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七星墩遺址

七星墩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2 18:14:24

㈠ 2019實政時事評論

我國首次成功實現4K超高清電視5G網路傳輸測試
1月1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中國移動、華為公司在廣東深圳成功開展了5G網路4K電視傳輸測試。這也是我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台建設後的又一個重要突破,標志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推進5G規模試驗和應用示範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天津權健公司束某某等16人被依法批准逮捕
新華社天津1月14日電(記者 鄧中豪、翟永冠)記者從天津市檢察機關了解到,2019年1月13日,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束某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經審查證據材料,告知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並訊問犯罪嫌疑人後,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罪依法作出批准逮捕決定。
2019年1月1日,天津市公安機關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和虛假廣告罪立案偵查。
湖南:發現全省規模最大新石器時代城址
新華社長沙1月14日電(記者 周楠、張玉潔)記者14日從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博物館了解到,經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8個月的考古發掘,位於華容縣東山鎮的七星墩遺址被確定為目前湖南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城址。該遺址的雙重城壕結構在湖南尚屬首次發現,對研究史前城址發展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七星墩遺址坐落在大荊湖西南隅的一處河流階地上,所在海拔約34米,高出周邊水面約5米,因其上有七個高出地表3至5米的大土墩而得名。2018年2月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申請對七星墩遺址進行主動性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當年3月26日,七星墩遺址調查勘探工作全面展開。
洞庭湖建設18個船舶污染物收集點
新華社長沙1月14日電(記者 史衛燕)記者從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2018年湖南在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18個船舶污染物收集點,完善配套設施,並完成166艘400總噸以下貨船防污染改造,洞庭湖區船舶污染物接收問題有望得到有效解決。
根據湖南省發布的《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洞庭湖船舶存在隨意排放污水垃圾行為,污水垃圾接收和處置渠道不暢,加強船舶污染防治被列為改善洞庭湖生態環境的重點任務。
山西緊急開展應急減排措施督查
新華社太原1月13日電(記者呂夢琦)針對近期連續出現的重污染天氣,山西省緊急組織全省開展應急減排措施督查,確保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受近期重污染過程影響,山西省環境空氣質量嚴重反彈。2019年1月1日-10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1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6.5%;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5.4%。全省重污染天數5天,同比增加4.6天,11個市均發生了重污染天氣。
南鐵2019年春運加開旅客列車133對
新華社南昌1月13日電(記者余賢紅)記者從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春運,南鐵預計發送旅客3005萬人次,期間將加開旅客列車133對,並在南昌、福州、廈門等地加開夜間動車。
據了解,2019年春運,南鐵預計發送旅客3005萬人次,同比增加102萬人次、增長3.5%。2月21日(農歷正月十七)南鐵管內客流將達最高峰,預計發送旅客114萬人次,或將創下春運單日客流最高紀錄。

㈡ 調查泉州遺跡的調查報告700字 急急急!

