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奢侈品
1. 学越南取消对中国免签,缅甸为此付出了哪些惨痛代价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内部市场的物价和消费也是不断提升,然而中国的旅游业意用旅游来打掩护,以团购旅游价格低,吸引游客到当地进行消费,然而当地昂贵的消费,将大量中国游客向外推,于是我国周围的国家开始进入国人的眼里,正是由于吸引了中国人的眼球,缅甸的旅游业开始不断增加,他们的经济带动上去了,于是认为消费大国——中国,无论怎么样,都会来,于是取消了对中国免签政策,然而,事与愿违,带来了惨痛的代价,就和小编来看看有哪些代价
总的来说,越南的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他们国家外汇减少,人均收入减少,旅游量减少,就业岗位减少,酒店,交通都会受不同程度的减少!
2. 成都的收入水平在国内不算特别高,为何消费水平却这么高
成都被称为了中国时尚第三城,在成都有很多的奢侈品品牌,这些奢侈品品牌就拉大了我们的正常的消费水平,所以虽然成都的收入水平在国内不算特别高,但是消费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3. 世界十大奢侈品牌是什么
奢侈品一向是有钱人的象征,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比拼的东西与普通人不同。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十大女装奢侈品牌,来看一看到底自己认识多少个世界十大女装奢侈品牌。
第六,迪奥。同样是来自于法国的一个品牌,迪奥崇尚华丽与高贵,只不过最近迪奥在中国市场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抨击,认为迪奥现在实在是太接地气了,有一些违背了他们高贵的初衷。
第七,burberry。巴宝莉来自于英国的一个服装品牌,而且据说他在英国可是皇室御用的品牌,非常深受皇室的青睐,巴宝莉的品牌定位就是高级高贵的象征。
第八,chloe克洛伊。克洛伊也是法国的一个品牌,克洛伊主打浪漫,极具女性特色的美,而且它们还具有大胆前卫的设计风格,深受广大年轻女性的好评,而且一直保留着自身的法兰西风格的色彩,看上去非常的有特点。
第九,华伦天奴。华伦天奴也是来自于意大利的一个服装品牌,华伦天奴主打的是复古华丽风,服装主要定位非常高贵典雅,因此受到上流人士的广泛喜爱。
最后一个,杜嘉班纳。杜嘉班纳大秀是每个人津津乐道的主题大秀。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城市举办,这种高级潮流的时装秀,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明星向往,把能参与其中作为时尚的标准。
4. 如何看待中国游客在欧洲抢购奢侈品的现象(消费行为学)
借经济危机汇率震荡的时机而出国血拼,正成为了许多有钱中国人的潮流。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像抢白菜,像春运,像蝗虫”
买奢侈品与抢白菜
刘飞是在12月26日早上9点到达伦敦庞德街的。9点半赶到了英国第二大百货商店Selfridge。她当天的目标是淘一件Miu Miu包 (Prada的副品牌),结果还没到Selfridge,就看到店外绵延成Z字状的队伍。刘飞在队伍中遇到一个熟人,说早上6点就打车过来了,但从店子营 业到现在,队伍才移动了几十米。队伍移动得慢,全是因为店内Gucci 50%的折扣。
12月26日在西方被称作Boxing Day,名称据说来源于过去圣诞节后,富人会给仆人和低收入人群派发礼物,Boxing便指将礼物置于盒中。这一天人们都会去逛商场购物,而商家通常会有大幅折扣以配合。
但这几年的队伍里,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人。“就像在唐人街。”刘飞说。
2008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经济危机,在令国内商家愁云惨雾,担忧消费停滞的当口,却让遥远的异国掀起了阵阵消费热潮。
这个冬天的早晨,刘飞还转战 Westfield,欧洲最大shopping mall,到其Gucci店子一看,也是很长的队伍,队伍中众多黄皮肤同胞。她觉得整个伦敦都是中国人在排队购物。
这种时空错位的感觉,王齐也曾在Selfridge前产生过。
王齐是1月22日到达伦敦,把自己的春节安排在伦敦,就是为了购物。1月24日上午10点,同样站在Selfridges百货公司门前,王齐突然觉得自己是在上海呢,“大街上到处都能听到中国话,到处都是中国人在排队抢购。”
