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陽關遺址王威渭城曲

陽關遺址王威渭城曲

發布時間: 2021-03-14 01:21:34

㈠ 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位於現在哪個省

甘肅
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曲》,歷稱千古絕句。經配曲吟唱,如泣如訴,名《陽關三疊》更為千古絕唱,流芳百世。
詩中提到的陽關,就在敦煌的南湖。由市區乘車駛向美麗富饒的南湖時,沿途四周景色瞬息萬變。極目天涯,雲山浩渺,大漠蒼茫,輕風薄霧,繚繞飄指。那巍峨挺拔的陽關烽燧猶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呈現出一派崢嶸奇殊、光怪陸離的大漠風光。
陽關,位於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陽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抗南昌匈奴,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里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里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里驗證過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據史料記載,西漢時,南湖置龍勒縣,陽關為都尉治所。晉魏時,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邊塞詩人岑參曾寫下「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的詩句。可見他們入陽關的次數不少。宋以後,來自白龍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著人們東撤,陽關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陽關城堞早已盪然無存,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著。山下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經考古隊挖掘,沙灘上有大片版築遺址,房基排列整齊而清晰,面積約上萬平方米。附近還有一段高不過0.6米的斷斷續續的城堡牆基,這就是陽關遺址。當地人稱之為古董灘。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餘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顏色烏黑、質地細膩、堅硬如石的磚塊,千萬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陽關硯」就是用這種鐵磚磨製的。因為它曾是陽關城牆上的磚塊,便稱之為陽關磚。用它做的硯台便叫「陽關硯」。用陽關硯磨墨寫毛筆字十分方便,其特點是冬不結冰,夏不縮水。如果你運氣好,只要能找到古董灘,就會揀到金、銀、瑪瑙、五銖錢、陶器、箭頭、鐵刀片……當地人說:「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
沙灘上的古董為啥這樣多呢?相傳唐天子為了和西域於闐國保持友好和睦的關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於闐國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送了好多嫁妝。金銀珠寶,錢幣綢緞,應有盡有。送親隊帶著嫁妝,經長途跋涉,來到了陽關。當時這里是綠樹掩映的城鎮、村莊、田園。因為出了陽關便是無際沙漠,路途艱難,送親隊伍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關准備。不料,一天晚上狂風大作,黃沙四起,天黑地暗。這風一直颳了七天七夜。待風停沙住之後,城鎮、村莊、田園、送親的隊伍和嫁妝全部埋在沙丘下。從此,這里便荒蕪了。天長日久,大風颳起,流沙移動,沙丘下的東西露出地面,被人們拾揀。;當地人曾在這里揀到過金馬駒和一把精緻的將軍劍。敦煌市博物館對陽關遺址進行了保護,並發掘了不少珍貴文物。
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凄涼悲惋,寂寞荒涼。然而,今天的陽關、南湖,已是柳綠花紅、林茂糧豐、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烽火台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遊人漫步在長廊里,既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㈡ 《陽關雪》。作者提到渭城曲。有何意義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想必早已成為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之作。這部散文集也確實匯聚了他很大的心血,這部散文集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余秋雨親身的游歷之作。當然之所以成為經典,並不是因為類似於游記的散文給我們描述了中國壯美的河川大山,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而是向我們揭示了更深一層的含義,余先生在每游過一個勝地之後都會向我們展現那裡不為人知的一面,並以犀利的筆觸,客觀的評價,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讀過《文化苦旅》之後,發現自己喜歡的文章有很多,《陽關雪》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文章寫的十分的灑脫,以一個文人的視角抒發了對古代文人墨客的景仰和慨嘆之情。王維的《渭城曲》描寫的就是陽關的情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正是這首詩激起了余秋雨去尋找陽關遺址的熱情。
他在出發之前,向住在陽關附近的老人仔細詢問過。但老人給他的答復只是那個地方沒什麼好看的、也很難找,平時是很少有人去的,只是一些文人會辛辛苦苦的到那裡去緬懷一下古跡。而且現在又在下雪,去那裡是很受苦的。可余秋雨還是義無反顧地鑽進雪裡,沖著陽關的方向走去。老人是不可能體會到余先生作為一個文人墨客對聖地的崇拜之情的,所以老人的勸阻也不能單純的說成今人對古人的漠然,只是他與余先生所處的精神境界不同罷了。當然,余先生去那裡不單單是尋找一下王維當年送別友人的足跡,他還要把自己的感情用筆墨的形式記錄下來,創造出一種與古人不同的意境。
來到陽關舊址,他完全被那種壯闊、雄渾的景象所觸動,寫下了「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這樣的描寫給人無限的遐想,也喚起人們對陽關的嚮往。陽關的天氣也是變化無常,不一會兒雪就停了,天陽也出來了,更廣闊的畫面呈現在余先生的眼前,經過一番察看,他認定陽關這里曾經是個古戰場。不知有多少士兵在這里奮力廝殺,倒在血泊中,他們沒有在歷史上哪怕留下一個名字,但他們的墳冢將會作為歷史的駐腳永遠不會磨滅。

