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復州城游記

復州城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3-14 12:58:45

Ⅰ 寫一篇歷史遺跡的游記文章(側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感嘆)450字

雲南

一、漢習樓船

漢武帝初年張騫出使西域,回來後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各國的情況。他報告說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看見邛山(在今四川省)出產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產的細布。當地的人說這些東西是商人從身毒(就是現在的印度)販來的。他認為既然身毒可以買到蜀地的東西,那大夏一定離蜀地不遠,於是建議開通一條從蜀地通往西域的通道。

漢武帝就派張騫為使者,帶著禮物從蜀地出發,去結交身毒。張騫把人馬分為四隊,分頭去找天竺。四路人馬各走了兩千里地,都沒有找到。往南走的一隊人馬到了今天大理洱海附近,被當地的昆明族給擋住了。因為西漢的士兵大多不習水性,無法征服洱海周圍善於水上作戰的昆明族,於是,征討一失敗告終。漢軍回長安以後,漢武帝在長安按照洱海的形狀開鑿了「昆明湖」,操練水軍,以期能打敗昆明族,征服洱海地區。這就是雲南歷史上有名的「漢習樓船」的歷史典故。

之後,在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兵臨滇國,滇舉國投降,漢朝就在滇的故地上設置了益州郡。這為雲南成為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奠定了基礎,也為祖國西南邊疆的形成和鞏固奠定了基礎。同時,郡縣制度的建立,改變了雲南諸部林立、不相統屬的局面,把雲南歷史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唐標鐵柱

公元680年,吐蕃攻佔了安戎(今四川汶川西南)後,控制了唐朝通往西南諸蠻的道路。隨後,吐蕃與唐朝在洱海地區展開了爭奪,他們之間的爭奪,其勝負關繫到唐朝政權的生死存亡。因為吐蕃向東擴張,不僅西北邊陲不得安寧,連中央王朝也受到威脅;吐蕃入犯蜀西及西洱河地區又使唐朝西南邊疆的安全面臨危機。為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面,唐必須從洱海地區抗擊吐蕃,與西北相配合,形成對吐蕃的包圍。因此,鞏固姚州都督府就成為保衛唐王朝全局戰略的重要措施。要鞏固姚州都督府,就必須依靠洱海諸蠻;洱海諸蠻的向背關系著姚州都督府的命運。為此,姚州都督府的首要任務就是隔斷吐蕃與洱海諸蠻的聯系,招撫諸蠻

為保衛姚州和抗擊吐蕃,唐朝於公元707年派監察御史唐九征為姚雟道討擊使,進討深入到洱海地區的吐蕃。當時吐蕃在漾水和濞水間架設鐵橋,以通西洱河,並在西洱河兩岸構築城堡。唐九征首先摧毀了守橋的城堡,繼而焚毀了兩坐鐵索橋,截斷了吐蕃進入西洱河地區的通道,戰役結束後,命書記閭邱均在劍川勒石建碑,立鐵柱於洱海北面,以紀念這次戰役的巨大勝利。這個鐵柱是唐對洱海地區實行有效統治的標志。

但這次戰爭的勝利也並未徹底改變洱海地區諸蠻對唐王朝時叛時附的局面,因為安戎城和昆明城還為吐蕃所控制。於是,奪回這兩坐城池成為唐朝爭奪洱海地區的當務之急。之後,又經過了4次戰爭,安戎城終於又回到了唐朝手中。吐蕃曾多次派兵反攻,皆失敗而去,兩城的收復,不僅鞏固了唐在西南地區的統治,也為南詔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三、宋揮玉斧

「宋揮玉斧」這一典故說的是:北宋太祖趙匡胤在平定四川之後,手持玉斧(文房玩物)沿地圖的大渡河一劃,說:「此外非吾有也。」意思是宋朝再不要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了。這並不是因為宋朝不想要大理國這塊土地,而是因為北宋不像漢唐那樣國力強盛、疆域遼闊,當時北宋國勢貧弱,已無力再進攻雲南;加之宋太祖錯誤地總結唐朝扶持南詔而南詔叛唐的教訓,因此將雲南劃在疆域之外。

而實際上,大理國自建國以來,與宋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公元965年,當宋統一蜀地時,大理國立即派建昌(今四川西昌)的官員送牒入宋朝表示祝賀。968年,大理國又派使臣帶牒到宋朝要求通好。976年,白王請求內附,太宗冊封大理國國王為「雲南八國郡主」。1115年,大理國與宋朝正式建立臣屬關系,而這一關系一直延續到大理國滅亡。反映大理國與宋朝關系密切的另一個側面是以市馬為紐帶的經濟文化交流。宋朝的戰馬主要來自北方,稱為「陝馬」。宋朝南渡以後,陝馬來源斷絕,不得不主要依靠來自大理的戰馬。而馬市的繁榮,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大理國與宋朝之間相互依存、親密友好的關系。

四、元跨革囊

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軍進攻雲南,計劃先滅大理,對南宋形成包圍態勢,最後消滅南宋,統一全國。忽必烈率十萬大軍來到金沙江畔,可是面臨著洶涌的金沙江水,蒙古軍隊無法渡江。正在為難之間,當地少數民族獻策,用革囊做筏子渡江。革囊即羊皮囊(也有用牛皮做的)。可用單個革囊縛在身上作漂浮器材渡江,也可多個皮囊連綴為筏子。於是忽必烈大軍就用革囊以及皮筏渡過金沙江,滅了大理國,將雲南歸於元的統治之下。

第二年忽必烈班師回朝,留下大將兀良合台戍守雲南,繼續平定大理各部。經過兩年多的征討,1256年大理國王段興智舉國歸附蒙古。之後,兀良合台向朝廷建議在雲南設置郡縣,設官料理民情。朝廷贊同並支持了他的建議,加封他為大元帥,賜給銀印,鎮守雲南。

元統一全國之後,1273年,忽必烈從親信大臣中派選回回人賽典赤·瞻思丁出任雲南省平章政事,到雲南籌建雲南行省,他也成為了雲南第一任行省長官。1276年將雲南行省所定的路、府、州、縣上報朝廷,並把雲南的政治中心從大理轉移到昆明。他在任期間,一方面整頓吏制、加強統一,穩定了社會。另一方面鼓勵農業,發展經濟,在全省各地大規模的實行屯田,並帶人修築了松花壩水庫這一沿用至盡的利民工程,水庫的修建降低了滇池的水位,不僅使滇池及其水系周圍的農田受益,而且在滇池的周圍形成了萬畝良田。

