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台遺址
⑴ (大唐西域記)里描述的 唐僧取經到塔爾寺講經的地方!不是現在的西寧湟中縣的塔爾寺嗎還是不是舊遺址
不是。當時還沒有塔爾寺。
⑵ 上海市歷史遺跡可參觀的有哪些
1、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被命名為崧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層。20世紀60年代以來,崧澤遺址被發現。
1961年至1976年,3次發掘共揭露面積 703 平方米,發現幾何印紋陶遺存和新石器時代的居址遺跡,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澤村古文化遺址列為青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龍華塔
又稱「報恩塔」,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龍華塔系磚木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總高41.03米(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龍華塔底層塔心室地面與底層圍廊地坪面高差0.44米。
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以斗拱向外挑出飛檐,出檐甚寬,檐角懸鐵馬(俗稱銅鈴)。龍華塔在自身纖細、輕靈、飄逸的基礎上,融入了吳越文化,是中外建築文化合璧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龍華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玉佛寺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玉佛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5、靜安寺
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⑶ 張紀中版西游記中如來講經的遺址是哪集
張紀中拍西遊記最大的問題就是經費不足
⑷ 宋史中的講武台指什麼地方
講武台說的就是這。《風後八陣兵法圖》是遠於諸葛亮二千五百年的黃帝時期的兵法著作,它堪稱中國兵法之始,亦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軍事著作。 由四師殿向北上13個台階,是三清大殿,殿內有8根木柱,殿前有拜殿與其相通。 三清殿前東西兩廂為藏經樓。再由三清殿向北13個台階為玉皇閣,閣前東有火神殿,西有祖師殿,玉皇閣後為御花園,東有觀星台、講武場,西有講武台。
⑸ 章華台的考古爭議
1986年,湖北潛江龍灣發掘出一地下遺址,著名學者考證其遺址即楚章華台遺址,以致於1999年出版的《辭海》,據此把古華容縣城的地理位置也定到了潛江西南。章華台究竟建在哪裡,目前有湖北說、湖南說。
春秋戰國烽火連連,七雄爭霸。抗衡者,北秦南楚。公元前535年,楚靈王「舉國營之」,在古雲夢澤內修建了一座方圓40里的宏偉宮苑,以豪華富麗誇於諸侯,「台高十丈,基廣十五丈」的章華台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台」。楚靈王日宴夜息於台上,管弦之聲,晝夜不絕。因「靈王好細腰」,宮女登台途中需休息三次,章華台又被稱為「細腰宮」、「三休台」。
章華台後毀於秦軍統一中華的戰火,其遺址所在成為千古之謎。1984年,潛江市龍灣鎮境內發現了章華台遺址,因諸多原因,有關章華台的考古和保護工作斷斷續續。2006年7月,章華台遺址的本體保護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潛江說
位於湖北潛江龍灣鎮。遺址平面呈長方形 ,南北寬1000米 ,東西長2000米 。東南部發現有十餘座宮殿基址 。其中以放鷹台為最大 ,長約300米 ,寬約100米 。高約5米 ,由4個相連的夯土台基組成 。其中1號台基為雙層台基,下層是夯土的,上層是磚坯的,基址上部分布著東西側門、貝殼路、磚坯牆等遺跡,出土有瓦當 、板瓦、銅門環等遺物。譚其驤考證後認為其即章華台遺址。龍灣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時代最早的楚國離宮別院遺址群落,2000 年,楚章華台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距章華台遺址不足5公里處發現的「黃羅崗遺址」,日前被史學權威確認為楚國城址中第一個春秋城。專家初步認定,這是一座雙垣雙壕的楚城。城垣呈平行四邊形,牆體東、南、西、北各長1250米至1335米,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鄒衡通過考證認為黃羅崗為章華之宮,並認為章華宮與章華台均在華容城內,且總體形成比荊州紀南城還要早。他認為華容城「沙市說」、「監利說」均不成立,應在潛江境內。
