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臨淄齊遺址

臨淄齊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03:47:07

⑴ 臨淄城遺跡的古城構成

前幾年,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考察認為:「自從獻公遷都臨淄之後,又經過歷代的締造經營,至遲至春秋晚期,已經成為一座規模宏偉的大城。」侯教授所說的宏偉大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東北部伸過大城的西南隅,兩城巧相連接。大城的南北近9華里,東西7華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4華里余,東西3華里,是國君居住的宮城。兩城總面積達60餘平方華里,正所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故城的城牆殘垣尚存,夯築痕跡依稀可辨。據文物部門探測,故城城牆有的呈直線,有的沿河岸蜿蜒曲折,有城牆拐角24處。小城牆寬一般在二十至三十米,最寬處達五十五米至六十七米。大城牆基均在二十米以上,最寬處達四十三米。大小城周長約計四十二華里。在城垣遺跡中,保留較好的一段是大城西牆南端與小城北牆交接的地方,位於小城北門以西一百米處。城牆殘高約五米,全部用泥土分層夯築而成。一九八二年國家建有拐角型牆壁式磚房保護。據民國九年《臨淄縣志》記載,齊城有十三門,即:雍門、申門、楊門、稷門、鹿門、章華門、東閭門、廣門等。因未記確切方位,後人說法不一,比較肯定的是:申門、雍門為西門,廣門為大城的東門。現已探明十一座城門遺址
從城垣遺址東去不遠,在莊稼盈疇的錦綉原野上突立著兩座上山,土山上樹木雜生鬱郁蔥蔥。這就是城內有名的桓公台和晏嬰冢。

⑵ 在辛店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個陶罐外壁上有什麼

人們在開發利用動、植物資源的實踐中,也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有關動、植物的種種知識。在我國各地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出土有許多刻畫有動、植物形象的陶器。在辛店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個陶罐外壁上,有一幅太陽與植物的圖畫,畫的中間是一棵剛出土不久的植物子葉,子葉的兩旁,畫了兩個閃射著陽光的太陽。圖畫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陽光與植物生長發育關系的重要性的認識。

⑶ 古代的臨淄齊故城是哪個時期的遺址

臨淄齊故城抄是西周至戰國時期齊國都城遺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周圍。周武王滅商後,封姜尚(即姜子牙)為齊侯,建都城於營丘。至七世齊獻公元年(公元前859年)始都於臨淄,至齊亡均以此為都。城位於淄河西岸,由大城和小城(宮城)組成。

⑷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有什麼歷史遺跡或古跡(越多越好) 最好全一些 跪求解決!

足球博物館、齊國車馬管、東周殉馬坑、齊故城遺址、古錢幣博物館,我知道的就是這些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我想去看一下齊長城,聽人說在齊國故都臨淄,我想看齊長城遺址!

我同學在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他們那就有齊長城遺址,你可以去那兒看看!

