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子遺址
Ⅰ 遼寧都有什麼名盛古跡啊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遼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秦王朝統一中國,到大清王朝的建立,歷朝各代在方土地上留下了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文物古跡。尤以中部的沈陽故宮、關外三陵等清前史跡,南部的近代戰爭史跡和西部的秦漢、遼宋、明清史跡馳名中外。從丹東鴨綠江口到葫蘆島碣石海濱,遼寧海岸線綿延2100多公里。名山秀水、奇特景觀遍布遼東半島與遼西走廊。有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和錦州等七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各具特色;有東北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唯一的水上長城-葫蘆島九門口長城;有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沈陽故宮、撫順永陵、沈陽福陵和昭陵以及清前史跡-赫圖阿拉城、遼陽東京城和東京陵;有世界上最大的玉佛-鞍山玉佛;有世界上最長的可乘船游覽的充水溶洞-本溪水洞;有世界最大的極地海洋動物館-大連虎灘極地館;有世界最佳高爾夫球場之一-大連金石灘高爾夫球場;有世界上最大的19億年前的天外來客-沈陽古隕石;有世界第二大葦田--盤錦雙檯子濕地自然保護區;另外,沈陽怪坡、大連黃渤海分界線、蛇島、錦州筆架山、盤錦紅海灘等奇特景觀聞名遐爾;千山、鳳凰山、棋盤山、醫巫閭山、冰峪、海棠山、鴨綠江、薩爾滸、清河、五女山、天華山等山水風光,秀美多姿。遼寧民風民情淳樸自然,濃烈熾熱。大連國際服裝節、沈陽國際冰雪旅遊節、鞍山千山國際旅遊節、撫順滿族文化旅遊節、本溪楓葉節、丹東鴨綠江國際旅遊節、營口望兒山母親節、鐵嶺民間藝術節等節會活動異彩紛呈,深受中外遊客的歡迎。 以沈陽-大連-丹東為三個點構成的遼寧金三角旅遊熱線,覆蓋了歷史名城沈陽、浪漫之大連、世界玉都鞍山、啟運之地撫順、楓葉之都本溪、國門江城丹東、樂器之城營口、歷史古城遼陽、小品藝術之鄉鐵嶺九個城市,接待量分別占國際和國內遊客和97%和82%;以葫蘆島-錦州(包括朝陽、阜新)-盤錦為代表的「引客入遼」遼西旅遊線,將渤海濱城葫蘆島、遼西重鎮錦州、塞北明珠阜新、三燕古都朝陽和鶴鄉紅海毯盤錦成為連接關內外的熱點旅遊城市。 http://www.3608.com/province/p_intro_21.html
Ⅱ 國家150重大遺址名單
大遺址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綜合物證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大遺址保護既是一項文化工程,也是一項惠民工程,有利於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美化城鄉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遺址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啟動100處大遺址保護工程,殷墟遺址、元上都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建成一批大遺址保護展示示範區,有效保護遺址本體及其環境風貌;國家設立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出台一系列專門性法規,初步建立大遺址保護管理體系;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的目標任務,基本構建以「三線兩片」為核心、100處大遺址為支撐的大遺址保護格局。
「十二五」期間重要大遺址(150處)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1. 北 京:周口店遺址、圓明園遺址、琉璃河遺址
2. 河 北:趙邯鄲故城、定窯遺址、鄴城遺址(含河南安陽
高陵)、燕下都遺址、泥河灣遺址群、磁縣北朝
墓群、元中都遺址、中山古城遺址
3. 山 西:陶寺遺址、侯馬晉國遺址、曲村-天馬遺址、晉
陽古城遺址、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4. 內蒙古:遼上京遺址、元上都遺址、遼陵及奉陵邑、
