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遺址
1. 西安臨潼區的西周遺址
臨潼博物館是一所地誌性歷史博物館,位於驪山腳下馳名中外唐華清宮東側百餘米處,建館三十餘年歷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萬余件,展出面積六百餘平方米,設有五個陳列室,一個歷代石雕碑廊,一個石雕明墓保護室。
2. 豐鎬遺址的的規模是怎樣的
豐鎬遺址位於陝西省長安縣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豐鎬是周文王所建豐京和武王所建鎬京的合稱,豐在河西,鎬在河東,總面積超過10平方千米。年代為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
豐鎬遺址中的大量青銅器造型精美華麗,上面的銘文記載了西周王朝及方國的一些重要史實,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學術價值。
在張家坡、客省庄、馬王村、新旺村、灃東花園村、洛水村、普度村等地的豐鎬遺址發現了夯土基址、房子、制骨作坊、陶窯、灰坑、窖藏坑和墓葬、車馬坑等遺跡,為全面認識西周文化的面貌和內涵,確立西周遺址和墓葬的分期奠定了基礎。
豐京也稱豐邑,周文王伐崇侯虎後自岐地遷到這里,位於灃河中游西岸,東界灃河,西界靈沼河,北至郿鄠嶺崗地北緣,即今客省庄村北至海家坡一線,南到石榴村至魯坡頭,面積8至10平方千米,是一處南北狹長、四面環水、相對密閉的地區。
在這個區域內,西周遺址和墓葬比較密集。位於豐京東北部的客省庄、馬王村是一片瀕臨灃河的高地,有西周大型夯土基址14處。夯土基址建築群的西部還發現幾處西周貴族的居址。這是豐京內重要的建築地點。
豐京南部的新旺村、馮村也是一片較為平坦的高地,發現有西周窖藏青銅器,可能也是豐京內西周重要貴族的居址。
位於豐京西北部的張家坡崗地,東西約600米,南北約400米,西周初期作居址使用,西周早期以後,成為豐京區域內最大的一處公共墓地。
鎬京位於灃河東岸,商周時期的西北界臨灃水,東界古潏水,南近洨河,也是一處四面環水、相對密閉的地區。由於遭到漢代上林苑、昆明池的破壞,范圍和總體布局不很明晰。
但是,漢昆明池以北的斗門鎮、花園村、上泉村、下泉村、普度村、洛水村、白家莊等地西周遺跡很豐富,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可能是鎬京的中心區域。
花樓子村與洛水村之間,在北臨灃河的高陽原較低的階地上曾發現10處西周夯土建築。在洛水村西和普度村北還發現有制陶作坊遺址和大型夯土基址,斗門鎮則發現西周窖穴、灰坑和大批窖藏青銅器。
另外,在花園村北至普度村東高地上,在約5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有數百座西周墓葬和車馬坑,並發現了長甶盉、禽鼎、方鼎、簋、伯姜鼎等。
豐鎬兩京的近30處夯土建築基址連成群體。這些建築均有較深的夯土基槽。夯土台基、屋頂施瓦,牆面塗白灰,有完善的排水設施。
客省庄基址都是從西周中期開始使用,至西周晚期夷、厲之際遭到毀棄。四號夯土基址平面呈T字形,坐北朝南,東西長61.5米,南北最寬處35.5米,是我國西周中期最大的高台式夯土基址。
花樓子村與洛水村之間一號建築基址東西長45米,南北寬25米,也是一座面南坐北的高台建築。
這些建築基址中發現大量瓦、白灰面牆皮、紅燒土塊和殘破的陶器。而在建築群體的周圍發現有西周時期道路、小面積池沼、用陶管鋪設的排水設施,周圍有大量周瓦殘片。
小型房屋均是地穴或半地穴式,平面呈長方形、方形、圓形或橢圓形,面積一般10平方米左右,有一條坡形或階梯狀的通道將住室分成兩半,屋內有灶坑,早期的居住面比較平整且經火焙燒。
房屋附近常有窖穴、灰坑、水井等。窖穴為圓形袋狀,底較平,灰坑多橢圓形,底不平。那時有很多的窖穴和灰坑也會被當做房屋使用。水井有圓形和長方形兩類,井壁有對稱的腳窩,深9米以上。
遺址中發現陶窯20餘座,分為橫式窯和豎式窯兩類,窯室都呈圓拱形。比如洛水村的陶窯為豎式窯,火膛位於窯室的下面,窯箅上有數個圓孔形的火道。客省庄的陶窯為橫式窯,火膛位於窯室的前方,是一個筒狀的甬道,窯室周壁有環形的火道和一條分火道。
豐鎬遺址的千餘座西周墓葬分為3類:
第一類為帶墓道的大墓,包括帶一條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和帶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如在張家坡的3座大、中型墓,其中一座墓葬是有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墓中的銅器有井叔銘文,可能是井叔的墓葬,位於其兩側的是井叔妻室的墓。
這類大墓的周圍多有數座車馬坑、馬坑陪葬,墓葬的主人應為京城范圍之內的公卿或侯伯,張家坡墓地中幾代井叔的墓葬都屬此類。
第二類為土坑豎穴墓,數量最多。早期墓坑狹長,有腰坑,晚期墓坑寬短,很少見到腰坑。中型墓有青銅禮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玉石裝飾品和漆器,少數墓中有殉人。