㈢ 「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是指什麼地方

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的南湖鄉境內,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它是漢武帝時設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關隘,在軍事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

西出陽關無故人,釋義: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3)陽關遺址王威渭城曲擴展閱讀:

出處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稱呼,類似「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④渭城:秦置咸陽縣,漢代改稱渭城縣(《漢書·地理志》),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在今陝西咸 陽市東北,渭水北岸。

⑤浥:濕潤。

⑥客舍:旅店。

⑦更:再。

⑧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志》雲,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㈣ 古陽關是什麼意思

古陽關位於敦煌西南70公里的南湖西側。正因為在玉門關的南面(陽) ,所以稱為陽關。自漢代以來,一直是絲路南道的必經關口。如今,古陽關只有緩緩的沙丘上一座部分遭受毀壞的烽火台。不遠處,是一排新建的曲形長廊,長廊後面沙坡下是一片較平坦的沙丘地帶,據說那就是陽關遺址。 長廊大門有副對朕,門上的橫批是"陽關古道"。左右對朕為: 悲歡聚散一杯酒, 京西南北萬里程。 由此,使遊人極易想起王維《渭城曲》中"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沉重傷感的詩句。 向西跨越一步,便是西域,便是戈壁,便是荒涼,便是一種與生命的挑戰。

㈤ 余秋雨《陽關雪》賞析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他們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著什麼法術呢?」

讓我們先把目光投向八十年代中後期。那個時候,國內興起了一股所謂的「散文熱」。那時的情形是,鋪天蓋地的散文雜志、綜合文學雜志以及青年愛情婚姻家庭報刊的不斷出現,加之報紙的擴版,副刊、周末版的興起,散文成了最流行的文學體裁,成了人人可以搭乘的公共汽車。散文「熱」了。可是,這種「熱」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應有的樂觀:那究竟是什麼樣的散文呢?沒有了深廣的情感能力,失去了感情的銳度,深廣的痛苦和壯美的歡樂成正在被溫情化享樂化,人類的大欲變成了個人的私慾,小欲、激情、理想分散成了零碎花哨的裝飾。兼有所謂「小女子散文」的拙劣表演,雞零狗碎的家長里短,更是倒了大眾的胃口。正如通俗小說、流行音樂、家庭肥皂劇一樣,時下流行的散文充其量是一種通俗的文本,一種無聊的媚俗。
就在這個時候,一種被評論家命名為「大文化散文」的散文文本開始閃亮登場,它就是以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為代表的散文樣式。她一經問世,便以獨特的視角、灑脫的行文、深刻的內涵、沉重的文化底蘊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治學精神,余秋雨說:

「在研究中國古代線裝本的時候,耳邊也會響起一批大詩人、大學者放達的腳步。」

於是,他

「離開案頭,換上一身遠行的裝束,推開了書房的門。」

「中國文化真實的步履卻落在這山重水復、莽莽蒼蒼的大地上。」

「在這看似平常的佇立間,人、歷史、自然渾沌地交融在一起了,於是有了寫文章的沖動。」

(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於是,余秋雨從書齋走向了「遺址。」於是,一批文筆清麗,立意深邃的散文佳品從他的筆下誕生了。《陽關雪》就是其中的一處景觀
陽關,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為古代通往西北邊疆的要道,因其地處玉門關的南面而得名。和《道士塔》、《莫高窟》一樣,本文也是取材於文化勝地和旅遊景點的,這樣做其實是很冒險的,因為早已有許多散文大家留下了名篇,而余秋雨的聰明在於,他只選取了有限的自然景觀,結合與之相關的人文景觀,並將二者進行雙向的相互闡釋,從而創造了一種人文山水畫卷,讓人在此流連。作者在開篇便說起古代文人的「無足觀」,文官之顯赫在官而不在文。可是,當他們卸掉了烏紗,隨意塗劃的詩文便可以千古留芳。這看似不經意的起筆,實際上,這正是本文所要表達的題旨,也為後面的論述埋下的伏筆。作者繼爾從白帝城、黃鶴樓、寒山寺寫起,進一步闡述歷代文人「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的魔力。接下來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王維那首著名的《渭城曲》,話題也就轉到了正題上。這種開頭的寫法在余氏散文中隨處可見,就像電影鏡頭,從很遠處慢慢拉近。當作者向一老者打聽去陽關的路線時,卻被告知「沒什麼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說著看了看天,又補了一句「這雪一時下不停。」作者自然不作理會,轉身鑽進雪裡。那雪肯然是不大了,況且作者也無意於寫自然的雪,所以一筆帶過。
然後就是在沙漠里行走,然後就看見了古戰場遺留下來的墳堆。面對此情此景,作者展開了想像翅膀,在歷史的時空里遨翔。他用深情而又錘煉的語言描述了昔日鐵馬金戈的殺敵場景以及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
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於朔風中的軍旗。
讀到這里,我想起了「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高適《燕歌行》)、「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王昌齡《塞下曲》)、「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王維《壟西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白《子夜吳歌》)、「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等動人的詩句。
作者仍不肯罷休,他還把陽關的墳堆和中原內地的墳地做了比較,前者是「大大咧咧鋪張開的沙堆」,後者則「在重重美景中發悶」。在作者眼裡,陽關的墳堆也具有奪人魂魄的魅力。
「陽關古址」終於尋到了,其實,這里真的沒有什麼好看的了。烽火台還在,已經坍了大半葦草在寒風中抖動,再有就是西北的群山積著層層疊疊的皚皚白雪。作者當然不是為了看這些景緻才來的。藉助於眼前的景觀,作者關注的是歷史留下的思索。站在陽關古址,他想到了王國維,由王國維想到了唐人風范。他寫道,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識認,是因為它有一種健美的形體、自信的目光,創造這種自信的只能是「那些真正從中世紀的夢魘中蘇醒、對前路挺有把握的藝術家。」而蒙娜麗莎發出的迷人微笑卻是在唐人造像之後的許多年之後才有的。萊辛等西方哲人反復論述過的詩與畫的界線,在王國維來說,可以「隨腳出入」。可是,「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家開了一個狹小的邊門,允許他們以卑怯侍從的身份躬身而入,」而歷史老人卻「顫巍巍地重又邁向三皇五帝的宗譜。」九州的畫風隨之黯然,西出陽關的詩人「大多成了謫官逐臣。」這才是讓作者最最痛心之處啊。無怪乎他要寫到:「陽關的風雪,竟越見凄迷。」他為陽關的坍弛,為她坍弛於「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而仰天喟嘆!
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雨的散文有極強的抒情色彩,對此,有人卻給他扣上了「偽浪漫主義」、「矯情」甚或「煽情」的帽子,這是有失公允的。此文中的一些抒情句子都十分精采,很好地表達了思想感情。比如結束句,他是這樣的:還是回去罷,時間已經不早。怕還要下雪。在看似平淡中,包含了意獨龍未盡的諸多感傷,我覺得是傳神之筆。余秋雨曾說: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 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他走出書齋,走進遺址,用整個身心去體味,加之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寫出了一批深邃蒼涼之作,而這些散文又是那些無病呻吟的小散文不可同日而語的。
余氏散文其時間空間距離的跨度之廣,思緒反差之強,歌頌與批判、贊美與追懷、智性的概括和感情的渲染,歷史的沉吟和個人經驗的敘述,諸多意向紛至沓來,跌宕起伏,民俗和藝術經典的穿插,時空的緊密連貫和空白,意向遠距離的呼應,使他的文章體現出繁復而多彩的特色,從而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正如著名評論家孫紹振先生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一文評述的那樣:他的散文不是傳統的性靈小品,更不是「匕首和投槍」所暗示輕型藝術話語,他的散文是貨真價實的大散文話語,五四以來,還沒有他這樣的融思想、智慧、情感於一爐的大容量大深度的話語。我覺得,這個評價余秋雨是授之無愧的。

