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譯文

西遊記譯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23:00:38

Ⅰ 明清小說~西游記的譯文

時期簡介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小說簡介
中國古代手工業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三國演義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 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西遊記插圖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

Ⅱ 西遊記的譯文

http://www.guoxue.com/minqingstory/XYJ/XYJ.htm

Ⅲ 西遊記第三十五回譯文

銀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蘆裝入,頃刻便化為水。悟空來到蓮花洞,和金角大王廝殺。金角大王芭蕉扇扇來大火,擊敗悟空。悟空用分身法,鑽入蓮花洞,打死眾小妖,竊得凈瓶。金角趕來,悟空脫身而走。

悟空悄悄的回到蓮花洞,看到金角睡著,偷偷拿走芭蕉扇,金角大怒,金角不敵悟空,逃奔壓龍洞。悟空救下師父和師弟。第二天,金角和舅爺狐阿七帶著群妖殺來。

悟空用凈瓶裝了金角,八戒殺了狐阿七。師徒們正要上路,太上老君趕來,太上老君說受觀音之託,讓童子化為兩位妖魔考驗唐僧師徒,原來金角、銀角都是他的徒弟,是觀音請來試探唐僧師徒的,二童子復活歸天。


(3)西遊記譯文擴展閱讀

35/36回出場妖怪介紹:

1、金角大王

金角大王,是在電視劇《西遊記》中登場的虛擬人物。與兄弟銀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原是太上老君門下看守金爐的童子。

菩薩為了試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二童子,變作妖怪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與孫悟空比武鬥法,難分輸贏。後來孫悟空用計謀戰勝金、銀二怪,收繳了五件寶物,連人帶物返還給太上老君。

2、銀角大王

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上界守蓮花洞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金爐的金靈童子,銀角大王是看銀爐的童子。

金、銀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都是一把七星寶劍,並且有紅葫蘆、玉凈瓶、芭蕉扇、幌金繩等幾件寶物,與孫悟空比武鬥法,難分輸贏。後來孫悟空開動腦筋,用計謀戰勝金、銀二怪,收繳了五件寶物,連人帶物還給太上老君。

3、獅猁怪

獅猁怪,《西遊記》中的人物,原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成精下凡後將烏雞國國王推到井裡,自己變作國王模樣,奪其江山,做了三年國王。此怪實力一般,唯一值得說的就是變作唐僧的模樣,靠緊箍咒才分辨出了真假,後來被文殊菩薩收走了。


Ⅳ 《西遊記》的英文翻譯是什麼

《西遊記》的英文翻譯:The Journey to the West。

重點詞彙:

1、journey

英 [ˈdʒɜːni] 美 [ˈdʒɜːrni]

n.(尤指長途)旅行,行程。

v.(尤指長途)旅行。

2、West

英 [west] 美 [west]

adv.向西;朝西;…以西。

n.西方;西邊;(某個地方、國家或地區的)西部;西方國家(指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北歐、南歐的國家)。

adj.西部的;西邊的;(用於國家、州和地區的名稱中)西部的;(風)來自西方的。

例句:

criptures.

《西遊記》講唐僧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4)西遊記譯文擴展閱讀:

journey的用法:

journey的意思指「旅行,行程」,多指有目的地的陸上長途旅行,有時也指水上或空中旅行,其距離遠近、時間長短、旅行的目的和方式均不限,也不表示是否要返回出發地,是正式用語。

journey可指「一般的旅行活動」,也可指「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一次具體旅行」。

journey用作動詞的意思是「旅行」,是不及物動詞,其後常接to表示「到…旅行」。

journey的詞彙搭配:

difficult journey 艱難的旅程。

dismal journey 沉悶無趣的旅行。

entire journey 全程。

exciting journey 令人興奮的旅行。

exhausting journey 使人疲憊不堪的旅行。

expensive journey 費用很高的旅行。

extended journey 路途遙遠的旅行,持久的旅遊。

Ⅳ 西遊記第一回原文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節選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畢竟不知向後修些什麼道果,且聽下回分解。

(5)西遊記譯文擴展閱讀: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Ⅵ 《西遊記》第一回古文翻譯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朝代:明代

第一回古文翻譯: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

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

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

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進去,我進去!」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

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

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

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

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

一天正在玩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

第二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

他下了木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

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正在看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就趕緊跪下叩頭。

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你就叫悟空吧!」

西遊記原版名著第一回原文: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

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

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

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

你看他一個個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涌濺。古雲: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

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那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余流潤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6)西遊記譯文擴展閱讀

明代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舊傳為丘處機,此說隨著錢大昕對《長春真人西遊記》原書的披露而不攻自破。

乾隆時又出現了另一種新說法,有位籍貫江蘇淮安的學者吳玉搢認為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是他同鄉明朝人吳承恩。