⑹ 齊國的首都

臨淄
臨淄齊國故城,東瀕淄河,西依系水,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政府駐地東北7公里的齊都鎮。東、西、北面是遼闊肥沃的平原;東北距渤海百餘里;南面是牛山、稷山、峱山和名泉——天齊淵。
臨淄原名營丘,後因瀕臨淄河而定名。據《爾雅·釋丘》、鄭康成《詩經·齊風》注、晉人郭璞《爾雅》注、《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綜合考證:淄水從營丘的南面和東面流過,營丘、臨淄是一個地方。營丘在公元前1045年太公封齊建國時即被定為國都;公元前866年,齊胡公姜靜從營丘遷都薄姑(今臨淄北博興、桓台一帶);公元前859年,齊獻公姜山復都營丘,並以營丘臨靠淄水而改名「臨淄」。從此,「臨淄」之名傳稱到現在。
臨淄的建置沿革源遠流長。三皇五帝時期,臨淄先後是太昊伏羲氏、顓頊高陽氏、少昊爽鳩氏的集居地;夏朝時期,季崱氏棲居在這里;商初,臨淄是逄伯陵氏的屬地;商末,薄姑氏在此居住。周時,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386年,姜姓齊國傳660年在此建都;公元前386年——公元前221年,田姓齊國傳166年在此建都,臨淄作為周代齊國都城長達824年。公元前202年,西漢高祖劉邦封他的庶長子劉肥為齊悼惠王,都臨淄,傳多代西漢齊王於西漢末。3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封劉璋為齊王,都臨淄,傳數代東漢齊王於206年。由上述可知,臨淄齊國故城作為「三齊故都,兩漢王城」,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先秦兩漢時期,是聲名顯赫、地位極其重要的。
臨淄久負盛名,在東漢以前一直是全國最大、最富庶的工商業都市之一。春秋齊桓公時,臨淄居民就有四萬余戶,人口二十多萬;戰國齊宣王時期,臨淄居民多達七萬余戶,常住人口保守估計也在五六十萬以上;到西漢初年,臨淄「巨於長安」,「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有戶十萬(當時都城長安僅八萬多戶),人口過百萬,人物眾盛而居民富足,每天「市租千金」,被稱為全國最富庶的地方。漢朝有「五都」的稱號,臨淄是其中之一(成都、邯鄲、南陽、洛陽),因此有「西有長安,東有臨淄」的傳統稱譽,在當時世界上也赫赫有名,可與古羅馬相媲美。由上述可知,臨淄齊國故城在中國古城乃至世界古城中的地位都是極高的。
六十年代,山東省文化部門組織全國考古工作者,對臨淄齊國故城進行了全面勘探,對地上、地下文物進行了探掘、考察。1972年發表了《臨淄齊國故城勘探紀要》。又經過幾十年的發現、探究,目前已搞清了齊故城的基本面目。先秦學術界普遍認為,在眾多的先秦國都遺址中,臨淄齊國故城遺址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遺址之一。
先來看最大。臨淄齊國故城分大城與小城兩部分,為「大城咬小城」的格局。大城為平民所居,建於西周時期,南北9華里,東西7華里,周長14158米;小城位於大城的西南隅,是國君居住和官吏辦公的宮城,建於戰國時期,南北4華里,東西3華里多,周長約7275米。大城和小城總周長約21,433米,總面積約15.5平方公里。臨淄齊國故城因沿河而建,故有城牆拐角24處(僅沿淄河東牆就有14處),這是其他先秦諸侯國都所沒有的。城垣基寬一般在20米左右(最寬處達55—67米),頂寬在10米左右;城垣高度約為「七雉」,即約14米左右,四周角樓高度為18米左右。另外,齊國故城有門13座(已探明11座),見於史載的有申門、稷門、雍門、楊門、廣門、東閭門、虎門、龍門、鹿門、郎門、章華門、北門、南門、東門、西門等(其中可以確定的是,申門、雍門、楊門是西門,東門、東閭門、廣門為東門。章華門為北門),其中小城城門5座:南門2座,東、西、北門各1座;大城城門6座:南、北門各2座,東、西門各1座。齊國故城大、小城內發現十條幹道,其中小城中3條,路寬一般為6—8米,最寬者17米;大城內7條,路寬10米、15米、20米不等。交通布局規整合理,符合「道路不必中准繩」的原則。
