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遺址
⑴ 三星堆文化遺址的獨特性
長文,請耐心看完!!!
一、出土之日: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三星堆文化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消息後,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
1963年,由馮漢驥領隊,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再次發掘了三星堆遺址的月亮灣等地點,展現了三星堆遺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三星堆遺址迎來了大規模連續發掘時期,前後長達20年。
二、重要遺跡與文物出土:
1.西城牆:
位於三星堆遺址西北部鴨子河與馬牧河之間的高台地上,呈東北―西南走向,地面現存部分總長約600米,頂寬約10~30米,底寬約35~50米,高約3~6米。
2.月亮灣城牆:
位於三星堆遺址中北部的月亮灣台地東緣,按走向可分南北兩段,北段為東北―西南走向,南段略向東折,基本上呈正南北走向,整條城牆與西城牆北段基本平行。
3.祭祀坑:
著名的一、二號祭祀坑位於三星堆城牆東南50餘米,兩坑相距25米,是三星堆遺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一號坑共出土各類器物567件,其中青銅製品178件,黃金製品4件,玉器129件,石器70件,象牙13根,海貝124件,骨器10件(雕雲雷紋),完整陶器39件以及約3立方米左右的燒骨碎渣。
二號坑共出土各類遺物6095件(合殘片和殘件可識別出的個體),其中青銅製品736件,黃金製品61件(片),玉器486件,石器15件,綠松石3件,象牙67件,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海貝4600枚。
4.三星堆城牆:
三星堆城牆長度為260米,基礎寬度為42米。城牆南側有壕溝,寬度30~35米,壕溝距地表深2.84米,壕溝深24米。
5.仁勝村墓地:
仁勝村墓地位於三星堆遺址西北部(西城牆外)的仁勝村,系首次在三星堆遺址發現成片分布的公共墓地,也是首次在古城以外發現重要文化
6.青關山遺址:
青關山遺址位於鴨子河南岸的台地上。經考古發掘,發現大型紅燒土房屋基址一座。從現場揭露部分推測其平面呈長方形,西北――東南走向,現能觀察到的面積約為100平方米。
三、三星堆文化遺址的獨到之處:
1.精美絕倫的青銅神樹:
以青銅神樹為代表的青銅器具,共有八棵,為夏代晚期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其中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或上翹,或下垂。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隻鳥,鳥共九隻(即太陽神鳥)。
神樹的下部懸著一條龍,龍的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二號大神樹的一旁,同樣有一條蜿蜒盤桓的龍,神樹與神龍的一體形象,使神樹顯示出非凡的魅力與深厚的象徵意義。
2.匪夷所思的青銅面具:
《華陽國志》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青銅面具的出土,與這則記載高度吻合。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眉尖上挑,雙眼斜長,眼球呈極度誇張,呈柱狀向前縱凸伸出達數十厘米;雙耳向兩側充分展開;短鼻樑,鼻翼呈牛鼻狀向上內卷;口闊而深,口縫深長上揚,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狀。被人們戲稱為「千里眼、順風耳」。
3.威武的青銅立人像:
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1厘米。這件青銅立人像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久遠、也是最高大的青銅人像。人像立人像頭戴蓮花狀(代表日神)的獸面紋和回字紋高冠,後腦勺上鑄有一凹痕,可能原有發簪之燈的飾物嵌於此。身著窄袖與半臂式右衽套裝上衣三件。人像最外一層為單袖半臂式連肩衣,衣上佩方格狀類似編織而成的「綬帶」,「綬帶」兩端在背心處結襻,襻上飾物已脫。衣左側有兩組相同的龍紋,每組為兩條,呈「已」字相背狀。
以上三個三星堆文化遺址中最有代表性的青銅文物,說明在三千年前我國古代青銅雕塑技術已十分成熟且先進。在大型人物面具的焊接技術;面具澆鑄時的成型、切割、開孔技術;青銅神樹的分段鉚接技術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堪稱古代青銅工藝的巔峰。
四、為什麼重視三星堆文化遺址:
1.文物種類的獨特性:
兩坑出土器物的種類,除部分中原地區夏商時期常見的青銅容器、玉石器和巴蜀文化遺址常見的陶器外,大多是過去從未發現過的新器物,如青銅群像、青銅神樹群、青銅太陽形器、青銅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兩坑出土器物不僅數量巨大,種類豐富,文化面貌復雜、新穎、神秘,而且造型奇特,規格極高,製作精美絕倫,充分反映了商代蜀國高度發達的青銅鑄造技術、黃金冶煉加工技術、玉石器加工技術以及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宗教信仰。
2.文化遺址在考古學上的歷史地位:
一、二號祭祀坑既是整個三星堆遺址的精華所在,同時又代表了古蜀文明之最高成就。它們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巴蜀地區青銅時代的歷史提供了罕見的實物資料,填補了中國青銅藝術和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空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於商代四川盆地社會發展水平的傳統認識,必將引起人們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歷程的重新審視,在中國考古學研究課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正是因為三星堆文化遺址在文物獨特性及填補歷史空白上的獨一無二性,所以三星堆文化遺址自出土之日起,便一直廣為人們所重視,也一直作為四川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而廣為人知。
本文為豆漿的奶爸守則首發在悟空問答上的原創回答,如需轉載請註明!
