父母的意志,古代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作為學生最大的孝,就是長大成人成材,長大是年齡上,成人是成為社會人,自覺遵守社會規范(道德與法律)的人。 義:兄弟姐妹之間的愛,誠信,不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兌現不了,主動及時說明原因。 ——孝義地名的由來:原先叫棗園,自從田家三兄弟與紫荊樹的故事後,皇帝封此地為孝義保,沿用至今。 ——看視頻回答問題:田家三兄弟的孝與義體現在什麼地方? ——看視頻:孝義與紫荊樹的故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yU_giylnvs/ 今天的孝南村和孝北村,以前統稱孝義。中國民間著名的 「三兄弟哭活紫荊樹」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傳說漢朝以前,這里原名叫棗園。東漢章帝年間,這里住有一位姓田的老漢。田家有三個孩子,分別取名田真、田廣、田慶,因為兄弟和睦,同心協力創業,所以家境十分興旺。 田老漢的庭院里有棵高大的紫荊樹,每年春夏交替,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葉,開得十分鮮亮,倒映在清澈的洛河上,像一片五彩雲霞,為田家烘托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有一天,田老漢病了,他自知生命將盡,就把三個孩子叫到床前交待說:「人生在世,要以勤儉為本,孝義為師。我走後,你們兄弟要和睦相處,三人一心,黃土成金,這就是興家之道。」 誰知田老漢剛死不久,三個媳婦就鬧起了家務紛爭,並且越鬧越厲害。兄弟三個沒有辦法,只好商量著分家。庄園、田產、牲口、農具一打三分,好不容易分停當了,最後一看,庭院中間這棵高大的紫荊樹還沒有分,三個媳婦互不相讓,吵到半夜,最後決定將樹一截三段,三家各得一段,天明就動手。 第二天一早,當一家人拿著工具來伐樹的時候,仰頭一看,驚呆了!只見一夜間滿樹的紅花敗了,綠葉枯了,紫荊樹死了! 一棵紅花綠葉的大樹怎麼說死就死了呢? 老大田真說:「這棵紫荊樹是咱田家興旺發達的象徵,樹興旺,家興旺,老父親臨終,再三囑咐咱們要和睦相處,振興家業, 老人屍骨未寒, 咱們就鬧起了分家,這棵樹是替咱們羞死的!」說罷就號啕大哭起來。老二老三也哭起來,媳婦們再也不敢說二話,跟著哭了起來,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最後三個媳婦發誓:「咱不再提分家啦,往後誰再起二心,天打五雷轟!」 語音一落,只見滿樹的紅花重新綻放,紫荊樹真的又活了! 從此,田氏三兄弟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齊心協力,重振家業,並為鄉里鄉親辦了許多善事、好事兒。人們為了紀念田氏三兄弟的孝行義舉,就把棗園改稱為「孝義」。 紫荊樹死而復活,田家從鬧分家到重振家業,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人間最樸素的道理:家和萬事興。 中國傳統的儒學文化提倡的是「孝悌」和「仁義」,而「三兄弟哭活紫荊樹」的故事,恰好形象地演繹了「孝」和「義」的重要,因此,古代多種典籍中都記載了這個故事,進而把「三荊同株」、「田真哭活紫荊樹」作為形容「兄弟情深」和「兄恭弟讓」的代名詞。 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章帝年間,漢朝提倡以「孝」治天下。漢章帝在洛陽聽到這個故事後,大加宣揚,並親賜「孝義」之名。 鞏義市政協委員田文年: 孝義這個名字來源於東漢年間,大概是東漢九年。當時家裡庭前有棵紫荊樹,兄弟三個真、慶、廣,對老人比較孝。正好漢章帝坐位期間,由於皇帝的幾個兄弟不太吻合,也在爭權奪位。所以當咱們這里三田的事發生以後,皇帝為了教育弟兄們性義、行道、和睦,處理國家大事,就以田家三人哭活紫荊樹為典範,在滿朝推廣。從這由來,漢章帝把原來的棗園封為「孝義」。 以後,這個故事經過加工,以文字、戲曲、雕塑、繪畫等形式在民間廣為傳播,三田的故事也隨之載入地方誌史冊。 其中,孝義出土的重刻三田碑刻,記載了明朝邑侯朱勝題寫的八句詩: 紫荊一株,別籍三塗;夜讒議砍,曉輒憔枯。 因感更合,其花再蘇;孔懷之道,人當是圖。 孝義,也因三田的故事而聞名。隋唐時,孝義稱為「孝義驛」,梁時稱為「孝義宮」,清代隨著人口增多稱為「孝義鎮」。 退休幹部范崇憲 古代,圍繞孝義村周圍行政機構的新置,都始終保持著孝義的名字。在隋朝叫孝義驛,是官方管理的軍事和交通要道;明朝叫孝義保;清朝叫孝義鎮。孝義的名字始終沒有變化,這是因為孝義有著很悠久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從家庭道德走向社會美德,核心就是團結和諧。 解放前孝義的西寨門上還有「三田故里」的匾額,解放後,在孝南、孝北先後出土和發現了三田墓遺址、玲瓏八角井遺址、三田遺址、三田遺風等碑刻。 今天的孝義,仍有田姓人家居住,在孝南、孝北的許多地方,仍有三田故里的匾額和壁畫,尊老愛幼、兄恭弟讓等已深深紮根孝義人民心中,三株同荊的故事還在世世代代傳唱。
麻煩採納,謝謝!
