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唐僧
Ⅰ 《西游記》中唐僧究竟有什麼作用
前進的箭頭,0前面的1,只有唐僧才能取到真經,因為只有他才是李世民派出去的。西天取經的直接動機是李世民游地府復活後,要超度戰死在他手上的亡魂。於是舉辦了水陸大會,觀音現身說法,說小乘法沒效果,大乘法才行。於是李世民派玄奘去西天取經。取經計劃來源於如來的傳經計劃,觀音是具體經辦人。如來好比製片人,觀音是導演。
經書的作用:一是經書當中有成仙了道的奧秘。大唐修真之人要是參悟其中的奧秘,那麼就能成為神仙。二是道出這份經書的功德和淵源,雖然只是佛門典籍,但卻是三教的源流。而所謂的「三教」,指的是儒、道、佛。能開創如此深奧的功法,並不是如來佛祖一人能辦到的。而是有更厲害的高人在之前就已經鋪墊好了。
Ⅱ 西遊記中 唐僧的原型是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來的名字叫做陳禕是法相宗的創始人,被人們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來被後世的人們稱為唐僧。
玄奘在貞觀元年的時候一個人向西邊徒步走了五萬多里的路,最終到達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回了真經。
玄奘取經的過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學遍了當時的大乘佛經和小乘佛經。總共給唐朝帶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經。
(2)西遊記唐僧擴展閱讀:
唐高宗元年,玄奘大師六十五歲,他依然在玉華寺翻譯佛經。在這一年的歷史記載中,有他對譯場的助手和弟子們說的這么一句話: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
意思是說:今年我六十五歲了,一定是會死在這座玉華寺里,佛經數量巨大,我經常擔心翻不完,你們大家加把勁兒,努力一點,不要怕辛勞。
在玄奘大師的一生中,第一次發出了這種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無法完成的擔憂之辭。實際上,由於多年勞累,在翻譯完《大般若經》以後,他自己就覺得體力開始衰竭,甚至覺得自己行將就木。
不久,他又對弟子們說了一段話,幾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遺言: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凈之身,宜須屏遠。
意思是你們在送我的時候,一定要節儉,不要用很多的禮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靜的地方,不要靠近宮室和寺院。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師的弟子懇請玄奘大師開始《大寶積經》的翻譯,玄奘大師在勉強翻譯了開頭的幾行以後,突然停了下來,他猶豫了很長的時間,平靜而凝重地看著他的弟子。
他說:這部《大寶積經》的分量不亞於《大般若經》,我自己覺得我的體力和精力已經不足以再翻譯如此大部的佛經了,死期已至不是將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經到了,不遠了。
說完這句話以後,玄奘大師從此絕筆,停止了翻譯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後可以預見的很少的歲月留給自己去禮拜佛像,為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做好准備。
Ⅲ 求西遊記里對唐僧的描述
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 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 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
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 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唐僧身 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 佛經造詣極高。
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 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3)西遊記唐僧擴展閱讀:
原文外貌描寫段落:
長老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個個欣然。誠為如來佛子,你看他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輝光艷艷滿乾坤,結綵紛紛凝宇宙。
朗朗明珠上下排,層層金線穿前後。兜羅四面錦沿邊,萬樣稀奇鋪綺綉。花縛鈕絲,金環束領攀絨扣。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
大有緣,現前此物堪承受。渾如極樂活羅漢,賽過西方真覺秀。錫杖叮當斗九環,毗盧帽映多豐厚。誠為佛子不虛傳,勝似菩提無詐謬。
唐僧的故事:
1、受阻獅駝嶺
真假猴王打得天昏地暗,難分勝負。二人上天入地,找眾神靈辯別真假,皆無結 果。直到西天如來處,真相方才大白。悟空打死假猴王,六耳獼猴從此絕種。
觀音引領悟空至唐僧處,令師徒和好,勿再生二心。 八百里獅駝嶺上,有幾個魔頭為害,一為青獅,二為白象,三為大鵬。孔雀公主對他們所為甚為不滿。
大鵬卻暗戀著孔雀公主。 唐僧師徒行至獅駝嶺,公主幻化人形,警告唐僧。卻見唐僧儀容瀟灑,芳心為之所動。 悟空變化小妖前去探路,打入了妖怪洞府。
2、師徒生二心
妖怪得到唐僧,大喜。欲與魚女成婚,用唐僧作為婚宴。 悟空、八戒幾番營救師父,皆未能勝過妖怪,只得求助南海觀音。觀音手挽魚籃,收了魚精。
唐僧師徒上路,過河時,老黿自願前來馱送,並請唐僧向如來詢問自己何時方能轉為人身,唐僧允諾。 西行途中,悟空打死強盜。
唐僧怒其傷害生靈,責備悟空,悟空心中不平。 唐僧四人借宿於強盜之家。夜間,悟空見強盜殺妻,欲除之,又懼唐僧,姑隱忍不發。
Ⅳ 西遊記唐僧的簡介
因他父親考取狀元真要往回趕是,碰到一女子真在投綉球招親,被那女子相中,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兩人去看唐僧爺爺的途中,遇上海盜,慘遭滅門之災,兩夫婦情急之下把唐僧放入搖籃里,任之漂流,也不知道漂了多長時間.後被一個砍柴的和尚發現將他救起.因而得名江流兒,他從小生長在寺廟里,長大後成\為一個真正的法師,輩風排為玄.所以叫做玄奘....西天取經途中的也就不說了.因為全是神話......唐僧只不過是到外地的一個稱呼.<<唐朝高僧>>之意.................
