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游記
① 歷史景點游記
老殘游記或《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② 怎麼寫歷史古跡游記呀
很簡單,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寫去哪裡遊玩了,見到了什麼。第二部分追憶古跡的歷史以及相關的歷史名人事跡,感慨下古聖先賢。第三部分寫對如今的啟示,對自己的激勵。
大體游記都是這樣。
③ 求一篇歷史古跡的游記
游磁器口
磁器口,乃重慶著名景色之一。它將吃、玩、看融為一體,是重慶的一道著名風景線。
磁器口最出名的小吃是羊肉串、陳麻花,最好吃的一道菜非毛血旺莫屬了。如果讓去你嘗一嘗包你「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神廚落重慶」。
磁器口,是玩的天堂。那兒的江邊有各種各樣的娛樂項目。而且在春天,還能捉蝌蚪、放風箏呢!
磁器口的風景可是獨一無二的呀!瞧!磁器口的古代式建築正為磁器口做打扮呢,它使整個磁器口看起來樸素無華、古色古香!在古建築之間,一條條石板路通往著江邊。在江邊,鵝卵石靜靜地躺著,江水嘩嘩地流著,白雲悠閑地飄著。
江面上有幾艘大船,正緩緩地在水面上移動。旁邊幾個彪形大漢裝扮成纖夫拉船,使人想到年木船過三峽。山高、浪急、水深、船險,纖夫腳踏著岩石,手抓住峭壁,纖道長長,拖著木船,奮力向前。這充分展示出重慶人「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人文精神。
磁器口之所以受人愛戴,是因為那古建築的風格,石板路的堅硬,鵝卵石的光滑,江水的洶涌保持著民族文化的特色。我相信,在磁器口這顆明珠的點綴下,重慶會變得更加美麗!
磁器口的房子具有濃郁的古老氣息。走在磁器口的石板路上,就會看到,兩旁的小店幾乎都是茶館、賣竹筒飯的、賣麻花的……如果你到磁器口去,肯定會流一大盆口水(我是這樣)。
每次我到磁器口去,都會先吃一小筒竹筒飯,因為它的味道實在太好了(我可不好吃哦!)。然後吃一點麻花,最後再吃一碗那位老奶奶做的涼蝦和西米露,每次我都會舀很多紅糖水來喝。
你們知道我家鄉的磁器口嗎?那可是一個古鎮喲。因為這里以前盛產瓷器,所以得名瓷器口。
據說,地上的石板路都有一千多年了,那裡的房子都是古香古色的。你們可別小看瓷器口這古老的小鎮,這兒可熱鬧了,逢年過節,大小廟會這兒可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商品琳琅滿目、生意興隆。漫步來到江邊,暖曖的太陽照著大地,江邊的人們閑聊的、喝茶的都盡情的享受著陽光的撫摸。沿街擺滿了古鎮上有名的小吃,有烤玉米、涼粉、麻花等等。最美味的要數「毛雪旺」了,又麻又辣又鮮。
在這里,還將架起最具現代化的輕軌列車,將載著更多的人們到這里來欣賞美麗的古鎮風光
昨天游完了八達嶺長城,我們又到了另外一大景點——十三陵中之定陵。讓我又了解到了一些資料,都是從導游口中得知的:「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風水術士到北京選擇「吉壤」,其實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備修建陵寢。當時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開始他們選在了口外的屠家營,可是皇帝姓朱,與豬同音,犯了地諱。然後又選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腳下,可是後面有個村子叫「狼口峪」,這樣豈不是更危險!後來選過京西的「燕家台」,有與「宴駕」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後直到明永樂七年,才選定了現在的這片天壽山陵區,在周圍有蟒山,虎峪,龍山和天壽山。這里正符合了陰陽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還有溫榆河經過這里,真可以說是風水寶地。從此可見當時皇帝要為自己修建一個陵寢要耗費多少精力啊。隨後,就開始修建了長陵,經過四年終於竣工了。那明朝歷代的皇帝,也陸續在這里修建了陵寢。而且從1409修建長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滅亡,這200多年間,明十三陵的營建工程從來沒有間斷過。在這方圓40平方公里的范圍,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還有許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這里也沒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在清兵入關以後,為了報復金人將清太祖的祖墳毀掉,所以就將這里燒了。後來在乾隆五十年的時候,為了籠絡漢人,就下令修繕陵區。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對這里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並且開放了的長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宮已經被發掘了。現在這里已經成為了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現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個皇帝么?怎麼在這里只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寢?其實原因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當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因為被朱棣奪取了皇位,屍骨下落不明,所以這里就沒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時候,他曾經被宦官王振慫恿,率軍親征,後來在河北懷來的土木堡被瓦刺軍俘虜,這個事件稱為「土木之變」,一國不能無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冊封為景泰帝,而後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奪取皇位的「奪門之變」,所以在十三陵中沒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親王的禮節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哇噻!牆壁好冷哦。不愧是陵墓的地方吖,既潮濕有冷如果在那兒住上個一年半載的那不是天天都要穿長衣服拉?還是快點走為好,我差不多要冷死了。這里的皇帝、皇後們,拜拜咯!
