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交河古城遺址

交河古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2 21:01:42

Ⅰ 交河故城的介紹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Ⅱ 交河故城導游詞

交河故城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於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台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於被棄。
衰敗:
14世紀蒙古貴族海都等叛軍經過多年的殘酷戰爭,先後攻破高昌,交河。同時蒙古統治者還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打擊下,交河終於走完了它生命的歷程。
現狀:
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餘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建築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築布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著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築特點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牆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並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後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後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製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余為民居。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於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築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築。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1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位於吐魯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島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稱交河,最早是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 交河城址,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台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吐魯番的乾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築全部由夯土版築而成,形制布局則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內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龕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寺院佔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葉。
[編輯本段]建築布局
交河故城在歷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之後,這座城市建築布局的主體結構依然奇跡般的保存下來。這些都得益於吐魯番得天獨厚的乾燥少雨氣候。現在的交河故城的規模,大體為唐代的建築,建築物主要集中在台地東南部約1000米的范圍內。古城四央臨崖,在東、西、南側的懸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門。 交河故城的建築布局主要由明顯可見的三個部分組成:貫穿南北的一條中心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以它為中心構成了北部的寺院區,這一區的建築面積約為9萬平方米。建築多是長方形院落,院落門向著所臨街巷。從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來看當為寺院,尢其是主室里都有一個方土柱,應是神壇或塔柱;大道東區南部為大型民居區,建築面積約為78000平方米,北部為小型居民區,中部為官署區;大道西區除大部分為民居外,還分布有許多手工作坊。城中大道兩旁皆是高厚的街牆,臨街不設門窗。大體南北、東西向垂直交叉、縱橫相連的街巷把36萬平方米的建築群分為若干小區,頗似中國內地古代城市的坊、曲。這種建築布局足以說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經進行過一次有規劃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舊城痕跡則早已面目全非了。從城市布局來看,他一方面受到了中原傳統城市建築規制的影響,又獨具地方特徵。以街巷為骨架的交通網路、城門及其它建築,在營建時,無不把軍事防禦作為其建築時的指導思想,整修古城就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堡壘,反映出了歷史上這一地區激烈的民族和社會矛盾。 另外令人騅以置信的是,建築形式除了沒有城牆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築物不論大小基本上是用「減地留牆」的方法,從高聳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來的。寺院、官署、城門、民舍的牆體基本為生土牆,特別是街巷,狹長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戰壕。可以說,這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築工之獨特,不僅國內僅此一家,國外也罕見其例,體現出古代勞動者的聰敏才智和巨大的創造力。[1]
[編輯本段]歷史價值
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並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
[編輯本段]交通信息
在吐魯番市新城路乘1、101路公交車到亞爾鄉,換乘面的(2元/人)、三輪車(3元/人)、計程車(15元/車)或馬車(20元/車)可到交河故城。

Ⅲ 交河古城歷史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於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台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於被棄。

14世紀蒙古貴族海都等叛軍經過多年的殘酷戰爭,先後攻破高昌,交河。同時蒙古統治者還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打擊下,交河終於走完了它生命的歷程。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

它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台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3)交河古城遺址擴展閱讀:

交河故城是歷史上有名的奇城。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從原生土中挖出的古城,城裡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方法。這得益於吐魯番盆地的獨特氣候,吐魯番盆地降水量極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有了這樣極度乾燥的環境,聰明的交河古代居民採用了最適合這里的建築方法。

從生土中掏挖出這樣一座城來,創造了建築史上的奇跡,在古代,城市最重要的作用是防禦,所以一般的古城,城牆都建的很高很厚,而交河故城則利用天然形的陡峭崖岸寬百米深三十米的河谷建起了得天獨厚的防禦系統。

交河故城現存城市形制依然保留著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性質且風格迥異的建築遺存。擇中立衙、縱橫交錯的街巷把交河分割成不同的坊里。

縱貫全城兩條大道(中央大道和南北輔道),由這兩條大道派生出的小巷遍布全城,四通八達,構成了城市的交通網。「街巷」把城區各地的建築聯系在一起,同時也具有劃分城市建築布局的作用。交河故城按功能區大致分為大型院落區、官署區、倉儲區、街巷區、寺院區和墓葬區六個部分。

昔日繁華的交河城,如今僅存城基及斷壁殘垣,但當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歷歷可辨。

Ⅳ 新疆 Hsia-ma-ya 北緯43°12'7.36"N 東經95°14'11.64"E這是什麼地方戈壁里有座古城遺跡,知道的來說說

交河故城

歷史;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於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台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於被棄。 至今城內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築物保存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護得最好的生土建築城市。1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地址:位於吐魯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島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稱交河,最早是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 交河城址,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台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吐魯番的乾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築全部由夯土版築而成,形制布局則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內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龕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寺院佔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葉。
衰敗:14世紀蒙古貴族海都等叛軍經過多年的殘酷戰爭,先後攻破高昌,交河。同時蒙古統治者還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打擊下,交河終於走完了它生命的歷程。
現狀: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餘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建築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築布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著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築特點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牆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並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後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後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製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余為民居。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於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築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築。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歷史價值: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並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

Ⅳ 新疆吐魯番的千年遺址和大漠樓蘭有何特別之處

特別之處在於吐魯番的景點!