在他撰寫的《山陽志遺》卷四里說:「天啟舊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無疑。」

這是指明天啟《淮安府志》卷一九藝文志「淮賢文目」中,著錄有「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其中包含題名為「西遊記」的作品;同時,章回小說《西遊記》中也多有蘇北方言,由此兩點判定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後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西遊記考證》都採用了吳玉搢這個說法,並對吳承恩的事跡作了考訂,從此吳承恩著西遊記這件事就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常識。

然而學術界就此仍存有爭議。

《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

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

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

章培恆指出,在清初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里是把「吳承恩西遊記」著錄進卷八史部地理類的,可見前述《淮安府志》著錄的吳承恩的《西遊記》,應是地理類的游記而並非章回小說,而且吳承恩曾仕明荊王府的紀善官職,從他的故鄉蘇北淮安到湖北蘄州的荊王府正可說是「西遊」。

從方言看,西遊記的作者也可能並非蘇北人吳承恩。

章文已考知百回本《西遊記》中「實是長江北部地區的方言與吳語方言並存」,又考知《永樂大典》所引「夢斬涇河龍」一段中「本存在蘇北地區的方言,卻無吳語方言,經百回本的作者加工後,增添了吳語方言,但沒有再增添蘇北地區的方言」。

黃永年贊同章培恆的觀點,並補充論據:其一,百回本的原本初刻應在嘉靖初年就已出現,而吳承恩其人一般估計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才出生,到1522年(嘉靖元年)他才二十二、三歲,寫成百回、二十卷的大部頭西遊記,而且寫得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可能性很有限。

其二,黃壽成注意到,百回本二十九回的回目是「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如果吳承恩真是作者,不應在這里用上「承恩」二字,而且用在形象並不光輝的「八戒」前面。

吳承恩著《西遊記》說的流行並非偶然,具有豐富的證據支撐。

主要有:吳承恩曾任職於湖北荊憲王府,符合《刊西遊記序》中指出的「《西遊記》出於藩王府」這個條件;《淮安府志》關於吳承恩生平個性,特別是「吳承恩著《西遊記》」有明確記載;吳承恩《射陽先生存稿》(後編為《吳承恩詩文集》)與《西遊記》存在多方互證;《西遊記》具有諸多淮海地緣特徵,如一說孫悟空原型為淮河神猴無支祁、唐僧籍貫為海州聚賢庄等。

但從學理上作仔細考量,「吳著」說也難以成為定案。

Ⅶ 西遊記原著第一章求譯文

你不能看白話文的嗎 學校圖書館應該有得借啊。簡單易懂。

Ⅷ 《西遊記》的譯文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 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 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 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 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 「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 ,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 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 、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 簾洞洞天。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 ,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 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 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 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 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一天正在玩 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 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 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第二 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 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 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 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 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 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 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 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 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 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 就趕緊跪下叩頭。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 你就叫悟空吧!」

Ⅸ 西遊記文言文第3~6回翻譯

第三回 四海千山都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自從剿滅混世魔王,奪到一口大刀,猴王就每天帶著小猴,操練武藝。小猴砍竹做標槍、削木做大刀、治旗幡、打哨子,有進有退,安營紮寨,打打鬧鬧,跟著猴王,真是過得無比快樂。這一天,忽然,猴王擔起心來。猴王對大家說:「咱們在這里,弄假成真,萬一驚動了人間皇帝,或者是有禽王、獸王怕咱們威脅到他們,說咱們要造反,派兵來殺咱們。咱們可都是竹竿木刀啊?怎麼抵擋得住?一定得真刀真槍才行。你們說,怎麼辦?」小猴聽他這么一說,立即都紛紛驚慌起來,說:「大王想得確實長遠,可是沒地方去找啊!」

大家正在吵鬧著,忽然,走出來四個老猴。他們分別是:兩個紅屁股馬猴,兩個通背猿猴。他們一起走上前,說:「大王,如果想要找鋒利的兵器,其實並不難。」悟空一聽,忙問:「怎麼見得?」四個老猴說:「咱們這山,向東走,有二百里水面,過了二百里水面,就是傲來國城池。在傲來國城裡,有無數的軍民。那兒一定有打造金銀銅鐵的工匠。大王如果去那兒,或者是買,或者是造,總之弄些兵器回來,教我們用,守山護寨,就不愁以後的事了。」悟空聽了,非常高興,說:「你們先在這兒玩,我去一會兒就回來。」

猴王縱跟頭雲,一轉霎間,過二百里水面,果然,眼前出現了一座城池。猴王見城池裡,六街三市,萬戶千門,來來往往,人流不息,不由得就想:「這里肯定有現成的兵器,與其下去買幾件,不如施展法術,順他幾件來呢!」想到這兒,猴王捻訣念咒,使勁向巽地上吸足一口氣,猛地吹過去,剎時間,吹起了一陣狂風。這陣狂風,飛沙走石,驚天動地。只見:

炮雲起處盪乾坤,黑霧陰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魚蟹怕,山林樹折虎狼奔。諸般買賣無商旅,各樣生涯不見人。殿上君王歸內院,階前文武轉衙門。千秋寶座都吹倒,五鳳高樓幌動根。風起處,驚散了那傲來國君王,三市六街,都嚇得關門閉戶,沒有人敢走。

悟空落下雲頭,闖過宮門,進兵器館,找到武器庫,打開庫門,眼前立刻出現了數不完的兵器。這里有:刀、槍、劍、戟、斧、鉞、戈、鐮、鞭、鈀、撾、簡、弓、弩、叉、矛,各式各樣,一應俱全。悟空見了,異常高興,心裡說:「我一個人能拿上幾件?還是用個分身法罷。」說完,悟空拔下一把的毫毛,放到嘴裡,嚼碎了,噴出去,念動咒語,叫聲 「變!」變出千百個的小猴。小猴紛紛跑上去,立即開始搬兵器。他們中有勁兒大的,拿上六七件,有勁兒小的,拿上三兩件,瞬時間,就把兵器館庫里所有兵器全都搬空了。悟空見庫里沒了兵器,就架起雲頭,施展法術,卷陣狂風,帶著小猴,回奔花果山。

花果山上,小猴正在洞外玩耍,忽然,聽到天上呼呼呼地,颳起了狂風。小猴紛紛抬頭,趕緊往天上看。小猴見半空之中,丫丫叉叉,無邊無際,全是猴精,頓時就都嚇得,縮頭縮腦,四處躲藏。猴王落下雲頭,收好雲霧,把兵器放在山前堆好,然後,就將身體一抖,收了毫毛。猴王大叫一聲,說:「小的們!都來領兵器!」小猴聽見猴王叫他們去領兵器,這才把頭伸出來。小猴見只剩下猴王獨自一人站在山上,就跑上前,一邊磕頭,一邊問猴王是怎麼回事。猴王見大家疑惑不解,就把吹狂風、搬兵器的事,粗粗說了一下。小猴們聽了,都高興無比,就一起拜謝猴王。小猴們拜謝完,立即跑上前,拿刀取劍,扯弓扳弩,比劃起來。小猴們吆吆喝喝,高高興興,就整整熱鬧了一天。

第二天,悟空會聚山上小猴,開始排列操練。參加操練的猴子,有四萬七千之多,結果,驚動了山裡其它的妖王。這些妖王,都是些狼、蟲、虎、豹、麖、麂、獐、犭巴、狐、狸、獾、狢、獅、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兒、神獒,總共有七十二洞。各路妖王見猴王勢力最大,就都過來參拜,最後,還共同推舉猴王為王中之王。從此以後,各路妖王,年年進貢,四時點名。他們有的,跟著一起操練;有的,跟著征糧;有的,送來金鼓;有的,送來彩旗;有的,送來盔甲。大家全都紛紛攘攘,每天整整齊齊,習武演練。很快,一座花果仙山,被猴王治理得,就井井有條,像銅牆鐵壁一樣,牢不可摧。

一天,美猴王正看大夥操練,忽然,嘆口氣說:「哎!你們都已經弓弩精通,刀棒嫻熟,可我這口刀,不好用啊!實在不象樣子。我用著不順手,怎麼辦?」四個老猴一看,走上前,說:「大王,您是神仙,凡間的兵器,當然不好用。就是不知道,大王能不能下到水底去?」悟空說:「我自從修煉得道以後,就有了七十二種變化,我的跟頭雲,非同凡響,我善於隱身遁身,起法攝法;我可以上天有路,入地有門;我也可以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我還可以水不能淹,火不能燒。我哪兒不能去啊?」四個老猴聽了,說:「大王既然有這么大的本事,那就好辦了。咱們這鐵板橋下,一直通到東海龍宮。大王如果肯下去,找到老龍王,要一件兵器,不就行了?」悟空一聽,喜出望外,高興地說:「那我這就去一趟。」

說完,猴王跳到橋頭,捻著訣,一縱身,撲通一聲,就跳下了水。猴王到了水裡,用個避水法,分開水,開出路,很快,到了東洋海底。猴王正向海底最深的地方走著,要找龍宮,迎面來了一個巡海夜叉。夜叉擋住猴王,說:「順著水過來的那位,是什麼地方的神聖?說清楚了,我好去通報。」悟空說:「我是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是你老龍王的鄰居。怎麼了,不認識啊?」