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其命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預示著上海及其他城市將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而創造出來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環境,造福全體城市居民。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綠色的世紀。日本愛知舉行的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從這點可以看出人們對自然,對生態越來越關注。二十一世紀主導的住宅是綠色家園,二十一世紀主導的食品是綠色食品,二十一世紀主導的的環境是綠色環境。綠色也是人類的永恆主題。綠化就是體現綠色的一個重要環節。
綠化,這個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眾所周知,綠化可以美化環境,釋放氧氣,減弱雜訊,降低氣溫,阻擋風沙、改良環境。不僅如此,綠化還可以減低人類害怕及生氣的情緒促進正向的心理反應。可以說,綠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上海把綠化作為城市規劃的重頭戲。隨著世博會申辦工作進入倒計時,表盤上那分分秒秒都躁動著的指針撩撥起所有關心世博會的人的心弦,特別是與世博項目休戚相關的上海市綠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畢竟400公頃的申辦會址上有60%-80%都將是綠地。綠化對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城市建設、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都非常重要,而且還能帶動經濟增長。
首先,綠化對上海的城市建設有促進推動作用。據了解,2010年世界博覽會將有多條與黃浦江垂直的綠色植物走廊,將綠化帶從濱江地區延伸到城市腹地,猶如現代城市與大自然連接的紐帶;在滿目綠意的襯托下,一條長四五百米、專供遊人徜徉觀光的花橋將橫跨浦江兩岸,成為聯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標志性建築。世博會之後,將根據這一地區的城市雛形改造博覽會的空間,將其融入上海市區。綠色走廊和運河將予以保留。穿越黃浦江的花橋也將保留,它可把散步的遊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園,在展覽會之後,作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成為上海的又一標志性景觀。
其次,綠化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式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上海也提出了要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在1990年,上海還處於還清債務階段;但就2004年上海全年新建綠地180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6%,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0平方米。內環線內基本消除綠化500米服務半徑盲區,建設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綠地;由於2010年世界博覽會建設的城市綠地將更多。在綠地建設中不僅突出生態功能,更加註重綠地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城市景觀功能。以這種發展勢頭,到2010年,上海達到目標就指日可待了。
不僅如此,綠化還帶會動經濟的增長。由於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緣故,上海的房價將會有所增長。房地產投資方面有數據顯示綠地最直接的收益者就是房地產開發商: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園綠地總是"澤被"周邊---公園附近的房價幾乎沒有不"草長價高"的。近年來,公園附近的樓價每平方米至少上漲1000元,靠近綠地的樓盤的平均銷售套數也會高出遠離綠地的樓盤許多。
缺少綠色的家園就缺少了寧靜、安詳。沒有了茵茵綠草,只有片片慘白的路面,在強烈陽光下泛著刺眼的蒼白……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綠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滿綠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機,充滿活力……
綠色,是人類永恆的理念
綠色,是文明的象徵。
綠色,它顯示了大自然的靈感和魅力。
讓我們從現在行動起來,讓城市多一份綠色,添一份活力。
我的2010,我的世博!
我眼中的世博
時間如百白駒過隙般,從我眼前溜走,當2010年即將以歲月的名義敲響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坎,我沉思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會,一個曾經陌生的名詞,現在卻令我如此神往、憧憬。它,到底有怎樣的一種魔力呢?
