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游記
㈠ 游記開頭有哪些好詞好句
走完長滿了青苔的石板路,跨過一叢歪歪斜斜的籬笆,推開那扇吱呀作響的板門,有一扇窗鑲嵌在古老的青磚砌成的牆上。窗紙早已盪然無存,只剩下橫橫豎豎的窗格,糸滿了長長短短的紅絲繩。紅絲繩在風中無助地搖曳,像是誰在哀怨地訴說,又像是吹不散的淡淡哀愁……
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誣蔑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狼煙,只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時序剛剛過了秋分,就覺得突然增加了一些涼意。早晨到海邊去散步,彷彿覺得那蔚藍的大海,比前更加藍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遠了一些。
石泉岩,沒有文光塔那麼出名,沒有東山公園那麼優美,但它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著人們,我更是為之著迷。期盼已久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爸爸騎著單車,迎著清新的晨風,懷著滿腔的歡喜,迫不及待地向石泉岩奔去。
春風拂面,細雨綿綿,正是旅遊的好時節。我們隨著雨的腳步,驅車前往古鎮周庄。也許是「雨遂人願」吧,當我們到達周庄時,雨竟然停了。
太陽升高了,把萬物都染成了燦爛的金黃,一如既往地「履行」著他的使命。我們往山下走去,一路上,他們仍在談論著這迷人而難忘的日出。
郭沫若爺爺曾說過:「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我雖然沒有游覽過桂林山水,但武夷山獨具風格的碧水丹山卻稱得上奇秀甲東南了。這里奇峰秀水,丹崖翠壁,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貝殼是大海里的精靈,它有形態奇特的身軀,五顏六色的外表,一個個猶如出水芙蓉,把大海點綴得美不勝收———走進大連貝殼博物館,真讓我大飽眼福。
雖然早已立秋,但位於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仍被暑氣所包圍。陽光照在寬闊的柏油路上,映出刺眼的光。我們頂著烈日走在馬路上,汗水不時順著鬢角淌下來,衣裳也被汗水浸濕了。然而,這些絲毫沒有降低我游龍門的興致,真恨不得一步就到目的地。
看車窗外,陽光明媚,百花爭妍,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我真恨不得現在就下車把這美麗的風景攬入懷中。美,是我對青島的第一印象。
㈡ 余秋雨的游記
余秋雨:行者無疆——瑞士篇
余秋雨
瑞士小,無所謂長途。從伯爾尼到洛桑,本來就不遠,加上風景那麼好,更覺其近。
然而,就在算來快到的時候,卻浩浩盪盪然,彌漫出一個大湖。這便是日內瓦湖,也譯蕾夢湖,它是邊境湖,一小半伸到法國去了,而且又是山圍雪映、波詭雲譎,豐富得讓人們不好意思用一個稱呼把它叫盡。
我和夥伴們看到了湖邊的一座古堡。在歐洲,古堡比比皆是,但一見這座,誰也挪不動步了,於是哐當一聲,槌下如錘,拍板停留。
這古堡真大,猛一看像是五六個城堡擠縮在一起了。一擠便把中間一個擠出了頭,昂挺挺地成了主樓。前後左右的樓體在建造風格上並不一致,估計是在不同的年代建造的,但在色調上又基本和諧,時間一久,櫛風沐雨,更蒼然一色,像是幾個年邁的遺民在劫難中相擁在一起,打眼一看已分不出彼此。
這個古堡最勾人眼睛的地方,是它與岩石渾然一體,又與大湖渾然一體,好像日內瓦從產生的第一天起就擁有這個蒼老的倒影。
我前幾步後幾步地看清楚了古堡與湖光山色之間的各種對比關系,然後繼續後退,從岸上的各個角度打量它。這才發現,岸邊樹叢間有一個小小的售貨部。
與歐洲的其他風景點的售貨部都一樣,這里出售的一切都與眼前的景物直接有關。我看到一本書,封面的標題是CHILLON不知何意,下方的照片正是這個古堡,連忙抽一本英文版出來問售貨部的一位先生,他說這是古堡的名字,按他的發音,中文可譯作希隆,那麼古堡就叫希隆古堡。
全書的大部分,是「希隆古堡修復協會」負責人的一篇長文,介紹了古堡的歷史,此外還附了英國詩人拜倫的一篇作品,叫《希隆的囚徒》。修復協會負責人在文章中說,正是拜倫的這篇作品,使古堡名揚歐洲,人們紛紛前來,使瑞士成了近代旅遊業的搖籃,而這個古堡也成了瑞士第一勝景。
書上說,這個古堡底部有一個地下室,曾為監獄,很多重要犯人曾關押在這里,拜倫《希隆的囚徒》所寫的,就是其中一位日內瓦的民族英雄波尼伐(Bonivard)。
這個地下室氣勢宏偉,粗碩的石柱拔地而起,組成密集的拱頂,壁上、地下卻留有原有的紋脈,氣象森森。這里最重要的景觀是幾根木柱,用鐵條加固於岩壁,扎著兩圍鐵圈,上端垂下鐵鏈,掛著鐵鐐。
拜倫說,波尼伐的父親已為自由的信仰而犧牲,剩下他和弟弟關押在這個地下室里。三人分別鎖在不同的柱子上,互相可以看到卻不可觸摸……
我想,即使是當初讀了拜倫的作品前來希隆古堡的第一批英國讀者,也不是來紀念波尼伐,而是來領略一種由拜倫營造的悲劇現場。有了拜倫的故事,他們知道這湖山的某個角落,有過一雙處於生命極端狀態的眼睛,湖山因這雙眼睛而更顯得珍貴。
許多詩文的後世效果,並非出自作者當初的期盼。但歷史,還是強硬地把它們的某種精神變奏,融進了人們紛至沓來的腳步間。
為此,瑞士應該永遠地感謝拜倫。一個人即便是天生麗質,如果沒有眾多愛憐目光的濡養,也會無覺無明,自生自滅。瑞士也是同樣,如果沒有那麼多旅遊者,它就會美得寂寞,富得枯燥。拜倫不經意地改變了這一切,但瑞士歷來沉靜寡言 ,不太會感謝人,那我們也不必強求,好在拜倫從不在意。
閑話旅遊
日內瓦的一個夜晚,我們在一家木屋用完餐,正想起身回旅館,卻發現屋外已大雨滂沱。餐廳老闆知道這場雨一時過不去便請侍者搬出一支巨大無比的民族樂器長號,讓我們輪著吹。我們憋得臉紅脖子粗也吹不出音,後來漸漸掌握了一點竅門,才發出一點嗚嗚聲。
我和兩位新近趕來與我們一起考察的記者坐在外間的一角聊天,他們問:考察至今,覺得歐洲有哪一些方面最值得中國學習?