吐魯番博物館

給大家介紹一下吐魯番博物館吧。吐魯番博物館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4A級旅遊景區。館內共有9個展廳,開放基本陳列展廳5個。不過其中令陌陌印象最深刻的真的是出土千年的干屍,還有他們的隨葬遺物陳列的展廳。

據導游介紹,吐魯番干屍是吐魯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正由於吐魯番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特徵,也使得這里成為世界上保存干濕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時代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展出的干屍數量很多,我從剛開始的有些排斥到後來的習以為常,怎麼說也算是它本身的文化所在吧。不過確實有些嚇人,畢竟有些干屍還能清楚地看到他血管里的紋路。庫木塔格沙漠

Ⅵ 交河故城在哪啊

歷史;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於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台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於被棄。 至今城內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築物保存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護得最好的生土建築城市。1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地址:位於吐魯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島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稱交河,最早是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 交河城址,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台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吐魯番的乾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築全部由夯土版築而成,形制布局則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內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龕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寺院佔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葉。
衰敗:14世紀蒙古貴族海都等叛軍經過多年的殘酷戰爭,先後攻破高昌,交河。同時蒙古統治者還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打擊下,交河終於走完了它生命的歷程。

現狀: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餘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建築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築布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著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築特點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牆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並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後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後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製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余為民居。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於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築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築。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歷史價值: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並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

Ⅶ 交河故城觀後感

這是一座沒有城牆、沒有樹木的城池,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是一座與古樓蘭齊名的西域古城,素有「東方龐貝城」之稱,它就是-交河。如今的它是一座古城的遺跡,一片城市的廢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是中國唯一一處最為完整的漢代城市的遺址,更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僅有標本。你或許永遠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的一片廢墟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年之久才被發現,如今已經滿目瘡痍。

Ⅷ 交河故城的現狀

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餘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遺跡36萬平方米。城內建築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築布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著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築特點 。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牆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並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設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後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
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後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製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余為民居。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於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築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築。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內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1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Ⅸ 你能從這些斷亘殘壁,想像交河故城當年的繁榮嗎