對於世界來講,它是經濟、科技、文化界的一次奧林匹克盛宴,給參展國家帶來眾多的機遇、發展、效益與聲譽,促進社會的繁榮與進步。而對於我們新世紀的學生的中學生來講,它是一份珍貴的的禮物,帶給我們無限收獲與驚喜。知榮辱、樹新風,我們以雄赳赳、氣昂昂的姿態迎接!自強不息,弘揚世博精神文化,與祖國奮進,與世博同行。我,以我是上海公民為傲,以我是中國人為豪!!
小眼睛看大世界,我認為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綠色的世紀,那麼上海世博也應是一個綠色盛會。作為一名學生的我,明白綠色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如何用心「裝點」我眼中這份珍貴的禮物,已成為我人生中最驚天動地的願望,那麼,我到底能為它獻出怎樣的綿薄之力呢?綠化!腦海中體現出世界綠意盎然的一片生氣景象。我全身恍如灌注了奔騰的力量般熱血起來,對!!我要靠自己的雙手綠化周圍的環境,也許這對上海來說只是滄海一粟,可也融入了我對世博的祝福與期盼呀!這樣一想,我又得到了點欣慰。
說干就干,我來到家門口前的田野邊,說為田野,不如稱之為「荒野」更為妥當些,雜草稀落,到處塵埃飛舞,散落著一堆堆的垃圾,還有幾個塑料袋在地面上漂移……我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就這樣的環境?連居民區周遭都如此慘不人睹,我們還怎麼去挺起胸膛迎接世博?不行,我一定要改變它!我咬咬牙,行動了起來。捋起袖管彎下腰一棵一棵地拔除雜草,一個一個地撿起塑料袋,一點一點地清理令人討厭的垃圾。心中有股怎樣的力量支持我做出如此瘋狂舉動?支撐我愈發酸痛的臂膀,愈發沉重的腳步?突然,我的一群玩伴站在對面好奇、疑惑地望著我有些狼狽的身影。我指了指褪色的水泥牆上掛著的橫幅:「迎接世博,從我做起。」他們恍然大悟,之間會心一笑,紛紛捋起袖子,有的還從家中帶來綠苗栽下,夕陽的斜影下一群平時被視為玩世不恭、自大嬌氣的90後正不亦樂乎地忙著……我們為了世博,只想獻一份力!
是的,這份禮物帶給了我們太多,讓我們更懂事,人與人之間相處地更為融洽,互相體貼、關心。2010年我眼中具有魔力的世博正以不可抗拒的、強大的力量悄悄改變著我們,慢慢改善著社會的氣氛,為2010以後的日子埋下了一個良好的伏筆。所以,我堅信,我們的日子,我們的生活會因城市而更美好!
弘揚世博精神,探求人性光輝,追尋人生價值。
世博,就在你、我身邊。
④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游記
《馬可·波羅游記》全書共四卷,問世後被大量翻譯、出版,成為中世紀最暢銷、影響歐洲人最大的游記著作。《馬可·波羅游記》直接或間接地開辟了中西方直接聯系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事實已經證實,《馬可·波羅游記》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
http://ke..com/view/547192.html
《徐霞客游記》:這部書四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徐霞客游記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比較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游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岩溶地貌並詳細考證其成因的書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發生重大事件外,幾乎沒有停止旅遊,並詳細記錄途中所見,是地理學家和考古學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http://ke..com/view/43359.html
《始得西山宴遊記》: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恆惴粟。其巢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http://ke..com/view/528389.html
《伊本·白圖泰游記》: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於1346年(至正六年)來中國游歷,考察中國風土民情。白圖泰先後訪問過泉州、廣州、杭州以及元大都。返回摩洛哥後,白圖泰將他的游歷筆錄成書——《伊本·白圖泰游記》。這部旅行家筆錄,以豐富翔實的資料,成為中世紀地理、歷史、民族、宗教、民俗等方面一部價值極高的著作,被許多學者引用,至今仍是研究宋元時代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關系的重要資料。
http://ke..com/view/404080.html
《希臘游記》:在旅行家沙尼亞斯巴(Pausanias)的<希臘游記>一書中,曾對宙斯神像作了詳細的描述,書中記載:「宙斯神主體為木製,身體裸露在外的部份貼上象牙,衣服則覆以黃金......