【天後宮】
原名天妃宮。在福建泉州市南門。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建廟把莆曰湄洲林氏女,女為海神,據《泉州府志》記載,廟址當時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經出使西洋太監鄭和奏請,奉旨修廟。明代派官出使外國前,皆來祭告祈禱。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統一台灣,泉州人施琅以此神顯聖助陣,奏請進封天後,廟遂稱天後宮,特予春秋致祭。現存大殿、後殿、兩翼亭子及東廊,尚保持清初修建時原貌,布局構築頗堂皇。後殿立有婆羅門教式石柱兩根,規格與開元寺現存石柱同。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龍柱兩根,為閩南石雕傑作,已移開元寺。
【開元寺】
在福建泉州市西街。唐代為桑園,相傳園主黃守恭以桑開白蓮,舍地為寺,名蓮花寺。始建於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宋代有支院百餘所,元至元二別稱百柱殿。殿內斗■附刻飛天樂伎二十四尊,殿前石台砌有人面獅身青石浮雕七十二幅,庭中有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建造的金塗式小石塔一對;殿後廊有波羅門式浮雕青石柱兩根。甘露戒壇在大殿之後,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建,歷代重修。現存清初修建的重檐八角攢尖式建築,為壇五級,仍仿宋制。壇頂藻井結構復雜,斗■也附刻飛天樂伎,別具風格。大殿西側有古桑一株,傳即唐代曾開自蓮之樹。東側有檀樾祠,原把黃守恭,為閩、台黃姓共同之祖祠。寺前有東西兩塔,風景幽雅。寺中附屬文物甚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建於寺之東側。
【雙增】
在開元寺紫雲大殿前。東西對峙,相距約200米。東塔名鎮國塔,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始建木塔,南宋寶慶年間易為磚建,嘉熙二年至淳■十年(1238-1250)改為現存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石塔。高48.24米,佔地約50十二年(1285年)並為大寺,賜額「大開元萬壽禪寺」。現寺佔地約50畝,規模宏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二塔等。大雄寶殿建於垂拱二年,相傳建殿時有紫雲蓋地,因名紫雲大殿。屢記屢修,現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築,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原應立石柱百根(實減柱六根),故平方米,巍峨壯偉。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外有迴廊,護以石欄,可環塔而行。每層皆辟一方洞,以架梯上下。塔心為八角形實心體,塔基為須彌座。塔上每一門龕皆翼以浮雕佛像,共八十尊。塔基砌以青石浮雕的釋跡牟尼故事,凡三十九幅,均甚精緻。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王審知建木塔,號無量壽塔。北宋政和間易為磚建,南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為現存石塔,先東塔十年而成,高44.06米。除須彌座石刻系花鳥浮雕,石斗■作法稍異外,規格與東塔完全相同。東西雙塔經歷長期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不傾斜變形,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
【石筍】
在福建泉州市新門外浮。
【東湖】
一名七星湖。在福建泉州市東郊。古代泉州諸湖,此為最大。唐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泉州太守席相在此設宴,歡送歐陽詹等八人赴長安應試。詹中進士第二名,與韓愈同榜,此榜世稱「龍虎榜」。唐代湖旁建有二公亭,紀念席相和謫居來泉的宰相姜公輔。歲久湖淤亭塌。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浚湖,積淤土為小山四座;淳枯三年(1243年)重浚,又積三座,合稱七星墩,今尚存。「星湖荷香」為泉州十景之一,歐陽詹稱它「含之以澄湖萬頃,揖之以危峰千嶺」,可概其勝。湖畔古有東禪寺,唐乾符間建,已廢。附近有少林寺遺址,泉州少林拳術聞名中外。
【老君岩】
在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右峰,位於羽仙岩羅山、武山之下。宋代羅山下有北斗殿,武山下有橋附近。晉江流經這里的一段因此地有石筍,故稱筍江,其側的北宋浮橋亦稱石筍橋。石筍高4米,上尖下粗如筍狀,又似插地的石臼杵。色白,無花紋雕刻,只是經過簡單加工,保留相當原始的天然模樣,可能是原始圖騰崇拜或婆羅門教的遺物。《泉州府志》載:「宋郡守高惠連以私憾擊斷石筍。」高惠連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任泉州太守,可知此物早於老君岩造像北宋。石筍斷後,直到明成化年間才真君殿,中有元元洞,為道教廟觀集補接上去。解放後築砌白石護欄保中地。建築久圮,現只存露天的老君護。造像一尊,高5.1米,厚7.2米,寬7.3米。該像系由一塊天然岩石略施雕琢而成,充分表現老人慈祥和藹、健康愉快的神態。頭、額。眼、髭須等細部雕刻,精緻而不誇張,匠心獨運。整個石像衣褶分明,線條柔而有力,具有宋刻的手法和風格,為福建宋代難得的道教巨型石刻佳作。
【百源川池】
在福建泉州市內。泉州古代的羅城、子城溝渠縱橫,形成城市排水系統,稱為八卦溝。百源川池是排水系統的蓄泄池塘之一,以通塗門外,取「百川溯源」之意。池西有府文廟古建築群。北有銅佛寺,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鑄有銅佛數尊,造型庄嚴,神態逼真。南有祠字,舊懸傳為呂洞賓所書「三台挹翠」匾額,今廢。池有亭榭,山光水色,饒有佳趣。華僑大廈和市文化宮建在其側。