五、三征麓川

明朝朱元璋治理雲南諸族群的基本原則是「非為制其不叛,重在使其無叛」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明王朝採取了許多重要的舉措,企求在雲南的統治長治久安,並且的確取得了超過前代的巨大成就。但是,自明代統一雲南以後,當地族群的動亂此起彼伏,不絕於史。

最大的動亂是在明正統年間麓川(今雲南德宏瑞麗)思氏的反叛。至正初年,思可法崛起於勐卯,勢力逐漸擴大,於是設置平緬宣慰司

任命思可法為宣慰使。元末,思可法乘中原爭擾,兼並金齒各部,稱雄一方。

1382年,思倫法繼承職務,1385年思倫法調集10萬兵力又攻佔景東。1388年,思倫法以5萬兵力,大象百餘只,發動「定邊之戰」。沐英率

15000精騎,晝夜兼行,直奔定邊,大破象陣,殲滅了思氏的有生力量,思倫法敗退麓川。1389年,思倫法請降朝貢。為了穩定局勢,明朝廷於

永樂年初分設麓川、木邦、孟養、緬甸四個宣慰司。以後一直到明宣德年間,各部之間雖然有一些小糾紛,但是大體上安定。1413年,思任法繼任麓川宣慰使,他極力想要恢復他的父親思倫法所失去的失地,多次與鄰近的土司發生爭端。1438年,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晟開始調集大兵征討思任法,可軍事進展不順利,主將方政戰死,沐晟也因害怕朝廷怪罪而暴死。沐昂再次出兵,但是也無成效。思任法想要派遣使臣進貢朝廷以示修好,但是朝廷想徹底的解決麓川的爭端問題,於是在1441年、1443年、1448年三次派王驥率大軍征討麓川。「連年用兵,死者十七八,軍資爵賞不可勝計」。大軍三次征討麓川,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助長了思任法與其他三個宣慰司的爭奪。

1449年,因北方空虛,瓦剌攻入土木堡,明軍大敗,明英宗被擄走。可以說,瓦剌是「土木之變」的罪魁禍首,王驥三征麓川是導致「木之變」的根源。

六、改土歸流

明朝在平定雲南之後就根據雲南少數民族的特點,在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並不斷的使之完善。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土司制度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已經不再適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和中央的統治了。它雖然在歷史上起過有益的作用,但是本身這一制度就有不少的弊端。

土司統治下,土司世官其土,世有其民,對所屬人民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主僕之分,百世不移」。土司統治下,人民生活艱難,同時也嚴重的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司之間,土司內部也時常斗爭,相互搶劫村寨,濫殺無辜,使人民遭殃,影響了邊疆的穩定。土司擁有自己的武裝,他們利用自己的兵丁鎮壓當地人民,抗命朝廷,叛亂不絕。土司制度的長期存在,不利於國家的統一。隨著歷史的發展,土司制度的落後性與弊端日益突出。廢除土司制度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於是,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首先就廢除了土司,改以流官取代土官,實行改土歸流。

可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大規模的改土歸流主要是發生在清代雍正年間,主持西南改土歸流的是雲貴總督鄂爾泰。鄂爾泰認為土司制度是西南邊疆的最大隱患,必須盡早盡快解決。只有將橫暴桀驁的土司逐漸擒拿,在其統治地區逐漸改設流官,才是治本的方法。否則是不能解決西南邊疆的穩定和安寧的。

鄂爾泰的改土歸流主要以政治手段即招撫為主,在一些地區也通過武力強制實行改土貴流。經過雍正年間的改土歸流後,雲南境內的土司所剩已不多,剩餘土司中的大部分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

改土歸流後,清政府在原土司領地分別設置府、州、廳、縣,委派有任期、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直接統治,實行和內地一樣的各項制度,如設立保甲、編制戶口、丈量土地、釐定租稅、清查錢糧、建立學校、推廣儒學等。這不但促進了西南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教育的進步,也大大加強了清王朝在雲南的統治,使雲南邊疆與內地在政體上統一,進一步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七、反清起義

杜文秀領導的回民起義。

19世紀,雲南的地主商人之間為爭奪土地與礦權時常發生爭執,經濟權益的爭斗常常導致鄉紳權力之爭。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和風俗習慣的差異,這些斗爭逐漸演變成為漢族地主商人和回族地主商人之間的沖突,這些沖突日益激化。1845年,永昌府發生回漢互斗,官吏袒護漢人,大殺城內回民。1847年,杜文秀赴京控告永昌府殘殺回民之事,清廷改變了態度,支持回民。永昌漢人起而反對官府,再次攻殺回民。清政府前後態度不一致,意在擴大矛盾,使回漢自相殘殺。1856年5月,昆明發生回漢沖突,雲南巡撫下令對「滋事」回民,格殺無論。昆明城內外,大肆搜殺回民三天,殺死回民約三千人。繼而全生之內,不斷的出現燒殺回民的慘劇。回民在忍無可忍,退無可退,求助官府主持公平的希望徹底破滅之後,憤慨而勇敢的舉起了起義的大旗。回民起義在各地風起雲涌,不久匯成兩支大軍:一支由馬如龍、馬德新為首,活動在滇南和滇東地區;一支由杜文秀領導,戰斗在雲南西部。

1867年,杜文秀派二十萬大軍包圍昆明城,久攻不下。1869年清軍反攻,起義軍失利,退回滇西。1872年,清軍圍困大理,杜文秀服毒就義,起義失敗。

李文學領導的彝族人民起義。

在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下,彝族貧苦農民李文學在太平軍戰士王泰階、李學東的幫助下,於1856年5月,率領五千多農民,在彌渡縣瓦盧村天生營誓師起義。太平天國失敗後,清軍於1870年進攻哀牢山區,王泰階、田四浪不幸犧牲。1872年,李文學支持杜文秀起義失敗,不幸被俘,第二年慘遭殺害。起義軍將士在首領被害之後還英勇抵抗,最後義軍將士或犧牲、或失散,起義失敗。

