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全文
⑴ 西游記第一回原文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節選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畢竟不知向後修些什麼道果,且聽下回分解。
(1)西遊記全文擴展閱讀: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⑵ 西遊記第5回原文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閃出許旌陽真人俯囟啟奏道:「今有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閑游,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
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狢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當時果又安轅營,下大寨,賞牜勞了得功之將,吩咐了天羅地網之兵,各各提鈴喝號,圍困了花果山,專待明早大戰。
各人得令,一處處謹守。此正是:妖猴作亂驚天地,布網張羅晝夜看。畢竟天曉後如何處治,且聽下回分解。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2)西遊記全文擴展閱讀:
《西遊記》故事中展示的孫悟空是一個不畏艱險、大智大勇,一路斬妖除魔的鬥士形象。但是「羅馬非一日之功」孫悟空的佛性修煉遠不止九九八十一難。
孫悟空從一個玩世不恭的潑猴逐漸修煉成一個斬妖除魔的聖佛,這一路走來也是歷經千難萬險,最主要是對自己心性的修煉。孫悟空的成佛修行之路折射到現實中,可以看做是一個人從年幼無知處處碰壁,到克服困難戰勝自己,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之路。
孫悟空的任務是看管蟠桃園,他不懂何為職責,利用職務便利,偷吃蟠桃,呼呼大睡。聽七仙女說邀請名單中沒有他,氣急敗壞,耍點小聰明冒充赤腳大仙。
犯下天條後,他不敢承認錯誤,不知道該如何保全自己,不知及時向玉帝請罪,慌忙逃回花果山避難。有錯要承擔後果,有錯也要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年少的冒失莽撞,日後的大苦大難修煉,成就了成年的大有作為。
⑶ 西遊記全文200字簡介
簡介:《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像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並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並以降妖服怪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小說是人戰勝自然的凱歌。
(3)西遊記全文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⑷ 西遊記創造背景全文是什麼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少年時,就喜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聖等故事,中年後,開始將唐僧西遊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經典、民間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書房中創作成百回本小說《西遊記》。
有關西遊記的歷史背景,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正史當中有關唐僧的記載。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師,也就是三藏法師,他曾經穿越沙漠,遠赴西印度取經,當時歷時了十九年,總共帶回來有六百多部佛經回到國內,這就是西遊記故事的骨幹。當然在西遊記當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間心理,另外創造出來的一個人物。很難和正史當中的玄奘法師的豐功偉業聯想在一起的。
歷史上是真正有一位偉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經。但是西遊記的唐僧絕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學問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氣。他遇到困難,他不害怕不退縮,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經。但是在西遊記當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難就膽小如鼠、個性儒弱,甚至從馬上摔下來。西遊記取經這一個小小的集團,其實代表的就是一個王國。唐三藏代表的膽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西遊記的主題其實就是修心,因為這一趟到西方取經的過程,不就正象徵著我們人類不斷地修正自己個性缺點的過程嗎?而故事當中所出現的各種妖魔鬼怪,其實也就是人類各種慾念的化身。貪婪、懶惰、軟弱、甚至愚昧,其實都是人類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質。 同樣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類性格當中的寶石。這些特質就透過故事當中各個角色,還有跟神魔鬼怪之間的交戰一一彰顯出來。故事是告訴我們,生命是需要鍛練的,這樣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從表面看來西遊記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說、神怪小說,一般的讀者都以為作者寫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實作者寫作的動機和目的絕對不是這樣子的。有人以為西遊記是一部闡揚佛學的宗教小說,這個說法也不能夠完全概括。西遊記應該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諷刺小說,我們應該要從文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這本書真正的題意以及他的文學價值。
要了解一部文學作品,最好要從作者的生世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去了解。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位讀書很多,很有才華。但是他一生的際遇並不好,當時社會很腐敗,考試也要賄賂。因為他沒有錢財去賄賂學官,所以他履試不中,一直到四十多歲還是一名秀才。
受字數限制,以上供參考。
⑸ 《西遊記》全書共有多少回可分為哪幾部分
共一百回,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7回):猴王出世和拜師學藝,以及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8——12回):唐僧的前世今生以及取經的原因。
第三部分(13——結束):唐僧收服3徒弟和白龍馬,以及師徒四人的西天取經的全過程,最後修成正果。