遺址(內蒙古、甘肅)、遼中京遺址、和林格爾
土城子遺址、二道井子遺址
5. 遼 寧:牛河梁遺址、姜女石遺址(含河北北戴河秦行宮
遺址)、高句麗遺址(鳳凰山山城、五女山山城、
燕州城山城、石檯子山城)、金牛山遺址
6. 吉 林:高句麗遺址(洞溝古墓群、丸都山城與國內城、
羅通山城、自安山城)、渤海遺址(西古城遺址、
八連城遺址、龍頭山古墓群、六頂山古墓群、蘇
密城)、萬發撥子遺址、帽兒山墓地、龍潭山城
7. 黑龍江: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8. 上 海:福泉山遺址
9. 江 蘇:揚州城遺址、鴻山墓群、徐州漢墓群(含徐州漢
代採石場)、淹城遺址、闔閭城遺址、南朝陵墓群
10. 浙 江:良渚遺址、上林湖越窯遺址、大窯龍泉窯遺址、
臨安城遺址、馬家浜遺址
11. 安 徽:尉遲寺遺址、凌家灘遺址、六安王陵、壽春城遺
址、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
12. 福 建:萬壽岩遺址、城村漢城、曇石山遺址、德化窯遺址
13. 江 西:吳城遺址(含築衛城遺址)、湖田窯遺址、御窯
廠遺址(含高嶺瓷土礦)、吉州窯遺址、牛頭城
址、銅嶺銅礦遺址
14. 山 東:臨淄齊國故城、兩城鎮遺址、城子崖遺址(含東
平陵故城)、桐林遺址、曲阜魯國故城(含邾國
故城、漢魯王墓群、明魯王墓)、薛城遺址、大
汶口遺址
15. 河 南: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隋
唐洛陽城遺址、殷墟、鄭韓故城、古城寨城址、
北陽平遺址、鄭州商代遺址、宋陵、清涼寺汝官
窯遺址、邙山陵墓群、三楊庄遺址、城陽城址、
仰韶村遺址、北宋東京城遺址
16. 湖 北:石家河遺址、楚紀南故城、盤龍城遺址、龍灣遺
址、擂鼓墩古墓群、銅綠山遺址、屈家嶺遺址、
唐崖土司城址和容美土司遺址
17.湖 南:里耶古城遺址、銅官窯遺址、城頭山遺址(含八
十壋遺址、彭頭山遺址)、老司城遺址、炭河裡遺址、漢代長沙王陵墓群
18. 廣 東:南越國宮署遺址、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19. 廣 西:靖江王府及王陵、合浦漢墓群、甑皮岩遺址
20. 重 慶:釣魚城遺址
21. 四 川: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含十二橋遺址)、邛窯、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羅家壩遺址
22. 貴 州:可樂遺址、海龍屯
23. 雲 南:太和城遺址、石寨山古墓群
24. 西 藏:古格王國遺址、藏王墓、卡若遺址
25. 陝 西:秦咸陽城遺址、周原遺址、阿房宮遺址、漢長安
城遺址、大明宮遺址、秦始皇陵、秦雍城遺址、西漢帝陵、唐代帝陵、統萬城遺址、黃堡鎮耀州窯遺址、豐鎬遺址、龍崗寺遺址、石峁遺址
26. 甘 肅:大地灣遺址、許三灣城及墓群、鎖陽城遺址、駱
駝城遺址、大堡子山遺址
27. 青 海:喇家遺址、熱水墓群
28. 寧 夏:西夏陵、水洞溝遺址、開城遺址
29. 新 疆:北庭故城遺址、坎爾井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
長 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河南、黑龍江)
絲綢之路(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陝西、河南)
大運 河(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
秦 直 道(內蒙古、陝西、甘肅)
茶馬古道(雲南、四川、西藏、貴州、青海、甘肅、陝西)
明清海防(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蜀 道(陝西、四川、重慶)
河 北:趙邯鄲故城、定窯遺址、鄴城遺址(含河南安陽
高陵)、燕下都遺址、泥河灣遺址群、磁縣北朝
墓群、元中都遺址、中山古城遺址
3. 山 西:陶寺遺址、侯馬晉國遺址、曲村-天馬遺址、晉
陽古城遺址、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Ⅲ 中國地圖內蒙古干炮子歷史是什麼遺址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城北12公里,是漢至唐代的故城遺址。城址呈不規則多邊形,東西1550米,南北長2250米,總面積約349萬平方米。城門、瓮城、角樓以及建築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內街道依稀可辨。