我說,中國在近代化過程中脫了很多課,初一看是科學技術上的課,實際更重要的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上的課。但這一路上感受最深的兩點,一在歐洲,傳統文化與創新精神並行不悖,共臻極至;二是在歐洲,個體自由和互相尊重並行不悖,形成公德。相比之下,真不知道我們中國為什麼總是把這些對應性文化范疇看成你死我活的對頭,結果兩敗俱傷。這一傷,幾乎傷及了所有的文化人,使他們全都充滿了沉重失敗感和悲劇感。
對此我們找了很多原因,然後一起感慨:要在這些方面追趕歐洲,將是長期的事情,焦急不得。
「那麼,可以被快速仿效的有哪些事情?能舉出一件嗎?」他們問。
「旅遊。」我回答。
我的這個說法使他們有點吃驚。「旅遊?」他們疑惑地重復著。
所有的旅遊從業人員都知道,各國遊客最嚮往、因此也最有旅遊潛力的地方就是中國。聯合國有關研究部門也已發布了這樣的預測結論。那麼,中國的障礙在哪裡呢?
首先是觀念障礙。雖然中國古人提出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人生原則,但多數中國人心中仍然存著安土重遷的封閉觀念。中國歷代超穩定的社會生活,確實不主張與外部世界熱情交往,不倡導離家鄉族宗獨自出行。在很多中國人心中,遊山玩水終究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消極命題。
這便與歐洲產生了明顯的對比。在歐洲,旅遊的要領拓得很寬,即使是那些不發達國家,很多普通家庭都有接待外國旅客的能力。
中國現在星級飯店的設備超過外國同一等級,但最讓外國旅客卻步的因素卻是沿途廁所。他們不理解在勞動力豐裕、管理權力有效的中國,為什麼一直做不好這件小事呢?
中國人歷來好客,即使在貧困年代也會盡力把外賓的衣食住行收拾妥貼,但他們無法想像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所也可能是人家的游觀對象。當他們終於明白,一個旅遊大國的任何地方都會出現客人自由的腳步,那麼,他們的待客之道也就變成了待己之道,因為惟一的辦法是改變整體生態。這也正是我們對中國旅遊業抱有厚望的原因。
「蔚藍海岸」作為度假勝地的最早起點,是1934年。一位叫布魯厄姆的英國勛爵途經此處去義大利,不巧因霍亂流行邊界封鎖,只能滯留於當時還只是一個漁村的坎城,滯留期間他驚喜地發現此地風景宜人,決定建造別墅。他的這個戲劇性決定引起了英國上層社會的好奇,後來連維多利亞女皇也來了,一時名震歐洲。於是公共設施也逐漸完善起來,在整體吸引力上形成良性循環。可見,作為旅遊勝地,基礎是風景氣候,而關鍵是現代高層度假生態的構建。這種高層度假生態一旦構建,又成為自然風景之外的第二景觀。今天到蔚藍海岸游觀的旅人,目光總是兼及兩邊,一邊是浩瀚無際的地中海,一邊是多采多姿的別墅群,真可謂在領略一種人化自然。站在蔚藍海岸,我們會對歷史古跡在旅遊中的地位,產生更達觀的想法。
中國文化歷來重苦澀而輕愉悅,因此對自然景物也注意於文化學術層面,而不屑分解它們的審美享受功能,這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瑞士成為世界旅遊事業的主要推動者,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之勝。二是早早的中立使這兒顯得安全和安靜。三是拜倫、雨果等文人的來訪和傳揚。顯而易見還需要增加一個技術性條件,那就是一批經過嚴格訓練的旅館管理人員。這批管理人員的母校,就是洛桑旅館管理學校。
它已開辦了一百多年,在幾十年間一直居於世界惟一的地位。希爾頓酒店系統總裁說過一句話:「在現今這個領域,擁有洛桑就擁有資本。」這所學校的宗旨是為旅遊者提供最合意的居所,也可以說是為尋找「驚人之美」的人們提供「宜人之美」。要使這種打理成功有效,又必須制定一系列能使各色人等普遍喜悅的標准,對從業人員進行訓練,這便是洛桑的使命。
如果沒有這樣的訓練,旅行過程必將遭遇大量的不適和丑惡。世上有很多美景人跡罕至,原因之一,便是缺少一個安全舒適的呵護系統。但是,到了洛桑就明白,只要用心用力,世間任何地域都可能帶給人群歡快。
我想,在洛桑整理一下由旅遊而伸發的人文理想十分合適,便長時間地坐在這所學校的草坡間出神——讓人和自然更親密地貼近,讓更多年輕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詢一遍,讓更多的老年人能以無疆無界的巡視來與世界作一次壯闊的揮別,讓不同的文化群落在腳步間交融,讓歷史的怨恨在互訪間和解,讓我們的路口天天出現陌生的笑臉,讓我們的眼睛獲得實證地理課和歷史課的機會,讓深山美景不再獨自遲暮,讓書齋玄思能與荒草斷碑對應。
那麼被我們一貫看輕的旅遊事業,也真正稱得上宏偉。
㈢ 游記開頭優美句子
游記開頭優美句子
1、「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今天我唱起了那首我從來不願唱的隱形的《隱形的翅膀》。在以前,當別人唱起這首略帶憂傷的歌時我總會搞破壞,專撿一些歡樂的歌曲來消減一下悲傷的氣氛,因為我不想帶著悲傷活在這個世界上。今天,我並不是想抱怨人生的坎坷,我只想從中學會堅強。
若要我說生命因什麼而美麗,我會說,生命因堅強而美麗。
2、水滴感激大海,因為大海讓它永不幹涸;花朵感激綠葉,因為綠葉使它如此艷麗;小鳥感激藍天,因為藍天任它自由翱翔。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尚且知道感恩,那我們豈不更應該學會感恩,常懷感激嗎?
