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遺址
A. 簡述殷墟遺址的學術價值
殷墟的發掘,幾乎完全改變了傳統史觀中夏商周三代歷史的面貌,真實版確立了殷商社會作權為信史的科學地位,為商周考古確立了可靠的年代學基礎,對於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
安陽殷墟(11張)
基點作用;填補了以鄭州二里崗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間的空白,從而完善了商代的編年框架。
以青銅器、玉器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時期的手工業空前發達,不僅門類齊全,而且工藝水平極高。一些主要的手工業生產部門,如青銅冶鑄、制玉、制陶、制骨、制車、紡織等都已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這一時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大量使用青銅構件,獨轅雙套雙輪,結構精緻復雜,體現出高超的機械、青銅鑄造等復合技術。
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隨葬方式、祭祀禮儀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會組織、階級狀況、等級制度、親屬關系,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王陵建設的最高水平,並為以後中國歷代王朝所效仿,逐漸形成中國獨具特色的陵寢制度。同時,以人祭、人殉、車馬殉葬、獸祭等為代表的殷墟喪葬習俗,突出表現了殷墟時期以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制,體現了當時的喪葬習俗
B.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在哪
位於洹河南岸小屯村、花園庄一帶,總面積達71萬平方米,是殷墟最重要的遺址和組成部分。
自19世紀末甲骨文發現以來,這里共出土甲骨約16萬片,震驚了世界。
這些甲骨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祭祀、攻略、農業、天文、軍事等,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甲骨文和商代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
殷墟出土的文物
C. 殷墟遺址的三大魁寶是什麼
殷墟遺址的三大魁寶是甲骨文、青銅器、建築特色。
D. 甲骨卜辭的殷墟遺址
由於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點,從1928年秋到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李濟、梁思永等人先後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掘,不僅先後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而且發現了商代後期的宮殿、宗廟遺址和王陵區,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銅器、玉器、陶器,從物質文化上提供了殷墟為商代王都的證據。殷墟成為世界聞名的古文化遺址,又一次震動了中外學術界。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又進行了多次調查、發掘,大體弄清了殷墟的范圍和布局。位於安陽市區西北郊的殷墟,它以小屯村為中心,東西約6公里,南北約5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左右。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帶是殷王居住的宮殿區,發掘出宮殿基址數十座,最大的一座面積5000平方米。洹河北部是殷王陵區,先後發掘出十幾座大墓、一千多座小墓,以及大批祭祀坑。在宮殿附近發現了兩座甲骨文檔案庫和鑄銅、制玉、制骨、燒陶等手工業作坊遺址。殷墟發掘延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收獲之豐,是中國考古史上罕見的。
為了紀念殷墟考古的偉大發現,1987年秋,安陽市在宮殿遺址區東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苑,復原和再現了3000年前殷王宮和一些建築的風貌。1976年春,在宮殿區附近,小屯村北偏西100米處,發掘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將軍婦好的墓。甲骨文記載,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後。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20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有一片甲骨卜辭上說,婦好在征戰羌方時,統帥了13萬人的龐大隊伍,這是迄今已知商代對外用兵最多的一次。婦好墓是殷墟發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殷代王室墓葬,出土的很多器物上都刻有銘文,是唯一能與甲骨文、歷史文獻相印證,從而能確定墓主身份、年代的商代王室墓葬。對殷墟70年的考古,特別要提出來的是對甲骨文的三次重要的考證與發現:
第一次是1936年6月12日,在小屯村北宮殿區發掘出一個甲骨坑,保存著帶字甲骨17096片,記錄著商王武丁時期的許多活動,看來這是武丁王室的甲骨文檔案庫,這批甲骨片的出土,對考證武丁時期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活有極寶貴的價值。發掘時坑中還發現埋有一個身體蜷曲、側卧的屍骨,其身軀大部分壓在甲骨上,專家認為可能是檔案庫的看守人。
