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夫游記讀後感
A.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今年放假,趙老師讓我們讀一些書,其中有一本叫《格列佛游記》。這本書一共有四卷,我用了三天讀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作者在海上航行時到了一些國家,這些國家很多都是比較偏僻的,沒有多少外地人去過的。第一卷叫做《利立浦特游記》,在這一卷里,作者說明了自己在「小人國」的經歷;第二卷叫做《布羅卜丁奈格游記》,這裡面說的是作者在「大人國」的經歷;第三卷叫做《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游記》這一卷里的「勒皮他」是一個漂浮在巴爾尼巴比上的飛島;第四卷叫做《慧駰國游記》,「慧駰國」是一個被馬統治的「國家」。整本書讀上去感覺有些意思,而其中一些情節映射一些事件。
此書的第三部分中,作者講了勒皮他和巴爾尼巴比的學術情況,其中講了,他們的一些方面的學術很發達,但是他們不會進行實踐應用,所以他們的樓房歪歪斜斜、各式各樣,樓房裡面找不到一個直角,可能就是在諷刺生活中的一些人。而第四部分中,作者被當作了一隻「耶胡」,後來被一些「慧駰」發現,而一些「慧駰」發現作者這個「耶胡」有理性,但是「慧駰」們後來知道了我們人們的缺點,認為人們沒有把理性用到正地方。這使作者知道了人們的不足。作者在這個島上住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的道德有所提升。最後作者已經不想回到原來住的地方了,可是最後還是離開了。從這時開始,作者似乎一直不喜歡旁邊的人們,甚至自己,認為他們,包括作者都是丑惡的「耶胡」。
這本書裡面寫得幾乎很難讓人相信:竟然會有和一隻手一樣大的小人,高樓一樣大的巨人,在空中飄著的島,會說話的馬,「耶胡」,由馬統治的「國家」……作者卻在書中指出,這些都是事實,但很多人都一語斷定,這些東西是不存在的。
作者能夠在書中體現人們的缺點和不足,很可能因為這些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人們的行為和思想。因為人們對於現在的生活過得熟悉了,很難發現這「普通」的生活中本來就存在的毛病。這些另外的觀察事物的角度在書中就體現為島上的人。這些人有自己的思想,對其他的思想就會發現一些我們覺察不到的毛病。這本書還映射了很多事件。似乎書中的任何一個事物、任何一個動作,都可以從中看到生活中的事件。
總之,我覺得此書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B.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當 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 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回、會飛的國答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 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麼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麼會飛。帶著這些疑問 認真地讀起了第一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游記」倒不如說成是「 與格列佛的游記」呢,因為 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 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 又從心裡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 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 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否則的話,若 以後遇到這種事情的話說不定早已經一命嗚呼了呢 呵呵 是否滿意 如果滿意就採用吧
C.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800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彷彿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駰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裡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游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2
當我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麼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麼會飛。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讀起了第一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游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游記」呢,因為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裡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否則的話,若我以後遇到這種事情的話說不定早已經一命嗚呼了呢
3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誇生· 斯威夫特。
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這本書的最後一頁,似乎意猶未盡。
此時我頭疼的厲害,想要炸開似的。我用力德睜開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種似乎很熟悉又似乎從未見過的古建築。我環視四周,竟發現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裝,躺在浸著莫名液體的水晶棺里動彈不得。天:我大腦深處的某種東西隱約的告訴我,這是樓蘭。
有許多人抬著水晶棺往某個地方走去。我凝聽著,樓蘭古老的民族音樂浸透哀愁。潛意識告訴我,這是個葬禮,而將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試著側過頭,看到了同樣身著素裝的許多人。那個步履蹣跚、包頭大哭的老媽媽是我的「阿媽」,那個兩鬢蒼白、佝僂著腰的老大爺是我的「阿爸」。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們城市,飛來的流矢劍射中了飯桌前的我,於是,一個生日宴席伴著刀光劍影變成了葬禮。
孔雀神知道我有多麼不願意離開至親至愛的親人們,我的淚混入了水晶棺內的液體中,我張開嘴卻發不出一絲聲音。我已經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盡頭。
啊,不要!我一驚,便從睡夢中醒了。原來這只是個夢呀!嚇壞我了。我覺得很巧,斯威夫特經歷了4次旅遊,都是有許多重大發現,並且他從中都很直接諷刺、橫掃了英國的社會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這一次古樓蘭游記,不僅經歷了一次生離死別,還讓我認識到戰爭的可怕。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著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這本書無論從內容還是寫法上,我都喜歡。而做的這個夢只是借題發揮。
夕陽欲墜,一群聖潔的白鴿迎著粉色的霞暈在雲層重時真時幻。我對著蒼穹,回憶著《格列佛游記》,更是回憶古樓蘭!
