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店遺址
『壹』 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的古城遺址是什麼時代的遺址可以詳細介紹下嗎
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的古城遺址.. 解梁故城 是 春秋 時代的遺址
『貳』 三國演義的穎川在什麼方位
潁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轄境相當今河南登封市、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葉縣、舞陽以北地。其後治所屢有遷移,轄境漸小,最大時管轄至今駐馬店地區。隋初廢,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西漢置有工宮,東漢中平初波才領導的黃巾軍在此起義。主體部分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境內。
『叄』 安陽縣瓦店鄉初小學校女老師名字
瓦店遺址抄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是1979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主要包含有龍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遺存,並以晚期遺存為主。是龍山文化晚期全國面積最大的人類聚落遺址之一。遺址內最重要的發現是大型夯土建築基址
『肆』 瓦店遺址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瓦店遺址是1979年發現。
2007年9月起,為了深入進行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瓦店遺址再次進行考古發掘。
『伍』 潁川有哪些名人
潁川的名人:
郭嘉、荀彧、荀文若、荀攸、陳群、徐庶、淳於瓊、鍾會、鍾繇。
『陸』 嶗山鐵瓦店遺址是什麼時期
這里是鐵瓦殿舊址,四周奇峰秀谷環峙。背依的這塊花崗岩石壁高達近百米,上面有清康熙二年(1663)石刻。現在大家看到的或立或倒伏的10餘根石柱就是當時鐵瓦殿的立柱,有的上面還刻有當年修建時捐資者的名字。
鐵瓦殿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到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道士高來德進行了擴建,增修了玉皇殿3間。重修後的殿宇由鐵瓦蓋頂,因此稱「鐵瓦殿」。據說所用的鐵瓦全部是高來德從南方募化而來。遺憾的是,清康熙二年(1663),一把大火把整個廟宇全部燒毀,只剩下了現在所見的廢址殘基。我們只能從這些矗立和倒塌的巨大石柱遙想當年這座高山古剎的宏偉壯麗,追憶創建者們的毅力、智能和匠心了。
『柒』 瓦店在哪裡
南陽市瓦店鎮
安陽縣瓦店鄉
山東省諸城市瓦店鎮
瓦店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火龍鎮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
臨泉縣瓦店鎮
不知道你問的是哪一個?
『捌』 三國許昌的故事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許昌。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許昌。舊時許昌確有一座青梅亭,相傳青梅亭是一座台榭式的圓形建築,大概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坐北朝南,九級台階,單檐六角凌空的琉璃瓦蓋;四周有曲環走廊,青龍抱柱,白虎架粱;門窗透雕,里襯錦綉帷帳,檐下懸掛宮燈。
亭子十分寬敞,可擺幾十桌酒席。亭外有從雲南移來的幾棵青梅樹。當時這里清溪款款,樹木蔥蘢,幽竹疊翠,梅子飄香,風景甚是優美。曹操每每到此,總是把酒暢飲,賦詩作詞,以抒情懷,這里也是軍營接待貴賓的最高處所。
如今,青梅亭已無原貌,為紀念這段廣為流傳的三國故事,灞陵橋景區內修建有青梅亭,到此處遊玩的人們,可細細品味曹操「望梅止渴」的智慧,以及「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豪邁氣概。
(8)瓦店遺址擴展閱讀:
許昌,河南省轄地級市,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下轄2個區、2個縣級市、2個縣,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495.63萬人。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許昌交通便利,市區距省會鄭州80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50公里,311國道、地方鐵路橫穿東西。
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2017年,許昌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3月,許昌成為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 。
『玖』 許昌在三國時期有什麼代表性的元素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五千年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在許昌留下了許多印痕。在遠古時期,以許由為首的游牧部落在此繁衍生息,當時稱作「許地」。約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都於許昌的禹州市。公元前八世紀,周封文叔於許,稱許國。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許昌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廢漢立魏,因「魏基昌於許」,遂改許縣為許昌,許昌因此而得名。隋、唐、宋、元、明、清時,許昌均為郡府州治所。
許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燦爛的文化,「抓一把就是傳說故事,踢一腳就是漢磚魏瓦」,地上地下文化遺存非常豐厚。目前,全市有許昌、禹州2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含合並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48處。許昌地處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優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是銜接各方的通衢之所,是歷代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也是歷代豪傑建功立業、先哲聖賢揮灑才智的靈地,其深厚的文化積淀使許昌享有「許都、鈞都、花都」之譽。如今「三國文化之鄉」、「鈞瓷文化之鄉」、「臘梅文化之鄉」已成為我市的文化品牌,這與許昌的歷史淵源和厚重文化密切相關。
許昌,鍾靈毓秀,英才輩出。數千年來,這片古老而豐饒的土地哺育過眾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仁人志士,產生過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上古文化、隱士文化、華夏文化、三國文化、鈞瓷文化、葯商文化、菸都文化、生態文化、姓氏文化等等濃郁的地域文化,在歷史上獨樹一幟,馳名中外,為世人所矚目。許由播下了許地文明的火種,大禹根治了水患,子產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秦丞相呂不韋被稱為「雜家鼻祖」,西漢名相晁錯雄才大略,東漢司徒王允智除董卓,不失忠節。曹操雄踞許地,文治武功,統一北方,成就魏基,並開創了「一代風骨,百世流芳」的建安文學。陳實及其子孫皆德才兼備,荀淑祖孫三代智慧非凡,楷書鼻祖鍾繇書法精湛。唐代吳道子被推崇為「百代畫聖」,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蘇軾等在許留下了詩文墨跡。明代戶部右侍郎黃傑、清代吏部右侍郎楊佩璋等政績卓著。民國時期,革命志士宋聘三、抗日將領陳德馨等以及為全國解放而英勇獻身的民族英烈,功績永垂青史。時代楷模楊水才的「小車不倒只管推」的精神一直傳頌。這些先賢英烈站在歷史前列,肩負起時代的使命,活躍在各個歷史時期,披荊斬棘,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生活於此,奮斗於此,或長眠於此,留下了大量重要的遺跡。
