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古城遺址
❶ 酃縣的古城遺址
衡陽酃縣古城遺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衡陽市郊酃湖鄉酃湖町,西漢置酃縣,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廢。1952年被發掘,城址東面為老茶亭,南為胡家台,西靠排漬站,北頻耒水,面積20萬平方米 。經考古發掘,故城呈長形,城側周圍有便河,城牆用黃土堆砌而成,殘高4,寬5左右。城基土層中有繩紋大瓦片、繩紋小簡瓦及印紋硬陶壇罐殘片等。城址內有陶片,漢代銅瓦板瓦,陶器有盆、壺、罐、缽,另有鐵劍、銅渣等 。
酃縣遺址西面、北面殘存高低不一的城垣和低窪的護城河;城牆的夯土層中,夾有繩紋板瓦、筒瓦和印紋硬陶殘片;存有筒瓦、板瓦、瓦當、和盆、罐、壺、缽等陶器殘片;城西的象山上,幾乎等距離地突兀著三座小山巒,似埃及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一樣,站在山巒上便可俯瞰整個城池;城址東面的耒水河岸邊現留下一大缺口,為當時東城外的一座碼頭,起著縣邑商業與軍事物資的吞吐功能。
酃縣故城遺址的保護范圍:以遺址外緣為起點,四向各至10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100米處,保護范圍為22萬平方米。酃縣故城是衡陽市區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它拉開了衡陽建城的序幕,是衡陽城市之根,是衡陽城市之魂,對於研究衡陽市的演變史和發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❷ 桂陽歷史地理位置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桂陽縣置,治所在今湖南省桂陽縣。屬衡州府。轄境相當今湖南省桂陽、臨武、藍山、嘉禾等縣地。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升為桂陽直隸州,屬湖南省。1913年廢州改為桂陽縣。
橋市鄉下轄以下地區:
游水村、架珊村、珠溪村、天堂村、橋市村、友好村、大富村、楓樹村、輝山村、野鹿村、大灘村、桐林村、吉沖村。
六合鄉原屬湖南省桂陽縣下轄鄉,2012年4月撤銷。六合鄉與原四里鄉成建制合並設立四里鎮。六合鄉撤銷前行政區劃代碼431021216;2011年末下轄六合村、陽家村、石龍村、源頭村、岩龍村、龍源村、白田村、油井村、西汾村、立新村、饒家村、芹溪村、田心村、復成村、河田村共計15行政村
湖南省桂陽縣
歷史
桂陽縣 民國2年自桂陽直隸州改名
桂陽直隸州 清雍正十年自桂陽州更名
平陽縣 晉建武元年自郴縣析設
行政區劃
鄉鎮區劃(2012) 3個街道、15鎮和8鄉
湘江上游,騎田北麓,芙蓉鋒,座落著一座美麗的山城,這就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桂陽城。桂陽縣現在轄39個鄉鎮,人口80萬,面積2973平方公里,是今郴州市人口最多,版圖最大的縣。
桂陽這方山水鍾靈毓秀,自古有名,歷史上素有"千年古郡"、"楚南名區"之譽,自秦末漢初置桂陽郡至今,一直是郡、監、軍、路、府、州、縣的重要地方治所,是與郴州、永州平級的介於二者之間的湘南又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始皇50萬大軍出桂陽戍五嶺,舂陵江悠長的漢家故事,蔡倫造紙的故園情結,三國蜀將趙子友智取桂陽的戰事風雲,太平天國反清的狂飆義舉,共產黨紅六軍團的長征涉水,英雄歐陽海的故園親情構成了一幅幅壯麗的歷史畫卷。桂陽山水之盛名,歷史文化之深遠,顯示出無窮的魅力與歷史輝煌。
一、桂陽是個古老的名字,歷史悠久,史稱"千年古郡"、"楚南名區"。在桂陽上龍泉村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椎骨,至今是湖南發現最早的人類遺址,這說明早在18000多年前桂陽境內就有先民繁衍生息,這與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年代相符,補譽為龍泉文化。到公元前26世紀,中華民族農耕文化之始祖神農帝揮舞圖騰幡離開中原南遷,抵達湘南,作耒於郴,教民耕種,足跡遍布今郴州、桂陽、耒陽、嘉禾、安仁、茶陵等地。桂陽的嘉禾(今嘉禾縣)史書譽為禾倉堡。現郴州有萬花岩《勸農碑》,桂陽正和羅坦坪十八岩洞史書有"神田占歲"的記載。《史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十一年,秦拔我桂陽城。"意說趙惠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288年)秦國攻佔了趙國的桂陽城。這里指的是北方的桂陽,後桂陽改成"梗陽",北方的桂陽不復存焉。隨著秦滅趙,北方桂陽之消失,南方楚地的"桂陽"不斷叫響。