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讀書報告

西遊記讀書報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4:55:12

㈠ 《西游記》1-7章的讀書報告

西遊記讀書筆記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緝拿孫悟空,實力不濟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領命與悟空大戰,實力不相上下,不斷變換各種生物,鬥智斗勇,太上老君與觀音菩薩在天觀戰,為了助二郎神一臂之力,觀音菩薩欲丟下瓷瓶,太上老君怕瓷瓶摔碎,丟下金鋼琢,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孫悟空。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㈡ 《西遊記》讀書報告。(麻煩各位給個參考,1500字以上,要求在下面)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2.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藉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3.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4.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這是我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的真實寫照。以前是看電視了解唐僧取經。這次通過看書卻品出了新的味道。

眾所周知,唐僧取經的成功離不開三個得力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的大徒弟要練過硬的本領,漂洋過海,尋訪名師。經過一番苦練終於練就了七十二般變化,一雙識別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才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最大的特點就是可愛。只要有他就會有笑聲,有人誤會他懶惰。其實收拾包袱、喂馬的工作他都一絲不苟,挑不出什麼錯來。但是他很小氣,總是暗地比較,自己比別人多幹了多少。的確,八戒在隊伍裡面確實是個人素質最差的一個。但是我想並不是由最好的人員組合起來的隊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隊伍的整體功效。一個強大的完整的隊伍,成員必須要有不同的特點和分工。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通風報信的往往是八戒。而打不過就跑這個特點也只有八戒有。我記得以前有個將軍,他就是要用怕死的兵放哨。別人不解。他說假如用勇猛的士兵放哨站崗,遇到敵人一定會戰死,而膽怯的士兵則會跑回營中報信。這就是說明人員搭配問題的很好的一個例子。

在看《西遊記》的過程中我覺得唐僧確實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取回真經,不僅僅是有三個勇敢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無論是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還是各種美女誘惑他。他都毫不動搖,抱定一個信念:不悲觀、不氣餒,最終取得了勝利。最終唐僧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其利斷金。取經途中孫悟空等人遇到困難時,雖有矛盾,但最後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師傅,上天入地,遍尋各方神聖。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團結,就沒有最後四人終成正果。

《西遊記》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它非常的好看,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5.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6.

《西遊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麼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生活中,像豬八戒特點的這種人好象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說是最少見的。為什麼這么說呢?證據如下:
(一)在新世紀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於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為這種老師比較和藹,並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了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現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麼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
(二)除了小孩以外,現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說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並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俗話說,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豬八戒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

㈢ 《西遊記》讀書報告

唐僧的愚昧無能和固執

1. 第24回:那長老見了,戰戰兢兢,遠離三尺道:「善哉,善哉!今歲倒也年豐時稔,怎麼這觀里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如何與我解渴?」……明月上前道:「老師,此物叫做『人參果』,吃一個兒不妨。」三藏道:「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麼就把他拿來當果子?」清風道:「實是樹上結的。」長老道:「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

2. 第27回: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3. 第27回: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唐僧聞說,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4. 第40回:長老大驚道:「徒弟呀,這半山中,是那裡甚麼人叫?」……長老道:「徒弟,這個叫聲,不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聲,無有回聲。你聽他叫一聲,又叫一聲,想必是個有難之人,我們可去救他一救。」……長老又懷怒道:「這個潑猴,十分弄我!正當有妖魔處,卻說無事;似這般清平之所,卻又恐嚇我,不時的嚷道有甚妖精。虛多實少,不管輕重,將我搊著腳,捽下馬來,如今卻解說甚麼過路的妖精。假若跌傷了我,卻也過意不去!這等,這等!」……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緊箍兒咒,卻是沙僧苦勸,只得上馬又行。 還未曾坐得穩,只聽又叫「師父救人啊!」長老抬頭看時,原來是個小孩童,赤條條的,吊在那樹上,兜住韁,便罵行者道:「這潑猴多大憊懶!全無有一些兒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潑行凶哩!我那般說叫喚的是個人聲,他就千言萬語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樹上吊的不是個人么?」

5. 第65回:只聽得山門里有人叫道:「唐僧,你自東土來拜見我佛,怎麼還這等怠慢?」三藏聞言即便下拜……原來是三藏聲音,哭道:「悟空啊!我—— 自恨當時不聽伊,致令今日受災危。金鐃之內傷了你,麻繩捆我有誰知。四人遭逢緣命苦,三千功行盡傾頹。何由解得哈屮難,坦盪西方去復歸!

