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干寺遺址
① 此物被稱為佛教至寶,全世界僅存一塊,現存於哪裡
舍利,本來是遺骨的意思,通常是指佛陀的遺骨,因此也稱佛骨、佛舍利,後來也指大德高僧圓寂後焚化的遺骨。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被認為是佛教至寶,佛頂真骨是佛陀的頭頂骨,僅有一塊,是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現存於中國南京牛首山佛頂宮內。
據佛家經典記載,釋迦牟尼在拘屍城涅槃之後,各國都想得到佛陀舍利,均被拘屍城人拒絕。各國准備武力奪取,這時香姓婆羅門站了出來,曉喻眾生,並提出讓八國均分舍利起塔供養,化解了此番爭端。
現在南京在牛首山斥資40億,建立了一座佛頂宮,用來供奉佛頂真骨這一佛教至寶。
② 南京將建金陵大報恩寺塔,以供奉千年佛祖舍利
是真的,央視和鳳凰網都有直播。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擁有2480餘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發展史。從東吳到南朝,一代代譯經大師在這里翻譯了大小乘佛教經典約500部、2000多卷,使南京成為全國重要的譯經中心、義學基地。南朝時,金陵城內講壇遍布,法會聽眾如雲。以建康為中心的南朝佛教,影響後來中國佛教至為深遠。晚清中國佛教衰微,楊仁山居士在南京創立金陵刻經處,刻經、講學、弘法,直接推動了近現代中國佛教的全面復興。
佛教發源於印度,光大於中國,這也可能是世上唯一的佛頂真骨。對佛教徒來說,佛頂骨舍利至高無上,見舍利如見佛陀,所以舍利「至大無形」。
佛頂真骨舍利是佛教的無上寶物,其盛世重光對於佛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同一地址,曾於1942年出土玄奘大師頂骨舍利,同在一寺供養,實屬絕無僅有。
大報恩寺位於江蘇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干里。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於永樂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里。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曾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後被毀於太平天國。
南京一直希望能重建大報恩寺塔。在重建的過程中先對該地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沒想到,在原本被認為是明代大報恩寺塔的地宮遺址周圍,意外挖到了早其400年的北宋長干寺地宮,發現了七寶阿育王塔,從而使得佛祖舍利在盛世重光。
原來就准備重建大報恩寺塔的南京,在佛祖舍利盛世重光後,更有信心盡快建設起一座恢弘的天下第一琉璃寶塔。
據悉,由於長干寺地宮的發現,原建設方案有了調整。新建的南京大報恩寺塔將做足琉璃特色———新的琉璃寶塔將向北移址重建,寶塔內部及塔基將建造佛教文化博物館和琉璃藝術博物館,展示大報恩寺塔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原塔的塔基、長干寺地宮與報恩寺主殿遺址,將作為遺跡景觀供遊客參觀。
據悉,重光於世的佛祖頂骨、諸聖舍利等聖物,將會被迎回大報恩寺塔供奉
③ 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頂真骨」是怎麼發現的
2008年7月,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在大報恩寺遺址發掘時,挖出北宋長干寺一塊刻有「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十顆」、「諸聖舍利」、「金棺銀槨」等字樣的石碑。隨後,在石碑下的地宮中,一個埋藏了近千年的鐵函被吊出地面。
從南京大報恩寺遺址長干寺地宮發掘出土的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高
1.1米、寬40厘米,乃當前中國至全世界范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模的阿育王塔。
