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縣遺址
1. 關於旅遊區規劃亂像…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辰山綠谷項目一會說50億,一會說75億,說了幾年了,開
近日,安化縣人民政府與常德市佛教協會簽訂了「辰山綠谷」項目旅遊開發合同。
安化縣享有「世界黑茶之都」、「中國最美小城」、「中國最佳養生休閑度假勝地」、「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湖南省旅遊強縣」等稱譽。辰山一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佛教文化底蘊深厚,現有白雲寺、神女祠、白雲峰寺、舍利塔、梯田、茶園、古民居、古廊橋、古碑等遺存遺址200多處。為加快推進辰山生態資源與佛教文化、茶文化、梅山文化的融合,安化縣委、縣政府決定將辰山打造成集禪茶體驗、養生度假、生態觀光、山地運動、品質居住、影視文化、梅山特色地域文化等於一體世界知名、全國矚目的4A級以上旅遊景區。為此,安化縣委、安化縣人民政府主動上門邀請湖南省常德市佛教協會開發「辰山綠谷」項目,並最終達成項目旅遊開發協議。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開發期16年,開發面積79平方公里,分步完成佛禪體驗、新型城鎮、品尚運動、康體養生、生態文化五大功能景區建設。第一期工程建設時間為3年,投資額為5億元,建設目標是建成具備朝聖、禪茶、養生、康療、體驗等功能的辰山佛禪體驗區。 「辰山綠谷」旅遊開發項目是安化縣引進的最大旅遊項目。項目建成後,有望成為湖南省內又一嶄新旅遊品牌,並為貧困山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綠色崛起、富民強縣目標產生良好的示範作用。
2. 電視劇大宋提刑官中的地名「梅城縣」是哪
不是的哈,
安化,地處湘中偏北(湖南中部),資水中游,雪峰山脈北端。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佔82%。安化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境內東周古村落與舊石器遺址的相繼發現,證明距今1.5萬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為古梅山之域,漢屬益陽縣地。唐僖宗光啟二年(886),梅山峒蠻斷邵州道,不與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朝廷章收復梅山,置安化縣.也就是說呢!古代只有益陽縣和安化縣
3. 大宋提刑官第一集里提的梅城縣是那
廣東梅州,古代又稱嘉應州,位於廣東東北部,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因為大宋提刑官里既提到梅城縣,又提到是嘉應州,印證得解
4. 寧香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溈山
溈山,亦名大溈山,溈水的發源地,雄跨湖南寧鄉西北,北鄰桃江,西接安化,最高處為雪峰頂,海拔927米。
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寧鄉市崔坪鄉的「千佛洞」是距今3億6千萬年前形成的溶洞。地貌復雜,並有洞內峽谷,垂直高度近100米。千佛洞是長沙地區景觀最集中的石灰岩溶洞。
灰湯溫泉
灰湯溫泉位於湖南省寧鄉市南部灰湯鎮,總面積48平方公里,泉水水溫高達89.5℃,年平均氣溫16.2—17.6℃,雨量適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炭河裡遺址
炭河裡遺址位於湖南長沙寧鄉的黃材鎮,中國南方最早的青銅器出土地。商代到西周時期。炭河裡遺址位於寧鄉市黃材鎮寨子村塅溪與溈水交匯的台地上,面積約20000平方米。
芙蓉山
芙蓉山在湖南寧鄉市西,接安化縣界,舊名青羊山,《名勝志》芙蓉山與大溈山自接,其中有芙蓉洞,廣東曲江縣西五里,舊產芙蓉,漢末康容煉丹於此。
5. 湖北省安化縣屬於哪個市
安化縣屬於湖南省益陽市;
安化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幹帶,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積第三大的縣。
安化縣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居雪峰山的北段主幹帶,安化古稱「梅山」。
安化是湖南有名的有色金屬大縣,水能資源大縣,茶葉生產大縣,葯材產業大縣,先後獲得「中國厚朴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最美小城等稱號。
(5)安化縣遺址擴展閱讀:
安化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總的特點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水熱同季、暖濕多雨,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熱量充足、雨水集中。
安化縣境內水系十分發達,溪河縱橫交錯,分屬資水、湘江、沅水三大水系,以資水水系為主。安化縣蘊藏豐富的銻、鎢、釩、錳、黃金、鉛鋅、熒石、重晶石、石英石、花崗石等礦產資源。
6. 安化的地理位置
安化,地處湖南中部偏北,資水中游,雪峰山脈北端。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佔82%。轄18個鎮、5個鄉。縣總人口95.1萬,有漢、土家、苗、蒙古等26個民族。縣城位於資水中游北岸東坪鎮,隸屬益陽市,東距省會長沙240公里。