我料記載"游騰為公仲畫策曰:請中封以桂陽為小令尹,則有楚。"可見南方之"桂陽"與楚國的開成與興旺同齡。至秦末漢初祖劉邦(公元前202年)置湖南地一國四郡始置桂陽郡治郴,用以抵禦南越,從此桂陽之名更加響亮,延續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西漢在桂陽設鐵官,屬全國41處之一,唐代桂陽設監,專事冶煉鑄錢。漢唐以來桂陽一直是監、軍、路、府、州、縣的治地,是南方重要的地方治所。明清以來,史書記載桂陽乃"千年古郡"、"楚南名區"。故今縣城一直演繹著歷代衙門治地的輝煌。城牆歷朝歷代的賢吏無不倍加珍修,東西南北四扇大門無不金碧輝煌,東門曰朝陽門,門扁題刻"楚南名區",西門曰聚寶門,題刻"千年古郡",南門曰迎薰門,題刻"控引交廣",北門曰拱極門,題刻"襟帶湖湘",城門氣勢之雄偉,大郡宏都之輝煌,是為湘南一絕。
二、桂陽是個英雄的名字,這里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是一方英雄演繹地熱土。桂陽山水靈秀,自古享譽盛名,縣城三面環山,南向龍渡峰"山有游雲勢若飛,翠峰千疊映奇空";城西芙蓉峰上芙蓉開,千朵萬朵紅壓枝;城東鹿峰含笑,東塔如筆。《桂陽州志》對桂陽縣城的絕美風光這樣描述:"寶氣夜騰西嶺,霞光映照東峰,四周水繞香稻,花開萬朵芙蓉。"桂陽又有"泉城"之美譽。有詩曰:"月光褶褶照蒙泉,波光潾潾映泉城。"縣城海拔380米,底下礦藏書豐富,城中掘地三尺便有泉流,故有"四十八井不出城"之美。
舂陵江是桂陽人民的母親河,史料記載漢景帝的兒子劉發乃奴婢所生,有朝中看不起之間,所以封王時封為長沙國定王,劉發的兒子劉買封為舂陵侯,故城在今道縣。舂陵侯休恤民情,為民做了很多好事,後來淹死在這條江里,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把江取名為舂陵江。劉發劉買父子當時屬貶官,他們這一脈直到後來的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才揚眉吐氣。劉秀即劉買的第5代孫,他帶領舂陵弟子組成的綠林軍推翻了王莽政權,成為東漢的開朝皇帝。古詩曰:"王已分封受漢恩,長沙終不及中原。後來爭得三分氣,已是東都六代孫"。劉秀起義是在湖北的南陽,為什麼他帶領的軍隊叫舂陵弟子或舂陵軍呢?只因舂陵江水漲頻繁,常淹及侯城,幫在劉買的第二代孫才把侯城遷到湖北南陽。
一方沙土養一方人,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桂陽孕育了一代代名垂青史的傑出英才和英雄兒女。東漢蔡倫發明新的造紙技術,成為中國古四大發明之一;三國名將趙子龍計以桂陽並任桂陽太守,不為色動,不為利誘,世界各地令後人敬仰;漢末兵部尚書胡騰"義列師門",世代佳傳;共產主義戰士歐陽海捨身救列車,用血肉之軀鑄就不朽豐碑,精神代代傳頌。可謂"四大發明有桂陽,四大名著有桂陽,現分英雄有桂陽"。
三、桂陽是個富有的名字,礦產豐富,是享譽全國的"八寶之地"和"烤煙王國"。桂陽上於礦產資源豐富,早在漢代設金官,唐代設桂陽監,專事冶煉,列為冶金、鑄錢、牧馬之重地。"掌二十八銅礦以鑄錢,其背用'桂'字。""全國冶鑄在湖南,桂陽居十分之三"。故桂陽素有"八寶之地"、"有色金屬之鄉"的美稱。桂陽自然條件優越,溫、光、水、土十分合適種植烤煙,煙草種植始於明萬曆年間,1594年由菲律賓傳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今年全縣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補譽為"烤煙王國"。如今"桂陽金葉"品牌更是叫響全國,質量全國第一,數量全國第二,形成了品牌規模與氣勢。
四、桂陽是個開放的名字,交通發達,自古譽為"三湘之屏藩,兩廣之管匙"。桂陽位於騎田嶺北麓,湘江上游,毗鄰兩廣,歷史上一直是湖湘一粵的通瞿要道,素有"三湘之屏藩,兩廣之管匙"之稱。桂陽自古轄寧遠、藍山、臨武、嘉禾等縣,是眾縣北上長沙,南下兩廣的咽喉,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都。
五、桂陽是個值得歌唱的名字,歷代文人騷客無不縱情歌詠桂陽。唐宋大詩人李白、高適、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戴淑倫、皮日休、蘇東波等都不吝詞色,大加贊譽,唐宋詩詞中歌詠桂陽的佳作俯拾皆是。
❸ 耿國的古城遺址
古耿國遺址,位於山西省河津市城區東南10公里的王村。由商祖乙建立於回公元前1525年,是當時商的諸侯答國,次年由於河患,遷至刑,後封弟弟祖丙於耿地,建立耿國。周朝建立後,耿國滅亡,周室封同姓族人於耿(今山西.河津東南一帶),再次建立耿國,是為姬姓耿國。
❹ 晉陽古城遺址公園的歷史詳情