主要內容: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文章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5)西遊記全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
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⑹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的原文
原文內容:
唐僧師徒四人來到西涼女國,女王見唐僧俊美,要以身相許。悟空用計穩住女王,乘機賺得通關牒文,四人逃離。六耳獼猴假扮悟空想去取經,修成正果。
六耳獼猴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讓唐僧將悟空趕走。當到了一個山洞,唐僧讓徒弟在洞外等著,過了一會悟空看師傅沒出來便變成和尚進去,看見有強盜把師傅抓起來了,於是把金箍棒變大壓死了強盜。
唐僧看見孫悟空又殺了人,一心向惡,無心向善,要將孫悟空趕走。孫悟空遭此冤枉後,忠心改。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於觀音菩薩。
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偽,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
(6)西遊記全文擴展閱讀
在吳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鬧天宮的結局雖然是悲劇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卻創造得富有無限的生氣。相形之下,天宮統治者色厲內荏,可笑可憎。他們對孫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樣的陰謀詭計。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讀者一點也不覺得他「罪有應得」,相反地,對他十分同情,為之慨嘆。
作者在這個故事裡所表現的反抗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它使得這七回成為《西遊記》的一個精華部分,給全書增加了不少的光輝。七回以後,寫如來說法、觀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徵斬龍、太宗入冥,這都是取經故事的前奏,它們主要是起情節上的組織作用,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意義。
從第十三回起才正式開始西天取經的故事,它是全書的主體,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連接是描寫孫悟空被征服後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經,依舊以頑強勇敢的姿態出現,機警地應付路上的一切事變。
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轉人了另一個故事,所描寫的是取經者和阻撓取經者之間的斗爭,唐僧師徒四眾和各式各樣的妖魔之間的斗爭。取經在這里被當作一項了不起的事業,主人公為它經歷千辛萬苦,進行始終不懈的斗爭。
⑺ 《西遊記》全文內容一字不差(原版)
西遊記明顯崇佛復貶道,書中制宣揚的就是佛法無邊,一切都在佛的控制中。不說玉皇大帝高呼一聲「快去請如來佛祖」,也不說下界的妖精中只要沾佛的天庭都降不住,單看孫悟空這個主線就異常突出,從一個天地造化的靈物成為得道的太乙散仙,後來不記得到了那一出還變成太乙金仙,已經是很圓滿了吧?不,如來給的圓滿更牛X,斗戰勝佛,我讓你生你就生,我讓你死你就死,我讓你成佛你就成佛。天庭是修身,我直接給你加官進爵,給你美食玉酒,或者就燒你打你,如來是修心,讓你丫有雲不能駕,跟著唐朝的大和尚走個三年五載不停的求我救命,厲害吧。
⑻ (西遊記)全書共有多少回可分為哪幾部分
《西遊記》全書共一百回,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孫悟空的來歷淵源,學藝之途,以及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寫了唐僧的來歷、魏徵斬蛇、唐太宗入冥府,觀音菩薩尋找取經的有緣人,交待取經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結束。唐僧師徒四人的西天取經之旅,收服白龍馬、豬八戒、沙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實際上只有七十七難),斬妖除魔,最後達到靈山,見如來取真經,帶回東土大唐,並由此引回天上修成正果。
(8)西遊記全文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吳承恩編著的《西遊記》全本共一百回,為了讓青少年在能看懂的同時,對這一古典文學名著有更完整、全面的了解,本書在改編時盡量保留了原著的面貌,一百回一回不落。
本書故事是以仁慈寬容的唐僧為主要人物之一,他在神通廣大、勇敢樂觀、會七十二變武藝的孫悟空、憨厚可愛、好吃懶做但力氣滿身的豬八戒以及誠厚老實、忠心耿耿的沙悟凈的保護下,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完成皇命,取回真經。
作者簡介:
作者:(明)吳承恩,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我國明代著名文學家,自稱「射陽居士」,人稱「射陽山人」。祖籍江蘇漣水,後隨父母舉家遷至淮安山陽。吳承恩自幼喜歡聽父親談說史傳,講述民間神魔故事;也愛讀野言稗史,淮河水神及僧伽大聖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而且他勤奮好學,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
他還擅長繪畫書法,愛好譜曲填詞,對圍棋也很精通,很小就因文才出眾而聞名。但在青年時代他依舊熱衷於搜集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神怪小說,再加上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性格,使得他的社會地位低下。吳承恩二十歲那年,與同鄉中姓葉名淇的姑娘結婚,婚後生活和睦。
⑼ 西遊記第二十三回全文(白話)
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全文白話版:
師徒四人過了流沙河,幾天後路過一戶莊院,便請求能夠在此借宿一晚,這戶人家有三個女兒,她們的母親想把唐僧師徒幾個招做女婿,不斷的勸說唐僧師徒,四人中只有豬八戒心動了。
到了晚上入睡的時候,豬八戒悄悄的跑出去找到女主人,希望能夠做她的女婿,卻沒想到被三個女兒捉弄了一番,被五花大綁在了大樹上吊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真相大白,原來這是菩薩在考驗師徒四人,豬八戒沒有經受住誘惑。
(9)西遊記全文擴展閱讀
第二十三回出場的神仙介紹:
1、驪山老母
黎山老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仙名,亦稱作「驪山老母」,亦稱無極老母、無當聖母。傳說驪山老母居於驪山,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
傳說中驪山老母橫跨多個時代,具有極為強大的法力,並教出各個時代中的英雄女將,如齊宣王的妻子鍾無艷(戰國時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劉金定(宋代)、楊門女將穆桂英(宋代)等,都為驪山老母的門下弟子。
2、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