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唐
⑴ 概括西游記中唐僧的來歷
唐僧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後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遊記》。 實際上三藏法師是一種敬稱,指精通佛教聖典三大類別「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
(1)西遊記中唐擴展閱讀:
角色形象
在小說《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
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並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的思想。
⑵ 西遊記中 唐僧的原型是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來的名字叫做陳禕是法相宗的創始人,被人們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來被後世的人們稱為唐僧。
玄奘在貞觀元年的時候一個人向西邊徒步走了五萬多里的路,最終到達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回了真經。
玄奘取經的過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學遍了當時的大乘佛經和小乘佛經。總共給唐朝帶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經。
(2)西遊記中唐擴展閱讀:
唐高宗元年,玄奘大師六十五歲,他依然在玉華寺翻譯佛經。在這一年的歷史記載中,有他對譯場的助手和弟子們說的這么一句話: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
意思是說:今年我六十五歲了,一定是會死在這座玉華寺里,佛經數量巨大,我經常擔心翻不完,你們大家加把勁兒,努力一點,不要怕辛勞。
在玄奘大師的一生中,第一次發出了這種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無法完成的擔憂之辭。實際上,由於多年勞累,在翻譯完《大般若經》以後,他自己就覺得體力開始衰竭,甚至覺得自己行將就木。
不久,他又對弟子們說了一段話,幾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遺言: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凈之身,宜須屏遠。
意思是你們在送我的時候,一定要節儉,不要用很多的禮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靜的地方,不要靠近宮室和寺院。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師的弟子懇請玄奘大師開始《大寶積經》的翻譯,玄奘大師在勉強翻譯了開頭的幾行以後,突然停了下來,他猶豫了很長的時間,平靜而凝重地看著他的弟子。
他說:這部《大寶積經》的分量不亞於《大般若經》,我自己覺得我的體力和精力已經不足以再翻譯如此大部的佛經了,死期已至不是將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經到了,不遠了。
說完這句話以後,玄奘大師從此絕筆,停止了翻譯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後可以預見的很少的歲月留給自己去禮拜佛像,為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做好准備。
⑶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五人的五行是怎麼分的
金為孫悟空、木為豬八戒、土為沙和尚、火為唐僧、水為白龍馬.
西遊記中有好幾處指出了這種關系:
如第四十七回「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金、木指孫悟空和豬八式變成童男童女去捉拿妖怪;
再比如第八十九回「黃獅精虛設釘鈀宴,金木土計鬧豹頭山。」金、木、土分別為孫悟空、豬八式和沙和尚去豹頭山取回自己的兵器。
對唐僧師徒與五行關系交待得比較清楚的有兩處,一是當孫悟空收降豬八戒後,有一首詩:「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發揮。
一主一賓無間隔,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並喜貞元聚,同證西方話不違。」二是第二十二回中,木叉奉觀世音菩薩之命去收沙僧時的一首詩,詩曰:「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
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因此,金為孫悟空、木為豬八戒、土為沙和尚、火為唐僧、水為白龍馬。
(3)西遊記中唐擴展閱讀
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⑷ 《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事情(歷史上)發生哪個朝代
也是唐朝
玄奘(600【庚申年】-664年【甲子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俗姓陳,名禕(yī)。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為翻譯家、旅行家,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5萬里,歷時17年,到印度取真經,並窮一生譯經1335卷,其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其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4)西遊記中唐擴展閱讀:
貞觀三年(629年),玄奘毅然由長安私發,冒險前往天竺。玄奘繼續沿著西域諸國越過帕米爾高原,在異常險惡困苦的條件下,終於到達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當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他向該寺的住持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與其餘經論;瑜伽行派大師戒賢是護法的徒弟,世親的再傳弟子。
在貞觀十三年,他曾在那爛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此後,玄奘還徒步考察了整個南亞次大陸。
⑸ 西遊記中唐僧走了多少年拿到真經的
西遊記中唐僧走了十四年拿到真經。
《西遊記》第一百回原文:
三藏道:「總記菩薩之言,有十萬八千里之遠。途中未曾記數,只知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嶺,遇林不小,遇水寬洪。還經幾座國王,俱有照驗印信。」
叫:「徒弟,將通關文牒取上來,對主公繳納。」當時遞上。太宗看了,乃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給。太宗笑道:「久勞遠涉,今已貞觀二十七年矣。」
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覽畢,收了。
早有當駕官請宴,即下殿攜手而行,又問:「高徒能禮貌乎?」三藏道:「小徒俱是山村曠野之妖身,未諳中華聖朝之禮數,萬望主公赦罪。」