⑵ 三星堆遺址位於哪裡呢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南距成都40千米。遺址分布在古馬牧河南北兩岸,沿河一帶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2~3千米,面積約12平方千米,是我國目前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國遺址。遺址年代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遺址內還有
3.5平方千米的相當於商代早期的蜀國都城遺存。
距廣漢城西幾千米的中興城真武村一帶,明清以來,一直有文物出土,但並無重大影響。村民燕道誠家一次偶然的勞作卻掀動了隱藏在歷史舞台遠端的古蜀王國的帷幕。生於清咸豐三年的燕道誠,本是位有功名的讀書人,曾任縣知事。1929年早春的一個下午,其長子燕青寶在住房旁的林盤里挖小井准備用水澆菜田時,發現一坑玉石器。第二天,燕道誠率領全家大小,把坑中的玉石器取出來,拿到房中清點。共有璧、璋、釧、珠、刀、斧及玉料共幾百件。坑底,有一個用石板蓋著的小石槽,裡面裝著五個玉琮。此後三星堆遺址被陸續發掘,解放後,這些玉器被燕家的後人交給了政府。
⑶ 4000年前的三星堆遺址,究竟有哪些故事呢
世界上有著四大文明古國,即古埃及、古巴比倫、古羅馬和古中國,在這四個人類歷史上最久遠的文明國度里,其他三個國家因戰爭或者其他的原因,其文明曾一度中斷,至今也很難找到原來的遺跡。但中國,是唯一一個從遠古文明到至今都沒有中斷過的國家。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有很多的歷史遺址,而考古學家通過這些遺址也發現了很多關於古人類的痕跡。
⑷ 三星堆聯合遺址是如何發現的
三星堆遺址是1929年偶然發現的。1934年,華西大學博物館的美國教授葛維漢和他的助手林名都對三星堆遺址月亮灣地區進行了首次考古調查和發掘。如果說這是三星堆遺址保護工作的開始,那已經70年了。
2002年4 月《三星堆遺址保護規劃》頒布實施從。大遺址進入保護與展示並重的科學保護時期。為三星堆遺址的保護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法律保障。當地政府還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三星堆遺址的保護和管理。在加強遺址科學保護的同時,合理展示重要文物。此後,三星堆遺址的保護和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⑸ 三星堆遺址是什麼樣的
一提起蜀國,馬上會令人想到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那麼在如此難行的蜀道終端古代蜀國又是什麼樣子呢,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現讓人們真切地感受了一番那些曾經有過的燦爛與輝煌。
在四川廣漢市東南約三公里,有三座突兀在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這里是商代的一座城址,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曾多次發現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的祭祀坑,80年代中期兩座年代相當於商末周初的大型祭祀坑驚現於世,出土有大量金器、青銅器、玉石器、象牙、海貝、陶器等共1700多件。金器中有製作精美的杖、面罩、虎形裝飾。青銅器除罍、尊、盤等容器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面像、人面具、獸面、眼形器、眼泡、太陽形器、神樹、神壇和神殿等前所未見的新奇造型。玉器也是主要發現之一,有600多件,造型有璋、琮、瑗、璧、斧、戈等。此外,還有象牙80多根,海貝4000多枚。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和濃厚的神話色彩。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是主要特點。三星堆器物的一個奇特之處。是出土了數量眾多的青銅面具。面具幾乎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樑、闊扁嘴,兩只耳朵上各有一個小孔,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極具威嚴。
2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重180多公斤,是青銅鑄成的一尊細而高的人像,連底座高2.62米,人像凈高1.7米,這樣高大的青銅鑄像在商代青銅器中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青銅像。其相貌直鼻大眼,方頤大耳,頭戴獸面形高冠,身著左衽衣服,分為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式的袍子,佩腳鐲,光著腳,站在一個高高的底座上。銅人兩臂平抬。兩手一高一低,呈持握狀,似乎在執物奉獻祭祀。推測是一個出現在祭祀場合中的巫師或神,不是平常人。
與銅人像同出的大型獸面具寬1.38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度誇張,方形的臉看起來似人非人,似獸非獸,角尺形的大耳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猙獰、怪誕,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
青銅神樹高3.8米,共三層,分為九枝,每個枝頭上站立一隻鳥,枝下碩果鉤垂,樹干旁有一條龍援樹而下,十分生動,內容反映的應是《山海經》中太陽在扶桑樹里洗澡的神話故事,樹上停的可能就是代表太陽的「金鳥」。
三星堆遺址中表現眼睛的遺物數量眾多。如大面具,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凸出。長達16.5厘米:凸目銅面具,雙目凸出的圓柱長9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十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組裝或單獨懸掛、舉奉,表現了三星堆人對眼睛特有的重視。眼睛紋常常作為主題花紋出現在重要圖案的中心部分,如大立人像頭頂花冠的兩側、身披法衣的凸目銅面具雙肩中心等。這些實例證明,崇拜眼睛是三星堆人信仰觀念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種崇拜的社會內涵和精神實質,可能是對以縱目為特徵的蜀人始祖之神「蠶叢氏」的崇拜。「縱目」就是眼睛凸出。有人研究認為蜀王蠶叢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神化」。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一定要作圓柱狀凸出。正是符合了古代蜀王蠶叢的形象特徵。
