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壩遺址
㈠ 石柱的歷史情況
商貿廣場
石柱商貿廣場景觀工程是以休閑、綠化為主體的景觀廣場,是由重慶英業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石柱村鎮建築公司承建。
廣場用地面積2810平方米,其中硬質鋪裝面積約2500平方米、綠化面積400平方米。
廣場為規整的矩形,平面設計上分為三大區域:入口區、中心區、綠化區。
入口區:由一組樹陣(銀杏樹)規律地排列作為入場的指導,包括一張拉膜帳篷、大型景觀樹、宣傳欄、指示牌等。
中心區:一規整的文武小廣場,外側由一組高桿銀座燈圍繞,中心為花池。
綠化區:由二條雨花石小徑將其分為三大塊草坡綠地,每塊均作視覺韻律的變化,周邊配在四級大樹池為點綴。
千野草場目前整個廣場場地正在進行平整,已挖運土石方760平方米,拆除臨時工棚230餘平方米,鋪砌用的材料已選定落實。
人行吊橋是商貿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向旗山公園的主要通道,是市民休閑、娛樂、觀光的公共空間,是濱河公園的重要景觀。
該橋由黔江交通設計院組織設計,重慶市三峽天龍建築集團承建,預計總投資124萬元。
長度106米,寬3米,索塔高度8.42米,過河主繩為8根6×37+1型直徑為65毫米鋼繩、設計荷載為3.5千牛/平方米。
目前已完成了東西岸錨錠、索塔的混凝土澆築工程,索鞍的安裝;東西兩岸索塔柱面磚琉璃瓦粘貼完工。近日正在進行主繩的架設和調校 。其它設備和材料均已備齊。
五年來,完成舊房拆遷36萬平方米,新房屋竣工45萬平方米。
休閑廣場、旗山廣場、人賓廣場、玉帶河公園、吊橋、燈飾等一批精品亮點,玉都、太玉、建設、交通、電信大廈等一批標志性建設相繼建成投入使用。
在改造舊房的同時,打通人行道4575米,新建改造下水道16公里,新建改建三條出口道路3公里,農貿市場21400平方米,建成佔地44600平方米的玉帶河公園,遷建房屋2萬余平方米,建成硬質景觀有道路面積23000平方米,綠地面積21000平方米。五年舊城改造累計完成建設投資5億元,其中招商引資達2.2億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石柱雪景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轄12個鎮、20個鄉:南賓鎮、西沱鎮、下路鎮、悅崍鎮、臨溪鎮、黃水鎮、馬武鎮、沙子鎮、王場鎮、沿溪鎮、龍沙鎮、漁池鎮、大歇鄉、三河鄉、萬朝鄉、黎場鄉、三星鄉、六塘鄉、橋頭鄉、三益鄉、王家鄉、河嘴鄉、石家鄉、冷水鄉、楓木鄉、中益鄉、洗新鄉、黃鶴鄉、龍潭鄉、新樂鄉、金鈴鄉、金竹鄉。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1913年設石砫縣。以石潼關、砫蒲關二名首字而得名。縣東有石砫山。1959年改石柱縣。1983年改為自治縣。
1999年3月1日,鳳凰鄉人民政府駐地由磨盤村遷移至高崗院村,並將大歇鄉高崗院村(面積3.77平方千米,人口955人)劃歸鳳凰鄉管轄。鄉級行政區域調整後,鳳凰鄉面積49.57平方千米,人口6817人,轄10個村委會;大歇鄉面積39.36平方千米,人口18003人,轄17個村委會(渝府[1999]42號)。
2000年,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轄南賓、西沱、臨溪、黃水4個鎮;大歇、鳳凰、燈盞、華豐、雙慶、河壩、大河、三店、永和、下路、金彰、天泉、三樹、三星、五斗、三匯、六塘、王家、河嘴、黎家、馬武、黃鶴、洗新、新樂、漆遼、木坪、都會、萬寶、石流、中興、王場、黎場、沿溪、坡口、萬朝、沙子、栗新、金竹、金嶺、湖鎮、卷店、蠶溪、中益、官田、悅來、魚池、龍沙、橋頭、三益、東木坪、冷水、楓木、洋洞、石家5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84876人,其中:南賓鎮 33205人、臨溪鎮 18453人、西沱鎮 12727人、黃水鎮 6746人、大歇鄉 18372人、鳳凰鄉 6592人、燈盞鄉 13820人、華豐鄉 13348人、雙慶鄉 12590人、河壩鄉 