3、人生好似調味盤,酸得是惆悵,苦的是鍛煉,辣的是過程,甜的是成功。
4、花一樣的你,花一樣的我,花一樣的年華,花一樣的世界,花一樣的未來。
不要在虛度光陰,不要在碌碌無為。經常同自己談話吧,你會更了解自己,你會過的更充實,你會更真心地熱愛這個美好的世界。
5、有一句話叫做:'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在煙霧中,似披上輕紗,層次分明,到處似天然的水墨圖景。船在前行著,我們也看到了駱駝過江的有趣情景,駱駝過江是指一座座似駱駝過江的山峰。據導游介紹說:這三座駱峰是自然景觀,有人說這三隻'駱駝'是因為獨戀桂林風光而不在離去的。
6、這次游桂林,我不僅看見了一流的風景勝地,也讓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所以說:想讓視覺享受美麗,就要攜手共創綠色家園。
7、傍晚,太陽回去了,我也要走了,坐在車上,我情不自禁地回頭望望那一棵棵古樹,它搖動著樹干,似乎在對我說:「歡迎你下次再來!」那晚,我睡得很熟,我夢見自己也成為一隻黃蝶,無拘無束在銀杏長廊飛舞。
8、天灰朦朦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9、太陽升高了,把萬物都染成了燦爛的金黃,一如既往地「履行」著他的使命。我們往山下走去,一路上,他們仍在談論著這迷人而難忘的日出。
㈣ 九一八參觀游記作文500字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一座讓我們不忘過去,銘記國恥的博物館。
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它作為中華民族的國恥,是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紀錄東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屈辱歷史,也是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領導下,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反侵略、反奴役、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歷史。「九·一八」事變,使東北人民遭受十四年奴役之苦的悲慘歷史,告誡國民要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教育人民「勿望國恥,振興中華」。
1931年9月18日,是中國最恥辱的一天。當天,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發動武裝進攻,接著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武裝侵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為了重溫歷史,我們今天觀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跡」,讓我感觸很深。
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頂山的居民被無原無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隊的殘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東北被折騰的血痕累累。東北人民抗戰十四年,終於結束了抗戰,趕走了日本鬼子,結束了這些可怕的生活。
紀念館介紹了「九一八」紀念館收集的資料圖片。一幅幅圖片讓人看了心驚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圖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殘害中國人民。還有一幅是日軍屠殺中國人民,並把人頭掛在電線桿上示眾。看著這些圖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顫抖。通過資料解說,我還知道了日本帝國主義很早就有侵吞中國的野心,他們製造許多偽證,說中國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並向中國挑釁,無能的清政府竟簽定了喪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日本帝國主義還不罷休,出兵侵佔中國的領土,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進攻北大營。國民黨軍隊7000餘人聽從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慘遭失敗,只用了20天左右時間,華北淪陷,日本人佔領了大半個中國。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長白山上焚燒的屍骨、713部隊遺留下來的實驗室,都是不可抹去的歷史罪證。他們毀我家園、辱我民族,掠奪去的是大批奇珍異寶留下的卻是死屍遍地、血跡斑斑。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反抗,不屈的中國人民共產黨聯合抗日,雖然共產黨的武器沒有日本先進,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過共產黨員曾說過一句話「竹簽是用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楊靖宇、趙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憑著這種意志、氣魄,前赴後繼、英勇奮斗,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歷史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九一八」事件讓我知道了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建設出強大的、富繞的國家才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這部影片更賦予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
㈤ 大自然游記作文800字左右
放眼自然,處處有這迷人的色彩,第一絲風拂過,是萬木吐翠的春,這是一個細膩的季節;第一縷陽光灑下,是魚躍的季節,這是一個清爽的季節;第一片金黃鋪開,是五穀豐登的秋,這是一個金色的季節;第一片雪花飄過,是凜冽蕭條的冬,這是一個溫馨的季節。自然,將我的世界裝扮得格外美麗。
廊內的春風輕輕拂過,窗外的綠色流光異彩,我的視線不由又被你迷人的風采吸引,走近你,我的心頓時輕舞飛揚,那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柔美的翅膀間盈滿了從田間飄逸過的野花的芳香,還盈滿了如葡萄的溪流聲。河水似乎有了傷痛,就很匆遽地流,粼粼閃閃,它日夜流淌著美麗抑或憂傷的故事。細浪輕輕騰起,濕津津地舔著天空舔著岸,有小魚小蝦蹦蹦跳跳,卵石好潔凈。
夏風輕輕吹拂時,綠色向我撲面而來,山綠如碧,水清如鏡,徜徉其中,你會感受到自然無盡的魅力。河堤上或花或黃的野花開遍了,一盞一盞如歌的燦爛!它們寫出了生命的光輝與頑強。空閑間,我喜歡坐在窗檯上,打開窗戶,涼風無私地吹來,不管心中多少怨恨、惆悵都可以任它吹走,只留下心靈的藍天,任思緒飛翔!