http://ke..com/view/501570.html
⑤ 求一個有歷史意義的的游記作文600字的
江南小游
順著江南的小橋流水,我在雲影波心中端詳這幅美麗神奇的江水風情畫。
流動的水,綠得靚麗,綠得深邃,我俯下身子,輕輕撥弄湖水,儼然低矮的房子,加上我被映入了流動的畫卷之中。這水,流動得清悠緩慢,不像三峽,「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水,玉盤一樣深錠的顏色,似用青草釀成的果酒,不像小石潭「潭中魚可白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看得清晰透徹。漁夫用槳緩緩推動著流水,我也和吳均一樣體驗一下「從流飄盪,任意東西」的自在和悠閑。
第一腳踏在江南的路上,潮濕的路面,青苔早已不分季節地滋長,倒吸一口氣,新鮮的空氣,嗅不到城市間絲毫的尾氣,嗅不到城市的喧囂,只能嗅到這里土地上散發的夾雜著野花的點點幽香,這屬於江南的獨特氣息。我不禁閉上了雙眼,用我的嗅覺、聽覺去感悟這個別樣的地方,去領會這里濃厚的文化氣息。
我不由得轉到一條安靜幽邃的小巷,有幾戶人家,只是窗扉緊掩,紅漆大門,雕花紋印,上前一看,門上的角落裡纏繞著蜘蛛絲,那是沒有人住的房子,時過境遷,人已去,樓已空,房子的主人留下這座破敗的豪宅,過往的人群往往停住腳步,去揣測這個大戶人家的身份,地位,以及主人的浮華……
這個小巷,抬起頭來,天被拉成一條細線,這條小路定有一群活潑的孩子從這兒經過,跑跑跳跳,上學放學……定有一位老奶奶摸索著路,趕往集市……郵差騎著自行車,在狹窄的小道中搖搖擺擺,把信送往千家萬戶。還有,還有那個丁香姑娘,手持油傘,慢慢走過小巷……啊!這條路承載著多少人,承載著多少數之不盡的文化情結啊,這條路究竟是一條怎樣的路呀?
我往來時的路走了過去,凄厲的琵琶聲勾住了我的魂。一女子半掩著頭,妖嬈的身子隨著琵琶有節奏地搖動,調弄得碧波盪漾,女子一凝神,道路兩旁的一切似乎冰封,又在彈指一揮間破滅……多哀怨的曲調,女子的心中有太多太多難以言表的情愫吧?我沉重地想著,靜靜地離開了……
一路上,我都在回味著江南發生的事,好像是註定的,又好像是巧合,我說不清。生在大城市的我頭一遭看到這樣朴實的地方,感受這凄美的情緒。這一輩子,也只有這次令我懷著沉悶的氣息去閱讀這個地方。江南的景,江南的物或是江南的人,都是最最原始的人文遺韻。
我捧著這些情感,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有著濃濃文化氣息的地方。
江南,你真的讓我難以忘懷啊!
