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遺址保護規劃

遺址保護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1-22 21:51:51

Ⅰ 如何進行大遺址保護的規劃

一是要突出保護為主,以「申遺」為目的,在維護遺址真實性、完整性的原則下,以系統考古、學術研究成果為依據,謀定而動,反復論證,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指導性;二是要處理好規劃編制與考古研究的關系,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處理好與山水自然環境的關系,並與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與現有項目相協調,增強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三是在展示方法上要堅持特色,在不破壞遺址環境風貌,確保可逆性、可識別性的前提下,揭露展示、地面展示、模擬展示等多種形式應各有側重,搞好試點;四是在總體功能布局上,要與外部大配套相銜接,合理布局,留有餘地,要認真梳理交通關系,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的設計要以遺址為主角,新增建築的數量體量要嚴格控制,做好視線保護;五是在細節設計方面,要注重保留遺址文化元素符號,原生樹種、建築材料的選擇都要認真分析;六是要堅持文物保護與提高城市品位,帶動產業,改善民生相結合,積極開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遺址保護與利用共贏的新局面。(根據浙江省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對大遺址保護規劃的思想)

Ⅱ 隋唐洛陽城的文保規劃

早在1963年,隋唐洛陽城便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
1988年1月,它又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90年代,洛陽市在編制第三期城市總體規劃時,確立以洛河為軸線,洛河南北對稱發展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同時規定,隋唐洛陽城城南半部約22平方公里遺址作為綠地保護起來,創造了在市中心黃金地段保存超大面積文化遺址的範例。
2008年12月1日,洛陽市頒布實施了《隋唐洛陽城遺址保護條例》,為該遺址的保護提供了可靠保障。
2005年,國家啟動大遺址保護工程,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首批36處大遺址之一,隋唐洛陽城保護展示的腳步更是明顯加快,這一千年遺跡開始煥發出新的活力。 定鼎門展示工程
2007年3月,定鼎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開工,當時累計拆除不協調建築物、構築物5萬余平方米,搬走企業6家。該工程計劃10月完成,今後將作為一個新的文物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晚唐詩人禇載曾賦《定鼎門詩》一首:「郟褥城高門倚天,九重蹤跡尚依然。須知道德無關鎖,一閉乾坤一萬年」,屆時市民可現場一睹其風采。
天堂、明堂展示工程
洛陽市還啟動了隋唐洛陽城宮城核心區環境整治工程,在市印刷廠一帶實施明堂、天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計劃對17家企事業單位、595戶居民實施拆遷安置,拆遷面積約7.8萬平方米。天堂、明堂展示工程已經於2014年底完工並對外開放。
應天門展示工程
據洛陽市文物局大遺址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隋唐洛陽城明堂、天堂、北城牆、應天門、南城牆等保護展示工程已通過立項,隋唐洛陽城遺址將建成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城市遺址公園。在原洛陽日報社一帶實施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計劃對8家企事業單位,167戶居民拆遷安置,拆遷面積約1.7萬平方米。2015年6月份有關拆遷工作已開始進行。
隨著各項保護展示工程的實施,這座在地下沉睡千年的石代都城將逐漸走出象牙之塔,讓更多的社會大眾通過它觸摸歷史,感受歷史,大遺址保護的成果也將惠及社會大眾。
根據概念性展示方案,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共投資3.5億元,將採用原狀模擬的形式展示,包括應天門遺址的門樓、朵樓、闕樓、廊廡及其周邊環境都將「全唐風」打造,建築造型與隋唐洛陽城天堂遺址、明堂遺址、定鼎門遺址相協調,最大限度保持歷史建築的造型比例、尺度與色彩。
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主體共分為三層,首層及夾層為遺址展示和展覽區,二層及三層為隋唐洛陽城相關歷史展示區。應天門建成後時,遊客可登上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俯瞰洛陽城,感受隋唐古城風韻。
2015年7月13日應天門復建工程指揮部通知,應天門復建工程將開工建設,定鼎路施工路段將全部封閉。 主詞條: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十一五「期間,國家計劃投資20億元,用於全國100處具有重大影響和典型意義的大遺址的保護工作,洛陽片區大遺址將作為全國大遺址保護示範工程予以重點支持。
2005年,隋唐洛陽城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首批36處大遺址之一,被重點保護。
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洛陽市中州路以北、定鼎路以東的城市中心區,是隋、唐、北宋洛陽城宮城的核心區域,佔地10.59公頃,是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洛陽城營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唐代略有增建。隋唐洛陽城包括宮城、皇城、圓壁城、曜儀城、東城、含嘉倉城和外郭城。歷史上,洛陽城在武則天時期地位最高、最為宏偉,且這個時期的遺址遺跡保存情況較好,所以重點選擇唐代武則天時期洛陽城宮城正殿明堂遺址以及天堂遺址(分別被稱為「萬象神宮」和「通天浮屠」)實施保護與展示。公園另有宋代太極殿建築遺址以及隋、唐、宋三代廊坊殿址。
明堂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是宮城的正殿,也是隋唐洛陽城歷史上地位最顯赫的建築。現存的明堂遺址是明堂的中心基址,對其保護採取跨空結構建築方式對原建築進行復建,是集遺址保護、文物陳列、考古發掘、模擬展示、休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築。天堂遺址的保護,在外觀上將清晰地再現唐朝時期的建築風格。在內部功能設置上,完全按照現代人居環境要求設計,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全方位展示隋唐文化。