塔身鑲嵌寶石並雕刻佛像、經文,瘞藏千年仍精美絕倫。根據碑文記載推測與X
射線探測雙重驗證,塔身內供奉有兩套金棺銀槨,其內有「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十顆」等稀世佛教聖物。
據悉,南京市曾向國家級主管部門提交論證報告,稱佛頂真骨為北宋年間北印度來華高僧施護所獻。
④ 南京出土的阿育王塔是什麼
出土於金陵「大報恩寺遺址」的長干寺地宮阿育王塔本周六有望出函。11月18日上午,有關部門和專家聚首南京朝天宮,召開最後一次塔王出函協調論證會和模擬測試,敲定了雙保險方案,會上決定塔王出函的「吉時」——22日下午3點。屆時,南京市佛教界的50名高僧將齊聚取寶現場,按照高規格的佛門禮儀,為七寶阿育王塔的取出做一場開光法事。
有著多年冶金及模具製作經驗的南京市民黃乃海前不久應邀前往南京市博物館庫房觀摩千年鐵函內的阿育王塔,博物館方面希望他以其多年的經驗能幫助將鐵函中的阿育王塔完好無損地順利取出,昨天黃乃海詳細向早報記者介紹了取塔方案。
據悉,南京有關部門昨晚已啟程前往北京邀請國家宗教局的領導,同時南京市博物館還希望能邀請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學誠法師等有德高僧前來主持這一禮儀。
一位一直參與鐵函具體考古發掘和研究保護的專家告訴早報記者,目前採取的方案,從結構上、力學上都做了精確的分析和准備,每一道程序都有雙保險,做到萬無一失。為了保險起見,他們事先製作了多根不同形式的吊鉤,進行過多次模擬實驗,「考古工作是走一步看一步,做到精確無誤、平穩地將塔王請出鐵函。」
黃乃海昨天告訴早報記者,目前晨光集團負責實施的方案與他之前研究推薦的方案基本一致,「有了『不破壞鐵函』的總前提,只能採取工程上專業稱為『拉鉤提吊法』的方法。關鍵是鐵鉤的製作要非常精密,除此以外還必須要有外箍進行保險。」
據黃乃海介紹,具體的步驟分五步進行。第一步:先把提前做好的四根吊鉤順鐵函內壁慢慢放入,吊鉤的長度要超過鐵函高度,吊鉤的形狀為上部大而粗,下部小而細,這樣才能保證既有力度而又穩妥地插入縫隙,鉤尖部還要套上皮圈,以免傷及絲織物和塔身。特別之處是一定要把吊鉤的鉤端做成大於90度的尖角型,才能順利找到縫隙進入塔底部。第二步:在鐵鉤桿子中部還要焊接一個約10厘米的轉動把柄,與吊鉤鉤尖成20度錯位,考古專家轉動把柄,鐵鉤就插入塔王四個角的底部。並且保證四根鐵鉤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第三步:測量吊鉤的邊長,再製作一個鐵箍,根據吊鉤的定位,確定鐵箍的形狀,用繩子送入鐵函底部,將吊鉤緊緊地箍在塔王底部側面,防止鐵鉤向外移位,確保不會滑落。第四步:把預先製作好的十字形支架與四根吊鉤結合。先將四根吊鉤的頂端插入十字架打好的孔里,再從旁邊用螺栓鎖住。第五步:最後由滑輪架慢慢起吊,請出阿育王塔。
黃乃海表示,當時他進入現場看到鐵函時,裡面有一股濕腥的味道,在清理完塔身與鐵函的縫隙的狹小空間後,似乎感覺到有木質氣味。經探尋,阿育王塔的底部並非直接放置在鐵函的底面,而是扣壓在一底座上。昨天,考古專家透露,從目前對鐵函內環境的探測,可以判斷,阿育王塔的底部不是平面,而是中間呈一凹型,四邊為突出的邊,就如同一個鐵制的茶葉罐一樣。
⑤ 哪件文物體現了宋代銀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它是什麼樣的
江蘇省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發現宋代金器、銀器、鎏金器20餘件,以阿育王塔為其代表,反映了宋代銀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器物外覆鎏金銀板,銀板採用捶揲工藝等製作佛像和題記。如長干寺舍利銀槨,蓋長11.5厘米,底頭寬4.3厘米,尾寬3厘米,頭高4.9厘米,尾高3.9厘米,重223克。
銀槨和頭部鏨刻乳釘、柵欄,每門3排12枚,門兩邊刻草紋,門上刻流雲一道,在中間擁托慧日智珠一顆,槨後頭刻纏枝花葉,作如意狀,槨兩旁各刻高髻,雙首鳥身迦陵頻迦,四翅,一手托花盤,一手作張開狀,飛行在纏枝花葉之中。
槨蓋頂刻飛天兩個,高髻,裸上身,下著長裙,首戴瓔珞,左手張開高舉,右手持花盤,作翻身回顧之狀,後者雙手持果盤,作行進之狀,綬帶飄逸,前端有如意寶珠,四周刻流雲和圈點紋。
⑥ 南京大報恩寺塔的來歷
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下轄百寺。