……

分析:
唐僧,千個人對於他就有千種看法。有人認為他有膽識,認為他有才華,認為他很勇敢,認為他很虔誠;也有人認為他很膽小,很怯弱,很愚蠢。但是現在,我要說的只是我心目中的唐朝聖僧唐三藏。
他固然有著他的優點:他懂禮儀,有才華,存慈心,明目標……可是,他也有著不能掩飾的缺陷:不識人才、愚昧無知、固執耳軟……
在第24回中明月清風為他獻上了觀內異寶人參果,但固執的唐僧不論明月和清風如何解釋,堅持認為樹上是接不出「人」的,這個是不滿三天的小兒,出於出家人的「不殺生」和「慈悲」,他堅持不去食用。他又是不識珍寶又是愚昧可笑。
第27回,他肉眼凡胎,不辨妖怪。明顯是孫悟空救了他,他卻愚蠢的認為行者是濫殺無辜。看見那妖怪的假屍首,他又被嚇的戰戰兢兢。好容易相信了悟空的話,卻被八戒的蠢話唬的耳軟,念起了緊箍咒。最後,他還固執的說什麼我要死就一定會死,你要救也救不得。明明從話中已經聽出來他知道悟空救了他,還頑固的這么說。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俗話說過一過二不過三,你說唐僧被白骨精唬了三次了,看見那屍體嚇了三次,他該相信孫悟空了吧?可不!第三次,他看見了那堆白骨,被行者一說總算是確信那是妖怪,又經不得八戒的一派胡言,再頑固地念起了緊箍咒。他還給自己的愚昧無知愚蠢的加上了「帽子」,說悟空是無心向善。最後,他索性舍棄了悟空。後來,在介紹自己的徒弟是悟能成了大徒弟,悟凈成了二徒弟。而悟空呢?一直保護三藏的行者被固執的唐僧愚蠢的舍棄了。
再後來,他遇紅孩兒,遇後來的等等想要吃了他的變換過的妖怪時,那次不是愚蠢的善心大發,好心的悟空去除妖還被他固執的想法所訓斥。這,難道不能令人看出他的愚昧和固執么?
還有,在閱讀西遊記的許多時候,我們都發現唐僧對於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人是奈何不了的。特別是孫悟空,唐僧除了使用緊箍咒以外很難使他聽從自己的話。或者說懲罰行者唐僧除了用緊箍咒之外救沒有別的辦法了。雖然悟空的確是不服管教,但是這也看出了唐僧的無能:他除了依靠外力完全沒有辦法使得他的徒弟服從。況且在遭遇災難的時候他除了怪罪他的徒弟就是在那裡哭訴,完全沒有想過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不也說明了他的無能嗎?

然而,我們並不能就這樣給唐三藏定義為愚昧固執無能。畢竟,所有人都不是一面的。縱觀全書,關於他的種種優點也是不可磨滅的。他對佛家的虔誠對世人的慈悲和對於取經的目標還不動搖也是我們所稱贊的。於是乎,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唐僧便從紙上躍然而起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西遊記中的描寫環境詩詞

第20回:三藏道:「你看這風:巍巍盪盪颯飄飄,渺渺茫茫出碧霄。過嶺只聞千樹吼,入林但見萬竿搖。岸邊擺柳連根動,園內吹花帶葉飄。收網漁舟皆緊纜,落篷客艇盡拋錨。途半征夫迷失路,山中樵子擔難挑。仙果林間猴子散,奇花叢內鹿兒逃。崖前檜柏顆顆倒,澗下松篁葉葉凋。播土揚塵沙迸迸,翻江攪海浪濤濤。」

第21回:他兩個也不管有路無路,漫草而行,直至那家門首,但見:紫芝翳翳,白石蒼蒼。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蒼蒼半綠苔。數點小螢光灼灼,一林野樹密排排。香蘭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澗,古柏倚深崖。地僻更無遊客到,門前惟有野花開。

第28回:這大聖倍加凄慘,有一篇敗山頹景的古風為證,古風雲:回顧仙山兩淚垂,對山凄慘更傷悲。當時只道山無損,今日方知地有虧。可恨二郎將我滅,堪嗔小聖把人欺。行凶掘你先靈墓,無干破爾祖墳基。滿天霞霧皆消盪,遍地風雲盡散稀。東嶺不聞斑虎嘯,西山那見白猿啼?北溪狐兔無蹤跡,南谷獐豝沒影遺。青石燒成千塊土,碧砂化作一堆泥。洞外喬松皆倚倒,崖前翠柏盡稀少。椿杉槐檜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棗了。柘絕桑無怎養蠶?柳稀竹少難棲鳥。峰頭巧石化為塵,澗底泉干都是草。崖前土黑沒芝蘭,路畔泥紅藤薜攀。往日飛禽飛那處?當時走獸走何山?豹嫌蟒惡傾頹所,鶴避蛇回敗壞間。想是日前行惡念,致令目下受艱難。
第32回:巍巍峻嶺,削削尖峰。灣環深澗下,孤峻陡崖邊。灣環深澗下,蕊只聽得唿喇喇戲水蟒翻身;孤峻陡崖邊,但見那

㈣ 西遊記讀書報告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㈤ 西遊記讀書報告

1.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2.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藉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3.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4.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這是我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的真實寫照。以前是看電視了解唐僧取經。這次通過看書卻品出了新的味道。

眾所周知,唐僧取經的成功離不開三個得力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的大徒弟要練過硬的本領,漂洋過海,尋訪名師。經過一番苦練終於練就了七十二般變化,一雙識別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才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最大的特點就是可愛。只要有他就會有笑聲,有人誤會他懶惰。其實收拾包袱、喂馬的工作他都一絲不苟,挑不出什麼錯來。但是他很小氣,總是暗地比較,自己比別人多幹了多少。的確,八戒在隊伍裡面確實是個人素質最差的一個。但是我想並不是由最好的人員組合起來的隊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隊伍的整體功效。一個強大的完整的隊伍,成員必須要有不同的特點和分工。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通風報信的往往是八戒。而打不過就跑這個特點也只有八戒有。我記得以前有個將軍,他就是要用怕死的兵放哨。別人不解。他說假如用勇猛的士兵放哨站崗,遇到敵人一定會戰死,而膽怯的士兵則會跑回營中報信。這就是說明人員搭配問題的很好的一個例子。

在看《西遊記》的過程中我覺得唐僧確實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取回真經,不僅僅是有三個勇敢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無論是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還是各種美女誘惑他。他都毫不動搖,抱定一個信念:不悲觀、不氣餒,最終取得了勝利。最終唐僧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其利斷金。取經途中孫悟空等人遇到困難時,雖有矛盾,但最後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師傅,上天入地,遍尋各方神聖。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團結,就沒有最後四人終成正果。

《西遊記》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它非常的好看,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5.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6.