太宗笑道:「不罪他,不罪他,都同請東閣赴宴去也。」三藏又謝了恩,招呼他三眾,都到閣內觀看。果是中華大國,比尋常不同。
(5)西遊記中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
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
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⑹ 西遊記中唐僧遇難的例子
1、五庄觀
師徒五人來到五庄觀,悟空在八戒慫恿下去偷人參果,被清風、明月發現辱罵,悟空一怒下推了人參果樹。
觀主將師徒眾人囚禁,悟空只有採用四處尋訪醫樹之方的方法救出師徒,最後觀音菩薩的玉凈瓶水救活果樹,眾人得以繼續上路取經。
2、平頂山
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金爐的童子,銀角大王是看銀爐的童子。
菩薩為了試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角二童,變作妖怪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
金、銀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都是一把七星寶劍,並且有紅葫蘆、玉凈瓶、芭蕉扇、幌金繩幾件寶物,與孫悟空比武鬥法,難分輸贏。
後來孫悟空開動腦筋,用計謀戰勝金、銀二怪,收繳了五件寶物,連人帶物返還給太上老君,戰勝了西行路上一個災。
3、烏雞國
在烏雞國,唐僧在一座皇家寺院里夢見國王鬼魂訴冤,狀告拜把子兄弟在御花園里把他害死,又變成他的模樣,霸佔了他的寶座和王後。
而王後、王子竟還蒙在鼓裡……唐僧路見不平、分外同情,可拔刀相助的事兒,還得孫悟空來完成。孫悟空找到王子,變成小人,假託知道來世今生,向他說明真相,又通過王子跟王後溝通,為除妖做好鋪墊。
等到上朝倒換關文的當口,悟空面對假王高唱一曲,揭露了假王的種種劣跡。在悟空正要打的時候,被文殊菩薩擒住,原來是菩薩坐下的青毛獅子下凡。
4、金兜山
獨角兕大王使用一根丈二長的鋼槍,又仗著太上老君的寶物金鋼琢,屢次打敗孫悟空及其救兵。因唐僧、八戒、沙僧三人偷穿了三領納錦綿裝背心兒在身,捉住唐僧、八戒和沙僧,第一次,孫悟空前去索要唐僧,卻被獨角兕大王套住了金箍棒,將他打敗。
悟空只好到天宮搬來了托塔天王父子,獨角兕大王著實厲害,第二次把哪吒的六件兵器統統套住收走分別是:斬妖劍、斬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綉球、火輪。
第三次又打敗前來助陣的火德星君率領的眾火神,套走了火龍、火馬、火鴉、火鼠、火槍、火刀、火弓、火箭。第四次水德星君派來的黃河水伯神王往山下灌水,卻遭大門緊閉,沒有灌進洞里。
第五次孫悟空趁其不備潛進洞里,把金箍棒偷了出來,與獨角兕大王一場大戰,不分輸贏。第六次孫悟空再次進入洞內,偷走了套去的所有武器,燒了洞穴,眾神與妖魔又一場大戰,結果又都被套了去。
第七次如來派來十八羅漢帶來降妖帶著金剛砂來降妖,也都套了去。多虧如來佛祖暗示孫悟空,請來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用芭蕉扇使妖怪現出青牛本相,太上老君跨上牛背,悟空等率眾打入洞中,殺死小妖,救了唐僧,還了兵器。
5、火焰山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牛魔王、鐵扇公主的私人寶物。
悟空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悟空,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
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悟空大戰牛魔王。哪吒出現,矛盾化解。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滅火焰山,唐僧師徒向西趕路。
⑺ 西遊記中唐僧分別在哪些地方收了馬和徒弟分別取了什麼名.
1、在五行山下收了大徒弟孫悟空,法號「行者」。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2、在高老莊收了二徒弟豬八戒,觀音菩薩賜法號「悟能」。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
3、在流沙河收沙僧,觀音賜法號「悟凈」。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
4、在鷹愁收白龍馬。又名玉龍(小龍王)。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
(7)西遊記中唐擴展閱讀
唐僧在取經路上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⑻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取經回來,各自的封號是什麼
1、孫悟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回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2、唐僧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隨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了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得以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3、豬八戒被如來封為凈壇使者。
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
4、沙和尚被如來封為金身羅漢。
沙和尚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5、白龍馬被如來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白龍馬。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
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8)西遊記中唐擴展閱讀:
師徒四人取經時的最後一難:
四人在往雷音寺去的途中,經過了通天河,一隻老龜將師徒四人馱過了河,老龜提出想讓四人幫個忙,問問佛祖,自己還有多少陽壽,四人到達雷音寺取經後,興奮之餘忘了向佛祖詢問了,回來時仍要過通天河,仍然是老龜馱著他們。
當老龜向四人索要答案時,得知四人忘了問了,憤怒地將四人掀入河中,狼狽的師徒四人好容易爬上了岸,發現經書濕了,便在大石上晾曬,誰知經書幹了之後,一些書頁粘在了大石上,四人手忙腳亂收經書間將粘在大石上的書頁撕破了,導致經書沒能完整的被帶回大唐。
這師徒四人本以為取到經書就應該經歷了全部磨難,沒想到,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在這里。
⑼ 《西遊記》中唐僧究竟有什麼作用
前進的箭頭,0前面的1,只有唐僧才能取到真經,因為只有他才是李世民派出去的。西天取經的直接動機是李世民游地府復活後,要超度戰死在他手上的亡魂。於是舉辦了水陸大會,觀音現身說法,說小乘法沒效果,大乘法才行。於是李世民派玄奘去西天取經。取經計劃來源於如來的傳經計劃,觀音是具體經辦人。如來好比製片人,觀音是導演。
經書的作用:一是經書當中有成仙了道的奧秘。大唐修真之人要是參悟其中的奧秘,那麼就能成為神仙。二是道出這份經書的功德和淵源,雖然只是佛門典籍,但卻是三教的源流。而所謂的「三教」,指的是儒、道、佛。能開創如此深奧的功法,並不是如來佛祖一人能辦到的。而是有更厲害的高人在之前就已經鋪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