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遺址
Ⅰ 請高手指點:請問隨州市隨縣安居鎮名字的來歷,有什麼典故 安居鎮有史以來,有哪些名人名事
老百姓謂之安居樂業的聖地——安居鎮 貌似沒什麼典故
安居鎮古有「小漢口」之稱,是因為涢、溠二水在鎮區交匯 在以前也是通航運輸貿易的小型集散地
隨國古都城遺址:古城址距隨州市區約20公里,位於市郊曾都區安居鎮一帶。該城址為周代隨國古都城遺址,約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廢棄於漢代。該城址與現已發現的齊、魯古國都城相似,城內有城,城外有套城。內城南北約190米,東西寬170米,城牆東、北、西三面保存較好,牆基寬約10米。城內有厚薄不等的文化層和大量陶器碎片,內城四周有護城河遺址,距內城西北方向一公里處發現有多處夯土。這些古都遺址,讓今人目睹了兩三千年前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
Ⅱ 遵化城這座西古城遺址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遵化城是一個坐落在中國的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的中央,而遵化城的西古城又稱為大安城。這座古城興建於唐朝,歷史上在防禦作戰,保衛國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我們一位非常熟悉的三國時期蜀國的重要開國功臣之一的諸葛亮,諸葛孔明有關,與諸葛亮在這個城池布置的陣法有關。
中國的城池的取名歷史大多與風水,名字本身的祥瑞,歷史人物相關。遵化城這座西古城取名為大安,無非是對未來,對平穩安定的嚮往,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美好的祝願,也是一個國家對於美好的祝願。
Ⅲ 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遺址坐落在什麼地方
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遺址,就坐落在一塊面臨滻河的凸地上,南依白鹿原回,再向南橫亘著答雄偉的秦嶺山脈。在古代,白鹿原上生長著茂密的樹木,滻河裡流著清澈的河水。人們在這里勞動生產,安居樂業,過著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Ⅳ 請問黑河市愛輝區安居小區的具體位置在哪,附近有什麼標志性建築
滿族風情 - 節日
搜索:大清帝國·評論:0我要評論
2月2日,端午節和中秋節的傳統節日春節和元宵節。一般在節日期間舉行的「珍珠球,跳馬,跳駱駝的傳統體育項目和滑冰。
頒金節:滿族家庭,以慶祝這一節日。1635年農歷10月31日,太宗十誡正式的家族名」女真「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然後在陽歷12月3日,頒金節」。
元宵節:15個月,通常被稱為「上元節」。漢族,滿族燈籠掛燈籠,吃元宵的習俗。疾病:
去滿洲婦女的節日。一般來說,在16個月的這個晚上,婦女三五成群,聚少離島,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步行疾病」。
:俗稱「龍應付」天上午,滿族爐灰渣散落在院子里,彎曲如龍灰色的公路,和所謂的「畫龍,然後舉行在院子里一個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也吃「龍須面,」龍鱗餅。婦女,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與韓系紙錢上墳祖先的墳墓在資本的壓力,但「佛雙核」插入「佛朵滿族的祖先在滿族人的信仰,人是劉的後代,他的腳步聲,翻譯成中文柳樹或柳枝。指示,劉流。嚴重的。
端午節:滿族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其風俗和漢族。
中元節:滿族至7月15飢餓中元節也被視為「萬聖節」不死,,佛教寺廟周圍的啟示「聖經」,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救贖儀器??的風格。
中秋節:滿族中秋節吃團圓飯。此外,月亮剛剛升起之際,也為一個月。西側院內東側,並放置在一個木製的屏幕,屏幕掛的雞冠花大豆棒,鮮藕,,,,兔個月。屏幕放置在桌子上的一張方桌,月餅。金融,香,弓,第一次禱告的女人,男人的崇拜。
臘八節:滿族人的臘月初八,泡「臘八醋,煮臘八肉類。另外的親屬和朋友,家人吃,但也分布
BR />:滿族風情與漢族過小年,臘月23年時,每家每戶祭祀灶神,俗稱「送廚房。
滿族風情
滿族婦女穿旗鞋,長衫,頭帶旗頭滿族男子一般穿長袍,外面的長袍往往投一件背心(馬甲)。
滿族婦女的旗鞋,稱為「寸子鞋」,也被稱為「馬蹄底鞋,鞋底的中底嵌入了一塊3英寸厚的木腳部分的細白的布包裹,觸摸地面的地方,常用刺綉或串珠裝飾木平馬蹄,因此而得名花盆的形狀,似乎在底部的鞋,被稱為「花盆底鞋,平木基地的標志上了年紀的婦女穿的鞋,鞋底工作的婦女,說:「平底綉花鞋,也被稱為」雲子滿族鞋,綉花鞋表面上的襪襪結束時滿意的模式。
男人的標志,鞋,民族特色的滿族,愛新覺羅家庭,也被稱為「艾佛拉從皮膚上的皮膚或家畜。幫助形狀的底部,前平後圓,在港口方面,前臉聚翩褶圍繞安全,有六個小耳朵穿緊身皮帶或繩線。冬鞋,兀拉草,重量輕,熱啟動的貴族,法院認為,穿頭靴博迪短筒通常穿著輕便的靴子,俗稱為「快靴,也被稱為」爬行靴,有一個自我國產鞋,圓口鞋或平坦的表面裝飾帶,單梁或雙梁厚底因素的幫助。
旗袍滿族獨特的服裝。滿族的「服裝調解人長袍的意義。旗袍領窄袖(也被稱為蹄,馬蹄袖)(圓領)雙絞線扣之旅,或雙方縫束帶。蹄或馬蹄袖,通常是他們的冬天打獵或戰斗,奠定下來,後面的手抵禦寒冷的覆蓋和後成為清朝禮儀行動的規定。開衩,方便馬,和後來成為標志的電平敏感。皇家宗室開四衩,庸俗雙縫干涉殘疾人開放,休閑服袍衩,俗稱「包圓」。官員
男人的坎肩一個功能滿族的服裝。馬甲(又名背心,背心),無袖的夾克。一個單獨的文件夾,棉花,皮革,和幾個滿族獵戶座多穿了Phikan肩膀的頭發。婦女坎肩多用布,四色酒吧。滿族坎肩的風格也下降了許多常用的按鈕前直愛麗絲,愛麗絲雙排扣輪捻襟琵琶襟字翻領,人字形翻領,有一個以上的馬甲,一直蔓延到巴吞魯Lukan肩坎肩,正是這一獨特的魅力,成為了一個喜愛的人的所有服裝
男性女性旗袍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一個小更多的裝飾女性除了直立的寬襟旗袍袖長袍的下擺和腿刺綉裝飾。滿族婦女經常裙子,領口,袖邊鑲嵌的圖案或顏色兒童的牙齒之路,俗稱「書畫道兒「或」狗牙兒。根據季節的不同,也可以分為一個單獨的文件夾,棉,皮等幾種。
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旗袍逐漸廢棄的女性旗袍的不斷發展,逐漸彎曲成一個緊密配合的,流線型的寬腰直,代表中國女性的服裝。
滿族發型繼承了晉女真海關男人發型「半剃半留」
「世襲的滿族婦女編織包子海關,但也是來自女真滿族的祖先女真人的辮發垂肩在即將到來的頭發抓在頭頂,分成兩個鎖,留下後面的頭發遺產。「頭」的大多數代表的滿族女子的頭發,尚未形成一個水平的長頭發包子,然後向後脂肪秤一個「燕尾「型的特徵長度的發髻,的壓頸背部,頸部伸直,除了穿高底旗鞋,走很莊重,典雅。
清代中期以來,滿洲貴族婦女盛行頂戴」大拉翅「(旗頭),它是從「三個臭皮匠」的頭發。
滿族男子一般戴帽子,幾乎所有的帽子,一般都配有短配件羽毛的的靈珠管頂下。每日滿族男性穿圓形瓜的帽子。
一個功能強大的滿族風情
滿族祖先居住的大多是游牧狩獵,但唱歌和跳舞。長期田間勞動和簡單模式生產,形成東北地區是樂觀,開朗,豁達的性格。字元的長期沉澱在滿族音樂節儉,簡單的旋律,間隔跳動的角度,節奏是短而強壯,靈活,熱情,開朗,平原和豪爽的風格。
突破的艱巨性和的難產迫切需要放鬆滿族的舞蹈,它的滿族人的喜愛和發展。啟動民間舞蹈,自己和他人,並始終保持著簡約的風格。漠河「