《西遊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麼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生活中,像豬八戒特點的這種人好象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說是最少見的。為什麼這么說呢?證據如下:
(一)在新世紀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於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為這種老師比較和藹,並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了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現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麼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
(二)除了小孩以外,現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說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並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俗話說,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豬八戒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

㈥ 西遊記讀書報告

《西遊記》讀書報告 ——話談《孫悟空棒打白骨精》 《西遊記》是從古至今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不管是孫悟空出世至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五指山下,還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歷經的九九八十一難,每個人都對這本書,對這里的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同的見解。然而其中蘊含的道理是一樣的。孫悟空出世至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五指山下,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唐僧師徒取經,歷經磨難,最終還是修得正果,由此我們明白人性對於某種實質物體的追求,不是靠著紙上談兵,而是有實際行動並有著頑強的拼搏精神才能成功的人生真諦。 吳承恩大師用他畢生的精力來完成了這部佳作,我們必須承認,其中的每一回合都是十分的精彩。 我最看好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回。第一次看,發覺白骨精是很詭計多端,很狡詐的;第二次,第三次看,就能發現不只有白骨精的狡詐了。 白骨精先變為一個村姑,怎料讓猴王識破了,行者一棒打下去,在旁的唐僧等人肉眼凡胎,不識妖精真面目,誤以為悟空草芥人命;白骨精見詭計沒有得逞,又想變為老婆婆來迷惑唐僧,又被猴王識破,假身倒在他金箍棒下,唐僧見狀,大罵「潑猴!為何又傷老人家性命」於是轉身誦念「阿彌陀佛」。也許唐僧覺得這是孫悟空的野性難改,再加上他沒有會慧眼識才的能力,於是對他的大徒弟失望透頂。孫悟空出於對保護師傅和師兄弟的信念,在白骨精第三次找上門來的時候,再次決定趕走她。 這一舉動讓已經對孫悟空濫殺無辜的行為忍耐和憤怒到極點的唐僧師徒一下子爆發出來。面對師傅和師弟的指責與不理解,孫悟空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 由此中,我們看到了孫悟空對於師傅的忠誠和保護,「若要不打殺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是師傅念那話兒咒語」這是孫悟空在打殺白骨精變換的老頭之前所思量的話。很明顯,我們從中看到了孫悟空在貪生怕死和英勇救主之間選擇了後者。徒弟不愧是了解師傅的。孫悟空明白緊接著就是唐僧的緊箍咒「就一棍打殺他,師傅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花言巧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很可惜,孫悟空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唐僧的舉動出乎了孫悟空的意料。 唐僧念起緊箍咒這一行為我覺得這不僅是唐僧不理解孫悟空,更是體現了他的愚蠢和遲鈍。與孫悟空在一起已經那麼多年了,哪一次他被妖怪抓去不是他的他徒弟來救的,雖說孫悟空依舊野性難改,但他跟隨唐僧那麼多年,也自然不會濫殺無辜,所以他每一次殺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唐僧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所以當他面對孫悟空打殺他所認為是好人的時候,他很氣憤,但他只相信眼前的事物,所謂凡事有兩面,親眼看到得不一定是真的,但唐僧似乎只相信他的眼睛,心裡想著「我佛慈悲,不能濫殺無辜」的道理,所以看到孫悟空傷人一幕,就算是我看看 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唐僧的心裡早就偏向他自認為無辜的人身上。 其實孫悟空被唐僧趕出佛門豬八戒也有一定的責任。當孫悟空殺死白骨精變化的人是,她的原型已經顯露了出來,起先唐僧也就信了,怎料豬八戒在一旁煽風點火。孫悟空打殺妖怪後,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瘋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見到孫悟空打死的人現出原形,他又在一旁火上澆油「師傅,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活兒,故意變化這模樣,掩你的耳目哩!」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感嘆,八戒呀八戒,唐僧只是一介凡人,不識妖怪真面目也就罷了,而你好歹也有點法力,怎也像唐僧那般愚蠢和遲鈍啊!其實八戒與孫悟空鬧不和一開始就已經隱隱約約表現出來了,於是每次孫悟空犯了錯誤,豬八戒就在一旁煽風點火,這才有了孫悟空被唐僧趕出佛門的慘狀。當然,豬八戒有時也能派到用場,幫助孫悟空趕趕妖怪。 孫悟空的雖然很勇猛,但是他沒有想好對策就魯莽行動,可以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有勇無謀」。孫悟空也所謂是孝心可嘉,離別是為唐僧扣了三個響頭,光看這點就體現了與平常人不一樣的氣概。 再說說白骨精,她堪稱是妖怪史上最陰險的妖怪之一。也許她想變為平常人家好騙取唐僧的信任,好借機抓走唐僧,再說孫悟空不是省油的燈,她的伎倆早已被齊天大聖識破,她沒料到的是孫悟空竟然敢打殺已變為凡人的她。或許從這一刻開始,她的計劃就已經改變了,她已領教過孫悟空的勇猛,再怎麼騙也騙不過他的火眼金睛,於是她將計就計,讓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之後她再坐收漁翁之利。唐僧怎麼樣沒想到他把孫悟空趕走正中了白骨精的計,當他察覺到時,後悔已晚。當然,唐僧為他的愚蠢的遲鈍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㈦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

《西遊記》是小孩子從小就讀的一本書。書中師徒四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會讓我們永遠都記住這個故事。

