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張家遺址
㈠ 滑縣大寨鄉張家遺址介紹(這是關於什麼的遺址有什麼故事、典故)
張家遺址位於滑縣大寨鄉張家村東南半公里處。遺址長和寬各120米,面積內1.44萬平方米,稍高於周容圍耕地。1984年秋,文物大普查時發現,文化層厚度不均,有鬲足、灰色陶片、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1985年4月,在遺址西南部又發現很多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屬仰韶文化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㈡ 河南滑縣有什麼名勝古跡
滑縣主要旅遊景點,隋唐大運河、張家遺址、瓦崗寨、明福寺塔、歐陽書院、千翠湖等。
㈢ 滑縣的位置
滑縣,經度:114.5193,緯度:35.5754。河南省直管縣[1],位於河南省北部,與安陽、濮陽、鶴壁、新鄉接壤。北距安陽市70公里,南距鄭州市13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
滑縣是中原經濟區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中國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有「豫北糧倉」之稱。[2]
滑縣主要旅遊景點,隋唐大運河、張家遺址、瓦崗寨、明福寺塔、歐陽書院、千翠湖等。[3]
中文名稱
滑縣
外文名稱
Hua
別名
滑州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河南省
㈣ 滑縣有幾個鄉鎮
滑縣共計有22個鄉鎮。
具體鄉鎮名稱如下:
道口鎮、上官鎮、城關鎮、高平鎮、白道口鎮、牛屯鎮、萬古鎮、留古鎮、王莊鎮。棗村鄉、四間房鄉、大寨鄉、桑村鄉、趙營鄉、慈周寨鄉、瓦崗鄉、老廟鄉、小鋪鄉、焦虎鄉、老店鄉、八里營鄉。
(4)滑縣張家遺址擴展閱讀:
滑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要職責:
(一)負責全縣住房管理工作,制定全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產業政策並監督實施,指導城市土地使用權和開發利用工作。
(二)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監督管理房地產市場。負責全縣住房保障工作,編制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三)監督管理建築市場,規范市場各方主體行為。
(四)承擔規范勘察設計咨詢市場秩序、監督管理勘察設計咨詢質量的責任。擬訂勘察設計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改革方案、制度和工程勘察設計咨詢業的技術標准並指導實施。
(五)承擔建立科學規范的工程建設標准體系責任。
(六)指導全縣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八)承擔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責任。
(九)承擔推進建築節能、城鎮減排的責任。
(十)承擔推進牆體材料革新的責任。
(十一)負責城建監察工作,協同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重大建設違規違法案件。
(十二)擬訂全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人才培訓規劃,指導行業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制定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科技發展規劃、計劃和技術實施意見,指導與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的技術進步工作。
(十三)承辦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㈤ 河南省滑縣屬於哪個市
河南省滑縣屬於河南省直管,安陽市代管。
滑縣位於豫北平原,與濮陽、延津、浚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30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21萬畝。
中華民國3年(1914年),裁並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17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仍屬濮陽專區。1986年2月,改屬安陽市,2014年屬河南省直管。
(5)滑縣張家遺址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12月,滑縣轄3個街道,14個鎮,6個鄉:道口鎮街道辦事處、城關街道辦事處、錦和街道辦事處、白道口鎮、留固鎮、上官鎮、牛屯鎮、萬古鎮、高平鎮、王莊鎮、老店鎮、慈周寨鎮、焦虎鎮、四間房鎮、八里營鎮、趙營鎮、半坡店鎮、棗村鄉、大寨鄉、桑村鄉、老爺廟鄉、瓦崗寨鄉、小鋪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和街道:
1、道口鎮街道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地處河南滑縣西北隅,古黃河金堤之上,是滑縣縣委、縣政府駐地,全鎮轄區面積17.5平方千米。
2、牛屯鎮隸屬於河南省省直管縣滑縣,系曾為安陽市市定重點鄉鎮,位於滑縣西南部35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處於滑縣、延津縣、長垣縣和封丘縣四縣交界地帶。
3、老店鎮史稱老牛店,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地處滑縣中西部,北距縣城17公里。總面積97.66平方千米。
㈥ 滑縣有什麼風景
滑縣是中原經濟區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中國專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屬,有「豫北糧倉」之稱。
滑縣主要旅遊景點,隋唐大運河、張家遺址、瓦崗寨、明福寺塔、歐陽書院、千翠湖等。
㈦ 滑縣大寨鄉張家村東南半里是哪朝的墓
讓我掰著手指頭數一數:「一、二、三、四、五……?」後邊該幾了?
