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驪城遺址
1. 青隆縣,盧隆縣撫寧縣哪個縣大,數哪個市管瞎
撫寧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在60萬年前已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商代為孤竹國地,西周時仍屬孤竹國。戰國時為燕之遼西郡。秦代屬遼西郡陽樂縣。西漢時為驪城縣,屬幽州刺史部的右北平郡,縣治在今縣城西。從現存的遺址看,當時縣城的規模是...
2. 古羅馬遠征安息的大軍流落何處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神秘失蹤已經讓人驚奇不已了,6000餘人一起神秘失蹤的事情就更讓人覺得是天方夜譚了,然而,這樣的事確確實實地發生了。
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軍遠征安息(今伊朗),出師不利,兵敗卡雷城,克拉蘇本人被殺。他兒子率領的第一軍團6000餘人拚死突圍成功。但突圍之後卻杳無音信,羅馬人幾番尋找也得不到他們的影蹤,他們去了哪裡?2000年來留給人們一個難解之謎。
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北匈奴郅支單於政占烏孫、大宛,威脅我國西域地區。漢武帝派都護甘延壽和都護副校尉陳湯出兵至康居,剿滅郅支單於。漢軍在康居見到一支奇特的軍隊,「土城外有重木城」拱衛,「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講慣用兵」。西漢軍隊把這支軍隊降服後,又將俘虜的士兵全部收編。後來,西漢政府又在祈連山下設立驪縣安頓了這批俘虜的士兵。
經過研究後,歷史學家認為,只有古羅馬軍隊採用構築「重木城」防禦工事和用圓形盾牌連成魚鱗形狀的防禦陣式。所以這支軍隊可能就是卡雷戰役中突圍而出的普布利烏斯領導的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部。
澳大利亞專家戴維·哈里斯也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推斷這支奇特軍隊就是克拉蘇東征部隊的殘部。當年他們從帕提亞的卡雷突圍之後,輾轉各地。後來又突破安息東部防線,進入中亞,被郅支單於收編為僱傭軍。在公元前36年西漢與郅支之戰中被陳湯收降,帶回中國。他還根據材料推斷,驪城舊址就在甘肅省永昌縣境內。
另外,中國、澳大利亞和蘇聯的一些史學家也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他們找到一張公元前9年繪制的地圖,根據地圖指示,確認驪縣就是現在的焦家莊鄉者來寨。
但是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見的人否定戴維·哈里斯的推斷。他們說,「重木城」和「魚鱗陣」並非是完全屬於羅馬人的軍事藝術。在中國,編木或夯土為城古已有之,外城為郭、內城為城是中國古代通制。而且,《左傳》中記載,中國古代也曾使用「魚鱗陣」,當時其正式名稱叫「魚麗陣」。
因為在對驪古城遺址發掘過程中沒有取得什麼有價值的成果,所以人們推斷驪古城可能早已深埋地下,成為城下之城。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即使當初羅馬人的確曾到過此地,經過與當地居民2000年的通婚、融合,面貌恐怕早已大大改變,不再具有當初的特徵。
另外也有人認為,這個地區外來人口一直比較復雜,很難依據現在那些地區存在酷似歐洲人的居民這一事實判定羅馬人後裔生活在這里。
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這一群6000人的軍隊卻無聲無息地失蹤了,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看來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
3. 古羅馬人的後裔是什麼人
莫斯科和基輔人。
羅馬帝國雖然很龐大,但是人種核心地區還是聚集在亞平寧半島上面。據說在亞平寧半島上面最早出現的是伊特魯里亞人、薩賓人以及翁布里亞人。所謂的拉丁人種是後來流散的特洛伊人來到了亞平寧半島後才出現的,這裡面同時也包括了創造古羅馬受過狼乳的那兩個雙胞胎羅穆盧斯與埃涅阿斯。
之後古羅馬所興起的拉丁語成為了整個歐洲能夠與古希臘語媲美的第二大語言,隨著古羅馬的日益強大,整個亞平寧半島的范圍內出現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也就是古羅馬文化的出現。
(3)西漢驪城遺址擴展閱讀:
古羅馬人與現在的義大利人是完全的兩碼事,兩者在交集上有著很大的區別。古羅馬脫胎於前面所說的幾個土著部族,基本屬於歐羅巴地中海人種,不會是我們熟知的金發碧眼,藍眼的凱特人或是日耳曼人。而是黑發黑眼,種族特徵接近於希臘與北非。
