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讀西遊記有感1000字

讀西遊記有感10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3 02:47:50

1. 《西游記》讀後感 快 要高質量1000字左右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時間里,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妖魔鬼怪,終於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唐僧能取回真經,不僅僅是因為有三個勇敢的徒弟,更主要的是他本人有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無論是遇到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還是各種美女誘惑他,他都毫不動搖,抱定一個信念,不悲觀,不氣餒,最後取得了勝利.取經路上的千難萬險,千辛萬苦,靠的是什麼 我想,一是勇氣,二是智慧.取經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孫悟空等人都是毫無俱色,又鬥智又斗勇,想方設法打敗了一個個妖魔鬼怪,贏得了一片片贊嘆聲. 俗話說:團結一心,其力斷金.孫悟空等人遇到危險和困難時,雖也有矛盾,但最後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保師傅,上天入地,遍尋各方神怪,甚至不惜勞動南海觀音與西天佛祖幫助,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團結,就沒有最後四人終成正果. 《西遊記》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我想,除了學習他們有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不悲觀,不氣餒,齊心協力,團結一心的精神外,更要為了祖國的富強和昌盛,努力學習,煉好一身本領,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松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時間;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忠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身的美好果實的人.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日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書.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 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 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 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書籍對於人類原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是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了書還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無用的……烏申斯基 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窮發展……岡察洛夫 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任何一本書的影響莫過於使讀者開始作內心的反省……卡菜爾 書的真正目的在於誘導頭腦自己去思考……莫利 書籍的唯一真正用處,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書,便不值得占書架一席之地……拜耶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回響. ……霍姆斯 我這樣告訴女兒——你真棒!語言其實也會在無形中塑造一個孩子.你說他傻的時候,他就想怎麼個傻法,把那個"傻"想得很具體.雖然開始他還停留在委屈上,如果再發展一步,他心裡會想——說我傻,說我傻成什麼樣,我就傻成什麼樣——於是他就真的有點"傻"了.相反的,你說他很棒,很聰明,他就很高興.接著他就往聰明的地方去想.所以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時候,要知道語言也是一種教育方法.我建議爸爸媽媽要從成功學的角度來講,用正面的信息去跟孩子講話,讓他腦子里出現的是正面的信息,這樣他就會用正確的信息來塑造自己.爸爸媽媽們,應該以積極的,上進的方式來鼓勵她.告訴孩子——你真棒!我覺得我們所有的家長,不是說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富裕的生活,而是要給孩子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要給他一種安全感和信心.現在就請告訴孩子——你真棒!我也希望我們的同學們,相信你的父母,天下最愛你的就是你的爸爸媽媽,沒有人比他們更愛你了.

2. 西遊記觀後感1000字不要抄襲的求大神幫助.重謝.

西遊記讀後感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來自:作文大全《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3. 讀後感1000字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並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斗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4. 西遊記的讀書筆記1000字的