5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檢舉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儒勒•凡爾納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於一八七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再次讀完這本書,心中還是存在這個願望,就是希望隨尼摩船長一起探盡海底所有的秘密,可恨沒有阿龍納斯教授的好運.
故事起與1866年一件鬧的滿城風雨的怪事,許多船隻在海上發現了海怪,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獸,誰知落入水中,與同伴一起周遊四海,最後不堪海底的沉悶,想方設法,重回陸地.
寫到這里,竟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哈利波特》,而此書的價值遠遠勝過前者(就我個人而言),畢竟在1870年能寫出這樣奇幻小說並流傳至今是極為珍貴的.135年千千萬萬讀者還有時光流逝的考驗並沒有使它的銳氣磨減,反而更肯定了它的價值,而我覺得它在文學史上之所以屹立是因為它從頭至尾貫穿的兩個字"幻想".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為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蘇伊士下面一條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塊沉沒的陸地(大西洋洲).在未來世界,一切幻想皆成為了現實.在《海》中,尼摩船長說了一句話:"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幻想其實是進步的翅膀.100多年前的人的幻想在100多年後成為現實,探索是無止境的呀!
《海》贊美了那深藍的國度,史詩般壯麗的海洋,一個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地方,那裡有數不清的珊瑚,海藻,游魚,礦產,正是一幅瑰麗的錦圖,我無法用語言來贊美或形容它. 諾第斯號不管在那個年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話.是它揭示了海洋中無限神秘的一切,對於船長尼摩來說,更是精神的家園.
終於說到尼摩船長了,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為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這個棄絕人世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歡這種人,對於尼摩船長無盡的痛苦,我總想探個究竟,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著怎樣的經歷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里》委實是一本經典名著,而在現代,卻很少見到這樣的經典名著,那些浮華的東西倒是很多,真是可惜得很!
D.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600字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於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後,大呼「上當」也於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麼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後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湧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台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游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台兒庄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爭,還要與瞌睡蟲作斗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因此,此後,看到魯迅拿著煙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盡管受了騙,並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為: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著本質區別(如果趕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好像是廢話)。至於第三點,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_500字
這幾個月,我讀了一本名叫《格列佛游記》的書。它的主人公是格列佛,主要寫格列佛先後4次旅行的情景。
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風暴,船被打翻了,他漂流到了小人國,在小人國里,小人國的居民把他當作一個高大威猛的巨人,格列佛以至於稍不留神就能踩死幾個小人國臣民,甚至他的小便就輕易撲滅王宮大火。一頓飯要數百個小人才可以做。他可以讓小人國臣民在他的手掌上跳舞,輕而易舉地打敗小人國強大的軍隊。
在大人國,他卻顯得非常渺小,以至於成了大人國兒童的玩具,那裡的東西對他來說都顯得非常龐大,就連彈鋼琴也要站在非常高的凳子上,並且不斷地來回跑動,用拳頭狠狠的砸琴鍵,才能彈出聲音來。一個大人國居民差點把他當成食物吃了。在那裡,蒼蠅蚊子是他的大天敵,冰雹暴風雨好像槍林彈雨……
而飛島國的統治對下方城市而言非常的霸道。要是誰敢反抗飛島國,他們就移動飛島到反抗他們的城市上空,不讓他們享受陽光權和雨水權。不過,自打下方城市居民准備了尖頂金剛石建築和燃燒液體後,一向霸道的飛島國屈服了。
在慧馬國,馬有了人擁有的理性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比人高明。那裡的人就好像成了沒思想,沒感情的畜生!