「渤海中部的女真族音樂」和「鷓鴣」,「地震篷篷松,滿族民歌」的探險之歌,是對子孫後代的歌曲「法院儀式,禮儀,宴會廳優雅的音樂和音樂,環渤海環渤海成為舞蹈,英國宮廷??音樂和舞蹈,在日本和滿洲女真金潮宮廷音樂和舞蹈演變成「莽空齊清閣慶隆舞霓裳的
周期東北的滿族人的勞動,祭祀,游戲,冒險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兒歌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漁民號子「跑中國南海,」民間歌曲「叢林調」田園防滑鞭,挖人參「,」蠶阿姨,反映生活的公務員「巴基斯坦波羅,」車輪和冰「喜歌曲反映的愛伊勒哈穆克的「紅色羊毛」,「煙荷包的遠征的內容體現」,「月」,游戲中的歌曲「抓晚上哈拍手歌」「遠征歌曲,」巴河吉奧英鎊,反映婦女的生活,「丹支票拉米,」牙紅棗「韻」草垛Seguin的匕首「,風微微。
滿族民歌內容豐富,更多的中國漢族民歌,歌曲的一些捕魚,狩獵,畜牧,勞動和八旗兵的戰爭和失蹤的親人。流行的語言,他們的歌詞,活潑的旋律質朴簡單。滿族民間在農村地區更為明顯。 BR />又唱又跳的滿族人,儀式,節慶活動是唱歌,舞蹈,歌曲和舞蹈有著密切的聯系,以便拍攝主體的舞蹈音樂,他們的音樂。的
豐富多彩的歌曲和舞蹈,「莽空氣和韃子秧歌最典型的
莽氣空」的傳言的滿族傳統歌曲和舞蹈,和滿洲的宴會上,男性和女性在主樓,但也必須交替跳舞。量的放大升級套筒,套筒在後面,作為一個潛在的圈子,說:「王莽的角度來看,在捷克共和國,空'氣'字,所謂的」空齊「,這首歌「,」莽「,」空氣「的舞蹈歌曲。
「莽舞蹈表演%的折扣18%的折扣潛力:飛濺的大小,龍,的吉祥步驟寄託單馳騁雙馳騁,從款式,怪蟒出來圓場大孔,18式:手,腳,腰,肩,轉身要走兩個方程每個鼓的三重奏。
芒空齊「滿族的喜愛,楊斌,他們最喜愛的詩歌程度:
」馬休閑草,人醉黃昏微風中,莽空齊越來越多高興了20年。「乾隆年間,宮廷音樂和舞蹈,後發展」的龍舞。
韃子秧歌和東北滿族秧歌。滿族和漢族秧歌,吸收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對方。舞
滿族秧歌,多在正月十五元宵夜,演出,表演傘燈前似膏葯銷售的各種角色,手持圓木舞台演奏打擊樂的伴奏下,演唱,舞蹈交替播放。 BR />滿族民間歌曲和舞蹈薩滿祭祀音樂,舞蹈和單鼓勵「手抓鼓勵」腰鈴舞「,」和平鼓舞的銅鏡舞「,兒童笊籬姑姑舞游戲。 BR />清河耳朵顏台豌竹枝詞。太平鼓雲:
鐵環明鼓蓬蓬舞成群最後。
看到太平洋壤土,歌曲首歌。
薩滿教和滿族面具
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多神教繼承的通古斯薩滿教的滿族相信。薩滿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歷史文獻「三北」聯盟將編譯女真語,指的是巫師類的人。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的信仰的原始母系社會的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生產繁榮時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肅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鮮卑,契丹等。現代北方民族,滿,蒙古,赫哲,鄂溫克哈薩克也認為薩滿教或一些遺址中保留的薩滿教薩滿教原始信仰的傳播行為是相當廣泛的,包括北亞,北歐和北美的廣大地區。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多神教古代人的各種自然對象和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和人類生活本身,使自己的主觀意識,因此,敬仰和祈禱的宗教思想的形成,萬物唯心論。宇宙主要是由「神」山「山魂」火「火神」風「風神」有雨有雨神「,地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自然崇拜(如:風,雨,雷鳴,電神),圖騰崇拜(如虎,鷹,鹿神),祖先崇拜(佛朵媽媽)。
薩滿教儀式的宗教活動,並使用了很多使用的工具,如神的情況下,腰鈴,銅鏡,抓鼓,鼓鞭。雕刻工具用於各種圖案的神,神的情況下,特別是在該掌握的古鼓雕五顏六色的面具神。這些的滿族面具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民俗價值,文化價值的珍貴的滿族薩滿面具宗教用品,一般由薩滿傳世系列,外人很難看到。
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他可以祈禱,希望傳達給神,也可以傳達神的旨意「。薩滿企圖把握精神生命形式的超級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奇力薩滿生活實踐內容。
薩滿分為家薩滿和野薩滿。的薩滿作為侍上帝的首頁,主要負責為家庭度假。野薩滿(也被稱為神)是神抓薩滿,即神靈附體的薩滿。神抓薩滿的活動,包括醫療,後軀災難,祝福,占卜,預測,人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滿族薩滿通常是在普通百姓的家庭,為他們的服務不採取激勵措施,並沒有超越他人的許可權,他們可以結婚,並有一個孩子。巫師的死亡,人工製品,配件,服裝和其他陪葬。新薩滿要經過挑選,培訓(滿文學習雲),並最終確定。
滿族薩滿面具多跳野生敬拜神。薩滿模擬各種動物或神怪,按照儀式的內容和要求的。由於害怕死亡或精神的巫師戴口罩承認上帝的帽子彩穗遮臉。身穿薩滿服飾,綁在腰間的腰鈴,左手抓鼓,鼓鞭,右手邊敲電梯神鼓等打擊樂器,鼓執法,唱神歌,充滿了神秘感。
青年充分社會學家汪松林黑龍江省寧安市實地考察研究,發現寧安滿族文化傳人豐富的英國人掌握了大量滿族薩滿面具地圖的。汪松林真誠的,強迫性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了老人,老人拿出超過100個滿族薩滿面具和25個滿族圖騰滿族的歷史數據提交給他畫的地圖。汪松林完成抽獎滿族薩滿面具終於在2000年的秋天,被稱為20世紀的民間藝術的奇跡。
這是超過100沉陽滿族民俗博物館滿族面具采礦的結果排序,神鼓彩繪和雕刻的木製面具。滿族面具以反映女神的原始母系社會的繁榮時期形成的。滿族面具的薩滿教的活化石,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神秘而大膽,鮮艷的色彩,可愛的年輕美女。
面具作為一種純精神的萬能武器,等待,直到原始先民的恐懼,自卑心理逐漸消失,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成娛樂工具。滿族面具的莊重威嚴的薩滿提供奉逐漸轉變成一個戲劇性的娛樂。
火星虎播放器在清代廣為流傳,法院和民事。 「全馬虎,面具舞,面具舞。早年間,草枇杷野獸棱皮龜蓋做成面膜的炮彈有現代化的高麗紙,樺樹皮,然後刻鳥,鬼面圖像,或實物,或兇猛,奇怪的事情。
清「寫作100卷:」乾隆8年,更名慶隆舞,幾分鍾後,小馬照顧楊烈舞,武術部部長,「嗨」,因為生命之舞中所提到的舞蹈文化舞蹈。「也載:」大力年輕的面具舞與32個夥伴,衣服的黃色帆布,黑色皮衣,跳了下來,扔喜歡動物。「Mabao建」,「麻老虎」也指的面具。愛輝十里長江庸俗記「,詳細介紹了瑪麗老虎喜歡玩,而不是只在故宮干清宮,的滿族民間汪氏家族和部落老虎的襲擊山西瑪麗
罕見的滿族面具滿族文化的珍貴遺產,它不僅是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語言學,藝術,戲劇,和其他方面的學術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方法和新的啟示,開拓新的領域的研究和方向,而且還提供旅遊和民間工藝美術巨大的發展機遇。
滿族的儀式
滿族的禮儀習俗,尊重,誠懇,熱情好客和良好的舉止,但也漢族,吸收了一些儒家思想, 「三綱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封建的道德,當然,也持有一些殘留的氏族部落制度。