1987年,經國家文物局同意,一批考古學家雲集潛江,對章華台遺址進行局部試探性發掘。
這次發掘,獲得一個令世人無比驚奇的發現:在章華台遺址中出現了一條寬約2.4米,長約10米以紫貝綴砌的徑道,穿門而過,橫到了宮柱基之前。
屈原在《九歌》中寫到:「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貝殼路在章華台遺址的出現,再一次證明了這是一座非同凡響的楚王宮建築遺址。
羅仲全回憶說,當年的5月23日,北京大學考古權威鄒衡教授來工地,面對部分暴露的大型楚宮殿基址,他興奮地說:這是楚國宮殿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宮殿基址。貝殼路是全國首次發現……
1987年6月26日至28日,「楚章華台學術討論會」在潛江市召開,國內考古、歷史、古建築歷史地理學專家對宮殿基址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部分專家認為其中的放鷹台I號基址就是春秋時期楚靈王修建的章華台。
遺憾的是,此後10年間,由於諸多原因,章華台遺址的保護、開發工作進展一直停滯不前。
1997年,國家文物局將章華台所在的龍灣遺址納入全國大遺址保護規劃。
潛江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劉鋼回憶當年在北京申報大遺址項目時的情形仍唏噓不已:大家帶著從親友處挪借來的錢進京,住的是最便宜的地下室……
1999年12月26日,章華台現身後的第15年,終於迎來了最高級別的論證。
北京大學考古系商周考古權威鄒衡教授、考古系主任高崇文教授,原北京大學考古系秦漢考古權威、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湘鄂豫皖四省楚文物研究會會長俞偉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古建築學家楊鴻勛先生等人,一致認為龍灣楚國宮殿基址群建築面積之大、規格之高,建築形式之獨特、保存之完好,在我國先秦建築史上幸均屬獨領風騷。
專家們認為,龍灣楚宮殿基址群應定名「楚章華台宮苑群落」。
1999年-2001年,考古人員對遺址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調查發掘,發掘面積3500平方米,勘探出夯土台基22處,古河道一條,各類文物數十萬件,確定了整個佔地100餘平方公里遺址群落的整體布局。
羅仲全介紹說,在考察中,章華台遺址的概貌也逐漸清晰。章華台實際上是楚靈王離宮,是一座以台為主體的園林化宮殿,主體工程章華台高23米,寬35米,相當於一座近10層的高樓。
據資料,章華台作為離宮,有層台、殿堂、寢室、府庫、武器庫、作坊、碼頭等等,周邊有千餘間房屋,住萬人,曾修人工河道往來於此,其繁盛可想而知。
龍灣遺址的保護工作進入加速度階段: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5年12月,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2006年7月,遺址的本體保護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荊州說
章華寺坐落在荊州市沙市區東北隅之太師淵,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章華寺是在章華台的遺址上修建的,章華台,又稱章華宮,是楚靈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離宮。後章華宮毀於兵亂,在章華台遺址上,元代修建章華寺,清代又重修。寺廟座東朝西,面積8790平方米。廟宇建築宏偉,裝飾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一進山門,繞過荷共池,見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堂等主體建築。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寺院綠樹環繞,分外幽靜。寺內藏有清代皇室御賜《藏經》,及許多宮廷珍品,還有緬甸國王敬贈的兩尊玉佛。寺院建有民國以來歷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師靈骨。寺院有全國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跡。章華寺內現存有一株春秋楚靈王時(公元前520年至420年)的梅樹,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梅了。
監利說
監利為古華容縣地。宋沈括雲「華容即今之監利,非岳州之華容也,至今有章華故台在縣郭中。」明清《監利縣志》俱載章華台在縣西北。「章台曉霽」被列為監利「容城八景」之一。據文物部門考察,監利周老嘴鎮西3里天竺村有數平方公里的古城址,散有大量秦漢以前的磚塊瓦礫,其地望與古籍章華台遺址大致相符,實證則尚待發掘。