行政區劃安化下轄18個鎮、5個鄉:東坪鎮、清塘鋪鎮、梅城鎮、仙溪鎮、大福鎮、長塘鎮、羊角塘鎮、冷市鎮、小淹鎮、江南鎮、柘溪鎮、馬路口鎮、奎溪鎮、煙溪鎮、渠江鎮、平口鎮、樂安鎮、滔溪鎮、高明鄉、龍塘鄉、田莊鄉、南金鄉、古樓鄉等鄉鎮,總人口95.1萬。
歷史沿革安化古稱「梅山蠻地」,土著多為瑤族,是名聞遐邇的梅山文化發祥地,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置縣,有近千年歷史。
安化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境內東周古村落與舊石器遺址的相繼發現,證明距今1.5萬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為古梅山之域,漢屬益陽縣地。唐僖宗光啟二年(886),梅山峒蠻斷邵州道,不與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朝廷收復梅山,置安化縣。據史料統計,自宋到清,安化通過科舉考中進士以上14人,舉人117人。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有:清代兩江總督陶澍、雲貴總督羅饒典、著名書法家黃自元。20世紀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參加華興會、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成為當時叱吒風雲的人物。從大革命到解放戰爭的幾十年革命斗爭中,姚炳南、盧天放、劉肇經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後繼,共有389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一代偉人毛澤東先後於1917年和1925年在安化進行社會調查和開展農民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安化英才輩出,胡吉主、譚望初被先後評為全國林業勞動模範,世界羽毛冠軍唐九紅、龔智超、龔睿娜、黃穗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
自然資源
安化地形地貌多樣,各類資源豐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土地肥沃,適宜各種作物生長。年平均氣
溫16.2°C,無霜期長275天,日照1335.8小時,降水1706.1毫米。地勢從西向東傾斜,西部高峰九龍池,海拔1622米,東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對高差1565米。境內高山疊嶂,峰巒挺拔,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63座。資水橫貫縣境中部,境內幹流長度大於5公里的溪河170條。1961年柘溪電站關閘蓄水,形成柘溪水庫境內水面達85平方公里。安化盛產松、杉、竹、果、茶葉、油茶、油桐、棕、葯材等,有木本葯材103科,1022種;鎢、金、銻、釩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39種;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蓄積量150萬千瓦,除柘溪電站外,還建有中小電站142處,總裝機2萬多千瓦。
旅遊資源
安化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名勝古跡頗多,風景迷人。近千年來,安化這塊湘中寶地之名勝曾引得四方騷客,游蹤廣布,詩賦聯翩,佳篇層出。清代兩江總督陶澍在《東坪道中望熊山詩》中雲:「何群山之莽蒼兮,突一支以高仰。岸然奇偉不可干,空中一落九千丈。嵯峨從古少人行,支擱日月如燈檠。六月寒氣豎毛發,白晝放出雄雷聲。上有蹲虎立豹之雄關,下有崩虹裂帛之潺湲。野猿山狖欲上而無路,往往啼嘯懸岩間。」
.
安化的風景名勝有位於縣城北8公里的紅岩省級自然保護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人工湖面、遊艇飛馳;群山環抱,古木參天;峽谷中,索橋飛架;叢林中,亭閣隱現。位於柘溪庫區的柘溪省級森林公園,從省內外引進樹種67科358種,其中珍貴樹種15科25種,被稱為亞熱帶的植物園,是旅遊的勝地。六步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12250公頃,核心區有數百公頃保存較好的原生植被。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有銀杏、南方紅豆杉、香果樹等23種。有野生動物100餘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黃腹角雉等40種。自然景觀還有奇石如林、奇洞遍布的思游景區,洞中有洞,洞內分層、層層有景的馬路溶洞群等。古跡亦多,有安化一中校園保護完好的文廟、武廟;有石人石馬、陵墓享堂、御書御撰扁牌一應俱全的陶儔陵園等等。
安化茶馬古道——中國南方最後一支馬幫——,安化,歷史上作為世界黑茶的生產中心,安化山山種茶,四季運茶。前鄉的茶,經過初制後,要運到後鄉的資江邊八大茶葉鎮再加工,大都要走二三百華里山路。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 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將幻化成華夏子孫崇高的民族開拓創業精神.