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而建,明永樂十年(1412年)於建初寺原址重建,歷時達19年,耗費248.5萬兩白銀,十萬軍役、民夫。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准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整個寺院規模極其宏大,有殿閣30多座、僧院148間、廊房118間、經房38間,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寺院,為百寺之首。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志性建築,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干寺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是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廟遺址 。
2011年,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2年,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遺產點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底,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開放。
⑦ 長干寺七寶阿育王寶塔有哪些歷史
阿育王,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也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阿育王是護持佛教的一位英主,他下令建立了許多寺院和佛塔。
在秦淮河南岸,有一片地勢開闊之地,當地居民把這個地方稱為「寶塔根」。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寶塔根」從東吳開始就產生過眾多皇家寺廟。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明代大報恩寺,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建。
大報恩寺的前身就是長干寺,是將長干寺改建而成的。長干寺地宮就位於大報恩寺的下面。
長干寺地宮可能是宋代初期由長干寺住持可政大師通過「民間集資」修建而成的。
長干寺地宮出土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物,包括銅錢、水晶球、瑪瑙珠、串珠等供養器物,還有白瓷碗、青瓷碗、青瓷壺,更有價值和神秘感的是一個大鐵函和碑刻。
鐵函裡面有價值連城的七寶阿育王塔,還出土了許多供奉物,有琉璃瓶、銀鎏金蓮花如意形法器、銅鏡以及多達數千枚的各式銅錢,從漢代的五銖直至北宋前期的至道元寶、咸平元寶等,還有一些特殊製作的鎏金龍鳳紋花錢。
鐵函里的七寶阿育王塔文物價值不可估量,體型大、工藝精美。
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石渠、水晶、赤珠。七寶阿育王塔,塔身鑲有各種各色寶石360顆以上。塔高1.1米,底座寬度為0.4米,其高和寬度都是杭州雷峰塔地宮的阿育王塔的3倍多。
七寶阿育王寶塔由三部分相互疊置而成,自下而上分別是塔基、塔身和塔剎,全塔是用泡釘將金屬蒙皮和木胎鉚接起來的。
塔基高約0.1米,遍飾浮雕鑲寶珠,精美奪目。浮雕中除了蓮花、連珠紋,每面還雕有4尊高約0.05米的佛像,頭有背光,周圍有13顆寶珠。
塔身是整座阿育王塔最精美的部分,它的下部略呈正方形,每面都鑲嵌有大量寶石,刻滿精美繁復的圖案及文字。上部呈窄喇叭狀或斗狀,也遍布圖案、文字雕刻,並綴滿寶石。
塔身的4個角上豎著8片大山花蕉葉,兩兩相鄰,將大半個塔剎罩住。塔剎由塔尖、寶葫蘆、寶珠、五相輪柱組成,由剎柱貫穿,下接塔身,五重相輪上刻有忍冬、連珠紋飾。
阿育王塔不但體型龐大,其製作工藝也十分讓人稱道。塔身通體的雕刻圖案精美絕倫,無論塔基、相輪拄、塔身,還是山花蕉葉的正反面,都雕刻各種圖。內容極其豐富,有火焰、寶珠、蓮花、纏枝、金翅鳥、龍頭等。
8幅金翅鳥的圖案最精美,以高浮雕法雕出的護法神金翅鳥,布於塔身四角兩邊,昂首斂翅,足踏蓮花,畢動逼真。
塔剎相輪和山花蕉葉採用的是一種叫做「錘揲法」的金銀加工工藝。
