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市游記
㈠ 文言文:《龍井題名記》的譯文,最好有文章解釋!
注釋
龍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風篁嶺上,本名龍泓,原指山泉,龍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環山產茶,即著名的西湖龍井茶。題名:題寫姓名,以留作紀念。
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
吳興:今浙江吳興縣。過杭:經過杭州。
會稽:今浙江紹興。
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天竺寺講經,元豐二年(1079)住壽聖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參寥,都是蘇軾的朋友。
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時候。「比」,及。「郭」,外城;這里指杭州城。
日夕:將近黃昏。
航:渡。普寧:寺廟名。
道人:即僧人。參寥:法號道潛,自號參寥子,有詩名。
「問龍井」三句:意謂我詢問辨才大師派來的轎子在哪裡,參寥便說,因我沒有按時到達,轎夫已經抬回去了。「籃輿」,竹轎。
天宇開霽(jì):天空晴朗。「霽」,雨過天晴。
杖策:拄著手杖。並湖:沿湖。
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舊有塔,即雷峰塔。
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門西南九曜山東。
靈石塢:山名,在杭州小麥嶺西南,一名積慶山。
支徑:小路。
憩(qì):休息。龍井亭:辨才法師所建。
酌泉:舀取泉水。據石:靠著石頭。
廬舍:房屋。或:間或,有的。隱顯:忽明忽暗。
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殆非」句:意謂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間所有的。
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將要。
始:才。壽聖院:寺院名,離龍井約一里地。
謁(yè):拜見。
㈡ 《龍井題名記》答案是什麼
《龍井題名記》答案如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以書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於惠因澗。 (4)謁辨才於朝音堂。
(1)書:信。(2)比:等到。(3)濯:洗、洗滌。(4)謁:拜訪。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連)頭發都能數清。(意思對即可。)
3.作者為什麼有「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請結合第二段畫線處內容簡要分析。
「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可想像出,深木樹林中,隱隱閃著火光,兩三戶人家坐落在這,是一種多麼愜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對此地美景的喜愛之情,又透漏出內心的歡愉。(意思對即可。)
㈢ 關於「龍井」的詩詞有哪些
1、龍井題名記
秦觀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
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
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
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
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
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
2、秋日游龍井
宋代:葉紹翁
引道煩雙鶴,攜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語水聲中。
不雨雲常濕,無霜葉自紅。
我來何所事,端為聽松風。
3、天目
明代: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顛,可二十餘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岩,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4、望江南
宋代:張繼先
西源好,人在水晶宮。長願玉津名濯鼎,恰如龍井到天峰。的的好遺風。
清徹底,豈忤李唐隆。自浸岩前石潔,不籠天外嶺雲濃。澄徹瑩懷中。
5、尋龍井楊老
唐代:劉長卿
柴門草舍絕風塵,空谷耕田學子真。泉咽恐勞經隴底,
山深不覺有秦人。手栽松樹蒼蒼老,身卧桃園寂寂春。
唯有胡麻當雞黍,白雲來往未嫌貧。
㈣ 龍井題名記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內山林的景物,「游容」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㈤ 張岱的《龍井題名記》表達什麼情感
可看出作者對此地美景的喜愛之情,又透漏出內心的歡愉。
簡介
《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本文猶如一幅月夜郊遊圖。作者以清新簡潔的筆墨,為我們勾勒出月朗、夜深、林幽、人靜的意境,而燈火的顯隱、流水的悲鳴更增添了月夜的靜謐氣氛。
原文
秦觀《龍井題名記》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
譯文
元豐二年,中秋節第二天,我從吳興去杭州,(然後)再向東趕回會稽[1] 。龍井(這個地方)有位辨才(註:法號或人名)大師,用書信的方式邀請我到(龍井[2] )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陽已經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寧,碰到了道人參寥,問(他)龍井是否有可供遣使、僱傭的竹轎 ,(參寥)說,「(你)來的不是時候,(轎子)已經離開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都能數清。於是(我)離開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我們)過了雷峰塔,渡過南屏一帶,在惠因澗(註:山溝)洗腳(註:意為赤腳涉過惠因澗),進入靈石塢,發現一條小路(就沿著它)爬到了風篁嶺,在龍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著山石便喝了起來。從普寧到龍井亭總共經過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靜,聽不到人的聲音,路邊的屋舍,燈火若隱若現,草木長得蔥蔥鬱郁,水流得很急,發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我們繼續)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壽聖院,在朝音堂拜見辨才大師,第二天便回去了。