讀了這本名叫《格列佛游記》的書,我感到了當時18世紀英國的黑暗和腐敗。但格列佛堅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學習,記得小時候,我總是遇到困難就放棄了,可格列佛卻不同,他遇到困難堅持不懈,沉著面對,真的非常值得我學習。
慶師附小四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650字
當我翻開《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它的目錄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彷彿帶著魔力,勾出了我的好奇心。《格列佛游記》書如其名,講的是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因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游歷了一些神奇的地方,最終平安回到英國的故事。它的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讓我感覺,我是在讀自己寫的日誌《我與格列佛的游記》,而不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游記》呢!
書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陸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在一次旅行中流落到的慧因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類字眼,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作為統治者的「慧因」是我們平常見到的「馬」,在它們的國度,奴隸竟是人類!那裡的「人」粗魯、愚蠢,有著難聽的名字:野胡。我很羨慕格列佛能到慧因國,它是所有人追求和嚮往的世外桃源,在那裡你不用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世界,有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為了金錢拋棄親身父母。雖然,我們的師長從小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不要……,但這與他們同時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像陶淵明先生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我願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一打開《格列佛游記》的目錄,詳盡有趣的內容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國、大人國……一看就知道一定十分的有趣。我便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和許多國外著作一樣,《格列佛游記》也帶著濃郁的異國風情,每一卷都反映著作者生活的時期中英國各方面的狀況。幸好書中有一段譯前序,介紹了一些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對理解書中內容是有所裨益的。而書中應用的反語修辭,更是處處可見。熟練又適當的諷刺,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英國的議會和宗教政治的不滿。因此,書中的四個部分,都緊密聯系,支持著作者的主要思想。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這本書講的是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船航行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海岸上。當他蘇醒過來的時候,驚訝地發現自己已被細細的繩子捆住了,而周圍都是比他小十二倍的「小人」。原來,他來到了小人國。後來,他又先後見了有二十米識了有二十米高的「大人」、能招喚鬼魂的「巫人」、醜陋自私的「耶胡」、聰明而高貴的「慧駰」……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1699年5月4日,格列佛被請去當船上的醫生,可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了風暴,所有船員,包括格列佛都設法逃脫。
格列佛劃著小艇,可是沒過多久,來了一陣狂風,把艇翻了過去,格列佛只好游到小島上,可當走到小島的時候,他已經有氣無力了,便躺在島上睡著了。
可當他醒來的時候,想動彈一下,可是,自己好像被什麼東西弄住了一樣,動彈不得。後來,格列佛才發現自己被繩子捆住了。
過了一會,奇跡發生了……幾個不到六英寸書小矮人爬到了他的身上!
格列佛看到了,說:「喂!你們想干什麼?」這一聲,小矮人嚇了一大跳,紛紛都從格列佛身上跳了下來,有的都摔斷了腿。
過了一會,格列佛感到一陣刺痛,原來,那些小矮人正用箭射自己呢!
格列佛安靜了下來,隨後,小矮人也停止了射箭,晚上,一個矮人的頭領過來了,他給了格列佛一些東西吃,隨後,他就進了小人國那裡,在那裡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他們那裡最大的馬和牛是4—5英寸,羊的高度為1。5英寸,那裡的雲雀跟一隻普通的蒼蠅那麼大,鵝就是跟雲雀一樣大……
格列佛在小人國過了一段時間,就出發到其他地方,格列佛來到了大人國,他發現那裡草都比他高好多,突然,他發現了一個巨人走了過來,後面還有很多。
他們是來收麥子的,當那巨人收割的時候,當快要割到自己的身旁時,就差那麼一丁點,這時,格列佛大叫起來,這一聲,巨人聽見了,底下了頭,在尋找格列佛,當巨人尋找到他的時候,格列佛很吃驚,不過,最終還是找到了,接下來,他的命運會怎麼樣呢?他還活著,他被帶到了農夫家裡,農夫一家人都很喜歡他……
小人國的人們他們不足6英尺,大人國他們有個子有一個教堂那麼高,飛島國的人們一隻眼睛是凹下去的,還有一隻是突出來的,在一飛島國個地方,叫巴尼巴比的地方,那裡的人們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慧馬國的人們都是馬,而且他們都會講話,就像我們人們一樣。
我介紹完了,我覺的這本書是一本有趣的書。
E.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500字
當我第一次見到此書,我以為是像《魯濱孫漂流記》那樣的小說。而當我翻開書,看了書的前言才知道了,原來這個一部充滿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但小說的童話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徵,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yahoo)。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作者不僅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個人類社會。耶胡代表人類,而主人公卻是如此厭惡耶胡。書中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社會的不滿。
另一方面,主人公在慧因國里與慧因的生活是最令他難忘的。他們的國家不會出現表示罪惡的字眼,像:欺騙、懷疑、狡猾等等之類的詞。所以他們的社會不會有欺騙、懷疑、狡猾、陷害、陰謀、賄賂……。那個世界才是一個真正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地方。以至於當主人公離開那裡時流下了悲傷的眼淚。