與鑄造法相比,錘揲法不僅工序簡單,而且可以將金銀器做得輕薄,大大節省了珍貴的金銀原材料。其方法是先錘打金銀板片,使之逐漸伸展成片狀,再將其鋪在用松香、牛油和瓦灰等熬成的膠板上,或者是在製作好的模具上,錘打出各種繁復的花紋。
七寶阿育王塔有凸紋也有凹紋,這是兩面錘揲的結果。
而相輪的破損部位表明中空的相輪在加工時使用了古代的點焊法,即用硼砂等助熔劑使銀粒加熱熔化,再將其粘在各部件之間,待其冷卻,銀部件就牢牢焊接在一起。而山花蕉葉有兩排規則的鉚釘樣凸出物,表明其很可能使用了鉚接法。
塔上的人物造像和佛像十分生動豐富,單體的小佛像和菩薩像有56尊,加上20多幅故事圖畫上的人物,塔身中間圖案上的人物,以及山花蕉葉上的人物,塔上佛像、人物像有百餘尊。
這些圖像有很多是描繪佛教故事的。
一是講述佛祖釋迦牟尼生平的佛傳故事:在8片山花蕉葉上,每個外側面都雕刻著3幅圖,共有24幅。其中一片山花蕉葉的一邊外側,自上而下雕刻著「呈現睡姿的佛像」、「打坐的佛像」和「一人與一大象」。
這3幅圖畫面從下往上看,刻畫的是釋迦牟尼的出生、得道、涅槃3個階段,如六牙白象入夢,就說的是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夢到六牙白象來降腹中,遂生下釋迦牟尼。
二是宣揚佛教精神的四本生故事,如薩棰太子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飼鷹救鴿,月光王捐舍寶首,快目王舍眼等。跏坐在蓮花座上的薩棰太子還伸出右腿,被老虎咬在嘴裡,而薩棰太子又伸出右手,似乎在招呼餓虎不要客氣。
薩棰太子的左腳邊,還有「嗷嗷」待哺的兩只小虎。薩棰太子的身後,還有10個呈各種姿勢和表情的人,他們有的拍腦門,有的手捧胸口,有的叉腰,有的合十,有的撓頭,毫不重復。
這些故事圖無論大小,都刻畫得細致入微,十分精美。
鎏金錶面上的精湛圖案,是工匠們用手鍛打出的,這比雕刻的難度要高得多。塔身上的文字記載,七寶阿育王塔是在揚州製作的。
唐宋時期揚州一直是金銀器製造業的重鎮,南唐時期,後主李煜曾命揚州工匠打造一座高達兩米的金蓮,令宮女立於蓮上翩翩起舞。揚州的能工巧匠精心打造了這座工藝精美價值連城的七寶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上還遍布雕刻精美的中文和梵文。梵文位於塔身的頂部。有兩處中文多在塔身上:
一處位於佛本生故事圖的下方,用兩行書寫了故事內容及供養人的身份姓名,如「將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舍大光明王施首變相記」。
「將仕郎守」為唐宋時期官名,「滑州」指河南滑縣一帶,「助教」是宋代九品的官階,「王文」人名,「舍」為施捨,「大光明王施首」則是上面的佛本生圖內容,「變相」是指用繪畫的手法表現佛教經典內容。
另一處在塔身上方,斗狀部刻有「皇帝萬歲」,兩面則有「天下民安」、「風調雨順」,以祈禱國泰民安和皇帝長壽。
七寶阿育王塔周身沒有鏤孔,整個寶塔密閉良好。塔內有兩套金棺材銀槨,金棺銀槨一套方形的,一套長方形的。
長方形的一套,從外至里都是純金打造,金光燦燦;另一套方形的,盒子的主要構件都是銀的,銀光閃閃。金棺頂蓋上有蓮花、鳳鳥紋,棺體兩端有持劍護法神等雕刻。
⑧ 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
此前在地宮中發現的一塊石碑碑文已得到破譯。石碑第一行寫的是「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而不是此前所稱的「長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記」。「真身」二字在唐宋時特指佛祖釋迦牟尼,這說明當初舍利函中有物品是被當作佛祖真身遺物瘞藏的。
那麼舍利函中到底有什麼呢?碑文中稱有「聖感舍利十顆」、「佛頂真骨」、「諸聖舍利」,用金棺銀槨盛放,與琉璃、琥珀等佛家「七寶造成阿育王塔」。佛頂真骨指的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頂骨,而諸聖舍利指的是高僧舍利。一般來說,佛舍利單獨供奉,如果真像碑文中所稱,佛舍利和高僧舍利瘞藏在同一座地宮中,那麼這將是全國首次發現。
而「感應舍利十顆」的碑文與1960年鎮江甘露寺鐵塔地宮的考古發現有數字上的巧合。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在地宮中發現的《重瘞長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記》石刻中寫道:他將金陵長干寺21粒佛舍利中的11粒遷置鎮江北固山。那麼碑文中所說的「舍利十顆」是不是指唐代留在南京的那10顆舍利呢?