八、保疆斗爭

景頗族人民的抗英斗爭

19世紀初,英帝國侵入緬甸後,企圖從雲南開辟一條自印度、緬甸到中國長江流域的通道。1831年,英國陸軍大尉斯普萊由印度經緬甸到雲南考察回國後,給英國政府寫報告,建議修築從緬甸仰光到雲南的鐵路。他的建議受到英國大資本家的重視,他們積極推動入侵雲南,開辟市場的活動。不久英國取得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自由貿易的權利。1874年,英國派遣伯朗率領二百餘人的武裝探測隊由緬甸進入雲南。同時,英國駐華公使派翻譯官馬嘉理從上海到雲南,前往中緬邊境迎接伯朗。馬嘉理沿途收集情報,在騰沖繪測地圖,激起了騰沖人民的反對。騰沖地方官員將他護送出境。他到了緬甸和伯朗會合後,於1875年率領武裝隊伍侵入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邊疆各族人民義憤填膺,自動組織起來保衛祖國門戶,並得到雲貴總督岑毓英的支持。當馬嘉理率領先頭部隊到達盈江芒允、雪列時,景頗族、傣族、漢族群眾200多人將他們包圍住,勒令他們退出中國邊境,馬嘉理竟悍然開槍大、打死邊民。憤怒的民眾將馬嘉理及其隨從消滅在雪列戶宋河邊。此後,參加戰斗的群眾增加到了6千多人,乘勢將伯朗率領的英軍包圍起來。伯朗縱火燒山,乘煙霧彌漫逃脫,退出了中國邊境。

苗族人民的抗法斗爭

1883年至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和駐雲南清軍是抗擊法軍的主力,在西線大捷中給法軍以沉重的打擊。1884年法國軍隊入侵麻僳坡、馬關兩縣,當地猛峒苗族首領項崇周帶領苗族、瑤族、壯族、漢族等民眾數百人,用大刀、毒弩、火銃經過大小數十次激戰激退一千多以洋槍洋炮武裝的法國侵略軍,收復失地約七千平方公里。1855年,法國侵略者在猛峒一帶橫行霸道,項崇周率領苗族人民,在蒙通、船頭、扣林等地襲擊殲滅法國軍士200多人,擊退從黃樹皮、清永河前來救助的數百名援兵,迫使法軍退出中國邊境,不敢再踏入中國領土一步。法國軍隊曾多次派遣使者以重利厚禮誘惑項崇周,但他毫不為動,大義凜然,庄嚴宣告苗族是中國人,誓死保衛自己居住的中國領土,決不服從法寇。1889年中法會勘滇越邊界時,項崇周參與堪界工作,並提供邊界歷史資料,據理力爭,保衛國土,維護國家主權。清政府加封他為邊防團練營管帶,准許子孫世襲,並題賜「廟中之豪傑,邊防如鐵統」的巨大匾額。

僳僳族人民的抗英斗爭

1900年,英國侵略者侵佔片馬地區,當地僳僳族人民聯合景頗族、白族、漢族民眾在土把總左孝臣的領導下,群起反抗,將侵略軍逐出國境。1911年初,英國軍隊再次侵入片馬地區,左孝臣在抗擊英國侵略軍中壯烈犧牲。;僳僳族人民在僳僳族管事勒黑攝帕率領下,奮力抵抗。僳僳族人民的抗英斗爭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聲援和支持。在僳僳族和邊境各族人民的打擊下,英國被迫正式承認片馬、古浪、崗房三個僳僳族村寨是中國領土,卻在當時私立界樁,建造營房,企圖長期霸佔。第一此世界大戰爆發後,英軍一度撤離。1922年,英軍卷土重來,再次侵佔片馬地區。在1961年簽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邊界條約》中,緬甸政府同意將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歸還中國。

佤族人民的抗英斗爭

英帝國佔領緬甸後,就把侵略魔爪伸到我國雲南西部的阿佤山區。他們不斷的派遣傳教士、探險隊進入阿佤山區收集情報,以金錢利誘、收買當地頭人酋長。班洪、班老、永班三個佤族部落之間盛產銀礦,1934年1月,英國派軍隊侵佔銀礦。班洪、班老佤族首領胡玉祿、胡玉山、胡忠華等召集十七個佤族部落首領歃血為盟,奮起抵抗英軍,保衛礦區。英軍沿南滾河推進,焚燒班老寨,班老王胡玉祿率領全寨男女老少退據龍頭山誓死不降。在當地傣族、漢族人民的支援下,擊退英國侵略軍,收復失地。1941年英國利用抗日戰爭面臨危機之時,以封閉滇緬公路相威脅,以換文方式同中國政府在阿佤山劃定一條有利於英國的邊界線,即所謂的「1941年線」,但未能在這條線上實際堪界,樹立界樁。在1961年簽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邊界條約》中,緬甸政府同意把班洪、班老地區歸還中國。

傣族人民的抗英斗爭

1891年英國組織兩個「探險隊」擅自侵入雲南邊疆傣族地區測繪地圖,收集情報。一隊沿伊洛瓦底江進入德宏地區。當英國探險隊到盈江縣干崖土司所屬銅壁關西側時,剛承襲干崖宣撫使的傣族土司刀安仁率領傣族和漢族民眾阻止英國探險隊的深入。與英國人對峙幾個月後,擊退英軍。不甘心失敗的英國軍隊再次侵入干崖,攻打天馬、漢龍兩關。刀安仁領導傣族人民奮起抵抗,將英國人驅逐出境。1898年英軍侵犯大青樹營盤,刀安仁率領傣族和景頗族等邊境民眾堅持抗擊英軍八年。使英國入侵德宏地區的陰謀未能得逞,為保衛邊疆,維護祖國領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另一支英國「探險隊」約500人,經阿瓦山、孟連、勐遮、勐海抵達允景洪。當他們到達孟連時,明目張膽地將英國國旗插在白鶴山上,並召集當地的傣族民眾開會,鼓吹孟連如果歸附英國,傣族人民就會有「好日子」過。愛國的傣族人民不理睬他們的胡言亂語,砍到了英國國旗以示抗議。探險隊到勐遮、勐海時,傣族人民關門閉戶,不賣任何食品給侵略者,拒絕他們進入村寨。他們到允景洪時,再次把英國國旗豎起來,利誘車里宣慰寫投降書。他們的強盜行經立即遭到傣族人民的反抗。宣慰議事庭大臣都隆臘華嚴正警告英國人:車里是中國的領土,不準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胡作非為。隨即下令,全境居民不得賣食物給擅自闖入的英國人吃,不準他們進入村寨,並把英國國旗給扯了下來。這些英國人只好灰溜溜的離開西雙版納。當他們路過阿瓦山時,又遭到佤族人民的嚴重警告,不準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勒令他們全部下馬,否則全部擊斃,「探險隊」的英國人只好乖乖的下馬鼠竄而逃。