秋是金色的,孩子的夢,秋風吹來,樹上的樹葉飄落下來,劃出力量美麗的弧線,飄飄零零,偶然間,有一隻小松鼠從腿邊遛,它是在人們前面體現了秋,那是,也別是一般滋味啊!天高雲淡,人們不僅感嘆:「秋天,來了」
冬雪慢慢飄落時,屋內外的燈火織著飄落的雪花,像一曲飄揚的音符,像一幅美麗的圖畫,讓你浮想聯翩,冬是潔白無瑕的,彷彿一個魔術師,把世界變成了童話世界,那片片雪花,像一隻銀色的蝴蝶,用自己的翅膀美麗的弧色裝點著這個純凈的世界,而與它們有同樣使命的,還有那小小的雪絨花,他用微小的身軀證明生命的力量。
細細品味自然,我發現一切是如此色彩斑斕,但認真咀嚼,你還會發現,生命的芬芳足以飄香萬里!一切的一切,匯聚而成的,都是美的化身
我愛大自然!
看那睡飽的小狗好像剛生出不久的小孩.也喜歡四季就像魔術師,一下忽冷一下忽熱,還會飄來飄去的.也喜歡那咸鹹的雨水好像媽媽煮菜用的鹽巴啊!
我愛大自然!我不喜歡那可怕的台風,我只喜歡溫暖的陽光.我不喜歡那兇巴巴的老虎,我喜歡溫柔的小貓;我也不喜歡黑漆漆的夜空,喜歡天上有星星的夜空.
我愛大自然!我喜歡看那強壯的樹木,好像春天強烈的陽光.也喜歡那吃飽的貓咪好像肥嘟嘟的氣球.更喜歡溫和的月光好像媽媽照亮大地一樣.
大自然對我來說,是我心中的一塊凈土,如果沒有了它,我就不可能活的快樂,如果空氣都很不新鮮,那我一定也不會快樂,只有大自然才是我心中最寶貝的部分,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大自然,不要讓別人來破壞大自然.
大自然與我
大自然是所有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但是在小時候,接觸大自然的的機會卻比一般人多很多,我從小就生長在竹山,因此大自然是與我息息相關的.
在山裏成長,就要對大自然的一切熟悉,包括山中的地形,可能出現的野獸即有毒的植物都要十分的注意,尤其是蛇,它一直是小孩們的惡夢,看到了蛇,一定會小心翼翼的通過,要不然就是以老方法「打草驚蛇」的方式來驅逐我們可怕的惡夢;植物當然是不可不防的,如果被有毒的藤蔓或花莖刺傷,後果可是不得善終,幸好長輩的教育得當,這事近年來也很少發生了.
在這大自然中,恐怖的東西多,當然也有美麗的地方,有時在家中呆不下去了,就會要求哥哥們帶我們去山中走走,去溪邊,去瀑布,去山中,或許會到山頂去大叫,總是使我們幾個小鬼頭高興了半天,如果到了溪邊,就會玩的全身濕;到了瀑布,就會完打水飄;到了山中哥哥就會教導我們如何在山中生活,這種旅途總是使我們有玩樂的心,也有學習知識的心,也使我和其他的朋友都有在山中生活方面的知識,有時在放假的時候,還會策劃露營,到不同的地方去,讓我們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也使我們更加的懂事.
大自然,是我童年時期的好友,但是,我的好友現在在對人類展開報復的行動,海水倒灌,台風,地震等天然災害,是我的好友對人類無言的要求,它希望人類不要在它的身上炸出一坑一坑的洞,也不希望在它的臉上施工,當它變得無法再為人類服務時,戰爭就會一觸即發,讓人類遭受更嚴厲的挑戰,身為大自然的好友,我也不希望有這種事情發生,總之一句話:放過它吧!
為我們的大自然而努力吧!
大自然與我 姚信延
有時散布在田野鄉間,風輕輕走過,溫暖的陽光下沐浴著大地成千上萬的花朵,爭艷奪美,讓我喜愛上大自的旖妮風光.
遠離了都市繁華,來到大自然的原野中,徜徉在一片如茵的草原,我愛那漂浮的白雲,我愛看那碧藍的天空,我愛那可愛的小鳥,我更愛那花香鳥語,大自然實在太美妙了.多少的白雲為我鋪路,花草為我顫動,波浪為我湯漾,鳥兒為我歌唱,不知不覺我已沉醉在其中了.
夜晚,走出院子,看那皎潔的月光,聽那美妙的蟲鳴,頓時全身坦然舒暢.
晴空下,一片無垠無涯的海,海連著天,天連著海,頃刻間我感到人的渺小,如滄海一粟,看那一波又一波的浪花,美極了,聽水擊石聲,像在戰場上人類愚昧的自相殘殺,震撼了我的心扉,不盡為人類感傷.
大自然給我的啟示實在太深刻了,它使人感受到溫暖,也讓人的心靈得以凈化,增添了多采多姿的風貌,在人的世界中,或許每個人都需要這帖補劑,調劑我們忙碌緊張的生活,使它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動力來源.但是現金有許多人忙於工作,卻疏忽了欣賞她,擷取她.朋友!該停下腳步,用心靈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妙,定能讓你疲憊全消,獲得你異想不到的效果喲!
大自然身上的傷疤
遵義縣泮水鎮中心學校 六(1)班 任政潔
我們誰不希望自已有一個美麗的家園,大自然和我們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今人們只注意開發利用索取,而不注意環境保護.如亂丟紙屑,果皮,亂堆放垃圾的現象比較嚴重,這是人們為了方便破壞了環境.