要說書中最喜歡的人物是誰,我認為還是孫悟空,但我更喜歡稱他為行者。孫悟空也是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一提到他,幾乎人人都會想到他的聰明﹑機智﹑勇敢、膽大包天和不拘禮節,還有對師父的忠孝。

在《官封弼馬溫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這一章節中有這樣一段話:玉帝垂簾問曰:「哪個是妖仙?」悟空卻才躬身答應道:「老孫便是。」仙卿們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麼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通過在玉帝面前,他也不拜伏參見,只是躬了一下身子,我們可以得知孫悟空的膽大包天和不拘禮節。作者在這里多少都運用了一些誇張的手法,雖說行者的舉動並不符合規矩,但是眾仙也犯不著大驚失色;作者只是為了突出孫悟空的大膽和不拘禮節罷了。

可以體現出孫悟空聰明和機智的地方有很多。我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和元神》這一章節中選了這樣一段:悟空道:「師傅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里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塌下。」祖師聽說,十分歡喜,暗自思尋道:「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迷也?」這就足以看出他的聰明和機智了。他可以從師父打他三下,背著手進門,看出師傅叫他三更從後門進去要傳他道理。這樣才會學到七十二變和騰雲駕霧的本領。

行者對師父的忠孝,大家是有目共睹。在《鎮元仙趕捉取經僧孫行者大鬧五庄觀》當中有這樣一段話: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行者聞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頓邊打壞了啊,卻不是我造的業?」他忍不住,開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樹也是我,怎麼不先打我,打他做甚?」他深知唐僧一點都不經打,願意為唐僧挨打。寫出了孫悟空對師父的忠孝。

可以體現出孫悟空勇敢的地方有很多,不必一一舉例。

孫悟空是我在《西遊記》里最喜歡的人物。他的聰明﹑機智﹑勇敢、膽大包天、不拘禮節和對師父的忠孝感動了我。
********

㈧ 西遊記讀書報告3000字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代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孫悟空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只看了一遍,但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誠心向佛、頑固執著的唐僧,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的孫悟空,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的豬八戒,心地善良、安於天命的沙僧。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
孫悟空是一隻渾身長滿毛的猴子,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神猴,有幾樣法寶:1、定海神針2、筋斗雲3、七十二般變化。這些法寶幫助了他更好的在保護師傅西去的途中更快更好的驅除各路妖虐。不過除了這些神力,還需要有在天庭上當了這么久弼馬溫的人際關系,要眾神仙搞好關系,到時西去途中遇到什麼妖怪也好讓眾神仙來助一臂之力。不過作為孫悟空還有一個不適之處,就石頭上的緊箍咒,只要唐僧一念,就算孫悟空再厲害也不得不跪地求饒。下面讓我們看一看緊箍咒的魔力吧!「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傅,莫念,莫念!」又有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八戒的話,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歸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由此可以看出,唐僧還沒有念的時候,孫悟空就已經嚇得大叫不已,能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嚇倒可見緊箍咒的魅力了。書商對孫悟空疼痛時的表現做了一點描寫。但在電視劇中就讓演員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抱頭大嚷,苦不堪言,直在地上打滾兒,看上去真的是不可一試的,好像這咒語,,讓孫悟空的法力一下子全廢了似的。不過如果沒有緊箍咒的欺壓,孫悟空那可就是風光無限啊!七十二變一會兒變成人樣,一會兒是個小飛蟲,一會兒是牛魔王,真是隨心所欲阿!我想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是很多人想擁有的,這也是人們喜愛孫悟空這個角色我的原因之一。這七十二變也矇混了不少妖精的日光,更是可以好好救師傅,又不被人發現。就像孫悟空在借芭蕉扇的時候,他變作牛魔王的樣子,騙使金睛獸把他送到鐵扇公主的住處,又入洞騙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並使計謀獲知了芭蕉扇的用法,然後又變回原形離開了。七十二變真靈啊!就算鐵扇公主也分不出真假來。這小小的但能排大用處的芭蕉扇就輕易地被騙到手了。這里要聲明一下,孫悟空是在借不到芭蕉扇的情況下才耍騙術的,而且他乾的是正經事。可是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有失力的時候,他取得芭蕉扇以後趕到師傅處,途中遇上了「八戒」,這可是牛魔王變的,孫悟空居然就掉以輕心了,沒有識破真相,芭蕉扇又落入了牛魔王的手中,唉!真可惜啊!看來孫悟空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最後,我對孫悟空的總體評價就是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將要除魔,積德行善,為民除害,可總是被唐僧冤枉。真倒霉啊!

大膽的孫悟空
孫悟空天生不怕困難,敢想敢說敢做,在花果山,它第一個沖進水中去探尋出水源頭。
聰明的孫悟空
當師祖生氣地在孫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當眾人埋怨孫悟空起走了師祖時, 悟空卻早已破了盤中之謎。原來師祖打它三下,是叫它三更時分從後門進去。結果孫悟空學到了七十二般變化。
有禮貌的孫悟空
當孫悟空半夜前往師祖的住處發現師祖正在睡覺,它就跪在床前好長時間,一直等到師祖醒來。每次得到師祖教的本領,它都磕頭謝恩。我們平時有句俗話說:猴子屁股坐不住。可那時的孫悟空在聽師祖講課

㈨ 西遊記的讀書報告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㈩ 《西遊記》讀書報告(連續兩章共1500字)