4. 鞏義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人文風景
鞏義境內有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遺址70多處
位於鞏義市新中鎮境內,東距鄭州約58公里,西距洛陽76公里,區內有景點126處,游覽面積125平方公里。雪花洞是發育在石灰岩地區的一個天然溶洞,全長1110米,共分三廳一走廊,面積約4000平方米。
河洛匯流景區位於南河渡鎮的黃河與洛河交匯處,距鞏義市區約10公里。
嵩陰風景區位於中嶽嵩山北麓,夾津口鎮南部卧龍村,嵩山少室山峻極峰西則,距市區約20公里。因北魏孝文帝時京兆王元太興埋葬於此而俗稱為墓坡(今改名卧龍)。嵩陰景區的玉柱峰海拔約1440米,是鞏義市最高峰。
五指山風景區,五指山位於鄭州西南60公里鞏義伏羲山中。長約8公里大峽谷九曲蜿蜒,成為鄭州美麗的漂流地方。
竹林鎮長壽山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原名三樹嶺、色樹嶺。
5. 誰知道與鞏義有關的歷史拜託各位大神
收集完這么多鞏義的歷史文化視頻,有些看過,有些還沒有來得及看,只是看了個大概,鞏義的很多遺址文化資源很豐富,畢竟這里是河洛地區的一部分,是古代文化繁榮的地方,還有很多遺址亟待保護,還有很多的地方、人物有待我們去繼續發現,希望每一個鞏義人都能看看這些視頻,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一個了解,畢竟從某種程度上說,了解鞏義也就是了解自己。這些視頻來源於網路,其中鞏義台的《鞏義行》是大部分,具體地址是 http://www.gygd.com/gyx/ 另外還有CCTV的藝術人生、百家講壇的視頻和鳳凰衛視的視頻,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有鏈接錯誤請直接到土豆網上看 http://www.tudou.com/home/metas 河圖洛書和太極八卦(鞏義行)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SFy0E3zdeU/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_i21nEDOGU/ 黃河洛河交匯於河南鞏義,近來有研究認為:太極圖是由原始人類受洛河水與黃河在洛汭交匯處撞擊形成的漩渦這一自然景觀啟迪,才激發了太極圖的構思,河圖洛書也與河洛交匯處有著一種密不可分的聯系。 洛神賦(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ARS4h3WPQw/ 洛神是傳說中伏羲之女,曹植傳世名篇《洛神賦》中有「秣駟乎芝田」句,及「伊闕、轘轅、通谷、景山、蘅皋、芝田」等地名,皆在現鞏義芝田鎮附近。 東周故城(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NuAYc4vsY/ 東周故城位於鞏義康店洛河西岸的邙山頭上,是建於戰國時期的東周國都遺址,是最早的鞏縣城。 春秋閣與黑石渡(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q5uvbWX7u0/ 春秋閣原名啟聖閣, 是明清時期人們為崇拜關公修建的雙層亭閣式磚木建築。黑石關又稱黑石渡,地處汴、洛要沖 ,被譽為「東都門戶、兩京鎖鑰」,是西入古都洛陽,東進古都開封的古道舊關。 青龍山慈雲寺(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_L-y-nelms/ 慈雲寺又名十方院、青龍禪寺,建於東漢,目前建築兩座大殿是明清重修的遺留,留有多幅明末清初時期的壁畫。 鞏義石窟寺(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ZWo_wONT3M/ 北魏石窟寺,即「鞏縣石窟」「鞏義石窟寺」,以其保存完好的「帝後禮佛圖」與精美的飛天石刻造像聞名於世。 洛口倉(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C-jIFZHfSE/ 又名興洛倉。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築。故址在今河南省鞏縣東南。因地處舊洛水入黃河處而得名。瓦崗農民起義軍攻克此倉,並增築洛口城,周圍四十里。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復置洛口倉於此。 