武漢說
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章華村據說是章華遺址的一部分。面積8292平方米。遺址南部是大殿,北部是院落和小房子。發掘資料表明,有正殿、配殿、廂房及宮內暗道等建築。遙想當年,楚國東拓,甲車轟隆,旌旗高揚,戰鼓咚咚,戈矛曜日,黃塵彌空。伯侯威武,金鎧銀甲,飲馬府河,屯兵河岸,高台之巔,夯土築城,宮殿乍起,城垣始興,金湯之固,鐵崖之險。碼頭河道,舟楫縱橫。潮浮潮退,穿梭航行,東達揚越,南下蠻荊,西登巴蜀,北抵商都,具有園林綠化傳統,村民在庭院內建水榭亭台、園林綠地,這次在古樹之下又新增了紅葉石楠、欒樹、紫玉蘭、櫻花、金邊黃楊、金森女貞、蘭天竹等樹苗,形成了苗木繞灣的生態宜居類型。 位於華容縣勝峰鄉清水村。晉杜預注雲:台在南郡華容縣城內。遺址為兩層土台,台體規整,邊線整齊。台高11-12米,台頂南北長102.5米,東西寬78.8米,面積8073平方米。何光岳力主此說。
⑹ 唐僧取經到塔爾寺講經的地方!不是現在的西寧湟中縣的塔爾寺吧舊遺址在哪
唐僧取經只是想像出來的神故事什麼塔爾寺是炒作出來
⑺ 一篇有關三台遺址的450字的作文。
過年了,爸爸媽媽都放假在家,終於有人陪我一起玩兒了。
今天是大年初五,天氣還算晴朗,我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到曲江遺址公園,他們爽快地答應了,一路上我高興得歌不離口。
到了目的地,我和媽媽先一起騎雙人自行車。一路上,我們齊心協力,僅僅用了二十分鍾,就繞著曲江公園轉了一圈,連爸爸都誇我們速度真快。
後來,我們又來到游樂設施前,我發現了一個新的玩具,從來沒有玩過,媽媽對我說:「你去試試吧?」我自信地說:「沒問題。」
管理員叔叔先讓我鑽進一個沒有充氣的氣球里,接著幫我充好氣,把裝著我的氣球推進了一個小水池中。我在裡面連滾帶爬怎麼也站不起來,媽媽在外面大聲地對我說:「臭兒子,別著急,等氣球停穩後,你再慢慢站起來。」我按媽媽說的去做了,果然,我站了起來,可是,別人一碰,我馬上又摔倒了,爸爸媽媽在外面逗得哈哈大笑,我在裡面非常生氣,心裡暗暗說:「別小看我,我一定能征服這個氣球的。」就這樣,我摔倒又爬起來,摔倒又爬起來。不知道被摔了多少次,我終於總結出了一點兒經驗,我只要一站起來,就不停地向前跑著,氣球在我的奔跑中也不停地在水池中轉動,而我卻再也沒有被摔倒。媽媽和爸爸在外面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得意地笑了。
時間很快過去了,管理員叔叔把我從氣球里拉了出來,我又和爸爸媽媽到其它地方玩兒了一會兒。回家的路上,我對媽媽說:「今天我不但玩兒的真高興,還有了一些收獲,原來做任何事情,都得認真和善於總結經驗」,爸爸和媽媽點點頭,滿意地笑了。
⑻ 聽說西安有個樓觀台,在什麼地方
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跡,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麓,風景幽美,依山帶水,茂林修竹,綠蔭蔽天,古籍贊美它:"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 樓觀台既有周秦遺跡、漢唐古跡,又有山青水綠的自然風光:古跡主要有老子說經台、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大秦寺塔以及煉丹爐、呂祖洞、上善池等60餘處;自然風光以森林見長,這里山嶺倚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於一體,是人們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其中老子墓、大秦寺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樓觀台得名於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王朝。相傳西周大夫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夜觀天象,稱故宅為草樓觀。一日尹喜見紫氣東來,知道將有真人從此經過。後來果然老子西遊入觀,尹喜便迎請老子於草樓觀,老子在樓觀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草樓觀樓南高崗築台授經,故又稱說經台。這便留下了樓觀台這一名稱。 樓觀台的名勝古跡,現存上善池、百竹林、說經台、煉丹爐、呂祖洞、仰天池、棲真亭、化女泉、古塔、老子墓及宗聖宮、會靈觀、玉真觀、玉華觀等遺址。
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規劃面積為33.04平方公里,包括以道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旅遊景區,以及大地景觀、生態高效農業為核心的觀光農業示範區兩大核心。趙公明財神廟、道教文化區、道家文化區和觀光農業示範區是展示區四大主題景區。 趙公明財神廟鳥瞰圖