1307人、大河鄉 8223人、三店鄉 6151人、永和鄉 6132人、下路鄉 17834人、金彰鄉 9887人、天泉鄉 5961人、三星鄉 9515人、三樹鄉 9860人、五斗鄉 3616人、三匯鄉 7530人、六塘鄉 4277人、王家鄉 9049人、河嘴鄉 11425人、黎家鄉 5181人、馬武鄉 9411人、黃鶴鄉 3950人、洗新鄉 4838人、新樂鄉 4382人、漆遼鄉 1605人、木坪鄉 2199人、都會鄉 915人、萬寶鄉 1190人、 石流鄉 2577人、中心鄉 14524人、王場鄉 16841人、黎場鄉 13158人、沿溪鄉 11652人、坡口鄉 13453人、萬朝鄉 10497人、沙子鄉 5472人、栗新鄉 3064人、金竹鄉 1655人、金鈴鄉 3561人、湖鎮鄉 3723人、蠶溪鄉 3345人、卷店鄉 2928人、中益鄉 4700人、官田鄉 3123人、悅來鄉 13237人、魚池鄉 11427人、龍沙鄉 14390人、橋頭鄉 12577人、三益鄉 5169人、東木坪鄉 6830人、冷水鄉 5344人、楓木鄉 10545人、洋洞鄉 1673人、石家鄉 9120人。
2001年7月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127號)批復同意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將58個鄉鎮調整為32個鄉鎮,其中撤銷47個鄉鎮,保留11個鄉,新設12個鎮、9個鄉。大歇、三河、三星、萬朝等4個鄉建鎮條件暫不成熟,仍維持鄉建制。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51.9平方千米擴大至94.1平方千米,鄉鎮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8909人增至16148人。
一、撤銷南賓、西沱、黃水、臨溪4個鎮及大歇、鳳凰、燈盞、華豐、雙慶、大河、三店、永和、河壩、下路、金彰、三樹、三星、五斗、三匯、六塘、天泉、馬武、石流、木坪、都會、萬寶、黃鶴、漆遼、沙子、蠶溪、卷店、栗新、湖鎮、官田、中益、東木坪、洋洞、冷水、悅來、龍沙、魚池、黎家、中興、王場、沿溪、坡口、萬朝等43個鄉。
二、保留楓木、河嘴、洗新、新樂、金鈴、金竹、石家、橋頭、三益、王家、黎場等11鄉行政區域不變。
三、新設12個鎮、9個鄉
南賓鎮:政府駐地南賓鎮正街居委會18號。管轄原南賓鎮、燈盞、華豐、雙慶鄉及河壩鄉的新橋、花果、茶坪村和大歇鄉的劉家、大壩村及天泉鄉的桂花、中坪、寶塔村行政區域,面積144平方千米,總人口7639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747人,轄40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
西沱鎮:政府駐地羅家灣。管轄原西沱鎮、中興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62平方千米,總人口3021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534人,轄15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
黃水鎮:政府駐地黃水壩。管轄原黃水鎮、洋洞鄉和東木坪鄉的茶花、南花、明月、石井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7平方千米,總人口845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80人,轄14個村委會。
臨溪鎮:政府駐地臨溪場。管轄原臨溪鎮、黎家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49平方千米,總人口228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960人,轄25個村委會。