Ⅳ 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簡介。
1、孫悟空,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悟能、沙悟凈的大師兄。孫悟空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師學會長生之道、七十二變、筋斗雲,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
2、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長老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
3、豬八戒是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的角色。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並非民間傳說里的後羿之妻姮娥。 )被逐出天界。
4、沙悟凈,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
(5)西遊記唐僧擴展閱讀
唐僧在取經路上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Ⅵ 西遊記唐僧人物形象
在小說《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
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
(6)西遊記唐僧擴展閱讀: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念佛的僧人。雖然他並沒有本領,但是極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終卻自食其果,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因此,與其說唐僧是個師傅,倒不如說他是個地道的領導者。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並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的思想。
至於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但總能化險為夷的原因,一則唐僧是金禪子轉世,有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
二則唐僧能夠領導好他的三個高徒,能讓他們臣服於自己,告狀搬來觀世音菩薩或是念那緊箍咒,讓徒弟們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膽敢為非作歹或作姦犯科,必然要受嚴懲。
在書中唐僧是一個凡人的形象,有懦弱的一面 有怕死的一面,又是肉眼凡胎所以看到孫悟空大開殺戒的時候會嚴厲呵斥。他是一個內心信仰堅定、心懷善良的人。
Ⅶ 西遊記人物:唐僧簡介
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原型為唐代僧人玄奘。
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後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遊記》。
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懦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的人。他雖然為人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並且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唐僧身上集中了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他成天念叨著對一切「妖魔蟲豸」講仁慈,「行恕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正邪不清,人妖顛倒,自己對惡勢力一味的屈服,軟弱,卻對忠心耿耿保護他安全,肅清西行路上障礙而「除妖滅怪」的孫悟空不能容忍。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中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候,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由西安鍾馗文化研究所、國家級AA景區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終南山鍾馗信仰民俗」傳承人鍾馗王,組織專家在秦嶺終南山下收集 整理的,鍾馗故里劉海故里財神之鄉陝西戶縣流傳千年《鍾馗與唐玄奘的傳說》是「終南山鍾馗信仰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
神仙路鍾馗與唐玄奘的歷史考證:清康熙《戶縣志》:「天齊廟香火極盛,下為金峰寺,唐僧一行駐錫於此」。民國《重修戶縣志》:「神仙路,在縣南秦嶺山麓,並山東西一小徑,名神仙路相傳為唐玄奘法師取經所由之道」。
傳說唐太宗貞觀十三年,唐太宗為取得大乘真經,遍求賢才,唐玄奘毛遂自薦在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原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里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
張紀中版《新西遊記》中的唐僧
待玄奘回到洪福寺里,眾徒弟異口同聲地道:「師父,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終南福泉,鍾馗有賜福驅魔之法,學之以用可也。」
是夜,玄奘披星戴月,沿神仙路過白馬河直奔終南福泉鍾馗故里,拜見鍾馗行過大禮,道:「徒為唐王江山永固,受旨天竺取經,路途多妖魔,拜求天師之賜福驅魔大法。」禮畢,鍾馗也不吝賜,如此這般教化一番,用福泉水沐浴凈手後,贈予護身符一個,福泉水一盞,鍾馗菜三道,鍾馗酒上桌後,鍾馗也不相讓直飲至酣然。當宿安頓玄奘駐錫於金峰寺。
次早,唐王見了玄奘,先教收拾行囊馬匹,通關文牒,