西遊記讀書報告

目錄

1、 前言

2、 我對豬八戒的看法

3、 我對孫悟空的看法

4、 我對唐僧的看法

資料檢索

1、 前言

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是什麼?你一定知道,那就是《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雖然我知道四大名著,但讀得卻不多,只讀過《西遊記》、《紅樓夢》。相比之下,自己更喜歡《紅樓夢》一些,明清小說中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我覺得也很不錯的。不過其餘的就單元綜合學習的題目的關系,我們只能將視線范圍縮小到四大名著其中的一本《西遊記》。

《西遊記》也被搞成了各種各樣形式的文藝作品。如電視劇《西遊記》,動畫片《西遊記》,電影《大話西遊》,還包括哈哈電視的《魔幻巧克力》——一個關於西遊記的室內情景劇……在這些文藝作品中有不少已經顛覆了《西遊記》的原來面目。不過其中的電視劇《西遊記》,自己還蠻看好的,在這個暑假檔不少電視台重播了《西遊記》。其中六小齡童所扮演的孫猴子那是相當到位。整個一猴樣,在觀眾面前。再說唐僧,慈眉善目,西皮嫩肉的。豬八戒何眾妖怪們,長相奇醜無比,我想扮演這些角色的演員一定受了不少折騰,你看演豬的已經不成人樣了;除手腳以外,分明就是豬嘛!人物真是栩栩如生啊!內容和情節也沒有很大的改變,基本按著原著來。幾十年看下來能讓觀眾不厭那是需要功底的。

再從藝術作品中說回來,這《西遊記》的書也是多種多樣圖文的,漫畫的,全傳的。我讀的是全傳的白話版本,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時間在1991年10月。這屬於比較老的版本了。自然還有更早一些。反正自己讀起來,感覺意思是懂非懂,不過我根據電視劇中的內容還能了解一二。在這寫了這份讀書報告,多多指教。

2、 我對豬八戒的看法

豬八戒是一個長鼻子,大耳朵的妖怪,他是一個有時間就睡,有東西就吃的豬。長得奇醜無比。在這一路保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只要一碰到挫折就開始懷念它的高老莊,可見他對高老莊還是比較留戀的。反正我是這么想的。我對豬八戒的第一個看法是「懶」。我有理由(劇中):孫悟空命豬八戒祛探山,因為那山十分險峻,豬八戒在山中四處圍困,在石頭中四處穿行,嘴裡不斷地說那猴子陰險,叫他來探路,害得他受了許多苦。於是它背靠石頭,呼呼地睡去了。孫悟空見豬八戒還不來,於是就去找豬八戒,發現他已睡去了就變成了啄木鳥去戲弄豬八戒。啄木鳥狠狠地啄了豬八戒的鼻子一下,豬八戒才醒來,一看是只啄木鳥,也戲道:「嘿嘿,你一定是把我的鼻子當木頭了。」說完用衣服遮住鼻子繼續睡去。孫悟空見豬八戒還不起來,又想一招於是就一吹氣,豬八戒只覺得臉上一濕,就醒了過來,原來是尿屎,豬八戒破口大罵著啄木鳥並自言自語道:「回去該怎麼對師傅說呢?」最後他編了個謊言想逃過一劫,可是那能逃得過火眼睛睛的孫悟空呢?懶和饞是一對親密的朋友,豬八戒不僅懶也是比較饞的。他吞吐量特別大,由於電視劇里是演戲,就把豬八戒的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里我從書本上找到了豬八戒的饞,如:食腸卻又甚大:一頓要吃三五斗米飯;早間電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毅。喜得還吃齋素,若再遲葷酒,便是老地這些家業田產之類,不上半年,就吃個凈。這是在高老莊時,高老爺向唐僧和孫悟空訴的苦。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這豬八戒的嘴又多饞了吧!不過豬八戒到底還是天鵬元帥下凡,也有一定的功力和武力。最後我要說的一點是豬八戒比較貪。下面讓我拿出證據來吧:一次,孫悟空命豬八戒搬一塊石頭,逐步願意,孫猴說:「下面可有寶貝,你不搬這寶貝可就歸我嘍。」於是假裝搬石頭。豬八戒一聽有寶貝,立刻和猴子一起搬,卻發現一口井,說:「咦?猴哥你騙我,哪來什麼寶貝呀?」悟空說:「不急,八戒你到這井底下去,寶貝就在這下面」,八戒信以為真就順著金箍棒,下到了井底。遇見了井龍王就問:「龍王啊!你這兒有什麼寶貝啊!」井龍王一呆,「我這兒哪有什麼寶貝啊!」……如果孫悟空不說下面有寶貝豬八戒是不會下去的,而且下了井底也一心文寶貝的事情,從這兒可以看出豬八戒很貪財。反正我覺得總體來說豬八戒就是個貪婪好色,愛拍馬屁,迷惑唐僧的眼睛,總在唐僧面前說孫悟空壞話。而且是一個膽小有一些怕妖精的豬,每次去打妖怪總撒滑偷懶,能不打就不打,怕被捉住。我不喜歡豬八戒這個角色。