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氤氳著中華文明的山西大地上,註定會發生一場新的政治變革。於是,在傑出政治家趙鞅(又名趙簡子)心中,選擇一塊風水寶地建築一座堅固的城池以圖謀天下,便是理所當然的戰略決策了。趙鞅選定修築晉陽城地址那天,一定是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他站在自己戰車的華蓋之下,極目巍然起伏的天龍山和龍山山脈,以及嘩嘩遠去的汾水時,就以戰略家的眼光,認定了這里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身為趙氏家臣的董安於當即受命於主人,發誓要為主人在這依山傍水之處,建起一座能幫助主人爭奪天下的根據地。董安於真不愧是趙鞅手下一位足智多謀的股肱家臣。他調集工匠和勞力,先用傳統的夯土版築法,將挖來的黃土層層夯實,修築起高達四丈,周回四里,堅固而結實的城牆,又練銅為柱,豎起了宮殿的廊柱,再用上好的木料,製成宮牆的木架龍骨,外面再抹上泥。在那個時代,這無疑是最具發明創造的先進建築工藝了。公元前497年,董安於終於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在他的指揮下,一座新建成的城池,巍然聳立在天龍山和龍山山脈之下的汾水之畔。這座晉陽城建成後,趙鞅又委派另一位謀臣尹鐸來做「晉陽宰」,即統領這座城池的第一任地方官。尹鐸為政清明,先減輕百姓的稅賦,又在城內建起倉庫,積蓄糧草,使晉陽城成了趙鞅集團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軍事斗爭的根據地。
當時,周王朝的車輪已經在神州大地上滾動了數百年,正趨向頹勢。晉國有過晉文公稱霸天下的輝煌,也有過晉悼公復霸諸國的鼎盛,但到了晉國後期,特別是到了晉國公室設立了六卿分權而治之後,六卿首領必然要採用比奴隸制社會更先進的行為,加快政治上的改革。他們更加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兼並土地,並通過這種兼並,擴大自己的政治權力而最終取代晉國。於是,正如當時的周天子已無力統一號令各地的諸侯國一樣,晉國已無法控制智氏、趙氏、魏氏、韓氏、范氏、中行氏這些擁有重權的六卿了。六卿之間相互爭斗的政治結局,是范氏和中行氏先行被滅,智氏一族隨後也被聯合起來的趙、韓、魏三氏所滅。晉國公室名存實亡,趙、韓、魏三家開始瓜分晉國,中華大地上,戰國七雄的格局開始形成。
1988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門的眾多專家,在晉陽城遺址西北5公里的熱電廠擴建工地上,成功地挖掘了當年晉國首卿趙鞅的大墓。那氣勢宏大、奪人眼球的車馬坑和幾千件隨葬珍寶,以地下的實物佐證了當年晉陽城的輝煌歷史。歷史學家們一致認同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上確定奴隸制社會瓦解,封建制社會開始的一個路標。這個路標的確立,就是在晉陽城內和城外完成的。歷史順著這個路標,由春秋時代走進了戰國時代。
有歷史學家總結出了晉陽城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又一個作用:先有晉陽,後有漢唐。正是晉陽城深厚的文化基石,托起了漢唐盛世。馬上得天下的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後,與宮女薄氏生下了兒子劉恆。劉恆在眾皇子中性格謹慎溫良,在眾大臣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經蕭何等多位老臣舉薦,7歲時被劉邦封為代王。代郡的政治經濟中心就是晉陽城,離開皇宮後的劉恆母子,從此受到了晉陽文化的浸染熏陶。人類創造著自身的文化,先進的文化又會造就人類的傑出人才。劉邦死後,周勃、陳平等老臣誅殺諸呂勢力,一致決定,迎代王回長安以光復劉氏天下。即位後的劉恆史稱漢文帝。由於從小生活在晉陽,了解民間疾苦,漢文帝輕瑤薄賦,廢除酷刑,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成為以德化民的一代帝范。漢文帝死後其子劉啟繼承帝位,史稱漢景帝。漢景帝繼續奉行父親的治國方略,使大漢王朝變得國富民強,為景帝之子漢武帝開疆拓土,七擊匈奴,徹底掃除北方邊患,稱雄世界民族之林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隋末,太原留守、河東撫慰大使李淵鎮守晉陽時,與其子李世民圖謀起事推翻隋王朝。身為隋煬帝的封疆重臣,李淵終於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建立了大唐帝國。晉陽古城,也就成了大唐帝國的龍興之地。李世民創立貞觀盛世後,為發揮晉陽的重要戰略地位,下令擴建晉陽城。擴建後的晉陽城拓展為東城和西城,兩城又與橫跨汾河的中城相連,巍然壯觀之勢全國罕見。其政治地位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幾乎相等,史稱唐代北都。