內容簡介:
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事件:1.孫悟空打鬧天宮 2.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戰流沙河 4.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5.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西遊記》是一部幻想成分特別濃烈的神魔小說。小說中描寫了許多神、佛、妖、魔的形象,離奇古怪和變化莫測的故事,什麼「天宮」、「地府」、「龍宮」、「西天」,看來是很荒誕的,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卻有著強烈的現實性。透過這層幻想的外衣,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與三界神佛妖魔的矛盾,是現實社會中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的曲折反映。作者所寫的天宮、玉皇大帝以及那些天兵天將,實質是現實社會中的皇帝以及他的文武群僚的折影。當然我們不能把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像《西遊記》這樣浪漫主義作品與現實中某些具體人物簡單的等同起來,說某人就是某人,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如果投有現實生活做基礎,像《西遊記》這樣豐富多彩的內容、情節,決不會幻想得出來。因為神話是人們以自己約生活、習慣為依據來創造的。神話中的神總是穿著人的衣服,過著與人相似的生活,神與神之間的關系也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反映。這一切都說明神話本身具有強烈的現實性。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神話的許多東西都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有些甚至是根荒唐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所說:「並不是現實之科學的反映」。可是,有的《西遊記》研究者卻忘了神話的這一基本特點,簡單而生硬地給《西遊記》中的神、佛,妖、魔劃階級、劃成分,說神佛代表統治階級、魔怪代表被統治階級,孫悟空反對諸天神佛,那他就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後來孫悟空皈依了佛門,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是投降了統治階級,而又反過來鎮壓他的同類。當然,我們分析《西遊記》這部神話成分特別濃烈的作品時,也須注意到《西遊記》的誕生不是在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社會,而是產生在階級斗爭、社會矛盾比較尖銳的明代中葉,因此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必然要帶有時代和階級的烙印。基於以上這些認識,我們認為《西遊記》的主題是通過孫悟空的大鬧大宮以及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孫悟空的種種行為和斗爭,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現實,從而歌頌勞動人民反對強權、反對暴力、蔑視統治階級的權威,堅決向統治階級作斗爭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階級的丑惡本質,表現了勞動人民在斗爭中克服困難的堅強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偉大氣魄。
天宮,一向被統治階級美化為天堂,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可是,在吳承恩的筆下,裡面卻充滿了欺詐、虛偽。一個堂而皇之而又統治森嚴的天宮竟被一個「妖猴」打得落花流水,至尊的玉皇大帝嚇得驚慌失措,十萬天兵嚇得戰戰兢兢。在孫悟空眼裡,役有什麼正統和禮法,而認為一切都是平等的。他初次跟隨太白金星來到靈霄寶殿,太白金星畢恭畢敬地向玉帝「朝上禮拜」,而他卻「挺身在勞,且不朝禮」,等到玉帝問「哪個是妖仙」時,他才躬身答禮道:「老孫便是!」後來眾仙高叫:「謝恩!」他也不過「朝上唱個大喏。」簡直有點旁若無人的樣子。大鬧天宮之後,玉帝請來如來佛救駕,當如來佛斥問孫悟空時,孫悟空堂堂正正地回答道;「我本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里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如來聽罷,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孫悟空卻理直氣壯地說:「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孫悟空的這些言行明顯地透露出現實社會中人民群眾的民主要求和反抗精神。
我們再看看所謂西天的極樂世界。佛教所宣場的西天凈土,居然也是營私舞弊,賄賂公行。佛祖的弟子阿儺、迦葉二尊者,竟然三番四次地向長途跋涉的清貧行腳僧索取「人事」。沒有「人事」就只給幾卷白紙,逼得唐僧又得把化齋用的紫金缽盂送上才得以取得「真經」。那道貌岸然的如來佛祖,還說什麼經不可輕取,亦不可輕傳,過去賣了三斗二升黃金米粒還嫌賣賤了,使後代子孫們沒錢用。原來這個至高無上的佛祖卻是一個貪圖利祿的利慾熏心者。同樣,那個居於三十三天兜率宮專門煉丹的太上老君,也把金丹看成至寶,而孫悟空偷吃他的金丹時卻像吃炒豆一樣,這也是對道祖的嘲弄與諷刺!
《西遊記》中的神佛形象都帶有人間色彩。玉皇大帝和他的文官武將都是孫悟空的對立面,他們都是被作著鞭撻和嘲弄的對象。他們象人間統治者一樣兇狠、殘暴、昏庸、無能。只因沙和尚(卷簾大將)小白龍打碎一隻玻璃盞,或者燒了一顆明珠,就施以酷刑,甚至將其誅戮。對孫悟空就更加兇殘,不但綁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槍利劍刳,火燒雷擊,而且還放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內燒了七七四十九天。同時,他們也具有人間統治者的奸詐、陰險、狡猾的伎倆。他們導演了對孫悟空招安封官的騙局,開始只給孫悟空一個看馬官「弼馬溫」,而等孫悟空發覺受騙,又大鬧了天宮,他們才被迫滿足了孫悟空的要求,封他為「齊天大聖」。
托塔李天王是個無能的將帥,他對孫悟空的造反束手無策;巨靈神是個虛張聲勢的將官,他一出陣就大敗而歸;太白金星則老奸巨滑,他經常以和平使者的面目出現;十殿閻君、東海龍王平時只會作福作威,但在孫悟空面前卻是一些可憐蟲。凡此等等,都是作者諷刺嘲笑的對象。
小說在第七回以後對神的描寫退居次要地位,因為故事轉入西天取經,因此對如來佛和觀音的描寫較為多了一些;這是因為他們是取經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小說中的如來佛儼然是一個莊重而又法力無邊的教主,但孫悟空作為佛教的徒子徒孫並不是馴順的,他經常出如來佛的洋相,對他進行挖苦和嘲笑。當如來佛說他認得獅駝山妖精時,孫悟空便說:「如來,我聽人說,那妖精與你有親戚哩。」如來佛承認與金翅大鵬雕有親戚關系後,他就問:「是父黨?是母黨?」還說:「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不過《西遊記》對觀音菩薩的描寫卻是肯定多於諷刺,基本上肯定她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因為《西遊記》的故事多是來自民間,關於菩薩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在民間流傳著許多美好的傳說,這些傳說寄託著廣大人民的美好的理想和願望。文學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作者也就把這種傳說吸收到自己的作品裡面。