Ⅱ 家鄉游記作文500字

[家鄉游記作文500字]
鳳凰山有兩大景區:東山景區,西山景區,家鄉游記作文500字。東山景區是傳統的景區,有著名的鳳凰洞,雙龍背,烽火台,百步緊,老虎口,箭眼,神馬峰---;西山上後開發的景區,以山勢巍峨著稱。西山路線有一條,東山可就有三種走法: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一般需要時間在一個小時,三個小時,四個小時。我土生土長的鳳城人,上鳳凰山無數次了,可是大循環還是從為涉足過,很是遺憾。4月7日風雲網組織上天華山,因為天氣的緣故,沒有成行,於是鳳城分隊計劃了鳳凰山之行。清晨,霧或許是陰天的幕布籠罩著,我們一行11人,在銀河的風雲網的大旗下進發了。花花綠綠的一行人,一字前行,多少給這陰暗的天氣帶來一道風景,路人不少駐足,向我們投來詢問的,羨慕的--目光。我們挺進砬子溝,攀登東山嶺,當大家氣喘吁吁,汗水涔涔的站在嶺上的時候,七醉八舌的討論起這個嶺的坡度是多少,有說大概有70度,有說不超過40度。我從沒有用眼睛目測過角度的經驗,只是坐在嶺上往下看,覺得樹葉掩蓋下的山坡,瘦瘦的,薄薄的,好象立在山樑的木版。休息過後,大家下到谷底,來到了西山景區下面。從佛池,一彎碧水,月牙泉樣的,水邊有一高十多米左右,幾百噸重的大石頭,上刻一個大大的佛字,大約是清朝時期留下的。我們在登頂的路上,看到一個生物奇跡,兩棵樹,長到一米左右的時候,其中的一棵,把一隻手--一個樹枝伸過去,和另一棵樹融為一體,相攙相扶參天聳立。這不是連里樹嗎?叫夫妻樹更恰如其份。我見過黃山著名的連里樹,那其實就是一個根,長出的兩棵樹,應該叫雙胞胎更為貼切。全國的旅遊者,還有專門上山朝拜的年輕人,把一把吧同心鎖,鎖在那裡,寓意永結連里,我看受愚弄的可能性太大了。我們的叫夫妻樹,是在貼切不過的了,可惜啊,長在深山人未識。爬到山頂,我們就進入了正式的鳳凰山登爬活動。鳳凰山綿延起伏,峰巒疊嶂,山路就在這峰巒間蜿蜒,曾聽說過,國家旅遊專門的人士評價,鳳凰山的旅遊線路開辟,在全國是優秀的,可能也有這個緣故,鳳凰山被國家旅遊部門授予:AAAA級的風景區。開始登山,就在石階前看到了一對高跟鞋的後跟,一定是有情侶來過,先前還很注意女性的優雅,不料想,鳳凰山不僅給你機會表示忠心,還要考驗你的耐心,我們的主人毫不含糊,在掉了一個後跟後,索性把另一個後跟也掰了下去,和情侶一道走這充滿風險而又風光無限的道路。第一個嶺還沒到頂的時候,一個驢友問:BOLEKAI(膝蓋的俗稱)怎麼寫啊?我語塞,一時還真的想不起來是怎麼寫的,方言就是如此,人人都會用,叫起真來,能寫出來的,還真是不多,呦,我的膝蓋碰到了石頭上,嘔!剛才的驢友一定也是碰到了膝蓋才想到問題。我們繼續向著目標鳳凰山的最高峰——神馬峰進發。一路腳登手攀,跌跌撞撞到了纜車站,我們坐下來休息,補充些水,要不的話,可能要脫水了,汗出的太多了。在纜車站遇到了兩撥人,大連來的一撥,走到此地就分了兩路,有人看到纜車,像看到救命的稻草,坐在高高的纜車上,悠悠的下去了,也好,能在高空中俯瞰鳳凰山的美景,初中作文《家鄉游記作文500字》。還有廣東來的客人,說著我們聽不懂的中國話(中國真是一個大的國家,都是中國人,有的時候,你就是聽不懂另一個中國人說的話),穿著西褲皮鞋,顯然沒有把鳳凰山放在眼裡。我們爬到下一個景點--飛來石(應該比黃山的飛來石要好的多,黃山的飛來石是坐在那裡的,我們的飛來石是飄在那裡)。聽到導游喊:廣東的客人,下山了!我們繼續前行,12點左右,我們的體力和耐力都受到了極大的考驗,透支,幾近虛脫,如果是幾個人,恐怕早就打退堂鼓了,可是現在大家都在努力,努力。1點40分,我們登頂了,神馬峰上,最高峰,來了風雲的彪之隊,好氣派,山高我為峰。我們在彪友的美聲唱法中,開始向通天橋前進,過了通天橋,就在天上行了,我們就要破繭成蝶了。下山的路上,淅瀝的三月小雨給我們送行,鳳凰山,雄、險、幽、奇、秀而著名的山,我為你自豪。今天陽光明媚,我們的春遊活動又開始了,同學們個個興高采列。我們這次要去的地方是土司城,去了解它的歷史文化。我們走路來到了土司城,一起看錶演。之後,又來到了九進堂。九進堂內有孔子神像,景點介紹牌上寫著黌廬,原來是土司王府的貴族學校。聽導游講解,凡土司子弟不認真讀書,就要和狗關在一起同食同住,直到完成學業才能出來。土司文治武功的理念可見一斑。逸園是土司王爺招親納賢的地方,聽說是王爺招親,許多遊客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蠻司者,土司也。因朝廷在地方政體設流官和土官,分而治之,遂有土司之名。土司用土家語自稱什用和答送。恩施的土司制度興起於元代,盛行於明代,廢止於清代雍正年間,前後450餘年。容美屏山爵府、唐崖王城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的輝煌在恩施土司城得以重現。走進恩施土司城,游覽墨沖樓、廩君祠、九進堂,這些都是純榫卯木樓建築,觸摸那些雕花戲文和鏤空木雕,我們無法想像,土司社會究竟是一番怎樣的天地!恩施土司城是美麗的民族畫廊,漫步城中,縱覽土家,讀盡土司,意猶未盡,正如詩雲:千古興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跡,不盡悠悠文化情。