㈧ 滑縣的介紹
滑縣,河南省直管縣,位於河南省北部,與濮陽、安陽、鶴壁、新鄉接壤。南距鄭州市130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53公里,西南距新鄉70公里。滑縣是中原經濟區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中國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有「豫北糧倉」之稱。1滑縣主要旅遊景點,隋唐大運河、張家遺址、瓦崗寨、明福寺塔、歐陽書院、千翠湖等。
㈨ 滑縣什麼地方最好玩、
民俗博物院
滑縣民俗博物院為國家2A級景區,位於河南滑縣道口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南距鄭州150公里,北距安陽70公里,西距107國道30公里,106國道、阿深、濟東高速貫穿南北,省道、城鄉公路交叉縱橫。 滑縣民俗博物院是經過三年的論證、徵集民俗物品、展廳建設和設計布展等准備工作,於2005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共設婚俗廳、紡織廳、生產廳、生活廳、民間工藝廳五個展廳和文源。這些物品絕大部分目前已經停止使用,有些已非常珍稀。滑縣民俗博物院自開業以來,來院參觀遊人絡繹不絕,截止目前,共接待中外遊客近2萬人次,有省市各級領導,專家學者,老人,學生等等,著名作家劉震雲、河南省文聯副主席、著名詩人王懷讓、肯亞納庫魯市市長本森·姆旺基等先後來此考察、指導工作,並作出了高度評價。本森·姆旺基市長在留言中這樣寫道:「我參觀滑縣民俗博物院後,感觸頗深,古老的民俗物品,承載著輝煌的民俗文化,中國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驚嘆」。
張 家 遺
址張家遺址位於大寨鄉張家村東南半公里處。遺址長和寬各120米,面積1.44萬平方米,稍高於周圍耕地。1984年秋,文物大普查時發現,文化層厚度不均,有鬲足、灰色陶片、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1985年4月,在遺址西南部又發現很多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屬仰韶文化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 雲 觀 遺 址
白雲觀遺址位於趙營鄉中新莊村東80米處。該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20米,總面積1.8萬平方米。從遺址西邊斷層看,文化層厚度約1.5—3米,地表散存大量的灰色、黑色陶片紋飾為方格紋、粗繩紋、細繩紋、人字紋等;有少量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陶胎薄而堅硬;還有紅陶缽、夾砂鼎、繩紋鬲、蚌屑、石斧等器物。經鑒定為仰韶文化遺址,1980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瓦 崗 軍 點 將 台 遺 址
瓦崗軍點將台遺址位於瓦崗鄉瓦崗村東北半公里處,面積約1334平方米,高約2.5米。遺址附屬文物有大鐵斧、石槽、水井。1973年於此設立保護標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介紹,隋朝時候,瓦崗緊鄰黃河。因為黃河多次泛濫,使這里沙丘起伏,草木叢生,蘆葦遍地,人煙稀少,既便於隱藏以便於出擊。此外,瓦崗北與黃河的白馬渡口臨近,南與通濟渠相望,進退方便,易於攻守,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當時的農民起義軍為了自衛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崗築了一個方園二十餘公里的「土圍子」故稱瓦崗寨,沿襲至今。
李 文 成 故 居 遺 址 李文成故居遺址位於城關鎮謝庄村,立有保護標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
明 福 寺 塔
明福寺塔坐落在舊縣城內西南隅,1963年元月20日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福寺塔建於唐寶歷二年(826年)。塔高九層,八角亭子頂。後遭雷擊,五層以上倒塌。民國18年(1929年),當地人集資修復至七層,塔頂改為桃狀。塔高40米,磚石結構,平面呈八邊形,七級密檐式。塔聳立於高2.4米的石基上。塔底直徑6米,其身中空,第二層以上,東南西北面各闢圓弮門。每層出檐兩級,檐下雕刻有斗拱、蓮花瓣、飛檐等。塔身外壁砌有橫排面磚,上 有圓龕,內刻坐佛。塔身各層高度和平面直徑自下而上逐層勻遞減。塔身各隅砌有倚柱,略顯弧形。柱上飾以仰、俯蓮花。第五層的四個側面飾有長方形直欞假窗,第七層的四個側面飾有卐字形圖案。頂端各角分上下掛有銅鈴3個,八角24個。塔內原有木階梯可攀至第五層,後塔遭雷擊,階梯焚毀。民國修復時,未修階梯,現無法從塔內上攀。塔牆內,初建時砌有石階,塔外檐上築有蹬道皆與圓券門相通。從塔式起重機內登石階而上進入圓券門,再由圓券門外出,沿蹬道上攀,進入上層圓券門,里外盤旋而上,直至塔頂。明福寺博物院建於明福寺塔西側,南北400米,東西200米,門前市場東西260米,總佔地面積11.9公頃。博物院以國內仿古建築中所缺少的隋代風格為主,總體包含中、東、西三路和多院落,單體建築形式都體現隋代古剎遺風,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和文化旅遊觀賞價值。