許昌,文物古跡眾多,有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靈井遺址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固遺址、瓦店遺址、許由寨遺址等,有大禹受封建夏朝,舉行開國典禮的鈞台,有標志許昌曾是許國、韓國、鄭國的分封地的漢魏許都故城(張潘故城)、長葛故城、十二連城、鄢國故城等,有內涵豐富、雕刻精美的藝術瑰寶「豫州從事尹宙碑」、「禪靜寺造像碑」、 古牌坊,有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御用官窯――鈞台鈞窯和以實用、美觀、大方深受市民百姓喜愛扒村窯,有象徵著明清時期葯業繁榮鼎盛的十三幫會館、懷幫會館,有風格濃郁的元、明、清時期建築關王廟大殿、文廟大成殿、天寶宮、逍遙觀、乾明寺、文峰塔、古寨、民居,還有大量的漢畫像磚石等出土文物。
在這些文物古跡中,尤以三國時期的遺跡多而真而著稱,名著《三國演義》中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正所謂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這里「三國」古跡眾多,有三國時期的漢魏許都故城、關羽挑袍的灞陵橋、關羽秉燭夜讀的春秋樓、曹操射鹿台、練兵台、曹丕登基受禪台、神醫華陀墓等60多處。因三國文化豐富,1994年許昌被列為 「中國文物古跡游」14條旅遊專線中「三國戰略線」上的重要城市。
許昌禹州的鈞瓷,始於唐、盛於宋,是我國五大名瓷之一,因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神韻,被譽為「中華之魂」。今天的鈞瓷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享譽海內外。1997年,鈞瓷珍品「豫象送寶」作為國禮贈送給香港特區政府,在亞洲博鏊論壇上,禹州鈞瓷曾被定為國禮贈送與會的國家元首。
許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內涵深厚,需要我們用心守望,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去傳承去弘揚。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保護和利用的關系,不斷探索在「保護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實現有效保護」的新途徑,加大開發利用力度,進一步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繁榮,為建設和諧社會發揮它特有的作用。
『拾』 三國時期,的,穎川在哪來
三國時候的和東漢沒什麼變化
潁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轄境相當今河南登封市、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葉縣、舞陽以北地。其後治所屢有遷移,轄境漸小,最大時管轄至今駐馬店地區。隋初廢,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西漢置有工宮,東漢中平初波才領導的黃巾軍在此起義。主體部分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境內。
潁川郡是大禹的故鄉,翻開華夏歷史第一頁,我們還會發現,潁川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原始社會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塗山和今浙江的會稽與夷夏諸部落首領會盟。這次會盟,歷史上稱為「塗山之盟」,通常被學者看做是夏王朝的開始。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位,在首都陽翟鈞台舉行盛大的宴會來招待眾多的氏族部落首領。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正式確立。
陽翟,即是今天的河南禹州。此後,中國開始出現較完整的行政區劃和賦稅條律,國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化,都是在禹州進行的。這使得禹州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黃河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後來,禹州又成為秦朝36郡之一——潁川郡的郡邑。據史載,那時的潁川已相當繁華,轄「17城,戶263440,口1436513」,堪稱全國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史記》載:「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春,二月,以鳳皇、甘露降集京師,赦天下。潁川太守黃霸在郡前後8年,政事愈治;是時鳳皇、神爵數集郡國,潁川尤多。」傳說中的稀世寶物「鳳皇」、「神爵」,能在潁川大量出現,或許正是因為那裡的繁華和富有吧。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這片土地成為孕育出無數優秀兒女的沃土。這里形成了陳、賴、韓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許由、大禹、夏啟、太康、仲康、少康、呂不韋、張良、晁錯、徐庶、司馬徽、吳道子等名垂華夏歷史的人物……
潁河上游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而禹州自古稱華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禹州廣為傳頌,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讓位於啟而得名,北京中華世紀壇銅柱歷史紀年即禹州為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都京城之地。至今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夏商周斷代工程重要成果--禹州瓦店遺址作為禹州是夏朝都城的見證。自夏始,經商、西周、春秋戰國,曾三次為夏韓古都;秦以降,至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歷時2000多年,均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漢為潁川郡。
潁川郡
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潁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禹建都於潁川。也因此成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祥地。歷史上潁川人才輩出,數不勝數。
潁川郡屬於豫州八郡之一,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中樞,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戰國時期,秦兵東來時,很多大的戰役都發生在潁川這一區域。東漢定都洛陽,更突出了它的位置的重要性。
《後漢書》寫道「潁川郡,秦置。洛陽東南五百里。十七城:陽翟、襄、襄城、昆陽、定陵、舞陽、郾、臨穎、潁陽、潁陰、許、新汲、鄢陵、長社、陽城、父城、輪氏」。自東漢到魏晉,中州(指潁川、汝南、南陽三郡)既是學術中心,也是政治中心。中州士人的活動影響著歷史的節奏。
東漢時期潁川郡行政區劃:隸屬於豫州刺史部
1陽翟 2郟[順帝前改為襄,桓帝後旋復其舊]3襄城 4昆陽5定陵6舞陽7郾 8臨潁 9潁陽10潁陰11許 12新汲13鄢陵14長社15陽城16父城17輪氏[漢初省並,建初四年(79年)復置]附:崇高[漢初省並]成安[漢初省並]周承休[漢初省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