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我們的社會雖然不像當時英國那樣敗落,但也好不到哪去。小偷小摸、亂扔亂丟、破壞公物。都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事。殺人放火、販毒走私、殘暴瘋狂。也是我們在電視中經常見到的事,都已經不足為奇了。
這么一個渾濁的社會,是要靠我們來澄清的。現在的我們雖然不能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來,但是可以做我們能做到的事。就算是低下頭揀起一片垃圾,寫一篇環保文章,號召朋友親戚……這都是我們輕易能做到的。
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在我們一代一代的努力下,成為像慧因國那樣的社會。我願為此付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陽光,少一點污染。
F.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1000字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1000字)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於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後,大呼"上當"也於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麼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後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湧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台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游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台兒庄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爭,還要與瞌睡蟲作斗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因此,此後,看到魯迅拿著煙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盡管受了騙,並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為: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著本質區別(如果趕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好像是廢話)。至於第三點,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們正如我一樣。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國度,承著不同的文化,對於過去,對於歷史,自己的從小就了解,別人的很少去觸及。而沒有一定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朴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記》還需要再讀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這應該是以後的事了。
http://tieba..com/f?kz=9620423
G. 格列佛游記的讀後感400字10篇
1.《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彷彿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駰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裡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游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2
當我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麼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麼會飛。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讀起了第一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游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游記」呢,因為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裡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否則的話,若我以後遇到這種事情的話說不定早已經一命嗚呼了呢
3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誇生· 斯威夫特。
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這本書的最後一頁,似乎意猶未盡。
此時我頭疼的厲害,想要炸開似的。我用力德睜開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種似乎很熟悉又似乎從未見過的古建築。我環視四周,竟發現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裝,躺在浸著莫名液體的水晶棺里動彈不得。天:我大腦深處的某種東西隱約的告訴我,這是樓蘭。
有許多人抬著水晶棺往某個地方走去。我凝聽著,樓蘭古老的民族音樂浸透哀愁。潛意識告訴我,這是個葬禮,而將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試著側過頭,看到了同樣身著素裝的許多人。那個步履蹣跚、包頭大哭的老媽媽是我的「阿媽」,那個兩鬢蒼白、佝僂著腰的老大爺是我的「阿爸」。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們城市,飛來的流矢劍射中了飯桌前的我,於是,一個生日宴席伴著刀光劍影變成了葬禮。
孔雀神知道我有多麼不願意離開至親至愛的親人們,我的淚混入了水晶棺內的液體中,我張開嘴卻發不出一絲聲音。我已經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盡頭。
啊,不要!我一驚,便從睡夢中醒了。原來這只是個夢呀!嚇壞我了。我覺得很巧,斯威夫特經歷了4次旅遊,都是有許多重大發現,並且他從中都很直接諷刺、橫掃了英國的社會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這一次古樓蘭游記,不僅經歷了一次生離死別,還讓我認識到戰爭的可怕。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著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這本書無論從內容還是寫法上,我都喜歡。而做的這個夢只是借題發揮。
夕陽欲墜,一群聖潔的白鴿迎著粉色的霞暈在雲層重時真時幻。我對著蒼穹,回憶著《格列佛游記》,更是回憶古樓蘭!
5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6.