Selfridges百货公司主要销售的,是被视为奢侈品的世界顶级服饰品牌。面对动辄万元的单件商品,“大家都像买白菜一样,甚至不像是在买,是在抢。”王齐说。
王齐是在伦敦读的大学。这一次她还发现,奢侈品店里的服务员,态度明显没有以前好了。“可能看到来买东西的中国人太多,不再担心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
“买白菜”的夸张比喻背后,隐藏着中国物质紧缺时期的记忆。即使现在,在国内,一些人仍然基于经济并不宽裕的原因而以“抢”的方式,购买价格打折的 生活必需品。2007年10月10日上午8时,重庆市数百人在一家家乐福超市抢购打折食用油,最后引发踩踏事件,导致3人死亡。
但这一次,在异国,同样是中国人抢购(并且是跨国抢购)的却是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中国人均月收入的奢侈品。
香港成了这股浪潮的又一个直接的受益者。2008年12月底,李冉和朋友想到香港的亚洲LV旗舰店逛逛。但保安说,人满为患。后来进去了,店里满是来自中国内地的“血拼客”。
在全球性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岁末年初的香港购物游客量不降反增。统计显示,2009年1月份赴港旅游人次与往年相比,增长了40%左右。而来自内地的中国血拼客们占去了大比重。
百年来的最佳销售纪录
几经折返后,下午2点,刘飞赶到了selfridges的Miu Miu店里。“我才看到Miu Miu店里都空了,总得买一个吧。”于是转到Prada店,发现“也基本上空了”。
毫无疑问,这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英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
但是2008年12月26日中午,Selfridges百货公司创造了该店100年以来的销售纪录:一个小时的营业额高达100万英镑。
美国贝恩公司2008年11月2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即使最富有的消费者也正在削减开支,但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却在不断增长。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的2008年的财报显示,中国五成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流向境外。
“牛津街的一家LV的店子,甚至要求中国顾客必须用护照登记购买记录,每人最多只允许购买两个包包。估计是担心中国人把他们的陈列品都买走了。”王齐说。
中国血拼客队伍甚至出现在了欧洲一些机场的免税店。1月22日去伦敦的航班上,空姐就提醒过王齐,如果要在伦敦的希斯罗机场购买香烟,一定要早去。 王齐以为空姐开玩笑,没在意。2月初回上海的时候,路过免税店,果然发现有同胞在排队。轮到她的时候,服务员说,整个店子,就剩下7条香烟了。
这些中国血拼客表现出了强大的购买力。“像蝗虫一样。”王齐说。她的一些到米兰、巴黎等地旅游的朋友,发现那里也和伦敦一样。2008年圣诞节前夜,一位中国旅客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商店一口气购买了近5万欧元的法国红酒,成为法国媒体的热门新闻。
除了王齐、刘飞这些自己飞到英国血拼的白领,更多的游客依托旅行社满足自己到欧洲购物的欲望。春节前后,一些大的旅行社纷纷推出欧洲购物团,血拼字样成为最直接的招揽符号。
5. 微观经济学分析为什么中国游客喜欢到外国购买奢侈品
1、国内的物品品质难以得到保证
2、中国游客喜欢旅游,顺便买些东西
3、拿钱到国外炫富,更能得到满足感
奢侈品的特点:
(1)原料独特和产量稀少:
“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可以说是奢侈品的铁率。钻石因为稀少,才能成为万众艳羡和追逐的奢侈品;豪宅因为地理位置独特和数量稀少,才能能身价数千万。更有顶级的奢侈品,往往全世界只有一个。很多奢侈品之所以成为万人追捧的产品,原因只有大多都是他采用的原料或者是产量都是很稀少的。这种现象也符合供求关系的经济学原则,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就会激烈,产品价格自然就走低,沦为价格只比成本高一点点的大众消费品;而供少于求,才能是产品价格高于成本和本身价值,成为高端产品;供远少于求,就能成为竞相购买的奢侈品了。因此,要成为奢侈品,稀少是第一要务。要么就采用很独特和稀少的高级原料,如果原来并不稀少,那就把产量做得很稀少,在质量和包装上下功夫,才能成为实至名归的奢侈品。