吳承恩對道教是深惡痛絕的。在他的筆下,凡是道士都是不良之物,無論是比丘國丈,還是車遲國三妖,都是向國王進女色,獻媚葯,求長生不老,干一些禍國殃民的勾當。就是那個太上老君,在作者筆下也成了庸俗、自私的吝嗇鬼。作者如此描寫是有現實基礎的。作者生活時代的明世宗就是以「崇道滅佛」,煉丹修仙,信用道士聞名於世的。當時,從皇帝到大臣,都專門從事煉丹,弄汞吃春葯,講究房中術,有的道士還因此做官做到禮部尚書。一個不滿現實的進步作家,當然是要對這些丑惡事物進行批判的。
《西遊記》中描寫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妖精,他們都是孫悟空直接斗爭的對象。這些妖精除少數的象鐵扇公主、牛魔王等還多少值得肯定之外,其他均為殺人成性、危害人民的邪惡勢力。他們當中除了少數是自然界的幻化物,很多都與諸天神佛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原來就是神,如黃袍怪是天上的奎星;有的是神佛的親眷,如李天王的義女、哪吒三太子的義妹白毛老鼠精;其他不是這個的童子,就是那個的腳力。等孫悟空費盡辛苦降服他們後,要傷害他們的性命時,他們就被各自的主人帶走了。作者在描寫這些妖精對,往往賦予他們生活中封建統治階級或其幫凶爪牙的某些特點。由於取經路上八十一難由四十多個故事組成,妖精又是那麼眾多,因而性格並不都很鮮明,而多為輪廓式的漫畫。但作者畢竟充分發揮了他天才的想像力,寫得是那樣絢爛多彩,姿態橫生。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說《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但它又以幻化的方式,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本質方面,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解除取經遇到的八十一難,全部故事都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敢於反抗、敢於斗爭和蔑視一切困難的精神,這就是《西遊記》的主題。
在中國的古典小說當中,「西遊記」和水滸傳、金瓶梅以及三國演義並列為明代的四大奇書,是一部流傳民間已經有相當的時間,同時也是家喻戶曉的傑作。西遊記,是神話、寓言,再加上喜劇小說的結晶。它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一群人格化的動物,護送一名佛教的高僧到西印度取經的故事,所已也帶了一些童話的趣味。這些動物,都是具有法力的仙胎,為了護送取經者,周旋在神魔之間。
作者吳承恩筆下創造的這個幻想世界,在荒謬之中卻顯得栩栩如生,暗示人性的不同面貌。孫悟空原是一隻石猴,有猴子的靈巧與頑皮,法術高強,擅降妖伏魔,而豬八戒有豬笨重和憨直的性格象徵,時常出醜,製造了很多的笑料。
由於取經人必須要通過八十一個難關,一一克服牛魔王、蜘蛛精、白骨精這些妖魔鬼怪的挑戰,才能夠完成取經的任務,這也象徵著每個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當中,必須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西遊記能夠受到古今讀者的喜愛,主要在角色塑造的成功,讀者除了可以從中享受到喜劇效果的趣味之外,更可以對人性和人生有深刻的體會。
從表面看來西遊記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說、神怪小說,一般的讀者都以為作者寫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實作者寫作的動機和目的絕對不是這樣子的。有人以為西遊記是一部闡揚佛學的宗教小說,這個說法也不能夠完全概括。西遊記應該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諷刺小說,我們應該要從文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這本書真正的題意以及他的文學價值。
要了解一部文學作品,最好要從作者的生世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去了解。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位讀書很多,很有才華。但是他一生的際遇並不好,當時社會很腐敗,考試也要賄賂。因為他沒有錢財去賄賂學官,所以他履試不中,一直到四十多歲還是一名秀才。
有關西遊記的歷史背景,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正史當中有關唐僧的記載:
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師,也就是三藏法師,他曾經穿越沙漠,遠赴西印度取經,當時歷時了十九年,總共帶回來有六百多部佛經回到國內,這就是西遊記故事的骨幹。當然在西遊記當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間心理,另外創造出來的一個人物.很難和正史當中的玄奘法師的豐功偉業聯想在一起的。
唐三藏
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因為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孫悟空
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所以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豬八戒
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而另外代表逸樂角色-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
沙悟凈
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凈,他則著墨較少,但是呈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歷史上是真正有一位偉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經。但是西遊記的唐僧絕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學問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氣。他遇到困難,他不害怕不退縮,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經。但是在西遊記當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難就膽小如鼠、個性儒弱,甚至從馬上摔下來。西遊記取經這一個小小的集團,其實代表的就是一個王國。唐三藏代表的膽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這一趟到西方取經的過程,不就正象徵著我們人類不斷地修正自己個性缺點的過程嗎?而故事當中所出現的各種妖魔鬼怪,其實也就是人類各種慾念的化身。貪婪、懶惰、軟弱、甚至愚昧,其實都是人類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質。
同樣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類性格當中的寶石。這些特質就透過故事當中各個角色,還有跟神魔鬼怪之間的交戰一一彰顯出來。故事是告訴我們,生命是需要鍛鍊的,這樣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作者:
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他所創作的《西遊記》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就已名冠鄉里,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 ,忠於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離開了人世。
他雖然終身未能騰達,但他和他的《西遊記》,在中國學史上取得了光輝而崇高的地位,永將光照千秋。