第三類為偏洞洞室墓,有土坑豎穴墓道,在一側挖出偏洞墓室。這種墓數量比較少,其形制反映出西周文化與甘青地區青銅文化的密切關系。
西周多為仰身直肢葬,頭向不固定,隨葬品一般放在頭前兩層台上。早期大、中型墓中有殉人。
發現的墓葬及附葬的車馬坑、馬坑和牛坑約400座。其中除少數出自普度村外,余均在張家坡及客省庄。墓葬多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流行單人仰身直肢葬,也有少數為俯身直肢葬,頭向不固定。隨葬品多放在頭前、棺內或棺槨之間,兵器放身旁,祭食放在頭前二層台上或容器內。早期墓有殉人,一般一人,多則3人。
車馬坑有方形、扇形、長方形3種。前兩種都埋一車兩馬,長方形豎穴中埋兩車4馬、兩車6馬或3車8馬。車廂下常有殉人;馬坑多長方形豎穴,內埋馬兩匹;牛坑為圓形或長方形,內埋牛一頭。
張家坡西周墓地發現有幾座墓葬聚葬的現象,或墓葬並列,或頭頭相對,或頭足相對,或成方折形排列。這些墓葬規模相近,隨葬器物組合相仿,墓主可能是同一家族的成員。
張家坡車馬坑形狀有方形、扇形、長方形3種,一般是一車二馬,有的四車八馬,大都有一名殉葬輿夫。
豐鎬遺址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陶器、銅器和骨、角、蚌製品以及原始的瓷器和裝飾品。
其中斧、錛、鑿、錘、鏟、鐮、刀等生產工具,多為石制或蚌制,銅鏟僅發現一件;而生活用具多為陶制,有鬶、甗、鼎、甑、簋、豆、盂、罐等,發現的瓦板表面或背面有瓦釘或瓦環。
銅禮器一般在窖藏和墓葬,如陝西省長安普度村西周墓的長甶盉。鼓腹,束頸,口微外侈,分襠柱足,管狀流,長舌獸首鋬。蓋鈕作半環狀,蓋與器鋬有鏈條相接。器頸和蓋沿均飾以雲雷紋填底的竊曲紋,腹部飾雙線V形紋,流飾三角雷紋。蓋內還鑄有銘文56字。
張家坡村東有銅器53件,有銘文的32件;馬王村發現銅器25件,有銘文的10件。
在新旺村附近,也發現銅器窖藏,共有200餘件,其中有銘文的50餘件。其中一尊銅鼎重80餘千克,應為王室或大貴族使用的重器。一件盂上刻有銘文49字,記載周王內宮後妃遴選宮人宮婢之事。
另外,馬王村還發現了許國國君嫁女的媵器。灃東下泉村的多友鼎,銘文長達277字,記載西周厲、宣之際周人與狁人之間的戰爭。
這些銅器大都發現在居住遺址或其附近,同一個窖內出土的銅器有的非一家所作,少數年代較早,大都是西周中晚期的器物,大概是由於西周末年犬戎之亂時埋入地下的,對於探索豐鎬兩京的布局和西周歷史的研究都是極為重要的材料。
在新旺村西南發現的西周晚期制骨作坊遺址,是一處主要製造骨笄、骨鏃一類器物的專業作坊,規模不小。
另外,新旺村還發現兩片刻字卜骨,所刻的字或是易卦中的卦象,或是已經失傳的文字。
3. 西周遺址在哪裡
鎬京,在今天的陝西省岐山縣京黨鄉及周邊地區。
另外,陝西長安,河南浚縣、洛陽和江蘇丹徒等地都有西周遺址。
4. 西周都城豐鎬遺址在寶雞,出土了什麼青銅器
出土的銅器太多,有鼎,有一些青銅的器皿,還有一些勞動生產的工具,如鍬,鎬,刀具之類的。
據說西安周圍有許多古墓葬,寶雞城下有許多寶藏。當一個農民開墾土地時,走路就像一窩青銅器,同樣,當一個農民去收集土壤,拿著鶴嘴鋤下去時,它就是一個地窖,它可以來自西周,每一件都很值錢。前年,北京大學考古研究所發掘了許多文物,就像三四千年的古銅馬車也挖出來了,連泥土都運到了北京。
此外,在福豐庄的又現了103件青銅器,在梅縣楊家村又現了7件銘文青銅器,一次又一次的發掘震動了整個歷史圈,寶雞的古代青銅器如此之多,對科考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5. 西周有什麼遺跡
歷代出土的西周青銅禮器、用具、兵器、工具、飾物,數以千計,近年更有成批的出土。 岐山西周宮殿線描復原圖
如1976年3月在陝西臨潼出土一批青銅器,達60件,其中的利簋的銘文載錄了武王伐紂的事,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同年12月又在扶風發現一個青銅器窖藏,內有微史家族的青銅器103件。
在陝西岐山、長安,河南浚縣、洛陽和江蘇丹徒等地的西周遺址和墓葬中,都發現了原始瓷器,有簋、豆、罐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屯溪西周墓出土的原始瓷器,有碗、盂、豆、尊、盤等,數量和種類都超過前代。
6. 合水縣的西周遺址
合水縣的周文化遺址:
1、何家畔鄉何家畔村西周晚期墓葬
墓室距地面十二點二米,為長方形土坑墓,無墓室。墓葬坑長三點八米,寬二點六米,高二點九米。上有蓬蓋的木料殘留物,已成灰狀粉末。在棺槨南北兩側,有長三點八米,高二點九米,寬四十公分的平台,上擺放陪葬品,每面各放置四件。
文物普查小組通過清理,出土銅甗一件、銅鼎七件,其中一件銅鼎內腹壁,有鑄造銘文共六十個文字。另外清理出貝幣九枚,骨針七根
2、 西華池鄉師家莊的兔兒溝墓葬
坐北向南。在西周墓葬區內發現一座先周殘墓,墓寬1.3米,深1.5米,長1.7米。在熟土二層台內出土了兩件陶器:一件夾砂繩紋紅陶鬲,鬲乳狀袋三足,單耳,直口;另一件灰陶方折肩罐,有蓋,通體打磨光滑,用朱紅和白粉彩繪。
3、蒿嘴鄉九站遺址