Ⅲ 杜陵的遺址保護

1956年,杜陵由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列入國家100處重要大遺址。2001年,《杜陵文物保護規劃》正式立項。2009年7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規劃》。2013年5月6日,陝西省省長婁勤儉主持召開省政府第八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杜陵文物保護規劃》。
《杜陵文物保護規劃》的公布實施將遵照文物保護相關法規政策進行規范化管理,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針,依據《杜陵保護利用規劃》分工協作進行文物保護與展示、文化旅遊、生態建設,以旅遊觀光休閑產業帶動區域經濟大發展,進而實現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與傳承,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

Ⅳ 石家河遺址的保護規劃

詞條:石家河考古遺址公園
石家河遺址發現之後,保護管理工作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4年12月,國家文物局派中國建築設計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對石家河遺址進行了調研、考察,作出了石家河遺址「十一五」規劃和價值評估方案。國家文物局已將石家河遺址作為全國30處大遺址之一,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十一五」計劃 和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庫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意見,市人民政府已委託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建築工程學院聯合編制《石家河遺址保護管理總體規劃》,2004年11月已對遺址進行了現場調研,編制了《規劃》立項報告,2006年正式編制《石家河遺址保護管理總規》,2007年底完成編制工作。
天門市政府按照湖北省文物局的部署,委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制了《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遺址保護管理總體規劃》,擬分三期目標進行實施。據專家評估,石家河遺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
《總體規劃》把史跡展示作為一個重要容進行了具體規劃。史跡展示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石家河遺址展示園,具體包括石家河古城防禦工程展示、城內建築遺跡模擬展示、城外建築 遺跡及墓葬發掘現場展示。 第二部分是石家河遺址博物館。展示遺址出土文物以及各種遺跡復原模型。 第三部分是配套項目展示。包括摸擬考古園、仿古陶藝園、文物精品復制園等。