漢、唐二字,因了這兩個極盛的朝代,成為中國文字中獨特的字眼,這兩個字中,凝結著中國封建社會進程中許多先進文化的元素,而最早的凝結地點,就是晉陽古城。遺憾的是,這座城池在經歷了1476年的風風雨雨之後,竟會在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被宋太宗趙光義以一場人為的大災難,將其變成了一片虛墟而沉埋於地下。趙光義可以下令用無情的水火來毀滅這座有形的城池,卻無法毀滅掉那種無形的文化。晉陽古城作為晉陽文化的源頭,在古城消失後,依舊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至今隨時都可以找到它的印痕。
晉陽古城從建成到徹底被毀,前者距今2500多年,後者距今也有1000多年了。然而,沉睡在地下的這座古城基石猶在,文脈長存。所以,當我們漫步在晉陽古城的遺址上時,雖無法穿越深埋於地下的宮殿和街巷了,但歷史的追思,依舊會讓每一名遊客產生無盡的遐想。而未來的發掘,誰又能料到會出現多少我們意料不到的奇跡呢?
❺ 古城村的遺址
戰 國古城遺址北距懷仁鎮古城村1公里,是春秋時期齊國的麥丘邑、漢代的專鬲城遺屬址。據《韓詩外傳》及《新序.雜事》載,齊桓公曾出獵於麥丘。遺址佔地約9萬平方米,今城牆、院落及大型建築遺跡清晰可辯。城中間略低,東西有高出地面2米的城牆,長百餘米,高2.7米,最寬處10多米。西面有南北大道,相傳為跑馬道。南面有高2.7米的點將台。遺址周圍多次發現陶盆、石磨、石夯、陶罐、陶瓦當及陶豆、陶鬲殘片。還曾挖出一堵較完好的牆壁,埋入地下0.5米處。牆壁用青磚白灰壘制。磚長0.5米,寬0.3米。臨近老農迄今仍以「城海子」「城東」「城南」「殺場」等舊名區分周圍地塊。198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明麥丘邑也在該遺址方位,可見東周、東漢至北宋,此地均為城邑。經專家考證,古城遺址為戰國遺址,被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❻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的介紹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專文化時期的遺址,也是迄今中屬國唯一發現時代最早、文物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城市」。121979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時,澧縣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城頭山遺址。1991年至2011年,由湖南省考古所主持,澧縣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9000平方米,先後出土有古城遺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壇、灌溉設施完備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貴文物。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代表了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古文明的發展高度,對研究人類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階級、國家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1996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鐫刻到「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
❼ 安邑古城遺址的簡介
魏豹城是戰國時期魏文侯(前446年)所築的都城,到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魏遷都大回梁後才稱之為安邑答古城。公元前205年,楚漢戰爭爆發,漢將魏豹認為楚必勝,漢必敗,遂找借口率兵數萬,回到安邑,占據此城,自立為王,稱霸一方,後人便稱此古城為魏豹城。
❽ 精絕古城遺址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民豐縣。
精絕,即精絕國,最早見於《史記·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
精絕國是西漢時期中國西部一個比較小的城邦國家,位於尼雅河畔的一處綠洲之上。精絕國以農業為主,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繁華富庶。東漢後期,精絕國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兼並。後來,受魏晉王朝節制。公元3世紀後,精絕國消失。
http://ke..com/subview/324787/324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