合水川北岸台地。1984年省地縣博物館和北京大學專家教授共同對九站遺址進行發掘。在發掘的80座土坑墓穴中,出土了近千件陶器和l件銅刀,1件銅飾。經碳14測定,距今絕對年代為3370年
7. 周文王的豐鎬,是西周的都城嗎
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是西周王朝的國都,歷史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早期的城市,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稱宗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
周文王滅崇(位於陝西關中,夏禹之父鯀所封之地)後,在灃水西岸營建豐京(今西安西南),將都城從岐周遷至豐京;周武王時在灃水東岸建立了鎬京。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稱豐鎬。
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布局整齊的城市,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寬暢、宏偉的先河,建構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的總規制,成為後來城市總體布局的典範 。豐鎬兩京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城市 ,也是周禮的誕生地。
8. 豐鎬遺址的文物保護
1933年,豐鎬遺址被文物部門發現。
1951年,豐鎬遺址正式開始發掘。
1956年,將設在張家坡遺址的磚廠拆除搬遷,嚴格限制在遺址范圍內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和平整土地活動。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豐鎬遺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0年代初,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提出遺址保護的范圍,國家文物局同意並轉陝西省政府請予公布。遺址內亂建現象基本上得到制止。
1998年,西周都城豐鎬遺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對解決武王伐紂的年代和商、周兩代的分界這個長期困擾學術界的難題提供了依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從1997年3月至5月及10月至11月,在西安市區西南10多公里的遺址中心部位發掘了2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一個相互疊壓的考古文化層,其時代從文王遷此建都到西周王朝建立前的先周晚期,再到西周建國後的早、中、晚各個時期,其時間跨度之長,文化序列之完整清晰,為西周都城考古50多年來所僅見。專家們認為,據《史記》記載,文王建都豐京至武王伐紂僅13年,而以第一探方中的18號灰坑為代表的文化堆積就在這個時期,其碳14測年結果可以排除幾十種不確切的說法,為解決武王伐紂和商周分界提供依據。由於考古隊在都城中心地帶發現了多組時代跨度很大的文化地層和成組的先周晚期標准器物群,推動了都城周圍以至廣大周文化地區的學術研究。並對周人的生產生活方式、葬俗和社會文化變遷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由於第一號探方的文化層堆積被專家認為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標准文化層之一,國家已決定予以永久性保護,以供後人驗證,並成為斷代工程研究的一個紀念性遺址。
2013年05月27日,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共同研究編制了《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豐鎬遺址被納入「十二五」期間重要大遺址。
2013年06月05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豐鎬遺址保護規劃大綱的請示》(陝文物字〔2013〕67號),同意豐鎬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立項和意見。
9. 西周遺址洛川哪裡有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屬狁部落活動地區。
東周(前770~前256年)、春秋時期為白狄(狁分支)活動地區。戰國前期屬趙、魏(從馬長壽、譚其驤說),後期屬秦上郡所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