而且拉丁語屬於印歐語拉丁語系,不屬於現在歐洲大陸地區普片存在的諾曼語系。如今的義大利語,包括西班牙語等等應該是和古拉丁語有著比較深層次的繼承聯系,但是義大利人與古羅馬人就不好說了,可能在南部地區或是山區繼承的血統要更多一些。
像都靈、米蘭這些義大利以北的地區,在當年凱撒大帝征服高盧的時候就擁有著當時的蠻族,主要就是由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組成的。別看現在這些人種牛逼哄哄的,在當時可是垃圾到不行的野蠻種族。
4. 中國式關系裡的驪叔的來頭
古絲綢之路從甘肅省貫穿而過,其中河西走廊的永昌縣驪古城遺址,現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但它仍然吸引著許多遊客的關注,幾名來自義大利的遊客不停駐足,試圖找出這個小村落和他們遠方國度之間的聯系。
在古城外不遠的旅遊景區,擔任講解員的羅英總是遊客關注的焦點所在。不只是因為他口中講述的古城歷史,更因為他的容貌,和大多數西北男人的長相不同,更像一個「外國人」。
一種說法 和消失的古羅馬軍團有關
今年40歲的羅英,盡管生活在西北,說著一口西北方言,但長相卻很「歐式」,金發、藍眼、高鼻樑、深眼窩,具有非常明顯的歐洲人種特徵。在羅英所在的驪靬村,還有不少人和羅英長相類似。同時,他們的一些生活習俗也和古羅馬人有點相似,在放牧的時候,村民們特別喜歡把公牛趕到一起,想方設法讓他們角斗。逢年過節時,村民們還喜歡製作一種叫千層餅的麵食,也有人稱之為比薩餅。
長得像,生活習俗也有相似之處,那麼這些驪靬人和義大利、古羅馬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呢?
專家們嘗試從歷史中找到答案。一種說法是和曾經消失的古羅馬軍團有關。
公元前53年,古羅馬帝國發動了對位於今天伊朗一帶的帕提亞王國的戰爭。羅馬七個軍團近五萬人,大部分被圍殲。只有第一軍團首領、普布利烏斯率領約六千將士拚死突圍,無法西返,只得揮戈東進。此後,普布利烏斯軍團在西方史料中銷聲匿跡。
永昌縣驪靬研究會會長宋國榮說,按照史料記載和專家推測,這支古羅馬軍團長途轉徙,終於在公元前48年前後進入西漢版圖,西漢吏民在邊境一小城舉行了歡迎儀式。張掖太守辛慶忌奉命接納,將這批羅馬軍人安置在張掖郡番禾縣南,即今永昌縣南驪靬村,並為之建縣。漢代中國稱古羅馬為「驪靬國」,故此縣取名為驪靬縣。
考古發現 墓葬遺骸具有西方人特徵
考古發掘也為這樣的說法提供了「佐證」。2003年夏天,在永昌縣西水泉堡附近的焉支山下發現西漢墓群,共清理了99座西漢墓。考古人員發現,這些墓葬的遺骸明顯具有西方人的特徵:體格高大,男性骨架一般長達1.80米,女性約1.60米。在裹頭顱的殘留絲織物上還發現有棕紅或者黃褐色的毛發。除此之外,這些遺骸都頭朝西。
專家推測,這個規模大、人員多的集體墓葬,說明西漢時此地可能是西方人聚居區,並且是軍事人員的可能性較大。特別是這里的地理位置距離驪靬古城只有不到20公里,至今兩地間有漢代烽火台溝通,專家推測他們可能與驪靬人有關。
一些專家還嘗試通過生物技術手段來進行研究。上個世紀末,有專家對散居甘肅永昌境內的驪靬人作了二百例尿樣、75例血樣基因檢測,初步檢測出一部分人具有歐羅巴人種基因。從遺傳學角度肯定了永昌境內存在歐羅巴人種,即古羅馬人後裔。
仍有謎團 神秘驪靬景區正在建設中
但也有許多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的聲音。蘭州大學劉光華教授認為,永昌縣位於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上,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和人群遷移及混雜的過程相當復雜。相關研究表明,羅馬人在兩漢時期就已經達到過中國洛陽。
盡管驪靬人是否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這一謎團還沒有完全揭開,但這一謎團本身已足夠吸引研究者和遊客的關注。目前,多部以驪靬文化為題材的電影拍攝上映,「神秘驪靬」大景區也正在抓緊建設中。當地的統計顯示,2015年共有超過60萬人次的遊客前來探訪。
驪靬文化熱還帶動了甘肅永昌與義大利城市之間的交流往來。目前,永昌縣與博拉市正式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雙方將共同推進驪靬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在此前永昌縣的旅遊節期間,羅馬角鬥士學校30人的表演團還做了專門的演出。
蘭州大學義大利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韓思藝說:「多種文化在此地交融共存,使得歷史悠久的驪靬文化有了包容、中和等精神。」他認為,和平是「絲綢之路」建立和繁盛的基礎,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驪靬古城,正是因和平而興,因戰亂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