夜叉見他說是龍王的鄰居,趕緊跑回水晶宮,報告說:「大王,外面有個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自稱是大王的鄰居,眼看就到了。」東海龍王敖廣聽說來了個鄰居,忙起身帶著龍子、龍孫、蝦兵、蟹將,一起迎出大門。龍王見到悟空,客氣地說:「上仙請進,上仙請進。」龍王把孫悟空迎進水晶宮,請孫悟空坐下來,然後,就叫給孫悟空上茶。上完茶,龍王問:「上仙是什麼時候得的道,學的是什麼仙術?」悟空說:「自從我出生以後,就出家修行,修煉成了一個無生無滅的命。最近,因要守護洞府,教兒孫們演武練功,所以,想找件合手的兵器用。早就聽說你這兒的水晶宮不同凡響,肯定有多餘的兵器,就想過來借一件用用。」

龍王初次見到悟空,不知底細,不好推辭,就叫鱖都司拿出了一把大桿刀。悟空見大桿刀輕飄飄的,說:「老孫不會用刀,還請另找一件吧!」龍王一看,趕緊又叫鮊大尉帶著鱔力士,抬出一把九股鋼叉。悟空見九股叉象點樣子了,就跳下去,拿起鋼叉,練了一趟。悟空練完,又失望地放下鋼叉,說:「輕,輕,輕!還是不合手!再求您另找一件。」龍王見悟空還是覺得輕,就笑著說:「上仙,你沒注意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呢!」悟空說:「不合手!不合手!」龍王一看,只好又叫鯾提督、鯉總兵,抬出來一把畫桿方天戟。這把畫桿方天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見這回重了點,就跑上前,拿起戟,比劃了兩下,然後,刷刷地,練了兩個套路。可是,等練完兩個套路,悟空卻把戟往地上一戳,說:「還是輕,還是輕!」老龍王見還覺得輕,害怕起來,說:「上仙,我的宮里只有這根戟重,再就沒別的什麼兵器了。」悟空一聽,笑笑說:「古人說:『愁誰也不愁海龍王沒寶啊!』你再去找找。如果真有讓我滿意的,我就折個價錢給你,不會讓你吃虧的。」老龍王非常為難,說:「實在是沒有了。」

他們倆正說著話,龍婆和龍女從後面走了出來。她們對龍王說:「大王,一看這位,就不是一般人。咱們這海底寶藏中,那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天霞光艷艷,瑞氣騰騰,看來是遇到這位神仙,該派上用場了!」龍王說:「那隻是大禹治水時,定江海深淺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有什麼用?」龍婆一聽,靠近龍王耳邊,悄悄說:「別管他有沒有用,先送給他;他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先把他打發走了再說。」

第四回

唐三藏自太宗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帶了兩個從人,離了長安,行了一兩天,來到法門寺
。寺中長老與眾
僧接待了,都勸三藏莫去西天。三藏說:「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設下宏誓
大願,一定要到西天,見到我佛如來,取回真經,保大唐江山永固。」眾僧大受感動,贊不
絕口。次日早上,三藏在佛前焚香設願:「弟子陳玄奘,前往西天拜佛取經,肉眼凡胎,不