Ⅳ 楊木川鎮的基本概況
楊木川鎮是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的一個下轄鎮,位於寬甸縣西南部。面積249.2平方千米,人口1.34萬人(2009年)。轄白鷺、邊溝、大安平河、大榆樹、金坑、羅圈背、土城子、小安平河、楊木川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府前街2號。201國道過境。古跡有明代土城子遺址。
1956年設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設鄉。耕地面積1,824.76公頃,林地面積19,834.50公頃,森林蓄積90萬立方米,是寬甸縣八大林區之一,國家生態公益林面積達128,785.50。全鎮總戶數3896戶,農業戶3628戶,總人口13,526.00人,其中農業人口12,719.00人,農業勞動力6,135.00人,包括的民族有漢、滿、朝鮮、蒙古、回、苗、錫伯等民族,全鎮70%以上的人口為滿族。
Ⅳ 大連土城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大連市名勝、古跡 大連市 大連海濱# 在大連市南部沿海、遼東半島南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包括大連灣和旅順口兩個景區。其中佼校者有市區東部的棒棰島海濱;市區南部的老虎灘;世界聞名的蛇島;老鐵山是旅順南端最高的山峰,是候鳥南遷北移的歇腳地,春秋兩季有190多種約40萬只候鳥在這里停歇;市區西南面的星海公園海濱一年四季遊客不絕。 老虎灘 在大連市區東南。三面為峰兀崖峭的群山環列,南面與碧波萬頃的黃海相接。海灣東北處有一處30-40米高的丘陵伸入海中,似猛虎卧灘,雄視大海,故名老虎灘。 棒棰島 在大連市區東南黃海中,距海岸約600米。面積0.3平方公里。形似一支頭須完整的老山參,人參在東北俗稱棒棰,它因而得名。棒棰島四周海水清澈,水中的魚類、貝類及各種海生植物歷歷在目。島上山崖陡峭。深邃的岩洞里,棲息著無數的海鳥。棒棰島賓館,掩映在峰巒疊翠之中,包括10座富麗典雅、風景各異的樓房。佔地3000畝。 老鐵山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西南、遼東半島的最南端。海拔460米,山上林深草茂。山前是黃渤二海匯合處,與山東半島遙相呼應。每年秋季,來自西伯利亞、蒙古草原和我國東北的大批鳥類遷徙時路經這里,在此歇腳,再漂洋過海,到南方越冬。路經老鐵山的鳥類有240種。 蛇島 在大連市西渤海中。島長不過1360米、寬730米,面積4平方公里。海拔215.5米。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多海蝕洞穴及灌木叢草,適宜蛇類生長,島上現存蛇1萬條左右,多為蝮蛇。為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中蘇友誼紀念塔* 在大連市旅順博物館前面廣場中心。1955年2月23日奠基,周恩來題寫奠基碑文,1957年2月14日落成。高22.2米。 萬忠墓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白玉山東麓。是甲午中是戰爭中死難同胞埋骨之所。清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1894年11月21日),日軍侵入旅順口,進行了歷時三天三夜的大屠殺。旅順人民群起反抗,英勇搏鬥,除36人倖免於難外,有2萬多人被殺害。叢葬於白玉山下。名為萬忠墓。建於1896年,1922年、1948年兩次重修,佔地3600平方米。正面陰刻「萬忠墓」三個大字。墓前重修祭堂,懸掛「永矢不忘」橫匾。 雞冠山北堡壘 在大連市旅順口東北雞冠山北部。1904-1905年日俄戰爭遺址之一。為俄軍東部陸軍防線的重要工事,全部用卵石混凝土構築,攻防兼備。當年駐兵300餘名。堡壘周圍是寬10米、寬6米的護壘壕,佔地近萬平方米。1904年8-12月,日俄兩軍在這里反復進行了4個月的爭奪戰,日軍參戰兵力達1800人,傷亡近千人;俄軍傷亡300人,陸防司令康特拉琴柯少將在此斃命。12月18日,經過激烈戰斗,北堡壘被日軍佔領。戰後,日本於1916年在山上立戰跡碑一座。 旅順日俄監獄舊址*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元寶房。原名「旅順刑務所」,為沙俄侵略者1898年所建,後由日本侵略者沿用至1945年8月。該監獄佔地2.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包括監房253間、15個工廠以及一座二層樓的絞刑場,為當年東北第一大監獄。 