讀《格列佛游記》的時候,我時常情不自禁地為作者豐富的想像力而拍案叫絕,每每讀到精彩之處,我或是鼓掌、或是大笑、或是突然站起……媽媽見了,還以為我中毒了。
我確實中毒了,我是一口氣讀完《格列佛游記》的,讀完後還愛不釋手地翻看著封面和裡面的插圖。書中的精彩故事還不斷在我腦子里若隱若現。
這本書講的完全是一個虛擬的童話世界,但是這個童話世界卻不那麼純潔和高尚,裡面有很多壞人。
其中的兩部分最吸引我,那是小人國游記和大人國游記。
本書的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國是何等的威風,他就是那裡的巨人,他在那裡無敵與天下。他在那裡懲惡揚善,幫助小人國打敗了敵人,他成為了小人國的英雄。
但是,在大人國,他又是那麼的渺小,和那裡的巨人相比,他就是一隻螻蟻。蒼蠅都可以欺負他,他歷盡艱險,才逃離大人國。
在小人國和大人過,格列佛完全經歷著相反的事情,這個太有趣了。
7.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和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格列佛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那裡,他一隻手能拖動整支海軍艦隊,一餐飯要吞吃一大批雞鴨牛羊外加許多桶酒。小人國的人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工匠,無數繩索,九百個「大漢」,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等等。在如此的一個微縮國度里,所有的政爭和戰事都不免顯得渺小委瑣。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與「低跟黨」你爭我斗,勢不兩立;相鄰的國家不但想戰勝並奴役對方,還要爭論吃雞蛋應敲哪頭之類雞毛蒜皮的「原則」問題。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 在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訪問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仁慈、誠實和友善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中,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犧牲自己的一切。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這一點:交通銀行為了回饋用戶的支持,舉行了一場現場抽獎儀式,在抽一等獎的時候,嘉賓抽出了第一位幸運兒,但其留下的手機號碼少一位數字。按照抽獎規則,中獎者「必須留下有效聯系方式」,所以該號碼被宣布作廢。但令銀行沒想到的是,此後連抽6次,顧客留下的手機、座機號碼全都是空號或停機。第7個電話倒是有人接聽,但對方告知,沒有這個人。一等獎抽到第8位時,電話通了,這位顧客在電話中被銀行工作人員告知中獎後,回應道:「別騙我,哪有這等好事?」隨後就掛了電話。原本預計在半個小時內結束的抽獎活動卻拖至三個小時才結束,一些人分析說,「簡訊中獎」、「電話中獎」等騙局、陷阱太多,致使一些人不敢隨便留自己的電話號碼,而留下真實電話的中獎者,也不敢輕易相信電話通知的中獎消息。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8.格列佛這3格字,一看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本《格列佛游記》時,我再也不覺得這個人沒
什麼了。
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說
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
復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
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
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
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
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鍾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
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我們龐大的、具有五千
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如果我們也能讓全國人民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我們國家已經是
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
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游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
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
「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裡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後
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
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為對普遍人性的懷疑。關於「錢」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
在第4卷,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馬國,為了讓他的慧駟馬主明白人何以會義無返顧地去欺
騙搶劫、殺人放火等。這是這本書的關鍵。
總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就是對一個國家的這種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9.《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於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後,大呼"上當"也於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麼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後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湧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台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游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台兒庄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爭,還要與瞌睡蟲作斗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因此,此後,看到魯迅拿著煙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盡管受了騙,並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為: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著本質區別(如果趕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好像是廢話)。至於第三點,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們正如我一樣。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國度,承著不同的文化,對於過去,對於歷史,自己的從小就了解,別人的很少去觸及。而沒有一定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朴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記》還需要再讀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這應該是以後的事了。