5. 幫我找有關西遊記的評論,要1000字的

吳承恩
目錄·吳承恩生平
·吳承恩的西遊記
·西遊懸念
·★吳承恩家世考

吳承恩生平

吳承恩(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明代小說家.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 ,忠於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他在《二郎搜山圖歌》一詩中寫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惜。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認為「民災」的形成,社會現實的丑惡,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凶」那樣的壞人當道。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吳承恩的西遊記

吳承恩曾寫過一本志怪小說《禹鼎志》。他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他的志懌小說、神話小說,寫的雖是神仙鬼怪,其實著意的還是在於「人間」,為的是寄託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惡勢力,使讀者「悚然易慮」,並非無為而作,或搜奇獵異以資談笑。他創作《西遊記》,目的也是如此。在《西遊記》四十五回中,寫到孫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雲、打雷、下雨時,特別命令雷公鄧天君說:「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贓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孫悟空最恨的是「貪贓壞法之官」,這與吳承恩在許多詩文中所表現的特別仇視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遊記》的神話世界裡,處處有人間的影子:神聖的天宮表面氣派不凡,至高無上的玉帝卻賢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間的王朝相彷彿;地府森嚴,官官相護,貪贓枉法,無辜的人有冤難伸,和地上的衙門並無兩樣;妖魔鬼懌殺人吃人,貪財好色,仗著魔力法術稱霸一方,無惡不作,簡直是人間惡霸、官僚的化身。《西遊記》還寫到了一些人間國度,那裡的統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的」,這同樣是明朝廷君臣禍國殃民罪行的寫照。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盪社會丑惡現象和丑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離開了人世。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網路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網路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西遊懸念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數百年來一直是一個歷史懸案。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其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歷及身份,考證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系,真正作者應為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為李春芳的號。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古來長者留遺跡,今喜明君降寶堂。」沈先生發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跡」,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啟間《淮安府志》,該志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為何類圖書。清代咸豐重刻《淮安府志》刪去這一條。
1983年末,章培恆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然而細觀他們的考證,所依據的間接材料有二條,直接材料僅一條。
間接材料1:吳玉搢(1698-1773)《山陽志遺》卷四:
天啟舊《志》(指天啟《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考《西遊記》舊稱為證道書,謂其合於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系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謂出先生手。天啟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為之通俗演義,如《三國志》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或雲:有《後西遊記》,為射陽先生撰。
吳玉搢距《西遊記》問世已近二百年,判斷的依據又唯有明天啟《淮安府志》,他的發言權其實和我們差不多。
間接材料2:阮葵生(1727-1789)《茶餘客話》卷二十一:
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里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按明郡志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志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演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志》,《三國》之有《演義》。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
這里判斷的唯一依據仍是天啟《淮安府志》,據魯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實際上是據吳玉 《山陽志遺》卷四寫成,因為它沿襲了該書將《淮安府志》中「復善諧劇」作「復善諧謔」的誤書。吳、阮兩人都提到書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吳承恩之作就是小說《西遊記》之後的旁證,但學術界對小說中的方言問題一直有較大爭論,清初黃太鴻《西遊記證道書跋》就已稱:「篇中多金陵方言」。清代稱吳承恩為作者的還有丁宴《石亭記事續編》、焦循《劇說》等,但他們或據《淮安府志》,或依《茶餘客話》,這意味著將著作權判給吳承恩的依據其實只有一條。
直接材料:天啟《淮安府志》卷十九《藝文志》一《淮賢文目》:
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口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章培恆先生根據這條材料,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論證。
正面:
《淮安府志》沒有說明吳承恩《西遊記》的卷數或回數,也沒說明該篇的性質。歷史上常有兩種著作同名的現象,如清初沈謙與唐孫華就各有一部《東江集鈔》,明代與清代都有一部小說名為《如意君傳》。約比吳承恩大二十歲的安國也寫過《西遊記》,不過那是游記之作。因此,並不能據此斷定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百回本《西遊記》。
反面:
清初著名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有如下著錄:
唐鶴征《南遊記》三卷吳承恩《西遊記》沈明臣《四明山游籍》一卷
其時距萬曆二十年(1592)《西遊記》首刻刊行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已是大家熟知之書,可是黃虞稷卻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明確歸入地理類,足見該書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游記,就像與吳承恩同時代的人寫過《東游記》、《南遊記》之類的游記一樣。
專家們認為,關於《西遊記》作者歷來有種種不同說法,大都否認為吳承恩所作。也有人認為,關於《西遊記》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只根據《西遊記》中的一首詩是暗含李春芳,還不夠有說服力,這只能是一家之言。要真正解開《西遊記》作者的歷史之謎,還需要進一步發掘更多的第一手資料。
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然而科舉不利,至中年始為歲貢生。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後又聘任過荊王府紀善。