【伊斯蘭教聖墓】
亦稱三賢、四賢墓。在福建泉州市東門外聖墓村靈山。據《閩書》所載,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遣門徒大賢四人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卒葬此山。現存系兩墓並列,墓蓋用花崗石雕刻,面積2平方米。墓覆以石亭,墓後依山砌作半圓形石岸,高3米。又依岸建石迴廊半周,廊內有歷代石碑五方,正中有一方立於元至治三年(1323年)的阿拉伯文石碑。右側一方為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鄭和下西洋路經泉州,來此墓祭告行香所立的中文石碑。聖墓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蘭教傳播史的重要古跡。附近風景幽雅,有天然巨石一塊,風吹欲動,石上有明刻「碧玉球」三大字。。「玉球風動」是泉州勝景之一。
【李蟄故居】
在福建泉州市南門萬壽路159號。李蟄(1527-1602)字宏甫,號卓吾,泉州人。我國明代思想家,反封建思想啟蒙運動的先驅者。他以七十六歲高齡,以異端罪名,迫死在河北通州牢獄中。李贄先世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移此居住,他在這里度過青少年時代。故居是一座普通民房,面寬三間,進深兩間。現前落只剩一間通道,後落兩翼已塌,尚存正廳一間,寬6米,深9米,保持清末修葺時的建築形式。清同治間修理時,曾清理出李贄石質印章兩顆,現一存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一存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承天寺】
一名月台寺。在福建泉州市承天巷。本為五代節度使留從效的南園。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957-958)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歷代屢經重修,規模僅次於開元寺,為閩南著名佛寺之一。寺內舊有宋代七個佛塔及宋石經幢等附屬文物,又有「一塵不染」、「梅石生香」等十景。南宋王十朋有《承天十景》詩,明張瑞圖書以刻石,嵌立寺中。1938年春,閩中紅軍游擊隊在寺里整訓,准備北上抗比突被國民黨反動派重兵包圍,五個同志被殺害,此即泉州事件。現存大殿為清末重建,十景石刻及梅花石等已移置開元寺。。
【彌陀岩】
在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右峰,距城約2.5公里。先到千手岩,直上而達。此岩依山築台建亭,附近有一嘯台、招飲徑、泉窟觀瀑諸勝。全景岳峰挺秀,林泉幽美,為清源山風景最佳處。歷代遊人留題的摩崖石刻不少,古跡名勝,相得益彰。亭內有阿彌陀佛石刻立像一尊,岩以此得名。立像高5米,寬2米,頭結球髻,右手下垂,左手平放胸前,赤足踏蓮花,造型端莊慈祥,雕工精緻,為泉州石刻造像之佳作。明天啟間曾刷金,現已剝落。元代又建一石室奉把,約10米見方。門為拱門,楣勒「洞天別現」四字,室外有庭。室右有一元碑,記石佛、石室之雕築經過。泉州元代石構建築遺留無多,此一石室,倍覺名貴。
【泉州府學】
在福建泉州市內三教鋪。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孔廟於此,七年(公元982年)建為州學,後又遷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重建,左學右廟。歷代屢經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修,殿、廡、庭、池,悉皆一新。現存建築尚保持清初原貌。大成殿為重檐院殿式,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束腰嵌有蓮花等圖案的青石浮雕,下為甬道、拜庭。庭外伴池,架以石橋,護以石欄,橋建於元代。東西為兩院,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門外為露庭,可容數千人,左右為二柵門。府學之東是明倫堂,前有露庭,兩廊雖廢,庭中方池尚存,池架石橋,別具風格。外為育英門。布局宏偉,殿宇壯麗,是福建省最大的孔廟。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在福建泉州市開元寺東側。1959年創建,是一所通過文物陳列,反映中外人民友好往來歷史的專館。現設三個專題陳列館:(一)泉州灣古船陳列館,陳列1974年泉州灣後諸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及其出土文物,分為門廳、海船出土文物陳列室和船廳三個部分,反映我國宋代造船業的發達和成就,闡明中外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二)泉州海外交通史石刻陳列館,陳列宋元時期宗教石刻二百三十一方,分為伊斯蘭教石刻、景教石刻、摩尼教遺址及遺物照片和婆羅門教寺建築構件四個部分,反映古代中外人民友好相處的歷史和文化藝術交流的成果。(三)泉州外銷陶瓷陳列館,陳列三百多件陶瓷展品,分五代以前、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四個部分,闡明泉州歷代陶瓷業生產水平和外銷情況,反映中外人民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日益發展的情況。
【洛陽橋】