10. 我一向自詡讀書甚多,常常冷不丁地從書中揀一句出來,把和我談話的人說得瞠目結舌,然後誇誇其談的告訴他出自誰誰誰的某某某名著。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很得意,就以為自己已經博覽群書,通天曉地了。還裝出一副文縐縐的樣子,像中了狀元郎似的,好不驕傲了。昨天,我與好友M君正在閑談,正起興時,我眼珠子一轉,腦筋一動,又冒出一句托爾斯泰的名言來,並用調侃的語氣問他說看過這篇文章沒有。他很惱怒,大聲質問我:「你太自以為是了,我問你,《格列佛游記》,看過沒?」這一下可把我問住了。說實話,我對這部世界名著早已久仰,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能拜讀。於是,找了個空閑的時間,去書店把這本書捧回了家。
古人讀書有頭懸梁,錐刺股之說,而我讀書大概也有此種精神吧。只兩天,這本二指厚有餘的大書就被我看完了。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先生的奇遇。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說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復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鍾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游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裡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後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而說它所謂的諷刺意味,則又可以用書中的另一句話來詮釋,「一個人如果要在與他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比的人們面前保持自己的尊嚴,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勞無益的。轉眼見又到了書的第三卷,飛行的島國,這一卷在我看來是最為引人入勝的了,作者再一次去進行航海,但一樣也是遭遇的厄運,他被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之上。卻意外的發現了飛行的島國——拉普他。這里的人十分奇怪,似乎對樂器有種莫名的喜愛,他們除了把飯菜都做成各種各樣的樂器形狀以外,還時不時的就皇帝連同所有大臣拿上樂器演奏三個小時。並且把音樂視為評判一個人的標准,如果不懂音樂,或是不精通音樂,那他不管有何德何能,也是要比別人矮一頭。格列佛先生在這里先是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去參觀了位於飛島國的陸地領土上的首都拉加多,並去游覽了著名的「設計家學院」。在這里見到了許多的奇人,了解到了許多奇怪的事,甚至見到了一台能自己寫出哲學,詩歌,政治,法律,數學和神學著作的書。作者在這里呆了一段時間後也離開了這個地方。隨之來到了本書的第四卷,慧馬國。格列佛在慧馬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總而言之,《格列佛游記》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優秀小說,也是一章具有著強烈諷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諷刺了社會上的種種丑惡,卻又不明說出來,而是巧妙的將它們安插在書中的故事中,把人類貪婪,為了謀權牟利的心機在小人國的大臣們身上體現出來。把人類妄自尊大,自以為是,掠奪殘忍的本性在與大人國的交往中體現出來。至於飛島國與慧馬國的啟示,在上面我已經說到了。
H. 讀格列佛游記有感600字數
讀了《格列佛游記》後,起初並沒有多大的感覺,只覺得它跟一般的游記一樣,純粹是記下主人公在海上諸島歷險的過程。雖然懂得它用了諷刺的手法,可卻不知道它諷刺的對象。所以我覺得閱讀小說時,第一步並不是拿起書來就讀故事,而是應先弄懂一些對理解文章有幫助的社會、文化等背景知識,如作者的生平,其所處的時代及社會環境,等等。
說起來不怕大家見笑,我以前看小說時,從不肯看前言或譯序之類的文字,因為我總覺得那些都是廢話,看那些根本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所以讀這本書時,我也照例沒去看譯序。直到看完全書後,我不太理解,才帶著懷疑的心去看譯序。看後我發現許多原來弄不懂的問題都在其中得到了答案,獲得了解決。我第一次感到前言或譯序是那麼重要,它剛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關的背景知識、作者的生平及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還可以讓我們了解小說的大體內容。
在這部小說里,作者的心態前後差別非常大。剛開始他牢記古希臘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教誨」,盡量掩飾自己的「政治媽媽」的缺陷和醜陋,「而竭力宣揚她的美德和美麗」;可到最後,他把人類批判到極點:主人公格列佛回家後非但沒有遊子重歸故里的激動,甚至覺得自己的家人十分怪異,不讓他們靠近,更有甚者,他竟對人類的長相、氣味產生了厭惡感。
剛讀完這本書,我也指責作者,無法理解他的作為。我覺得他不可以這樣對待人類,因為若沒有人類,哪有現在的他。可後來細細想想,跟「慧駰」相比,人類實在是應感到慚愧萬分。因為慧駰是那麼好,具備種種美德和理性,而人類是那麼卑鄙齷齪,貪婪好鬥,骯臟淫盪,好吃懶做。
我認為這是一本好書,它讓世人看到了自己醜陋的一面,每一個看了這本書的人,都應徹底地反省。
I.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600字左右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J.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400字
1.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朴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2.當我第一次見到此書,我以為是像《魯濱孫漂流記》那樣的小說。而當我翻開書,看了書的前言才知道了,原來這個一部充滿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但小說的童話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徵,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yahoo)。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作者不僅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個人類社會。耶胡代表人類,而主人公卻是如此厭惡耶胡。書中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社會的不滿。