Ⅳ 大河村遺址的遺址保護規劃

所在地區:河南 鄭州市
編制單位: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
編制時間:2011-01
編制人員:郭黛姮,賀艷,肖金亮,崔利民,周立,孫闖等
項目規模:172公頃
委託單位:鄭州市文物管理局
空間布局:以大河村現有仰韶文化房基F1~4遺址保護房、文物庫房和既有考古探明區域為中心,在保護范圍內設核心展示區,在建設控制地帶內設置保護與研究中心、旅遊服務區、行政管理區,為遺址保護提供管理、研究、展示服務場所;利用城市規劃的公共綠地作為大河村遺址展示的補充地塊,設立場景復原區。
設計特色:大河村保護規劃對遺址現狀進行詳細調研,並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不觸及文物本體的情況下,對大河村仰韶房基遺址F1-4進行全面掃描。掃描工作數據客觀、全面、詳實,為日後的本體保護及保護房的建設奠定基礎。規劃中分別針對已發掘遺址、地下遺址以及出土文物提出保護措施,並針對需要提出建立考古遺址保護與研究設施、文物陳列館。
大河村保護房方案是在原有仰韶遺址保護建築的基礎上的改擴建設計。新建保護房以仰韶房基遺址展示棚為主體,通過休息廳與已建文物庫房連接,形成一組集考古挖掘、遺址現場展示、文物陳列展示為一體的文物保護建築。保護房在設計構思上汲取大河村出土文物特色,在功能上切合土遺址保護原則,並通過大跨度屋架的結構處理,實現立面的自由布置,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考古發掘需求。
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本著保護第一;持續考古、動態保護、動態開放和可持續發展原則,以 「星空下的村落」為理念,在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完善遺址的展示與闡釋內容;加強大河村遺址的考古、研究和保護工作;根據不同的考古情況和遺址保護情況,制定若干保護展示規則。

Ⅵ 大型考古遺址保護應遵循的原則

1997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到「關於大遺址保護」—— 「把古文化遺址特別是大型遺址的保護納入當地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充分考慮所在地群眾的切身利益,採取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土地用途等措施,努力扶持既有利於遺址保護又能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平的產業,從根本上改變古文化遺址保護的被動局面。
大遺址保護及其規劃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多學科研究為先導,以重點大遺址治理為突破口,把大遺址保護展示體系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處理好長遠與當前、全局與局部的關系,促進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
大遺址保護及其規劃的基本原則應該是:「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優先做好世界級和國家級的、面臨威脅或破壞最嚴重的大遺址,力爭在短期內有所突破;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採取維護保養措施、農藝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各種措施科學配置,發揮綜合治理效益;堅持依法保護大遺址;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建設進程;堅持搶救保護與連帶展示並舉,並納入土地利用和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堅持把大遺址保護展示與產業調整、特色旅遊、生態農業、區域經濟、安居工程、城鄉綠化、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堅持發揮政府職能,依靠廣大群眾,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以公益性投人為主導,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參考資料:

孟憲民.夢想與輝煌:建設我們的大遺址保護展示體系和園區[A].見文社選編.古玩·文物·遺產[c]第246—247頁,200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Ⅶ 近年對西安市未央區漢城遺址有什麼規劃

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被選為國際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以來,這里沒有任何的工作及商業開發。 在這里,幾乎見不到超過3層以上的建築,通往市內的公交車少之又少!店子村、張道口村、南玉豐村、北玉豐村、樊寨村、惠西村、席王村、樓閣台村、唐家村、閆家村、六村堡村、施家寨村、何家寨村、竇寨村、相家巷村,垃圾堆和廢品收購站隨處可見!!!這些村子還停留在60年代!西安(漢長安城文物遺址)被國家遺忘了!

Ⅷ 凌家灘遺址入選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了嗎

根據報道,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該規劃是國家「十三五」時期全面推進大遺址保護的指導性文件,為妥善處理大遺址保護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作了引導和指導。該規劃公布了「十三五」時期重要大遺址152處,我市凌家灘遺址成功入選。

Ⅸ 加強地質遺跡保護規范地質公園建設促進地方旅遊事業發展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

地質遺跡保護是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地質環境管理方面的一項重要職責。多年來,省國土資源廳根據黑龍江省地質遺跡的特點,認真履行職責,堅持「保護與合理利用」並重的方針,積極推進地質公園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實踐證明,地質公園建設是保護地質遺跡和促進地方旅遊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推進地質公園建設

經過多年的努力,黑龍江省地質公園建設已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全省已建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地質公園5處,省級地質公園17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世界、國家、省三級地質公園管理體系,為黑龍江省旅遊事業發展開拓了新的景點。同時將地學科普知識、融於觀光游樂之中,使過去傳統的旅遊解說賦予了新的科學內涵。多年來,省國土資源廳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強化對地質公園保護設施、科普設施及基礎設施建設,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8億多元開展地質公園能力建設,使黑龍江省各地質公園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保護能力逐步加強,地質遺跡得到很好保護。同時,為加強全省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並積極開展立法工作,先後頒布實施《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保護條例》,《興凱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辦法》及《嘉蔭恐龍化石保護管理暫行辦法》,使全省地質公園建設、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軌道,有效地規范和推進了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發展。