⑥ 歷史名勝古跡的游記,含八上歷史故事
有西湖的蘇堤和白堤,有崔灝湖北黃鶴樓的,有王勃的滕王閣,有西安的駝經的白馬四
⑦ 求一篇歷史游記(參觀歷史展覽館。。。)
平江南端東側的中張家巷是中國崑曲博物館,前身是全晉會館,是蘇州保存最完好的會館建築。會館在古代類似於今天的駐京辦,發揮同鄉人自我保護的作用,也是大家聯鄉誼,進行議事、聚會、商貿和娛樂的場所。明清兩代,晉商在錢庄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盡管山西老新一般是比較吝嗇,卻也明白會館是體現實力的外部標志,尤其是在江蘇又有著和徽商較勁的復雜心理,故而在建江蘇的本省會館是精益求精,不在乎多灑銀子。錢既然不是問題,會館的規模和精緻也就有了一定基礎。
會館佔地6000多平米,以中路建築最為壯觀。先莫要著急往裡走,大門的屋檐下多是於戲曲有關的雕塑。可惜雕刻比較小,位置又高,只能用照相機拉近拍。依稀認得的有《關雲長千里走單騎》、《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正廳正中是一尊「崑腔之祖」魏良輔的塑像。 魏良輔(1489—1566),字師召,號此齋,晚年號尚泉、上泉,又號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歷官工部、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廣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擢山東左布政使,三年後致仕,流寓於江蘇太倉。為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戲曲革新家,崑曲南曲)始祖。在過雲適、張野塘等人的協助下,吸收了當時流行的海鹽腔、餘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調的某些特點,對流傳於崑山一帶的戲曲唱腔進行加工整理,將南北曲融合為一體,既可使南曲「收音純細」,又可命名北曲「轉無北氣」,形成了一種格調新穎、唱法細膩、舒徐委婉的「水磨腔」(崑腔被後人奉為「崑曲之祖」、在曲藝界更有「曲聖」之稱。
正廳後是戲樓檐下照例裝飾著各種戲文雕刻.兩旁是包廂式的觀劇廡廊,廡廊分上、下層,上層是女賓席。走進看,藻井,眾多的蝙蝠和祥雲盤旋成十八圈,最終匯聚在屋頂。全晉會館在清代的利用率是相當高的,逢年過節、聚會議事、發財還願。。。都是演戲的理由。空曠地帶的演出,對演員的技巧、嗓音比堂會里表演有著更大挑戰,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就把這里作為首演場。
每逢周末下午就有戲劇專場演出。演出的票價20元一張,特別提前了20分鍾到,卻還是來晚了,這兩年「昆蟲」越來越多,除了本地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來自園區和高新區等地的白領,還有很多外地來的遊客,坐席上還有不少「撞」進來的外國人。好位子沒了,只好找了個角落坐,幸好廳堂本身不大,即使在角落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演員的表情。
《思凡》、《十五貫》、《牡丹亭。拾畫》,20元票價的表演水平著實令人驚喜。尤其《牡丹亭。拾畫》,盡管台下對柳夢梅的舉止已笑聲陣陣,演員絲毫不受影響,將柳夢梅對畫中人情之痴狂淋漓盡致。一個小時的時間轉眼即過,到了散場時間觀眾仍是意猶未盡。「桃花塢里桃花庵」,「游園l涼夢」崑曲會所去年也開始了實景演出,崑曲作為「百戲之祖」繼續之它的流傳。 (朋友幫忙找的 不保證是原創!!)
⑧ 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歷史文化古跡游記
錦秋湖這個悅耳的名字能名揚遐邇,不僅有她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特產,還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樸典雅的「五賢祠」。
初夏時節,我們騎自行車去五賢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東岸,白楊參天,濃蔭遮地。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紋。約行四五里,隱約看見蘆葦叢中有幾座瓦房,被樹木環抱著,那就是「五賢祠」。
五賢祠背北向南,前臨荷塘,右靠魚池,另兩面依傍著一米多高的蘆葦,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邊,五賢祠的正面盡收眼底,東西大約50米,龍頭大門居在中間,兩側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涼亭。與其說涼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門與亭全是瓦紅色。四角向上翹起,猶如雄鷹在空中展翅。陶瓷畫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楹樑上刻有精緻的花紋,給人一種幽雅古樸的感覺。