北宋皇陵(CCTV走遍中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TvNeuhi3So/ 北宋皇陵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鞏義市。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虜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帝及趙弘殷均葬在鞏義,分別為永安、永昌、永熙、永定、永昭、永厚、永裕、永泰,通稱「七帝八陵」:加上後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名勛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康百萬庄園(CCTV走遍中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fzQYpISJLQ/ 河南鞏義康百萬家族從明末開始,旺盛12代400多年,康家之旺盛在於其代代相傳、輩輩相承的精深博大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張力。位於洛水之濱的康百萬庄園,是一群規模宏大的明清建築,清磚灰瓦,氣勢恢弘,其中有中華名匾「留余匾「。 武狀元府(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PMB3nPENpA/ 武狀元牛鳳山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士及弟,官授頭等侍衛,封武功將軍,中狀元後,皇上撥款1萬兩銀子,在家鄉修建狀元府。 劉鎮華庄園(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uQRPdz43C8/ 劉鎮華清朝末年人,早年曾參加同盟會,進行反清活動,後任鎮嵩軍司令,北洋時期任陝西、安徽兩省督軍和省政府主席。劉鎮華庄園位於河南鞏義市黃河和洛河交匯處的神都山南側。 張誥庄園(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disXlzw_zg/ 張誥1915年畢業於北京法政學堂,聚財有方,成為顯赫一方的大財主,名氣超過了其舉人伯父張佑,張誥庄園是鞏義三大庄園之一。 杜甫的文化意義(CCTV百家講壇/莫礪鋒主講)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Z5oeOC3qv8/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I6DgY8uFYg/ 杜甫(712—770)生於河南鞏縣。盛唐大詩人,「詩聖」。 常香玉(CCTV藝術人生) (1) http://v.youku.com/v_show/id_cd00XNzc4Mzk5Mg==.html (2) http://v.youku.com/v_show/id_cd00XNzc4Mzk2OA==.html (3) http://v.youku.com/v_show/id_cd00XNzc4Mzk3Ng==.html 常香玉,河南鞏縣南河渡人,豫劇表演藝術家,10歲登台,13歲名滿開封,原習豫西調,後在演出中逐漸融豫東、祥符各調於一爐,開豫劇唱腔改革之先河,有「豫劇皇後」之稱。28歲為支援抗美援朝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曾任河南豫劇院院長。 常香玉的歲月往事(鳳凰衛視)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PGqumtrPNs/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m6_Muwke9Q/ (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13pk9KG1vQ/ (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2RSrblW-GI/ 陳天然(鞏義行)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dBPu3zwDJk/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gsdsm4s2Xs/ 陳天然,鞏義人,版畫家,書法家,曾任河南省書協美協主席,河南書畫院院長。 李公濤(鞏義行)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xk7yCTT6Ro/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j87osaNmPI/ 李公濤,鞏義人,創辦開封中國翰園碑林。翰園碑林是一座融山水藝術景觀和古典園林建築藝術為一體,集古今中外詩詞、書畫、碑刻藝術之大成的文化園林。