3、 我對孫悟空的看法

孫悟空是一隻渾身長滿毛的猴子,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神猴,有幾樣法寶:1、定海神針2、經斗雲3、七十二般變化。這些法寶幫助了他更好的在保護師傅西去的途中更快更好的驅除各路妖虐。不過除了這些神力,還需要有在天庭上當了這么久庇馬翁的人際關系,要眾神仙搞好關系,到時西去途中遇到什麼妖怪也好讓眾神仙來助一臂之力。另外就是在太上老君的丹爐里烤出來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西去途中識破妖怪的種種變化以保唐僧性命 ,像在三打白骨精中就用到了。不過作為孫悟空還有一個不適之處,就石頭上的緊箍咒,只要唐僧一念,就算孫悟空再厲害也不得不跪地求饒。下面讓我們看一看緊箍咒的魔力吧!「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傅,莫念,莫念!」又有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八戒的話,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歸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由此可以看出,唐僧還沒有念的時候,孫悟空就已經嚇得大叫不已,能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嚇倒可見緊箍咒的魅力了。書商對孫悟空疼痛時的表現做了一點描寫。但在電視劇中就讓演員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抱頭大嚷,苦不堪言,直在地上打滾兒,看上去真的是不可一試的,好像這咒語,,讓孫悟空的法力一下子全廢了似的。不過如果沒有緊箍咒的欺壓,孫悟空那可就是風光無限啊!七十二變一會兒變成人樣,一會兒是個小飛蟲,一會兒是牛魔王,真是隨心所欲阿!我想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是很多人想擁有的,這也是人們喜愛孫悟空這個角色我的原因之一。這七十二變也矇混了不少妖精的日光,更是可以好好救師傅,又不被人發現。就像孫悟空在借芭蕉扇的時候,他變作牛魔王的樣子,騙使金睛獸把他送到鐵扇公主的住處,又入洞騙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並使計謀獲知了芭蕉扇的用法,然後又變回原形離開了。七十二變真靈啊!就算鐵扇公主也分不出真假來。這小小的但能排大用處的芭蕉扇就輕易地被騙到手了。這里要聲明一下,孫悟空是在借不到芭蕉扇的情況下才耍騙術的,而且他乾的是正經事。可是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有失力的時候,他取得芭蕉扇以後趕到師傅處,途中遇上了「八戒」,這可是牛魔王變的,孫悟空居然就掉以輕心了,沒有識破真相,芭蕉扇又落入了牛魔王的手中,唉!真可惜啊!看來孫悟空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最後,我對孫悟空的總體評價就是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將要除魔,積德行善,為民除害,可總是被唐僧冤枉。倒霉啊!

4、 我對唐僧的看法

首先,唐僧雖然滿口仁義道德,總是「阿彌陀佛」,但卻有一些不明是非,動不動就念緊箍咒折磨孫悟空,直到孫悟空認罪才放過他,這是他糊塗,暴力的一面。第二,它偏袒八戒之心是很明顯的,為什麼?就是因為八戒回溜須拍馬,幾句甜言蜜語便把唐僧弄得糊塗得不知東南西北,積德孫悟空在一旁「呵呵」直叫,茫然搔首。第三,唐僧見妖魔鬼怪便昏倒,若不是徒弟的救助,還沒滿出羊門便入虎口了,更別說到西方取什麼經了。而每次除妖後,享功的必定是他,你看他面對歌頌,笑而不語,絲毫未覺羞恥接受,怕是忘了到底是誰的功勞了。第四,看見美女便轉過臉去,這是佛教的一大禁戒,他卻屢犯。實在是荒唐可笑。且看他在女兒國國王前面的舉動吧。國王一針見血地道出:高僧既然四大皆空,為何又不敢正視我?唐僧語塞。是該語塞。因為這句話揭穿了他的偽裝。「菩提本無樹」的境界唐僧無法達到,又怎麼自稱玉帝親封的高僧。第五,唐僧和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眼看就要生娃娃了,但他卻讓孫悟空找葯水把胎打掉。胎兒是一個生命,佛家不是有戒條不能殺生的嗎?由此,他又犯了個不可饒恕的罪過。不過他也有好的一面,雖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他卻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西方,取得了真經。

我對唐僧的總體評價就是不明事理,肉眼凡胎,多次冤枉孫悟空,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有些偏心,總是擺一副師傅的架子。但心底善良,以慈悲為懷。

