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縣故城遺址
1. 三國故城遺址的介紹
三國故城遺址位於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東南一里許,系周時許國國都。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於此,曾為一代帝都。
2. 春秋滑國故城遺址的考古發現
春秋滑國故城遺址,位於洛陽城東南43公里處偃師市府店鎮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版遺址南北長約權2.25公里,北端寬約1.5公里,南端寬約0.5公里。滑國就在以今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為中心,偃師東南鞏義市西南以及登封市北部一帶,它的國都就在府店村北一公里偏東的地方。因為這里是古滑國都城所在地,流經這里的一條小河就叫滑城河。
根據考古調查和發掘報告,可知滑國故城附近是一片平地,東北和東南環山,平地向西北擴展與洛陽盆地相連接。平地兩側有滑城河與府店北河,兩河之間為一長靴形的台地,故城即座落在這塊南北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0.5—1.5公里的靴形台地上。該城地勢南北長,東西窄,北部依地勢又向西北突出。城垣屈曲呈弧形,平面略作長靴形,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000米,中部約700米,南部約500米,斷斷續續的夯土城牆殘體時隱時現。雖因條件限制,只進行了初步發掘,故城的面貌還不能完整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但故城的輪廓已很清楚,而且在城區內隨地可以見到豐富的仰韶、龍山文化以及商代、東周、漢、唐的文化遺存。而且它三面環繞深壑,天然半島似的地形,易守難攻,真是古代小國理想的建都之地。
3. 是「古城遺址」,還是「故城遺址」
古城遺址
4. 鄶國的故城遺址
鄶國故城遺址,位於今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鄉大樊庄古城角寨村。鄶國故城沿用很久,1860年在古鄶城的舊址上切削加高。現有城牆高約5~7米,下層2~4米為西周鄶故城舊址。城呈長方形,東牆長330米,西牆瀕臨溱水,長336米,南牆長435米,北牆長442米。除西牆被溱水沖毀180米外,其餘城牆保存良好。鄶國故城現今只有少部分被破壞,大部分遺址都保存了下來。牆體陡峭,城牆的最高處有16米多,只有北門和南門,城門一關真是固若金湯。
5. 古遺址的都城遺址
東周列國的都城遺址幾乎都建在鄰近大河的沖積平原上,保存情況一般較好,有的地面上存在著夯土城垣和宮殿基址。作過勘察和發掘的列國城址有:臨淄齊國故城、曲阜魯國故城、侯馬晉國遺址、禹王城遺址(魏國早期)、鄭韓故城遺址、 趙邯鄲故城、燕下都遺址、秦雍城遺址、楚紀南故城以及中山古城遺址、薛城遺址等。一般周長達10餘公里,有夯築城垣二重,平面呈不規則形狀。宮殿集中在一定的區域,並築有宮城。布局情況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①宮殿區被郭城包圍,例如曲阜、薛城、禹王城等;②多數城址宮殿區在郭城的一角或一側,城內或周圍還有各種手工業作坊遺址。
6. 春秋時期息國故城遺址有多大
幾個息國
--------------------------------------------------------------------------------
發表日期:2007年9月18日 出處:原創 作者:息縣商務局 本頁面已被訪問 319 次
——息國舊話之六
息縣是古息國故地,這大致是不錯的。但歷史總是花樣百出,讓人難窺真實面目。檢索史籍,我們會發現息國卻不止一個。
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年),周文王之子羽達被封於息,疆域大致與今天的息縣相當,我們平時所說的息國皆指此息國。息國是姬姓侯國,前682年被楚所滅。從西周至春秋初、中期,立國凡440年,歷史脈絡基本上算是清楚明白的。
除此息國之外,還有息國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由於史載缺失,我們霧里看花,已經很難清晰地描述其真實模樣。
一是畿內息國。清魏源解《詩經·王風·大車》詩雲:「息畿內之國,故附諸王風也。」說息國在王畿之內,息夫人的《大車》詩因而被列為王風。《詩經》共收西周到春秋時期詩歌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類。風是「民俗歌謠」(朱熹語),衛國的叫衛風,鄭國的叫鄭風,而周天子所居王城畿內(東都洛邑)的民俗歌謠則叫王風。《大車》詩既然列為王風,則息當為畿內之國。不然,就難以解釋為什麼把《大車》詩歸諸《王風》。按周王朝大體承繼了商王朝的「內服」、「外服」制度,把自己直接統治的地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內服」,就是王畿,一部分是「外服」,就是王畿之外諸侯的封地。西周時,畿外的封君一般都稱為侯,如魯、衛之君稱魯侯、衛侯。王畿之內,除王室的籍田之外,周王也把一些土地封賜出去,所封之君一般稱伯,如芮伯、鄭伯等。周王朝東遷洛邑後,領土日漸減少,只局限於洛陽周圍幾百里的范圍,政治上、經濟上實際上已和一個小國差不多。王畿之內,是否真的封有息國,實在是難以考證的事。魏源是個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著有《詩古微》等,論述精審,言之有據。在解《大車》詩時,不認可漢劉向《列女傳》的說法(息媯之息國),而認為息為畿內之國,是耶非耶,實難遽斷。