據《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即說當時天子之城的建制是九里,諸侯大國之都城一般為七里。周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附近)周長為34.92里;魯都魯城(今山東曲阜附近)周長為23.542里;蔡都蔡城(今河南上蔡附近)周長為20.98里;宋都宋城(今河南商丘附近)周長為20里,均遠遠小於臨淄齊國故城的規模。由此看來,始建於姜太公、經由歷代齊君不斷改建、擴建的臨淄齊國故城,可謂中國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臨淄齊國故城之所以超越周禮的規定,原因有三:一,太公建齊城在前,周公制訂周禮在後;二,太公建齊城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富有實事求是、創新變革精神,與「因俗簡禮」的建齊方針相呼應;三,符合 當時穩固政權、集聚民眾、抵禦外來侵略的實際需要。
再來看最完整。臨淄齊國故城有規模龐大、保存完整的城建設施、宮殿建築遺址、手工業作坊遺址和墓葬區,這在其他先秦王都遺址中極為罕見。
臨淄齊國故城的城建設施除保存有城垣、城壕遺跡外,還保存有城市排水系統。根據勘探得知,齊故城大、小城設有三大排水系統,四個排水道口。排水系統如此完備、系統、精巧,這在中國甚至世界早期城建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臨淄齊國故城的宮殿區在小城西北部,地下分布有大面積的夯土基址。宮殿建築遺址主要保存有桓公台和「金鑾殿」。桓公台,俗稱梳洗樓、梳妝台,秦漢時稱環台,魏晉時人稱營丘,唐長慶年間(821—824)建齊桓公和管子廟於其上,故名桓公台。台頂部分為3層,現高14米,南北86米,東西77米。為宮殿區的中心建築,整個齊國故城的制高點。「金鑾殿」位於小城東北部,與桓公台遙相呼應,夯築台基較小,現存面積6000平方米,亦是宮室建築遺址。四周以自然石壘砌,周圍地勢低窪,當是台榭別館遺跡。在此宮殿遺址上,出土了大批鋪地花紋磚、脊磚以及各種紋飾的全、半瓦當。另外,小城外西南方1公里有齊威王與田忌賽馬、景公與晏子論和同之地——遄台;小城西和西南有世界最早的官辦學府和社科院——稷下學宮遺址;大城西部,小城西門外有一代賢相、廉潔奉公的楷模——晏嬰故宅所在以及晏嬰冢;大城東南部韶院村有春秋時期孔聖人聽齊韶後盛贊「盡善盡美」,「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子聞韶處;大城東門外有無鹽女鍾離春進諫齊宣王、孟子見齊宣王論「與民同樂」的雪宮台;故城西北10公里處有屈原來齊下榻過的齊國國賓館——梧台等。
臨淄齊國故城的手工作坊遺址在大城內分布密集,足可證當時齊都、齊國手工業的繁榮、發達。目前發現冶鐵遺址6處:小城內2處,西部1處,東部1處;大城內4處:西部、中部偏西、南部、東北部各1處。煉銅遺址2處:在小城南部和大城東北部。鑄錢遺址2處:「齊法化」鑄錢遺址在小城南部居中;西漢半兩錢、五銖錢鑄址在大城東北部。鑄鏡遺址2處:一在劉家寨村東,一在蘇家廟村西。制骨作坊遺址4處:集中在大城東北和北部,今崔家莊東北、河崖頭村西南、闞家寨村南、東古城村南、田家莊村東北等。制陶作坊遺址多處:主要在大城西,長胡村、督府巷村、西石橋村、邵家圈村等發現多處陶窯遺址,出土大量瓦當。
臨淄齊國故城的大型墓葬區主要分布在在大城的東北部,今河崖頭村村中和村西,經考證為姜齊君主和大貴族墓地。目前已探出大、中型墓20餘座。其中5號墓東、西、北三面發現215米殉馬坑,殉馬據推測在600匹以上,為全國最大殉馬坑。墓主經考證確認是姜齊第25代國君齊景公姜杵臼。
綜上所述,臨淄齊國故城遺址規模龐大,為先秦國都遺址之冠;都城各功能分區均保存完整,雖歷經三千多年風雨,仍可清晰的窺其「海內名都」的風采,在先秦各諸侯國都遺址中確實一枝獨秀,獨領風騷。因為臨淄齊國故城的學術價值極高,意義非凡,在中國先秦史中地位顯赫,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月4日,國務院因臨淄齊國故城鮮明而獨特的價值,公布臨淄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臨淄區正以齊國故城為主體積極申報國家乃至世界文化遺產。