交河故城交河故城 - 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的土磚建築城市也2000年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在中國的最高軍事和政治機構唐西域的安西都護府最早設置在交河故城。 1961年,他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河故城的先驅和車師第2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代達到了頂峰,在9-14世紀以來,由於連年的戰爭,蛟河市逐漸下降。元末察合台期的沿連年的戰爭,吐魯番。蛟河市嚴重受損,最終放棄。
下降:
14世紀蒙古貴族海和其他反政府武裝經過多年的殘酷的戰爭,破壞的高昌,蛟河。蒙古統治者還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的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打擊下,過江終於完成了它的生命。
狀態:
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長16米,從北到南的古城,東西最大寬度約300米,分為寺院,住宅,政府部門和其他部件。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36萬平方米現有建築遺跡。唐代所建,獨特的建築布局的城市建築。的城市保留宋代以前的中原城市的建築特色。像一個強化堡壘層的城市,人民銀行牆,像一個深凹槽,無法以解除面紗的城市牆情況在牆壁上,也可以居高臨下,控制內部和外部的發展趨勢,在城市的部署,是非常緊迫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可以分為三部分,約350米長,寬10米,南北高速公路,住宅小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大道,北端的大型寺院,它構成了北部的寺院區。是建立在一個壯觀的安葬歷代高僧的塔林,塔北的城市。東南,蔚為壯觀的地下屋,一個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四重門門,天井地面,一個寬三米的頂部相通的,真正的2米高,60米長,南北高速公路。據考察推測可能安西都護府的住所,政府機關後,天山縣。西方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而厚的土垣,垣後的「廣場」的街道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不開門。 「廣場」的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製鞋等手工作坊。東側的軍營,我居住區。蛟河市在東門和南門,只有兩個城門。城市建設高30米的懸崖上,不蓋城牆,城門正規建築。南門是古老的運輸軍需糧草,軍隊和輸出的主要渠道。南門地勢險要,「搖搖欲墜萬夫莫開到了懸崖邊,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懸崖上的主要門戶城市的居民將利用河水。國務院於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文物保護單位。[編輯本段]位置
位於吐魯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個小島狀的高原,被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由於所謂的蛟河,最早的前西部的36個國家之一,在車師首都城市周圍的河流改道。蛟河城遺址,位於城市吐魯番市亞爾鄉以西13公里,10公里,西距吐魯番市的牙齒首爾尼牙孜溝兩條河流黃土轉乘30米的高台上,約1650米長,兩端的最大約300米,寬中間窄,柳葉形的半島。這里是車師,一個古代西方36,城堡前的國有資本亞洲國家,是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吐魯番乾旱古城保存完整,建築物都是建夯土版的形狀布局是類似於唐代長安城。城市市場,政府機關,寺廟,佛塔,街道和小巷,以及車間,住宅的訓練場,藏兵護城河,寺廟,神社泥菩薩都可以找到。該廟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平局?好。塔組佛塔101。從上向下看的空氣,蛟河就像一個大柳樹。
[編輯本段]建築布局
:交河故城的城市建設布局的主要結構是經過幾千年歲月的滄桑,仍然奇跡般地保存下來的。這些都得益於吐魯番乾燥的乾燥氣候獨特。交河故城的規模,現在一般的唐代建築,建築物主要集中在台地東南部約1000米的范圍內。四區臨崖古城南面的懸崖,分為東部和西部的懸崖上,建立三個城門。主要由三部分可見:一個貫穿的北部和南部的居住區中心大道的交河故城的建築布局分為東,西兩部分,大道北端的大型寺院,它構成了一個修道院在北方領域,這一領域的?建築面積?面積約90,000平方米。該建築的矩形庭院,庭院門向臨小巷。當作為寺院的庭院布局,在主房間有一個方形的土柱祭壇或塔大道東側是一個大型住宅小區,建築面積約78,000平方米,北到一個小的社區,中區政府合署區;大道西區除大部分住宅分布的許多手工作坊。在鎮大道高厚壁街道臨街的,沒有門和窗戶。大約南北,連接東西垂直交叉方面的街道36萬平方米的建築群分為若干單元格,就像古老的中國內地城市廣場,曲。建築布局是足夠的,交河故城在唐代已經,時間規劃唐代以前的舊城區重建,改建的痕跡長面目全非。從城市布局,一方面,他一直是影響中原傳統的城市建築規范,但也獨具地方特色的。骨架的交通網路,蓋茨和其他建築物在施工中的街道上,所有的軍事防禦的時間,其建設的指導思想,更新的古城,是一個巨大的軍事要塞,這反映了歷史地區激烈的民族和社會矛盾。除了花斑信心的人,沒有圍牆的建築形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在整個城市的大部分建築物,無論大小本質上是少左牆「,從高聳的檯面挖不倒。公寓牆廟宇,政府機關,門,人基本都住牆壁,尤其是街道,狹窄的深,就像蜿蜒的戰壕。可以說,城市是一個巨大的古代雕塑,其獨特的建築工人,不僅是國內唯一的一個海外罕見的情況下,體現了古代的勞動者的智能智慧和巨大的創造力。[1]
[編輯本段]歷史價值
交河故城的許多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出土。最近,第一次在老城區的保護,發掘,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個地下神廟和車師貴族墓和出土的海珠遺物的珍貴文物。
[編輯本段]交通信息
在吐魯番市亞爾鄉新城路,乘1,101公交換乘面(2元/人),三輪車(3元/人),計程車(15元/車)或運費(20元/車)以交河故城。

Ⅹ 新疆吐魯番高昌古城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吐魯番高昌故城,曾是高昌王國的都城,是西域最大的古城遺址,這里曾經是西域最大的國際商會、宗教中心、以及亞州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故城歷史悠久,公元前一世紀始建高昌壁,於公元十三世紀未毀於戰火。雖然經過2000多年的風吹日曬,故城輪廓猶存,城牆氣勢雄偉屹立在火焰山下。1961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東約40公里處火焰山以南,艾丁湖北岸,海拔-50米。又叫「亦都護城」。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內城、外城、宮城三重。外城大體呈正方形,牆厚12米,高11.5米,周長5.4公里。為夯土板築,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補,外圍有凸出的馬面。全城有九個城門,其中南面有三個城門,東、西、北、面各有兩個城門。西面北邊的城門保存最好。