悅崍鎮:政府駐地悅來場。管轄原悅來鄉的古城、茶山、南椏、五崗、蜜釀、紅谷、寺院、高橋、水車、雙建、聯豐、桃紅村和東木坪鄉的長嶺、東木、長征、雙院、綠水、黎明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70平方千米。總人口199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21人,轄18個村委會。
龍沙鎮:政府駐地油房。管轄原龍沙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78平方千米,總人口1536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82人,轄16個村委會。
漁池鎮:政府駐地漁池壩。管轄原漁池鄉和悅來鄉的洋河、黃金村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93平方千米,總人口124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95人,轄13個村委會。
下路鎮:政府駐地下路壩。管轄原下路、金彰鄉和三樹鄉的湖海、鳳鶴、大沖、趙店、豐坪、天池村及天泉鄉的花園、先鋒、石崗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8平方千米,總人口387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34人,轄30個村委會。
沿溪鎮:政府駐地白鹿。管轄原沿溪鄉和坡口鄉的飄揚、活水、向陽、長樂、風雲、風景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總人口2192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63人,轄18個村委會。
沙子鎮:政府駐地沙子關。管轄原沙子、卷店、湖鎮等鄉和栗新鄉的蝸魚、盤龍、紅坡、馬鞍、栗坪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68平方千米,總人口1440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7人,轄21個村委會。
馬武鎮:政府駐地馬武壩。管轄原馬武、石流鄉和木坪鄉的春光村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91平方千米,總人口1203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68人,轄12個村委會。
王場鎮:政府駐地王場。管轄原王場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總人口166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59人,轄17個村委會。
大歇鄉:政府駐地大歇塘。管轄原鳳凰鄉和大歇鄉的茶店、菜田、都雲、杉木、雙莧、大茶、陳高、亮廠、會家、大歇、高庄、楊柳、仙橋、高廟、鄧家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31平方千米,總人口2207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12人,轄25個村委會。
三河鄉:政府駐地輾盤店。管轄原大河、永和、三店、蠶溪等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00平方千米。總人口240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72人,轄27個村委會。
三星鄉:政府駐地三星半月。管轄原三星鄉和五斗鄉的平安、五斗、風光、中院、萬寶、下寨及三樹鄉的龍池、三樹、滑石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165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37人,轄18個村委會。
六塘鄉:政府駐地六塘壩。管轄原六塘、三匯鄉和五斗鄉的涼風村、河壩鄉的天坪村、漆遼鄉的中河、五河、干河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29平方千米,總人口13678人,轄21個村委會。