★吳承恩家世考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一字以忠,明代中葉淮安人。淮安在漢代曾叫射陽縣,縣的東南有一湖泊叫射陽湖,所以吳承恩以「射陽」為號,經常自署為「射陽居士」。後代亦有人稱他為「射陽山人」,這大約不是他當年的自號。淮安地處淮水之南,秦漢時期為淮陰縣。唐代為楚州,一度時期也曾改稱過淮陰郡,故他在署名時,前面往往冠以「淮陰」二字。這是明清時代兩淮文人的普通風氣。

關於吳承恩的家世,目前人們了解的還是很少。因為資料太少了,迄今為止,可供查考的資料主要的只有《先府賓墓誌銘》一種。現在,我就根據這篇墓誌銘和其他一些材料,作如下一些推測。

吳承思先世漣水人,是後來遷到淮安的。是什麼時間遷居淮安的呢?他自己沒有講,我猜想最遲不應晚於明初。其理由有二:

第一, 從時間上推算,應在明初之前。《先府賓墓誌銘》雲:

先世漣水人,然不如何時徙山陽。遭家窮孤,失譜牒,故三世以上莫能詳也。曾祖諱鼎;祖諱銘,餘姚訓導;皇考諱貞,仁和教諭。

這里所說的曾祖、祖、皇考,均是以吳承恩的父親吳銳的身份來說的。所謂「三世以上」,就是指的這三世,並不包括吳承恩父子,若連他們父子計算,當為五世。這五代吳承恩是清楚的,從他父親的曾祖吳鼎向上便「莫能詳也」。吳承恩生於十六世紀初,距明代開國 130餘年。按通常 3 0年為一世的說法來計算,吳承恩向上四代為 12 0年,時間正好是明初。「三世以上莫能詳也」的意思,明顯是說吳鼎並非遷淮始祖,遷淮是他以前的一世、二位甚至幾世的事,只不過是因為沒有譜牒,吳承恩說不清楚罷了。所以,吳氏遷淮不當晚於明初。

第二,元朝末年戰爭頻仍,淮安所遭戰禍尤為嚴重,土著居民死散殆盡,人口銳減。據黃梨洲為淮安楊士傑作的傳記,以及曹鑣《淮城信今錄》、楊慶之《春宵囈剩》等記載,「明初誰人存者止七家」。「淮人」大概指的是城內居民,「七家」可能是指七個姓。據說這七姓是一「節孝徐(積)、槐樹李、梅花劉、切面張、面合王、裱背王、南門潘(塤)」等幾家。此外,還有人說七姓中有姓吳的,但那是指的是後來中進士做過御史的吳節、吳那一家,與吳承恩並無瓜葛。吳承恩的祖先不是淮安元代遺民,而是元末明初從漣水遷入的。明初,明太祖針對江北居民稀少的狀況實行移民政策。來誰的移民多遷自江南,而且多為富戶或軍官。至今淮安許多人還世代相傳說自己老家是江南蘇州或其他什麼地方。吳承恩家由北向南,自然不屬於這個潮流,應該是元末明初破產農民的流遷。