內城居外城正中;西南兩面城牆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長約3公里。宮城為長方形,居城北部,北宮牆即外城北牆,宮牆即內城北牆。這一帶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當時為回鶻高昌宮廷之所在。內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達15餘米的土坯方塔,俗稱「可汗堡」,意為王宮,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可能為宮殿遺址。

外城內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門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約85米,佔地約1萬平方米,由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大殿內尚殘存壁畫痕跡。唐代高僧玄奘西遊取經,於貞觀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國講經一月余,據即在此寺內。寺院附近,還殘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遺址。外城內東南部有一小型寺院,殘存的壁畫較上述大寺完美。

高昌故城在當時確是水源充足,城牆堅固,四通八達的一個西域三國首府。今天仍可以從其高聳的城牆看出它舊日的雄風。由於古城地處盆地平原中央,城高壕深,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西域的軍事重鎮。高昌故城奠基於公元前一世紀,辦當時西漢王朝在此進行屯田的部隊所建。《魏書》中記載因其「地勢高敞,人庶昌盛」故名「高昌」。此後,它在內外形勢的影響下,人口不斷增加,經濟日益發展、繁榮。兩漢王朝經營建設西域,一直把這里作為重要的根據地。屯田部隊的最高指揮機關一戊已校尉府先是在交河,以後就遷在高昌。此後歷經魏晉均派有戊已校尉駐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稱為「戊已校尉城」。327年,前原張駿在此置高昌郡,繼之又先後為前泰、後涼、西涼、北涼所管轄。442年,北涼沮渠無諱在此建立了政權。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滅車師前國。吐魯番盆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邀由交河城完全轉移到高昌。460年,柔然人殺北涼王沮渠安周,立闊伯周為高昌王;高昌至此開始稱王。此後,在高昌稱王的姓氏有張氏、馬氏和狗氏,其中以掬民統治高昌時間最長,大約140年之久。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正朝的冊封。翰伯雅還曾到隋朝長安覲見並娶隋華容公主為妻。640年唐統一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轄五縣,人口37000人。九世紀中葉以後,漠北草原回骼汗國衰亡,西遷的一支在此建立了回骼高昌國,疆域范圍遠遠超過了今日吐魯番盆地。1209年,高昌回鵑臣服蒙古。十三世紀中葉以後,天山以北廣大地區的蒙古游牧貴族以海都、都哇為首發動叛亂,多次侵犯回鶻高昌國,1275年一次出兵12萬國攻火州(高昌)達半年之久。戰爭持續達40年之久,高昌終於在戰亂中被毀。自此便逐漸被廢棄,現在只能見到殘垣斷壁,任後人憑吊。

現存的故城遺址,是高昌回鵑時期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礎上建設而成的,全城呈不規則正方形,總面積約220萬平方米,城市布局大致與唐長安城相仿,在歷經多年建設後形成今天的規模,它主要有三部分組成,首先有外城,外城城牆輪廓基本完整,部分地段保存極好,周長約5.4公里,城牆基厚12米,高達11.5米。每面有2-3座城門,其中西面靠北的城門保存最為完好,有曲折的瓮城和大量的馬面,均為夯土築成,夯層厚8到12厘米,間雜少量的土坯,有極清晰的夾棍眼,外城的東南和西南部分,還可以看出有寺院的遺址。故城外城是掬氏高昌時期所建。出土文書中有「論塊中城」、「東南坊」、「西南訪」等記載,說明當時此城已有外、中之分,東、南、西、北之別,並有各城門的名稱,如:青陽門、會德門等,同時在唐代西州時期還有子城。外城內又有內城,內城居外城正中,即外城的中間,宮城的南面。城牆全為夯土築成。西、南兩面的城垣大部分還保存下來,間有破壞的地方,東面只能看到東北角的高地與東南角的一個土台基,北面正中和西北角還有一部分殘垣基地,至於城門的遺址從地面上一點痕跡也找不到了。據測算,內城周長約3600米,和《隋書》中的記錄基本一致。其建築年代較外城早,平面呈南北長方形,內城主要是宮城和寺院建築等。內城中就是宮殿,宮城居全城最北部,外城的北牆是宮城的北牆,內城的北牆是宮在的南牆。整個宮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700米,西牆還有幾處殘基,連接起來,可以看出遺跡。東牆完全被破壞,什麼也看不到了。宮城內留存下的許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3.5米至4米左右,夯層厚度約35-48厘米,可以看出是一座高達四層的宮殿建築遺址。早期的宮城在今「可汗堡」內。鞠氏高昌時期隨著外城的修建,宮城送遷至北部,南面而王,與隋唐時長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骼高昌時期宮城曾大動土木。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