我們鎮的煤礦企業就是一個例子.煤渣遍地,臟水亂流.人們從哪兒經過,總會聞到一股讓人作嘔的氣味,它們是礦區家屬任意排放的廢渣,廢液,廢水.它們不光是污染環境,而且還污染空氣.還有煤礦的生產加工,會排放一些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不光是污染環境和空氣,而且對農作物有很大的損害.這是人們為了開發和生活方便而給大自然帶來的創傷.
我們鎮的水污染也是一個大問題.在我們這兒有一個號稱大海子的水庫,原是一個讓人留連忘返的好去處,那時的水晶瑩明亮,好象一塊藍水晶,還有很多的小魚兒在這塊藍水晶里嬉戲.由於人們在這里恣肆的亂扔,濫排放.這一塊藍水晶暗然失色了,這里的魚兒處於"憔悴"之中,因為它們每天都要與親人告別,自已也將逐漸與美麗的大自然道別.這是人們恣肆的亂扔,濫排放給大自然帶來的又一創傷.
朋友們!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抹平大自然的傷疤吧!
(指導教師 馮培珍 )
評語:文章從宣傳畫的前後對比,寫出污染前後的不同變化.發出幼小心靈的呼籲,確是深入細致觀察的結果.文章與課題理念緊扣,號召社會共同保護自然環境,使幼小的童心得到了的教育.(薦評教師 王曉艷 )
我愛大自然
六年一班 吳燦如
仰望天上變化無窮的浮雲,不禁使我產生了許多遐想;俯視地上綠油油的草坪,不禁使我心靈上感到十分舒適寧靜.喔!我愛大自然.
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眺望遠處籠罩在雲霧中的青山似乎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枝頭幾聲鳥語,顯得格外清脆悅耳.黃昏時分,我喜歡站在橋上看著夕陽西下,看著夕陽伯伯臉上掛著慈祥和藹的笑容;手上拿著調色盤替大地染上金黃色,這一幕多麼令人悠然神往.
「風」,也是大自然的寶物之一,他愛在有人類的地方,親吻他們的臉頰,也愛在花叢中到處竄跑,更愛在山谷中恣意的製造嘹喨的迴音,雖然我看不見他,可是我仍然可以感覺到他的溫柔呼喚.大自然神秘的寶盒中,我特別鍾愛「海」,因為他給我的感覺,是寧靜,是祥和,是溫柔,更是包含了他堅定的性情,但是「海」也有他生氣的時候啊!就像捕魚的漁夫們,如果要傷害海底的生物,那麼「大海」就會像母親保護子女般的和漁人們搏鬥,那種奇景使我對「海」有了更深一層的迷戀.「山」,一直給人有種宏偉的感覺,就像老虎般強壯,但就是有人愛在老虎嘴上拔毛,把山頂上的樹砍光,使他們光禿禿的,彷佛由老虎變成了小貓令人的感覺是不好受的.
==============================
贊美大自然
對「人與自然」的認識,目光要著眼於未來,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待人類與自然界的矛盾。因為話題較大,所以需要在構思上用一番工夫,選一個精巧的角度。
還記得天空的顏色嗎?我一遍又一遍地竭力尋覓那些存在腦海里的點滴記憶:蔚藍色的天空,在深秋時節,一塵不染,晶瑩透明;天空像是一隻大鳥的豐滿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浮雲,白雲之間有些藍色的深淵,金黃色的太陽從那裡出來了,它剛對大地看了一眼,就改變大地上的
萬物;太空靠著地平線,是緋紅色的,在較高一些的處所轉變成了淡金色,再上去是黃的,再上去又是碧色,再上去到了天頂,則是一種清澈的而鮮明的藍色……我分不清這是何時的記憶,還是文學大師筆下的描述,眼前的天空沒有一絲類似的感覺。
清晨登高遠眺,煙霧籠罩的都市中隱約可見的是不遠處矗立的大廈,在它的兩旁還有幾座煙囪在那裡悠悠地冒著濃煙,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刺鼻的氣味,令人喘不過氣來。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如此惡劣,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竟如此糟糕!想當初剛到北京時,朋友告訴我,站在頤和園的萬壽山頂,可以望見城中的景色,如今想來,那無疑是美麗的傳說。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這一切又是誰作的孽?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生活廢氣……短短十幾年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消滅了蔚藍色的天空!如果大自然有個法庭的話,我們又該當何罪?大自然不能審判,並不等於我們能逃脫受罰,歷史上的倫敦「煙霧事件」,曾造成四天之內死亡4000多人,患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心臟衰弱者不計其數,北京入冬以來大范圍的流感爆發,就是大自然的一次警告。再也見不到蔚藍的天空了,而我們所失去的並不僅僅是視野的開闊程度,還有我們的健康。對此,有良知的人們還能無動於衷嗎?
藍天、白雲是大自然的恩賜,然而,貪婪的人們並不珍惜它們,把一個清澈透明的天空弄得烏煙瘴氣,實在有愧於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高級動物」這一稱謂,更是有負於自然管理者的使命,追根溯源,就是人類貪圖舒適的自私本性,為了自己的舒適與方便,置自然環境和其他生物於不顧,導致了大量的生物種類滅絕,和諧的自然環境慘遭嚴重破壞。正如一位學者描述的那樣,人類文明腳步走到哪裡,哪裡就留下一片荒蕪。從污染源分析,過去的空氣污染物,主要是煤煙型,隨著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汽車尾氣污染已十分突出。汽車的出現是當代人得以自豪的現代文明標志,而這一工業文明的出現,帶來的是極不文明的效果。這豈不是對現代文明的極大嘲弄?