另一方面,主人公在慧因國里與慧因的生活是最令他難忘的。他們的國家不會出現表示罪惡的字眼,像:欺騙、懷疑、狡猾等等之類的詞。所以他們的社會不會有欺騙、懷疑、狡猾、陷害、陰謀、賄賂……。那個世界才是一個真正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地方。以至於當主人公離開那裡時流下了悲傷的眼淚。
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我們的社會雖然不像當時英國那樣敗落,但也好不到哪去。小偷小摸、亂扔亂丟、破壞公物。都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事。殺人放火、販毒走私、殘暴瘋狂。也是我們在電視中經常見到的事,都已經不足為奇了。
這么一個渾濁的社會,是要靠我們來澄清的。現在的我們雖然不能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來,但是可以做我們能做到的事。就算是低下頭揀起一片垃圾,寫一篇環保文章,號召朋友親戚……這都是我們輕易能做到的。
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在我們一代一代的努力下,成為像慧因國那樣的社會。我願為此付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陽光,少一點污染。
3.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誇生· 斯威夫特。
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這本書的最後一頁,似乎意猶未盡。
此時我頭疼的厲害,想要炸開似的。我用力德睜開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種似乎很熟悉又似乎從未見過的古建築。我環視四周,竟發現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裝,躺在浸著莫名液體的水晶棺里動彈不得。天:我大腦深處的某種東西隱約的告訴我,這是樓蘭。
有許多人抬著水晶棺往某個地方走去。我凝聽著,樓蘭古老的民族音樂浸透哀愁。潛意識告訴我,這是個葬禮,而將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試著側過頭,看到了同樣身著素裝的許多人。那個步履蹣跚、包頭大哭的老媽媽是我的「阿媽」,那個兩鬢蒼白、佝僂著腰的老大爺是我的「阿爸」。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們城市,飛來的流矢劍射中了飯桌前的我,於是,一個生日宴席伴著刀光劍影變成了葬禮。
孔雀神知道我有多麼不願意離開至親至愛的親人們,我的淚混入了水晶棺內的液體中,我張開嘴卻發不出一絲聲音。我已經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盡頭。
啊,不要!我一驚,便從睡夢中醒了。原來這只是個夢呀!嚇壞我了。我覺得很巧,斯威夫特經歷了4次旅遊,都是有許多重大發現,並且他從中都很直接諷刺、橫掃了英國的社會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這一次古樓蘭游記,不僅經歷了一次生離死別,還讓我認識到戰爭的可怕。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著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這本書無論從內容還是寫法上,我都喜歡。而做的這個夢只是借題發揮。
夕陽欲墜,一群聖潔的白鴿迎著粉色的霞暈在雲層重時真時幻。我對著蒼穹,回憶著《格列佛游記》,更是回憶古樓蘭!
4.暑假是個放鬆身心的好時間,在這個閑暇的暑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記》,仔細閱讀著其中有趣、驚險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帶入斯威夫特的游歷的世界……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愛好出遊的人,他渴望著周遊世界,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也許正是他那無畏的探索精神,才讓我們也領略到了這奇特的四個國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與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國和大人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利立浦特的居民們雖然都不過是一般人手掌那麼大的人,但他們卻十分的勤奮與聰明。格列佛為這個國家出了不少力,最後卻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彈劾,被迫離開這個國家。這也從某個角度折射了當時英國政府的昏暗、各黨派之間的爭斗以及與法國的戰爭等等,充分表現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大人國,格列佛又從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諷刺了人類的一些不好的習性。
第三部中的飛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島上的人們只重視音樂與數學,一點沒有想到要全方面發展,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實驗的人,譬如用蜘蛛網作防線,用嗅覺、觸覺辨別顏色,還有把糞便還原為原來的食物等等。這些實驗都是很愚蠢,有的實驗甚至根本沒有意義,但他們卻依然熱衷於做這些實驗,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種植出更優良的糧食,讓土地都變的荒廢後還不以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科學研究者,並諷刺了人類的瘋狂和邪惡的本性,人性隨著歷史的前進一步步地墮落,走向深淵。
在慧嘶馬國中,格列佛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嘶馬。在慧嘶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是人們所追求和嚮往的地方。在這里,你不需要考慮別人說話的真假,因為他們不知道說謊是什麼。
但是,格列佛卻因過於崇拜慧嘶馬,而成了憤世嫉俗的偏執狂,根本看不到人的優點,把人看作與野胡一樣,最終格列佛也成為了作者嘲諷的對象。
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格列佛出遊的圖畫,讓讀者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5.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位外科醫生,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游世界,到處冒險。
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 至於這些應該是作者的想像,其中慧駰國游記表現了作者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