《西遊記》讀書報告
在我原來的印象中,孫悟空的出世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觀:從石頭中放射出的萬丈光芒里「biu」的一下蹦出來。而原著中則這樣寫道:「花果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以前腦中的那種壯觀景象被「見風而化」徹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由「化」字所帶來的神秘感:一塊孕育靈根的仙石在我們肉眼所感知的永恆不變中,卻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我們凡體所感受不到的變化……
唐僧這位被委以重任的得道高僧,在我心中始終被塑造為一個無欲無求、深罯佛理的完美形象,但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唐僧耐不得飢寒,為個人安危擔驚受怕,經常處於一種神經質的狀態中(在很多章回中,遇到高山險阻,受到飢寒來襲時,唐僧的表現),讓我對他的表現深感不滿。難道他不懂得「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嗎?
我們是不是總在不斷推翻自己以前即成的某種定論?無論是審美、品味、興趣愛好,甚至於根植在心中的人生觀……
曾經的我覺得綠色的那種澄清與醒目是最俗氣的,而現在我卻發現多加上一點「墨」,她竟會在深沉中透出一種懾人的清靜;以前我不喜歡花花草草、貓貓狗狗,可是忽然有一天早晨睜開睡眼,最想看到的卻是:陽台上能有一朵盛開的馬蹄蓮。
生命往往就在這種「肯定—懷疑—否定—再肯定」的成長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受天地日月精華孕育,有了靈通之意的石猴同樣也不例外。且看這只石猴的各種稱呼:「美猴王、孫悟空、弼馬溫、齊天大聖、孫行者、斗戰勝佛」,這每一個稱呼變化的過程都是對其身份的一次「懷疑、否定、再肯定」的經過。身份的界定會帶來一種限制,被界限所束縛著,如何超越這種界限,就要推翻即成的一種身份,直到超脫身份本身。
盡管美猴王在「花果山福地」過著無憂無慮的快樂日子,這種快樂依然不能讓它對「生老病死」視而不見,隨著三五百年時間的流逝,預示著他離生命的終點也越來越近,對生的無限留戀使他對死產生了恐懼,也許使猴王害怕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他不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他所留戀的是那「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無量之福」。為了擺脫死亡的約束,他開始為作一個能夠躲過六道輪回的「佛、仙、神」而努力。他的磨難也就從這里開始了。
經過數十個年頭的尋訪,他拜「須菩提」為師,須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雖然在這里須菩提是糅合道、佛的一個人物,但猴王與菩提的相遇似乎在預示著他命中註定的佛緣,佛是講究緣分的。菩提給他起了一個「人」的名字----孫悟空。他掙脫了猴子的身份,成了一個人。此時的他學會了長生不老之術和七十二般變化。就在他以為自己從此長壽,不必再為死亡憂慮的時候,在一次酒醉後的睡夢中,卻被兩個勾魂鬼帶到了冥界,其實也就是「死」了一次。在這里,我認為是他身份的一種丟失,他本身是超出「五仙、五蟲」十類之外的「靈明石猴」,
擁有了一個「人」的名字,又修到了「佛、仙、神」長生不老的境界,那麼他到底是猴?是人?還是仙?他一怒之下把生死簿上猴屬類的名字全給勾了,他覺得自己長生不老就是神仙了,那麼他就需要神仙對他身份的一種承認,一種同類之間的相互認同。由於他拿走了東海的寶貝,勾掉了地府「生死簿」上的名字,終於引起天庭對他的注意,「三界之間,凡有九竅者,可以成仙」,所以天庭給了他做神仙的資格——招安為「弼馬溫」,承認了他作為神仙的身份。
可天真的猴子沒有想到這神仙也有尊卑之分,為了維護作為一個神仙的尊嚴,發泄一下懷才不遇的憤怒,他又回到了花果山,並野心勃勃地封自己為「齊天大聖」,直到天庭對他的第二次招安,封了個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即便如此,他作為神仙的身份與地位就安定下來了嗎?當他看到眾仙都去參加蟠桃會,而自己卻被排斥在外時,遂與天庭為敵,站到了神仙的對立面——成了妖怪。煉丹爐中的七七四十九天不僅成就了猴王的「火眼金睛」,更成就了猴王大鬧天宮的威力與決心,他要反抗天庭,打破那束縛,他要坐靈霄寶殿上的那個龍椅。只是天命難違,也許他反抗天命本身就是他命中註定的一場劫難,無論如何,他都逃不出。他與神仙沒有緣分,天庭不是他的,他也不屬於天庭。命中註定與「佛」的第二次邂逅來臨,與他逃不出天命一樣,他同樣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因為此時的猴子心有雜念,就無法完全超脫界限的束縛。五指山下的五百年,五個世紀,五次輪回,「解鈴還需系鈴人」,佛把他壓了下去,只有佛才能解救他。拯救他的唯一理由是他與佛有緣,而佛相信緣份,佛不會輕易放過一個集天地日月之精華的難得慧根,佛要點化他。於是,猴子的命運從天庭的手裡轉到了佛祖手中,佛是無處不在的,「心生,種種佛生;心滅,種種佛滅」。由佛祖的二徒弟十世真身修行的金蟬子轉世的唐僧,揭了五行山上的「壓帖」,卻又在他頭上套了一個「金箍」,此時的猴子已不是什麼齊天大聖,成了一個保護聖僧西天取經的苦行僧——孫行者。
唐僧的徒弟中與他一樣成佛的只有行者一人,西行的路上歷經十萬八千里 、九九八十一難,行者的貢獻最大、悟性最高,同時他又是最孤獨的一個,只有他的火眼金睛能分清妖魔鬼怪、人神佛仙,可是唐僧根本不聽他的的勸誡與忠告,甚至不信任他,更不用提頑靈不化的豬八戒,而沙僧好像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兩耳不聞身外事,只跟著他們跑跑腿,擔擔行李而已。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著名的悲劇形象——拉奧孔,他的悲劇性就在於擁有預言真理的能力,卻同時被懲罰永遠得不到信任,這種悲劇感同樣包圍著行者,無力轉身的距離感使行者產生了「二心」,心猿的惡劣讓行者自己都束手無策。這就是九九八十一難中的第四十六難「難辨獼猴」,這一難是針對猴子的一次最大考驗,讓他能清除自己心中的雜念心猿。真行者與假行者相像的地連神通廣大的觀音菩薩都分辨不出,只能找更加神通廣大的如來佛祖辨明,還是佛祖高明,凡事皆逃不出他的掌心,他一語道破假行者的來歷「此乃六耳獼猴也」。六耳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賊,由於悟空有了「一明,一暗」二心,心猿集惡於一身,做出了大逆不道的行為:打死唐僧,搶走文牒,准備假冒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經。我不禁懷疑這些行為都曾在悟空的潛意識中發生過,這是一場集心中的惡於一身的「悟空」的演繹,最終佛幫他戰勝了心中的惡,由「明」親手將「暗」消滅。從這時起,悟空真正超脫了自我,成了取經路上的先知,西行路開始變得明朗,無論唐僧再有什麼抱怨,路上遇到怎樣的困難,悟空都以超脫後的自如來面對,他已洞察了一切,就連唐僧登極「凌雲度」彼岸的那一跌,都是悟空把他推下去的。如果沒有悟空,唐僧對著無底之船如何脫卻這胎胞骨肉身,登上無極之彼岸。至此,大功告成。佛歡喜他西行路上隱惡揚善全始全終,稱他「斗戰勝佛」,成了佛後,頭上的金箍也自然消失。正是「心生,種種佛生;心滅,種種佛滅」。
這只從石頭中風化而來的猴子,原本不屬於「五仙五蟲」十類之內的,可是縱觀他成長過程中身份被一次次「推翻——重建」的過程,他把「妖、人、神、仙、佛」五仙的身份都一一演繹一番。到了佛的境界,已是四大皆空,心中無一物,至於身份界定的那種限制,已在萬事皆空的心中不存在了。「斗戰勝」代表的只是他成佛前的功績,「佛」才是他生命的終極演繹。我們沒有猴子這樣偉大,逃脫不了「不斷推翻自我,再實現自我」的循環模式,這種不斷否定、懷疑自己的變化是從哪裡來的?是對於生命的不斷感悟,還是對於成長的一種感激?無論它從何而來,我們都在這樣循環往復重建自我的過程中慢慢長大。我們不能長生不老,生命總有一天會被推向終點,但是有限的生命正是在這種不斷實現自我的過程中被無限擴張,無限延伸......
感謝成長吧!《鐵皮鼓》中的奧斯卡因看到了生活中的丑惡而不再長大,最終還是被成長中遇到的美好感化地再次成長起來。就在這樣不斷地變化中,我們在不斷地體會成長地過程,經歷過,擁有過,才能懂得……