㈥ 陽關在哪兒

陽關在今天明代嘉峪關以西的位置
建於漢代,與玉門關相呼應,是當時絲綢之路的門戶,現在只剩下大漠中的幾小段夯土牆了.
這首詩是唐朝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說明唐代陽關還在使用,但此時的陽關已經不是漢代的陽關舊址了,而是南遷重建的唐代陽關。

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後陽關。但據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志》認為紅山口即陽關。

提起陽關,人們馬上會想到一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這首傑作,可謂千古絕句,經配曲吟唱,廣為流傳。

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敦煌八景之一。

而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盪然無存,僅存一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讓後人憑吊。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沙灘,這里沙丘縱橫,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當地人稱為「古董灘」。在古董灘沙丘之間的礫石平地上,散布著許多古代的錢幣、兵器、裝飾品、陶片等古遺物,分布廣泛,隨手可撿。所以當地人有「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除此之外,這里還殘存部分房屋、農田、渠道等遺址,當大風過後,這些遺址清晰可見,引人矚目。古董灘面積約上萬平方米,面積大、散布文物豐富。1972年酒泉地區文物普查工作隊勘察古董灘四十道沙梁後,發現了大片版築遺址。經挖掘、測量,這里的房屋基礎排列清晰整齊,附近有斷續寬厚的城堡牆基,還出土了大批遺物。從遺跡及文物分布來看,在古代這里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方。此挖掘發現與《新唐書·地理志》及敦煌遺書《沙洲圖經》等史料記載的漢代陽關位置相符合,考古學家根據史料考證,認為現在的古董灘就是古代陽關的關城所在地。至於陽關何時何因被掩埋,至今還無從考證。

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凄涼悲惋,寂寞荒涼。今日的陽關,不再是王維筆下「西出陽關無故人」凄涼委婉的代名詞,陽關一帶已是敦煌最大的葡萄基地。站在烽燧高聳的墩墩山上,舉目遠視,綠樹蔥蔥,一派塞上綠洲的好景色

㈦ 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在現在的哪個省

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後陽關。但據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志》認為紅山口即陽關。

㈧ "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在現在的哪個省

甘肅省。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的南湖鄉境內,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它是漢武帝時設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關隘,在軍事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歸國,就是從天山南麓西入陽關回到長安的。 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西漢王朝為抗南昌匈奴,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自西漢以來,各個王朝都把這里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里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里驗證過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

㈨ 《陽關古道蒼涼美》答案

【賞析】 這是一篇散文,文章從陽關的是否還蒼涼令人感傷起筆,寫了陽關的地址由來,去陽關路上的滿眼綠色,又寫了在陽關古城遺址中的感想,古詩文中的陽關形象,最後得出結論:陽關不是過去感傷的形象,在現在已經林茂糧豐,富有美感。

1.根據文意,說說古陽關為什麼聞名遐邇。( 4 分)
答案:(1)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2)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關口,(3)王維《渭城曲》中對古陽關的感嘆,(4)有關「陽關道」的民諺廣為流傳。

解析:本題為歸納內容要點。陽關聞名起始於自漢魏以來就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絲綢之路的必經關口,又聞名於《邊塞曲》, 「陽關道」更成了光明大道的代名詞。答本題時注意文中說「不起始於」並不意味著不是聞名遐邇的原因。

2.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6 分)
(l)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
(2)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
(3)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

答案:(1)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產生了驚喜之感。(2)城磚磨製的陽關硯,蘊含著歷史文化氣息,使我對陽關古城的感覺也變得溫暖了一些。(3)出生入死的人生經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人生感觸,給後人留下了哲理和詩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先抓住句子的修飾語理解;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總起句,則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圍提取關鍵詞釋義。是總結句則在上文尋找,是過渡句則在上下文中提取相關信息,第三,看語境,找鄰近句,結合文章中心理解。第四,分析句子所反映的情感。(1)要理解「綠色的海洋」的借喻意;(2)要理解「凄冷」「暖意」的具體內涵以及對比的作用。(3)要明確「哲學家與詩人」這一詞語在文中的臨時語境意。

3.結合文中對陽關古道的描述,談談你對「蒼涼美」的理解。(6 分)

答案:(1)古代的軍事重鎮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廣袤雄渾;(2)昔日林草豐美的陽關古城,如今已是紅沙渺渺,蒼涼悲壯;(3)古人對生離死別的感慨,道盡人間滄桑,凄涼悲惋。

解析:考查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首先要明確題目要求「蒼涼美」,在文中分層尋找。答案要包含這樣幾層:路途所見,陽關古城所見,哲學家與詩人的感慨。尋找關鍵詞「荒涼」「凄冷」「清冷」「凄涼悲惋」即可。