(一)」老真誠滿族祭祀中心。
到康熙,乾隆皇帝千叟宴舉行了幾次親自倡導真誠的尊重老的滿族官宦士紳,還是平民百姓,舊的和真誠的尊敬,作為一個家庭的內部規則的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法。
平日同居晚輩問候老人,每天早上和晚上聽長輩的教誨,並不矛盾。同行和長輩的追隨者門長老會的第一步後,打開車門,請老人家第一次在這個房子的大門,第一次坐了長輩們對長老說話,你可以在不中斷。長者前往被送到大門外,返回的歡迎年輕人外出歸來,第一問候父母,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 。
旅程滿足,初中是在路邊的垂直位置,因此長老第一。吃飯的長輩先坐下,吃自己的坐動筷子的食物,老人放下筷子,離開的年輕一代。現在改變滿族的兒子席位。
女兒在法律上,向社會公開,寶禮儀,最受人尊敬的,,如早起每天做飯嗎?還配備了煙,打洗臉水,打個招呼。站的服務,一日三餐,而不是相同的座椅,在法律上,一個未婚的女孩有一個特殊的地方,你可以吃在一旁Wenggu。
(二)滿族非常沉重的乘客和值得信賴的。 「信的
滿族客人進入後滿族仍沿家裡來客人的朋友的感情可以學,而且將設置炕桌,置酒榮譽宴會的菜餚是雙數的飲用水徹底享受一大杯結束了。滿族,值得信賴答應了一個朋友的事情,並會盡一切可能做的
山滿族罕見的客人來了更多的熱情好客。主人外出或工作存在的小方塊,的門沒有鎖,路人或遊客免費入場,並喝大量的水,食物,指著自己的方向,離開框在前面的木棍,木棍被稱為「關箱。
(三)滿族的形式,最常見的禮品禮儀,問候儀式,告別儀式類別:
1禮物
禮物磕頭禮,頭儀式的禮物,李堅,弓,禮品
擦肩磕頭儀式,看到初級長老,高貴的僕人平民線大師見面禮物。磕頭儀式4。三個人叫一跪,通常是父母,主人或長輩另一位將軍的「跪敲門的父母,爺爺,奶奶,和長老,是一個三跪九叩」,主要是看皇帝的崇拜,崇拜,有一個「跪下磕」隨著新新年,孩子們看到的長輩。
立即儀式是由久別重逢的老夫婦。女人的頭,胸男?,這名男子一手用左手扶著他的妻子,他的右手撫摸著後面的妻子的頭。
抱見禮,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對方滿足親密的朋友,它是一個禮物。之間的同代人,男女雙方,雙方的長輩和晚輩之間舉行的肩膀單板滿足年輕人執著於他們的長輩腰,俯身用雙手堅持初級長老,直立用手撫摸大三學生,也被稱為「抱腰在交界的禮物。
處理類型更廣泛的應用,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與發電,朋友和親戚可以使用。古名」作揖打恭禮想像10噸處理。符合伸出了自己的右手秩序?分部執行,但不要搖晃雙手緊握假想的繩子,因為他們是現在。
弓(周一至周五),以滿足親戚和朋友之間的禮儀。之間的初級資格的長者,或同代人之間的上線儀式鞠了個躬。
擦肩的禮物,這是很普遍的禮節,賓主之間。滿族人用來招待客人免費使用,與其他一些按鈕和前面的房子的客人,讓客人擦肩。感謝客人業主。朋友line這個儀式,但互相不幾天。
歡迎問候儀式;戰斗儀式上,成千上萬的兒童,跪安禮,蹲李安,從主禮。
男人安達李玩的數千名兒童的儀式。也被稱為「單腿跪」,「扛肩。禮炮,誰的服務或袍褂的套頭穿的箭頭,一個炸彈下來,然後左腳半步前傾前屈狀,右腿後退半步蹲富形,左手放在左膝蓋上,右手下垂,頭頸部和上身微微前傾,你的嘴,說:「請?鞍「額娘安全禮畢恢復直立
跪安儀式被稱為」跪在儀式上,男人的問候儀式。跪拜者垂手低頭來到受禮前,雙手扶住膝蓋,膝蓋口「的問候,站起來,說出的地板,走
蹲安全典禮,也被稱為蹲下儀式的女人歡迎儀式老人。禮炮平行站立受禮者的腳,雙手放在膝蓋上,然後我弓腰,膝蓋微微彎曲,如矮胖形口,談「一定大安的。
要求,從主禮嘉賓同代人之間的普通女性,當你滿足對方的問候禮儀。滿足女人的額頭,右手撫摸三次,只需點擊幾頭到另一邊同時,他的眼睛看著對方,以示問候。受禮者的需要,並從主禮嘉賓相同Hui。
3,告別儀式是社交禮儀,主要打橫,抱著親側,雙手,鞠躬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打橫也被稱為落後打橫說告別儀式的主要嘉賓左行。一般客人走了,主人應該被發送到院子里,客人和主人左,轉身退後一步,跨越一個或兩個步驟掌握手中,然後點點頭,說再見的所有者,主要手牽著手,點點頭告別。
階段的告別儀式,親臉,把手,鞠躬禮儀,會議禮儀類似。
滿族生育海關
滿族生育觀念,的舊宗法思想,仍然是一個祝福,一個小男孩多於女孩。 ,然後掛在門的左側框中的木弓和箭,然後將其掛在門的右側框架中,如果女孩或紅色或藍色的布,就是俗稱的「哈補丁。這個儀式被稱為」掛弓掛線。
「落草。出生的孩子落草滿族生育做法的。懷孕的婦女,被認為是為整個家庭的一件喜事,保護胎兒,孕婦的正常發展,有很多清規戒律,如如:不要不容許坐的火,窗檯,粉磨站;允許進入產房,而不是到崇拜他們的祖先和參加別人的婚禮,在空腹兔子,怕孩子3;不超過鹽和黃油到巴基斯坦的一個品種喉嚨,孩子的恐懼,這些規則往往有很多的產婦的心理壓力。產房一般不會在西屋,孩子不能出生在康熙年間,孕婦,預生產,是必要啟動康熙年間,土炕皚皚的天門冬氨酸,孩子出生天門冬氨酸,因此,在一個孩子的誕生「落草。
滿族生育挖掘學生「和」牛奶「。的第一個孩子,被外界稱為」挖掘采礦陌生人陌生人會影響寶寶,有些人認為的乾爹干媽。開奶女人喜歡他的孩子先喝一口牛奶喂嬰兒,這意味著一個很好的飼料,以抵禦疾病。
「洗凈,打得更聰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洗」他的兒子,女兒和信譽的女士(奶奶)奶奶一??個大Tongpen兒童的家庭洗了一個熱水洗澡,邊洗邊嘮叨:洗發水,王侯;洗腰,領先1代洗,裁判官... 「最後,蔥打了3次,邊打邊說:」智能十五或二十幾個聰??明,三打明明白白。 「,然後扔進房間蔥孩子的父親,親戚和朋友們與他們的父母表示祝賀
辦公室。寶寶滿月,將舉行上線儀式上的朋友和親戚。電纜很快子孫繩,請在斜支柱的祖先板螺栓的一端,另一端的門拉,綁在早期准備柳枝,然後家庭叩拜祖先的董事會。栓男孩的小蝴蝶結抽繩系女孩,「他補丁的親人和朋友來到祝賀送禮送長命鎖
掛油車。滿族我的第一個孩子,滿月,姥姥家的孩子蒸河全線「(潮濕的表面)的,庸俗的,吃生發在這樣的日子裡他們的叔叔的車,和一個悠閑的人掛斷油二手車,更好地稱為「喂小吊起來的孩子,親戚朋友送衣服,玩具和小鈴鐺。嬰兒的哭聲,方共同努力,推動油輪,唱「長音。悠閑的音唱:
月兒圓,月兒圓,對兒童,對兒童被掛在樹上。
小妞妞,不別哭了,你找阿瑪額娘領。
船兒搖,不要害怕長大了要嫁給一個漁老闆。
魚鞋皮襪子魚裙褂魚馬褂
... BR />滿月,女嘉賓兩個饅頭,母親咬了一口,這意味著,「從那天起,產婦要增加飲食,有沒有什麼禁忌。舉辦??了招待客人,在榮譽的客人,主要是長的面條手段和持續的健康和長壽。
「抓周。歲以下的幼兒教育工作人員知道傳說這一天的樂趣和孩子的生活的願望可以衡量的,所以抓周滿族風俗日,寶寶的家庭達到了年齡筆和紙,書籍,弓和箭,頂戴,樂器,酒精和煙草,賭博,炕上,寶寶抓,有人說,,趕上在未來我們應該做的。
寶寶的睡眠平頭的自定義,獨特的滿族寶寶看著在食品上的小枕頭,頭枕糧倉「將是非常豐富的昂貴,和寶寶趴在他的後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寶寶的頭睡,但平坦的嬰兒睡眠水平的肩膀滿族人認為它是美麗的。
滿族的姓氏和家譜
BR /姓的血型不同,取長補短,不同姓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符號。滿族姓是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滿族社區形成期間,和多音節姓氏在一起以形成兩個或更多
Ⅳ 雍城的遺址
鑽探和踏察發現,雍城位於今鳳翔縣城南,雍水河之北、紙坊河以西的黃土台原上,城垣平面呈不規則方形,方向北偏西15度。東西長3300米,南北寬3200米,總面積約10.56平方公里。