⑺ 臨淄城遺址中發現了哪些城門遺跡

在臨淄古城址發現有許多城門遺跡,這與文獻資料上所記基本相符。當時專臨淄為齊國之都城時,有城屬門八座:東門、東閭、北門、西門、雍門、稷門、揚門、虎門。有些文獻中還有廣門、南門、申門等。到目前為止,已發掘十座門了。

⑻ 關於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的導游解說詞

臨淄,是我國古代東方歷史名都。從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齊建國,經春秋桓公稱霸,戰國威宣稱雄,開創稷下學宮,倡百家爭鳴,至西晉廢齊,臨淄作為諸侯王國的都城累計 1300 余年。戰國時,臨淄城中 7 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聯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西漢時期,臨淄仍是一個「有戶十萬,市租千金,人眾殷富,鉅於長安」的天下名都。
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司馬穰苴、齊威王、孫臏、田單等聖君明主、賢相良將,都曾在這里施展過他們的雄才大略,為齊國歷史,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譜寫了輝煌的篇章;為齊文化,為華夏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兩千多年過去了,那宏偉華麗的宮室台榭雖不復存,但齊國故城垣和宮殿台基依然存在,故城內外還聳立著 150 多座齊王和名士陵墓。齊國故城人為景觀薈萃,文物古跡聞名遐邇,地上地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國家已經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市、區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齊文化,發展文物旅遊事業,建起了既有文物價值,又有觀賞游樂性的文物旅遊景點,如仿城堡式的齊國歷史陳列館、東周殉馬館、臨淄石刻藝術館、齊故城排水道口、孔子聞韶處等,形式各異,各具特色。僅從十幾處文物景點便可窺視到泱泱大國之風貌,領略那昔日霸主之雄風。
我們先來看一下齊國歷史博物館。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式的建築是齊國歷史博物館,是全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它是以齊國故城大、小相銜接的形式而建,建築面積 2600 平方米,設有東、南兩個拱形圓門,門楣上嵌有「齊瓊元府」四個金文大字,意思是「收藏陳列齊國精美瑰麗珍寶的第一府地」。其內部裝修取漢代風格,古樸典雅,別具一格,使陳列內容、形式與外部環境、室內氣氛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大家先來看序廳。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齊長城的照片。齊長城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之一,修建於公元前 480 年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它從平陰縣的防門開始,綿延東行,到膠州市小珠山入海,全長一千多里。
序廳的中間聳立著三根直徑為 0.6 米的巨型原木,頂端鑲嵌著對角線為 1.2 米的菱形不銹鋼圖案,粗糙的原木與精緻的圖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寓意深刻。它是齊國歷史博物館的標志物,也是古「齊」字的象徵。
序廳的第三大部分是齊國地理位置圖,這是一張春秋時代晚期的齊國地圖,高 3.5 米,寬 6 米,防漢代漆畫製作,古樸典雅,做工精細。齊國地處黃河下游,華北平原的東部,東至黃海、渤海,西至黃河,南到沂水的穆棱,北到無棣,方圓二千餘里,疆域佔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
接下來我們看先齊時期展廳。先齊時期陳列內容為五大部分, 15 個展廳,既突出了歷史,又突出了文物,形成了齊國歷史陳列序列。下面我們先從先齊時期看起。