登上台階,走向院內,正面是五間上房,東西兩側各有三間偏房。所有房屋都是瓦紅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突起的房檐像雞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畫棟,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見中間兩根柱上,有董一博題寫的對聯。上聯是:「數代一堂漢相宋儒戰國才」;下聯是:「異姓五賢卧龍謫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紅的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字「五賢祠」,真是軒昂壯麗。
進入屋內,五尊雕像一字兒擺著。個個魁梧、威嚴、莊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築台上。上遮綢布緞布棚,下踏青石板面。尊尊精緻、細膩,個個栩栩如生。
中間是魯仲連的塑像。據向導介紹,他是戰國時齊國人,善於為人排難解紛而不受報酬。《戰國策》和《史記》等書都有專文記載他的事跡。
向導指著右邊一尊大像說:「他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當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內,逛罷華不注山(今濟南東北華山),順小清河而下,來這里揮筆寫下了『貪看翠蓋擁紅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雲錦緞,縱教匹練寫秋光』的著名詩篇。」他頭戴一頂綠色四方平頂大帽,面容慈祥,鬢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畫。眼神中充滿著文學才華。墨黑的胡須飄在胸前,左手托著書卷,像在那裡低吟奇麗的詩句。
左邊的塑像是三國蜀相諸葛亮,他握羽毛長扇,眉宇間流露出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兩賢,是顏?和轅固。顏?,戰國時齊國人,曾隱居在「五賢祠」這個地方。
踏上西房台階,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對聯:「識時在諸葛,致和有仲連。」
這不正是對二位賢士的高度評價嗎?正面牆上寫著「邦國瞻依」的橫批。牆上掛滿了古今詩人、畫家的佳作,詩意橫溢,畫情叢生。
步入東房,向導指給我們看門前的對聯,「漁舟唱晚歸蓮渚,驚陣雁寒宿蘆華。」這正是來贊美錦秋湖景色的。是啊,裡面全是贊美錦秋繁榮景況的詩畫。真是詩意盎然,畫景壯觀。
游罷五賢祠,心中確有所感,這感慨都出自於對「五賢祠」的敬佩和對祠中瑰麗建築的贊賞。天已傍晚,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⑨ 與歷史有關的游記
中秋剛過,九月十二日中午我們一行68人組成的旅遊團,踏上了去武隆芙蓉洞烏江畫廊一線與仙女山的旅途.。我們第一站是去素有「東方瑞士」之美喻的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那裡平均海撥1900米,33萬畝的森林與10萬畝的草場形成一天然的巨型「氧吧」是重慶周邊最大的高山草原。
以前到武隆需要4小時的路程,如今2小時就行了。我們在武隆的一個小鎮上吃罷晚飯,就直向仙女山奔去。晚上7點多鍾我們到達仙女山並住在仙女山賓館。中秋後仙女山的夜晚,寒氣襲人,我們將所帶的衣服穿上,都還感到有絲絲寒意迎面襲來。晚上將篝火點燃,我們圍座在篝火旁,一邊烤著羊排,有的自己烤羊肉串、有的在跳搭火車的游戲,我卻在篝火邊賞月,用心靈感受仙女山森林公園夜空那「十五的月兒十六圓」的韻味;月亮又大又圓,像掛在樹梢上一樣,離我們彷彿很近,卻又很遠,月亮在雲絮中穿行,樹影在黑夜中搖曳。月亮、雲絮、樹影與不遠處帳篷式的房子,還有圍坐在篝火旁的我們輝映在一起構成了一副浪漫的草原月夜圖畫。大家的興志很高,在篝火旁一邊烤著羊肉,一邊唱著歌,一直玩到深夜,盡情地領略了高原篝火晚會及賞月的情趣。
仙女山的早晨空氣是清新的,我們來到仙女山草原,那裡可以跑馬、射箭、放風箏、有卡丁車、可玩滑翔傘。仙女山溜馬場更是寬廣遼闊,草原如茵,綿延無際;人與牲畜悠閑地徜徉其間,天空透亮的藍,陽光撒滿了綠毯,給人一種想放聲高歌之感。我們一群朋友恣意地放聲唱起歌來,使得對面草坪上的朋友與我們對起歌來,這邊唱「遼闊的草原我的家」那邊合「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有的還載歌載舞起來,中老年朋友忘了自己的年齡,就像回到了青年時代和青年們一起很是瘋狂了一把。大家盡情喧泄那都市沉澱已久的煩躁,享受著清新的,幽靜、閑適的草原氣息與風光。