原名萬安橋。在福建泉州市東約10公里、與惠安縣分界的洛陽江上。橋以江為名。建於北宋皇■五年至嘉■四年(1053-1059),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原長約1.200米,寬約5米,有四十六座橋墩,五百個扶欄,二十八個石獅,七座石亭,九座石塔,規模宏大,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歷經修築,以明宣德間、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地震重修、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車添架鋼筋水泥橋面等三次工程為最大。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三十一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另有石塔、武土石像等石雕。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碑,即立於祠內。洛陽江當江海交匯處,江闊水深,當年造橋工程非常艱巨。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都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此地「潮來直涌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風景頗為壯麗。
【蔡襄祠】
即蔡忠惠公祠。在洛陽橋南。建於北宋仁宗未年,把郡守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謨,仙遊人,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兩度出知泉州,建洛陽橋,卒謚「忠惠」。祠歷代均曾修建,現存系清代重建,面三間,深三迸。蔡襄是宋代著名書法家,他自撰並書的《萬安橋記》大字石碑,乃其傑作。碑刻文字精煉,書法遒麗,刻工精緻,世稱三絕。碑立於祠中,一為原刻,一為解放後摹刻。祠內另有歷代碑刻多方。祠前有兩座碑亭,立有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提督張雲翼的兩方修祠巨碑。
【清凈寺】
在福建泉州市塗門街。據寺內現存的古阿拉伯文石碑載,始建於回歷400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至元至大二年(1309年)設拉子人(今伊朗南海岸,哈默德·本·穆罕默德·古德西重修和擴建。又據中文石碑,元至正十年(1350年)及明萬曆三十六年(1609年)均曾重修。現存主要建築清凈寺有大門、奉天壇和明善堂。大門高20米,寬4.5米,用輝綠岩和花崗石砌築,分外中內三重,皆圓形穹頂尖拱門,巍峨壯觀。屋頂作平台,是伊斯蘭教徒望月決定齋月起齋日期之處。台三面圍築「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奉天壇屋蓋早塌,僅存四圍石牆。東牆辟一尖拱形正門。西牆中部向外牆凸出,形成一壇,稱講經壇。壇中有一尖拱形的大壁龕,左右辟二門,南北對峙。壇左右相間並列小壁龕六,長方形門四。南牆開大窗八,北牆開門一,均長方形。南牆外壁及壇內大小壁龕皆嵌有古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石刻經句,保存完好。寺內還有明成祖於永樂五年(1407年)頒發保護清凈寺及伊斯蘭教的石刻《上諭》一方。清凈寺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伊斯蘭教清真寺之一,是我國與阿拉伯各國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是泉州海外交往的重要史跡。
【清源山】
亦名北山。在福建泉州市北郊,距城3公里余。最高峰海拔490餘米,聳立在晉江平原之中,故又名齊雲山。為泉州的主山,有乳泉從石間流出,又名泉山。泉州之名,亦從山而得。唐宋間泉州曾改名清源軍,也由此山得名。山有三峰,中峰有清源洞、蛻岩、紫澤宮諸勝,左峰有瑞像岩、碧霄岩、龜岩、賜恩岩諸勝,右峰有南台岩、彌陀岩、老君岩諸勝。舊有三十六洞天景色。山中林泉清翠,奇石嵯峨,自唐至今,為閩南遊覽勝地,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譽。山上文物及歷代名人題刻甚多,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的煉膽石,即在中峰,俞手書「君恩山重」四大字摩崖石刻,保存完好。
【賜恩岩】
在清源山左峰。為離市區最近的一處名勝風景區。憑岩俯視,泉州古城遺址宛如鯉魚之形,故泉州別名鯉城。山相傳是唐朝皇帝賜給刺史許稷,因名賜恩;又說南宋宰相李邴隱居於此,四次受朝廷恩賞,故又稱四恩。山下古道有石階數百級,拾級而上,便抵山寺。寺前古樟一株,枝葉如蓋。寺為清代及近代建築,列為一排。佛殿有白衣觀音造像一尊,刻於北宋元枯年間,由天然岩塊雕成,法相庄嚴。寺後巨石相連,頗為壯觀。有一天然石室,上刻「高山仰止」四大字,傳為唐代歐陽詹讀書處。還有明清摩崖石刻多處;李蟄撰「不必文章稱大士,雖無鍾鼓亦觀音」的楹聯,也在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刻於寺中石柱上,今尚存。
【瑞像岩】
在清源山左峰。岩下山徑迂迴,頗有通幽之趣。岩前奇石突兀,如僧群立,稱為羅漢峰。附近岩石林立,有石龜、石蟒、石城、石窗、石門諸勝,其形酷肖。因有釋迦瑞像石雕一尊,故名瑞像岩。整尊石像乃就天然岩石依崖雕鑿而成,作立像狀,高4米,寬1.5米。左手下垂,掌心朝外,右手露肩作無畏手印,神情肅穆,取法於木刻的旃檀瑞像,別具一格。該像刻於北宋元■二年(1087年),為福建省有文字可考的宋代造型藝術作品之一。明成化年間建有石室,用以保護石像,石室純用花崗岩築成,別有風致。石像、石室同為岩中主要文物。

㈢ 泉州名勝古跡簡介

  1.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沿街有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等古代文化遺存。

(3)七星墩遺址擴展閱讀

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只要願意,健談的老泉州們就會告訴遊客這條街的建築風格的寓意。

塗門街的棋盤園是老人家津津樂道的地方。明朝一外族人招安受封,被封為藩王,負責管理閩南行政,棋盤園是藩王府邸里的行宮。閑暇時,藩王坐在司棋閣上與人對弈,命三十二個美人站在棋盤型的花園里,穿著紅、黑二色衣裙,每人頭上頂著簸箕,分別寫著「將士相車馬炮卒」字樣,以充當「棋子」。

㈣ 海南七星墩遺址在那個位置改名了嗎

嗯,當年諸葛亮點七星燈續命,被反骨仔撞破,七星燈散落海南,化為七星墩,現更名七巧板,各大幼兒園均有玩賞

㈤ 海南七星墩遺址在那個位置

海南沒有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