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大墳口遺址

大墳口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01:10:37

⑴ 大汶口文化遺址有哪些地方

大汶口文化是在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後期

⑵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遺址有什麼共同點

最東邊的應該是大汶口原始居民遺址。
山頂洞人是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
河姆渡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餘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
大汶口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架庄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大汶口文化屬新石器朝代晚期,其分布范圍主要在山東境內,北入旅大地區,南達江蘇、皖北,西抵河南中部,東至山東半島,西北見之於黃河北岸。

⑶ 大墳口遺址位於現在哪個省

大汶口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架庄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大汶口文化屬新石器朝代晚期,其分布范圍主要在山東境內,北入旅大地區,南達江蘇、皖北,西抵河南中部,東至山東半島,西北見之於黃河北岸。

⑷ 大汶口遺址在今哪裡

大汶口遺址

地理位置:新石器時代氏族公共墓地,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泰安市大汶口鎮的汶河邊上。 大汶口遺址是中國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著名遺址。

年 代: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發掘年代: 1959年。

簡 介: 大汶口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遺存,遺址總面積約82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5400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跡100餘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產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紅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幾種。大汶口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許多墓葬中還隨葬有數量不等的牲豬,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現象,說明私有制已經出現。

意 義: 大汶口遺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地居民的埋葬形態。為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為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浙江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⑸ 大汶口遺跡是怎樣發現的

大汶口遺址

地理位置:新石器時代氏族公共墓地,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泰安市專大汶口鎮的汶屬河邊上。 大汶口遺址是中國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著名遺址。

年 代: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發掘年代: 1959年。

簡 介: 大汶口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遺存,遺址總面積約82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5400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跡100餘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產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紅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幾種。大汶口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許多墓葬中還隨葬有數量不等的牲豬,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現象,說明私有制已經出現。

意 義: 大汶口遺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地居民的埋葬形態。為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為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浙江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⑹ 大汶口遺址的「汶」字怎麼讀

讀作:wèn, 音同「問」字。

⑺ 大汶口遺址的相關發掘

1959年6月,在汶河南岸的磁窯鎮堡頭村西首次發掘,揭露面積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33座,出土隨葬品2100餘件,屬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
1974年、1978年在汶河北岸先後兩次發掘,揭露面積1800平方米,發現墓葬56座、房址14座、灰坑120餘個,主要遺存的年代屬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3次發掘證明,大汶口遺址包括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各個階段,距今6400年至46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遺存,以翔實資料揭示原始社會解體、階級社會產生的全過程。上有4600年至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存,下有距今7500年至6400年前左右的北辛文化遺存。這種土生土長的東夷族系列文化,有力反駁了「中國文化西來說」的錯誤觀點,而轟動國內外。 生產生活用具
遺址內出土有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質料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陶器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三足器、圈足器、平底器、袋足器較多。石制生產工具通體光滑,有角有棱,刀口鋒利。
墓葬
墓葬以男、女分別單葬為主,也有成年男女合葬,女性處於從屬地位,預示著母權制的動搖和父權制的產生。隨葬品數量懸殊,質量優劣差別大,有的墓空無一物;有的多達180多件,而且品種復雜,製作精緻,有珍貴的碧玉鏟、玉臂環、玉指環、透雕象牙梳、綠松石鑲嵌象牙雕筒、象牙梳、可與現代鋼針媲美的骨針等。陶器中有精美的彩陶和光潔的白陶,有獨特的豬形器、鳥形器。 精美器具
三次的挖掘發現,遺址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質料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都異常精美。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壺、罐、缽、盤、杯等器皿,分彩陶、紅陶、白陶、灰陶、黑陶幾種,特別是彩陶器皿,花紋精細勻稱,幾何形圖案規整。生產工具有磨製精緻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磨製骨器,而骨針磨製之精細,幾可與今針媲美。墓葬以仰卧伸直葬為主,有普遍隨葬獐牙的風習,有的還隨葬豬頭、豬骨以象徵財富。一般認為,早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階段,中、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追求美
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和枕骨人工變形的習俗。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發現很大比例的人骨沒有門齒或側門齒。考古學家據此推測,大汶口人是在成年後拔除門齒,並非死後才被拔掉。對於如今的人來講,沒有門牙是一件很醜的事情,而大汶口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由他們帶動的這種風俗甚至持續了很長時間。在《高僧傳》中都曾記載北朝時有一個叫「習鑿齒」的人,與名僧道安有過「普天釋道安,四海習鑿齒」的精彩應對,可見「鑿齒」之風多麼盛行。
除了拔牙,大汶口墓葬中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很多人骨都有頭骨枕部人工變形的特徵。這種特徵的形成自然也是墓主人生前很長一段時間有意壓迫頭部的結果,有數例在變形處置有小石球或陶球,變形當是由於長期口含小球所致。由此也能想像大汶口人以「扁腦袋」為美的奇異風尚。 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為黃、淮流域及山東、江浙沿海地區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對研究史前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1977年,山東省政府公布大汶口文化遺址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開發和向世人展示大汶口文化,1993年,衛駕庄70多歲的老人盧繼超聯合當地17位村民,籌集資金達64萬余元,籌建了一個「大汶口文化遺址博物館」,展館很小,卻填補了遺址開發的空白。他們把從民間收集來的大汶口出土的大量石器、陶瓷、陶片等加以鑒別、整理,重新陳列布展,豐富、充實、完善了博物館。
1994年,大汶口鎮政府投資13萬元,興建了一處1300平方米的大汶口文化博物館,展示出土文物和原始部落風貌;1998年,鎮政府又投資60萬元建起大汶口陶藝研究中心,生產的仿古陶器暢銷全國。該旅遊區每年接待遊客3萬人次,年均利稅12萬元,促進了大汶口文化和當地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
為了更好的保護大汶口文化遺址,泰安市政府出台了《泰安市大汶口鎮總體規劃》,將大汶口文化遺址保護區分為遺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三部分。其中重點保護區以保護單位標志碑為基點,總面積約達83萬平方米,在重點保護區不準進行其他工程建設及深挖。一般保護區從重點保護區的外緣線外擴170米,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不得拆除、改建或遷移地上文物。如因建設特殊需要,必須按法定程序履行報批手續。建設控制地帶從一般保護區的外緣線各外擴100米的范圍內,在這一范圍內不準修建兩層以上的建築物,不準深挖2米以下。建築物或構築物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風貌,其設計方案應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
當前,大汶口文化遺址的保護已經日趨法制化、完善化。

⑻ 大汶口遺址是什麼時候考古發現的

大汶口遺址是1959年考古發現的。
大汶口遺址位於泰安城南30公里處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大汶口文化」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等遺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觀的背壺、缽型鼎、鏤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製精細的石斧、石錛、石鏟、石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1982年,大汶口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