真佛,立願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遇塔掃塔。但願我佛慈悲,早現丈六金身,賜真經,留傳
東土。」
眾僧送出山門,三藏一路西行,走了多日,來到河州衛。這里是大唐和西域的邊
界,越走越荒涼。已是深秋天氣,雞叫得早。這天唐僧聽見雞叫就起身趕路,只有四更。走
了幾十里,山路越來越崎嶇,正害怕,連人帶馬都跌入陷坑,五六個小妖趕來,將人馬
都捉了,去見妖王。妖王正要吃人,忽聽小妖來報:「熊山君與特處士來了。」只見一個
黑大漢與一個胖大漢搖搖擺擺走來,說:「寅將軍,恭喜,恭喜,又做了好生意。」寅將軍
就把二從人拿來待客,三妖喀嚓喀嚓吞食了心肝,把肉分給小妖。唐長老嚇了個半死。
東方漸漸放亮,熊山君與特處士告辭,寅將軍與眾小妖也去睡覺,只把三藏捆在那裡。三
藏正性命不保,一個老漢持杖走來,手一拂,繩索就斷了。三藏謝了救命之恩,老漢為他找
來馬匹包袱,送唐僧離了虎穴,說:「那寅將軍是虎精,熊山君是熊羆精,特處士是野牛
精。我是天上太白金星,知你有難,特來救你。」唐僧再謝了金星,金星化一陣清風而去。
唐僧獨自騎馬西行,走半日不見人煙,前有猛虎,後有長蛇,左有毒蟲,右有怪獸,嚇得
戰戰兢兢,馬也屎尿齊流,只好聽天由命。正在這時,忽見狼蟲虎豹四處奔逃,原來是一個
大漢手持獵叉,身背弓箭,從山後走來。大漢說:「我叫劉伯欽,綽號鎮山太歲,要打幾只
山蟲食用。你從哪裡來?」唐僧說了來歷,謝過救命之恩。伯欽說:「山上野獸都怕我,你
既是唐朝來的,這里還是大唐國土,我也是大唐百姓,你到我家住一夜,明日我送你一程。」
二人轉過山坡,忽聽風響。伯欽說:「有個山貓來了,你等等,我拿下它請你的客。」正
說著,跳出一隻猛虎來。那虎見了伯欽,轉身就逃。伯欽趕上,持叉與虎搏鬥,直鬥了一個
多時辰,老虎心怯,被伯欽一叉刺透心肝,立時斃命。伯欽高興地說:「這只山貓夠長老吃
幾天了。」唐僧連連誇贊:「太保真是山神。」伯欽拖著死虎,在前引路,走不多遠,來到
一座山莊,讓家童開剝死虎,款待長老。伯欽的母親、媳婦出來,與唐僧相見了,問清唐僧
來歷。老母說:「明天是你父親的忌日,請長老念卷經,超度他。」伯欽就去安排香燭紙錢
。不一會兒,家童們排開桌椅,端來幾盤熱騰騰的燉虎肉,請唐僧入席。唐僧說「貧僧生下
來就吃素,從來不敢動葷。」老母就讓媳婦把鍋在火上燒了,洗了又刷,用山地榆葉子煎了
茶,接著做了黃米飯,炒些乾菜,請唐僧吃,伯欽就用虎肉相陪。
天晚,合家收拾了,點燃香燭,請唐僧念經。唐僧凈手焚香,敲著木魚,念了幾卷經。伯
欽燒了紙錢,各自安寢。當夜,全家人做了同樣的夢,伯欽的父親前來,說是唐僧的經文超
度了他的亡靈,就要到中原富貴家中轉生。天明,大家互說了夢境,對唐僧感謝不盡。一家
人留唐僧吃了早齋,拿出銀兩酬謝,唐僧分文不受。伯欽就帶上獵叉、弓箭,送唐僧起程。走了半天,只見前面有座高山。伯欽說:「那山就是兩界山,過了山,就不是大唐的地界了
,山那邊的野獸也不服我管,你自己去吧。」唐僧正害怕,只聽有人高叫:「我師父來了,
我師父來了。」把三藏又嚇了個半死。
伯欽說:「長老別怕,這叫的想必是山下石匣中的老猿猴。」唐僧問:「什麼老猿猴?」

欽說:「聽老輩人說,王莽篡漢時,天降此山,壓著一個神猴。此山原叫五行山,大唐征西
,改名兩界山。長老別怕,咱們去看看。」唐僧硬著頭皮跟伯欽來到山下,果見露著一個猴
頭,伸著兩手亂招,說:「師父,你怎麼才來?快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唐僧問:
「你是誰?為什麼壓在山下?我怎麼救你?」悟空說:「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大聖,被
佛祖壓在這里。觀音上東土找取經人,讓我皈依佛法,保取經人到西天。所以我日夜盼望你
到來,跟你當個徒弟。這山上有如來的一張帖子,你只要揭下帖子,我自會出來。」
唐僧跟伯欽來到山頭,果見一張帖子,上寫「唵、嘛、呢、叭、咪、吽」六個金字。唐僧
對天祝禱:「我與神猴有師徒之分,就能揭下此帖,若無,就揭不下。」伸手一揭,輕輕就
揭下來,說:「帖子揭下來了,你出來吧。」
猴王說:「你離遠些,我就出來。」唐僧等往回走了六七里,又聽猴王說:「再遠些。」
唐僧等又往回走了好遠,只聽山崩地裂一聲響,猴王已跪在唐僧面前,拜了四拜,又謝了伯
欽,就去收拾行李馬匹。唐僧見猴王像個小和尚,就問:「徒弟,你姓什麼?」猴王說:「
姓孫。」「我給你起個法名吧。」「我有法名,叫孫悟空。」「我再給你起個混名,稱為行
者。」從此悟空又叫孫行者。伯欽告辭回去,悟空就保著三藏西行。
悟空扶唐僧上馬,背著行李,拐呀拐地向前走。過了兩界山,忽有一隻猛虎咆哮著撲過來
,唐僧正心驚,悟空說:「師父別怕,他是給我送衣服來的。」就放下行李,從耳朵里取出
棒來,迎上前去。老虎見他走來,嚇得伏在地上,動也不敢動。悟空上去,一棒把虎打死。
唐僧暗忖:昨天伯欽打虎,還鬥了半日,這虎見了他就任由他打,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悟
空收了棒,拔根毫毛,變把尖刀,剝下虎皮,去了頭和四爪,裁成四四方方一塊,割成兩幅
,收起一幅,另一幅往腰間一圍,扯根野藤束上,遮了下身,再扶唐僧上馬西行。
唐僧問:「你方才打虎的鐵棒呢?」悟空說:「那鐵棒原是大禹的定海神針,又叫如意金
箍棒,要大就大,要小就小,我把它變成綉花針,藏在耳朵里了。」唐僧又問:「那虎見了
你,為什麼不敢動了?」悟空說:「別說虎,就是龍見了我也害怕。我有降龍伏虎的手段,
七十二般變化。到危難處,看我施展本領!」
當晚,師徒二人在一戶人家投宿。悟空服侍唐僧洗浴,見唐僧脫下一件白布襯衫,取來穿
上,唐僧就把襟衫送給悟空。第二天,二人吃了早齋,謝過主人,取路西行,一路上免不了
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這天,二人正走著,忽聽一聲呼哨,闖出六個強人來,各持長槍短劍
,攔住去路,喝道:「那和尚,留下馬匹包袱,饒你們性命!」唐僧嚇得魂飛魄散,跌下馬
來。悟空扶起師父說:「別怕,他們給咱送盤纏來了。」就迎上去,說:「我是多年的山大
王,你們是什麼毛賊?」六人說:「我們喚做眼見喜、耳聽怒、舌嘗思、鼻嗅愛、意見欲、
身本憂。」悟空說:「六個小毛賊,有什麼能耐?快把銀子拿出來,與我做七份兒分了,饒
你們性命!」六賊大怒,舉刀舞劍,照悟空頭上乒乒乓乓砍了幾十下,悟空笑著說:「你們
累了,看我打你們一下。」就取出棒來,只一下,就把六賊打成一團肉餅,奪了他們的盤纏