西垣。保存較好。從今鳳翔縣城西南角約50米處開始一直向南延伸,然後折向東南。最南端為南古城漢代城垣所在。長3200米,寬4.3~15米,殘高1.65~2.05米。
南垣。沿雍水河蜿蜒構築。西段一部分為現代村莊所壓,東段大部被東風水庫淹沒。現存的僅發現三段,長1800米,殘寬4~4.75米,殘高2~7.35米。
東垣。緊依紙坊河,由東南折向西北,破壞嚴重。發現三段,長420米,殘寬8.25米,殘高3.75米。
北垣。為現鳳翔縣城所壓。在鐵溝、鳳翔師范學校西端各發現一段,共長450米,殘寬2.75~4.5米,殘高1~1.85米。其中鐵溝發現的一段暴露在斷崖上,夯層清晰可辨。
城門。僅在西垣發現一座。門寬10米,有路土向東一直延伸入姚家莊宮殿區。
城壕。雍城除以自然河流作為屏障外,還在西垣外建有城壕設施。城壕長約1000米,寬12.6~25米,深5.2米。壕內當時不曾積水。
通過對城垣的鑽探可知,雍城城垣在築造時,先平整地面,然後下挖一條比城垣略寬的溝槽,口寬底窄。從溝槽底部層層夯築,夯層厚8~12厘米。當夯土層築到與溝槽口平齊時,開始板築。在西垣和南垣均發現板築時遺留的夾棍眼,眼徑為8~15厘米,間距為0.75~1.25米。
雍城的調查鑽探結果證實,實際情況與《史記·秦本紀·正義》引《括地誌》「岐州雍縣南七里故雍城,秦德公大鄭宮城也」的記載略有誤差。這一結論,與1961~1963年「對距今鳳翔縣城南約3公里、雍水北岸的南古城遺址」調查和試掘的結果,也是相符的。南古城試掘在基本搞清了南古城的城牆形制和范圍的基礎上,根據發掘情況和出土遺物認為,其城牆的時代似應屬西漢時期。 已發現的有城內姚家崗春秋宮殿、馬家莊春秋宮殿和鐵溝、高王寺一帶宮殿三大宮殿區以及城郊宮殿遺址。
姚家崗春秋宮殿遺址 位於雍城中部偏西,距雍城西垣約500米,當地人稱此地「殿台」。遺址東部已被破壞,北部未及清理,僅發現西南部分。殘存夯土基東西長8.9米,南北寬2.8米,厚1~1.2米。西高東低,上有夯土牆兩段,南牆殘長3.06米,寬0.96米,殘高0.1米;西牆殘長2米,寬0.8米,殘高0.2米。在該牆北端有一拐牆伸向西,似為缺口。距夯土基西邊0.6米,平行鋪設石子散水一道,殘長3.6米,寬1.2~1.4米;夯土基南亦平行鋪設石子散水一道。兩條散水厚度均在0.4米左右,多用白色河卵石,鋪設極密。根據《秦本紀》記載推斷,姚家崗宮殿就是秦康公、秦景公居住的雍高寢。
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 位於馬家莊北約0.5公里的台地上。座北朝南,方向北偏東20度,平面為長方形,南北殘長約76米,東西寬87.6米,面積約6660平方米。由大門、中庭、朝寢、亭台及東西廂等部分組成。整個建築四周有圍牆環繞,形成一個全封閉的建築群。布局井然有序,規矩整齊。
大門 門道居大門正中,面闊3.35米,殘存進深6.95米,為一長方形甬道。南端有東西的凹槽門限。踩踏面貫通門道中部,其東西側各有柱洞一列,基本相互對應。
東西塾 在門道兩側,形制基本相同,相互對稱,平面呈現長方形。東塾進深3米,面闊3.6米;西塾進深3.2米,面闊3.5~4.6米。另有東西半塾左右對稱地配置在東西塾兩側,形制基本一致,平面呈長方形。
迴廊 有東、西、南、北四部分。門道由其中部通過。有柱洞留存。東廊進深1.62米,西廊寬1.62米,北廊寬1.8米,南廊已毀。此外,在朝寢的四周和東西廂的四周亦各設有迴廊。三處迴廊形制基本相同,大小有所差別。
散水 在三處迴廊之外均設有散水,平面略呈長方形,內高外低,略有傾斜。均由河卵石鋪成。
中庭 位於大門北面,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34.5米,東西寬30米。中部略凹,四周稍高出。在中庭南部,有東西向夯土路面一條,寬1.5~2.2米。
朝寢 平面呈形,兩側前突。東西面闊20.8米,南北進深13.9米。正中內收處為前朝,平面呈長方形,面闊三間;其後是後寢,為封閉式長方形。室內闊5.75米,進深3.75米。寢室內東北角有圓形灶坑;朝寢兩側突出部分是東西夾室。與北室間有隔牆。均有門分設在朝堂的東西牆上,可由朝堂出入;朝寢之後半部設有三門,有三宅,稱北三室。
階 在前朝東西兩次間的散水處設有石階,系用近長方形的麻石鋪成。兩階各南北長2米,東西寬2.2米。
亭台 建築在朝寢之北。平面呈長方形,寬5.4米,長3.8米,殘高0.09米。四周無檐牆,四角各有角柱一對。門柱與北三室中門相對。
東西廂 位於朝寢建築及中庭的東西兩側。布局、形制、規模,東西基本一致。其形制相似於朝寢建築。東、西兩廂,均由前堂、後室、南北夾室、東(西)三室及迴廊、散水等部分組成。
圍牆 東牆現存兩段,通長55.9米。南段現存東牆中門缺口,北段現存東牆北門缺口。西牆亦現存兩段,通長71.1米。北段有一長2.7米的缺口,是西牆北門,與東牆北門相對稱。南牆、北牆現僅存少部分牆段,西牆相交之處為直角。
排水設施 在西廂以北、亭台建築以西的空地上,鋪設有西南至東北走向的陶水管一列。全長6.9米,由豎向管道1節、橫向管道9節組成。陶水管每節長0.7~0.77米,大端直徑0.28~0.33米,小端直徑0.24~0.25米。東廂南散水,東端以南有長方形土坑一個,坑底西側有豎向陶水管1節,其下端與由西向東排列的橫向水管一列垂直相交。
祭祀坑 在建築群遺址上共發現牛、羊、空、人、車、牛羊、人羊等七類祭祀坑181個。這些祭祀坑絕大多數分布在中庭,少數在東、西廂兩側的空地上,僅有個別在朝寢建築及東廂內部發現。其中牛坑86個,羊坑55個。
根據遺址祭祀坑中出土的陶器器形、建築的總體布局及有關史籍的記載初步認為,一號建築群的建築年代應為春秋中期,廢棄時間應在春秋晚期。其性質應為宗廟建築。在此基礎上,有人參照文獻,分別將朝寢、東西廂、亭台建築、大門、圍牆等定名為祖廟、昭廟、穆廟、毫社、都宮門、都宮等。並進一步考證了建築各組成部分的不同功能。如前朝應為「堂」,「堂」上設席行禮,為宗廟祭祀中重要活動場所。「寢」即室,為藏主接神之處。東西夾室,與史載吻合,當藏秦襄公以下、二宗廟以上各位祧主等等。 1983年冬至1984年夏發現。東距宗廟遺址約500米,西距姚家崗春秋宮殿遺址約600米,面積約21849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平面布局規整,四周建有圍牆。從南至北可分為五座院落,五個門庭。
第一院落 長52米,寬59.5米,面積3068平方米。東、西、南圍牆寬1.5~2米。南牆正中設有一門,寬8米。門南正前方25米處有夯土牆一段。東牆正中有一門,寬2米。
第二院落 長49.5米,北端寬60.5米,南端寬50.5米,東西圍牆均寬1.5米。西牆正中有一門,寬2.8米。南牆寬2米,正中設一門,門寬6米,與第一院落相通。院內中部偏北兩側分別有一座建築。
第三院落 長82.5米,北端寬62.5米,南端寬60.5米,東西圍牆的北段各有一門,寬4米。東西牆南段亦各有一門,寬約2.5米。南牆正中有一門,寬4米,與第二院落相通。院落中心有一建築。
第四院落 南北長51米,東西寬70米。東西圍牆由第三院落圍牆相接處各外擴3米後向北延伸,中部各有一門,寬6米。南牆有一門,寬10米,與第三院落相通。
第五院落 是五院落中最大的一處。南北長65米,東西寬86米。東西圍牆由第四院落東西圍牆相接處各外擴8米後向北延伸。東圍牆正中有一門,寬2.8米。院內正中及前方兩側,各有一座建築,呈「品」字形分布,大小相等,均長22米,寬17米。院內南部還有二座建築,其間有路與第四院落相通。
李如圭《儀禮·釋宮》曰:「周禮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宮南鄉而廟居左,廟在寢東也。」馬家莊三號建築群位於宗廟以東,且時代相近,規模較大,故有人分析其為寢宮所在,其沿用的時期大致為春秋到戰國時期;並推斷該五座院落即為五重曲城,五個門庭即所謂皋、庫、雉、應、路五門,並以此證實先秦時代的五門制度及秦宮的僭越行為。
此外,已發現的宮殿遺址城內還有馬家莊二號建築群、馬家莊四號建築群及鳳尾村、翟家寺等遺址;城郊有蘄年宮、棫陽宮、年宮、凹里行宮等建築遺址。 雍城以南5公里,雍水南岸的三畤原下,埋藏有目前所知的最重要的秦墓資料。經1976年後的鑽探發掘,這里既有范圍很廣的秦公陵園區,又有綿延數公里的中小墓葬群。