碑文稱,建塔者為「演化大師可政」,地宮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磚塔高二百尺,八角九層」。巧合的是,史料記載,宋真宗時,長干寺住持可政奏報長干里一帶佛舍利常常顯靈,經考察屬實,真宗便重修長干寺,並建9層聖感舍利塔,兩者相互印證。
碑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三個人,一個「崇文廣武儀天尊道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即宋真宗,碑文中祝願國基穩固,皇帝長壽;另外兩個是「滑州(今河南滑縣)助教王義、妻史氏十四娘」,按碑文推斷,王義應是幫助可政修建聖感舍利塔的人
⑨ 這是南京什麼地方 有朋友知道嗎
這個是大報恩寺(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雨花路1號)
室內展出的遺址等。
大報恩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下轄百寺。
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而建,明永樂十年(1412年)於建初寺原址重建,歷時達19年,耗費248.5萬兩白銀,十萬軍役、民夫。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准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整個寺院規模極其宏大,有殿閣30多座、僧院148間、廊房118間、經房38間,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寺院,為百寺之首。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志性建築,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干寺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 ,是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廟遺址 。2011年,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底,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開放。
⑩ 南京長干寺地宮的地宮位置
「佛頂骨重光,使長干寺地宮石函上的記載,終於和實物相印證,對我們考古工作者來說,這是非常欣慰的。」在佛頂骨盛世重光大典的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華國榮介紹,從2007年初至今,市博物館考古部對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古發掘,先後發現並清理了屬於明代大報恩寺的香水河橋、中軸線主幹道、天王殿、大殿、觀音殿、法堂,當然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長干寺地宮重要遺跡。大報恩寺北側的畫廊基礎, 永樂年間所建造的大報恩寺,為佛塔所作的四面佛龕是108間畫廊。在19世紀外國畫師所繪的大報恩寺塔銅版畫中,寺塔周圍的畫廊清晰可辨。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有哪座寺院的畫廊具有如此宏大的規模。 這些文獻記載的畫廊的確存在,而且遺址保存得非常完整。此外,大報恩寺北側的圍牆也已找到一段遺跡。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是佛教界仰止崇拜的至高信物,而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更添光彩。昨天,南京市長季建業表示,佛頂骨舍利是南京一筆厚重的、難以估量的文化財富,也是南京獨有的文化資源,一定會以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之心,珍惜這筆偉大的文化財富,把它保護好、傳承好,不斷發揚光大。
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使得南京這座六朝古都的佛教文化深厚底蘊得以進一步彰顯,更讓世人重新認識南京的佛都地位。多年之前,南京就規劃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復建琉璃寶塔,以此將南京打造為佛教文化勝地。然而在長干寺地宮及七寶阿育王塔被意外發掘之後,讓人激動、自豪的同時,也讓原先的規劃陷入尷尬,復建計劃也一再推後。不過昨天傳出消息,大報恩寺琉璃塔2010年內就將率先啟動,完工後,佛頂骨舍利將被永久供奉在琉璃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