以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故里和財神歷史傳承為核心的財神文化區,位於田峪河東岸,佔地約531畝,開發以財神故里、眾神傳說、集賢鼓樂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遊,打造祈福娛樂一體化的華夏文化尋根朝拜旅遊項目,並將中國傳統的道教文化和現代生活有機融合,給游 客以深切的歷史體驗。華夏正財神廟規劃布局以泗水歸堂、五路
財神為概念,以三進財神殿為核心建築院落,又以偏殿和小廟構成了眾神體系,形成了民俗吉祥福神的綜合展示園區
⑼ 上海有長期講經的寺廟嗎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沖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搜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鍾,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上海玉佛寺,肇軔於光緒中葉。有普陀山慧根上人,單丁行腳,歷五台、峨嵋,入西藏,出緬甸,請得玉佛大小五尊歸。途經滬瀆,見此土眾生業種熾盛,毒根深固,急當以像教力振拔之。乃奉三尊回普陀,而留坐、卧佛各一尊,發願募建剎院。苦心劬體,乞食諸方,得江灣地十餘畝。經六年而締構甫成,師亦順化。嗣法弟子本照能繼先志,躬請藏經。適辛亥政變,寺被占而佛像亦拋擲公園,等諸玩具。本上人呼號力竭,亦示寂。時宏法上人由天目昭明退院來滬,諸山長老推舉繼席。宏上人乃與常州天寧冶開大師及香林濟南長老,多設方便,翊護法幛,高門懸薄,檀施翕應。遂將玉佛移至麥根路賃屋,粥魚齋鼓,梵誦不輟。而冶大師道行超卓,尤為法門泰斗,乃於此地結七,立念佛道場。海內名流,聞風景附;檀那善信,罔不感動。既而,冶老暨宏上人先後圓寂,嗣席即今玉佛寺方丈可成,僉以為賃屋非久計,復募得檳榔路地十一畝余,募財庀工,繪圖鳩役,凡單椽片瓦,罔不心籌目遴。自戊午歲經始,迄於戊辰,凡堂殿樓廡,齋廚湢浴,以次落成。丹艧觚稜,崇閎壯麗,蔚為巨剎,甲於海上。此十年中,事勢之拂違,境緣之遷變,中外交涉之波起雲委,一皆以忍力慈心應之,卒能使財力輻輳,功行圓滿。不獨賴諸仁者之贊助,而中外官吏傾心宏護,得援歐西教會成例,免除地警等捐,尤為末劫希有之盛事也。斯固由諸老常寂光中願力所持,而可成之披瀝肝腦,締造艱難,精誠所結,感召佛力加被,其功勛亦誠有大過人者。工既竣,來乞余為記。余惟道場有二:曰理道場,曰事道場。理道場周遍塵剎,事道場則必嚴飾凈地。蓋即事明理,必假色相,亦猶從俗入真,須憑建立也。滬上為萬國五方雜居之地,邪罥魔民所在皆是。茲寺獨巍立其間,經其地者,聞經聲梵唄,如火宅之查德清涼;瞻玉質金容,知法身之罔非實相。由是隨喜贊嘆,發起善根,其利益良非淺鮮。雖然,菩薩以方便故不住無為,以究竟故亦不住有為。所以昔之學道者,每刳心剸志,岩棲谷飲,冀明已躬下事,其視華堂大廈蔑如也。茲院既成,凡居於此之諸比丘,坐卧經行,靡所不適。其果能佩劍倚天,潛鞭密煉,捩轉麵皮,斫斷命根,則殊勝光明,隨處具足。縱以珠壁為堂,黃金鑄瓦,亦何不可堪任?而不然者,心塵識浪,大火燒時,此土安隱、天人常滿者,畢竟在何處?願諸比丘趁此受用現成之時,勇猛精進,打破鐵圍,凡一切見聞覺知、語默動靜,罔不本此安隱佛土中流出,然後以華鍾清梵,散為無量無邊庄嚴佛事,則自利利他,其於佛祖開示,人天擁護,檀越佽助,善信景從,一皆無所孤負。而茲院之燈傳火續,衍而彌長,亦可於此際卜之矣。仁和葉爾愷記並書。 三國名剎——上海·龍華寺 上海徐匯區龍華鎮的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佛寺。龍華寺被譽為海上名剎,歷代文人騷客極盡贊美之能事。名苑奇勝,風華絕代。 龍華彌勒 遠在上海開埠之前若干年,這兒水天一色、塵轍不到,是一塊純凈的修行寶地。傳說,三國時期,西域康居國的僧康僧會下江南,雲游到此,與廣澤龍王鬥法。龍王輸了,就把龍宮寶地奉獻出來,讓康僧會在此修建梵宇。因此,寺名龍華。康僧會後來到吳王孫權那裡,為孫權求得十三顆放出五色祥光的佛骨舍利子。孫權江南造了十三座塔供奉舍利子,龍華塔即為其一。塔影橫江,令人贊不絕口。唐詩人皮曰休沒見著最美的塔影,就寫詩來表示心中的遺憾:「今寺猶存古剎名,草橋霜滑有人行。尚嫌殘月清光久,不見波心塔影橫。」傳說是當不得真的,因為考古發現證明,三國時期此地還未成陸地。寺院和塔能從海水中冒出來嗎?再者,皮氏的這首詩在其文集和《全唐詩》中均不見蹤影。實際上,宋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年),吳越王錢弘俶夜泊海上,風雨驟至,見草莽之中祥光燭天,鍾梵隱然,於是出資建寺造塔。寺名龍華,取自彌勒降世龍華樹下的典故。佛經聲稱,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修道,需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得成佛,降世到華林園的龍華樹下,召開龍華法會,普渡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