二是商王朝之息國。商人,子姓,原是黃河下游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部落。至商湯(約公元前十六世紀)時,翦滅了一些夏的屬國和夏的最後一個國王夏桀,建立了奴隸制國家,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到商王武丁(約公元前十三世紀)時,商朝達到鼎盛期,對外不斷征戰,疆域日益擴大。在商王畿之外,分布著許多方國。比如周,就是商朝西方的一個強大方國。前十一世紀時,周文王成了商朝西方的共主,《左傳》襄公四年載:「文王率殷之叛國以事紂,四十餘國」。這說明當時商朝的方國是很多的。史載,武丁曾南擊荊蠻。《詩經·商頌·殷武》雲:「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意思是說:殷王的武力很強大,奮威把那楚國來討伐。深入那險阻之道,俘獲很多楚國的兵士。楚國被平服,湯孫功業成。由於湯王打敗了荊楚,勢力便擴大到江漢流域。這個時期,武丁曾派息族軍事奴隸主在今河南羅山莽張一帶立國鎮守,這就是息國,商朝的方國之一。莽張位於羅山中東部,東臨竹竿河。竹竿河源於湖北大悟,自南向北流經光山、羅山、息縣,注入淮河,西岸為羅山,東岸為光山、息縣,是羅山與光山、息縣的界河。1980年,位於莽張鄉天湖村後李組境內的天湖商周古墓葬經考古發掘,認定墓地屬安陽殷墟文化第二期至第四期,相當於商王武丁至商紂王時期,墓地出土的棺木經測定距今3286年,這個年代與文獻上記載的商王武丁征伐荊楚的歷史事件相吻合。在考古發掘的一些青銅器上,鑄有「息」字銘文。這些器物的出土,為判斷商代息國的遺址提供了重要依據。商朝的息國就在莽張一帶,其疆域大小,已不可考了。順便說一句,在莽張天湖墓葬出土了一種酒器,一個商代鴟鴞提梁卣,卣內封存的液體距今已3000多年,是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酒,稱譽為「中華第一酒」,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今天的莽張,釀酒業仍比較發達,看來,息國的酒文化真可謂源遠流長了。
7. 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在什麼地方
臨淄,作為抄齊國故都襲,擁有豐富的齊文化資源,2016年2月,佔地23250畝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將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底將建設完工;囊括「一城二十館」的齊都文化城項目已投入運營。其中臨淄古玩城、東孫戰國墓展館及16個民間主題博物館已建成投用。足球博物館已開放試運行,齊文化博物院展陳2016年也將與廣大遊客見面;除此之外,淄河河道治理項目、齊城文化園項目也將於近期開工建設。屆時,齊國古都旅遊觀光客流將有望重現春秋戰國時期「揮汗如雨」的勝景。齊都
8. 昌邑故城的遺跡發掘
1980年、1982年,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對昌邑故城遺址進行了兩次調查勘探,探清古在平面略呈方形版,檔城牆長1215米,西權城牆長1377米,北城牆長1585米,南城牆長1720米.城牆分段板築,土質為摻有石灰的粘性黑土,夯層9,10,11厘米不等.城址上現有前昌邑,後昌邑,侯花園,城角劉四個村莊,范圍內發現大量漢代遺物和少量的戰國遺物,有瓦,小鼻罐,淺盤細柄豆,壺,銅鏃,鐵柱,弩機.陶井圈等.還發現了石磨,石槽房屋基址,釀造窯址.另有部分唐,寧,金元時期的遺物如:鐵釜,研究碗,盤等.大量的文化遺存,為我們研究古昌邑的歷史與興衰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9. 漢魏許都故城遺址怎麼樣
「漢魏許都故城遺址」,高大的門樓之後,就是那曾經「置天台於辰角,列執法於西南,築舊章之兩觀,綴長廊之步欄,重閨禁之窈窕,造華蓋之幽深,儉則不陋,奢則不盈……」的古都,1800多年後的今天,昔日的綺麗奢華早已淹沒在中原農村的田地之中。漢魏許都故城內唯一可以看到的歷史遺跡,就是一座高達15米的高台,這座稱為毓秀台的土高台,是當年漢獻帝的祭天之處。
10. 齊國故城遺址公園修建在什麼地方
齊魯網淄博10月31日訊抄(淄博台 孫傑襲 王喬)據山東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淄博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日前獲得國家文物局立項批復,今年12月開始進入施工階段,預計用三到五年時間,拓展殉馬坑、打造城牆保護展示區,冶鑄遺址保護展示區等十多個展示保護點,投資規模將達到7000萬元。目前,率先列入拓展開發規劃的臨淄東周殉馬坑,將在明年通過復原的形式將主墓和其餘深埋地下的500多匹殉馬全面向遊客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