黃鶴鄉:政府駐地大壩場。管轄原黃鶴鄉和漆遼鄉的文河、山坪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47平方千米,總人口4313人,轄7個村委會。
木坪鄉:政府駐地龍潭壩。管轄原都會、萬寶鄉及木坪鄉的龍潭、四坪、通塔、陽光、春風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36平方千米,總人口4545人,轄12個村委會。
中益鄉:政府駐地中壩場。管轄原中益鄉和官田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5平方千米,總人口8175人,轄15個村委會。
冷水鄉:政府駐地冷水溪。管轄原冷水鄉和栗新鄉的學龍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74平方千米,總人口5425人,轄9個村委會。
萬朝鄉:政府駐地萬槽。管轄原萬朝鄉和坡口鄉的聯合、朱水、新豐、高峰、石方、東牆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74平方千米,總人口1660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35人,轄17個村委會。
2002年7月31日,木坪鄉更名為龍潭鄉(渝府[2002]123號)。2002年,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轄12個鎮、20個鄉,11個居委會、496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51.1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6萬人。
2004年9月28日,冷水鄉政府駐地由冷水溪遷移至菜子壩(渝府[2004]243號)。
應該不要錢,因為雖然是個很好的風景區,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紅四方面軍李先念將軍指揮空山戰役的地方
㈢ 石柱悅來古城壩旅遊發展項目有哪些
我知道有個箭樓。
㈣ 來自大自然傑作的40000根石柱佇立於英國愛爾蘭里姆郡北海岸,它的名稱是
它的名稱是巨人之路
在北愛爾蘭,距離首府貝爾法斯特約80公里處的大西洋海岸,有一處名為「巨人之路」的自然景觀,被視為全世界實屬罕見的自然奇跡,在綿延數公里場的海邊,有多達40000根大小均勻的玄武岩石柱,緊密並排地矗立在大海里,形成一道天然的堤壩,每一個石柱就像是巨人的腳踏過的地方,所以被取名為巨人之路;如此排列有序的石柱很少見,不禁讓人懷疑這不是天然雕琢而是人工有意堆積而成。
如今「巨人之路」已成為北愛爾蘭著名旅遊景點,隨著時光的流逝,「巨人之路」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為人所痴迷,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相信會給你一次震撼的心靈之旅。
㈤ 李家壩遺址出土了哪些文物
李家壩遺址位於雲陽縣高陽鎮,是從商、周開始的巴人墓葬群。遺址內涵豐富,回時段長答、規模大而且保存完好。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分布密集,排列大致有序。葬式具一定特色,部分墓葬有殉人、殉頭現象,為戰國時期巴人實行人牲人殉制度提供了重要實證。
墓葬隨葬品豐富,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戰國時期巴蜀文化青銅兵器,其中龍蛇紋矛、通體飾雲雷紋矛、通體線刻浮雕虎紋等,均為巴文化精品,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同時隨葬器物文化面貌豐富多彩,顯示出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獨特文化特徵和時代特徵,為研究巴文化的發展、繁榮和融合提供了新的極具價值的資料。