秦公陵區 秦公陵區位於雍城南郊的三畤原上。這里人稱北原,最初是貴族盤馬彎弓、縱情游獵的場所。爾後,因其南臨渭水,北眺雍山,西依靈山,東接扶岐,加之土厚水深,地勢平緩,故成為秦國國君百年之後的安居之地。現已探明秦公陵區東西長約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總面積約21平方公里。陵區的南、北、西側均發現有寬2~7米,深2~6米的隍壕作為其保護屏障。
「中」字形墓 共發現18座。墓室呈長方形,東西各有一層墓道,東道較西道長而平緩,為主墓道。較晚的「中」字形墓東墓道兩側或設有耳室。此類形制的墓中,秦公一號大墓最大,全長300米,面積5334平方米。最小的為Ⅳ號陵園M35,亦全長170.8米,面積2214平方米。這類墓除一座外,其餘均在墓上發現有繩紋瓦片,有的墓室之上還發現有成排的柱洞和建築倒塌後「凹」字形板瓦相互銜接疊壓的現象;還有散水、夯土基等墓上建築遺跡。
「甲」字形墓 3座,墓室為長方形,僅有東側一條墓道。
「凸」字形墓 6座,長方形墓室的東側中部有一短道,形似「中門」。
刀把形墓 1座,長方形墓室,墓道在墓室的東南側。
「目」字形墓 15座,平面為長方形,無墓道或「中門」。
圓形墓 1座,平面近似橢圓。長徑9.5米,短徑7.8米,深11.3米。
這44座大墓,根據其形制、布局和隍壕設施,分為13座陵園。每座陵園由不同類型的大墓2~8座按一定布局有機地組成。陵園均座西朝東,微偏西北。墓葬布局以左為上;「中」字形大墓作為主墓居右,「甲」字形、刀把形襯葬墓依次向左下方排列。「目」字形墓或「凸」字形墓按其形狀及墓內的馬骨來看,可能是殉葬坑,排列在右前方。
每座陵園的周圍及部分「中」字形墓的周圍,都設有中隍或內隍,將陵園或「中」字形墓環圍其中。圍環中墓及陪冢有兩道壕溝,裡面的壕溝稱作內隍,外面的壕溝稱之為中隍。每座陵園的范圍是以隍壕的范圍來確定。整個陵區的外圍以外隍環繞。
已發現的13座陵園可以分為春秋中晚期、春秋晚期和戰國早期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遵循「公墓制度」,第二階段陵園都是以一位國君為中心的獨立陵園。
秦公一號大墓,經過10年發掘,於1986年9月完成清理工作。墓平面為「中」字型,座西向東。墓室為長方形,東西長59.4米,南北寬38.45~38.8米,深24米。東墓道呈平緩的斜坡狀,長156.1米,西端寬19.1米,東端寬8.7米。西墓道亦呈斜坡狀,但較為陡峭,長84.5米,東端寬14.3米,西端寬6.4米。大墓全長300米,總面積5334平方米,是目前全國已發掘的先秦墓葬中最大的一座。
大墓墓室由上到下有三層台階。第三階台階中部即為槨室,深4.2米。槨室分主副兩部分。主槨室位於墓室中部,副槨室位於主槨室西南。主副槨室平面呈曲尺形,內各有柏木槨具一套。主槨形同一座長方體的木屋,長14.4米,寬5.6米,高5.6米,用截面邊長21厘米的枋木壘砌而成,枋木銜接處有榫卯結構,四壁及槨底均為雙層,蓋3層枋木壘砌。中部有一道用單層枋木壘砌的南北向隔牆,所有南北向的枋木兩端均有榫頭伸出,湊成長方形的框式規范。副槨室亦用與主槨室同規格的枋木單層壘砌,與主槨室之間有小門相遇。槨室周圍用木炭填充,頂部木炭層以上為夯土。
在大墓的填土中,先後發現人骨20具,動物骨骼兩具。在墓室的三層台及西墓道與墓室相接處清理出殉葬166人。根據殉葬的位置和葬具的不同,可分為二大類。一類為箱殉,共72具,緊布在曲尺形槨室的周圍。另一類為匣葬,共94具,分布在箱殉以外靠墓室的四壁處。殉葬者均踡屈特甚。
秦公一號大墓雖經漢、唐、宋各代200餘次盜擾,墓內還出土有各類文物3500餘件。銅器有鏡、削等,鐵器有鏟、鐇、環、削等,金器有鳥、獸、泡、帶鉤等,陶器有鼎、豆、鬲、簋、盤、匜、器蓋等,石器有磬、石鞋底、圭、壁等,玉器有戈、璜、壁、圭、璋、佩、觽、琀等,漆器有豬、盒等。
秦公一號大墓的墓主及年代,基本確定為春秋中晚期之交,即繼共公、桓公之後的秦景公。槨室中,南北兩壁伸出的柏木榫頭,組成長方形框式規范的主槨,初步認為是我國時代最早的一套「黃腸題湊」葬具。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對秦國早期歷史和先秦喪葬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秦國小型墓葬 雍城小型墓葬區位於雍城南郊,秦公陵區以北。墓葬區以八旗屯為中心,東至高庄,南至黃家莊,西至南指揮西村,北至雍水北岸的鄧家崖。1976年以來,在這一區域先後發掘小型墓葬8批,清理墓葬174座,車馬坑7座。典型的有八旗屯秦國墓地、高庄墓地、西村秦人墓地。
雍城小型秦墓的形制大致可分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和洞式墓二大類;葬式大都為墓主頭向西或稍偏北、屈肢或直肢葬兩種。秦秋和戰國早期的墓葬中,存在著殉奴現象,隨葬品種類繁多。銅器有鼎、豆、壺、簋、盤、匜、甗、盂、戈、矛、劍、弩、矢、斤、錛、削及各種車馬器。早期尚有一些實用器,進入戰國,銅器微型化,多變為明器;陶器主要有鼎、豆、壺、簋、盤、匜、甗、喇叭、口罐、盂、鬲等;金器有泡、帶鉤、金柄銅削等;玉器石器多為壁、璜、圭等;此外還有鐵、骨、蚌、料器等。
車馬坑在八旗屯墓地發現10座,西村墓地發現兩座。一般都在主墓的左側或腳下,距離主墓9~25米,豎穴土坑,東西向,車轅向東。如有一坑內埋葬一車兩馬一殉人。車的部件皆為木質,外表全部塗以棕褐色漆。車主要由一輿、一轅、一軸和兩輪四個部分組成。車馬坑中出土器物,銅器有車軎、車轄、衡冒、車蓋帷環、蓋弓帽、箍、銜、、絡飾、連環、鈴、泡、戈、鐏、鏃、手鉗、鞏斧、板斧、錛、鑿、削、轉鈕、方環、帶扣、策籐等,約130餘件;金器有金鈕銅飾,金轉鈕、金獸面飾等10件;骨器有鏃、握手、箍、環、管等共20件;石器有礪石、石勺形器等共3件。車馬坑的發現,填補了秦國車馬坑發展系列的缺環,是研究秦國車制發展變化的重要資料。 青銅器窖藏 1973~1974年,先後在姚家崗發現銅質建築構件3窖,第一窖出土16件器物,第二窖出土21件器物,第三窖出土27件器物。出土時構件排列整齊,顯然是有意保存下來的。其中,陽角雙面蟠虺紋曲尺形構件3件,陰角雙面蟠虺紋曲尺形構件2件,雙面蟠虺紋楔形中空構件13件,雙面蟠虺紋單齒方筒形構件27件,單面蟠虺紋單齒方筒形構件6件,雙面蟠虺紋雙齒方筒形構件7件,單面蟠虺紋雙齒方筒形構件1件,單面蟠虺紋片狀構件1件,小拐頭2件。這批建築構件是與木結構結合使用於建築。
1977年9月,在高王寺發現一處銅器窖藏,出土銅器12件。其中有鼎3件,豆1件,壺2件,敦2件,盤1件、匜1件,提梁盉1件,甗1件。這批銅器除了秦器外,還有一鼎鑄銘:「吳王孫無土之膈鼎」,是為吳器;敦為楚器;豆和鑲嵌射宴圖則具有典型的中原作風。這批吳、楚、中原、秦諸地器物同在雍城出土,反映了秦和吳楚及中原諸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1973年3月,鳳翔城關北街發現青銅器窖藏一處,出土各類青銅器物28件。其中有斧2件,板斧1件,錛2件、鑿2件,夾刻刀1件,角刀2件,戈1件,鏃15件,帶飾2件,方策2件,蓋弓帽3件,銅泡5件。
建築材料 雍城遺址出土有大量的建築材料。除銅質構件外,還有相當多的磚、瓦、瓦當、陶水管等。
磚有條形磚、花紋空心磚、貼面磚等。
瓦有板瓦和筒瓦。板瓦表飾三角幾何紋或通體飾豎繩紋及交錯繩紋。
瓦當分文字瓦當和圖案瓦當兩類。文字瓦當有「蘄年宮」當,「年宮」當,「棫陽」當,「萬歲冢」當,「長生未央」當,「巨楊冢」當;圖案瓦當有饕餮紋半瓦當,斗獸紋當,鹿雁犬蟾蜍紋當,鹿魚紋當,雙鹿紋當,立鹿紋當,卧鹿紋當,奔鹿紋當,虎雁紋當,雙獾紋當,獾紋當,夔鳳紋當,蟾蜍紋當,蓮花紋當,房屋建築紋當,燕樹紋當,雲紋當,方格單線雲紋當,方格乳釘雙線雲紋當,斜方格單線雲紋當,斜方格乳釘單線雲紋當,乳釘雙線雲紋當,斜方格箭鏃雙線雲紋當,米字格乳釘雙線雲紋當,不規則單線雲紋當,「十」字雙線卷雲紋當,雙「十」字雙線雲紋當,雙線雲文紋當,太陽紋當,葵紋當。特別是文字瓦當的發現,為研究雍城宮殿分布等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而種類繁多,製作精美,造形生動的動物紋瓦當,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陶水管外飾繩紋,內素麵。一端大,一端小。大端直徑28~30厘米,小端直徑24厘米,通長71—75厘米,壁厚1厘米。