唐僧見悟空打死人,十分不快,嘟囔道:「這些毛賊,就是送官,也不夠死罪。出家人『
走路怕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沒一點慈悲之心,無故打死人命?」悟空說:
「我不打死他們,他們要打死你哩!」唐僧說:「我們出家人,寧死也不行凶。就是死,也
只死我一個,你卻打死他們六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當官,也說不過去。你這樣行凶,
去不了西天,做不了和尚。」
悟空何時受過這種氣?見唐僧只管絮絮叨叨,忍不住火氣,說:「既然你說我做不了和尚
,我就回去。」唐僧也不理他,他說聲:「老孫走了!」呼的一聲,早已無影無蹤。唐僧垂
淚說:「也是我命里不該有徒弟。」只好一手牽馬,一手拄錫杖,獨自西行。正走著,見路
邊有個老婆婆,手捧一件錦衣,一頂花帽,問:「你是哪裡來的長老?為什麼哭哭啼啼?」
唐僧說了來歷和悟空棄他而去的經過。老婆婆說:「我只有一個兒子,做了三天和尚就死了
,這衣服帽子都是他的,就送給你,讓你徒弟穿戴吧。」唐僧說:「他已走了,我上哪兒找
他?」老婆婆說:「他定是上我家去了。我有一篇真言,叫定心真言,又叫緊箍咒兒,你記