二、加強地質公園規劃編制,強化地質公園能力建設

為保證地質公園建設得到規范發展,省國土資源廳在編制完成「全省地質遺跡保護和合理利用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各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並將其作為地質公園建設發展的依據和項目立項的前提,「規劃」的編制和執行,有效地推進了地質公園規范化建設和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各地質公園的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從2002年至今,全省各地質公園先後建設保護棧道30餘千米,保護圍欄20千米,修建道路40千米,設立說明牌、警示牌1000餘塊,完成災害護坡15千米,建造石階路30千米,建設和改造博物館6處,退耕還林還草10萬畝,並進一步開展了對園區環境整治,治理和美化環境6平方千米,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發展,增強了地質公園的服務功能,對推進黑龍江省地質遺跡保護和旅遊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加強宣傳,推進區域旅遊經濟發展

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有效地促進了地方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提高了當地就業能力和經濟的繁榮,目前,黑龍江省的大部分地質公園分布在省旅遊規劃的黃金線路上,已成為黑龍江省旅遊的重要景區。五大連池經過幾年建設,發展迅速,已成我國重要的地學科普基地和國家旅遊觀光勝地40佳,「5A」級旅遊景區。地質公園建設不僅使地質遺跡得到了有效保護,而且有效地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目前,園區旅遊總收入已實現2.3億元,比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初期提高了10倍。伊春小興安嶺石林地質公園已成為伊春林區振興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得到了很好發展,旅遊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園區景點已達200餘處,開辟旅遊線路1.2萬米,形成了點線結合,遙相呼應的東、南、西、北、中五大景區。湯旺河區人民政府按照「依託石林、保護生態、發展旅遊、形成規模產業」的思路,在保護地質遺跡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旅遊業的發展,現年接待遊客能力已突破20萬人次,實現產值2億多元,拉動就業人數達1000餘人,造福了當地的百姓,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地質公園的建設,使生態環境和地質遺跡得到了有效保護,並有力地推動了黑龍江省旅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在黑龍江省旅遊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Ⅹ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中國陝西網訊:《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近日編制完成。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范圍總面積達75.02平方公里,保護區內將嚴格控制建築物的數量。

規劃范圍分三大部分

漢長安城遺址規模巨大,200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西北大學等單位正式開始展開規劃編制,近日《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正式編制完成。

規劃范圍包括漢長安城城址區和建章宮、禮制建築遺址區三個部分,總面積75.02平方公里。保護中將以漢長安城城址區作為重要保護對象,並對建章宮遺址區、禮制建築遺址區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據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介紹,漢長安城城址區規劃范圍為繞城高速公路北段以南、明光路以西、大興路以北、西三環路以東的區域,總面積54.81平方公里。建章宮遺址區的規劃范圍為西三環路以西、隴海鐵路以北、建章宮西側距建章宮西宮牆約380米的規劃道路以東、豐產路西段以南的區域,總面積9.38平方公里。

禮制建築遺址區的規劃范圍為大興路以南、豐登北路以西、社稷遺址南圍牆向南350米的東西向平行線以北、阿房路以東的區域,總面積10.83平方公里。

保護區劃分四個等級

規劃中將保護區劃分為重點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分為1類和2類)、遺址景觀協調區四個等級。

對漢長安城遺址的城牆、城門、城壕、道路、宮殿、官署、禮制建築等漢代遺跡和北朝後期至隋代的宮殿、寺院等遺跡本體進行有效保護,根據本體保存現狀,採取相應的管理和技術保護措施。

對於保護區內的1類建設控制地帶即屬地下遺址埋藏區和可能埋藏區,現有建築物和構築物近期維持現狀,遠期該區域納入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保護。如建章宮東半部和禮制建築遺址區部分區域被工廠等單位占壓,目前均維持現狀,但不得再建新的建築。2類建設控制地帶將以保護遺址空間格局及遺址景觀環境為中心,以綠化為主,嚴格控制建築物的數量和規劃,建築物的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建築物的形式、色調應與遺址景觀相協調。