在齊國還沒有建立之前,在臨淄周圍已形成了豐富的古文化,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後李文化,因為是 1990 年在臨淄後李官莊發現的,所以叫後李文化,距今 8300----7300 年,它是早於北辛文化千餘年的一種文化。這些文物都是從後李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主要特點是造型古樸,質地松軟,以夾砂紅陶為主,紅褐色占絕大多數。生產工具多為蚌器,石器少見。
大汶口文化是由北辛文化發展而來, 1959 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泰安大汶口而得名,距今 6500 年 --4500 年,社會已進入父權制。陶器以紅陶為主,也有灰、黑陶和少量硬質白陶,手工為主,晚期出現輪制,造型較規正。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骨、角、牙器也多而精緻。 1973 年臨淄薛家遺址出土紅陶、灰陶等大汶口文化陶器多件。
以後,大汶口文化又過渡到了龍山文化,這個場景就是龍山文化時期齊地的先民們在生產和生活時的情景。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龍山文化。請大家繼續參觀。
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一種文化。 1928 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所以稱龍山文化,距今 4500 年 --3900 年。臨淄地區已經發現了 12 處龍山文化遺址,其中最大的是桐林田旺遺址,面積 50 萬平方米。這幅照片就是遺址的地層剖面圖,上面劃分的層次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文化層。陶器以灰陶為主,黑陶次之,紅陶和白陶極少。黑陶中有一種薄而有光澤的「蛋殼陶」,象這種「薄如紙,明如鏡,黑如漆」的黑陶,顯示了先民的制陶工藝的精美絕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這一件叫做陶甗,是一種炊具。上半部可以蒸飯,叫做甑,下半部可以燒水,叫鬲,中間細腰內有孔往上透蒸汽。通高 115 厘米。一次蒸煮的飯食可供十幾個人同時用餐,反映了父系大家族的昌盛。
岳石文化是晚於龍山文化而早於商代文化的一種文化,得名於平度岳石遺址,距今 3900 年 --3600 年,即處於夏代紀年之內,即有其器物形制上的共同特徵,又各自顯示出不同的地方色彩;使新石器文化與青銅文化有機的聯系起來。臨淄地區出土的方孔石鏟是岳石文化的代表器物。
商部落本是東夷族的一支,其早期活動范圍大多數都在今山東境內。商代農業比較發達,已用多種谷類釀酒。手工業已能鑄造精美的青銅器和燒制白陶。交換也比較擴大,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城市。齊故城遺址及其周圍出土的銅戈、玉戈、陶鬲等,說明齊都是建立在商代遺址上。
3 、西周時期
周滅商以後,姜太公以首功,被封到營丘建立了齊國。姜太公,名尚,字子牙,炎帝後裔,東海人。先祖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 ,受封於呂地,所以又稱呂尚。姜太公死後,是返祖而葬的,後來齊地人民為懷念他的功德,把他的衣帽葬在這里,稱「太公衣冠冢」。
周武王把齊地封賞給了姜太公。太公率眾人去自己的封國,半路上住在一起有人說:「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些客人睡的這樣安逸,恐怕就沒有去封國就任的心」。太公聽後,便連夜穿衣上路,姜太公黎明趕到了齊營丘,正遇上萊侯率兵攻打,與太公爭國。經過一場激烈的爭奪戰,打敗萊夷,太公才在營丘安定下來。
姜太公封齊建國後,以尊賢尚功,富民強國為立國之本,興開放務實之政,求富民強國之效。所採取的治國方略主要有三條:第一,簡化君臣之禮,順其當地風俗,平易近民,所以他到齊國僅 5 個月,就初步奠定了開國主政的大基業。當周天子十分驚訝地問他,怎麼如此之快時,姜太公胸有成竹,微笑作答:「簡其君臣禮,從其俗也」。第二,推行調理陰陽,治國安邦之術,尊崇賢智,獎賞有功的任人唯賢的政策。第三,開放工業、商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同時勸勉婦女做工,發展手工業,所以人和物都聚集到齊國來,使齊國很快成為「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衽而往朝」,這就說,當時齊國的衣飾鞋帽領導著周朝個諸侯國的服裝新潮流。難怪到了西漢,皇家貴族還要在這里專門設立製作春夏秋冬三季服裝的「三服官」呢。