了。我把他叫回來,你把衣帽讓他穿戴了,就念咒,他再也不敢行凶了。」三藏低頭禮拜,
那婆婆化一道金光就不見了,情知是菩薩顯聖,忙撮土為香,望空禮拜,坐在路邊,把咒語
記熟了。
悟空一個筋斗來到東洋大海,覺得口渴,就來到水晶宮,敖廣迎出來,見了禮。敖廣說:
「聽說大聖難滿,沒來得及恭賀。想來大聖是重整仙山。」悟空說:「我雖有這個念頭,卻
又做了和尚,保唐僧去取經。」敖廣說:「此事更可祝賀。怎麼大聖又回來了?」悟空說:
「別提了,那老和尚不知好歹,我打死幾個劫路賊,他就嘟囔個沒完。你想,我老孫什麼時
候受過氣?就扔下他,欲回本山,先來拜訪一下老鄰居。」敖廣敬了茶,悟空喝了幾口,見
牆上掛著一幅《圯橋進履》圖,問:「這上面是什麼故事?」敖廣說:「當時大聖正忙著鬧
天宮,所以不知此事。這是秦末時,張良避亂,見橋上坐一老人,老人把鞋掉到橋下,讓
張良給他拾鞋穿鞋,一連三次。這老人就是黃石公,見張良尊老敬賢,就傳他三卷兵書,讓
他輔助漢王。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興了漢室。功成後,棄官不做,跟著赤松
子修道,成了仙。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到底是個妖仙,難成正果。」悟空沉吟
半晌,說:「言之有理,老孫還去保那和尚取經。」
悟空離了龍宮,就見觀音立在雲頭。觀音問:「悟空,你為什麼不保唐僧,來到這里?」
悟空說:「我這就回去保他。」菩薩說:「快回去,別錯過了念頭。」
轉眼間悟空就來到唐僧面前,說:「師父怎麼坐在這里?」唐僧說:「你去哪裡了?讓我不
敢走動。」悟空說:「我找東海龍王討了盅茶吃。」唐僧不信,悟空就說了他的筋斗雲一翻
就是十萬八千里。唐僧說:「你有本事,多遠都可討茶吃,我沒本事,只好忍飢挨餓了。」
悟空說:「我化齋去。」唐僧說:「不用了,包袱里還有幾個燒餅。」悟空打開包袱取燒餅
,遞給師父,又見那錦衣花帽,唐僧說:「那是我小時候穿的,如今穿不下了,給你吧。」
悟空穿上錦衣,戴上花帽,唐僧就念起緊箍咒來。悟空只叫「頭疼」,倒在地上直打滾,亂
扯緊箍兒。唐僧怕他扯斷了,就住口不念。悟空頭不疼了,就取出棒來,往外撬箍兒。唐僧
又念咒,悟空又頭疼,唐僧一住口,馬上就好了。悟空恍然大悟,舉棒要打唐僧。唐僧慌忙
念咒,疼得悟空扔了棒,把個腦袋勒成了凹腰葫蘆。悟空說:「別念了,我知道了。」唐
僧說:「你怎敢打我?」悟空說:「我不敢。這法兒是誰教你的?」唐僧說:「是一個老婆婆
。」悟空說:「不用說了,肯定是南海觀音,我找她算賬去。」唐僧說:「這咒是她教我的
,她也會念。」悟空只好死心塌地,收拾馬匹行李,挑上擔兒,保唐僧西行。
師徒二人行了幾日,已到嚴冬天氣,朔風凜冽,路滑難行。這天,二人來到一座險峻的山
上,唐僧問:「哪裡水響?」悟空說:「這是蛇盤山鷹愁澗,澗里水響。」一會兒,來到澗
邊,忽見水中鑽出一條龍來,撲向唐僧。悟空忙抱起唐僧,轉身就走。那龍張開巨口,把馬
連鞍都吞了,又一頭鑽入水中。悟空大怒,想去斗龍索馬,唐僧又哭哭啼啼,無人保護。這
時,忽聽空中人言:「大聖,我們是觀音菩薩差來保護聖僧的。」唐僧慌忙禮拜,悟空問:
「你們是誰?報上名來,我好點卯。」眾神說:「我們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
一十八位護教伽藍,輪流值日。」悟空讓諸神護住師父,來到澗邊,取出棒,叫罵:「潑泥
鰍,還我馬來!」
那龍聽得叫罵,躥出水面,張牙舞爪來斗悟空,不敵悟空棒重,逃入水中,不肯出來。悟

去見唐僧,說龍藏水底,任他叫罵,不肯出來交戰。唐僧說:「前幾天你還說你有降龍伏虎
的手段,今天怎不能降他?」悟空被唐僧這一搶白,賭氣來到澗邊,使出翻江攪海的神通,
把澗水攪得如同開了鍋。龍在水中受不了,只好出來,說:「你是哪裡的妖魔,如此欺負我
?」悟空說:「你還我馬,就饒你性命。」龍說:「我把馬吃了,又吐不出來。」悟空說:
「我就打死你,給馬抵命!」那龍再戰悟空,斗不幾合,實在難當,就變成條水蛇,鑽入草
棵中。悟空使棒撥草尋蛇,遍尋不著,急得他念動真言,拘來山神、土地,舉棒要打。山神
說了龍的來歷,土地說只要請來南海菩薩,就可收服此龍。悟空就領山神、土地來見唐僧,
說是要去南海,唐僧說:「你一去,不知幾時回來,我怎麼辦?」悟空正為難,半空中金頭
揭諦自告奮勇去請菩薩。
不多時,揭諦請來菩薩。悟空大叫:「你自稱大慈大悲,怎麼生法兒害我?哄老孫戴上這
花帽,又教老和尚念什麼緊箍咒,咒我頭疼。」觀音罵道:「你這大膽潑猴,我好意讓取
經人救你,讓你保他去西天,你卻不服管教,若不用這箍兒拘著你,你還敢誑上欺天,再闖
大禍,只有如此,你才肯入我佛門。」悟空說:「這倒罷了,你為什麼又讓那孽龍吃了我師
父的馬?」觀音說了那龍的來歷,吩咐揭諦:「你去澗邊叫:『敖閏龍王玉龍三太子,南海
菩薩在此!』他就會出來。」揭諦一叫,那龍果然出來,變成人形,向菩薩禮拜,說他久等
取經人不見。菩薩說:「那不是取經人?」龍說:「他只跟我斗,沒說一個取經字。」悟空
說:「你又沒問我姓名。」龍說:「我不問了你是哪裡的潑魔?你啥時說半個唐字?」菩薩埋
怨說:「你這猴頭,只會逞強。再往前去,還有人皈依。問你時,你先提取經,自會收服。」
觀音摘了小龍項上明珠,用楊柳枝蘸上甘露,往他身上一拂,叫聲「變!」小龍就變得跟
原來的馬一模一樣。菩薩辭了三藏要走,悟空扯住她說:「西天路上如此艱險,老和尚又不
知好歹,我不去了。」菩薩說:「遇到危難時,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危難時,
我也會親自救你。」她又摘下三片楊柳葉兒,變成三根救命毫毛,說:「到萬般無奈時,你
可隨機應變,用這毫毛救自己。」菩薩走後,悟空牽上馬來見唐僧。唐僧說:「這馬怎比以
前肥壯了?你從哪兒找回來的?」悟空說:「這是那龍變的。」唐僧說:「一匹無鞍的馬怎麼
騎?」悟空說:「這里又無渡船,只有騎馬過澗了。」唐僧只好騎上光屁股馬,來到澗邊。
卻見一個漁翁撐著筏子,等在岸邊。唐僧師徒乘筏過了澗,唐僧要給擺渡錢,悟空說:「不
打他就便宜他了,還給他錢?」唐僧說:「他好心渡我們過澗,你怎麼反要打他?」悟空說:
「他是澗中水神,迎接來遲,怎麼不該打?」師徒二人行到天晚,到一座莊院投宿。莊主太