安化九龍池位於雪峰山北麓,南京鄉與新化縣大熊山接壤,海拔1622米,為湘中第一高峰。峰頂有一池,九股清泉從池底湧出,池水甘甜清洌,清澈見底,咕咚之聲清雅悅耳。相傳遠古其主峰有九座峰巒,盡得天地之靈氣,黃帝登熊山時,將其點化成九條金龍,從池中循入東海,九龍池因故得名。自此,池中溢出的清泉,自山巔飛流直下,進密林、穿亂石、入深潭,至山下匯成四十八條山溪澗流,縱橫交錯,迂迴曲折。時而急流穿澗,懸瀑奔濺,含珠吐玉,轟隆叮咚之聲及於遐邇;時而平水繞林,碧波盪漾,鱗光閃閃,霞霧生煙之狀悠然可見。
7. 2010中學生暑假實踐報告(普遍點的題材哈)
題記:安化縣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是雪峰山脈北段的一個山區縣,全縣以林業經濟占據大部分,其他資源優勢並不明顯,安化自古是梅山文化的發源地,民俗資源有較大優勢,特別是以擂茶為例,安化旅遊也業相對落後,利用民俗資源開發旅遊,有著有力條件,筆者利用假期對全縣的旅遊景點做了一個大致的統計與分析,本次寒假社會實踐的主題是了解家鄉新農村發生的變化,了解農民在新農村的第一年裡的生存狀況以及農村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找家鄉的可開發的旅遊資源優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的著眼點是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的面貌,培養新型農民,新農村的「新」新在哪裡,筆者以為「新」農村的市民社會化,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首先必須解決農村農民的「造血功能」,有效的轉移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重點建設農村的基礎建設,如村鎮公路等,綜合筆者本村的實際情況,村裡大多數人迷戀「地下六合彩」,政府履禁不止,甚至村幹部和某些政府領導帶頭買地下六合彩」。新農村建設在零的起點上,村裡面貌年年如此,為此,筆者以為這篇調查報告與社會實踐的主題無著邊際,但有意義。
(www.4oa.com 博士教育網整理)
調查任務:了解家鄉旅遊人文資源
調查目的:對家鄉旅遊文化資源做初步統計與分析
調查人員:
工作期限:07年1月25日至2月25日
一:緒論
1、 地理位置
安化縣位於安化縣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是雪峰山脈北段的一個山區縣,東接桃江,寧鄉,南臨漣源、新化,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和常德的鼎城區相連,總面積4950平方千米,是湖南省的第三大縣,全縣轄13個鄉,16個鎮,1140個村,縣政府設東平鎮。
2、 人口
建縣初期全縣46萬,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突破90萬,主要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土家,苗和壯族等等,不足300人,大多因工作調動入境。現主要就安化旅遊資源做專項調查,內容如下。
二:人文景觀
1、茶園景觀,安化種茶歷史悠久,在宋代,在安化採製作貢茶,茶園面積廣,被列為全國的茶葉出口基地,常年產茶在70噸以上,茶葉品種多,質量好,安化茶品類繁多,其黑茶冠絕全國,花捲(磚)、茯磚、黑磚以其為尊;至於天尖、貢尖等菜裝茶,更是獨一無二。安化松針」為全國名茶,80年代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94年獲國際博覽會金獎,「荷香伏磚」94年獲烏蘭巴托金獎,「安化雪松」、「柳葉青」也評為湖南省名茶和優質茶,大小茶園分布在全縣各地,茶文化發達。因中中原因,近年來,茶業相繼衰腿下去。
2、聚落文化
東平鎮,也叫城關鎮,位於資水中游北岸,解放前是後鄉的農產品的集散地和資水中游的河港,現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縣政府所在地,依山傍水,風景迷人。
梅城鎮,位於我縣東南部,咿水上游西岸,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縣暑歷史古城,也是我縣歷史上的文化搖籃,城內古跡極多,風景迷人,是我縣的第二大集鎮。
坪口鎮,位於我縣西南,柘溪水庫尾端,湘黔鐵路線上,水路交通便利,我縣最大的河埠,被稱為安化的「上海港」。
3、 歷史古跡類
(1) 人類歷史文化古跡