姜太公的五世孫哀公,因受紀侯的誣陷而被周夷王烹死,他的弟弟胡公遷都薄姑(今博興縣境內)。哀公的同母少弟山,率營丘人攻殺胡公而自立,就是齊獻公。公元前 859 年齊獻公復都營丘,因臨淄水而更名臨淄。
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分布圖(電動圖表)。
齊國興建國都時,地理位置是經過周密考慮和科學安排的,它利用系水、淄水作為西、東天然屏障,又在大、小城南北牆,挖護城河,使水系相連,四面環繞,構成了一完整的排水網路。使這個具有 7 萬戶,達 30 多萬人口的繁華城市內的廢水、積水得以順利排出,即使大雨滂沱也安然無恙。這是位於齊故城西北部的一處排水道口,如此既能排水,又能御敵的科學建築,是世界同時代古城排水系統建築史上所僅見的。
4 、春秋時期
公元前 686 年,齊國內亂,襄公被殺,國內無君。逃往國外避難的公子糾和小白,於公元前 685 年,分別率兵從魯國和莒國日夜兼程奔赴齊都,以求繼承王位。不料途中相遇被輔佐哥哥的管仲一箭射中,險些喪了性命。
後來,大難不死的公子小白終於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本來他想殺掉管仲,報一箭之仇。但是他卻能聽取勸告,捐棄前嫌,沐浴更衣,親自迎接滿腹經綸、治國有方的管仲,並拜為丞相。從此兩個人攜手共進,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桓管改革」,也因此成就了一匡天下的宏圖大業。
姜子牙在建立齊國時帶來的舒張、達觀的國風,自由、開朗的民風,終於為齊國後來的稱霸春秋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不過,真正給齊國帶來盛世雄風的還是他,這位長眠在牛山的一代賢相 --- 管仲。
管仲臨危受命,輔政 40 年,殫精竭慮。公元前 685 年,出任宰相時,正面臨著一個充滿動盪和白廢待興的局面。管仲上台後,立刻治理整頓,穩定局勢。首先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展生產,通漁鹽之利,興山林、海河、農工之業,壯大經濟,增強國力。其次鑄行貨幣,繁榮商業,打開關禁,降低關稅,不搞地區封鎖。齊國規定,帶 4 馬 1 車來的商人,免費吃飯;帶 12 匹馬 3 輛車的既免費吃飯又免費供給飼料;帶 20 匹馬 5 輛車的除上述條件外,還專門配備 5 個俑役人員,以供使喚。一時到齊國作買賣搞貿易的人,竟「歸之若流水!」大家看這邊陳列的便是當時流通的貨幣 --- 齊刀幣。管仲改革的第三點是相地衰征。把土地分給農民,根據土地的肥瘦決定加減稅收,休養生息。「養桑麻,育六畜」,「通貨積財」,結果贏得了民富國強,社會穩定。第四,在軍事上「作內政而寄軍令」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在外交上,反對「遠交近攻」,主張首先要與自己相鄰國家建立睦鄰關系,保持一個和平的環境。第五,實行「三選法」,舉賢任能。所謂三選,就是先由基層推薦,再試聘官職,加以政績考核,最後由最高當局下基層考察確定,認為合格者委以重任。即便是通過了三選,也不是終身制,期間還要經過多次的考核,發現問題隨時罷免。古齊國法律規定,如果有人出於私心,有賢不報,泯滅人才,一旦發現,就犯了忌賢妒能,有賢不讓的罪。重者,可開刀問斬!不用人才就是對國家犯罪,這恐怕是在古今中外的法律上都是首創吧。桓管改革,短短幾十年,齊國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郭沫若先生曾經這樣充滿熱情地寫道:「齊桓公稱霸,並不是僅僅由於產生了一位特殊的政治家管仲,而是由於這位特殊的政治家找到了使國富民強的基本要素」。這個基本要素就是「不圄現狀,勇於改革」。

⑼ 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門票多少錢

門票價格:35元/人
臨淄齊國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2部分,大城東臨淄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部,總周長約21.3千米,總面積達16平方千米。臨淄齊國故城保存完整,地上地下文物古跡十分豐富,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