嚴重的空氣污染使北京人驚醒了,人們下決心要「擦拭天空」,還我藍天。這是希望所在。然而,或許我們該反思的應當更多,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過去的電車、老式煤氣包汽車早已退伍,可如今人們不由發現,被淘汰的老式交通工具恰恰都是有益於環保的,於是人們又在研製把燃油車改為燃汽車。這一反復告訴我們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與人類的急功近利不無關系。我們不妨想一想、看一看,空調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和涼爽,卻排放著大量的氟昂里有害物質;化肥的大量濫用,給我們帶來了豐收,也導致了土地的板結和蔬菜的變異;飛機的展翅給我們帶來了交通的便利,卻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幾乎所有的現代文明都是一口陷阱,造成了大量的現代病。有靈性的人類在創造一項項現代文明時,可曾考慮過它的出現會帶來什麼樣的副作用呢?不錯,社會總是要發展的,但是任何經濟發展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否則我們親手製造的將是毀滅自己的「定時炸彈」。
還記得天空的顏色嗎?如果你忘了,不妨去看一看、想一想。還我藍天,不能只是夢想。我們無路可退,只有背水一戰。人類應當有一點責任感,把自己污染的天空,重新擦拭乾凈,讓我們的子孫又能看見那一望無際的蔚藍色的天空。
=====================
美麗的大自然,讓我們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動人的顏色
記得很久以前,曾看過這樣一小故事:幼兒園的阿姨手裡拿著一個紅紅的蘋果問孩子們:小朋友,誰能告訴我蘋果是從哪裡來的嗎?孩子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是媽媽買回來的;是從超市裡買回來的;是別人送來的……
看到這樣的答案,我不禁有些愕然。為什麼就沒人回答:蘋果是從蘋果樹上長出來的;蘋果是從果園里采來的……
我們的孩子,離大自然真的是越來越遠了,眼睛裡看到的耳朵里聽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商品化的信息。
城市裡的孩子們,玩樂的時間多被美術班、書法班、鋼琴班、小提琴班、作文寫作班、英語班……占據了,幼小的心靈,過早地接受著文學、藝術的熏陶。
我們究竟想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呢?全能的才藝,良好的素質,豐富的內涵,優秀的品質……但是,難道僅僅這些就足夠了嗎?
我想,我們都不願意孩子認識的動物植物只是書本上、陳列室里看到的凝固成了姿態、沒有生氣的圖象、標本,也不願意孩子接觸到的動物僅僅是關在動物園籠子里屈指可數的寥寥數種吧?
讓孩子們走進大自然中去吧!去感受泥土與青草的甜香,去聆聽蟲吟鳥叫蛙鳴,去觀察蜂飛蝶舞蟲爬,用一顆純真而好奇的心靈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並享受其中的樂趣。
對於孩子來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課堂。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可以教給孩子無窮無盡的知識,引領著孩子們走向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
大自然讓孩子學會仔細地觀察:春天到了,光突突的樹枝上為什麼會鼓起一個個小苞呢?哦!那裡正孕育著嫩嫩的樹葉和即將綻放的春花呀;屋檐下,小燕子為什麼總要銜回一根根草或一點點泥呢?哦,原來是為了建造自己的小窩呀……這樣身臨其境的觀察,孩子得到的知識是鮮活的,是身邊的,這樣就會進一步激發起孩子濃厚的求知願望。
大自然讓孩子學會用心地思索:樹葉到了秋天為何會變黃變紅,還會落下來?雨後天晴,為什麼會出現絢麗的彩虹?月亮為什麼有時候圓有時候缺?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往往就是由這些簡單的問題開始,孩子們在天性中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問題就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大自然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寶庫。只要你肯用心地去發掘去探索,你就會得到最最珍貴的寶藏。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科學領域的知識,你都可以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逐步進入其神秘的領域。
我們都能很容易地做到這樣的事情吧:給孩子捉幾只小蝌蚪回家,和孩子一起慢慢地觀察小蝌蚪是如何一天天地長出四隻可愛的小腳,如何慢慢地褪去小尾巴,如何長成了一隻活蹦亂跳的可愛的小青蛙;或是在花盆裡撒一些植物的種子,讓孩子用心地觀察植物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的全部過程……
如何可能的話,象網友嘉嘉川川媽媽那樣,租一塊菜園子,帶著孩子一起去耕耘、播種、施肥、鋤草、除蟲、收成……當鮮紅的西紅柿翠綠的小黃瓜紫色的小茄子白色的大蘿卜端上自家的餐桌時,孩子不僅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勞動的樂趣,還能真切地體驗到什麼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自然中的一切,皆蘊藏著無窮的文章。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趕快帶著你的孩子一起走到大自然中去吧,去感受大自然的神秘與美麗,去探索大自然中無窮無盡的神奇與奧秘。
參考資料:網路
山是高大的,看著高大的山、高大的樹,你會知道天空有多高;聽著樹葉宏亮的聲音、鳥
兒清脆的聲音,你會知道雲朵有多高;感受著樹縫中的陽光,你會知道太陽有多高——全都在
山頂,在樹梢。因為高大,所以山明。
水是柔美的。那小鎮中幾曲幾折的溪流,緩緩地欣賞著同樣柔美的地方;那春雨一絲絲,
柔柔地染濕臉龐;露珠一顆顆,依偎在草尖,久久不願落下——是水的柔,水的美。因為柔美
,所以水秀。
水是活潑的。那小河中的激流,那大江中的旋渦,是多麼性急的孩子呀;顯微鏡下的分子
們,又是多麼淘氣的 互相追逐打鬧的小寶貝。那嘩嘩的聲音,是樂隊的演奏還是嬉笑的響動
?可是精靈藏在其中?水秀,因為精靈,因為活潑。
山是穩重的。那長滿了青苔的石頭,那挺拔高大的樹木,甚至就是這山,多少年來也沒走
過半步;顯微鏡前也不能見到你的身影。穩重的你可是在思考該怎麼做才好?山明,因為思考
,因為穩重。