銅器 雍城遺址所出土的銅器,數量繁多,種類復雜。以用途區分,有禮器、實用器、明器。主器形有鼎、甗、壺、豆、盤、簋、匜、敦、盂、舟、勺、杯、鍪、釜、鏡、帶鉤、襟鉤、鈴、矛、戈、劍、削、斤、鏃、泡、車器、半兩錢等約40種400餘件。其中,列鼎19件,盤形鼎4件,紐索紋鼎1件,球形附耳鼎4件,甗12件,甗鍑1件,壺10件,蒜頭壺2件,豆6件,盤11件,簋1件,匜8件,敦1件,盂4件,盆6件,舟2件,勺4件,套環6件,鍪5件,釜1件,鏡6件,帶鉤和襟鉤共64件,鈴60件,矛3件,戈6件,劍5件,削44件,鏃136件。
陶器 共出土約30餘種1千餘件。其中鼎82件,簋70件,壺89件,豆58件,鬲64件,甗28件,盤22件,匜26件,盆40件,各種罐282件,盒4件,盂55件,杯22件,鍑2件,缽23件,鈁5件,甑10件,釜15件、缶20件,瓮12件,囷32件,灶1件,臼1件,房屋模型1件,牛車模型2件,編磬4套48件,鴿1件,紡輪2件,環6件。
其它文物
出土金器有帶鉤、圓策、金柱形紋絲、金鈕銅飾、金泡等,共37件。玉器有璜、塊、璧、琮、戈、帶鉤、襟鉤、環、飾件、玉管、蟬等器類,共160餘件。鐵器有釜、燈、鏟、鍤、削、鑿、鋸、鑽頭、鉤、鑷子、劍、環、帶飾等器類,共66件。還有石器、骨器、料器、瑪瑙、水晶、鉛、蚌器等器物,約600餘件。
Ⅵ 隨縣安居鎮怎麼樣
安居鎮位於隨州市城西南15公里處,版圖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中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安居鎮古有「小漢口」之稱,涢、溠二水在鎮區交匯,位於鎮區西北角之王樓村,經考古證實,為古隨國都城遺址;鎮區南面之安南山,綿延十餘公里,有雄姿妙景的「覆船聳翠」,有激越悠揚的「清涼鍾聲」,有美不勝收的「兩岸桃花」,有似煙似霧、如夢如幻的「潘州夜雨」等景觀,極富詩情畫意;更有鎮區老街「九街十八巷」保存良好,見證歲月之流逝,抒發思古之幽情。
安居鎮距316國道15公里,隨宜公路(省級)和孝襄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孝襄高速公路在距鎮區中心2公里處設有站點。3300門程式控制電話網路和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鎮,110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可充分滿足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需要。
隨國古都城遺址:古城址距隨州市區約20公里,位於市郊曾都區安居鎮一帶。該城址為周代隨國古都城遺址,約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廢棄於漢代。該城址與現已發現的齊、魯古國都城相似,城內有城,城外有套城。內城南北約190米,東西寬170米,城牆東、北、西三面保存較好,牆基寬約10米。城內有厚薄不等的文化層和大量陶器碎片,內城四周有護城河遺址,距內城西北方向一公里處發現有多處夯土。這些古都遺址,讓今人目睹了兩三千年前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
Ⅶ 杭州的古建築有哪些
杭州的古建築有雷峰塔、岳飛廟、六和塔、靈隱寺、宋城等。
1、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西召山雷鋒上。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
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故被稱為「皇妃塔」。後來,因其山名「雷鋒」,而逐漸被稱為「雷鋒塔」。
2、岳飛廟
岳飛廟,位於河南省湯陰縣城內岳廟街86號,又名精忠廟,後也稱「宋岳忠武王廟」。它是為紀念南宋著名反金將領、中國著名民族英雄岳飛(1103-1142年)而建的寺廟。這個遺址是在明朝(公元1450年)的景泰第一年重建的。它建於歷代,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古建築群。
3、六和塔
六和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它是中國最完美的古代磚木塔之一。六和諧塔建於北宋開封第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禪師為鎮江潮而創建,取「六和敬」的佛教意義,將其命名為六合塔。現在的六合塔是在南宋重建的。
4、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326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
5、宋城
宋城市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之江路148號,杭州之江旅遊度假區內,佔地約300畝,是杭州第一座大型人工主題公園。
宋城是杭州首個體現宋代文化內涵的主題公園。它是按宋代風格建造的。主體建築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卷為基礎,按宋代《營造法式》一書建造。
Ⅷ 慧可的住處
三千年的古剎叢林道場,二祖慧可曾常住夏陽(現稱東向陽村)廣福禪寺 ,距邯鄲市15公里。始建於漢朝,原名光佛寺,據傳因當地要冒出一架山,危及百姓,故由蔡怡等三人從印度引進佛教,在此建立寺院。壓沒山勢消除一場災難。自那時寺院不斷壯大,形成了當時獨一無二的叢林道場。常住僧人逐漸增多。公元520年菩提達摩從天竺國來到嵩山達摩洞,面壁九年。慧可大師立雪斷臂求法,深得達摩大師真經衣缽始稱二祖。
慧可大師受祖師教誨,到鄴都以北光佛寺安居,後到成安說法台講經傳道,本寺唐元和年間整修壯大,至此光佛寺已成為中原地區的大型寺院。大量常住僧人六百餘人。以及來往善眾頗多。當時光佛寺佔地面積達到140多畝,此時光佛寺改名為廣福寺,示以讓光佛寺廣種福田造福眾生之意。
廣福寺始建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傳於元、明、清時期。至明嘉慶年間重新修復。由於戰亂天災等多種原因,至清代後期寺院殿堂建築已損。現發掘不同時代殿堂建築基礎,還掘出大量的門鎖三四百隻,及不同朝代色彩鮮明的精緻陶片龍頭龍身等,至今還存有大片的塔林遺址。
原國家佛教協會會長釋果亮大和尚的親師聖賢大師也安本處。廣福寺歷代興盛也造就了夏陽村的富饒昌盛,成為中原地區的商貿中心。
慧可在鄴都(今河北成安 )既受異派學者的迫害,其後即流離於鄴衛之間,所以到了晚年,並沒有多少隨從的弟子。但三論宗的學者慧布(518—587)北游鄴都時,曾慕慧可而前去叩問禪法,得到印證。北齊天保初年(550)著名禪學者向居士致書慧可請教,並以詩文問答,受到了慧可的許多啟示。
在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進行滅佛運動,慧可和同學曇林曾努力保護經典和佛像。後來他又南行隱居於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縣),在這山裡傳法與三祖僧璨。周武滅佛停止後,他又回到鄴都。隋開皇十三年(593)入寂。
談到慧可的禪法,就令人想到他的「斷臂求法 」的傳說。智炬《寶林傳》卷八載唐法琳所撰《慧可碑》文,記載慧可向達摩求法時,達摩對他說:求法的人,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於是慧可乃立雪數宵,斷臂表示他的決心。這樣才從達摩獲得了安心的法門。因此「雪中斷臂」就成為禪宗一個有名故事而廣泛流傳。但唐道宣《續高僧傳》卷十六《慧可傳》只說慧可「遭賊斫臂,以法御心,不覺痛苦」,未提到求法事,因而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值得研究。但後來有關禪學的史籍,如凈覺《楞伽師資記》、杜朏《傳法寶記》、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契嵩《傳法正宗記》卷六等,多承襲法琳說而否定道宣之說,從而慧可這段「雪中斷臂求法」的故事,仍為一般禪家所傳誦。