武隆的天生三橋是烏江畫廊岩溶地質公園,屬國家4A級旅遊區,擁有世界上第二大天坑群(共7個天坑)。坑連著天生的橋,橋又連著坑,天坑深度和口徑均在200米與150米以上,氣勢雄偉壯觀,風景秀麗宜人,天坑坑口有「十」字形,有紡綞形,有簸箕形,形貌多樣,變化多端,其中中石院是口徑最大的天坑,面積為30餘萬平方米,另外在天坑景區內還生長著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是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具有雄、奇、險、絕等特點,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旅遊區。它以三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天生石橋最具吸引力。到了天生三橋導游告訴我們,要圍著三座天生橋沿著坑道往下走到坑底,一般要走兩個半小時,不走回頭路,返回時可乘一段纜車。我們沿著坑向天生三橋的坑底前進。
俗話說小徑通幽,越往裡走,景色越是險而秀麗,只見林森木秀,峰青嶺翠,修竹搖曳,鳥語花香。步入其間,直壁立崖,飛泉流水,瑰麗崔巍。行進在山谷間你可看到很獨特的風景,而且你可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不信你看:對面山峰,巨石錯列有序,或卧或站,隱現於草林之中,彷彿峰斜陽殘若牧群夜歸時,看到老嫗拄杖依門望,牧童揚鞭策牛回,月上柳梢,晚清風拂面涼,草上低曳牛羊突現,村中犬吠,柴門燈閃,泌溢出一片山村之安瑞祥和,意蘊著桃花源般的原始古樸,清幽與自然……
在山谷與樹林里穿行,心情是歡愉的,大家一邊觀景,一邊聊天。突然,碩大一根巨石,獨立地矗立在我們面前。原來我們來到了天生三橋的絕景之一「擎天一樁」,人們把它稱之為「生命之源」真是不看茫然,看了自然,再看釋然,讓我們領略了天地造物與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當我們來到「登臨絕頂」,扶攔遠眺,遠近山巒,溪流溝谷,盡收眼底,名山勝景一覽無余。抒情懷古,俯呤「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之詩句,豪情頓生,山高天遠,峰奇地險,喜舍臨絕頂,壯志多,真有憂搔頭俯首詩篇少的感覺。
步入橋底,更是溪流清幽,綠野仙蹤,山花遍野,整個山、泉、橋共同構成了一副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我們邊走邊攝影,不知不覺走了三個小時,感覺有點累了就乘覽車上了坑面。
武隆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其芙蓉洞也是國家4A級景區,在芙蓉江旁。是1993年發現,1994年對外開放的。它是世界上較大的溶洞群之一,洞內全長2700米,幾乎包括了鍾乳石所有沉積類型。我們隨著導游向洞內走去,一邊聽導游的講解,一邊領略天地造物的瑰麗與神奇。洞內的「生命之源」「珊瑚瑤池」「巨幕飛爆」「石花之王」「犬牙晶花池」並稱為芙蓉洞「五絕」被世界洞穴專家譽為「斑斕輝煌的地下藝術宮殿」。特別是珊瑚瑤池系由水池中色澤淺黃的方解石晶花和浮筏石筍構成,池水面積約30平方米,水深0.5—1.3米,水質清沏透底,珊瑚瑤池以其面積最大的水下晶花為世所罕見,生長在晶花浮筏上的兩根翠玉般的石筍,尤如瑤池中的兩位妙齡仙女,更是洞中之珍品,舉世奇絕,而珊瑚池上的整個上部空間,更為琳琅滿目的鵝管鍾乳石,石幔、石花和捲曲石等各類沉積物所布滿,顯得無比豪華富貴是洞號稱天下第一洞的標志性景區,據說此景全國獨一無二,世界上只有法國克拉姆斯洞穴才有,但它的水深和面積沒有芙蓉洞的大。真可謂「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
芙蓉洞江邊有過江速滑,到武隆還可去黃柏渡漂流,但因是枯水季節,而沒有成行。旅遊不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且對身體有益。
⑩ 歷史、游記人文經典書都有什麼
《文化苦旅》
是余秋雨的游記散文集,但絕不僅僅是游記。作者面對名山大川,歷史風物,深思苦慮,體味其對於中國文化,中國人文精神的深遠意義,也可謂是「文化苦慮」。作者文字精當,夾敘夾議,筆端常帶感情,也引起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思考、欣賞與認同。本書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反思傳統文化、以求建立新時代人文精神的代表之作。
《魯濱遜漂流記》
本書在西方有長遠而巨大的影響。在中國也是一本廣受歡迎、引人入勝的小說。小說的魅力在於,作者把一段明顯虛構的故事寫得像作者親身經歷的自敘那樣具體、逼真、可信。本書是人的生存力量的贊歌,也從反面說明了這樣一個真理:不管人類社會多麼不盡人意,人也決不可能孤獨的生存,我們需要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