注釋
1.龍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風篁嶺上,本名龍泓,原指山泉,龍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環山產茶,即著名的西湖龍井茶。題名:題寫姓名,以留作紀念。
2.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
3.吳興:今浙江吳興縣。過杭:經過杭州。
4.會稽:今浙江紹興。
5.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天竺寺講經,元豐二年(1079)住壽聖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參寥,都是蘇軾的朋友。
6.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時候。「比」,及。「郭」,外城;這里指杭州城。
7.日夕:將近黃昏。
8.航:渡。普寧:寺廟名。
9.道人:即僧人。參寥:法號道潛,自號參寥子,有詩名。
10.「問龍井」三句:意謂我詢問辨才大師派來的轎子在哪裡,參寥便說,因我沒有按時到達,轎夫已經抬回去了。「籃輿」,竹轎。
11.天宇開霽(jì):天空晴朗。「霽」,雨過天晴。
12.策杖:拄著手杖。並湖:沿湖。
13.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舊有塔,即雷峰塔。
14.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門西南九曜山東。
15.濯:洗,洗滌
16.靈石塢:山名,在杭州小麥嶺西南,一名積慶山。
17.支徑:小路。
18.憩(qì):休息。龍井亭:辨才法師所建。
19.酌泉:舀取泉水。據石:靠著石頭。
20.廬舍:房屋。或:間或,有的。隱顯:忽明忽暗。
21.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2.「殆非」句:意謂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間所有的。
23.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將要。
24.始:才。壽聖院:寺院名,離龍井約一里地。
25.謁(yè):拜見。
26.遂(suì)於是 就
27.書:書信
28.比:等到
分析
本篇選自《淮海集》,寫於元豐二年(1079)秋。這年春天,秦觀要去會稽探望伯父,恰好蘇軾自徐州調任湖州途經高郵,他們便一路同行,到吳興(湖州州治所在地)分手。秦觀到會稽後,聽說蘇軾被捕下獄,又渡江到吳興問訊,而後再經杭州返回會稽。本篇記述「中秋後一日」夜上風篁嶺訪辨才法師,當是這次路過杭州時的事。第一年,辨才、參寥派人到黃州慰問已被貶官的蘇軾,並捎去了秦觀寫的這篇《龍井題名記》。蘇軾看後寫道:「覽太虛題名,皆予昔時遊行處,閉目想之,瞭然可數。」(《秦太虛題名記》)
《淮海集》中另有一篇《游龍井記》,也是元豐二年所作。文中著重敘述有關龍井的文獻記載和傳說,解釋風篁嶺為什麼多泉水,對所謂在龍井求雨有靈也發表了看法。比較起來,《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可想像出,深木樹林中,隱隱閃著火光,兩三戶人家坐落在這,是一種多麼愜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對此地美景的喜愛之情,又透漏出內心的歡愉。
㈥ 龍井題名記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
元豐二年,中秋節第二天,我從吳興去杭州,(然後)再向東趕回會稽[1] 。龍井(這個地方)有位辨才(註:法號或人名)大師,用書信的方式邀請我到(龍井[2] )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陽已經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寧,碰到了道人參寥,問(他)龍井是否有可供遣使、僱傭的竹轎 ,(參寥)說,「(你)來的不是時候,(轎子)已經離開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都能數清。於是(我)離開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我們)過了雷峰塔,渡過南屏一帶,在惠因澗(註:山溝)洗腳(註:意為赤腳涉過惠因澗),進入靈石塢,發現一條小路(就沿著它)爬到了風篁嶺,在龍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著山石便喝了起來。從普寧到龍井亭總共經過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靜,聽不到人的聲音,路邊的屋舍,燈火若隱若現,草木長得蔥蔥鬱郁,水流得很急,發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我們繼續)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壽聖院,在朝音堂拜見辨才大師,第二天便回去了。
㈦ 西湖游記閱讀答案
一、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突兀 高低起伏的樣子
棹 劃船
舉 舉
始此 從此
2句子 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
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3 從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西湖嚮往已久,急於一覽的迫切心情?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
4 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西湖全景
二、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突兀
棹
舉
始此
2句子 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
3 從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西湖嚮往已久,急於一覽的迫切心情?