㈥ 重慶景點男女石柱的介紹哪點有
萬壽山
位於石柱縣城東部20公里處。是以明代秦良玉築寨御敵古戰場為主的歷史文化景區。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陸的巾幗英雄,戰功卓著,官封「太子太保總鎮關防」。萬壽山山頂面積2000平方米,最高海拔1490米,奇峰突兀,山頂平闊,四周險峻。寨南北各有一酷似男女的石柱聳立,稱為「男石柱」、「女石柱」。男石柱面北身長100米,高冠微髯,女石柱朝南,身高身高70多米,坦胸露乳,端莊秀麗。是今日石柱的象徵。寨上有保存完好的白桿賓營、旗台、點將台、宮廳、練兵場、殺人壩、前中後三道寨門遺址,寨頂清泉,常年不涸。該景區自1985年對外開放以來,先後修建了上山梯道、接待中心,購物店等設施,逢年過節,遊人不斷。
㈦ 張家山自然風景區的鄭國渠大壩遺址
鄭國渠大壩遺址
大壩西自涇河西岸禮泉縣界,東至王橋街西,全長2650米,涇河東岸內現存長1800米。壩北地勢低窪容,為蓄水庫,蓄水約1500萬立方。鄭國渠是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動工在關中興建的大型引涇灌溉工程,這本來是韓國的疲秦之計,欲使秦政力於建設,無力東伐。秦花費了十餘年時間,經歷一場曲折的政治斗爭,終於修成。現存的鄭國渠攔河壩及蓄水庫遺址是中國最早,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攔水、蓄水的工程。鄭國渠開引涇灌溉之先河,其工程之浩大,設計之合理,技術之先進,效益之顯著,在世界水利史上發揮過深遠的影響。
㈧ 公元103年沱江河流域筒車壩文化遺址
文化遺址是古代人類的建築廢墟以及在對自然環境改造利用後遺留下來的痕跡,專如民居、村落、都城、宮屬殿、官署、寺廟、作坊等。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因素這些遺跡大都湮沒埋藏在地下,少數在地面上殘存一些高台殿基或殘垣斷壁,有的則淪為的廢墟。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揀一塊瓦就是歷史。
㈨ 淮安洪澤頭壩遺址、石鱉城遺址、越城遺址、三角城遺址、施庄遺址、塘埂遺址現在還在么能參觀么
1樓的不知道就別瞎說,我本人就是洪澤人!頭壩還有的,你從洪澤南戰坐車去蔣壩的路上會經過頭壩的!你說的其它的地方都沒了
㈩ 石柱縣的歷史
http://ke..com/view/1333457.htm
明史 卷三百十二 列傳第二百 石砫宣撫司
石砫,以石潼關、砫薄關而名。後周置施州。唐改青江郡。宋末,置石砫安撫司。元改石砫軍民府,尋仍為安撫司。
洪武七年,石砫安撫使馬克用遣其子付德與同知陳世顯入朝,貢方物。八年,改石砫安撫司為宣撫司,隸重慶府。十六年,石砫溪蠻寇施州,黔江守御官軍擊破之。十八年,石砫宣撫同知陳世顯遣子興潮等奉表貢方物,賀明年正旦。二十四年賜石砫宣撫同知陳興潮及其子文義白金百兩,以從征散毛洞有功故也。
宣德五年命宣撫馬應仁子鎮為宣撫。初,應仁有罪應死,貸謫戍。至是,帝念其祖克用嘗效力先朝,命求其子孫之良者用之,故有是命。成化十八年,四川巡撫孫仁奏:「三月內盜三百人入石砫,殺宣撫馬澄及隸卒二十餘人,焚掠而去。以石砫地鄰酆都,互爭銀場相訐,有司不為區治,致相仇殺。」命責有司捕賊。仁奏:「石砫歲辦鉛課五千一百三十斤,正統後停之。鄰境軍民假以征課,乘機竊取,釀成禍階。請除其課,閉其洞,仍移忠州臨江巡檢於酆都南賓里之姜池,以便防守。」從之。是年,命馬徽為宣撫。萬曆二十二年,石砫女土官覃氏行宣撫事。土吏馬邦聘謀奪其印,與其黨馬斗斛、斗霖等,集眾數千,圍覃氏,縱火焚公私廬舍八十餘所,殺掠一空。覃氏上書言:「臣自從征疊、茂,擊賊大雪山,斬首捕寇,皆著有成勞,屢膺上官獎賞。今邦聘無故虔劉孤寡,臣豈不能出一旅與之角勝負,誠以非朝命,不敢也。今叛人斯在,請比先年楚金洞舍覃碧謀篡事,願與邦聘同就吏。」二十三年命四川撫,按讞其獄,事未決。會楊應龍反播州,覃與應龍為姻,而斗斛亦結應龍,兩家觀望,獄遂解。覃氏有智計,性淫,故與應龍通。長子千乘失愛,昵次子千駟,謂應龍可恃,因聘其女為千駟妻。千駟入播,同應龍反。千乘襲馬氏爵,應調,與酉陽冉御同征應龍。應龍敗。千駟伏誅,而千乘為宣撫如故。千乘卒,妻秦良玉以功封夫人,自有傳。
魚木寨相關資料:
魚木寨位於利川西部,地處318國道線利川至萬縣途中,寨樓空兀於萬山之中,兩邊一色懸崖,中間只有一狹窄寨門與外界相通。該寨明初屬龍陽峒土司,後歸附石柱土司 ,萬曆14年編籍萬縣,1955年劃歸利川,現為謀道鄉魚木村。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八世譚彥相等認承納草籽糧五碩三斗,將龍陽峒編籍萬縣,奉旨俞允,脫離石柱土司。萬曆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撫使馬斗斛、馬千乘圖謀恢復龍陽峒,率士兵圍攻。當年爭戰遺址、傳說、故事尚存。(和馬氏族譜上記載一致)
寨名來源今無確考,一說,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魚木"為土語音記;一說,相傳古代馬、譚土司連年爭戰,一次,譚土司困守該寨,馬土司久攻不下。譚土司為退敵兵,從寨東岩洞口向寨下拋下活魚無數,有些竟落掛於馬土司帳前樹上。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從此,地因事名,洞名"魚木洞",寨名"魚木寨"。
石柱馬家事略考:
土家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統計,土家族人口有5704223人。主要聚居於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鄰地區。
土家族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帶繁衍生息,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侮稱為「武陵蠻」、「五溪蠻」。宋代以後被稱為「土丁」、「土民」、 「土兵」等。漢族人大量遷入後,「土家」做為族稱開始出現。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國成立後,確定為土家族。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後還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長陽、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縣。
馬氏在石柱的影響 :
土家族受漢族影響較大,在重慶市石柱縣居民中,馬氏據說有三支,均為土家族。其中有一支馬氏,其保存的《馬氏家乘》中曰:「公(馬定虎)陝西扶風茂陵庄人,漢伏波將軍三十九代孫也。英敏磊落,勇力過人,事宋為驍騎隊長,屬吳繗軍。靖康之亂入京師勤王,……高宗南渡,扈蹕有功,軍中皆稱將門之後。時五溪蠻因朝廷多故,連結土司秦勾等陷施州大田所、南賓諸郡,擾及大江之南,官兵屢征不克。大臣范宗伊奏曰:五溪蠻敬畏伏波將軍如神,倘得其裔往征,必克。高宗允其奏,因詔定虎公領兵由建始入川,駐兵於南賓縣之水車壩,傳檄南路土司七覃八田,宣揚威德,剋期會兵施州。溪蠻聞定虎公為伏波之後,已自攝服欲降,獨賊首覃勾拒施州欲戰。建炎七年(建炎僅四年),我公合諸土司兵攻破施州,賊走屯七岳山。公圍之,遣輕騎五百人間道由龍嘴河、都會壩絕其歸路,賊糧道不通,遂成擒。捷聞,並圖其山川形勢以獻,中有石峰高聳插空之語,因封公為石柱安撫司,世襲節制九溪十八洞。」還有清乾隆年間修的《石柱廳志》記載,扶風人馬定虎,(馬)援三十九代孫也,知兵饒膽略,朝命領兵進剿。定虎入川駐水車壩,擊之,苗果震懾,潰敗。捷聞,即以南賓縣地官之。縣東南六十里,有高峰直上,狀類柱,乃置石柱安撫司,敕馬氏世襲,節制九溪十八洞,為鎮服苗蠻之計。據《明史》中記載:「明洪武七年(1374年)石柱安撫使馬克用遣子付德與同知陳世顯入朝貢方物;洪武八年(1375年)改石柱安撫司為宣撫司,隸重慶府」。由此可見石柱土司應是正式建立於明初。馬克用封石柱宣撫使,建署水車壩(今悅來鄉古城壩),其食粟之地,僅今悅來鄉附近就有牛項溪、尖山子、螺絲塘、白果園、水田壩、五龍溪、板獠漕等處。