原始社會末期,安化人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88年,安化縣的小淹鎮的青桑村發掘的許多大致石器,如砍伐器,刮削器等等,安化的江邊村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
(2) 古代建築
孔聖廟又稱為文廟,位於安化的梅城鎮,創建與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是我縣現存最大的古典建築群,也是益陽市現存最大的古典建築群。梅城孔廟,布局嚴謹,建築精巧,外表宏偉壯觀,廟內幽靜莊重;總面積為3111平方米,外圍高牆,廟分三進。前院有欞星門,院前有半月形泮池,人稱月光塘,塘邊有梧桐數株,枝繁葉茂,高大挺拔。中院門分三道,中間為大成門,左為金聲門,右為玉振門。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檐角高翹,龍鳳繞梁,上蓋黃色琉璃瓦,莊重古樸氣派。大殿正中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兩旁供著孔子的弟子賢人,堂上高懸著清康熙皇帝御筆題寫的「萬世師表」金字匾額,供後人頂禮膜拜。大成殿後為後院,是亞聖孟子的殿堂,殿前有天井、拜台、石墩、石凳,還有一棵開黃花的金桂樹,讓孟子聞不到竹香而聞花香。
古代建築另外有福壽山古廟,位於坪口鎮,小淹鎮建於清代的文瀾塔,長塘鎮大峰山景區的岳峰殿,幾經燒毀,後重修。大福鎮建於清代的三星塔和木孔土塔,其中木孔土塔被為南方土塔之尊,聯元塔、雙星塔、文瀾塔,造型美觀,令人嘆為觀止,永錫橋、大福橋、思賢橋、鎮東橋結構奇偉,巧奪天工。孔廟、文昌閣文明發韌於斯;培英堂,新學肇始地此。廣化寺、岳峰殿、真武寺、迥龍寺等洞天福地,香火旺盛。
(3) 歷史文化
安化,古稱梅山,土著居民為莫瑤族,又稱瑤族,梅山瑤族人在曠野荒蠻,交通閉塞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的生產,生活實際,形成了梅山文化,1988年,長江流域古代文化研討會上,梅山文化被確認為荊楚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梅山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生活習俗;三是反映梅山峒民的勞動、生活,表達思想的文化方式,或稱為文化載體。宗教信仰梅山人信奉原始宗教「梅山教」,它具有系統的神、符、演、會和教義。他們信奉的男神是梅山張五郎。張五郎,又叫開山五郎,是梅山祖師。相傳他是狩獵能手,開山修路的巧匠,抗擊外侵的英雄。他長著一雙反腳,倒立行走,飛禽走獸都是他的傳令兵。人們將其雕像敬奉於神龕上,逢年過節,進山巡獵,抗擊外敵之前,必先祭祀一番,此習歷千年不變。梅山人信奉的女神則有眾多,流傳較為廣泛的是白氏仙娘、梅婆蒂主和梅山獵神梅嫦。這三位梅山女神不曾受封建倫理約束,原始性極強,展示了人的本性。
戲劇文化,戲劇文化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好,人人喜好,與京劇有幾個相同之處,安化戲劇是湘劇的一部分,藉助舞台形式,傍以動作,說唱結合,表現人物的情感和愛憎。安化各地有會唱戲的戲班,戲有分為正戲和花鼓戲,正戲多取材於歷史題材。
(4) 古代陵墓
陶澍墓,位於小淹鎮,陶澍,清代著名的理財家、愛國者和學士,安化小淹人,官至兩江總督,陵園地廣,內有石頭刻的人像和獸像,是珍貴的文物,近年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三:制約安化人文資源發展的因素分析
1、 以上所舉出的各種人文景觀,總體來說,數量少,規模小,分布不均,散列於全縣各鄉鎮。
2、 各種人文景觀資源的破壞嚴重,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破壞和生活性破壞,建設性破壞,開發性破壞以及自然性破壞。
3、 人文景觀的缺陷
某些人文景觀缺少獨立開發的價值,與人文景觀相襯托的經濟環境發展滯後,森林風景文化破壞嚴重,森林資源破壞嚴重,亂砍亂筏現象普遍存在,政府的保護儀式不強,如一個鎮政府主管的一個公社林場,一次性砍伐後變成能夠荒山野嶺,政府對人文景觀的宣傳少,基礎知識搦,不利於人文景觀的開發。
4、 各種人文景觀分布不均勻,散居全縣,成點狀和帶狀分布,資水沿岸稍好,水文化與人文景觀互補。
5、 與全國旅遊業存在的差距
缺少長遠的規劃,科學策劃,基礎設施處於原始狀態,既無開發狀態,層次低,服務差,領導的保護意識不強,區域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滿足不同旅客層面的三中類型,即基本層面(陳列觀光型),提高層面(表演欣賞型)和發展層面(主題參與型),人文景觀是文化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上人文景觀的存在的種種缺陷是制約安化人文資源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安化人文景觀資源開發的優勢