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6 分)

答案:(1)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日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2)回應了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後照應,並強化了作者的觀點。

解析:考查引用這一修辭的作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何必」「什麼」這樣的語氣詞明顯表現了作者的自豪,這一自豪來源於陽關今天的柳綠花紅、林茂糧豐的景象。考察作用的題目,要從材料本身的作用,與上文(包括開頭)、下文(包括結尾)的作用,對表達主題和思想感情的作用幾個角度考慮。

整體把握,感受蒼涼美。
1、先從文章的標題開始,文章標題是重要信息,不要視而不見。《陽關古道蒼涼美》,告訴我們文章寫作對象是「陽關古道」,「蒼涼美」表明作者將會以審美的眼光分析陽關古道的特色。
2、「蒼涼」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或感覺? 其實文中也有一些這樣的詞語,請把它找出來。
通過組詞解釋「蒼涼」:蒼老、蒼茫;凄涼、荒涼、悲涼等。
文中的詞語:荒涼、感傷、凄冷、清冷、凄涼悲惋等。
三、品讀語言,把握陽關古道蒼涼美的具體內容。
(一)讓我們以一種蒼涼的感覺來感受陽關的蒼涼美吧 。請同學們看課文,古陽關的蒼涼美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三段,陽關古道作為軍事重鎮和交通要道,由於歷史變遷,如今已經不見,擺在眼前的是平沙千里的荒涼景象,陽關道上,黃沙漫漫。
抓住幾個重要的詞語進行品讀:平沙千里、荒無人煙,顯示地廣人稀;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天藍地黃,渾然一體,蒼涼廣漠。沙生植物零星的點綴,顯示這個地方的荒涼和生命的稀少,只聽見車輪飛轉沙沙的聲音,更顯示這個地方的寂寞。
第四段,描述的古道上的陽關城,這個初建時期林草豐美的地方,如今則是沙丘縱橫,礫石遍地;課文中的語言:紅沙渺渺,不見古城的一磚一瓦,古陽關被流沙掩埋,被時間風化了。漫天的黃沙,雄偉的陽關古城的遺址,讓人流淚,感傷,充滿悲壯之情。
第五段由實寫轉入虛寫。也即由客觀大自然的蒼涼美轉入人所感受到的蒼涼美。
自西漢以來,各個王朝都把這里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又有多少將士曾在這里戌守征戰。第五段中通過古人在哲言和詩句中所表達的古陽關人的生活,如今都已不見蹤跡,只能成為今人懷想思考的對象了。
(二)幾個重要句子的理解。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更,再。更盡一懷酒,再幹了這杯酒。故人,老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向西出了陽關,就見不到老朋友了。分別在即,離愁滿杯,「勸君更盡一杯酒」的話,不僅蘊含著詩人殷重的憂慮,也蘊含對「故人」的誠摯期盼與良好祝願:前路珍重!
2、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生死關)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
有一類很重要的詩,是表現戍邊的將士的。介紹邊塞詩,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
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
四、品讀語言,感受今陽關的美麗。
(一)文章除了寫古陽關的蒼涼美,還寫了什麼?
1、一條綠色的林帶,就好像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彷彿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
2、冬不結冰,夏不縮水的陽關硯,使凄冷的陽光古城有幾分暖意了。城磚磨製的陽關硯,蘊含這歷史文化氣息。
3、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陽關道被賦予哲思,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陽關道曾經的繁華熱鬧。現在的意思就是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不要干涉我的事,指互不妨礙,各行其事。後來又引申指沒有合作精神,自己干自己的。
3、今天陽關附近,則已出現柳綠花紅、林茂糧豐的景象。遊人漫步這里,既可以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小結:在主體部分,除了寫古陽關的蒼涼美,還寫了陽關的不蒼涼的表現。
(二)文章標題中有「蒼涼美」三個字,而文章內容卻還寫到了陽關的現在美麗,這兩方面是否矛盾?為什麼?
將古陽關的「蒼涼」和現今陽關的美麗富饒形成對照,這也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所在,在主體部分形成橫向結構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對陽關的贊美之情。現在遊人來到陽關古道,目睹陽關遺址,自然會產生一種蒼涼之感,而當看到陽關附近的「柳綠花紅,林茂糧豐「之景時,也自然會產生一種贊嘆之情。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