金石灘# 在大連市金州區東部的滿家灘涼水灣。這里有奇特的海蝕地貌,有完整多樣的沉積岩和豐富多採的生物化石。有玫瑰園、龍宮奇景、南秀園、鰲灘四大景區。其西側有天然的海水浴場。 關向應故居 在大連市金州區向應鄉關家村。三間草房,一明兩暗。石築硬山式,葦草苫頂,有石砌院牆。原草房在1949年的台風侵襲中倒塌,1978年修復。 大黑山 在大連市金州區東7.5公里。海拔664米,為市內第一高峰。自古為遼東南一隅名勝。懸崖陡谷之上,有一座山城遺址。這就是高句麗時期的卑奢城,又稱沙城或沙卑城。山城城牆沿山脊用石塊砌成,蜿蜒起伏,周圍約5公里,扼水陸要沖。隋、唐征遼東時,曾征戰於此。 營城子壁畫墓 在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沙崗村南。為東漢時期的磚室墓。1931年發現,曾遭到日本帝國主義分子的破壞。墓室規模宏大,建築和壁畫的風格,都具特點。 白玉塔 位於白玉山頂,是當年日軍為炫耀戰勝俄軍功績而修建的。 四二七紀念碑 在大連市甘井子區。 碧海山莊 在大連市甘井子區。 西漢貝墓群 在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鎮。 前關烽火台遺址 在大連市甘井子區。 哈斯罕關遺址 在大連市甘井子區前關。 中日甲午戰爭遺址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 日俄戰爭遺址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 牧羊城郭家村古遺址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 新石器時代遺址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鐵山鎮南鴉戶嘴。 清水師營會見所 在大連市旅順口區水師營鎮。 長春庵在大連市旅順口區三澗堡鎮土城子。 響永寺 在大連市金州區。 觀音閣 在大連市金州區灣里鄉。 卑沙城 在大連市金州區。 金石灘 在大連市金州區。 烽火台 在大連市金州區石河滿族鎮。 瓦房店市 得利寺山城遺址 在瓦房店市楊屯。 檯子石棚遺址 在瓦房店市松樹鎮河北。 古炮台遺址 在瓦房店市炮台鎮。 張氏節孝牌坊 在瓦房店市許屯鎮。 北瓦房店山城遺址 在瓦房店市許屯鎮。 羊官堡石城遺址 在瓦房店市勝利鄉。 北□遺址 在瓦房店市三堂鄉。 城山遺址 在瓦房店市東崗鄉。 普蘭店市 清泉寺 在普蘭店市星台鎮葡萄溝村。佔地約1萬平方米。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清乾隆、同治時兩次重修,民國年間續建。1983年又經維修。寺院東南向,主要建築有山門、鍾鼓二樓、大殿、偏殿、正殿等。山門前有漢白玉雕龍鳳影壁。寺內有儒、釋、道三教彩繪泥塑佛像80餘尊,彩色壁畫多幅。 巍霸山城 在普蘭店市星台鎮。 金代石塔 在普蘭店市雙塔鎮。 望海寺摩崖造像 在普蘭店市雙塔鎮馬屯。 庄河市 冰峪溝 在庄河市。 千佛洞 在庄河市。 花園口城址 在庄河市明陽鎮。 蛤蜊島 在庄河市。 清真寺 在庄河市青堆鎮。 明仙人洞廟 在庄河市仙人洞鎮。 新石器時代遺址 在庄河市黑島鎮北呈屯。 城兒山廟群遺址 在庄河市城山鎮。 白店石棚遺址 在庄河市吳爐鄉。 長海縣 小珠山古遺址 在長海縣小珠山。 海上石林 在長海縣海中。 唐代上馬石遺址 在長海縣大長山島鎮。 姚家溝貝丘遺址 在長海縣小長山鄉。 朱家屯貝丘遺址 在長海縣廣鹿鄉。
Ⅵ 遼寧都有什麼名盛古跡啊
燕長城遺址,大城子塔,大盛號石橋,雙塔嶺雙塔,綏中斜塔,菊花島,寧遠衛城,鴿子洞舊石器文化遺址,八棱觀塔北塔,鳳凰山,石塔,大筆架山,觀音洞,奉國寺,喇嘛洞摩崖石刻,遼代韓洲,沈陽故宮,清東陵,清北陵,沈陽市五里河體育場,西炮台,高麗城山城遺址,老虎灘公園,旅順博物館,中蘇友誼紀念碑,高爾山山城,平頂山慘案遺址,大夥房水庫,雷鋒紀念碑,九連城,鴨綠江大橋
沈陽故宮
Ⅶ 土城子鄉的歷史沿革
該鄉鄉名源於鄉政府所在地之金代古城遺址名稱。金代於此地築城屯兵,俗稱「土城子」。清代設驛站。1876年(清光緒二年)後,始允漢人墾殖。清末屬依蘭府六區管轄。中華民國初期,為依蘭縣第六區。東北淪陷後,初屬道台橋保,後改隸永發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8年隸屬永發區,後改為第九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置土城子鄉。1961年建立土城子公社。1984年4月,改為土城子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