吳承恩祖先遷淮後是從事什麼職業的呢?《先府賓墓誌銘》中沒有談及。當時遷淮的人中有的是軍籍,隸戎於淮安衛、大河衛、寬河衛等衛所;有的是商籍,從事商業活動;也有一些人是先人在淮做官而定居下來的;有些人家從事醫業,如潘家、盧家;還有很多人家從事儒業,依靠讀書做官吃飯,等等。吳承恩家不是軍籍,也不是做大官人家的後裔,也不象一開始就是業儒的。據《先府賓墓誌銘》記載,吳承恩家出過兩代學官:曾祖吳銘做過浙江餘姚縣的訓導,祖父吳貞由例貢做過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的教諭(同治《山陽縣志》卷九、光緒《杭州府志)卷一0二的記載均為訓導)。訓導與教諭都是官微俸薄的冷官,遠離家鄉,顛沛流離,妻兒往往不能團聚在一起。當吳承恩的父親吳銳四歲時,其母梁氏,帶著他一起去仁和,夫妻父子團聚以享天倫之樂。團圓的日子還未過數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吳銳的父親即吳承恩的祖父吳貞競病逝任所。梁氏無奈,只有帶著四歲的孤兒吳銳回淮。由於他家兩代經營的是「九儒十丐」的「窮儒」,既無什麼積蓄,更無其他收入,所以家境越來越窮。因為窮,又無親友接濟,吳銳到了上學的年齡也不能上學,比別人家孩子遲了好幾年,才開始進入社學讀書。因為無錢給社學先生送禮,先生就不怎麼教吳銳。但是,吳銳很聰明,在旁邊專心聽先生給別人講,居然學到了所有的課業,並且學得很好。吳銳的聰慧感動了社學先生,得到了先生的贊賞,推薦他到鄉學去繼續讀書。但終因吳家家計困難而沒有去成。梁夫人痛心疾首地說:「吳氏修文二世矣,若此耳,斯孤弱奈何!」先是梁夫人哭泣,接著吳銳也跟著哭,母子抱頭痛哭一場了事。吳銳失學以後幹些什麼我們無法知道,但他到二十歲的時候,便娶了小商人徐家的女兒成了家。佛家世代賣花邊花線一類小商品,吳說便承襲了他家的行業,坐在店堂里成了一個小商人。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吳承思家的一些老底。所謂「修文二世」,大概就是指的承恩的曾祖吳銘和祖父吳貞。再進一步細細琢磨這句話,似乎吳家業儒的也僅此兩代,其先世並不是讀書人家。吳家先世既非業儒,又非軍籍,更非官宦,此外要麼就是從事農業,要麼就是經營商業。兩相比較,我認為他家初遷淮時經營的是小商業可能更象些。這里有兩條理由。

一,吳承恩家並無地產收入。有人說,吳家遷淮後原住在二鋪灌溝,從事的是農業。他們的根據是因為吳承恩死後葬在那裡,並稱那兒為「先壠」。這個證據是不足為憑的。「壠」就是墓地,「先壠」是先人墓地的意思,並不說明他家在那兒有多少土地。城裡人死了總不能埋在城裡,葬到鄉下去是必然的,在鄉下買一塊土地作為墓地是正常的事情。當然,吳家一開始就置下這塊地產,自然用不著再去買的。但我想那樣是不大可能的。吳家由漣水遷來,如果原來就是地主富戶,那他就不會放棄原有的土地,拋開家園到這兒來重置田產,如果是破產農民遷來,那他更不會有錢到淮安鄉下買田。明初從江南向江北移民,是因為江北地多人稀,動員江南富戶到江北墾荒,是有開發江北的目的的。當時是用行政手段「趕」來的,淮安至今農民中仍有「洪武趕散」的說法。明初漣水的經濟狀況不會比淮安好,吳家遷淮決不是因為是富戶而被「趕」來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吳家擁有一定的地產,當做教諭的吳貞死後,吳家不至於窮到那種地步,吳承恩的父親連個社學都上不起,遲了幾年才上;上了社學又無錢給先生送禮,以致受人歧視;到了最後還是輟學了事。依我的推測,他家簡直沒有什麼地產,他家先輩遷淮後根本不是農民。

二,我認為吳家來淮後就住在河下。當時河下在淮河(當時也叫黃河,黃河奪淮後,這一帶淮河下游也是黃河的下游。),西邊則是運河,河下處在兩河之間,是一個商埠。當時從各地來的商人和各種職業的人很多,大都聚居在這里。這些人後米都逐漸入了山陽籍。他家遷淮後落腳於河下,處在一個家家經商的街市之中,從而受其影響,從事某種小商業來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從現在他家在河下的周圍環境來看,正是這樣的情況:打銅巷、釘鐵巷、粉章巷、估衣街包圍在他家的四周。這些巷子里的居民基本上經營著巷名中所列的行當。當經商有了餘利,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就向讀書做官的方向進取,並且有了一些成效,出現了兩代學宮(盡管吳貞是例貢生出身,可能要出一點錢,但正好證明他家既有讀書子,經濟上又小有富餘)。這時,他家便拋棄了原來所經營的與現在做官(雖然是不入流的小官)身份不相稱的商業,生活來源就靠做學官的微薄俸祿來維持。一旦這條道路出了問題就會出現麻煩。果然,吳貞死了,沒有官俸了,全家生活立即出現危機,連吳說上社學讀書都困難。如果是官僚兼地主的家庭,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吳家沒有地產,生活艱難,是可以想見的。這時為生活所逼,「修文二世」的書香子弟,中途輟學,弄到店堂做起小生意來,一下子又退回到了小商人的地位。這對於吳家來說,祖上經營過的職業,後人重新拾起,輕車熟道,一般情況下是很自然而不突兀的。