遺址景觀協調區內控制建築物的高度、體量和密度,保持一定范圍的空地和綠地,建築物的形式、色調應與遺址景觀相協調,形成遺址外圍景觀視覺通道和良好的環境背景。
新聞背景

漢長安城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現存規模宏大、沿用時間最長、保存較為完整的統一帝國的古代都城遺址,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統一國家的歷史標志和象徵,是漢民族文化形成過程的中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我國歷史上輝煌時期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的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保護的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市區內面積最大的生態環境優化區、居民休閑區場所和旅遊觀光地,將優化西安市城市空間結構。

將建1萬平方米博物館

漢長安城遺址在保護中將通過多種方式對遺址、遺物進行展示。將建設四大展示區,還將建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漢長安城遺址博物館。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解釋說,展示對象主要為遺址區內的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地下和地上的漢代各類遺址、遺物以及其他歷史時期的各類遺跡、遺物,也包括傳統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遺址的地點和保存狀況,分別採用露天原狀、館場、標識、基址復原、原狀復原、虛擬和模擬等展示方式,實施必要的保護和展示工程,並選擇考古發掘現場進行展示。將形成宮殿官署遺址展示區、東西市遺址展示區、環城遺址展示區、漢代絲綢之路起點展示區、歷史民俗文化展示區等主題功能區,形成合理的展示和旅遊觀光路線,方便市民游覽。另外,規劃在「西安門」外建設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漢長安城遺址博物館。

綠化面積可達30餘平方公里

漢長安城遺址在保護中還將大量種植綠色植物,綠化面積可達30.35平方公里,屆時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的綠肺。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中,將拆除疊壓在遺跡本體上和重點保護范圍內與遺址保護、展示無關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清理有害植被。保留的村落和房屋建築、村落布局和建築形式將與遺址風貌相協調。

遺址區內無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對遺址景觀造成破壞的企業,將漢長安城城址區納入西安市政環衛處理系統,有效防止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另外,將最大范圍地進行綠化,從而改善遺跡本體的保存環境、遺址的景觀環境和生態環境。綠化的位置、程度和植物品種的選擇,須符合保護和展示遺跡本體及景觀的要求。

據了解,漢長安城城址區規劃綠化種植面積16.2平方公里,加上種植各類農作物的土地,綠化面積可達到30.35平方公里,占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段范圍內土地面積的66.73%,漢長安城遺址將成為西安的「綠肺」。

保護區內1.4萬余居民要遷出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對於居民住房直接疊壓在遺跡本體的居民則需要搬遷,據悉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范圍內約3946戶、14442人要搬遷。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王建新教授介紹說,2005年,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內有55個行政村、13882戶、50788人,其中有1731戶居民住房直接疊壓在遺跡本體之上,對遺跡造成較大破壞。遺址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其他人為破壞是遺址保護面臨的關鍵問題。此次規劃確定逐步搬遷重點保護范圍內的村落,在保護范圍內的重點保護范圍之外、經考古工作確認地下無保存價值遺址的區域,現有居民可不搬遷。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內需要搬遷的居民約3946戶、14442人,約占保護范圍內現有人口總量的28.44%。

需要搬遷的村落和居民盡可能近地安置,在現有的集體所有的土地范圍內實行土地使用功能的置換。將占壓遺址本體的村落和居民搬遷到不佔壓遺址本體的地方;原來的村落用地置換為遺址保護用地和農田,原來的部分農田置換為村落用地。

根據遺址區搬遷居民的需要,在漢長安城城址區保護范圍以北的西安繞城高速公路北段南側規劃居民搬遷安置地。
相關新聞

梁帶村遺址保護嚴防盜墓

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曾入選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梁帶村遺址將採取嚴密的安防及環境監控措施保護遺址,並建設博物館展示出土文物。梁帶村遺址位於陝西省韓城市市區東北7公里處黃河西岸。遺址發掘之初盜墓賊十分猖獗,墓葬區有百餘座墓葬,而目前也僅有少數墓葬發掘。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