山是孤寂的。所以他時不時更換眩目的服裝;那朝夕變化、季節更替,也只是為了吸引愛
美的你去與他做伴。有孤寂,所以山明。
水是悲傷的,因為想家而悲傷。這遠游的旅人,一刻兒也不停下匆匆的腳步,不換去風塵
僕僕的藍衣。因為這一停下,可就想要飛奔回故鄉。有悲傷,所以水秀。
當孤寂的山融入活潑的水,就創造出了河底那些圓圓的小精靈。他們為了留住活潑的水,
將所有艷麗的服裝都展示了出來,反倒成了小丑一般,什麼顏色都有了,卻一件也沒穿全。他
們被叫做「雨花石」。有水(雨)有山(花),所以水秀山明。
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於是他們的心一齊碎了
;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於是就有了迷亂復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
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
當高大的山與柔美的水交織在一起,高大的山庇護起柔美的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
;柔美的水滋潤著高大的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水之間有了伊甸,有了桃源。
有伊甸,有桃源,所以山明水秀。
有山,山明;有水,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大自然以最獨特的手法,裝點了我們周圍,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心靈的美麗。
當清晨的第一縷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陽光燦爛的小路上,不經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頭滑落,伴隨著幾片落葉,飄飄揚揚地落在地上,微風輕輕吹拂,將它們帶到了那遙遠的天邊……
當我們駐足芳林,耳邊總響起婉轉而動聽的聲聲鳥語、陣陣歌聲。藍天上飛翔的鳥兒,展翅翱翔的雄鷹。它們都用自己最親切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用最柔美的歌聲表達對大自然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生命,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園。
當憩於靜靜的小池邊,遙望遠處那密密的竹林,實在是綠得可愛,一條幽幽的小徑直通遠方。低頭傾聽橋下的流水聲,淅瀝淅瀝地歡快而平靜地流淌,彷彿在與大自然愉快地私語,傾吐自己的心思與喜悅。
在瑟瑟的秋風中,落葉順著秋風飄到了地上。從相伴了一生的指頭上悄悄地落下來。它沒有一絲埋怨因為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類。冬天,為了大樹的休息生養,它依然犧牲自己,不向大樹爭養分,不給母親添煩惱,斷然從樹上落下來,悄然離去,回到了哺育、撫養它的土壤中,化做養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獻給了大地。
當我們身臨浩瀚無垠的大海面前時,聽著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氣息,體會大海的那種種與世無爭、平靜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寬廣的胸懷,包容萬物的情懷。它對待世界萬物是最公平的。
當我們身處一瀉千里的長江,和那奔流不息的母親河黃河。看見它們那黃色的血脈,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和那博大的胸懷,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為它感到驕傲,它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
當我們站在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時,當我們站在雄偉的萬里長城腳下時,當我們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宮時。我們都會驚嘆祖國的建築是如此輝煌壯觀,祖國的文化是如此燦爛!大自然是如此神秘!
大自然的美,在與每一滴水,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塊石頭。感悟它那微弱而堅強美麗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與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換。
這個題目寫說明文有點不好寫,你自己看看那個是?
㈥ 散文(回憶性或游記類)不少於700字
『我只是想,輕輕地告訴你,花開也無聲,卻是情滿襟;花落似無情,卻是愛盈懷。若待繁花滿天滿地,笑靨如錦,心過流年。』
<一>
冬褪了,春歸。惆悵舊歡如夢,吹散在風里,又似碎了的楊花,開了又謝,謝了還開。撒向清晨的霧,縹緲如煙,染綠了山巒,鋪平了湖泊,獨有一番清透而淡薄的迷離。
輕推軒窗,幾分清新的空氣,席捲而入。一下子,四處的曖昧流景,擁緊魑魅般的心情。外邊的世界,葉翠,花紅,枝椏初生。起早的鳥雀,各自梳理羽翼,抖動著萬種風情。芳菲如幕,繁華滿眼,就連緩緩盪過的風,更是飽含了麝香的味道。
淡淡衣衫,薄薄涼。一襲白衣,莫名襯出深深淺淺的光景。
抬腳,踽踽而行。千千步,萬萬步,輕巧如燕,凌厲生風。路遇的枝枝蔓蔓,花兒朵朵,殘紅;馨香瓣瓣,凝脂。
驀然,回首。
一清秀女子徑自路過。淺妝敷面,眉目含情,笑靨生春,端的是百般美好。著了一襲淡紅色的衣裙,裙擺翩翩,盈盈搖成人間天色。
只見她三步並作兩步,與披肩的鬢發從風中掠過,施施然,有如柳絮的恬靜逸美。忽而,佇立在一棵開滿粉紅色花朵的樹蔭下,伸展出纖纖的手掌,恰,接住一朵默默往人間風塵里跌落的小花。
暖暖的陽光,融融灑下,凝聚成她的眉心,一束濃得化不開的仰望。好一抹似水柔情,在心間,點點滴滴地洇散。如歌,如訴,如慕。
只是,這般輾轉的心思,錦瑟年華,誰與共度呢?
<二>
燈殘了,夢盡。風雨初歇,卻有蕭瑟的綺念,暗自輾壓過來。檐梁,帷窗,院落里,那彌留的雨水,輕描淡寫般,滴出優雅的漣漪。於是,昨宿悵惘過的夢,在淺淺的朝暉里,若隱若現。
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偏偏遇上了疏風細雨。這次第,枯隕的葉子,悴落的花朵,宛若一曲支離破碎的笙歌,顫顫地綴滿人世。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曾幾何時,也在這般蓊鬱的歲月中,迎上颯颯涼風,面對滿地狼籍的翠減紅哀,眼瞳投射出一道悲涼。無數行人擦肩而過,又有誰,記起一顆蒙塵的心?