6. 鞏義市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鞏義市夾津口韻溝鞏義市夾津口公川村鞏義名人華人企業家凈水材料創始人楊報
7. 誰知道鞏義
南邊聳立著巍巍嵩山,北邊奔騰著浩盪的黃河,秀麗的伊洛河懷抱里唱歌,這便是鞏義市的所在。
這里一片古老的土地,考古資料證實,十五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們就在這里生息勞作了。
古來,鞏義市就是中國東西交通的要沖,是兵家常常爭戰的地方。
於是,產生在此或以此地為背景的傳說,不少都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
後異射日、嫦娥奔月處在市西南的訾殿一帶;炎黃會盟築壇沉壁處,位於伊洛河入黃河的神都山上;伊洛河黃河匯合處的洛芮是河出圖洛出書的地方;沙魚溝鄉古洛口的伏羲台是伏羲畫出八卦的地方;湯王不惜焚身求雨的聖地在古桑林魯庄;曹植牧馬芝田,遇見洛神宓妃的地方即在芝田洛河邊。
如果說傳說是虛無飄渺的彩雲,而全市遍布的古老遺跡,則是可以震撼人心的歷史鑒證。分布在市區、鄉鎮的一百多處文物古跡,無不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辛勤的血汗,無不使華夏後人嘆服。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八處,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十二處。鞏義市公布和尚未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亦逾百處之多。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皇陵,分布在鞏義市的孝義鎮、芝田鎮、西村鎮、回郭鎮,佔了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昔日,這曾是巍峨壯觀的帝王陵寢。北宋九個皇帝,除欽、徽宗二帝被金人擄俘北國客死他鄉外,其餘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廣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項、哲宗趙煦都葬於此。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宏殷的墓,世稱謂"七帝八陵"。
史載:趙匡胤為遷都洛陽,也為鞏義市山川風水所動,即把皇陵定於此地了。從趙匡胤登級第三年始,就開始了興建北宋皇陵,前後共營建了一百六十多年。龐大的帝陵兆城之內,附有皇後墓二十一座,親王、公主、皇子、皇孫、諸王夫人墓一百四十四座,名將勛臣墓八座,另有皇親子孫墓二百餘座。其中包拯墓,寇準墓吸引後人常有憑吊者。
北宋皇陵每陵佔地八百餘畝,包括兆域佔地兩千畝左右。有三部分組成,上官、神城和下官。上官南有鵲台二,中有乳台二,鵲乳台建有樓觀,北有神道和神城接連。神城以高大的陵台為中心,四周建有城牆,並有四個城市樓,四個角樓,另有記載,陵台前陳有獻殿。上官建有官牆,官牆內有五個大型官殿,供守陵軍和祭祀用。後陵亦如此,只是形制小些罷了。
皇陵、後陵及名將勛臣、親王、皇子神道兩側樹立了規模數量不等的石刻儀仗。尤皇陵最為壯觀,望柱、石獅、石象、石羊、石虎、瑞禽、角端、文臣、武將、阿拉伯、印度、中亞諸外國客使、象奴、控馬官,每陵五十八件,無不是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似向遊人述說歷史的風風雨雨。後陵每陵石刻三十四件,體個較皇陵小些。北宋皇陵區內現存石刻近千件,是北宋遺留石刻精品最多的地方,為研究中國古代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實物。
宋陵的地面磚木建築,城、樓、殿、觀皆已與歷史災難共同泯滅去了。可現存的巨大夯土遺址,高大呈覆斗狀的陵台,仍會以一種古老蒼涼的氛圍給人一種歷史的凝重感和美感,它們會告訴遊人許多古老的故事。