〔家鄉游記作文500字〕【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Ⅲ 求以下四篇古代游記的文學評論以及譯文

《佛國記》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別名有《法顯行傳》、《法顯傳》、《歷游天竺紀傳》、《佛游天竺記》等。它在世界學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是一部傳記文學的傑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是研究當時西域和印度歷史的極重要的史料。法顯去印度時,正是印度史上的黃金時代—芨多王朝(320年-480年)有名的超日王在位的時代,關於芨多王朝古史缺乏系統的文獻記載,超日王時的歷史,只有依靠《佛國記》來補充。中國西域地區的鄯善、於闐、龜茲等古國,湮滅已久,傳記無存,《佛國記》中所記載的這些地區的情形,可以彌補史書的不足。《佛國記》還詳盡地記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跡和僧侶生活,因而後來被佛教徒們作為佛學典籍著錄引用。此外,《佛國記》也是中國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國與印度、波斯等國的海上貿易,早在東漢時期已經開始,而史書上卻沒有關於海風和航船的具體記述。《佛國記》對信風和航船的詳細描述和系統記載,成為中國最早的記錄。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裡,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 《蘭亭集序》。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談得很投機。待兩人關系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蕭翼追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訴他是 《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辨才從屋樑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 「詔書」。辨纔此時方知上當。 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根據這一故事創作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閻立本在畫中將蕭翼的機智、狡猾和辨才和尚的謹慎、疑慮刻畫得非常傳神,人木三分。 唐太宗從辨才和尚那裡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之後十分高興,將其視為神品,令當時的書法名家趙模、馮承素等人臨摹數本,分賜給他的親貴近臣。唐太宗生前對《蘭亭集序》愛不釋手,曾多次題跋,死後又將其隨葬。後來,他的陵墓在五代時被一個叫溫稻的軍閥盜掘了,《蘭亭集序》從此失傳。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都是摹本和臨本,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從中看到它的風姿和神采 。

Ⅳ 趙苑一日游作文400字

在「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面上,一位身著官服的人站在畫舫上,看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當中……我眼中的白居易,這么多情,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間美景的化身。我喜歡他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細心發現和對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賞,喜歡他那「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的深情感嘆和對人生的黯然神傷。我更喜歡他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離離原上草,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大火無法燒盡那小草的生命,春風吹來,那生命的綠色又重新鋪滿大地,無論是古老的荒路,還是荒廢的古城,在荒路瓦礫間都有它亮麗的身影。讀了白居易的詩,我看見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麗。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憂國憂民的傷感之花。她可憐琵琶女的悲慘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於是,用那「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筆觸寫出了「別時茫茫江浸月」的傷感之情,情感的蘆花在秋葉的涼風中瑟瑟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啊,此時的白居易也是身處被遺忘的角落裡的人,處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馬青衫濕」,在官場的伸張正義抵不住小人的讒言獻媚,數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貶斥的厄運。讀了白居易的詩,使我多了一份對世事的哀嘆,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熬寒凌雪、不屈於官場腐敗的紅梅。他雖然是朝廷命官,但愛憎分明,敢於直抒己見,利用詩歌直抒胸臆,諷刺和鞭撻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統治。他痛恨「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腐敗官吏欺壓百姓的強買強賣,他同情「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的悲慘、自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的愧疚,他嘲諷「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爛昏庸。讀了白居易的詩,我看到了一個剛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學會了明辨是非,與一切黑暗勢力作斗爭。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詩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著我們。野火春風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輪明月,風雪寒天中的臘梅,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134