暮雲過了,雁不見。寂寥,生生落了下來。
難得旁邊有個古式小亭,斑駁卻精緻,硬是淡出塵世,以超然物外的方式遺世獨立,全然忽略了諸般瑣碎。我便抽動身形,從喧囂中移至寧靜,無聲地,看盡春日裡惱人的殘紅。一遍遍,溫習心裡勻出的念想,只不知,我是執著,還是辜負了如許春光。
直到,平和的視野里,閃出微微的動盪。
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攢了菊花頭,白凈的臉蛋浮動干凈的笑,穿了嶄新的花格子衣裳,蹦著跳進濕潤的春色里。突然之間,在一棵花樹跟前頓住,及而回顧,望瞭望尾隨而上的媽媽。蹲下,似乎尋著什麼。未幾,稚嫩的小手擎起一些從滿地落蕊中挑選的完好無隕的小花,轉身喚媽媽矮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她秀麗的發間插上一兩朵。
那一刻,我看見了,年輕媽媽雍容的臉上,細細密密地,刻滿了,嫵媚綿延的幸福。
然後。
年輕的媽媽自小女孩手中取過剩下的紅花,亦是小心翼翼地,扎在那好看的菊花頭。我看得忍禁不住,撲哧一笑。許是驚醒了母女倆,她們循聲而望,始發覺亭中有人在窺視。小女孩嘴角瞬間彎出一泓羞澀,低了頭,牽媽媽的手急急離去。
一路上,帶動千樹萬樹繁花,馨香搖墜。恍若,天上人間。
<三>
後來。
無論日子陰晴,也不管晝夜更迭,我總習慣著,習慣著把自己想像成一棵花樹,若是花開滿天,便要沸沸揚揚,再給紅塵女子般美好的心思;若是花落滿地,便要洋洋灑灑,再還俗世母女般幸福的心情。
春去了,心不消逝;夏遠了,情不稀疏;秋盡了,歌不迷離;冬至了,夢不碎裂。
那愛,於是,也就不知不覺,歸為永恆了。
㈦ 地心游記人物分析
1,阿克抄塞爾,黎登布洛克教授的侄子。原先優柔寡斷,但在經歷了各種考驗後,變得成熟、勇敢、堅強。
2,黎登布洛克,一名教授,是一個博學而具有堅強意志的學者。為了自己的理想奮不顧身,耐心教導自己的侄子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3,漢恩斯·布傑克,黎登布洛克和阿克塞爾的向導,是一個冷靜而細心的人,這位強壯、忠誠、勤懇的冰島人,用雙手、雙腳完成自己的使命。
(7)使命游記擴展閱讀:
1863年5月24日,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的字里行間得到了啟示:前人阿爾納·薩科努塞姆曾到地心旅行。
黎登布洛克教授決定也作同樣的旅行。他在1863年5月27日帶了侄子阿克塞爾以及足夠的糧食、儀器和武器等,由漢堡出發,到了冰島又請一位向導漢恩斯隨行。
他們三人按照前人的指行,由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最後由於岩流的沖擊,又從地中海裡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倫波利島上的一個火山口回到了地面。
㈧ 怎樣寫好游記作文
首先要注意觀察。在確定觀察對象以後,要進行長時間、全面、深入地觀察,既要觀察它的整體,又要觀察它的局部,既要觀察它的靜態(顏色、姿態等),也要觀察它的動態(生長過程、四季變化、刮風下雨等);還要善於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力求形象、生動、明晰、特點顯著。還要與其他景物進行比較,找出其相同與不同之處。通過比較,把握其與眾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徵。
另外,寫景要選好觀察點,按一定的順序寫。有的先寫全貌,再寫部分,有的從上到下,有的由內而外, 有的自遠及近……總之,要有一個基點,確定觀察的順序。
再有,寫景作文離不開抒情,寫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絕沒有單純為寫景而寫景的文章。通過生動、細致的描寫,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只有滲透了作者真實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中心,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那麼,怎樣才能把感情寄託在景物描寫之中,使寫景和抒情相結合呢?
首先應尋找適合自己表達感情的景物,一個風景點的景物是豐富多彩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將它們全寫進去,使文章非常蕪雜,不知所雲。應該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造反能寓情的景物來寫。同時,作者應有豐富的聯想,採用多種寫作手法,如擬人、比喻等,使描繪的景物形象化,帶有人的特點、人的感情,這樣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機的融為一體。
㈨ 哪個有即的組詞是使命的意思
不一樣,要是不總不能要求人家沒有辦法統一。就是你。
㈩ 地心游記 主要人物的性格介紹
《地心游記》主要人物有阿克塞爾,黎登布洛克,漢恩斯·布傑克。
1,阿克塞爾,黎登布洛克教授的侄子。原先優柔寡斷,但在經歷了各種考驗後,變得成熟、勇敢、堅強。
2,黎登布洛克,一名教授,是一個博學而具有堅強意志的學者。為了自己的理想奮不顧身,耐心教導自己的侄子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3,漢恩斯·布傑克,黎登布洛克和阿克塞爾的向導,是一個冷靜而細心的人,這位強壯、忠誠、勤懇的冰島人,用雙手、雙腳完成自己的使命。
(10)使命游記擴展閱讀:
1863年5月24日,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的字里行間得到了啟示:前人阿爾納·薩科努塞姆曾到地心旅行。
黎登布洛克教授決定也作同樣的旅行。他在1863年5月27日帶了侄子阿克塞爾以及足夠的糧食、儀器和武器等,由漢堡出發,到了冰島又請一位向導漢恩斯隨行。
他們三人按照前人的指行,由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最後由於岩流的沖擊,又從地中海裡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倫波利島上的一個火山口回到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