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以植物造景為特色,突出自身平原森林的特色,同時還有生物景觀、風景水體景觀、野生動物景觀,是可供開展風景游賞的森林公園,也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平原森林為特色的森林公園。
歐陽書院
歐陽書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任滑州通判時的住所,是全國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滑縣古城內東南隅。書院內建有富麗堂皇的畫舫齋和秋聲樓。畫舫齋是歐陽修的「燕私之居」,為歐陽修所造,秋聲樓位於畫舫齋之後,因《秋聲賦》在這里所作而得名。整座書院堪稱滑縣內一大勝景,歷來賢尹多會於此,作為育人之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毀損
㈩ 滑縣周邊有什麼好玩的
民俗博物院
滑縣民俗博物院為國家2A級景區,位於河南滑縣道口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南距鄭州150公里,北距安陽70公里,西距107國道30公里,106國道、阿深、濟東高速貫穿南北,省道、城鄉公路交叉縱橫。
滑縣民俗博物院是經過三年的論證、徵集民俗物品、展廳建設和設計布展等准備工作,於2005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共設婚俗廳、紡織廳、生產廳、生活廳、民間工藝廳五個展廳和文源。這些物品絕大部分目前已經停止使用,有些已非常珍稀。滑縣民俗博物院自開業以來,來院參觀遊人絡繹不絕,截止目前,共接待中外遊客近2萬人次,有省市各級領導,專家學者,老人,學生等等,著名作家劉震雲、河南省文聯副主席、著名詩人王懷讓、肯亞納庫魯市市長本森·姆旺基等先後來此考察、指導工作,並作出了高度評價。本森·姆旺基市長在留言中這樣寫道:「我參觀滑縣民俗博物院後,感觸頗深,古老的民俗物品,承載著輝煌的民俗文化,中國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驚嘆」。
張 家 遺 址
張家遺址位於大寨鄉張家村東南半公里處。遺址長和寬各120米,面積1.44萬平方米,稍高於周圍耕地。1984年秋,文物大普查時發現,文化層厚度不均,有鬲足、灰色陶片、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1985年4月,在遺址西南部又發現很多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屬仰韶文化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 雲 觀 遺 址
白雲觀遺址位於趙營鄉中新莊村東80米處。該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20米,總面積1.8萬平方米。從遺址西邊斷層看,文化層厚度約1.5—3米,地表散存大量的灰色、黑色陶片紋飾為方格紋、粗繩紋、細繩紋、人字紋等;有少量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陶胎薄而堅硬;還有紅陶缽、夾砂鼎、繩紋鬲、蚌屑、石斧等器物。經鑒定為仰韶文化遺址,1980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瓦 崗 軍 點 將 台 遺 址
瓦崗軍點將台遺址位於瓦崗鄉瓦崗村東北半公里處,面積約1334平方米,高約2.5米。遺址附屬文物有大鐵斧、石槽、水井。1973年於此設立保護標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介紹,隋朝時候,瓦崗緊鄰黃河。因為黃河多次泛濫,使這里沙丘起伏,草木叢生,蘆葦遍地,人煙稀少,既便於隱藏以便於出擊。此外,瓦崗北與黃河的白馬渡口臨近,南與通濟渠相望,進退方便,易於攻守,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當時的農民起義軍為了自衛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崗築了一個方園二十餘公里的「土圍子」故稱瓦崗寨,沿襲至今。
李 文 成 故 居 遺 址
李文成故居遺址位於城關鎮謝庄村,立有保護標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 福 寺 塔
明福寺塔坐落在舊縣城內西南隅,1963年元月20日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福寺塔建於唐寶歷二年(826年)。塔高九層,八角亭子頂。後遭雷擊,五層以上倒塌。民國18年(1929年),當地人集資修復至七層,塔頂改為桃狀。塔高40米,磚石結構,平面呈八邊形,七級密檐式。塔聳立於高2.4米的石基上。塔底直徑6米,其身中空,第二層以上,東南西北面各闢圓弮門。每層出檐兩級,檐下雕刻有斗拱、蓮花瓣、飛檐等。塔身外壁砌有橫排面磚,上