石柱土司馬氏,據其家譜記載,祖籍是陝西扶風,系漢伏波將軍馬援第三十九代孫馬定虎的後裔。傳說馬定虎在南宋時因平五溪蠻入境,因功授以石柱安撫使,官職世代沿襲,得以世守石柱。應該說馬定虎既然是馬援之後,當是漢族不疑,其實不然,馬定虎歷經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分裂戰亂後,依然知其先祖及世次,可知馬氏對譜系的重視。然而在馬定虎平五溪蠻有功而授以安撫司職,更應大書特書之時,居然失其世次了。《馬氏宗譜》對馬克用以下世系記載卻十分詳細,但自馬克用以上則一無所書。《馬氏族譜》、《馬氏家譜淵源》也說馬克用為「遷石柱始祖」,「建業於水車壩」。在其馬氏族譜、宗譜、家譜淵源、譜書節本等所記各異,世系不清,年代不一,史實矛盾。例如,說馬克用是馬定虎的十五代孫,卻無世系,且有是三代、四代、五代、六代、七代、八代、十六代孫之多說,還有說「定虎其名,克用即號」,甚至有說是「克用相傳思牧,思牧相傳定虎」。署石柱安撫司的時間,有建炎二年、三年、七年(建炎僅四年,無七年),或景定,或宋末之多說,更有說是無至正七年或十七年。對何入何時入川平蠻封石柱安撫使也其說不一,有馬定虎於南宋初,或於元末,或於明初之幾說。有的說是馬什用於宋景定中,還有說是馬克用於明初。凡此種種,自馬定虎以下至馬克用間,無論《石柱廳志》、《石柱鄉土志》或《馬氏家譜》均載:「其襲爵歷元及明無替」。《馬氏宗譜》自釋:「定虎公以後,克用公之前,馬氏中衰,當宋之鼎革之際,功名未登天府,史鑒不傳。」自認「代遠年湮,前後矛盾」。其實馬克用的父、祖二輩是誰也未記清。馬克用是否為馬定虎之後裔?歷史上就有這樣的情況,某些家族往往把同姓氏的源於貴族出身、顯赫於世的人物作為始祖,而編纂至家譜之中,目的是為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或出身。據《渝州志》雲:「宋景定中,蠻酋大蟲馬什用同向士壁率師大敗元兵,繼平九溪洞夷,授鎮國上將軍,領銅牌印、石柱安撫司大使,世守其土。」馬定虎應為宋末時期人,而不是宋初之人。馬什用與馬定虎應為同一人,據清嘉慶重修的《一統志》中雲:「宋景定中,以土官馬定虎征五溪蠻有功,授安撫司。」就《渝州志》稱馬定虎(馬什用)為「蠻酋大蟲」,應是當地土著蠻酋,大蟲在宋代是人們對老虎的稱呼,而土家族先民有史以來就是崇拜廩君白虎的,以之作為其圖騰信仰。而「什用」是土家族的常用語,是「送、沖、踵」的意思,是對土司長官的稱呼。所以,石柱馬定虎這一支馬氏,自馬克用前至馬定虎應為漢族,自馬克用以下應為土家族,這也尚待研究。
石柱馬定虎這一支馬氏在歷史上也有其輝煌的史績,對穩定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安定,維護國家統治,發展社會生產均做出了貢獻。據《馬氏家乘》記載,元未九溪十八硐諸土司不靖,明洪武初,馬定虎的十五代孫馬克用(應是馬定虎之子)征服了九溪十八硐,被朝廷加封為宣撫使。據《蜀人物誌》記載,馬克用「生元末,襲石柱安撫司,仁而有勇,與士卒同甘苦,上下一心。全境內戶口為十三族,大山外有陳、伍、高、崖、羅、向六族,山以內有譚、劉、奉、何、冉、江、白為七族。土司無城郭而有峒寨,令十三族皆得立寨柵,具徒卒,無事盡力農畝,有警則各寨並起,以聽指揮。凡境內高峰絕嶺,星羅棋布,皆各族屯兵邊所。……不數年,庶富為川東冠。忠路、酉陽、唐岩、沙溪等司,皆推石柱為司長,音問不絕。」馬克用在洪武中善撫夷落人心歸附,子孫世襲。表明元末石柱土司的勢力得到急劇增長,已成為元末明初時期土家族諸土司中舉足輕重的大土司之一。
石柱土司正式建立後,由馬氏承襲達26代,計569年。其沿襲情況,據《石柱廳志》等資料記載,自明洪武初馬克用由安撫使擢升宣撫使以來,在洪武七年(1374年),馬克用遣子馬付德與同知陳世顯入朝,明改安撫司為宣撫司。馬克用於明洪武八年將其司治遷至南賓縣城。馬克用傳子馬良,馬良傳子應仁。宣德五年(1430年),馬應仁犯法,罪應死,但朝廷給他個謫戍邊,戴罪立功的處分,因為「帝念其祖克用嘗效力先朝」,而仍命馬應仁子馬鎮襲石柱宣撫使職。馬鎮傳馬黼,馬黼傳馬澄。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三月,內盜300餘,侵犯石柱,殺死馬澄及隸卒20餘人焚掠而去。是年,其子馬徵襲宣撫職。馬徵傳馬龍,馬龍傳馬素,馬素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傳馬斗斛。