搶修保護永定陵和永昭陵工程正在進行,它將以更加生動的面目迎接國內外遊人。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力山石窟寺,是被稱為中國十大石窟,排行第六位的大型石窟之一。這座石窟寺,是拓拔氏建立北魏政權,定都洛陽後首先修建的佛教聖地之一。它位於風景秀麗的伊洛河畔,建在邙山土嶺突兀而出的一片石崖上,景美地奇,北魏、唐代,這座寺院一直為皇帝所重視,不斷拓修,這里居住和尚最多時曾達到過三千人,可見這所寺院之大。石窟寺地面現存大、中、小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洞窟五座。它雖比不上雲崗、龍門諸石窟那樣雄偉龐大,但小巧玲瓏,精雕細刻,是中國石窟藝術中的珍品。那瀟灑飄逸的飛天,慈眉善目高鼻樑的佛像,演奏各種民族器樂的樂技,告訴人們古老民族的服飾、舞姿、民族融合初始鮮卑人的面目,中華民族豐富的樂器形態,演奏方法。尤其中國僅存的帝後禮佛圖,那前呼後擁宏大的場景,不能不使人想像到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當時全社會對佛教的虔誠。
建在明末和清代於市區一河之隔的康氏莊院,集古寨堡、民居為一體,巍巍壯觀,青堂瓦舍,錯落有致,遠眺似一幅頗大的民俗畫卷。古建築專家稱,這是我國現存的、典型少有的北方古代民居博物館。這個庄園建築總面積64300平方米,33個庭院,53座樓房,313間。另有平房97間,窯洞73孔。康氏先祖,經營土地,經營運輸、買賣,氣吹似富了起來。於是曾掛過雙千頃牌;於是建起了這些房屋;於是也有了慈禧太後躲八國聯軍由西安歸京,康家捐皇上百萬兩白銀,慈禧太後封他家為康百萬的典故;於是他參與了山東臨沂賑災,山東省民間敬的活財神就有了康百萬的形象。康氏庄園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升為國家級。
從伊洛河朔黃冶往上,是十數里的古陶瓷遺址,其中有著名於世,迄今中國發現最早,規模最大,出土品類最多的大、小黃冶唐三彩遺址,還有中國白瓷最早的產地,白河白瓷遺址。
在伊洛河和黃河交匯處的右側,是河谷切斷的邙山,山嶺上仍有逶迤城牆的殘缺。這便是翟讓、李密率領瓦崗軍曾經攻克的隋朝最大的興洛倉,是他們創下分糧於民史跡的地方。
伊洛河南側的芝田鄉稍柴村廣闊的田野上,地邊地頭,地里,時常出現形狀各異的磨製石器等器物和遺跡,這里就是夏代的都城斟尋遺址了。
還有早已載入歷史課本的漢代冶鐵遺址,就在夾津口鄉鐵生溝村。地面尚存的球墨鑄鐵塊兒,其質量,使我們現在的人也望塵莫及。
地面遺存不再贅述。過去,人們常用鍾靈毓秀一詞形容鞏義市這地方。鞏義市以前稱鞏縣,秦朝開始的稱謂。
也許是巧合,也許真應了鍾靈毓秀的意思。 唐代鞏縣縣令杜甫的曾祖杜依藝,定居鞏縣後,家裡育出了著名詩人杜審言,又培育了一代詩聖杜甫。一九六二年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杜甫被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唐代鞏縣縣令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家裡育出了偉大詩人白居易。
詩聖杜甫就誕生在鞏義市南窯灣村,誕生他的窯洞人稱聖人窯。他幼時,"七月庭院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的院落,現為杜甫故里紀念館。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寫了大量贊頌祖國、同情人民苦難的詩作,最後客死湖南平江縣洞庭湖的一葉小舟之上,暫厝平江,四十三年後,其孫杜嗣業遵祖父遺願,將其骨殖移葬於和故里隔伊洛河相望的邙山嶺上。幾年前,鞏義市有識之士社會集資,已將位於康店鄉邙山嶺上的杜甫陵園修葺一新,蒼松翠柏,亭廊綴點,成了一處旅遊熱點。
晉朝的稽含是世界上第一個植物學家,著作《南方草木狀》蜚聲中外,故里即在魯庄鄉的魯庄村。他死後亦葬在魯庄,其墓地亦成了後人憑吊的場所。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往往溶於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在道教聖地老廟山裡,不但以玉仙聖母廟在附近幾省聞名,這里的自然景觀尤使人留戀忘返,現是省級自然風景區--浮戲山雪花洞景區。
這個景區的山,古稱石城山,登高望遠,巍峨參錯的環形山,為一堵壯偉的城牆。若遇雲霧天,登高觀望,眾山頭又若浮游水上的鵝鴨水鳥在嬉戲,極為生動,故人又稱為浮戲山,古代就是自然名勝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的詩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來此山巡遊,封了茶山,人喚作趙封山。