4 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西湖全
㈧ 大量求古人游記!
恩,
柳宗元的來永州八記
袁宏道的游自記
袁枚的游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gb/page/cc_index3.html
上面的網址基本上可以滿足了,都算的上古代游記的精粹。
㈨ 【西湖游記一】閱讀答案
西湖一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②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頰④,溫風如酒,波紋如綾⑤,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⑥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注釋:①突兀:高聳的樣子。②棹:船槳。這里做動詞,劃船。③娥: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④頰:少女的面頰。⑤如綾:形容極細軟平滑。⑥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指三國時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
西湖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①。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②。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③。與杏桃相次開發④,尤為奇觀。
石簣⑤數為余言:「傅金吾⑥園中梅,張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⑧,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⑨,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嵐設色⑪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⑫,始極其濃媚⑬。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⑭,安可為俗士道哉!
註:①為春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嵐: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開發:一個接一個地開放 ⑤石簣:一個人的號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張功甫:人名 ⑧戀:迷住 ⑨綠煙紅霧:指綠柳紅桃,葉茂花盛,顏色濃艷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為綠色 ⑪設色:用顏色描繪 ⑫夕舂:夕陽 ⑬極其濃媚:把它的濃媚姿態發揮到極點 ⑭受用:享受.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譯文 西湖一:從武林門往西走,就望見保叔塔高聳在重山疊嶺之中,這時我的心已經飛到了西湖上面。午間進入昭慶寺,用茶過後,立即劃小船進入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紅,好似少女的面頰;暖風拂面,使人如飲醇酒;微波盪漾,像綾羅般細軟平滑。我剛剛抬頭一看,就已心醉神迷。這時我想用一個詞來描繪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來,大約像東阿王曹植最初見到洛神時一樣了。我游西湖就從這一次開始,時間是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時間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刻是早晨的煙霧和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氣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開放,更是難得的景觀。
石簣多次跟我說:「傅金吾家園中的梅,是宋朝張公甫遺留下來的,趕緊去看看吧!」我這時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離開湖上。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柳如煙,紅桃似霧,彌漫二十多里,歌聲奏樂聲像陣陣清風到處傳揚,少女們混合著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細雨,衣著華麗的富家子弟往來不絕,比堤邊的草還多,美麗妖艷極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這三個時辰。其實,湖光染成綠色、山氣用顏色描畫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陽出來才出來,夕陽還沒有落下,才顯得它的濃眉姿態發揮到極點。月景尤其難以用言語形容,花和柳的情調,山水的容顏和意境,另是一種趣味。這種快樂只留給山僧和遊客享受,怎麼能夠對那些忙於功名利祿的人訴說呢?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寫作背景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文章層次 《西湖一》
第一層(第1句)寫作者出杭州武林門西行游覽西湖。
第二層(2—4句)寫游西湖所見及內心感受。
第三層(第5句)補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覽時間。
《西湖二》
第一段:寫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內最盛美的則是晨霧,是晚嵐。
第二段:寫西湖蘇堤上綠柳紅花,遊人如織的繁盛華艷的景象。
第三段:暗諷杭州人不會欣賞西湖美景,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庸人的嘲謔。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寫作特點 1.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寓情於景、寓思想於景物描寫之中。