慧可又曾用詩句來表達他的禪學見解,他答向居士的函問說:「本迷摩尼是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余(涅槃)?」這是用簡明理路表達出來的禪意。達摩「理入」的根本意義在於深信一切眾生具有同一真性,如能舍妄歸真,就是凡聖等一的境界。慧可繼承這個思想,指出生佛無差別的義理,直顯達摩正傳的心法。
從敦煌發現的禪宗文獻看來,其中有許多斷簡殘篇被認為是慧可所說的法語。鈴木大拙所編《少室逸書》的《雜錄》第二之八十一至九十則,即是此類。其中第八十三則關於「懺悔」的故事和《寶林傳》卷八所載唐房琯撰《三祖僧璨碑文》的說法是完全一致的。
房琯的《僧璨碑文》,記僧璨請慧可為他懺悔。慧可說:「將汝罪來,與汝懺悔。」僧璨覓罪不得。慧可就說:我已經為你懺悔了!《少室逸書雜錄》第八十三則的記載和上面的問答形式大體相同,只加上一句僧璨最後答慧可時說「罪無形相可得,知將何物來」而已。
後來宋《景德傳燈錄》卷三即據此寫成這樣的一則公案。這種罪性本空的思想,成為後世禪家最樂道的一種說法。由於僧璨有這個體會,慧可才傳法給他。
慧可著名的弟子是僧璨 和僧那,但兩人在《續高僧傳》都沒有獨立的傳記,只在同《傳》卷三十五《法沖傳》中說到禪宗的師承時,言可禪師後有璨禪師(即僧璨)、惠禪師、盛禪師、那老師、端禪師、長藏師、真法師、玉法師。以上八人,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留下著述的有善禪師(出《楞伽抄》四卷)、豐禪師(《疏》五卷)、明禪師(《疏》五卷)、胡明師(《疏》五卷)。此外遠承慧可系統的有大聰師(出《楞伽疏》五卷)、道蔭師(《抄》四卷)、沖法師(《疏》五卷)、岸法師(《疏》五卷)、宏法師(《疏》八卷)、大明師(《疏》十卷)等。
僧那,略稱那禪師。據《慧可傳》:他本是個儒家學者,年二十一歲時在東海(今山東)講《禮記》和《周易》,有弟子數百人。後來到了相州(今河南安陽市北),遇到慧可說法,即率領學生十人從他出家受道。
Ⅸ 求漳州的歷史文化遺址
漳州名勝國家AAAA級風景朝聖區 —— 三平寺
廣濟大師(又名:祖師公)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的平和縣文峰鄉境內,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這里群山環抱,林海綿綿;竹濤滾滾,山清水秀,風景綺麗多姿,是人們游覽、避暑的好去處,每年接待外國朋友、外籍華人、華僑、港台同胞和祖國內地的遊客五六十萬人。除夕之夜,三平寺更是被擠得水泄不通,他們中有善男信女,連古稀之年的老人也到此過除夕。香火頗盛,熱鬧非凡,別有一番景緻。
義中大師,在閩南一帶和海外鄉親中稱為「三平祖師公」,祖籍陝西咸陽高陵縣人。由於父親到福建做官,義中於唐德宗李適興元六年正月初六日,誕生在福唐縣,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屬的福清縣。義中聰明過人,從小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過目可記詩文。父親是個大師,求醫尋教者絡繹不絕。後因唐武宗李炎廢佛汰僧,義中大師依依不捨地告別紫芝山,率領眾僧尼,艱難地徒步,跋山涉水,好不容易來到平和境內的九層岩避居。只見這里青山綠水,風景秀麗迷人,是個造寺傳教的好地方,他和眾僧尼歷盡千辛萬苦,在這里興建三平寺院。
義中大師看到這里的山民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極為貧困落後,缺醫少葯,許多山民貧病交加,被迫背井離鄉,往外逃荒,造成這兒的山園荒蕪。他來到山民中,向老百姓問寒問暖,盡心盡力為山民醫治疾病,並將自己強身拿手的「太祖拳」和「少祖拳」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山民,籍以健身防病,博得居家百姓的歡迎和贊賞。
三平山來了義中大師,竭誠為山民送醫送葯,醫治疾病的佳音,象一陣陣溫馨的春風,吹拂到山裡外。外逃的山民欣聞這消息,奔走相告,都陸陸續續回到山裡來。義中大師便向他們傳授先進的耕作技術,改變刀耕火種的落後面貌,他還積極引導山民開墾荒山,建造田園,興建水利,築起村舍,男耕女織,使深山裡的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山民安居樂業,過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活,與義中大師及眾僧尼更加和睦相處。
唐宣宗復興佛教時,皇帝敕封義中為「廣濟大師」。義中大師在三平山內外更加認真傳教,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唐咸通十三年農歷十一月初六日,義中大師在三平寺仙逝,享年九十二歲。由於他一生為居家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後人尊稱他為「三平祖師公」。一千多年來,這里香火頗盛,人們一直杷他當作慈善的神來敬奉。連旅居海外的僑胞和港、澳、台同胞也不忘義中的功德,爭相結伴來這里朝拜,並捐贈款項,修葺殿宇。
創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的我國著名古剎三平寺,歷盡滄桑,屢毀屢建,今天展現在香客面前的三平寺規模,是清代重建的。近十年來,由當地政府和海內外熱心者投資,千年古寺已修葺一新,顯得更加金碧輝煌。
這座千年古剎俗稱「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環抱,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盛暑時節,南風躍過林海竹濤,輕輕地吹來,令人頓覺涼快。
三平古寺總建築面積二千多平方米,建築群分為兩組:山門、鍾鼓樓、僧房、大雄寶殿等組成前組,祖殿、齋堂、塔殿等組成後組,殿宇建築,別具一格。
今重修的山門額上掛著趙朴初先生題寫的「三平寺」金字橫匾,在七彩的陽光映照下,燦爛奪目;山門屋脊上,有兩只以彩瓷雕塑的青龍,對著一幢小寶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有騰躍晴空之勢。
香客進入山門,步入天井。天井兩側是蓮花池,香客沿著中間的石板路直進,登上台階,便是整修一新、溢彩流金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寬三間,比山門的地勢高一米多,兩廊對峙,右廊壁上鑲嵌著清乾隆年間宰相蔡新等纂刻的重修三平寺碑記。
香客二進「祖殿」,即「廣濟大師義中」的殿舍。殿舍前面有一條長廊,香客須從邊門步入長廊,方能抵達殿堂。殿堂面寬三間,堂中端坐著義中大師像,是清代用樟木雕成的,高一米多。雕像關節能活動,只要有人為之支撐,即可站立,別具一格。
三平寺的最高處,也就是最後一進稱之為「塔殿」,經精心整修,煥然一新。塔殿基座高二米,正方形;重檐,面寬三間,兩側有台階,香客欣然登上台階,從邊門進入殿堂。殿堂正中極為光滑的水磨石籠里,有一尊三平祖師義中大師的趺坐像,塑像造型優美,頭戴僧帽,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可近可親。這里香火最盛,常常被擠得里三層外三層,人頭攢動,水泄不進。
這塔殿的正中,有一個圓傘形的頂蓋,構造極為雅觀別致,碑文稱之為「寶蓋」,正好罩在廣濟大師的頭上。據傳,義中大師九十二歲時,是坐著告辭人世間的。他仙逝後的遺骨現在還埋在他的座下水磨石籠里,故這里香客雲集,是三平寺最為熱鬧的地方。殿壁兩側鑲有七方碑碣,都是明、清重修殿宇的碑記。
千年古剎三平寺,山川綺麗多姿,風景如詩似畫,是聞名遐邇之旅遊勝地。寺外原有的八大勝景,除仙人亭、侍郎亭已廢外,現還存有龜蛇峰、虎跑泉、和尚潭、毛氐洞、虎林、龍瑞瀑布。