Ⅳ 恆山游記文言文翻譯

【課題】 23.游恆山記
【題解】本文選自《徐霞客游記》。恆山,五嶽之一,位於山西北部。
【作者】徐霞客,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
【原文】十一日,風翳(yì)凈盡[風平雲散。翳,雲霧],澄碧如洗。策杖登岳……[拄著手杖攀登恆山。策,拄著,扶著。岳,這里指恆山],面東而上,土岡淺阜(fù)[低矮的土山],無攀躋(jī)勞[沒有爬山的勞累。躋,升,登。]。
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虯(qiú)松[盤曲的松樹]離立[並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則崖石漸起,松影篩陰,是名虎風口。於是[從此。是,代虎風口]石路縈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循,順著,沿著。乘,憑借]。三里,有傑坊[高大的牌坊。傑,高大的樣子]曰「朔方[郡名。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內則官廨(xiè) [官署]廚井俱備。坊右東向拾(shì)級[一步一步踩上台階。拾,放輕腳步往上走]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窟,再上則北嶽殿也。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雲級[很高的台階]插天,廡[wǔ,堂四面的廊屋]門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立著。穹,高。森立,密集的樣子]。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著改成一間屋子],曰會仙台。台中像[塑造]群仙,環列無隙。余時欲躋(jī)危[高]崖、登絕頂。還[huán,轉,繞]過岳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為登頂間(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躡[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絕頂,極頂,最高點],而滿山短樹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參差不齊的樣子]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gǔ,水流急的樣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棗樹。這里指有刺的灌木]盡,始登其頂。
時日色澄(chéng)麗[明麗],俯瞰(kàn)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yì)[濃陰遮蔽]。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渾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蒼茫無際。南惟龍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與此作伍[呈現出一派青色,跟恆山作伴。此,指恆山]。近則龍山西亘(gèn),支峰東連,若比肩連袂(mèi)[肩並肩,衣袖連衣袖。形容靠得很緊的樣子。比,並。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於上,因復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後危崖頂。未幾,果得徑。南經松柏林,先[先前]從頂上望松柏蔥青,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從崖隙直下,恰在寢宮之右,即飛石窟也。
【譯文】十一日,天空無雲,風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過一樣。我拄著拐杖開始攀登恆山,向東走,一路盡是低矮的土山,沒有爬山的辛勞。
走了一里,轉向北再走,所見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紅色。有盤曲的松樹並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崖漸漸高起來,陽光透過松樹像過篩一樣投下陰影,這里名叫虎風口。從此石路縈繞盤旋,開始了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著「朔方第一山」,裡面有一間官房,有廚房,有水井。從牌坊的右邊向東順著石階而上,崖的半腰是寢宮,寢宮的北邊是飛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嶽殿了。北嶽殿上面是絕壁,下面挨著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階插向雲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著。從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著北嶽殿構成一間屋子,叫會仙台。台中塑著群仙,四周排列緊密沒有空隙。我這時想著從高崖攀援登.亡絕頂。轉過北嶽殿東,望見高崖裂開的地方,中間懸垂千尺草莽,是登頂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然而滿山的荊棘茂密,參差的樹枝和枯竹,只是鉤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斷,不斷地努力,卻好像墜人洪流中,沒在水裡不能出來。我更加鼓足勇氣攀登,許久才鑽出荊棘,登上峰頂。
這時陽光明亮絢麗,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塊紛紛墜落,各種樹濃陰遮蔽。這山的土山沒有樹,而石山才有樹。北邊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樹都長在北邊。渾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著一重山,蒼茫看不到邊際。南邊是龍泉山,西邊是五台山,一片青蔥,和恆山為伴。近處是向西延伸的龍山,龍山的東邊是它的支峰,好像肩並肩、袖接袖地阻擋著沙漠。
過了一會兒,從峰西下山,尋找先前進入山峽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頭向東看,見有一個人在上面飄搖,因而又上到那裡問那個人,他指著東南松柏之間,朝著那個方向走,就是上山時所見到的寢宮後面的高崖頂。不一會兒,果然有一條路。經過松柏林,先前從山頂望松柏是一片蔥青,好像是蒜葉草莖,到了這里一看卻是合抱的參天大樹,比虎風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從山崖隙縫直下,恰好到寢宮的右邊,就是飛石窟了。
【內容】第一段略寫出發的時間和天氣情況。敘述中有描寫,「風翳凈盡,澄碧如洗」,真是一個無風無雲的好天氣。
第二段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離都寫得極為詳盡。其景物、地名大致有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等處,作者一步一景,描寫生動,娓娓道來。雖是簡筆,也各有特色。如:寫松,則「松影篩陰」;寫北嶽殿,是「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雲級插天……」;寫會仙台,「台中像群仙,環列無隙」。景物的形象,活現於筆下,讀後如歷歷在目。登頂的經過寫得最詳。寫其險峻,「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寫其難攀,「滿山短樹蒙密,槎材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不能出」,可見登頂之不易。然而,「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一位地理學家、旅行家為親歷祖國山河,踏勘地貌、景觀所表現的精神,由此可見。
第三段寫登頂後遠眺所見之景。先寫了山北的特點:「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此種現象,後來有人解釋,山西乾旱少雨,山南向陽多蒸發,雖土山也少有樹;山北是陰坡,化雪時間長,又少蒸發,所以較濕潤,雖然多石,也長了許多樹木。這種分析是科學的,徐霞客觀察細致、准確,卻沒有作深入的解釋,略感遺憾。山北還有渾源城,一筆帶過。向南看,「南惟龍泉」;向西看,「西惟五台」。兩山一派青色,跟恆山做伴。還有「西亘」的龍山,「支峰東連」。這樣就把恆山的地理位置寫清楚了,整個山系一目瞭然。
第四段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上山難,下山更難。竟然一時找不到下山的路徑。「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於上,因復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後危崖頂。」這才找到上山時的原路。下山也在觀察,發現先前從山頂遠望松柏林,「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真是視角不同,距離不同,所見景物大有出入。按照路人所指,很快就到了飛石窟。查《徐霞客游記》,此後還有幾句,記由懸空寺危崖,至渾源州西關,游恆山歷時三日(九、十、十一日)至此結束。此節選選的是十一日登恆山主峰的日記。
【主題】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游恆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於踏勘實踐的精神。
【寫法】清楚的交代游蹤。
【作業】一、此題旨在讓學生了解、熟悉課文。
上山經過瞭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等地方。在山頂上看見了山北「崩崖亂墜,雜樹陰翳」,還有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西邊有五台山,近處還有龍山。這些山都相互連接。
二、此題旨在讓學生從讀徐霞客登恆山的經過中了解他的精神,即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於實踐求實的精神。
三、1.風平雲散,澄碧的天空像水洗過一樣。
2.山崖漸漸高起來,陽光透過松樹像過篩一樣投下陰影。
3.山崖崩落的石塊紛紛墜落,各種樹濃陰遮蔽。
四、此題旨在培養學生實踐的意識和能力。一定要讓學生做,可以組織展示和評比,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去做。

Ⅵ 游記作文500字八詠樓

2008年8月1日下午,途徑金華,匆匆打的往游八詠樓。及至樓下,只見城台巍峨,樓閣高聳,重檐摩雲,翼角騰空,在夕陽的輝映下,更顯得金壁輝煌。
拾級而上,卻見柵門已被鐵將軍把守。抱著一線希望,輕叩摟門,出來一位四十來歲的男子,說是已經關門謝客了。我幾乎帶著哀求的口氣,介紹自己遠道而來,慕名八詠樓,明早就要離開金華,如能進去瞄一眼也算不枉此行雲雲。男士大約經不起我的軟磨硬纏,終於開門讓我進去,並說:「反正你懂歷史,自己慢慢看吧。」
對於他的信任我真有點喜出望外。深深道謝之後,徑直走進後廳陳列館。陳列館約一百來平方,掛滿歷代詩人的登臨之作。館內空無一人,顯得格外冷清,惟有李清照的漢白玉雕像立在大廳的中央,帶著幾分憂傷,凝視前方。
在眾多作品中,我一眼便看到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是作者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避難金華時所作,說不定還是登臨八詠樓的感懷之作。詞中的雙溪,就是現在的婺江。此時的詩人,已年屆五十有三。丈夫早年在戰亂中病逝,夫妻倆收集珍藏的金石大半散失。孤身一人,流落異鄉,形單影只。所以,其詞也凄,其情也悲。一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能不讓人愴然淚下!
走出陳列館,便是八詠樓主樓。主樓坐北朝南,面對八詠樓主題公園,公園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高大的沈約石雕像。公園依江而建,江邊小橋、荷花、垂柳,猶如一幅水鄉國畫。憑欄遠眺,大地蒼茫,南山連屏,雙溪婉蜒,天邊泛起一抹晚霞,不由得使人生起滄海桑田之慨。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元暢樓,系南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沈約任東陽郡太守時所建。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齊梁著名文學家,文壇領袖。八詠樓峻工後,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首《登元暢樓》雲:「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凌風謝,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雲生嶺作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之後又寫了八首詠懷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傑作,傳為絕唱,故從唐代起,遂以其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
之後的一千五百多年間,多少文人雅士、文臣武將爭相登臨憑欄,或題詠唱和,或閱兵點將,更有明末兵部尚書朱大典,率兵與清軍激戰中,壯烈地犧牲在八詠樓,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還是李清照《題八詠樓》詩寫的好:「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首詩充分表述了八詠樓的氣魄,金華重鎮的形勢和李氏的愛國熾情,成為歷代題詠八詠樓的出類拔萃之作。
據史料記載,八詠樓幾毀幾建,現存為清嘉慶年間(1796一1820)重建,1984年大修。八詠樓是一部留給後人百讀不厭的史書。