(2)富贵的象征
奢侈品牌的品牌魅力是富贵豪华的。奢侈品(Luxury)源于拉丁文的“光”(Lux)。所以,奢侈品应是闪光的,明亮的,让人享受的。奢侈品通过其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传达了这些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有地位,有身份,有高人一等的权力。它是贵族形象的代表。如今,虽然社会民主了,但人们的“富贵观”并未改变,奢侈品牌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本能需求。“劳斯来斯”汽车就有贵族车的象征。
(3)看上去就好
奢侈品牌所服务的产品必须是“最高级的”。这种“最高级”必须从外观到品质都能逐一体现。奢侈品的高级性应当是看得见的。正因为人们对其奢华“显而易见”,它才能为主人带来荣耀。所以说,奢侈品理当提供出来更多的“可见价值”——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好。那些购买奢侈品的人完全不是在追求实用价值,而是在追求全人类“最好”的感觉。“奔驰”汽车如此;“夏奈尔”时装也如此。
(4)个性化
奢侈品牌往往以己为荣,它们不断树立起个性化大旗,创造着自己的最高境界。“奔驰”追求着顶级质量、“劳斯来斯”追求着手工打造、“法拉利”追求着运动速度、而“卡迪拉克”追求着豪华舒适。他们独巨匠心,各显其能。正是因为商品的个性化,才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理由。也正因为奢侈品的个性化很不象大众品,才更显示出其尊贵的价值。
(5)专一性
奢侈品牌是十分专一的,它绝不可以随意扩张使用。所谓品牌的专一性,指的是品牌只服务于某一个产品或某一类产品。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奢侈品牌分跨两个行业使用,而且还取得了成功。品牌多元化经营本身就是品牌管理的大忌,更何况是一个奢侈品牌呢?“皮尔·卡丹”(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奢侈品牌)曾经延伸到酒业上,生产了一个“皮尔·卡丹”葡萄酒,结果失败了。如果“耐克”敢这样做,也一定好运不长。“人头马”要是成功地推出一个洗发水来,“宝洁”一定是七窍生烟了。
(6)距离感
作为奢侈品牌必须制造望洋兴叹的感觉。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是奢侈品牌营销的使命。在市场定位上,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因此,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就当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距离产生美。奢侈品牌要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认识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所以,可以这么说,奢侈品牌就是“梦寐以求,少数拥有”。
(7)情感附加值高
“你卖的不是钻子,而是一个洞”。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重视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够带给他的利益。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如果是用来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的话,没有必要挥金洒银,因为任何一种奢侈品,产品成本的价格仅仅占到整个奢侈品的价格的比例都相当之小。他们购买奢侈品完全是为了满足他们社交或者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某种意义上说,奢侈品卖的不是他那产品本身,而是卖产品所富含的,能够带给消费者的各种各样的情感。百达菲利手表,卖的不是手表本身,卖的是尊贵和世代的精神传承;万宝龙钢笔,卖的不仅仅是钢笔本身,卖的是高雅的品味和上流社会的气质;哈雷摩托卖的不是摩托车本身,卖的是一种挑战精神。林林总总,奢侈品的产品,在产品物质核心之外,必然有一个很重要的情感属性,支撑着它的高价值。