明萬曆年間,龍陽洞土司譚彥相等欲脫離石柱土司統治,編籍入萬縣之時,石柱土司馬斗斛為維系「土不出境」的祖訓,遣子馬千乘率兵圍攻龍陽洞,燒殺幾盡。直到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石柱土司歸附清朝,石柱乃轄東至湖北利川,南接黔江,西界豐都,北鄰忠州。廣230里,袤240里之廣闊地域。
在秦良玉代理土司之前,其馬氏內部發生一件爭權奪位,引發仇殺之事。據《明史·四川土司傳》記載,萬曆二十二年(1594),石柱土司妻子代幼子行宣撫事,時「土吏馬邦聘謀奪其印,與其黨馬斗斛、斗霖等,集眾數千,圍覃氏,縱火焚公私廬舍八十餘所,殺掠一空。」結果,還是馬斗斛得了便宜,署理司職,但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好景不長,最終下了台。
石柱土司是土家族六大宣慰司中,改土歸流最晚的一個。馬祥麟子馬萬年於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歸附清朝,仍授宣慰使。據《清史稿·四川土司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夔州府分駐雲安廠同知移駐石柱。二十五年(1760年),設石柱直隸廳,改土宣慰使為土通判世職,不理民事。道光《補輯石柱廳志·土司志》記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馬萬年傳子馬洪裔,雍正年間馬洪裔傳子馬宗大,「宗大傳光裕,光裕傳孔昭,孔昭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緣事革職,以光裕弟光仁護土司事,俟孔昭生子承襲。至二十一年,孔昭生子俊明,報部。光仁復緣事斥革。部議夔府分駐雲安廠同知移駐石柱,代理土司事,俟俊明成立交卸。二十五年,俊明殤,承襲無期。部議改設直隸廳同知,其土宣慰司改為士通判,不預民事,俟孔昭生子。題請奉旨如議。孔昭卒,無子,以光仁子圖昭襲土通判職。」
馬孔昭與馬光仁兩任土司均「緣事革職」,其所緣何事,據石柱《馬氏家乘》記載,「乾隆十九年,孔昭以逆匪陳昆案內失察,部議革職。」是說馬孔昭的革職是因為鎮壓當地陳昆起義不力所致。而馬光仁革職的原因卻與他同馬孔昭之間的矛盾有關,譜雲:「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孔昭生子俊明,業已報部。因光仁任事,時值大旱,民間禾價騰貴,光仁禁販禾出境,有販者皆稱孔昭之禾,仁因封孔昭庄倉。昭怒,以封倉絕食、更藉護奪襲等情上控」。馬孔昭所以將其叔父馬光仁告到夔州府,是因為販禾封倉之事,但真實的原因是「藉護奪襲」之情,即馬孔昭子馬俊明業已報部,而馬光仁並不願意從「護土司事」的位置上退下,讓馬俊明承襲,而引起馬孔昭的不滿。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土歸流、改設直隸廳、隸川東道,宣慰使改為土通判,不預民事,仍世襲。《石柱直隸廳志》有雲:「國家聲教遠訖,先後皆改土歸流,石柱土官馬氏歷世忠順,明季女土官秦良玉忠勇著天下,載明史,故地雖改設直隸廳,後裔猶世襲通判職,比其他土司加厚焉」。乾隆二十五年,朝廷因馬俊明死,馬孔昭無子承襲,而順勢把石柱改土歸流。同知賈天祿奏請乃以馬光仁的長子馬圖昭襲,自此,土通判一職,馬氏世代相傳,馬圖昭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緣事革職。次年,同知王縈緒上奏朝廷,要求任命由馬宗大之弟馬宗夫之孫馬佑昭承襲土通判,獲准。咸豐年間傳至馬駕,馬駕傳馬保誠、馬保誠傳楊舜貞,楊舜貞傳馬正倓,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十一月石柱解放為止。
石柱土司世襲表:
馬氏土司世系自馬克用起為:
馬克用(元末襲)-→馬良-→馬應仁-→馬鎮-→馬黼-→馬澄-→馬徵-→馬龍-→馬素-→馬斗斛-→覃氏-→馬干乘-→秦良玉(馬乘妻,因夫亡,子幼而代理)-→馬祥麟-→馬萬年-→馬洪裔-→馬宗大-→馬光裕-→馬孔昭-→馬光仁(馬裕弟,因兄革職,子未出而執司事)-→馬圖昭-→馬佑昭-→馬駕-→馬保誠-→楊舜貞-→馬正倓-→馬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