吳承恩說他家的境況「窮孤」。「窮孤」是他家世的主要特徵。所謂「窮」,主要是指經濟上困難。如前所述,他家確實不富裕,有時比較艱難。另外,也可能兼有指命運不太好的意思,幾代以來曲曲折折不發達,沒有交上當大官、發大財的好運。已經做了兩代小官了,結果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又回到了原來的地位,陷入艱難困境。所謂「孤」,大概指人丁不興旺,幾代單傳,勢單力薄,人口不多。吳家困難了,無人資助,受人欺侮了,也沒有人為他撐腰;吳承恩的父親受盡了官府胥吏的敲詐勒索,也沒人為他說句公道話。這些明顯看出他的家族是多麼「窮孤」、寒微。家族內既沒有做大官賺大錢的人可以作為他家政治上或經濟上的靠山,恐怕本族中的兄弟叔伯都很少,現在還沒發現他的家族中其他人的記載。種種跡象表明他家可能幾代單傳。

吳承恩的親戚關系中,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祖上的親,吳承恩沒有談到過,大概無足稱道。祖母梁氏娘家何處不清楚,八成是淮安人。當時淮安梁家也不顯耀,舅祖的情況也不知道。未見有祖姑母的記載,無從談起。嫡母徐氏是個商人的女兒,生母張氏何許人也更一無所知。關於舅家及姑母家,竟連片言只語也未見,或者乾脆就沒有姑母。吳承恩的父輩以上親屬情況,簡直是個謎。

有人樂於稱道吳承恩自己這一代中的兩門親戚:一是姐夫沈家,另一是妻舅葉家。他們分別是沈翼和葉淇的後裔。沈翼和葉淇二人,分別在景泰年間和弘治年間任過南、北戶部尚書,這兩家在淮安都很有地位。但是,吳承恩的姐夫和妻子大概只是這兩家的族人,並非這兩位尚書大人的嫡傳裔孫。然而總算是沾親帶故,有一點親戚關系。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兩門親戚的情況。

先說姐夫沈家。《先府賓墓誌銘》雲:「徐夫人生一女承嘉,適同郡沈山。」據此可知,吳承恩的姐夫叫沈山。怎麼知道沈山與沈翼是本家的呢?這是沈山的女兒的兒子即外孫,也就是吳承恩的表外孫丘度,為他的父母撰寫的墓誌銘中反映出來的。該墓誌銘雲。「向淮郡稱大姓者,先尚書沈公之族也;吾母乃公之族,同知公之孫女也。」此墓誌銘又雲,其外祖母是「吳太夫人」,「射陽吳公,母舅也」。由此可知,丘度的母親沈氏是吳承恩的外甥女,即「吳太夫人」吳承嘉的女兒。那麼,吳承恩的姐夫沈山當即為「先尚書沈公之族也」。淮安當時姓沈的尚書只有沈翼一人,所以,沈山是沈翼的族人。此外,丘度的中表兄弟在沈翼的族譜中均有明確記載,而且沈氏族譜中還把丘度作為重要親戚記載進去。這些都是確證。

據丘度《平涯公墓誌銘》,沈氏「先世家東魯,國初始祖七一公避兵徙山陽,遂家焉。後嗣以科目顯,其占甲第有諱翼者,累宮南京戶部尚書,正統間有御虜功。諱珤者,官吏科都給事中,升太僕寺少卿,直聲於台剩諱純者,累官至四川右布政,功在生民……綸音赫奕,科名蟬聯,吾淮數巨姓宦族,指首屈則及沈。」這確實是一個顯赫的家族。然而,此沈氏族譜中竟然沒有沈山的名字,更沒娶吳氏的記載。按照丘度與沈氏家族的關系,沈山應是沈 。沈 或者就是沈山的譜名、後改名。這有如下根據:一,丘度撰《平涯公墓誌銘》雲:「夫沈族乃淮之喬木一舊家,吾母敕封贈恭人毓秀之門,而平涯公與余有表兄弟之雅者也。」平涯公名沈朴,字質夫,別號平涯,長丘度三歲。