有圓龕,內刻坐佛。塔身各層高度和平面直徑自下而上逐層勻遞減。塔身各隅砌有倚柱,略顯弧形。柱上飾以仰、俯蓮花。第五層的四個側面飾有長方形直欞假窗,第七層的四個側面飾有卐字形圖案。頂端各角分上下掛有銅鈴3個,八角24個。
塔內原有木階梯可攀至第五層,後塔遭雷擊,階梯焚毀。民國修復時,未修階梯,現無法從塔內上攀。塔牆內,初建時砌有石階,塔外檐上築有蹬道皆與圓券門相通。從塔式起重機內登石階而上進入圓券門,再由圓券門外出,沿蹬道上攀,進入上層圓券門,里外盤旋而上,直至塔頂。
明福寺博物院建於明福寺塔西側,南北400米,東西200米,門前市場東西260米,總佔地面積11.9公頃。博物院以國內仿古建築中所缺少的隋代風格為主,總體包含中、東、西三路和多院落,單體建築形式都體現隋代古剎遺風,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和文化旅遊觀賞價值。
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以植物造景為特色,突出自身平原森林的特色,同時還有生物景觀、風景水體景觀、野生動物景觀,是可供開展風景游賞的森林公園,也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平原森林為特色的森林公園。
歐陽書院
歐陽書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任滑州通判時的住所,是全國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滑縣古城內東南隅。書院內建有富麗堂皇的畫舫齋和秋聲樓。畫舫齋是歐陽修的「燕私之居」,為歐陽修所造,秋聲樓位於畫舫齋之後,因《秋聲賦》在這里所作而得名。整座書院堪稱滑縣內一大勝景,歷來賢尹多會於此,作為育人之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毀損
皇 姑 寺 塔
皇姑寺塔位於半坡店鄉皇塔村中學校院內。明代有一皇帝之女,路過此地,得病身死,為紀念她,於明正統九年(1443年)二月修建一塔,取名皇姑塔。三月在此塔前建一寺院,塑有皇姑泥像,改名皇姑寺塔。塔為寶瓶式七層六棱形磚塔,塔頂為一亞腰葫蘆形鐵剎。塔高11米,下有台階,高2.62米,周長22.3米,台階正南的踏垛長2.8米,寬2.25米。
天 錫 殿
天錫殿位於萬古鄉古村,建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當時,古廟院內還築有玉皇閣、千佛閣、盤古二樓、轉轉樓、關爺殿、泰山殿、米神殿、鍾鼓二樓、吉神廟和東廟和東西廊房等建築,現僅存天錫殿。殿為歇山頂,青磚砌牆,木結構,有12個大明柱,柱上有斗拱。房頂上是青、黃琉璃瓦。殿南北長12.8米,東西寬10.4米,高7.2米。殿南邊有香房、弮棚頂、八個石明柱,上有雕刻。門臉前邊房檐下有透花木雕。民國年間,當地群眾曾經捐款修葺。今西牆倒塌,房頂琉璃瓦殘缺甚多。
宋 文 恪 公 祠 堂
宋文恪公祠堂在牛屯鎮宋林村,為明代國子監祭酒、文淵閣大學士宋訥之祠堂。現存大殿三間,高門樓一間,上有清代滑縣知事呂文華掛的紅底金字「宋文恪祠堂」及明帝朱元璋親筆題的「開國明師」兩個匾額。
廣 濟 橋
廣濟橋又稱曹村石橋,坐落於四間房鄉曹村西頭。建於明萬曆年間,系三孔石拱橋,上有石欄桿,欄桿上有獅、猴、麒麟等石雕。橋體結構合理,造型美觀,是一座完整的古代橋梁,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惠 子 冢
惠子冢在八里營鄉冢上村,佔地4000平方米,高於地面30多米。春秋時期衛國國王駙馬惠子死後葬於此,後人稱之謂惠子冢。冢內建有磚砌墓,外用土封,上建三宮殿、琉璃殿、鍾樓、鼓樓等,民國年間全部拆掉。冢下為龍山文化遺址,目前保護較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 閣 老 墓
該墓位於牛屯鎮南宋林村。墓地龐大,石碑林立,樺柏蒼翠。宋閣老,名宋訥,明初國子監祭酒。訥80歲卒,明太祖朱元璋寫祭文悼念,遣官護殮入葬。並為閣老碑題詞曰「開國名師」。1985年全國文化大普查時,發現此墓地另有兩塊高大的石碑:一塊是巨形蛟龍碑,高440厘米,厚50厘米,寬110厘米,系元延祜五年(1318年)十月所立;另一塊是巨型的四稜柱石碑,四面碑文皆為歷史名人所撰,元至正二年(1342年)三月所立,碑首是屋脊形,碑趺為等腰蓮花座形狀,高390厘米,寬77厘米,厚77米,上有元末明初書法家康里夔手題。該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晏 子 墓
晏子墓位於焦虎鄉晏口村東北半公里處。長13.5米,寬12.5米,高1.1米。據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被奸臣車裂,百姓極為哀痛,暗地將其屍體巡葬於此。奸臣知道後,要把其屍拋骨揚塵,人們為迷惑他們,土封起許多假墓,奸臣元法辨認。後來假墓相繼平掉。唯剩此墓保存至今。
翟 義 家
翟義冢又稱馬城冢,位於萬古鄉冢後村西南半公里處,翟義為漢代東郡太守,因起兵討伐王莽,被莽所殺,葬於此。冢高3米,佔地1334平方米。冢內出土物有空心磚、陶罐、陶壺、銅器還有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時期的陶片,紋飾為方格紋、條紋和繩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