2.多用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等修辭,使文章語句艷麗多姿。
3.運用典故,豐富了文章內容。
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劃船。娥: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是說桃花艷麗如少女的顏面。
止:通「只」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西湖一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為什麼?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因為作者初至杭州,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必速,故游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門戶,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人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物此時惟「湖上」才是作者鍾情之所在。「心飛」的誇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閑筆「午刻人昭慶」?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後才續「心飛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畢,即棹小舟太湖」中哪個字寫出作者此時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現。
④當作者終於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麼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統一樣起伏。
⑤以上描寫西湖風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於選取了西湖典型風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姿。此為實寫。
⑥作者見到此景後,內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
答:「才一舉手,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藉以反襯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
作者雖雲「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退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蘊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人聯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痴情醉態。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日巧一日;文網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游西遊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記中則不再註明日期。
⑧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的原文和翻譯
山水的怡情悅目,如雲煙般在眼前飄逝,只不過領略其大概,不能盡興探尋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歡獨出己見,不屑於。所謂名勝的標准,貴在心有所得,有些名勝,並不覺得它有何妙處,有的不是名勝,卻自認為妙不可言。
我十五歲那年,父親稼夫公住在紹興趙縣令的衙門里任幕僚。有一位趙省齋先生.名叫趙傳,是杭州的名儒。趙縣令延請他教授孩子的學業,我父親也叫我投拜在先生門下。在閑暇的日子裡出外遊玩,我們來到吼山。靠近吼山看見一個石洞,裡面豁然空闊,四面都是懸崖峭壁,俗名叫「水園」。臨水建構了五間石閣,對面石壁上有「觀魚躍」三字。水流深不可測,相傳有巨大的魚潛伏其中,我投魚餌來試探,僅僅見到不足一尺的魚兒躍出水面來爭食。石閣後面有條通旱園,旱園內亂石林立,有的像拳頭胡亂矗立,有的橫向攤開如手掌,有的柱石削平了頂端,再在壘塊大石頭,人工雕鑿的痕跡清晰可見,毫無可取之處。游覽完畢,我們在水閣里設宴飲酒,叫隨從燃放爆竹,轟然一響,千山萬壑一齊回應,好像聽到了打雷的聲音,這是我小時候暢游的開始。
到紹興的第二年,趙先生因為雙親年邁而不能遠游他鄉,所以在家中設館授徒。我於是也跟著到了杭州,西湖勝景也因此得以飽覽暢游。要說結構的精妙,我認為以龍井為最佳,若論小巧玲瓏,天園排在第二位。山石的奇妙則首選天竺山的飛來峰和城隍山的瑞石古洞。水之佳則在玉泉,因為那裡水清魚多,有種活潑的趣味,大概最不值得看的,就是葛嶺的瑪瑙寺。其他像湖心亭、六一泉等景緻,各有各的妙處,不能一一說盡,但都不脫脂粉氣,反而不如小靜室那樣幽雅僻靜,情趣接近於天然。
蘇小小的墓在西冷橋旁邊,成八角形,立了一塊碑,用大字刻著「錢塘蘇小小之墓」。從此,憑弔古跡的騷人墨客,再不用左右徘徊四處尋找了!我想自古以來湮沒於而不能流傳的忠烈們的魂魄,本來就不可數盡,即使流傳但不能久遠的也不在少數。小小一個歌妓罷了,從南齊到如今,卻,這大概是靈氣所聚集的地方,作了西湖山水點綴的緣故吧!
西冷橋北面幾步遠的地方有崇文書院,我曾經和同學趙緝之在這里投考。當時正值長夏,我們起得很早,出了錢塘門,過了昭慶寺,上了斷橋,坐在石欄桿上。旭日即將升起,朝霞從柳葉外映照過來,枝條的形態充分展現,極其美麗。在白的幽香里,一股清風徐徐吹來,令人身心都覺得清爽。走到崇文書院,考題還沒有出。午後交了卷,和緝之在紫雲洞納涼。紫雲洞很大,可以容納幾十人,洞頂的石孔可以透過日光。有人擺了些小桌子和矮凳子,在這里賣酒。我們便寬衣喝了點小酒,嘗了嘗干鹿肉,味道很好,用鮮嫩的菱角和雪白的蓮藕下酒,微有醉意才走出紫雲洞。緝之說:「有朝陽台,非常高曠,何不乘興一游?」我也興致大發,奮勇登上山巔,只覺西湖如,杭州城如彈丸,錢塘江如練帶,極目遠望,可達數百里。這是我有生以來見到的第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