這個景區中,除了玉仙聖母廟這一古跡,另有二十餘座古山寨,可以稱雄北方。古山寨上石砌的城牆纏綿起伏於山峰谷壑中,石砌的城門樓台,寨中的石砌房屋、石磨、石碾,都如一首首古老的歌,向人們敘述著一個個古代發生在這座山中的故事。有考古者認為,這些山寨,早的起於唐代,最晚的也該是清代了。有明代農民起義軍聚義的山寨,也有清代武狀元牛宣躲避戰亂的山寨。考古專家驚訝中原地區竟有如此古寨堡群。這山中還有明代、元代古人採集銀礦的銀洞,銀洞中有刻文可證,銀洞中有古人們留下的工具、器皿可證。
景區中,最為神奇的要數洞穴了。納水洞終日水聲淙淙;老君洞"九層天九層地",忽有大廳又忽縮小,順小洞下循,亦然見大廳,又漸小,此景反復九層,可著人逾萬。在諸多洞穴中,最著名的莫過雪花洞了。雪花洞不同於其它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它是方解石經水溶水蝕漸變的,地質學家認為它已有一億歲之多了,洞內可行進處五百餘米,大廳可容人數千,小洞可幾人同行。洞內石瀑石幔、石鍾乳形態各異,均入美好的故事,又皆色如晶玉、翡翠,燈光射之,輝彩四熠。尤其洞壁上四處布滿雪花狀石,燈光下晶瑩閃亮,使人如入童話世界。這種雪花石在其它洞穴中未有發現,故被地質學家稱為"天下第一雪花洞"。為這洞,景區也被喚作了"浮戲山雪花洞景區"了。
景區中的水也很具特色,趙封山下的小龍池天旱天澇總是清水盈池,不增不減,經上海有關部門化驗鑒定,這是可以和嶗山礦泉相媲美的礦泉水。蜿蜓的玉仙河貫穿景區南北,時爾被擋水壩攔成一個個水塘,山頂俯視,尤如一條銀線串連了一方方明鏡。豬娃潭瀑布等瀑布則如一掛掛銀簾,使人心爽目清。
能造成景區瑰麗氛圍的,莫過於大片大片的南方樹木了。這個景區四周高山,北有一彎曲峽谷通連外域,即是嚴冬,區內溫度仍高外八度以上,加之水氣滋潤,竹林四季翠綠,白檀、黃檀虯枝相連,青藤爬山比高,松柏蒼海蔽日,整個景區綠樹覆率在百分之九十八,山高林密,景區里又形成了耍峪、桃花峪諸清爽宜人、幽谷纏延的小景區。
這里山也竣奇,有不少桂林式山景,雞鳴石、八戒石、夢筆生花峰、箭穿山等等,都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正在建設中的洛芮風景區,分布在伊洛河黃河匯合處兩岸。一側依站街鎮杜甫故里為中心,建設杜甫祠、仿唐一條街、小武當山,整修興洛倉。另一側以南河渡鄉邙山頭處神都山為中心,大興綠化,重建炎黃二帝會盟壇、瞻黃亭,整修女媧洞,山腳下整修河王廟,雕塑河圖洛書的故事,洪溝五十萬年前古人類遺址處修建古村落,修理聞名於世的大力山石窟寺和民國時期陝西、安徽、河南三省督軍主席劉雪亞、劉茂恩兄弟的故居。再配植兩岸綠柳,開發河中泛舟娛樂諸項目,使遊人在領略大自然的同時,在這里追朔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
還有位於康店周平王時所建東周故城蒼老的城牆,建於黃河岸邊山嶺上的明代興佛寺,位於魯庄鄉的滑國故城遺址、蘇秦墓等等,都頗具引人的魅力。
鞏義市的風光旅遊,還在不斷增添著新的內容。小關鎮的丁煙村,三面環山,過去是個窮困的山村,這些年富裕了,村裡仿古園林式建築毗連,清新宜人。工廠的機器聲,軍樂隊的演奏聲,漾溢著激奮向上的現代氣息。十八里盤山公路纏繞山樑,諸山頭植滿蒼松翠柏,臨村山上,石砌長城式城垛蜿蜓起伏,山上開辟了狩獵場所。山上山下宛然一幅山莊園林景色。在這里可一睹小康村的景象。
鞏義市開發利用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還有許多,國家將鞏義市定為中原旅遊區的重點縣市,和開封、洛陽、鄭州、登封市同列榜名。鞏義市的旅遊資源,為國內外許多專家稱許感慨,稱之為中原的明珠。隨著鞏義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國家、集體、群眾對旅遊業投入的增加,鞏義市未來的景色將會更加迷人,吸引更多的各方來客。
8. 鞏義旅遊景點
鞏義長壽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的竹林鎮,是國家AAAA級景區,生態林面積8.7平方公里。這里山上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豐富,漫山青木疊翠,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遠離都市大生活的繁華喧囂,帶給你回歸自然,放飛心情,引吭高歌的舒心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