三平古寺後山上,綠樹終年青翠,極為蔭涼。山上還有一處久負盛名的「虎跑泉」。泉水甚為清冽、甘醇,沒有絲毫的污染,香客到此,暢飲一杯泉水,從口冰到心窩里,頓覺滿身爽快,暑氣全消。這四季流不盡的泉水,勝似眼下商店出售的礦泉水。
古時候,這里設有飲茶室,觀魚台。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蔡新告老還鄉。每當盛暑時節,他總要從漳浦老家來到三平山避暑烹茶。
距二平寺院東南一里外,有個「毛氏洞」遺址。岩石上刻有李培題寫的「毛氏洞」三個大字。這洞里是毛人生活過的地方,石頭上還有一支石燭,流傳著一則神奇的故事,給這個洞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不僅吸引眾多的遊人,也吸引著海內外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在三平寺前的二里外,有一條瀑布,遊客臨近瀑布,即可聽到水聲如雷,產生氣勢磅礴之感。到了瀑布底下,抬頭仰望,只見碧綠的山泉從幾十公尺的懸崖上飛瀉而下,迸發出無數水珠,水珠如離弦之箭,萬翎齊發,源源不斷,落下白翎又像反射空中,白花花似龍須飄拂;水珠在艷陽的映照下,深潭上則幻出一道迷人的彩虹,蔚為壯觀。
三平寺歷史悠久,蜚聲海外,長期以來吸引了海外廣大的僧眾和香客。1979年以來,國際友人和各地的佛門弟子、宗教團體,不遠萬里,前來朝拜,盛況空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宗教信仰虔誠,年年來朝拜,歲歲來訪問。他們目睹大陸寺院在迅速修復,宗教活動開展正常,十分高興。紛紛捐資,表示願為修建工程作奉獻。三平寺就像一座通向海外的橋梁,為溝通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特別是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斷地作出貢獻。
天下第一奇石——東山風動石
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素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是旅遊者最喜愛的美景之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 風動石長4.46米,重約200頓,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 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該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載入《世界地理之最》。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漳州)土樓
漳州土樓遍布在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樓以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築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 防潮、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等特點。漳州土樓民居近2000座,僅南靖縣就有1300多座,堪稱土樓王國。也是全國土樓最多的地方。華安縣沙建鎮「齊雲樓」,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直徑超過70米的大型土樓有5座,最大的是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直徑達94.5米,有「超級土樓」之稱。結構最為奇特的是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群,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成。南靖土樓和華安土樓今年7月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AAAA級風景區——雲洞岩風景區
雲洞岩風景區 是福建省省級名勝風景區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雲洞岩位於龍文區藍田鎮,324國道線上,距漳州市中心10公里左右,距廈門特區約60公里。因山上有一石洞,每當天將降雨,雲霧從洞中飛出,待雨霽天晴,雲霧又飄回洞中,故名「雲洞岩」。雲洞岩海拔不足290米,此岩一峰突出,怪石嶙峋,形態各異,奇樹參天,洞壑深幽,遠觀如袖珍山石盆景,又如太上老君端坐講經。所以,迎面大石刻著「搔首」兩個大字,表示對太上老君的崇敬。
首批國家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福建漳州市漳浦-龍海的濱海地帶,面積318.64km2,火山-海蝕地貌發育,為西環 太平洋火山岩帶的組成部分,屬歐亞板塊東緣裂隙帶,2600萬年至700萬年前噴出的玄武岩出露於海岸和海島,噴發序次清楚,特徵典型,如火山口、噴氣口、氣孔柱群、氣勢磅礴的柱狀節理群、海蝕蘑菇石、海蝕台柱、海蝕崖、海蝕洞等,數十個寬闊平坦的海濱沙灘,優質潔白,並有因海岩沉降埋藏地下8000年的古森林遺址,另有古民居和古代軍事要塞等也都是人們瀏覽的美景。2001年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Ⅹ 隨州隨縣安居鎮的由來
安居鎮簡介
安居鎮簡介安居鎮位於隨州市城西南15公里處,鎮政府駐安居,人口62367人(2005年),面積11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安居、夏家畈、徐家咀、肖家店、鄧家廟、皂角樹、車崗、黃家寨、聶家寨、張家河、寶峰觀、范家崗、劉家台、煙袋坡、和睦畈、劉家畈、張畈、漂河、姜家棚、安南山、林家台、張家井灣、王家沙灣、王家樓。安居鎮鎮政府駐安居。
其中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安居鎮古有「小漢口」之稱,涢、溠二水在鎮區交匯,位於鎮區西北角之王樓村,經考古證實,為古隨國都城遺址;鎮區南面之安南山,綿延十餘公里,有雄姿妙景的「覆船聳翠」,有激越悠揚的「清涼鍾聲」,有美不勝收的「兩岸桃花」,有似煙似霧、如夢如幻的「潘州夜雨」等景觀,極富詩情畫意;更有鎮區老街「九街十八巷」保存良好,見證歲月之流逝,抒發思古之幽情。
安居鎮距316國道15公里,隨宜公路(省級)和福銀(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福銀(漢十)高速公路在距鎮區中心2公里處設有站點。3300門程式控制電話網路和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鎮,110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可充分滿足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需要。
隨國古都城遺址:古城址距隨州市區約20公里,位於市郊曾都區安居鎮一帶。該城址為周代隨國古都城遺址,約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廢棄於漢代。該城址與現已發現的齊、魯古國都城相似,城內有城,城外有套城。內城南北約190米,東西寬170米,城牆東、北、西三面保存較好,牆基寬約10米。城內有厚薄不等的文化層和大量陶器碎片,內城四周有護城河遺址,距內城西北方向一公里處發現有多處夯土。這些古都遺址,讓今人目睹了兩三千年前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