三星堆器物中還特別強化了對人手的誇大和神化。大型立人像就有一雙超過正常比例一倍以上的大手。平舉在正前方視線焦點的顯著位置。神壇上成排的小人像、神樹基座上跪祭人像也都有一雙超比例的大手。在大神樹巨龍身上,長有一隻平伸的巨大人手。大銅人身披的法衣上面飛龍的前後爪也都呈現為握作空拳的人手。一件玉璋之上,有八隻巨大的人手,從天而降,握成空拳,拇指按在神山的外側。這些手勢的重復出現,說明它們已經成為一種與神交往的形體語言,而從天降下的大手和人獸合體上面的人手。則證明人手已升華為神手,並在後來形成以手紋等為主體的巴蜀符號,逐漸具有了神聖的宗教符號的意義。巨大的人手又主要出現在具有巫祭身份的青銅人像、刻畫人像上,突顯了神職人員的特殊法力和半人半神的社會地位。
對鳥的崇拜在當時也十分盛行。最突出的是神樹上的立鳥,最多的有9隻,均作展翅欲飛狀,爪下為成組的仙果和象徵太陽的光焰狀圓環,有的呈現為人首鳥身的精靈形象。這些立鳥可能具有神的使者、太陽負載者和氏族圖騰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在神壇方型頂部的四個立面正中,也有一隻雙翅展開的人首鳥身像,它應是神壇上的一位主神。金杖長1.42米,有兩只相向的鳥,兩背相對的魚,同時有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像,一隻羽箭將鳥和魚組合在一起,刻畫於象徵王者的頭像之上,顯然是一種圖騰。它們所代表的正是古代蜀國統治集團「魚鳧氏」的族徽。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國考古學、歷史學、美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令人重新認識巴蜀文化,表明在夏商時期甚至更早的階段,這里都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地區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風格,其餘的器物種類和造型都具有極強烈的本地特徵,可能受到來自西亞、近東、歐洲等異域文化的影響。祭祀坑出土的象牙、海貝等表明古蜀國與周邊國家甚至更遠的地區已有了廣泛的商品交流。
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大部分器物都是蜀國王室的宗廟重器,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可能是遭遇改朝換代,新王朝將前代王室的宗廟重器全部焚毀,在舉行祭祀儀式後埋入坑中。也有人認為就是祭祀坑,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商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祗等,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⑹ 三星堆遺址在哪裡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7公里,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古遺址分布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三星堆古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等。
⑺ 四川的三星堆古遺址,有何未解之謎
坑中發現了一些不屬於那個時代,那個地方應該有的海貝,這是主要的未解之謎。
⑻ 三星堆遺址是如何發現的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消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
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發掘收獲豐富,根據這些材料,葛維漢整理出《漢州發掘簡報》。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開始對三星堆、月亮灣一帶開始大規模發掘,發現三星堆本是人工土台,周圍分布12平方公里的同時期遺址,遺址圍繞著邊長約1.8公里至2公里左右的推土城牆。
這一系列遺址被稱為「三星堆遺址」,其中第一期位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又被歸入「寶墩文化」;第二期與第三期系從第一期發展而來,時間跨度約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夏商王朝時期,也是整個三星堆遺址最輝煌和燦爛的時代。
而考古學意義上的「三星堆文化」,正是以三星堆遺址二、三期為代表,此時三星堆古城已進入青銅文明時代,並成為整個川西平原的中心都邑;第四期位於商末周初,又被歸入「十二橋文化」。
(8)三星堆古遺址擴展閱讀
三星堆出土文物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美學,歷史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對中國古代文明需重新評價,三星堆文物中,高達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種神樹功能於一身的青銅神樹,其共分三層,有九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
被譽為銅像之王的青銅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譽、作為「縱目」的蜀人先祖蠶叢偶像的青銅縱目面具,長達1.42米、作為權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紋飾,兩只相向的鳥,兩背相對的魚,並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壓一隻箭狀物,同時有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像。器身滿飾圖案的玉邊璋以及數十件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俱是前所未見的。
⑼ 三星堆古遺址被譽為什麼
三星堆古遺址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物,在我國蔚為壯觀的文物群體中,是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且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三星堆文物已多次出國巡展,先後在瑞士、德國、英國、丹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等國展出,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強烈震撼。
⑽ 三星堆遺址屬於哪種文化,其中重點遺存分布是哪些
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可分為4期,其中,一期為早期堆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2期至4期則屬於青銅文化。三星堆古文化遺存分布點達30多個,其中以西城牆遺址、月亮灣城牆遺址、祭祀坑遺址、古城牆遺址、仁勝墓地遺址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