第二次,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又發掘出甲骨7150片,其中刻字甲骨5041片。與這批甲骨同時出土的還有陶器製品,這種甲骨與陶器共存的現象為甲骨文分期及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寶貴資料。
第三次是1991年秋,在花園庄東地發掘出一個僅2平方米的甲骨坑,但其疊壓厚度卻達0.8米,出土1583片甲骨,其中刻字甲骨有579片,記載內容豐富,而且問卜者都是武丁時期的王族成員和高級貴族。說明這個時期,占卜活動已不限於最高統治者國王,王室貴胄都可以利用占卜來預測吉凶了。
E. 圖二的殷墟遺址是哪個王朝的都城
殷墟是商朝的都城遺址,它之所以成為都城與盤庚遷殷有關。
介紹:商朝中期以來,王室內部連續發生王位紛爭,前後經歷了五代九王,史稱「九世之亂」。盤庚是商朝第二十位君王。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盤庚一面勸說貴族,一面恫嚇人民,強行把都城遷到殷。遷殷後,「行湯之政」,政局才穩定下來,社會經濟和文化也隨之迅速發展,從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間再未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殷朝。
F. 殷墟遺址的學術價值是什麼
殷墟的發掘,幾乎完全改變了傳統史觀中夏商周三代歷史的面貌,真實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為商周考古確立了可靠的年代學基礎,對於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填補了以鄭州二里崗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間的空白,從而完善了商代的編年框架。
以青銅器、玉器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時期的手工業空前發達,不僅門類齊全,而且工藝水平極高。一些主要的手工業生產部門,如青銅冶鑄、制玉、制陶、制骨、制車、紡織等都已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這一時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大量使用青銅構件,獨轅雙套雙輪,結構精緻復雜,體現出高超的機械、青銅鑄造等復合技術。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隨葬方式、祭祀禮儀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會組織、階級狀況、親屬關系,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王陵建設的最高水平,並為以後中國歷代王朝所效仿,逐漸形成中國獨具特色的陵寢制度。
G. 殷墟王陵遺址的簡介
殷墟王陵遺址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近200畝。從1933年起至今,在這里相繼發現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舉世聞名的司母戊方鼎就發現於這里。
殷墟王陵遺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學術界公認為殷商時期的王陵所在。它的發現,確證了殷墟商代都城的歷史地位,直接推動了中國奴隸制社會的研究,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殷墟王陵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了殷墟遺址。建有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護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的植被標示以及480餘座祭祀坑、獸祭坑展示工程等。殷墟王陵遺址已成為一座初具規模的集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和旅遊休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公園。
H. 安陽殷墟的宮殿宗廟遺址有哪些窖穴
殷墟的宮殿宗廟遺址,有著名的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婦好墓、花園庄東地甲骨專窖屬穴等。
殷墟發現的甲骨窖穴共有甲骨15萬多片。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和花園庄東地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位於小屯村南部,共有刻辭甲骨5000餘片。花園庄東地甲骨窖穴位於宮殿宗廟遺址東南部,共有甲骨1583片,其中刻辭甲骨500餘片。這些甲骨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祭祀、攻獵、農業、天文、軍事等,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甲骨文和商代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在宮殿宗廟遺址的西南兩面,有一條人工挖掘成的巨型防禦壕溝。東北兩端與洹河的河曲相通,將宮殿宗廟遺址環抱中間,構成了嚴密的防洪、防禦體系,與宮殿宗廟渾然一體,起到了類似宮城的作用。
I. 殷墟是哪個王朝的遺址
殷墟是商王朝後期王都的遺址,據文獻記載,自盤庚遷殷至帝辛覆亡,歷經8代12王。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所列《夏商周年表》確認盤庚遷殷為公元前1300年,武王克商年為公元前1046年,共有200多年,商王朝居殷最久是無可爭辯的。
J. 殷墟遺址有多大
殷墟遺址的面積超過36平方千米,其中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是核心區域,因其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是我國對殷朝文化研究的重要古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