浙版西遊記唐僧劇照(19張)
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玄奘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玄奘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玄奘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玄奘成竹在胸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玄奘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
Ⅷ 西遊記唐僧身世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他13歲時跟隨二哥到洛陽凈土寺出家。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他遠游印度,精心鑽研佛教經典。17年後回到長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書譯經。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記》《會宗論》《制惡見論》等,翻譯印度佛經75部,共1335卷,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玄奘故里,到處都遍布著他的聖跡。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恭陵、和陵等。
當地人很少用法號稱呼他,通常都稱他為唐僧。走入偃師境內,求人問路若問唐僧的老家,要比問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們習慣這樣稱呼,因為這樣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現出家鄉人的特殊感情。
(8)西遊記唐僧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為後來無數的藝術創作提供了素材和靈感,「大聖」形象不斷被演繹。然而,藝術既需要大眾娛樂,也需要超越時間的經典,除了86版《西遊記》,這一題材的經典還有劉繼卣的《鬧天宮》。
這套作品曾是幾代人心中的經典,而自從五十年代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之後,原本一套八幅的《鬧天宮》就只剩下六幅。遺失多年的那兩幅作品,後來在中國美術館的庫房中被發現,而這兩幅失蹤多年的經典,剛剛在中國美術館「繼往開來—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美術作品展」上露面。
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階級斗爭是衡量一切的標准,既要掃清封建思想殘余,又要抵制資本主義的腐蝕滲透,各種運動此起彼伏,今天習以為常的東西方文化藝術作品,那時候紛紛被批判打倒。然而,一部明代的神魔小說《西遊記》,不但沒有被掃進封建腐朽的垃圾堆,反而成了宣揚反封建思想的經典名著,還賦予了齊天大聖「農民起義英雄」的現實意義。
這頗能為我們觀察反思新中國歷史提供一段耐人尋味的插曲,也從側面看出為什麼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中,劉繼卣還能創作《鬧天宮》這種題材的作品。
據說,毛澤東一生都對《西遊記》抱有極高的熱情,直到晚年還將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搜集起來互相比對,這為我們解釋一部古典神魔小說為何能在階級斗爭為綱、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不斷走紅,提供了一個線索。
對於《西遊記》中出現的角色,毛澤東往往有獨到的解讀,比如他認為唐僧是修正主義的伯恩斯坦,豬八戒是自由主義者等等,但所有角色中讓他情有獨鍾的還是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毛澤東在不同階段的講話和著作中經常提到孫悟空,雖然其中也有借孫悟空七十二變藏不住尾巴來比喻知識分子的負面評價(《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但總體上卻跟這個富於浪漫主義英雄氣質和反叛精神的「齊天大聖」惺惺相惜。
1957年5月12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會見阿爾巴尼亞議會代表團時,就指出中國有個最革命的孫猴子反對過玉皇大帝的專制,並將中國人民比作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推翻了蔣介石和帝國主義的專制。
作為終生致力於「打破一個舊世界」的革命者,毛澤東非常欣賞孫悟空「強者為尊應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的反叛精神。
1961年10月10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浙江省紹劇團根據《西遊記》改編的經典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並寫下了名篇《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這場紹劇中的孫悟空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1971年毛澤東南巡到杭州時,還特地詢問起當年扮演美猴王的六齡童。
當得知劇團的主要演員都在被批鬥時,毛澤東打趣道:美猴王現在是不是還被壓在五行山下?由此才使紹劇團的演員得以「解放」。
Ⅸ 概括西遊記中唐僧的來歷
唐僧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後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遊記》。 實際上三藏法師是一種敬稱,指精通佛教聖典三大類別「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
(9)西遊記唐僧擴展閱讀:
角色形象
在小說《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
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並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