《西遊記》讀書報告
《西遊記》是大家都十分喜歡的一本書.小說通過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發生的一個個驚險曲折的故事,表現了主人翁敢闖敢拼的大無畏精神和俠肝義膽.書中的人物個個都栩栩如生,不管是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還是各具神通的神仙妖魔,在我眼裡都是如此親切,如此可信,如此活靈活現.
許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而不喜歡孫悟空的師傅唐僧,可我卻覺得唐僧真實可信,在現實社會中很多人或多或少也有類似唐僧的缺點,分析唐僧的特點對我極有啟發.
唐僧作為一代高僧,的確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但正因為他的過分"善良",又是非不分,人妖不辨,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妖怪所欺騙,利用,差點誤了取經大事.比如其中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唐僧就被先後化身為村姑,老頭和老太的白骨精所欺騙,而去責怪孫悟空濫殺無辜.
唐僧還是一個耳軟,沒有主見,聽信讒言的人.即使他親眼看到姑娘送來的飯菜是青蛙,蟲子時;當孫悟空最後打死的老人顯出是白骨精時,唐僧仍然會聽信專會說好話,奉承拍馬的豬八戒的讒言,堅持認為是孫悟空闖了禍,錯殺了好人,而用緊箍咒來懲罰孫悟空.
唐僧面對孫悟空的苦苦懇求,一點也不會顧及師徒之間的情誼,堅決把孫悟空趕跑,如此做法不免讓人寒心,所以像唐僧這樣一個有如此多缺點的人要不是有眾徒弟和菩薩們的鼎力相助,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是決不可能到達西天,取到真經的.
其實我覺得從唐僧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吸取許多經驗,教訓.因為,在我們身上,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毛病.比如人雲亦雲,缺少自己獨立的見解和判斷;不分是非,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悉力;耳軟心活,喜歡聽好話,戴高帽等等.
從唐僧身上我們應該知道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
還有就是豬八戒了,我認為這個人物形象是吳承恩寫得最為生動的.
豬八戒有力氣,能幹活,性情憨厚.打仗時,又是孫悟空的一個得力幫手.但是在豬八戒身上,缺點和毛病也是表現的非常明顯突出.他貪吃,怕困難,對取經信念不堅定.一遇到挫折,就想分行李散夥,回高老莊做女婿去.他還有點自私:取經路上,偷偷攢了幾錢銀子,藏在耳朵里.他還有點狡猾,有時撒點謊,在唐僧面前編排些孫悟空的壞話.但由於笨拙,往往又弄得自己上當吃虧.不過話又說回來,唐僧在幾個徒弟里最喜歡的就是豬八戒了,也許就是因為豬八戒的奉承,拍馬屁有關吧!但這一點又說明他很會隨機應變.
其實我們從孫悟空的角度去想,我們該去交怎樣的朋友,我想,一定需要性情憨厚,關鍵時刻可以依靠.書中的豬八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孫悟空除了有時作弄一下這個"可惡"的師弟外,基本上還是容忍了豬八戒,正是因為豬八戒的憨厚,關鍵時刻可以依賴的特點,這是豬八戒的本質.當孫悟空被唐僧驅逐後,豬八戒意識到大師兄不在,他肩負了重要的責任,這時候他表現出了他的責任感,英勇地與妖怪斗爭,甚至於即使在唐僧被抓後,知道自己斗不過妖怪,也不一個人逃命,選擇了繼續挑戰妖怪,直至與唐僧一起被抓.
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人平時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可是我們應該首先判斷這個人的本質特點,而不應該過於注重他的缺點,看人要看他的主要品質而不應苛求細枝末節.
沙和尚,他是一個靠得住的人,他誠實,憨厚,在孫悟空和豬八戒吵架時,會主動上去勸架.但是他的能力有限,也不太善於思考,缺少一些機變.忠誠,肯干,吃苦耐勞是他的最大特點,也是非常寶貴的優點.
小說還通過一連串驚險,曲折的故事,刻畫了眾多妖魔鬼怪和神仙,這些角色個個都有鮮明的性格特點.
作為我國古代的優秀神話小說,《西遊記》實際上是封建社會現實生活的折射,通過神仙鬼怪的故事反映社會生活的現狀.我們看後,對豐富想像,增長智慧,對培養堅忍不拔,戰勝困難的精神,和加深對封建社會的認識.都是有益處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