Ⅶ 佗城游記作文

我的家鄉佗城
佗城位於廣東省龍川縣境最南端,為龍川秦代古縣城,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鎮總面積218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3218人。佗城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設施完善,毗鄰東源縣,距縣城、鐵路編組站(廣梅汕、京九鐵路)僅8.5公里,河梅高速公路龍川西出口距鎮區僅1.5公里,東江、205國道、河梅高速公路在境內經過;鎮內17個行政村村道全部硬底化。佗城還是縣城規劃區、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鎮。水產、水果、蔬菜為該鎮三大農業支柱產業,特別是鎮內龍眼種植已成規模,面積達8144畝,被稱為「龍眼之鄉」。
近幾年,佗城鎮委積極實施「工業立鎮、旅遊旺鎮、農業穩鎮、科教興鎮」發展戰略,「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其中孔廟(龍川學宮)修繕開放以及合溪溫泉服務區建成以來,旅遊業不斷發展,第三產業經濟收入不斷提高。
佗城鎮既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發跡之地,又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與百越文化交流的結合地,而且也是千百年來東江中上游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同時又是五代南漢至明初循州治所。在當地老百姓的心目中,佗城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文明。
在佗城鎮調查統計出現的179個姓氏中,有筆畫最少的丁、刁、卜姓,也有17畫的戴、鞠、魏等姓,還有僻姓占、米、農、官、院等;除單姓外,也不乏歐陽等復姓。而該鎮佗城村所包容的140個姓氏,遠遠超過了我國目前在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寧村發現的87個姓氏。該縣擁有4.1萬人的佗城鎮結果查出姓氏179個,其中該鎮僅有2000多人的佗城村竟然包容了140個姓氏!這個調查結果不僅使佗城鎮這一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最終有了申報「中華姓氏第一村」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依據,而且更重要的是,179個姓氏終於解開歷史上的「千年史謎」———2000多年前秦朝50萬南下大軍的下落居此「塵埃落定」。

Ⅷ 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歷史文化古跡游記

錦秋湖這個悅耳的名字能名揚遐邇,不僅有她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特產,還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樸典雅的「五賢祠」。
初夏時節,我們騎自行車去五賢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東岸,白楊參天,濃蔭遮地。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紋。約行四五里,隱約看見蘆葦叢中有幾座瓦房,被樹木環抱著,那就是「五賢祠」。
五賢祠背北向南,前臨荷塘,右靠魚池,另兩面依傍著一米多高的蘆葦,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邊,五賢祠的正面盡收眼底,東西大約50米,龍頭大門居在中間,兩側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涼亭。與其說涼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門與亭全是瓦紅色。四角向上翹起,猶如雄鷹在空中展翅。陶瓷畫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楹樑上刻有精緻的花紋,給人一種幽雅古樸的感覺。
登上台階,走向院內,正面是五間上房,東西兩側各有三間偏房。所有房屋都是瓦紅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突起的房檐像雞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畫棟,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見中間兩根柱上,有董一博題寫的對聯。上聯是:「數代一堂漢相宋儒戰國才」;下聯是:「異姓五賢卧龍謫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紅的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字「五賢祠」,真是軒昂壯麗。
進入屋內,五尊雕像一字兒擺著。個個魁梧、威嚴、莊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築台上。上遮綢布緞布棚,下踏青石板面。尊尊精緻、細膩,個個栩栩如生。
中間是魯仲連的塑像。據向導介紹,他是戰國時齊國人,善於為人排難解紛而不受報酬。《戰國策》和《史記》等書都有專文記載他的事跡。
向導指著右邊一尊大像說:「他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當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內,逛罷華不注山(今濟南東北華山),順小清河而下,來這里揮筆寫下了『貪看翠蓋擁紅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雲錦緞,縱教匹練寫秋光』的著名詩篇。」他頭戴一頂綠色四方平頂大帽,面容慈祥,鬢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畫。眼神中充滿著文學才華。墨黑的胡須飄在胸前,左手托著書卷,像在那裡低吟奇麗的詩句。
左邊的塑像是三國蜀相諸葛亮,他握羽毛長扇,眉宇間流露出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兩賢,是顏?和轅固。顏?,戰國時齊國人,曾隱居在「五賢祠」這個地方。
踏上西房台階,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對聯:「識時在諸葛,致和有仲連。」
這不正是對二位賢士的高度評價嗎?正面牆上寫著「邦國瞻依」的橫批。牆上掛滿了古今詩人、畫家的佳作,詩意橫溢,畫情叢生。
步入東房,向導指給我們看門前的對聯,「漁舟唱晚歸蓮渚,驚陣雁寒宿蘆華。」這正是來贊美錦秋湖景色的。是啊,裡面全是贊美錦秋繁榮景況的詩畫。真是詩意盎然,畫景壯觀。
游罷五賢祠,心中確有所感,這感慨都出自於對「五賢祠」的敬佩和對祠中瑰麗建築的贊賞。天已傍晚,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Ⅸ 求一篇旅遊感想或游記, 1500字左右,國內的就行了