1、 安化作為山區大縣,森林風景文化十分豐富,必須充分保護好這類資源為人文景觀資源的開發起到陪襯作用,形成資源互補。
2、 人文景觀的涵蓋面廣,有人類的文化遺址,古陵墓,古寺廟,古代建築等等古代人文景觀及主題公園,社會風俗,飲食習慣等等現代人文旅遊資源。
五:對安化人文景觀資源開發的構想
安化人文景觀資源以歷史古跡類為主,人文景觀的開發基本上取於停滯狀態,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盡限於自然風光,沒有形成系列的旅遊名牌產品,針對人文景觀的開發狀態,提出如下構想:
1、 開發精品旅遊線路,構築旅遊線,整合旅遊資源,集中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資源予以充分開發,依據國內旅遊市場動向和旅遊者的需求趨向,創造性塑造旅遊名牌,大力開發精品和絕品,走出一條依託優勢資源開發優勢產品,如資水沿岸的旅遊風光帶。安化景區目前開發的旅遊線路僅有1條:二日游:冰漬岩——柘溪庫區——龍泉洞——青龍洞——紅岩洞天——寶塔山桔園。
2、 必須重視交通,不管是開發旅遊還是發展經濟,交通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一些旅遊景點能和周圍的縣市乃至國內的發達地區的旅遊景點連成線,進行資源的整合。如資水沿岸的旅遊風光帶可與桃江的竹林風景連成一線。
3、 各種人文景觀,只有通過當地的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才能表現,既人文景觀與人居環境的互動性,應注意人居環境的保護,兩者之間應保持平衡關系,對人文景觀進行開發,景觀建設是必要的,但應避免景觀建設的環境污染和景觀的破壞,景觀建設必須與環境保護相結合,打破折中平衡關系的景觀建設是失敗的。
4、 對安化供開發的,價值大的人文景觀進行系統化包裝,「好資源不一定好產品,」需要對眾多旅遊資源進行全方位的精心策劃和包裝,針對安化的人文景觀,可分為幾個大景區,資水沿岸的旅遊風光帶,東平景區,梅城景區,小淹景區,以人文景觀為中心,建立具有安化特色的度假村。
5、 政府應重視,制定鼓勵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人文景觀的開發。
6、 根據安化的人文景觀分布的特點,可適應一某些人文景觀為中心,依託森林風景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既發展和開發了人文景觀,又增加農民的收入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了鄉村的地方特色。
7、 安化梅山文化為為荊楚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自然獨特的風俗,「安化人文景觀的開發,可進行「捆綁」促銷,建立優秀的旅遊特產品,如「安化擂茶」安化獨特的,及「安化松針」等等,一特色的旅遊產品帶動地方經濟。
8. 安化縣有多少個鄉多少個村
2014年,安化縣轄18個鎮、5個鄉:東坪鎮、清塘鋪鎮、梅城鎮、仙溪鎮、大福鎮、長塘鎮、羊角塘鎮、冷市鎮、小淹鎮、江南鎮、柘溪鎮、馬路口鎮、奎溪鎮、煙溪鎮、渠江鎮、平口鎮、樂安鎮、滔溪鎮、高明鄉、龍塘鄉、田莊鄉、南金鄉、古樓鄉等。
安化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幹帶,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安化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8)安化縣遺址擴展閱讀:
安華歷史
安化一帶古稱梅山,為獨特的梅山文化的腹地。春秋時期安化當地土著少數民族與楚國相互征戰,戰國時期開始歸屬楚國,秦朝屬長沙郡,從西漢起至北宋中期屬益陽縣。
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置安化縣,取歸安德化之義。安化境內相繼發現東周古村落與舊石器遺址,距今約1.5萬年。安化歷史上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有:清代兩江總督陶澍、雲貴總督羅饒典、著名書法家黃自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