盛情接待,說此處是西番哈密國,全庄人都信佛。他見白龍馬沒有鞍轡,就送上一副,又送
了一條虎筋馬鞭。次日師徒登程,轉身不見了莊院,唐僧知是山神、土地顯靈,連忙禮拜。
悟空卻
冷笑說:「他如此藏頭露尾,欠打!」師徒行了兩個月太平路,一路上居民多是回人。眼看
天氣漸暖,草木發青。這天,太陽西墜,見遠處山凹里有樓台殿閣,悟空說:「不是廟宇,
就是寺院,我們趕去借宿。」

Ⅹ 西遊記第一回的翻譯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木火方隅高積上,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店,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你看他一個個:

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涌濺。古雲:「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那: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名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王遣入仙宮。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但見那: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

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相個人家。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裡面怎麼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橋,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窩、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里邊:

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眾猴聽得,個個歡喜,都道:「你還先走,帶我們進去,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裡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有詩為證。詩曰: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是以:

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

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游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回網,致使齊天大聖成。眾猴鼓掌稱揚,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嶺登山,廣尋些果品,大設筵宴送大王也。」

次日,眾猴果去采仙桃,摘異果,刨山葯,□【左「屬」右「立刀」】黃精,芝蘭香蕙,瑤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齊齊,擺開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餚。但見那:

金丸珠彈,紅綻黃肥。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枇杷緗苞帶葉擎。兔頭梨子雞心棗,消渴除煩更解酲。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酸膏酪。紅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黃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現火晶珠;芋栗剖開,堅硬肉團金瑪瑙。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滿盤盛,橘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葯,爛煮黃精,搗碎茯苓並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人間縱有珍饈味,怎比山猴樂更寧?群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齒肩排於下邊,一個個輪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飲了一日。次日,美猴王早起,教:「小的們,替我折些枯松,編作筏子,取個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去也。」果獨自登筏,盡力撐開,飄飄盪盪,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贍部洲地界。這一去,正是那:

天產仙猴道行隆,離山駕筏趁天風。

飄洋過海尋仙道,立志潛心建大功。

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

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持篙試水,偶得淺水,棄了筏子,跳上岸來,只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雁、挖蛤、淘鹽。他走近前,弄個把戲,妝個□【上左「齒」右「可」,下「女」】虎,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跑。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裡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正是那: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游小縣,不覺八九年餘。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偏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山頂上觀看。果是好山:

千峰開戟,萬仞開屏。日映嵐光輕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纏老樹,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喬松。修竹喬松,萬載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巉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正觀看間,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側耳而聽,原來是歌唱之聲。歌曰: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美猴王聽得此言,滿心歡喜道:「神仙原來藏在這里!」急忙跳入裡面,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子,在那裡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捻就之紗。腰間系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執衠鋼斧,擔挽火麻繩。扳松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樵夫道:「我說甚麼神仙話?」猴王道:「我才來至林邊,只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猴王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樵夫道:「 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道:「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猴王聽說,只得相辭。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挺身觀看,真好去處!但見: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蘚長。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細觀靈福地,真個賽天堂!又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牌,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歡喜道:「此間人果是朴實。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時,不敢敲門。且去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了頑耍。

少頃間,只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裡面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

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

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那童子出得門來,高叫道:「甚麼人在此搔擾?」猴王撲的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擾。」仙童笑道:「你是個訪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說:『外面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進來。」

這猴王整衣端肅,隨童子徑入洞天深處觀看: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直至瑤台之下。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台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庄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 猴王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甚麼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里,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麼?」猴王道:「我也無父母。」祖師道:「既無父母,想是樹上生的?」猴王道:「我雖不是樹生,卻是石里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獸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傍,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 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畢竟不之向後修些甚麼道果,且聽下回分解。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