二,沈倩《上林苑監署丞丕顯府君行略》雲:「丘公震岡(丘度字震岡),先祖中表昆弟也。」沈倩的先祖即沈朴。

三,沈培寬《府君行述》雲:「曾王父見背時,王父完白公年十二,託孤於表兄震岡丘公。」沈培寬的曾祖父也還是沈朴。

以上這些記載均見沈翼的族譜。

按:沈朴的父親叫沈天資,祖父叫沈 ,曾祖叫沈瑄,高漢名沈詡,詡為沈翼之二兄。既然沈朴與丘度為中表兄弟,那麼,沈天資應為丘度之母舅,與丘度母親沈氏為親兄妹或親姐弟,天資之父沈 當為丘度的外祖父,即吳承嘉所嫁之夫名沈山者。我想這是不可改易的推論。沈氏族譜中不名沈山而叫沈5盈,可能沈山是初用名,後來改作沈!盈的緣故。據沈氏族譜記載,沈 字朝用,配寧氏、王氏,但是沒有吳氏的記載。這大概因為吳家「窮孤」,吳承嘉嫁到沈家僅僅是側室,甚或是妾,而且可能沒有生男孩子的緣故。沈山的年齡可能比吳承嘉大得多。沈翼行三,生於 1392年,其二兄沈詡的生年當更早一些。沈山為沈詡四子沈瑄之獨子,是沈詡之第三代,生年當晚二世。如果以30年為一世,一二世為60年,當為1450年頃。如果再加上可能有的其他一些特殊情況,再加長一些時間,至近應為1460年或1470年頃。而他的長子沈天資生於 1500年,兩者差距比較大,所以,沈山的生年可能較早,甚至與吳承恩的父親吳銳的生年接近(吳銳生於1461年)。根據上述情況分析,沈山僅是沈尚書的侄孫,承恩的姐姐承嘉又非沈山的原配夫人,僅是族譜上無名的配偶,所以這門親戚無足稱道。加之沈氏到了沈山這一代沒有出達官貴人,更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因此,吳承恩僅在其父墓誌銘中,按通常慣例提了一下沈山的名字,並未作進一步的介紹,在其他地方也絕未提及。後來丘度中了進士做了官,丘度的血管里流有沈氏的血液,所以沈氏與丘家的關系才得以增強,而連帶的沈家與吳家的關系才被看重。從這里,我們也可看出、吳承恩家當初的社會地位是如何的低下。

6. 西遊記讀後感800--1000字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7. 求《西遊記》讀後感。1000字及以上。QAQ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 刪了一點,看起來怪怪的,再給你一篇好了!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為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我在寒假裡把它讀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淺呀! 這《西遊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裡面孫悟空的神氣,並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經,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獲取了真經。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地下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治下,都隱藏著丑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治的腐敗,。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一個不受約束,敢於抗爭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他從石頭里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對於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這也使我們想到當時的朝政是怎樣的,朝政中當官的又是怎樣的。其實,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著自己與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關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為非作歹!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後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我想,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可不能像豬八戒有時那樣喊散夥,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煉,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西遊記》給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聯想到了許多,它被評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當之無愧啊!《西遊記》,這顆在歷史上耀眼燦爛的明珠,正閃爍著那金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 刪了一點,看起來怪怪的,再給你一篇好了!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為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我在寒假裡把它讀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淺呀! 這《西遊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裡面孫悟空的神氣,並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經,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獲取了真經。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地下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治下,都隱藏著丑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治的腐敗,。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一個不受約束,敢於抗爭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他從石頭里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對於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這也使我們想到當時的朝政是怎樣的,朝政中當官的又是怎樣的。其實,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著自己與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關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為非作歹!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後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我想,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可不能像豬八戒有時那樣喊散夥,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煉,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西遊記》給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聯想到了許多,它被評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當之無愧啊!《西遊記》,這顆在歷史上耀眼燦爛的明珠,正閃爍著那金色的光!

8. 西遊記讀後感,駱駝祥子讀後感,都是1000字左右 最好和網上的不一樣 謝謝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神話小說這片璀璨的星空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近日,我又一次拿下書架上那塵封已久的書,重溫那孩提時代單純的快樂與滿足。
在那些純真歲月里的我們,對這本流傳下來的經典書籍,想必也不會去用心細品作家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文字背後的情感與現實。而現在,當年讀著《西遊記》的那些小小兒童正在成長,一步一步趨向成熟,對社會,對人性,漸漸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好奇,我們探索,在經歷了一些所謂的「坎坷和挫折」,再次品味那不朽之作時,除了那些純粹的快樂之外,又有了許多新的感慨。
《西遊記》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作斗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在重讀的過程中,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再一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也不可避免的將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曾經,每個孩子讀完《西遊記》,最喜愛的便是孫悟空,喜愛他的神通廣大,喜愛他的嫉惡如仇。而現在,我又似乎讀到了一點別的東西。孫悟空應該是最完美的一個人物了,它不受約束、敢於抗爭、法力無邊,對任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他的正義與忠誠更是受人歡迎。即使偶爾有些任性,也是他可愛的一面。可以說,這個人物,寄託了羅貫中老先生極大的情感。他對天庭的挑釁,這種反叛的精神正是在明朝那個腐敗的社會所缺乏的朝氣。而羅貫中本人,面對黑暗的現實,想必也是無能為力。在孫悟空張揚的背後,我們讀到了那一聲無奈的嘆息。
在對天庭的描寫中,我們又讀到了明朝的影子。在取經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妖怪仗著自己與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關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為非作歹。我想那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後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所遇到妖魔鬼怪時無所畏懼的精神依然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羅貫中的心靈深處,依然堅信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這完美的結局,也表達了他的美好祝願。我想,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只有堅持,我們才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給你了

9. 西遊記讀後感1000字左右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二、神話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並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斗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