游貴州九洞天2009年8月13日,我們游覽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洞天。這個風景區位於我區大方縣的貓場鎮,離大方縣城60公里,離毗鄰的納雍縣城60公里,離畢節城區70公里。雖然離畢節不遠,但目前要去景區還只能經大方縣城走。從大方縣城去的路,基本上是油路,不算太爛,但由於等級低、彎道多,路面也不是太好,行車差不多要兩個小時。九洞天是上世紀80年代初發現的,跟我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幾乎同時,但2004年才被命名為國家級風景區,開發比織金洞晚了許多。到九洞天下車一看,還沒有賓館,只有一個招待所,設施不配套,內有6個帶衛生間的標准間,其餘大多是三人間,公共洗澡間有點不倫不類,公共廁所則設在招待所樓房外側。在招待所進門登記和休息的地方,牆壁上有九洞天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老總寫作後張貼的兩句頗帶哲理味的話。一句是:自己把自己看成是最聰明的人,其實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另一句是:人在斗爭中生活,事物在斗爭中發展。除招待所外,坎下邊有一個幾乎全裝玻璃但蓋茅草的有點特色的餐廳,前是一個大廳,後有幾個包間,可容納近百人就餐。「茅草」餐廳外,是一個簡易的停車場,用沙子鋪就。除了上述建築之外,就是賣票的門廳以及賣洋芋豆腐烙烤和飲料、茶葉、酒之類的「紅色帳篷」了,其餘再沒有什麼建築。兩邊是大山,樹木倒還不少。在我們看起來,還達不到20年前織金洞的水平,因為那時織金洞已有賓館了。雖然起步晚了些,九洞天還是有她的特色。她是大家閨秀,只不過受交通和宣傳制約,還有開發管理體制尚未理順,藏在深山眾人未識。當前,規劃還沒有出來,而且僅靠當地一位實力不強的積極開發者創辦的九洞天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不可能讓她迅速火爆起來。不過,從畢節連接景區的好公路正在籌建,要不了幾年,相信這里會迎來大批的觀光客。據介紹,目前每天平均有50人左右到此遊玩。我們去的這天,還碰上了福建等省的遊客呢。門票50元(含伏流的船票30元),很低。一到洞口邊,就有點別具一格。半邊岩壁的下方,流水潺潺,洞口往下,用水泥平整出幾級場地,可以作天然講堂,還是辦晚會的好地方。據說這洞口邊經常舉辦晚會,除了組團遊客的專場晚會外,還有當地人辦的晚會,演出小品、山歌等節目。附近村莊的男女老少,也因此時常光臨觀看或參加表演(路程稍微遠點的,就騎坐摩托車來),這無疑豐富了當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試想,在這樣的偏僻之地,如果沒有這么一個風景區,許多老百姓是見識不到這些別開生面的演出節目的。這次我們自辦的晚會,約有七、八十人參與,十分熱鬧。金沙縣的老彭還演奏了在西雙版納當兵時學到的葫蘆絲,回聲好,挺不錯,贏得陣陣掌聲。說起這九洞天,那是貴州的母親河烏江北源流經大方縣和納雍縣交界處的瓜仲河一段的卡斯特伏流景觀。在長約6公里的河段上,一洞一水一天窗,共有風格迥異的九個洞天。一洞天:月宮天,有「金蟾望月」、「張果老倒騎毛驢」、「 亞洲最大的溶洞電站」等景緻。二洞天:雷霆天,有「巨蟒出洞」、「老龜拜佛手」等景緻。三洞天:金光天,有「亦夢亦幻」等景緻。四洞天:玉宇天,有「玉竹林」等景緻。五洞天:葫蘆天,有「福祿雙至」等景緻。六洞天:象王天,有「觀音坐蓮」、「百獸聽經」等景緻。七洞天:雲霄天,有「戰時熬硝洞」等景緻。八洞天:寶藏天,有「捲曲石」、「明代宣尉使安氏藏金洞」等景緻。九洞天:大觀天,有「洞天石海」、「月亮湖」、「亞洲第一大天生橋」等景緻。給我們作介紹的導游小姐,穿著彝族服裝,是黔西南州晴隆縣的人,姓楊,挺漂亮,講解得不錯,估計是旅遊學校畢業的。順便說一下,據說這里的導游才10多個人。我們看見賣票的地方還有好幾個女生正在接受普通話培訓。這導游小楊挺風趣。比如,她給我們一位遊客捉掉在背上的蟲子,說:「不介意吧?」又說這位遊客的肉香,蚊蟲都愛吃,引得其他遊客開她的玩笑,說「你怎麼知道他的肉香呢?」,不過,她能從容應對。游覽九洞天,是走那自然形成加人工開鑿的棧道過去,然後坐船從伏流返回的。走棧道和坐船看的風景,有些不一樣,有些因觀察角度不同而不同。走棧道時我們還聽到伏流上船工悠揚的山歌,再加上老彭演奏的葫蘆絲,別有一番風味。我想,若干年後,這一幕幕還會回響耳際的。待高速公路修到景區,景區內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後,我還准備再游九洞天,我想那將是一種新的感受

Ⅹ 通過幾篇優美動人的游記散文的學習,使我們領略了祖國河山的壯麗

1.長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荊門送別》

2.黃河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2.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3.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3.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桂林山水》
漢碑看山東,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語)

4.杭州
描寫杭州的詩詞多是圍繞西湖的:
如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描寫西湖的平湖秋月: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木蘭花慢】(別西湖兩詩僧)
嫩寒催客棹,載酒去、載詩歸。正紅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
橋話別,悵薜蘿、猶惹翠雲衣。不似今番醉夢,帝城幾度斜暉。 鴻飛。煙水
彌彌。回首處,只君知。念吳江鷺憶,孤山鶴怨,依舊東西。高峰夢醒雲起,是
瘦吟、窗底憶君時。何日還尋後約,為余先寄梅枝。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是寫白堤的江南憶•憶江南

憶江南(白居易)

江 南 好,

風 景 舊 曾 諳。

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

春 來 江 水 綠 如 藍。

能 不 憶 江 南?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
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西湖十詠】(探春 蘇堤春曉)
上苑烏啼,中洲鷺起,疏鍾才度雲窈。篆冷香篝,燈微塵幌,殘夢猶吟芳草。
搔首卷簾看,認何處、六橋煙柳。翠橈才艤西泠,趁取過湖人少。 掠水風花
繚繞。還暗憶年時,旗亭歌酒。隱約春聲,鈿車寶勒,次第鳳城開了。惟有踏青
心,縱早起、不嫌寒峭。畫闌閑立東風,舊紅誰掃。

〖送客之杭〗選自:《全唐詩》 作者:牟融
西風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暫留。帆帶夕陽投越浦,
心隨明月到杭州。風清聽漏驚鄉夢,燈下聞歌亂別愁。
懸想到杭州興地,尊前應與話離憂。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